品读红楼梦
通过阅读《红楼梦》,你领悟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文学巨著《红楼梦》,不愧是四大名著之首,既浓缩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蕴含了许多为人处世的精辟道理,让人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跌宕起伏的兴衰史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学到许多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受到无尽的人生启迪。
每次品读《红楼梦》,都会有不一样的领悟和收获,也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现交流如下,以便相互学习。
一、 人生在世,尽好自己的责任至关重要俗话说:责任重于泰山。
在社会和家庭中,无论身处什么样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
单位中的领导之责、职工之责,企业里的老总之责、员工之责,家庭里的父母之责、夫妻之责、儿女之责等等,各种各样的责任贯彻着我们的一生。
只有尽好自己的责任,工作才能顺利,家庭才会幸福,人生才会美满。
如果不负责任,各种灾难就会接踵而至。
就像《红楼梦》中,甄士隐的家奴霍启,就是在元宵节时,没有尽好自己看护小姐英莲的责任,致使3岁的英莲被人贩子拐走,也导致甄士隐家美好的生活瞬间破灭,最后家破人亡的悲剧。
二、 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要坚守初心和做人的本质守住初心,方得始终。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称心如意的常常只有一、二,所以生活中遇到困难很正常,我们要用平常心对待,只要我们始终坚守纯洁的初心和纯真、善良、努力奋进的良好做人品质,在坚持不懈的不断拼搏中,终会有渡过难关,云开雾散的时刻。
就像《红楼梦》中的英莲,虽然3岁就被人贩子拐走,受尽折磨,但她在被卖,辗转来到大观园后,没有自暴自弃,依然保留着纯真敦厚的初心和本质,受到别人的称赞,还学到了作诗的本领,最后从侍妾扶正成为夫人。
而另一个人,70多岁的刘姥姥也一样,虽然生活艰辛被迫厚着老脸到贾府打秋风求接济,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善良淳朴的初心和本质,到得贾府的大量帮助,生活从贫困变成小康,她也有知恩图报的美德,最后还救了即将被卖给藩王的王熙凤的女儿。
三、 千万不要算计别人,算计别人等于祸害自己俗话说;自搬石头自砸脚,聪明反被聪明误。
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守信,最忌玩弄小聪明去算计别人,当你耍小聪明去玩弄别人的时候,虽然有的人不说破,其实已经对你敬而远之了,一旦出现什么意外,倒霉的还是自己。
品读红楼梦
品读红楼梦品读红楼梦篇一一杯白茶、一把椅子、一本书,或是世界名著、或是杂志漫谈,都能让我消磨掉一天的时光。
斜倚在沙发上,手捧《红楼》,眼里、心里缠绕的都是那集诗意、聪慧、真情于一身的女子——林黛玉。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尽现了黛玉如花般美丽温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绝世容颜和超凡气质。
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中堪称群芳之冠。
她,诗思敏捷,咏白海棠时“一挥而就”。
她面对贾宝玉的过目成诵,却能一目十行。
怜花葬花泣残红、文思敏捷咏秋菊。
她的艺术魅力让人心醉神往。
黛玉是聪慧的,她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寄人篱下的她深知世故却不弄世故,她爱憎分明,她可以给赵姨娘含笑让座,却不会屈意迎奉他人。
当宝玉把皇帝赏赐的一串念珠献给林黛玉时,这也只不过是一个臭男人拿过的东西,对之嗤之以鼻。
我喜欢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对世俗的不屑。
大观园里没有她的亲人、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
不是这样,她就不必为玉钗受宝玉奚落而喜形于色,为两方旧帕题诗而洒泪。
真情女子,为爱黛玉奉献的不仅是眼泪,更是她才华横溢的生命。
“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
林黛玉的悲剧之所有动人心魄,不仅仅是世人可惜了她那绝世容颜,更加震憾与她那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合上书,闭上眼,不禁长叹一口气,心头久久索绕的依旧是那清雅绝俗的身影。
品读红楼梦篇二毛新华今天妈妈介绍了一本书给我。
它就是闻名古今中外的《红楼梦》。
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在这本书中,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的主线人物,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悲剧贯穿始终。
由多情潇洒的宝玉,娇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
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这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却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故事。
品读《红楼梦》:几处《红楼梦》中时间的矛盾之处
品读《红楼梦》:几处《红楼梦》中时间的矛盾之处这假期太久也不好,人的生物钟完全颠倒了,白天无精打采,晚上精神也不能说好,只是睡不着。
今天晚上又是这样,本来看了几回《红楼梦》,本来是想着催眠的,结果看到几处明显时间是矛盾的地方,便开始琢磨,结果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想来想去,不如起来写下来,免得明天早上又忘记了。
我记得以前曾写过关于元春省亲过后到宝玉等人搬到大观园前这一段时间上的诸多矛盾之处,只是现在懒得再去找了,况且现在我想写的重点并不在这里。
小说第二十三回宝玉及众姐妹搬到大观园之前,小说中主要描写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秦可卿的葬礼,另一个是元春省亲,这两者之间隔了多久,曹雪芹没有交待,甚至于连修建大观园这样的重要工程花了多少时间都没有交待清楚。
不过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给凤姐时曾说过“眼见不日又有一件百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话,这件事当然是指元春被封为贵妃的事,显然,元春被封为贵妃应该是秦可卿死后不久发生的。
在秦可卿死之前以及在大观园修建之前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林如海的去世。
林如海是冬底写信来接黛玉回去的,理由是身染重疾。
想必这样紧急的事耽误不得,贾母应该是很快决定派贾琏护送黛玉回去然后让他帮着照顾黛玉然后再把黛玉带回来。
在这里罗嗦这么多的意思是,既然贾琏是冬天起程的,如何连冬衣不带足呢?反倒是打发昭儿回来多准备几件大毛的衣服?难道他们走的时候穿着夏装去的?昭儿回来说林如海是九月初三没的,贾琏和黛玉大约年底就赶回来了。
如果说贾琏与黛玉在苏州呆了一年才回来,感觉上似乎没那么长,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贾琏与黛玉起程应该是在一个比较温暖的季节,因为不知要在苏州呆多久,所以没有准备冬衣。
林如海是九月初去世的,当时正值秋季,所以打发昭儿回来取过冬的衣服。
