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合集下载

对改革文言文教学思考与

对改革文言文教学思考与

对改革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一、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1. 以知识为中心, 一味强调接受
长期以来, 文言文教学囿于“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 , 强调知识的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古汉语语法讲深讲透。

如: 文言文中相应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语言的表达形式,词语的含义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距离。

让学生在毫无体验, 难以理解的情况下死记硬背, 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惧怕、排斥的心理, 视古文为“老虎” , 怯于靠近。

2. 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老师们也尝试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对文言文教学仍然施行“师讲生记”的传统方式,教学关系依然是:我讲,你听;我问, 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造成教师死输硬灌,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使整个教学失去了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3. 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
文言文作为课程内容,似乎已被反复固化, 精确性、示范性的特征被反复强调, 师生独特的体验无法融入教学过程, 最终文言文教学被简单化地处理成了文言文诵记过程, 并越来越呈现为单一化、模式化的过程。

4. 忽视文言文特点, 割裂文言文教学的“教”与“学”
文言文由于历史久远而存在着自身特点。

首先, 社会文化的革新。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大变革之一。

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文言文教学也必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文言文教学不但需要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更要在内容、形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必要的变革,以此更好地培养高中生对于古代文化的认知,同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来源与演化。

本文将浅谈关于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方面,在选用教材方面,应该依据学生兴趣与实际需求进行规划,荐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材料,设置多样化的文本种类,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

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大力推崇学生参与互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真正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价值。

二、多方位挖掘古人思想高中文言文教学不仅仅只是教授一种语言技能,更是需要多方位挖掘古人思想,对学生进行人文的塑造。

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地加入文化背景、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了解古代文化,领略古代人们的思想与智慧。

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暗示性的引导和严谨科学的训练中,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玄妙,去体会文言文深邃的思想内涵。

三、彰显中国语言文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需要彰显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

文言文作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汉语的历史、结构、语法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也是语言文化失传与弘扬之间的桥梁。

所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该要重视对于文言文的文字、词汇、句法等方面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演变与形态。

同时,学生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丰富的技巧,例如好的输入和输出方法,这些技巧都为文言文学习效率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可能。

四、立足个性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文言文教学不仅需要传授一种知识,更需要立足于个性发展。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文言文教学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但相比之下, 文言文教学改革则要滞后的多。

传统文言文教学形成了特定的模式。

教学目的是应对考试,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字词句意义的读解为终极目标。

从教学的内容、方法到评价,构筑了一个独立的体系。

这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法使得文言文教学课堂枯燥沉闷。

它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又窒息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生气与活力。

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局面,使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对此,我有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课堂教学中要讲求“文”与“言”的和谐文言文教学一定要注意“文”与“言”的和谐。

传统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即重文言词句解释和翻译,轻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把一篇有血有肉的美文变得支离破碎的文字组合,文言文教学好象成了对一具具尸体进行解剖,当然会使学生索然寡味。

于是,有些老师便矫枉过正,重“文”轻“言”,即只重文章内容的分析鉴赏,而忽视文言字词的解释,完全把它等同于白话文来教。

我听过很多公开课和研讨课,几乎都是老师一上来就叫学生分析探究(有些老师即使讲一点文言字词,也是寥寥带过,走马观花),学生因为没有看懂文章本身,当然是启而不发或是答非所问不知所云。

其实,文言文有其独特性,由于文言文创作的时间离现在都较远,词义、句法与现代汉语差别都很大,如果不先弄懂语意而去分析内容,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所以,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先叫学生弄懂文意是基础。

有人会认为我又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其实不然,传统教学是老师占据课堂的主体,以老师“一言堂”的方式呈现,新课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二、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只有把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避免“满堂灌”式教学,这样才不会便学生觉得“眼前一堆字,脑中灌糨糊”,应该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多种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

论文: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 副本

论文: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 副本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四川省遂宁市拦江中学王光明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熔铸人的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体现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当前文言文教学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

譬如:一、教法传统,僵化固定。

一般而言,老师在讲授文言文之时,教法僵化,教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讲解,面面俱到,形式也成了一种模式化教学。

毫无新鲜可言。

二、目标单一,“言““文”割裂。

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学生成了被动笔记、背诵的工具。

三、学生不会迁移。

考试时往往不会做,总觉似曾相识,却又无从下手。

后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习进程慢,学习效果差。

因此,要改变目前的文言文教学情况,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想,面对学生的课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让学生动起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在的教材,几乎所有的文言文都有比较详尽的注释,阅读起来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

通过预习,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了从文本中质疑,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在预习中已经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了识记,为课堂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提前进入了学习状态。

