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繁殖调控技术+
【课程思政点】动物繁殖课程标准
《动物繁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繁殖课程类别:职业技术课课程编码:学分:3适用专业(群):畜牧兽医专业群(动物营养与饲料、宠物养护与驯导、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学时:48编写执笔人: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动物繁殖》是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群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职业技术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紧密,在现代畜牧生产中起核心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了解动物繁殖生理的过程与规律及其调控机制,系统掌握现代繁殖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以及提高动物繁殖力的途径与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现代化繁殖技术指导动物繁殖的实践,克服繁殖障碍,提高动物的繁殖力,为畜牧业高效生产服务。
(二)课程定位《动物繁殖》是一门研究畜禽繁殖现象,揭示畜禽繁殖规律,应用繁殖新技术的学科,解密了动物新个体诞生的奥妙,诠释了人类为充分发挥动物的生殖潜能,在理念和技术手段上的智慧与发展历程,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畜禽繁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物种的延续、品种的改良、畜禽的生产均离不开繁殖这一环节。
前导课程有《动物解剖生理》、《动物遗传育种》。
后续课程有《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等。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发展迅速,实践性较强,课程设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现代养殖业畜禽繁殖的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从规模化养殖企业家畜繁殖工的岗位核心技能出发,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贯穿项目任务的全过程,构建了模块化课程结构,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2.课程设计思路积极响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畜牧兽医行业主管部门、大型畜牧企业开展广泛调研,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家畜繁殖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1+X”家庭农场畜禽养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服务现代养殖企业为核心,将课程内容整合为种公畜(禽)的采精→精液的处理→发情鉴定与输精→妊娠诊断→接产与助产→繁殖管理6个项目,共48课时。
动物育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动物育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动物的生长速度、肉质和产量等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育种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它能帮助我们选出更具优势的个体,并通过交配、基因编辑等手段加速进步。
那么,动物育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现状1. 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为育种提供了更多的基础数据。
目前,许多动物的基因组已经被测序,包括猪、牛、羊、家禽等。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物种的基因组结构,找到更为准确的遗传标记,优化育种方案。
2.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能够直接从基因层面上修改动物个体的DNA序列,实现特定基因的添加、删除或替换。
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更精准地锁定各类遗传特征,从而培育更快生长、更肥美的肉禽和畜牧。
3. 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无性繁殖技术,如人工授精和移植胚胎等手段,能够加速育种的进程,提高畜牧动物的繁殖效率。
例如,通过“超级公鸡”的人工授精,一只母鸡可以孕育出上千只鸡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鸡肉产量。
二、发展趋势1. 个体化育种个体化育种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这意味着,育种技术将更多地依赖于动物本身的基因特征,通过选择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个体,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因此,基因测序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2. 精准育种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育种将更为精准和高效。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动物的表观遗传变异和小分子代谢产物等信息,更加精细地描述个体的育种特征,并制定符合个体需求的育种计划。