至于为何派贾琏护送黛玉,我记得以前曾看网友讨论说是贾琏要分黛玉的家产,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想,而我现在觉得更合理的解释是,为了给凤姐在秦可卿葬礼上出风头而制造机会。
读红楼梦有感:品读红楼梦,感悟人生真谛
品读红楼梦,感悟人生真谛手捧红楼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
这部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让人沉醉其中。
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情感纠葛、命运抉择扣人心弦。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这些人物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与我们的情感世界紧密相连。
贾宝玉,一个身世传奇的公子哥儿,他的命运与家族的兴衰紧密相连。
他身上的那种叛逆与执着,对世俗价值的质疑与反抗,无不体现出人性的光辉。
林黛玉的才情美人与深情主角的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那种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然而,红楼梦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
它更是一部社会历史的写照。
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我看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沉沦。
在这个看似繁华的世界里,人们为了名利、地位、权力而争斗不休,最终导致了家族的衰败与个人的悲剧。
此外,红楼梦还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复杂的心理与动机,他们的选择与决策都源于内心深处的欲望与恐惧。
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来评价一个人,而是应该深入其内心去理解他们的行为与选择。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享受到了故事的趣味性,更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红楼梦教会了我如何去理解人性的复杂,如何去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
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来源于物质的富足,而是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总的来说,品读红楼梦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性的奥秘与生活的真谛。
我相信,这部经典将会一直陪伴着我,指引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中文课品读红楼梦的人物群像
中文课品读红楼梦的人物群像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贾宝玉为主线,以贾府为背景,展现了一个贾府的兴衰过程,同时也描绘了一大批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点,塑造得鲜活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1. 贾宝玉: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富有才华但性格复杂的人物。
他聪明机智,善于吟诗作对,对诗书琴棋画等各种艺术都有独到的见解。
同时,他也情感丰富,深情厚意,对身边的人都抱有深深的感情。
然而,他却陷入了世俗的纷争中,受到了家族、社会以及众多女性的影响和诱惑,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2.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个性和独立思想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天生聪明机智,才情出众,但却过于敏感和多愁善感。
她对爱情和友情都怀有热情和坚守,但最终却因为红尘的冲击而走向悲惨的命运。
林黛玉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之一。
3. 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女主角,她与林黛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薛宝钗温文尔雅,贤良淑德,被誉为“宝钗贤人”。
她以聪明才智和对宗族的忠诚赢得了众人的喜爱和尊敬,但她也因与贾宝玉的缘分相消的悲情故事而备受争议。
4. 贾母: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贾府的家族长辈。
她是红楼梦中的权威人物,有着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家教。
贾母对家族的发展和家人的幸福都寄予了厚望,她是贾府的精神支柱和族群认同的象征。
5. 老祖宗:老祖宗是贾府的创始人,也是祖上的先人。
尽管他已经过世,但在贾府的人心中却如同神一般被崇拜。
他的故事和陈迹为贾府增添了一种神圣和神秘的氛围。
以上只是红楼梦中众多人物形象中的一部分,每个人物形象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他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充满人情冷暖的图景。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命运的展示,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种种弱点,成为中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品读《红楼梦》有感600字
品读《红楼梦》有感600字《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下面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品读《红楼梦》有感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前来阅读!《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
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
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红楼梦》读书心得(通用15篇)
《红楼梦》读书心得(通用15篇)《红楼梦》读书心得1以前那个不懂什么叫做人生与悲催的我,自从看了哪一部被称之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后,我哭了。
当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时,我理解不了林黛玉的哭哭啼啼、贾宝玉的女孩子脸、王熙凤的贪得无厌。
直到我搞清楚了这个故事的情节,我才开始了学会欣赏它,开始分析里面人物的特点,开始感觉林黛玉的忧愁是美的,贾宝玉的女孩子脸是正常的等等。
林黛玉在作诗时表露出的那种开心,令我也有一分高兴;在林黛玉快死是表露出的那种绝望与悲哀令我感到难过;当看到贾家被炒后,贾宝玉的那种傻气,让我感到寒酸。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悲。
《红楼梦》读书心得2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小说艺术高峰。