教师对预习有足够的重视,对学生有充分的信任,对预习自学采取可行到位的检查,比如课前检查字词的标注,内容的熟悉程度等。

二、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

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学习一些古诗文佳作,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中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文学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新课改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需要的是理性的反思、睿智的思考。

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

关键词:文言文;新课程理念;激趣;自主;感悟;诵读【中图分类号】g623.2作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现代中学生,适量多学习一些古诗文佳作,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文学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文言文教学”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教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老师一字一句“嚼烂了喂”,以应付考试。

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文言文教学和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文言文事实上已经不再是饱含思想感情的“文”,即便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也激不起丝毫情感的微澜。

教师怕教,学生也觉得古文难,难于上青天。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个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

那么,新课改下,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呢?一、转变理念,改变方式目前我们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一堆文言的实词和虚词。

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法的研究,教材的处理,而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体差异,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被忽视,主动性被压抑,这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中生疑,在合作中质疑,在探究中释疑,从而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自学生疑教师的恰当的趣味导学可以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如我在讲《狼》一文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也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

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处还不知潜伏着什么危险的动物。

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

”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

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随问他们该怎么办。

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可见“疑”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是思维的方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

此步骤是整个自主学习训练的第一步。

文言文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文言文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文言文问题,为更深入的文言文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文言文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1、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从新的角度巧妙设疑。

(1)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与尝试——新课改形势下的文言文教学点滴心得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与尝试——新课改形势下的文言文教学点滴心得

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与尝试——新课改形势下的文言文教学点滴心得内容提要:新教材加大了中国古代优秀诗文的选取比例,文言文教学的难度深广度随之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应如何上好文言文课文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并结合笔者自己在一年来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做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新课改鲁人版教科书自主合作探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教科书编写建议要求新教材“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鲁人版新教材根据这一要求,加大了选文中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比例。

全套丛书包括5个必修模块,共入选了80篇优秀课文,其中必读文本40篇,选读文本40篇。

在80篇所选课文中,文言课文共计31篇,仅40篇必读文本中文言课文就占去23篇之多。

单就鲁人版语文教材必修三来说,全册共8篇讲读课文,其中就有四篇文言文,分别是《报任安书》、《天论》、《陈情表》、《兰亭集序》,可见教材编者对文言文的重视。

新课改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一是让学生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作品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的智慧,并且学会用现代社会观念审视古代文学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在这样一种新的形势之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达到课改要求,就成为我这个学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现已初步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授课方式。

文言文年代久远,今天的中学生对其中的部分字词(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语法习惯(主要是文言句式)等都相当陌生,所以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仍然特别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们独立阅读浅易文言书籍能力的关键。

新课改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作者:罗文林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7期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

在文言文的课堂上,我们常见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习进程慢,学习效果差。

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改变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

教师所需要做的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解答学生的疑惑,点拨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式,甚至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来解决自读过程中的疑问。

例如《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两篇文章,课本下的注释非常的多,几乎每句都有翻译,如果老师再一味的逐字逐句翻译,那么,学生的听课效率可想而知。

因此,我在教习这两篇文章前,先让学生结合课文下的翻译,一个人或者与同桌一起将课文做一个口头翻译,将无法理解的地方标明,并在课堂上提出。

这些疑问先由学生们共同解答,学生无法解答的,再由老师解决。

之后,我再将经过整理的课文文言知识重点展示给学生,强化知识要点。

这样,既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又突出了学习的重点。

二、重视阅读感悟,让学生感受文言之美古文中的抑扬顿挫、平仄押韵,是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可以体会到的。

同时,通过读文来品文,将阅读和审美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文言语感,又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丰富的文言美感。

例如,在教习《归去来兮辞》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使他们感受了文字的抑扬顿挫,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文中每句的韵脚,细细品味,并感受作者从自责到自慰再到怡然自得,最后乐天安命的情感变化。

当学生读到陶渊明在家生活的一段时,竟禁不住摇头晃脑,如同体会到了陶渊明的快乐一般,当然,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了。

三、提倡多元教学目标,体现人文精神文言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挖掘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提倡多元的教学目标。

在文言基础知识学习目标外,我认为,还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目标:(1)思想德育目标。

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想法

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想法

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想法新的高中教材,加大了中国古代优秀诗文的选取比例,文言文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度随之有了较大的增加,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文言文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自己近年来文言文教学的实践,就这一问题进行一点肤浅的探讨。