这一方面需要建立更好的育种数据库,对各类优势遗传标记进行全面挖掘和应用;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立更好的育种模型,通过计算模拟等手段,辅助育种师判断育种效果。
3. 生态友好育种生态友好育种将成为未来育种的重要方向。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
在育种方面,我们需要在优化产业效率的同时,更好地考虑各类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遗传学
基因表达
显性表达: 基因对中相对于另一个基因表达的基因。 等位基因: 占据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点的基因的两种或更 多形式中的一个。
遗传学
表达: 基因决定的特定形状的表现。
遗传学
遗传学
遗传学: 是关于DNA 如何编码生命的生化反应过程的 学科。 — 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等
遗传力: 动物表型的差异是由基因和环境引起的,其 中基因的效应是可以遗传的,个体差异中加 性基因效应所占的比例。
遗传学
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
— 转基因动物的生产
— 基因组图谱
育种学
育种学: 应用遗传原理对家畜进行改良的科学。
育种过程: 选种:体质外貌、生产性能、遗传参数
生长发育 选配: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公、母鹿的交配。
疫学反应。 - 输卵管环境对受精的影响。
早期胚胎发育
早期胚胎各阶段发育过程和特点 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早期胚胎发育与环境
妊娠
妊娠机理 - 附植、附植时间、附植部位、附植过程、附植
机理、延迟附植、影响延迟附植的外界因素 母体对胚胎附植的调节 妊娠识别
繁殖学
分娩
母体妊娠后至分娩前的各种激素的调节与变化
繁殖学
雌性动物生殖
卵泡的发生与发育过程 - 解释卵泡波的募集、选择、优势化、排卵或
闭锁的调节机理。 发情周期的划分及特点
殖学
雄性动物生殖
精子发生周期
- 丘脑-垂体-睾丸轴对雄性的精子发生过程中的 调控作用。
、
受精
配子的运行 - 精子与卵子排出后,在母畜生殖道内的同
步运行规律和调节机制。
受精 - 受精前后发生的生物物理、生理生化和免
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动物细胞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通过对动物细胞的基因组进行编辑、调控和改造,可以实现对动物个体的精准改良和定向培育,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可能性。
在动物生物技术领域,动物细胞工程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繁殖、养殖、保健、医疗和科研等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本文将从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繁殖领域的应用
1. 动物遗传改良
通过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对动物的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和改良,实现对动物品种的遗传改良和优良遗传性状的传承,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培育速度。
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疾病抗性等关键性状进行改良,实现对家畜生产性能的提升和优良品种的繁殖传承。
2. 动物胚胎工程
动物胚胎工程是动物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动物胚胎中的细胞进行编辑和调控,可以实现对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精准控制和定向培育,为高效、精准的动物繁殖技术提供了可能。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动物胚胎中的基因进行精准修饰,实现对动物性状的精准改良,为定向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持。
1. 动物营养改良
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动物饲料的改良,通过对饲料中添加的植物细胞进行编辑和改造,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品质,为动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好的营养条件,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2. 动物疾病治疗
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可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通过对动物体内的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和调控,可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动物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日本对虾繁殖习性及亲体培育技术