小说是清代乾隆时期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作者是曹雪芹,名霑,字梦阮。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
家境的败落使他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也随之加深。
他所抒写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而是力图表现对当时社会关系与精神文化的深刻认识。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爱情悲剧是作者悲悼的主要内容。
贾宝玉与父母双亡,寄居在贾府的姑表妹妹林黛玉经过长时间的交往,产生了真挚的恋情。
他们思想情趣各方面相通,相互引为知己,贾宝玉,在众多美丽动人的女孩子中,感情逐步专一,几次向黛玉妹妹表明心迹,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们的婚事却只能由家长们决定。
而贾宝玉的祖母,母亲为了家族的利益,宝玉的前途,更加欣赏此刻也暂住在贾府的薛宝钗。
宝钗是宝玉的姨表姐,出身于富有的皇商家族,聪明贤惠,博得贾府上下一致赞赏。
后来在家长们的周密安排下,宝玉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与宝钗成亲,黛玉则在忧伤中死去。
宝玉最终离家出走,宝钗则将在孤寂中抱憾终身。
《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叹为观止,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
这些形象大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更值得称赞的是,《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屑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而是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阅读《红楼梦》心得体会(10篇)
阅读《红楼梦》心得体会(10篇)阅读《红楼梦》心得体会篇1假过了大半,那本厚厚的红楼梦终于读玩了。
红楼梦不愧为中国四大奇书之首,我读了感慨万千,觉得十分有趣,但最令我伤感的是书中人物生命的脆弱,里面的太太小姐公子们都是娇生惯养,稍微受点风寒就会大病不起,严重的甚至会失去生命。
显示落魄公子贾瑞,见了王熙凤起了色心,却不识王熙凤不是好惹的,结果受了王熙凤的教训,大冬天半夜受了凉,得了风寒,加上自己相思成疾,最后居然幻想致死。
然后是秦钟,也是受了风寒,加上心理打击,没几天就没了命,可惜他一表人才,正处花样年华。
虽说林黛玉自幼体弱多病,但是这样一个千金小姐,整日人参药丸当饭吃,却还是受了寒冷抑郁而终。
他们的命太脆弱了,经不住一点风雨的打击。
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我们不要做温室里的阳光,我们要做野外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阅读《红楼梦》心得体会篇2“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场红楼梦中事,写尽人间悲欢。
有道是,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天下大有痴人在,还有那痴人说梦者。
”这是曹雪芹先生笔下的文学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它主要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从繁荣和败落的整个过程。
读完《红楼梦》我感到无比心酸,看不明白悲惨的结局。
在书的前半部分,描写的繁华的景象:“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是何等之繁华啊!这样的四大家族是多么地强悍和富有啊!但最终仍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走向了衰败,这始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红楼梦》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其中我最喜欢饿就是林黛玉。
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爱哭、多愁善感的性格。
但我却为她可怜的身世流泪,叹息。
林黛玉自小父母双亡,又寄人篱下,她是那么地孤独。
在所有的姐妹中,她其实是最想笑的一个,但又笑不出来。
因为当她看到别人躺在父母怀里撒娇时,想到自己只有伤心的份,怎能不流泪呢最后。
文学经典:《红楼梦》精读与品析
文学经典:《红楼梦》精读与品析1. 引言1.1 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和著名的作品之一,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丰满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为主线,通过展现贾府衰败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对《红楼梦》进行深入分析与品读。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的地位和影响力,并介绍了文章的目录结构。
接下来是《红楼梦》精读与品析部分,讨论作者与背景、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主题与意义等方面内容。
第三部分则着重探讨了红楼梦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包括描写技巧、叙事结构与篇章安排、对比与象征手法等方面。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包括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与语言表达方式、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以及其批判社会现象的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整篇文章的内容并得出一些重要观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红楼梦》进行深入精读与品析,全面展示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文学艺术魅力、思想内涵以及对后世作品和社会的影响。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欣赏《红楼梦》,认识到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启示和思考。
2. 《红楼梦》精读与品析:2.1 作者与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在创作《红楼梦》之前曾经历了自己家族的沉浮和官场的挫折。
这些经历使得他对封建社会以及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为他构思这部巨著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2.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细腻描绘各个家族成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封建社会中权力斗争、婚姻制度等方面的真实写照。