一、注重预习,自主合作,适当点拨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必须强调“预习”这一环节。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改变在古文教学过程中一贯的“替”“灌”做法,侧重培养学生使用有关工具书及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地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同时强调合作,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有的课文由于年代久远,今天的中学生对其中的部分字词(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语法习惯(主要是文言句式)、运用典故等都相当陌生,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充分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课文的讲述中,共同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学习知识),最后由教师解决学生集体解决不了或认识并不十分到位的问题。

同时,这一过程也需要教师适当点拨。

比如在教学《六国论》时,课本注释注明了文章的出处,介绍了作者苏洵并指明了作者写本文的意图。

但注释只说明了文章选自《嘉祐集》里的《权书》。

•至于苏洵的文集为什么叫《嘉祐集》却不得而知,•这一点恰好能说明苏洵的治学精神和文章的奇特。

为了教育学生,可作以下简要补充:苏洵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由于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文章写得特别好。

就在嘉祐年间,他来到京都,•欧阳修把他的二十二篇文章(《几策》两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师,文人竟相模仿。

因此他的文章汇集成集,名曰《嘉祐集》。

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为下一教学环节的开展做了很好的准备,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强调诵读,这是文言文教学之根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人读书未必先疏通字词的障碍,字词的意义是从反复诵读乃至“倒背如流”中“悟”出。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文言文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好地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

一、借鉴先进经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能力综合培养,文言文教学也要从这个角度进行全新的思考。

要发挥文言文的综合性特点,将其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如历史、语文、人文地理等,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文言文的历史地位、时代特征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文化理解和历史意识,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

针对文言文教学的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注重学习文字和字义,但往往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

在新课程改革中,可以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实际的交流和表达。

通过模拟古代文化场景、导入现代语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创造性地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文言文学习往往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创造性地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投影、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出精美的文言文艺术形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结合现代技术,可以设计互动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去感受和体验文言文的魅力。

其次,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来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兴趣。

由于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文言文的翻译既具有挑战性,又能让学生更加接近古代文化。

通过翻译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词句用法、句式结构等,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参与感。

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的文言文阅读任务,如情景剧、小说改编等,让学生在欣赏文言文的同时,体验其中的戏剧性和故事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言文教学是在训练古文阅读能力的最佳方式
1、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动力。

让学生了解古文所代表的重要历史意义和思想内涵,扩大视野,培养其对古代文明的憧憬与热爱;
2、其次,强化语言知识结构的积累。

利用给定的语言材料,提高学生对古文的识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汉字辨音、文言比较、文句结构特点、象形思维思维模式的运用;
3、再次,力争以古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扎实掌握有关语言知识点,通过连接古今变化,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文言文、经典传记等文本类型的理解能力。

二、在实施言文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
1、抓住教材重点,充分利用讲授、讨论、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重点;
2、运用语境讲授。

把教材内容分组成语境,把每部分内容活学活用,充分理解其中的重点和精髓;
3、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利用写文の练习,要求学生较熟练地运用语文语言把所学内容表达出来,从而推动学生的言文阅读能力达到最佳效果。

三、以抓住教学重点讲授来提高言文教学效果
1、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所处环境,及时总结归纳教学要点;
2、把握好教学过程。

让学生连续体味全文节奏,增加教学过程的分解
与细化,以便更好的传递给学生;
3、保证教学的情境契合。

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及时创设情境,把
教学内容更好地融汇贯通,乐观积极运用情感教育来推动学生学习古文;
4、督促完成作业。

把教学内容,突出学习重点,给学生完成作业,多
做课外阅读,大胆实践,积极参加古文赛,来强化学生言文学习的实
践性能力。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中学语文论文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杨扬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将文质兼美的文章割裂成支离破碎的一个个知识点,老师授课一言堂,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

文言文的教学成了少慢差费,学生谈及色变,老师无可奈何。

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文言文,并且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质量的整体提高,我通过研究各种经验、教法,以及进行各种课堂实践,终于找到了符合教与学同步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即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一、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人们自愿做的事才做得好。

”激发兴趣的要义,全在于激发出学生“自愿做”的热情。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着思想教育、文学、科学、论辩等多方面的内容。

因此,教师应本着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则,根据文章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

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文言文教学中在课堂上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

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初识课文先要求学生借助课文的注解,查阅有关的工具书诵读课文,翻译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

同时,要让学生在诵读翻译的过程中,把不懂的地方做记号,这只是一个预习的要求。

也就是说上课前先要求学生做到三读、二查、一译疑。

三读指:初读正音,读通顺;再读注解,明大意;三读欣赏玩味,品佳句。

二查:一查资料,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再查工具书,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译指:学生分组讨论翻译后,再分段译在笔记本上;另一疑指:学生在串解过程中肯定有问题,发现问题放在课前质疑。