亲体培育饲料与营养
饲料
日本对虾亲体培育期间需要投喂高质量的饲料,以满足其营养需求。推荐的饲料包括新鲜或冷冻的小型甲壳类动 物(如糠虾、丰年虫等)、高质量的鱼粉或合成饲料等。
营养
在亲体培育过程中,应关注各类营养素的供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合理的营养 搭配有助于提高亲体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同时,应避免过量投喂饲料,以免水质恶化对亲体产生负面影响。
亲虾性腺的发育和成熟。
繁殖环境管理
在亲虾繁殖期间,加强对水质、温 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以利于亲虾的繁殖和幼体的生长 。
幼体培育
将孵化出的幼体转移到育苗池中, 进行进一步的培育和养殖,直至达 到商品规格。
04
日本对虾幼体培育技术
幼体培育环境与设施
培育池
水源和水质
日本对虾幼体培育通常在室内或室外的小 型水泥池中进行,池子的大小和形状可以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日本对虾繁殖及培育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疾病防控挑战
随着日本对虾养殖规模的扩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也相应增 加,需要加强疾病防控技术和措施的研究。
市场需求的机遇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健康养殖产品的需求增加,日本对虾的市场需 求也相应增加,为养殖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技术创新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日本对虾的繁殖和培育技术带来了更多的 创新机遇,有望推动养殖业的发展。
VS
遗传育种
通过亲体培育技术,可以筛选出具有优良 性状的亲体,进行遗传育种,提高日本对 虾的品质和产量。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学研究
日本对虾的繁殖习性和亲体培育技术是生物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了解日本对 虾的生殖和生长发育过程。
第三章 雄性动物生殖生理及其调控技术
(二)激素
• 雄激素是刺激公畜产生性行为的主要激素。它 由睾丸间质细胞产生后,经血液到达中枢神经 的特定部位,刺激性中枢而发挥作用。初情期 前去势的公畜完全丧失性行为,表明SGS对性行 为具有重要作用。 • 雄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功能的正 向调节,同时也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GnRH 和ICSH的分泌,以保持血中雄激素浓度的相对 恒定。
生殖索向 深处增殖 延伸,形成精细管
索和
睾丸网,生殖细胞 分布于精细管索中。
精细管索之间的间质细胞分泌睾酮,诱导
雄性表现型的发育。
精细管索细胞分化为支持细胞,分泌AMH, 促使缪勒氏管退化。 睾丸下降; 隐睾。
• 从性分化到初情期之前,睾丸生长缓慢, 主要是精细管索的延长。 • 初情期时,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分泌进 一步加强,精细管索逐渐出现管腔,成 为精细管,性原细胞向管腔外周迁移, 并以随机方式发育为A型精原细胞,开始 精子发生的过程。
•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后,不再复制DNA,很快结束 细胞间朝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在分裂过程中,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断裂,染色单体分别移向两 极,形成两个单倍体精子细胞。
3.精子的形成
• 是指精子细胞发生复杂的形态结构变化而演变 为精子的过程。 • 精子细胞在形成之后不再分裂,附着在靠近管 腔的支持细胞顶端。精子细胞为圆形,有着色 较深的圆形细胞核,胞质少,含有中心粒、线 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变形之后精子 细胞成为蝌蚪样的精子。这一形态变化过程主 要涉及顶体的发生、核的浓缩拉长、尾的形成 和多余细胞质的脱落等过程(图3-3)。
(三)性成熟及适配年龄
• 公畜性成熟 (sexual maturity) 指青年公畜经过初情期后,身体和生殖器 官进一步发育,已具备成熟和完善生殖机 能的时期,标志着动物个体达到具有正常 繁殖能力的年龄。 • 然而,性机能的成熟一般早于身体的成熟, 达到性成熟年龄的公畜并不一定达到了正 式用于配种的年龄。
【宠物繁殖技术课件】繁殖调控技术
3、临床应用 治疗因黄体机能失调而引起的习惯性流产,进行诱导
发情或同期发情。生产上还可以进行妊娠诊断。可以配 合其他生殖激素治疗卵泡囊肿、排卵迟滞、卵巢静止及 暗发情等繁殖疾病。
任务1.生殖激素的功能及应用
四、胎盘激素 (一)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 1、分泌来源:由马属动物胎盘的尿囊绒毛膜子宫内膜杯细胞产生的,是胚胎的代谢产物。 2、结构特性:是糖蛋白激素,相对分子质量53000。PMSG也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α-亚基的分子大小和糖 基比例,均与FSH、LH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也具有FSH和LH的生理作用。 3、生物学作用 对雌性动物:促卵泡发育和促排卵 对雄性动物:促使精小管发育和性细胞分化