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丰满饱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等。
品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
品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篇一: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我觉得中国诗词史上有两句诗有难以描摹的霸气,一句是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另一句是杜子美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巧合一样同是以“安”字开头“颜”字结尾,它们却各自代表了中国士人两种境界,出世则旷达不羁、入世则心怀天下。
李唐几百年以后,在清初,有位伟大的作家用他细腻独特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他眼中的这两种士人,同时渲染出那个君主专制达到鼎盛时期的大悲剧。
读尽红楼,只得一世伤。
红颜伤逝的背后,便是中国古代士人们悲剧的写照。
黛玉在大观园中格格不入,可没有人否定她超凡脱俗的才华谈吐和细腻优雅的生活态度;宝钗在大观园中受到老少妯娌的喜爱赞美,她有男子都少有的治家能力,她温婉贤淑,她谦逊怜下,是那个时代女子的典范。
如果说黛玉是小家碧玉柔娟风流,宝钗则是大家闺秀的冷艳风骨,一个细声“嫁与东风春不管”,一个韵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无论是出世的黛玉还是入世的宝钗,在这么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时代中,她们都无路可走,无处可逃。
黛玉隐寓着超凡脱俗的士人们,她代表的是奔波辛劳的徐霞客,是医者仁心的李时珍,他们有不同于世俗之人的理想抱负,又或只为自己而活,不理睬世人的目光,甚至不能被世人所容,但活出了自己的味道,他们的成就也被后世人肯定,可是他们所生之年,必定不会被大众理解,必定有人笑他们痴傻,出世者,不被世所容,怎一个孤寂了得。
宝钗隐寓着兢兢业业的士人们,她代表的是鞠躬尽瘁的张居正,是心忧天下的王安石,他们把社稷乾坤当成自己的归处,他们为了这个时代,为了这个天下而活,文死忠谏,武征沙场,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是,树大招风,那些嫉妒怨恨他们的人又怎么会少呢,他们用一生之力守护的东西,最终也会破碎、消融在历史中。
红楼梦以一种毁灭的绚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悲剧不可怕,可怕的是,彻头彻尾而无法避免的悲剧。
红楼梦读的感受(精选12篇)
红楼梦读的感受(精选12篇)红楼梦读的感受(精选12篇)红楼梦读的感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红楼梦读的感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红楼梦读的感受供你选择借鉴。
红楼梦读的感受篇1初读《红楼梦》时,已在看八七版《红楼梦》电视剧之后,看电视剧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看得囫囵吞枣,走马观花。
只记得大观园中的女子们个个美如天仙,身穿绫罗绸缎,彩带飘拂,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羡慕极了。
就连大观园的丫鬟们也是锦衣玉食,犹如小姐一般,想想要是我也能在大观园中当个丫鬟也是很好的。
当拿起《红楼梦》一书品读时,才真正感受到《红楼梦》所散发出的魅力,一旦捧起来读时再也难以放下。
慢慢会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更为书中精彩描写片段而深深折服。
会自然而然地读,不为颜如玉,不为黄金屋。
是发乎本性地读,随性随缘,自由自在地读。
读《红楼梦》,似真似假,似虚似幻。
隔着烟云,淡淡的,如梦如幻。
隔着水声,轻轻的,玄之又玄。
尽管这只是虚构的故事,只是好像水中月,镜中花的一场唯美的梦幻,读的人却更愿意把自己置身在这场梦幻之中,一起游历。
悠然自得,乐在其中,不知是仙里梦里。
第一次读《红楼梦》时,为林黛玉的悲情而唏嘘,为薛宝钗的沉稳而赞叹,为王熙凤的精明泼辣而感慨。
曹公的人物刻画如此生动,仿佛这些个人物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
从金陵十二钗正册到副册的伏笔描写,到后来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外貌描写,以至于到后来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性格特征的显露,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鲜明地再现了读者眼前,甚至那举手投足间也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逼真。
纵观《红楼梦》中的人物,每个女孩都是那么可爱,与众不同。
林黛玉手扛锄头,一曲《葬花吟》不知唱碎了多少人怜香惜玉的心?一向沉稳的薛宝钗拿着扇子捕捉蝴蝶,身腰轻闪,香汗淋淋,把个未成年的少女贪玩的本性就这样勾勒出来,一幅“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的唯美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品读【红楼梦】从宫花说说黛玉的敏感和成长
品读【红楼梦】从宫花说说黛⽟的敏感和成长作者笙歌拂⾐敏感是黛⽟的性格特征之⼀。
这个敏感就是王夫⼈⼝⾥的多⼼。
多⼼是⼀棵树,长出了不少旁枝,⽐如⼩性、爱恼、刻薄,见⼀个打趣⼀个。
纵观全书,在第四⼗五回黛⽟与宝钗结成⾦兰契之前,贾府诸⼈对黛⽟的负⾯评价,多是这些。
直到黛⽟对宝⽟放⼼后,对宝钗也不再疑其藏奸后,黛⽟在贾府的形象才有了质的飞越。
敏感的⼈有常⼈难以企及的触⾓,能观⼈之未见,察⼈之未察。
我们看到花朵明媚鲜艳,她们能看到花蕊上有数不清的细⼩花粉,我们能看到花朵上停着⼀只⾦⾊的蝴蝶,她们能报出蝴蝶翅膀上有⼏个圆点⼏条曲线,还会屏住呼吸,感知蝴蝶翅膀颤动时⽓流的变化。
黛⽟的敏感,作者有极细微地描写。
第七回,周瑞家送宫花,顺路送去,最后到了黛⽟那⾥: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与姑娘戴来了。
”宝⽟听说,便先说:“什么花⼉?拿来给我。
”⼀⾯早伸⼿接过了。
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
黛⽟只就宝⽟⼿中看了⼀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黛⽟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声⼉也不⾔语。
黛⽟先是问,只送我吗?得知不是后,便发了个⼩脾⽓,“别⼈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好像有点不⾼兴,原因是什么,⼀直引起不同的争论。
我⼤约算得是敏感⼈群。
⼩学毕业会考后,是漫长⽆聊没有作业的暑假,⽗母打发我去⼀亲戚家度过。
有⼀天,正窝在亲戚家楼上玩得开⼼,忽听表姐叫我“⼆妹,快下来,吃西⽠了”。
热络开⼼的语⽓逗得我蹦起来,⼀溜烟下去,却见堂屋⾥的⼈正吃得热闹,⼀桌⽠⽪,⼀地⼦⼉,⼤家嘴上⼿上皆是⼀⽚濡湿。
我瞬间恼了,登登登地回了阁楼⽣闷⽓。
再怎么叫,我也不肯下去。
后来我细想⾃⼰到底恼什么,恼⾃⼰只能吃剩下的?当然不是。
乡下的暑假正忙着双抢,⼤⼈忙得不见⼈影,累得站着都能睡觉,我四处淘⽓,经常到吃饭时间了不见⼈,吃剩饭本就是常事。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10篇)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10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篇1)品读着曹雪芹的《红楼梦》,眼前的一切渐渐模糊起来,仿佛来到了大观园。