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自主学好一篇课文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积极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2.学生主动质疑和解疑上课前,老师需要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研讨情趣。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1 . 重 言 轻 文
对文言文 的教学 ,传统教学 的重点往往放 在疏通文言字 词上 ,教 师大多过分 强调实词 、虚词的用法 ,把课 文肢解开 来学 习 ,这样优 秀的古代文学作 品真正 的人 文价值 、美学价 值就被 抹杀 了,本应 成为学生 与古 文化对话桥 梁的文言字词 反而成 了阅读 的障碍。反思 自己平 日的教学 ,也是 难逃窠 臼, 给学 生讲解时总是 咬文嚼字 ,死抠 字眼 ,追求 甚解 ,殊不知 这样 做的结果是把 文言文课堂 变成 了识字课 和语法课 ,枯燥 无味 ,毫无生 机。
教学未做到 化难 为易 ,未教 给学生方法和规律 。那 么 ,如何 化难为易 呢?教 师要督促学生养成 积累的习惯 ,每堂课学 完 都要 在积累本上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点 ; 要 帮助学生总结 知
识规律 ,掌握文 言文大意 ,如文 言文翻译 ,教师不应该一 味 逐字逐句 翻译 ,而应引导学生 总结 翻译 的方法 ,若学 生掌握 了一些方法 ,那 么翻译起来就 简单 了;最后 ,教师应该 监督 学生背诵一些文 言文篇 目,通过背诵 可以丰富学生 的文言词 句的积累 ,从 而使 学生熟悉文 言文的语言习惯 ,培养 语感 , 为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 的基础 。 3 . 重视诵读 ,培 养语 感 我 国 自古就有 “ 书读百遍 ,其 义 自现 ”的说法 ,所 以我 认 为诵读是最好 的文言文教学 方法 。第一 ,反复诵读 ,可以 从整体上把握 全文 ,可 以领会 文章的韵律美 ,唤起读 者的阅
到的。久而久之 ,学生的语感 自不必说 。 4 . 言文 并 重 ,凸 显价 值 文言文 的价 值突 出表现在 它所 承载的 中华 民族优 秀传 统 文化 上 ,文言文 中的思想精髓 ,文化精华 ,是引导学生认 同 、
继承传统文化并 从中提高人文 素养的绝好 内容。因此 ,教师 不应只 以高考指 导文言文教学 ,学 生也不应 只以考试 为 目的 去学习文言文 ,师生都应摒弃这种 功利心理 ,改 变过去 “ 重 言轻文”或 “ 有 言无 文”的教法 。教 学中 ,教师可通过对 文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大 语 文 论 坛 . 教 法 一 得 I I l l 誉
【 布置作业】
再 分 段译 在 笔 记 本 上 : 另一疑指 : 学 生 在 串 解 过 程 中 肯 定 有 问题 , 发现 问题 放 在 课 前 质 疑 这 一 环 节 是 学 生 独 立 自主 学 好 一 篇 课 文 的 关 键 . 同 时 也 是 学 生 积极 获取 新 知 识和 新 技 能 的 过程 .培 养
文. 并且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 以及 学 生 学 习质 量
的整体提高 。 我通过 研究各种经验 、 教法, 以 及 进 行 各
种课堂 实践 .终 于找到了符合教与学 同步发展的课堂 教 学方 法 , 即把 学 习的 自主权 交给 学 生 。


激 发 学 生参 与 热 情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 “ 只 有 人 们 自愿 做 的 事 才 做 得 好 。” 激发兴趣的要义 . 全 在 于 激 发 出学 生 “ 自愿 做 ” 的 热情 。高 中语 文教 材 所 选 的 文 言 文都 有其 自身 的特 点 。
破 碎 的 一 个 个 知识 点 . 老 师 授课 一 言 堂 . 学 生 听 得 枯 燥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课源自 : ①串解课文; ② 提问其它学生 ; ③其它 同学提 问讲课学生 ( 不超 过三个
问题 ) . 在 此 同时 教师 可做 板 书 归纳 整理 各 个知 识 点 。 学 生 走 上讲 台 . 不仅是对学生课前预 习、 自学 能 力 的考查 . 更 重 要 的 是锻 炼 了 学 生 自主 学 习的 能 力 。一 方 面. 大部分学生 都有机会走 上讲台 。 不仅锻炼 了胆量 . 也锻 炼 了 口才 。 还 培 养 出较 强 的组 织 能 力 。另 一 方 面 ,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有哪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有哪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有哪几点思考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对文言文往往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把文言文称作“第二外语”,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悲哀。