任务3.胚胎生物工程
任务实施
受体母犬
一、胚胎移植技术 胚胎移植是指将良种雌性动物的早期
胚胎取出,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近的 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为新个体。 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加快有利于优良品种的 改良和育种进程。
任务3.胚胎生物工程
胚胎移植技术
1.供体和受体的选择 2.供体和受体的同期发情 3.供体的超数排卵 4.供体的发情鉴定与配种 5.胚胎的采集 6.胚胎的检查与鉴定 7.胚胎的保存 8.胚胎的移植
190~21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2~5万,半衰期15min 。 2、生物学作用 对乳腺的作用: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形成 对黄体的作用:促进黄体分泌类固醇激素 维持睾酮分泌:维持睾丸分泌睾酮 促进母性行为 3、临床应用 由于PRL来源缺乏,价格昂贵,不宜直接应用,通 常使用升
高或降低PRL的药物作用于泌乳机能,诱导泌乳。
任务1.生殖激素的功能及应用
动物繁殖学(动物科学)
妊娠:妊娠就是怀孕,从雌性动物受精后至胎儿娩出之间的一段时间。
人工受精,包括精液的采集、品质检查稀释和保存最后将解冻的精液输入母畜特定部位受精的一门技术初情期:雄性个体第一次释放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表现出完整性行为序列的时期。
雌性动物从出生后第一次出现发情表现并排卵的时期。
精液稀释:(1)增加精液容量,以确保家畜输精的总精液量。
(2)有利于精子的体外存活和受精能力的保持。
母性行为;母性行为包括产、哺乳、以及产前的做窝和产后舔净仔畜等一系列行为。
玻璃态学说:玻璃化可逆、不稳定。
快速越过冰晶区(-15~-20危害最大),直接进入玻璃化状态。
精子在玻璃化冻结状态下,不会出现原生质脱水,保护了细胞结构,使冻后精子可恢复活力。
慕雄狂(Nymphomania)是卵泡囊肿的一种症状表现,其特征是持续而强烈的表现发情行为。
但并不是所有的卵泡囊肿都具有慕雄狂的症状,也不是只有卵泡囊肿才引起慕雄狂。
卵巢炎、卵巢肿瘤以及内分泌器官(脑下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或神经系统(主要是丘脑下部)机能扰乱都可发生慕雄狂。
顶体反应:包裹精子头部的质膜、顶体外膜融合和破裂,释放内含物的过程,是精子获能后的必然结果。
(透明质酸酶、顶体素)3.采精频率:每周对公畜的采精次数神经激素;动物体内某些特化的神经细胞(结构上属于神经系统而非内分泌系统)能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循环或通过局部扩散调节其他器官的功能;2.适配年龄:指种畜适于开始配种繁殖的年龄。
受精:是两性配子(精子和卵子)相互作用,结合产生新的个体即合子的过程。
公羊效应;公羊效应即向母羊群中放入公羊,以公羊分泌的外激素(臊味)的作用刺激母羊快速并集中发情的现象。
3.母畜的诱发发情:利用外源性生殖激素使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的母畜出现正常发情,也叫催情。
4.同期发情:让一群母畜同步发情5.超数排卵:使母畜在一次发情中超常规地发育更多的卵泡,增加排卵数——提高多胎率、生产用于移植的胚胎6.精子发生:指精子在睾丸内产生的全过程,也叫精子生成。
动物的交配和繁殖方式
胚胎移植技术在动物繁殖中应用
加速遗传进展
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将优良母畜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其他母畜体内, 使其产下优良后代,从而加速遗传进展。
扩大种群数量
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动物种群数量,满 足市场需求。
应对环境变化
鸟类在繁殖过程中需要应对各种环境变化,如气候、食物 供应和天敌威胁等。一些鸟类会通过迁徙、改变繁殖策略 等方式来适应这些变化。
05
哺乳动物交配与繁殖方式
Chapter
季节性交配
部分哺乳动物具有季节性交配的特点,如鹿 、熊等,它们在特定的季节内进行交配。
求偶行为
雄性哺乳动物会通过展示、鸣叫、气味标记等方式吸引雌性,进行求偶行为。
案例分析:特定物种繁殖策略
• 狮子:狮子采用一雄多雌制的繁殖策略。雄狮通过展示浓密的鬃毛、发出威武的吼声以及与其他雄狮争斗来吸 引雌狮。这种策略有助于雄狮占据更多的交配机会,传递其优质基因。
• 蜜蜂:蜜蜂采用一雌多雄制的繁殖策略。蜂王在繁殖期与多个雄蜂交配,储存大量精子用于后续产卵。这种策 略有助于蜂王获得更多优质基因,提高整个蜂群的遗传多样性。
内分泌调节
昆虫的繁殖过程受到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控。例如,脑激素、蜕皮激 素和保幼激素等内分泌物质在昆虫繁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遗传因素
昆虫的繁殖特性受到遗传因素的决定。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同的繁 殖方式和繁殖策略,这些特性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
04
鸟类动物交配与繁殖方式
Chapter
鸟类动物交配行为特点
目的
确保物种的延续,通过基因重组增加 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提高适应环境的 能力。
遗传学在动物繁殖中的作用