女儿们果然出手不凡,不是男子,胜似男子。
我欣赏黛玉的执着和勇气——不顾一切地爱上宝玉,但面对宝玉、宝钗的姻缘,她毅然地选择了死亡;我钦佩王熙凤的精干和泼辣——独自一人,支撑着荣国府这栋摇摇欲坠的大厦;我喜欢宝钗的稳重和平易——矜持端庄、心地善良、知情达理;我赞叹探春的精明和聪慧——在大观园里小试牛刀,便有了兴利革弊之效;……我也欣赏红楼梦里的诗词。
黛玉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缠绵悲凄,风流别致。
宝钗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含蓄浑厚,透出一种力的追求。
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肤易消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黯然销魂,扣人心弦。
在此中,黛玉和宝玉的故事更令我心动。
只因前生前世黛玉欠下宝玉那几滴琼浆,化成他们今世的姻缘之桥,演绎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他们如山护水、如水绕山般缠绵,蔑视着世俗的眼光,走出天国的迷梦,到地狱里寻找自己的真爱,他们不爱那南面的金山、西面的银山、东面的铜山,却偏爱那座孤冷的北山,情愿用一生去厮守它的清冷与孤寂。
走在这本让我似懂非懂,朦朦胧胧的《红楼梦》中,感觉就像走在一座长长的、古老的桥上,让我感悟至深,思索至深……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篇2)暑假里,我潜心攻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该名著讲述了一个家族大大小小的故事,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剧故事。
故事中,当时的贾府是相当的富有,贾母更是有权有势,说话非常有分量,贾府上上下下全部听她的,她把宝玉当成是掌上明珠,倍加喜爱,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
虽然贾母非常疼爱贾宝玉,但是我并不喜欢他,因为我觉得贾宝玉这个人有点玩世不恭的意味,用轻佻、顽皮这些词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由于他身边大多是女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他略带柔弱的性格。
最后他在离开林黛玉的悲痛中才最终醒悟了过来,改变了平时任性妄为的作风。
品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_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
品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_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红楼的世界,展现了情感与现实斗争的执着激烈,而情感对于人们来说,就像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是一方鸟朦胧,月朦胧的净土,虚幻不可度量。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品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希望能帮到大家品读《红楼梦》有感2000字1现在才发现,看完《红楼梦》最大的感觉不是空虚,也不是茫然,而是前所未有的平静,心的平静。
这才深刻体会“心如止水”的感觉第一篇:看红楼,含笑的悲剧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
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
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
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
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品读《红楼梦》:诗魂与花魂
启功先生曾说过:“《红楼梦》里的诗,和旧小说中那些‘赞’或‘有诗为证’的诗,都有所不同。
同一个题目的几首诗,如海棠诗、菊花诗等,宝玉作的,表现宝玉的身份、感情。
黛玉、宝钗等人作的,则表现她们每个人的身份、感情。
是书中人物自作的诗,而不是曹雪芹作的诗。
换言之,每首诗都是人物形象的组成部分。
”启老这段话,讲得十分确切而富有启发性。
《红楼梦》里关于黛玉的诗,有很多,在此不可能一一细说,但七十六回的“冷月葬诗魂”,却不能不说。
此句庚辰本作“冷月葬死魂”,“死”字点去,原笔旁改为“诗”字,全句为“冷月葬诗魂”。
作“诗魂”者,还有程甲本、甲辰本、列藏本。
作“冷月葬花魂”的有戚序本系统的三个本子。
所以从抄本的角度看,作“诗魂”的四个本子,有三个是乾隆中期的本子,一个是嘉庆初期的本子,而作“花魂”的本子,都是乾隆末年的本子,特别是戚本是经人整理过的本子,其可信的程度是有限度的。
认为是“花魂”的同志,认为“死”字与“花”字形近,是形近而误。
其实这是不足为据的。
因为无论是正写、行写、草写,“死”字起笔是一平划,与“花”字起笔的两竖笔,无论如何不能混淆,可知“形近而误”的说法,是一种想当然的想法。
特别是庚辰本上“死”字点改为“诗”字,是原抄者的改笔,就可以明白是抄手听错了读音而误抄,这种音近而误的例子,庚辰本上可举出很多,因为当时是一个人念,一个人抄,所以易致音近而误,而抄者并非看着书抄,所以也不可能发生“形近而误”。
以上是从版本(抄本)的依据和抄写时的音误、形误的角度来分析的。
下面再从“诗魂”和“花魂”这两个词的内涵方面作一些分析。
大家知道,在《红楼梦》里外形特别美的女子并不仅仅是林黛玉一个。
如第五回警幻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这里,宝钗与黛玉同举,而且以宝钗为首。
再如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诸人抽象牙花名签子,宝钗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贯(冠)群芳”四字。
品读【红楼梦】【顽童闹学堂】放下意义,拾起回忆
作者 杨小畜一部《红楼梦》的确承载了太多的象征,太多的意义,太多的猜测,太多的目的,以至于我们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变成了侦探,想方设法地要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抠出一些东西来证明自己读《红楼梦》读得深。
诚然,《红楼梦》博大精深,需要去挖掘,但凡事不宜太过。
须行当所行,止于当止。
第九回“顽童闹书房”是极富童趣的一回,这一回中可以暂时抛开所谓的意义,用轻松愉悦的心态去看看三百年前的那群孩子是如何玩闹的。
我们知道,宝玉是不喜欢读书的,这回却破天荒地急着要去上学,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秦钟者也。
这种心态在小孩子中间极为常见,万万不用去怀疑去考证“宝玉和秦钟是否为同性恋”,读小说有一颗敏感之心不是坏事,优秀的作者确实会在小说文本背后埋下一些东西,所谓“味外之味,韵外之致”嘛。
然过于敏感便会得红斑狼疮,是要受罪的。
宝玉上学的阵势不一般,须要和长辈告别,要和妹妹告别,要和丫鬟告别,要有各种家伙事备着,要有四五个小厮跟着,确实为贵族子弟的真实写照。
不像笔者小时候,吃完早饭拎着个小书包跑到家门口,冲着家里大喊一声“我上学去了!”便一溜烟地往学校奔去,欢快得很,活脱脱像电视剧《大宅门》里面的李天意上学和奶奶告别的场景。
宝玉每次见贾政好像都要被批评一顿,这次上学也不例外。
孩子的心态是极为敏感的,小时候家长责备的多,都会在孩子心里留下印记,等他们有朝一日回忆起这些的时候,心里其实是不好受的。