遗传学在动物繁殖中的作用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它在动物繁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遗传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动物的遗传特征、遗传变异以及遗传疾病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动物繁殖的改良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遗传选择、基因工程和遗传疾病三个方面探讨遗传学在动物繁殖中的作用。
一、遗传选择遗传选择是指通过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以达到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在动物繁殖中,遗传选择可以通过选择性配种、家系育种和杂交育种等方式实现。
1. 选择性配种:根据动物的遗传特征,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点的个体进行配种,以期获得更好的后代。
例如,在奶牛繁殖中,选择乳量高、产奶期长的母牛进行配种,可以提高后代的产奶能力。
2. 家系育种:通过对同一家系的动物进行连续的选择和配种,逐渐固定和提高某种遗传特征。
例如,在犬类繁殖中,通过对同一品种的犬只进行家系育种,可以获得更加纯种和稳定的后代。
3. 杂交育种:将不同品种或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交配,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产量和质量。
例如,在农业中,将不同品种的鸡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高的产蛋率和肉质品质。
通过遗传选择,我们可以改良动物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动物产品的需求。
二、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和调控动物的基因,改变其遗传特征和表现形式。
基因工程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因编辑和基因克隆。
1. 基因编辑:通过CRISPR/Cas9等技术,可以精确地编辑动物的基因序列,实现对遗传特征的改变。
例如,在猪繁殖中,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变猪的基因,使其具有抗病能力或者提高肉质品质。
2. 基因克隆:通过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可以复制动物的基因,实现对遗传特征的复制。
例如,在牛繁殖中,可以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来复制优良品种的基因,提高后代的产量和质量。
基因工程的应用可以加速动物繁殖的进程,提高遗传改良的效率,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动物产品。
三、遗传疾病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它在动物繁殖中可能导致遗传缺陷和疾病的传播。
兽医繁殖学辅助动物繁殖的技术和措施
兽医繁殖学辅助动物繁殖的技术和措施兽医繁殖学是现代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和措施提高动物的繁殖效率和繁殖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兽医繁殖学辅助动物繁殖的技术和措施。
一、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精子直接注入母体内,实现动物的繁殖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繁殖障碍、遗传优良品种延续或传染性疾病预防等情况。
它的操作相对简单,但需要高质量的冷冻精液和专业的操作技术。
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母体的繁殖效果,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体外受精体外受精技术是指将卵子和精子在体外进行受精,然后再将受精卵移植回母体内继续发育。
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繁殖性障碍、疾病预防、优良基因筛选等情况。
体外受精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遗传疾病的传播,提高动物的繁殖效果,达到良好的遗传改良效果和产业经济效益。
三、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指将合适的胚胎移植到其他雌性动物子宫内,实现胚胎的发育和繁殖目的。
这种技术适用于繁殖空窗期、不适宜怀孕的母体或保持动物遗传优势品种等情况。
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基因资源,提高基因重组的效率,促进优良品种的广泛传播和推广。
四、性激素应用性激素应用是指通过人工方式调节动物的繁殖周期和性成熟过程,以达到促进动物繁殖的目的。
包括促发情素、催生素、孕激素和雌激素等。
该技术能够调控动物的生殖周期,提高动物的生育率和繁殖效果,在繁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冷冻精液保存冷冻精液保存是指将动物的精液进行冷冻保存,以备将来使用。
这种技术可以保留动物的基因资源,繁殖期延长,提高繁殖效益,逐步形成高效的繁殖模式。
同时,冷冻精液保存也是基因保护备份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保护动物基因多样性和保持遗传资源的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兽医繁殖学辅助动物繁殖的技术和措施为兽医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也为养殖业的发展和动物健康繁殖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兽医繁殖学的应用将在未来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动物繁殖和遗传改良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技术支持。
动物繁殖生物技术
第一章动物胚胎技术:以动物生殖细胞和胚胎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研究调控和提高动物繁殖力的一门学科第二章精细管上皮周期:某个特定时间有一个特定的细胞组合,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在同一横断面又会出现相同的细胞组合精细管上皮波:从精细管纵切面上看,细胞组合也是有规律的出现,即沿着纵切面每间隔一段距离会观察到相同的细胞组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催产素(OXT)催产素和精氨酸加压素(AVP)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胶质细胞系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干细胞因子(SCF)精子:有头部、颈部、尾部组成,精子的形态的差异主要在头部卵泡: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征集:生长卵泡池中一群小卵泡开始迅速生长选择:只有部分被征集的卵泡继续发育,以致最终确立优势卵泡的过程优势化:优势卵泡迅速发育而其他同时被征集的卵泡的生长和发育被抑制自发排卵:卵泡成熟后不需外界刺激即可排卵和自动形成黄体诱发排卵:动物经过交配或人为刺激子宫颈才能引起排卵。
旁分泌:某种组织内一种类型的分泌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同一组织中另一类型细胞,调节其功能、生长和分化自分泌:某种细胞的因子作用于同一类型的细胞或自身细胞的现象第三章获能:动物刚射出的精子不能穿入卵子,只有在雌性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时间,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一系列变化,才具备受精能力的生理现象。
去能:获能精子一旦与浆液和附睾液接触,已获能的精子就会失去授精能力发生泡破裂:卵细胞成熟后,这一时期细胞核的变化包括两个衔接的过程早期胚胎发育阶段:1、卵裂2、桑椹胚3、囊胚4、胚胎的原肠化胚胎的扩张或伸长6、胚胎迁移和分布附植时间:1、人(8~13d)2、家兔(7d)3、猪(13d)第五章同期发情:对群体母畜采取措施,使之发情相对集中在一定时间范围的技术同期发情的意义:1、有利于推广人工授精,促进家畜品种改良2、便于组织和管理生产,节约配种经费3、提高低繁殖率畜群的繁殖率4、作为其他繁殖技术和科学研究的辅助手段5、用于培训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和启动一个地方的牛品种改良工作同期发情的原理:母畜的一个发情周期中,黄体期约占整个发情周期的70%,黄体分泌的孕酮对卵泡发育成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只有黄体消退后,孕酮下降,卵泡才能发育至成熟阶段,母畜才能表现发情。
繁殖学整理
动物繁殖学重点整理绪论1、动物繁殖学:是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动物科学或畜牧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学科之一。
2、动物繁殖学的研究内容:1)繁殖理论:动物繁殖活动有性别分化、性发育、性行为、雄性动物精子发生、射精、雌性动物卵泡发育和排卵、受精、胚胎发育与妊娠、分娩、泌乳等,研究这些生殖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调控机理。
2)繁殖技术:包括控制发情、排轮、受精、胚胎发育、性别发生、妊娠维持、分娩、泌乳等生殖活动技术。
繁殖控制技术包括:发情鉴定、妊娠诊断、性别鉴定、激素测定等技术。
3)繁殖管理:主要从群体角度研究提高动物繁殖效率的理论与技术措施以及技术规范或标准。
4)繁殖障碍及其防治3、动物繁殖学在动物生产中的意义:1)降低繁殖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2)保护优秀品种,快速扩繁优秀畜种,提高畜种质量3)减少生产资料占有量,保护生态环境4)计划生育5)生物灭鼠第二章生殖激素第一节概述1、名词解释:1)激素:是由有机体产生,经体液循环或空气传播等途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具有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微量信息传递物质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2)生殖激素:与动物性器官、性细胞、性行为等的发生和发育,以及发情、排卵、妊娠、胚胎发育、分娩、泌乳等活动有关的激素,又称生殖内激素。
3)生殖外激素:4)次要生殖激素:由于某些激素虽然与生殖活动无直接关系,但可通过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及代谢机能而间接影响生殖机能的这一类激素。
如: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素、皮质醇、醛固酮、胰岛素、甲状旁腺。
2、激素的分类:(来有一个没整理,太多了,见书P27-28)1)根据来源和分泌器官及转运机制分成五大类:(1)脑部生殖激素:由脑部各部神经细胞核团如松果体、下丘脑和垂体等分泌,主要调节脑内和脑外生殖激素的分泌活动。