贾政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父亲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是缺失的,历史上有“孟母”“范滂母”“岳母”等母亲对儿子的言传身教,却很少写到父亲如何教育儿子。
冤有头,债有主,所以也不能都怪贾政,因为从后文中可以看到贾政的父辈对其实行的也是棍棒教育。
终于算是出了贾府来到学堂了。
曹雪芹导演已上线。
第九回的后半回,从最开始孩子们之间的互相嫉妒变成大规模的群殴事件,曹雪芹已经把电影的分镜头完完美美地呈现出来了,电影导演高晓松就曾说过,“《红楼梦》编剧太幸福了,曹雪芹早都把脚本写好了,大背景小聚焦应有尽有”,笔者深以为然。
品读《红楼梦》:《红楼梦》为何只有八十回?
品读《红楼梦》:《红楼梦》为何只有⼋⼗回? 有⼈⾃问⾃答:什么是中国古今最⼤的谜?曹雪芹《红楼梦》前⼋⼗回和后半部及“续”才是中国古今最⼤的谜。
此谜,令多少后来之精英为之赞叹、猜疑、考古、调查、争辫,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真真直叫⼈揪⼼!这“⼀问⼀答” 的提法似乎有点⽞,过细琢磨倒也很相称,因为这是事实。
⼆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才⼦骚客,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之谜主动地、⾃觉地、坚持不懈地研究着,探索着,不易啊!除了个别异化者外,绝⼤多数研究者所表现出来的⽆私奉献、锲⽽不舍的精神,其实就是中国民族的美德。
因为是中国古典⽂化的璀璨遗产,国⼈永远都不会忘记,其欣赏、研究将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有⼈说:《红楼梦》的最⼤魅⼒就在于没有结局,所以留给世⼈⽆尽的想象和猜测。
松樵以为这个说法是沒有错的,但由此推出这就是《红楼梦》只有⼋⼗回的原因就有些不好说了。
持此论者放⾔:《红楼梦》本来就只有⼋⼗回。
他们的理由是:1、《红楼梦》是曹雪芹⼀个⼈写的,能写出此书者,必是亲⾝经历过的。
在这个前提下,这本书本来就没有写完。
这个结论出⾃⽂本。
就⽂本来看,《红楼梦》前⼋⼗回是由30多个重点故事形成的,每个故事⾜可单成⼀书,想来,⼀位⾼产作家⼀⽣能写出30个脍炙⼈⼝的故事,已是古今少有。
⼤家可见,前⼋回中,在表述贾府的“兴”时,笔墨详细,如⼈⾝临其境,⽽贾府没落的⼀线是从整部书开篇就星星点点透在书中,由书中主要⼈物的⾏为,语⾔去显现,并⽆具体之⽂,可见作者是亲历了“兴”的,“亡”⼀线只是作者的⼀种警醒、⾃省,他并为亲⾝经历。
如何能写来?虽然书中⼀再讲到中秋节后就“散”了,但作者并不知道“散”到底是什么样⼦,他亲⾝经历过的,就是⼀个随⾝丫头被撵⾛的痛苦,因此,当讲到晴雯被赶⾛以致si亡后,便⽆“散”可写,⾃此搁笔。
试想,古代典籍中,能被传抄到洛阳纸贵的书,要么彻底失传,如能传,必是全的,怎能单单有本《红楼梦》是只有前80回呢?2、为制造悬念,布局所需,故去之。
读红楼梦心得体会10篇
读红楼梦心得体会10篇《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赞叹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贾府人物的命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读红楼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读红楼梦心得体会10篇1品读《红楼梦》,内心总会缭绕着感动和遗憾的情愫。
虽然早已把结局背得滚瓜烂熟,也知道留下的是一片泣血的残阳,但依旧禁不住去翻阅。
曾几何时,我并不欣赏《红楼梦》。
贾宝玉的哭哭啼啼,林黛玉的弱不禁风,王熙凤的见风使舵都成为了我讨厌的原因。
只翻几页便已在月色下酣睡。
再回首,有一段时光的缩影浮现于脑海。
那时我爱读书,四大名著、《史记》、《资治通鉴》、《昆虫记》等各种中外名著我都“略知皮毛”——实际上都是囫囵吞枣。
无奈,那时我只看《红楼梦》中的好词好句,根本谈不上“品读”。
偶尔认真地看上几句,便主观地认为只有黛玉和宝玉在一起才是的结局。
如今,再一次拿起《红楼梦》。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看了,可至少只有这一次我走进了《红楼梦》,走进了大观园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内心。
我欣赏黛玉,她诗一般的性格,诗一般的生活,可我并不想成为她;我同情宝钗,同情她成为了家族联姻中的牺牲品。
一次次刻骨铭心的伤痛,一次次笑逐颜开的喜悦,我的思绪也跟随着他们的经历飞过一片朦胧的月色,来到了那个好似瑶池仙境却又犹如地狱的贾府。
可《红楼梦》中的人物最终还是逃不过曹雪芹为他们设计的悲惨命运。
因为《红楼梦》终究只是一场飘逸在红尘中华丽而凄楚的梦。
《红楼梦》只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墙边一隅,中华文化就如大海一般,倾尽一生也未必能了解透彻。
不过这让我更坚信,我们是被诗化的民族,我们尊崇人性中美好的元素。
我们的灵魂——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灵魂,在如此灿烂的文化的支撑下,定会崛起!我坚信! 读红楼梦心得体会10篇2作为一部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文学艺术鉴赏性是非常高的。
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写到众人被刘姥姥逗笑的情节就十分精彩,让读者有如置身其中的感受。
“……史湘云撑不住了,一口饭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哎哟哎哟;宝玉早滚到祖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同是写笑,每一个人的神态动作却各不相同,描写生动、形象、具体,从侧面衬托出刘姥姥的风趣幽默,以及贾府上下喜欢她的原因。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15篇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15篇《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1品读着曹雪芹的《红楼梦》,眼前的一切渐渐模糊起来,仿佛来到了大观园。
女儿们果然出手不凡,不是男子,胜似男子。
我欣赏黛玉的执着和勇气----不顾一切地爱上宝玉,但面对宝玉、宝钗的姻缘,她毅然地选择了死亡;我钦佩王熙凤的精干和泼辣----独自一人,支撑着荣国府这栋摇摇欲坠的大厦;我喜欢宝钗的稳重和平易----矜持端庄、心地善良、知情达理;我赞叹探春的精明和聪慧----在大观园里小试牛刀,便有了兴利革弊之效;我也欣赏红楼梦里的诗词。
黛玉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缠绵悲凄,风流别致。
宝钗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含蓄浑厚,透出一种力的追求。
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肤易消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黯然销魂,扣人心弦。
在此中,黛玉和宝玉的故事更令我心动。
只因前生前世黛玉欠下宝玉那几滴琼浆,化成他们今世的姻缘之桥,演绎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他们如山护水、如水绕山般缠绵,蔑视着世俗的眼光,走出天国的迷梦,到地狱里寻找自己的真爱,他们不爱那南面的金山、西面的银山、东面的铜山,却偏爱那座孤冷的北山,情愿用一生去厮守它的清冷与孤寂。
走在这本让我似懂非懂,朦朦胧胧的《红楼梦》中,感觉就像走在一座长长的、古老的桥上,让我感悟至深,思索至深《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2红楼梦,千古奇书!看了红楼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
我看见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爱一个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好一个娴静如水的颦颦。
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
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
品读红楼,感悟人性
品读红楼,感悟人性摘要:从人性的角度品读《红楼梦》,为中学生写作提供借鉴,在立意上凸显人性光芒光辉,从人性的美、丑以及复杂性上树立写作的主旨。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人性之美人性之暗人性之杂《红楼梦》融儒释道为一身,集诸子百家之长,如高山一座,仰而弥高,不可窥其顶峰。
自问世以来,各种书评铺天盖地,门派林立。
各家角度不同,所以难免有盲人摸象、持蠡测海之嫌。
想真正走进其中,只能算是管孔窥豹,略见一斑而已。
现只从语文教师的身份角度,从人性的角度,简单肤浅地谈点个人悟读红楼、体验写作的管见。
一江明月碧琉璃——人性之美人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自古至今喋喋不止,仅儒家就有孟子的性善和荀子的性恶之别,更不用提其它学派甚或是中外的差异。
但抛开抽象的概念之争,真正返本求源、审视人性,就会发现人性中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即使跨越今古、纵览中外也总能发现其中的共性元素。
阅读红楼一书,我们就不能不提贾宝玉。
在父亲眼里,他是祸胎孽障;在外人眼中,他是个怪人。
但贾宝玉骨子里有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平等意识。
在他眼中万物平等,都是有生命的,而生命都值得尊重,所以他能和燕子、鱼、星星、月亮等对话。
作为贾府里的贵族公子,养尊处优,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他从来都是以平常心看待自己。
第41回,刘姥姥在栊翠庵吃茶,妙玉嫌脏要将刘姥姥用过的茶具扔掉,而贾宝玉却非常留心,劝说妙玉将茶具送给刘姥姥,以便让其卖掉度日。
妙玉作为出家人,却有分别相,所谓“云空未必空”;而贾宝玉作为一个贵族公子,心境却达到了佛教上的上乘境界,难怪王国维说他是个未成形的基督,也就是说他具有非同一般的慈悲心。
用佛教《金刚经》的理论说,即是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分别相。
《红楼梦》在表现人性之美方面为写作做了最好的典范,这给初中学生写作的启示是:写作应该首先展示人性中美的方面,诸如善良、怜悯、宽容、正直、积极、仁爱、乐观、友爱、谦逊、诚信等品质,避免写一些假、大、空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经典—走近曹雪芹和他笔下的红楼女儿摘要:品味经典名著《红楼梦》,我们走近了曹雪芹,走近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大名鼎鼎的金陵十二钗,和生活在她们周围的各式女子,她们又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和最终命运?他笔下众多的红楼女儿她们经历的坎坷沉浮和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又留给后人怎样的思索?曹雪芹借助对这些女子的赞扬和歌颂,传达给人们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关键词:曹雪芹红楼女儿金陵十二钗悲剧命运课题景背:《红楼梦》,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问世三百多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仅就“红学”的出现而言,便足以说明这部巨著在人们心中的特殊地位。
从它问世起,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喜爱,但也留给了世人一个个迷团。
例如,他为什么要写这部著作,他想通过这部书传达给我们一个怎样的信息,他书中的人物与他自身及他的家族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会对书中的女性情有独终?他极力赞美歌颂的这些红楼女子的命运最终如何?这些迷团留给后人太多的思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走近曹雪芹,走近他笔下的红楼女儿。
一、传世名著的产生及流传众所周知,传世至今的《红楼梦》大体有两种。
一种是带脂砚斋批语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另一种是由高鹗续书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前八十回公认为曹雪芹所著。
曹雪芹的原本可能不止八十回,但只有前八十回留存于世。
所以才有了高鄂所续的后四十回。
但通过书中前五回的内容,我们就会发现高鄂所续的后四十回与曹雪芹的原意并不相符,大部分原意均被改动。
后四十回的内容是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出现的。
此书发行时曹雪芹早已去世,所以我们无从得知八十回之后的真实内容。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前八十回文字的描述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从而获知整个原书的最终结局。
我们知道,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不是脱离现实而凭空虚构出来的。
而都是依托它成书时代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而成的。
《红楼梦》也不例外。
为了更好地研究这部书,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曹雪芹的家世。
曹家祖先本是汉人,早在满清入关前便编进了正白旗,成为内务府包衣。
就是专为皇家办事的人。
后来又在清朝进关中立下战功,地位更加显赫。
曹雪芹的曾祖母做过康熙帝的保母,她的儿子曹寅又是康熙幼时的伴读,他们与康熙的关系非同一般,曹寅长大后康熙又让他做了江宁织造。
这是一个专为皇家办事的机构,只有皇帝的亲信才能掌管。
曹寅死后,康熙又把这个恩荣赏给了他的儿子曹颙。
可见康熙对曹家是多么信任。
曹寅的两个女儿也嫁进了皇室。
整个康熙时期,曹家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但是雍正一上台,曹家即逢厄运,先是被罢官免职,而后被抄家。
这自然是由于一些不可言明的政治原因。
好在困境是短暂的,乾隆一继位,改变了对曹家的待遇。
恢复了官职,赐还了宅地,使这个泱泱已近百载的大家族有所恢复,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所以少年时代的曹雪芹过了一段锦衣玉食的好生活。
基于这样一段经历,他才能写出贾府中的繁华盛景,我们也才能在贾宝玉的身上找到曹雪芹少年时代的影子。
二、大观园里的芸芸众生1、同命不同运的美女我们认识了曹雪芹,就来了解一下他笔下的这个大家族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的众多女子吧。
可是这里面的女孩子真是太多了,我们不可能一一了解,只能择其要者谈之。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警幻仙姑的“薄命司”中看到了一些女子的名册,我们就从这里入手。
书中写到,贾宝玉先后翻看了“又副册”“副册”和“正册”。
我们先看副册中的香菱。
香菱是薛家进京时买来给薛宝钗做丫头的,后来又与了薛蟠作妾。
香菱的另一个身份,是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
甄士隐是姑苏城中的乡宦,也是个富贵人家,英莲就是他的独生女。