(2)性腺激素:由睾丸或卵巢分泌(3)孕体激素:由胎儿和胎盘等孕体组织细胞产生(4)外激素:由外分泌腺体所分泌,主要借组空气传播而作用于靶器官(5)组织激素:所有组织器官均可分泌,对卵泡发育、黄体消退等具有直接作用2)根据化学本质分成三大类:(1)含氮激素:包括蛋白质、多肽、氨基衍生物和胺类等,垂体分泌的所有生殖激素和脑部分泌的大部分生殖激素都属此类。
动物的生殖系统与繁殖
某些动物如蜜蜂、蚂蚁等采用社会性繁殖策略,通过分工合作来共 同抚育后代。
生殖系统与繁殖的适应性特征
生殖器官的形态与功能适 应
动物的生殖器官在形态和功能上高度适应其 繁殖需求,如雄性动物的阴茎和雌性动物的 阴道分别适应于交配和受孕。
生殖细胞的特化
动物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具有高度的特化性 ,能够相互识别并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实现基因 的传递。
生殖能力
动物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产生的后代数量。生殖能力受多种因 素影响,如动物的体型、品种、年龄、健康状况以及环境条 件等。
04
动物生殖系统与繁殖的调控机制
神经调节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于垂体前叶,促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GTH), GTH再作用于性腺,调节动物的生殖活动。
附睾
储存和运输精子的管道。
输精管
将精子从附睾输送到射精管的 管道。
射精管
将精子输送到体外的管道,与 尿道相连。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
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的主 要器官。
输卵管
将卵子从卵巢输送到子宫的管 道。
子宫
孕育胚胎和胎儿的场所,同时 也是月经排出的通道。
阴道
连接子宫和外生殖器的管道, 是性交、分娩和月经排出的通
道。
生殖系统发育与功能
生殖系统的发育
在胚胎期,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到生殖嵴,形成生殖腺。随后,生殖腺发育成睾丸 或卵巢,并逐渐形成相应的内外生殖器。
生殖系统的功能
雄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以维持雄性性征和生育能 力。雌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以维持雌性性征和生 育能力。此外,生殖系统还参与性行为、妊娠、分娩等生殖过程。
家畜繁殖管理制度范本
家畜繁殖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家畜繁殖管理,提高家畜繁殖效率,保障种畜质量和品种纯粹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家畜繁殖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养殖场、合作社、个体户等。
第三条家畜繁殖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原则,依法开展繁殖活动。
第四条家畜繁殖行为涉及的权利和责任,应当依法尊重和履行。
第五条家畜繁殖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繁殖管理制度,加强繁殖技术培训和监督,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六条家畜繁殖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制定相应的具体操作规范,确保繁殖活动合法合规。
第七条家畜繁殖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种畜进行健康检测和疫情防控,消除疫病隐患,保障畜群健康。
第八条家畜繁殖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繁殖档案和追溯体系,保证繁殖行为可追溯。
第二章家畜选种第九条家畜选种应当根据繁殖目的、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种系。
第十条家畜选种应当重点考虑种畜的遗传品质、生长性能、抗病能力等特性,确保后代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
第十一条家畜选种应当遵循“选种为前,保种为本,用种为实”的原则,注重种畜的血统和繁殖价值。
第十二条家畜选种单位应当建立定期评估和挑选机制,及时淘汰劣质品种,提高种畜品质。
第十三条家畜选种单位应当加强和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引进适宜的优良品种,促进种畜品质的提升。
第三章优生优育第十四条家畜繁殖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控制繁殖规模和频次,提高繁殖效益。
第十五条家畜优生优育应当遵循“科学选配、精心繁育”的原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提高繁殖成功率。
第十六条家畜优生优育应当重视优良品种的繁殖和传承,广泛开展种畜保护和种畜改良活动。
第十七条家畜繁殖管理单位应当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管理支持,帮助畜户科学合理地进行繁殖工作。
第十八条家畜繁殖管理单位应当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提高繁殖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四章健康管理第十九条家畜繁殖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畜群进行免疫接种和健康检查,消除疫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