所以说她还是个大户人家的小姐。
英莲三岁时元宵佳节观灯被拐子骗走,从此失去父母,实乃不幸。
长至十几岁被卖给冯渊作妾,恰又被薛蟠看上,二人为争英莲互不相让,薛蟠将冯渊打死带英莲进京,改名为香菱。
我们看香菱的判词可知,她的命很不好,从小被卖,失去父母,进入薛家服侍夫人小姐,后又被薛蟠的妻子夏金桂折磨致死。
她的命运完全可以用她的名字来形容“真应怜”!说完香菱,我们再看看晴雯和袭人。
她俩都是服侍贾宝玉的大丫鬟,可却不是同一类型的人。
晴雯虽身为奴才,可是心气很高,眼里揉不得沙子。
模样长的又好,心灵手巧,所以被贾母派到宝玉身边,但是晴雯的个性极强,这招致许多人的怨恨。
为她后来被赶出贾府抱病而亡埋下祸根。
宝玉在晴雯死后写了一篇祭文来悼念晴雯,就是《芙蓉女儿诔》。
可见曹雪芹是非常欣赏晴雯这个个性极强的女子的。
与晴雯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袭人。
袭人是封建社会里熏陶出来的标准奴才。
它身上的奴性是她自觉形成的。
她的贤德和善解人意也都带着明显的世故。
所以晴雯曾讽刺她是“西洋点子哈巴狗”她全心全意的服侍宝玉,一心为宝玉着想,所以她才会劝宝玉不要总沉溺于脂粉堆,要多学些仕途经济好光宗耀祖。
后来她对王夫人说将宝玉挪出大观园以免荒废正业,更是被王夫人倚为心腹,成了未来姨娘的不二人选。
只可惜公子无缘,优伶有福,袭人嫁给了蒋玉涵,夫妻恩爱,婚姻幸福。
2、金陵十二钗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谈谈这正册里的“金陵十二钗”。
我们先划分一下类,首先是贾府的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和小她们一辈的巧姐。
然后是贾府的亲戚: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
接着是嫁进贾府为媳的李纨,王熙凤和秦可卿。
最后是看似与贾府没有任何关系的妙玉。
我们逐一细细道来。
元春,贾府大小姐,宝玉的同胞姐姐。
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作女史。
后被皇上宠幸,成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因为元妃的荣升,使整个贾府备感荣幸,贾府饬巨资修盖省亲别墅迎接贵妃省亲。
可以说元春在宫中的地位事关贾府的兴衰。
同时也是她最终决定了宝玉和宝钗的婚事。
生活在充满斗争的宫中,整日提心吊胆,使得她过早命丧黄泉。
“虎兕相逢大梦归”“望家乡路远山高”“儿命已入黄泉,需要退步抽身早”可知元春青春正盛便死于非命。
就像她在元宵佳节制作的灯谜爆竹一样,虽然繁华一世,却转瞬即逝。
元春就是贾府的一棵大树,元春一死,必定“树倒猢狲散”,整个贾府陷入不可逆转的厄运中。
迎春,贾赦之女,贾府二小姐。
生母早亡,自幼在贾母身边长大。
性情懦弱,大小事情一概从不过问,人称“二木头”。
后来由其父贾赦做主,嫁与孙紹祖为妻。
迎春婚后的生活很不幸,丈夫不但比她大很多,还常常虐待她,父亲一概不管,继母更非真心疼爱。
以至这位侯门小姐生来娇养却命比纸薄,嫁给孙绍祖不到一年就被作践死了。
探春,贾政与赵姨娘之女,贾府三小姐,还有一胞弟贾环。
性格果断干练,处事有条不紊,很有才华,人称“玫瑰花”——虽然好看却很扎手。
因为是庶出,让她夹在生母赵姨娘和嫡母王夫人之间很难做人。
她好强自尊,不允许他人对她有半点不尊重,从搜检大观园她打了邢夫人陪房费婆子一耳光就足以证明。
关于她的命运书中有多处暗示,第六十三回为宝玉贺生日开夜宴,探春在席上抽到一支杏花签,写着“瑶池仙品”四字,并题有“日边红杏倚云栽”注“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我们还可以从她的判词和曲子中得知探春后来被迫远嫁和藩,虽贵为王妃,却远离亲人,倍感寂寞。
惜春,贾敬之女,贾珍胞妹,贾府四小姐。
自幼被送至贾母身边抚养。
因自幼看惯了贾府中的明争暗斗,诸事不管不问,只一心修身养性,为此还撵了入画,和兄嫂断了关系。
她能否有个好结果呢?“将那三春看破,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她在贾府败落前便已出府,改头换面,沿街化缘,从此长伴青灯古佛。
从公府千金变成佛门弟子。
贾府的四位小姐虽然结局各不相同,却有着同样的宿命——“原应叹息”!还有一位,巧姐,贾琏与王熙凤之女,她的名字是刘姥姥起的,正应了刘姥姥的话,她的命运都应在她的名字上。
“忽遇恩人,幸娘亲积得阴功”,因为其母王熙凤接济过刘姥姥,后来贾府被抄没,巧姐被她的狠舅奸兄卖进烟花巷,幸而被刘姥姥赎出,嫁与外孙板儿,成了农妇。
接下来我们再说李纨,王熙凤和秦可卿。
李纨,贾珠之妻,其夫已亡,留下一子贾兰,是个年轻的寡妇。
虽贵为大奶奶,但是诸事不管,如同槁木死灰,人称“大菩萨”。
每日只是侍奉长辈,教养亲子,外陪小姑等读书针线,可真算是清心寡欲。
她的命运怎样?其子贾兰中举做了高官,她熬到了凤冠霞帔,获得封诰。
但也难抵无常性命,只是“枉与他人作笑谈”。
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娘家侄女,贾府的当家奶奶。
她可是贾府的一个重要人物。
我们先看看别人眼中的王熙凤。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单唇未启笑先闻”“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口里歹毒,心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连她自己都说从不信什么阴司报应,为三千两银子害了两条人命。
王熙凤虽然心狠手辣,可却非常能干。
全府上下被她治理的井井有条,又在协理宁国府中有出色表现。
这样一个个性鲜活的王熙凤她的命运如何呢?“一从二令三人木”是她生活的三个阶段,一开始顺着贾母,后来成为管家人之后,便号令宁荣二府,为所欲为。
后来贾府败落,尤其是贾母去世以后她失去靠山,地位一落千丈。
再到后来他以前做的不能见光的事情被一一揭发出来,尤其是她用计害死尤二姐,并妄图杀张华灭口一事被揭露,使得她被贾琏休弃,在贾府再没有容身之地。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聪明一世,弄权敛财,贾府被抄,她被关进监狱,死在狱中,被一领破席运回金陵。
接着说秦可卿,宁国府贾蓉之妻,贾珍之媳。
她并不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在书的第十三回便去世了。
可这个看似不重要的人物却与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先看看书中对她的描写。
第八回写到秦可卿是其父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女儿,因与贾府有些瓜葛就许给贾蓉为妻。
书中还写秦可卿死后给王熙凤托梦,说了一些使贾府长保永全的话,让王熙凤心下暗服。
还有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的警幻仙姑的妹子就叫可卿。
在她死后贾珍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要用万年不坏的樯木来给她作棺材。
她的丧事无比隆重,惊动了各派力量。
这足以说明秦可卿不只是个小官吏的女儿,她的真实身份一定无比尊贵,而且她的家族与贾府有着密切关系,甚至牵动着贾府的命运。
秦可卿是怎样死的呢?她是在天香楼悬梁自尽的。
表面上是与公公贾珍的私情被婆婆发现,而实际上是某种不可改变的政治力量迫使她不得不选择死亡。
“金陵十二钗”我们已经谈到了八位,那么这剩下的四位又将是怎样的结局呢?她们四个是与宝玉关系最密切的人。
黛玉宝钗湘云三个自不必说,与宝玉自幼相伴,朝夕相处,而妙玉呢?她与宝玉有何渊源?就让我们一一揭秘。
大家一定很熟悉,第五回中有十二支红楼梦仙曲,其一为终身误,是通过宝玉的口吻描写的黛玉和宝钗。
宝玉与宝钗是金玉良缘,与黛玉是木石前盟。
宝钗有才有德,如同山中高士,黛玉才华横溢却目下无尘,宛如世外仙姝。
黛玉死后,宝钗如愿嫁给宝玉,但宝玉仍念念不忘黛玉,对宝钗自然冷淡。
宝钗对宝玉寄予厚望,时时劝宝玉“觅封侯”。
宝玉终于中举离家赴任,致使宝钗独守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