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确实值得探索。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文言文有效教学几个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资共勉。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面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无尽尴尬,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扭转局面,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意识和兴趣,还文言文教学以应有的地位。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做,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一、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1、文言文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

我们要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了《苏武传》,学生就深深懂得了什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

2、文言文是汉语言的载体,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和运用现代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凭借。

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组织构思的严谨等特点,从而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

需要指出的是,学习继承这些文学作品,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特有的审美情趣,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3、文言文素养是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今天有人主张中学生只读白话文,文言文已经是“死语言”让学生远离文言文。

可是,我们看一看钱钟书、叶圣陶、鲁迅等文学大师们取得的成就,说明学习文言文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新课程改革纲要下文言文阅读教学和反思

新课程改革纲要下文言文阅读教学和反思

新课程改革纲要下文言文阅读教学和反思新课程改革纲要下文言文阅读教学和反思《基础教育(试行)》在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而文言文阅读教学实及质量检测中又是怎样的现状?笔者从本校2007年语文期中质量检测题来了解文言文试题有关信息:[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肌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

1、作品[乙]表现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

2、[甲][乙]描写的景物,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从两首作品中的“________”来看,它们表现的特定时间也相同。

3、[乙]描绘的画面有声有色,表现“声”的句子是_______;作品[甲]虽未直接写声,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也使读者仿佛听到了画外之音。

4、[甲]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图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5、[乙]通过一系列景物的组接,空间上______巧妙暗示了远行者的情况。

6、最能表现作品[甲][乙]主旨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

7、[甲][乙]都运用了有形可感的景物,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可见两首作品都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8、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设计一种场景,然后用一句古诗词或自作一句诗来表现它。

从试卷分析可看出,各小题的得分情况分别是83%、81%、85%、26%、65%、51%、21%。

也就是说,客观性试题得分较理想,而主观性试题很多学生则“束之高阁、未动笔答题。

当前,文言文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还是在练“背”功。

谈谈如何把语文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谈谈如何把语文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谈谈如何把语文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的最大挑战是无效和低效的问题。

当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只有真枪实刀地演练,让教师在探索中教学理念受到触动,在实践中教学方法得到改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可能收到明显的成效。

1 高效课堂的特征1.1 还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课堂教学老师一言堂的局面,老师教什么,学生必须学什么,老师把学生看作了知识的容器和待加工的机器零部件。

如此教学,教师成了课堂和知识的绝对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成为知识虔诚的接受者和教师的崇敬膜拜者,自然不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何谈学习的主动性。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学生学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学习才能有成效。

1.2 学生整体参与,关注个体差异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大胆发问。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关心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尝试着鼓励他们勇敢表述自己的意见,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也不是教师遗忘的角落,“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他们心中扎根,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激发,成绩也会在不断的巩固和夯实中得到提高。

2 高效课堂应避免的误区(1)片面追求课堂容量大。

高效的课堂当然要追求单位时间的最大效益,关键是教师设计的大容量问题是不是被学生掌握了。

如果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单纯看讲了多少知識点,显然是违背课堂教学规律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

(2)课堂提问密度过大。

显然,这是对高效课堂的一种曲解。

提问不等于解决问题,关键是看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找到了学生的困惑点,是否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文言文以凝练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记载着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可它毕竟是一种历史语言,与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距离甚远,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越来越索然无味也就成为必然。

同时审视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即使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文言文教学仍然是“波澜不惊”。

钱梦龙曾感慨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如何让我们的文言文课堂活跃起来?下面是我的一家之言,一点收获,一些做法,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摸索出一条以“读”督促自学、以“读”激发兴趣、以“读”感受情怀、以“读”深领感悟的文言文教学之路。

课堂上,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乐趣,在读中感受母语的精妙,在读中体会文言文的真正魅力。

下面就我的实际教学,谈谈我的做法。

1 以“读”督促自学预习阶段,让学生对照注释朗读课文,在读中学会自学。

在朗读中,学生会感到有许多地方不顺畅,一些难词,难句阻碍在前面,这就逼迫他们查资料、动脑筋、问老师、迫使他们主动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还提高了咀嚼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

我在教学《陈情表》时,预习课上,学生大声诵读此文,要求他们自觉地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难字、不懂得词语的含义,还鼓励他们结合历史知识讨论李密拒绝做官的真正原因。

此时学生情绪激昂,跃跃欲试。

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手脑并用,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2 以“读”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时,采用多种方式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更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

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

”以教学《琵琶行》为例。

首先,听朗读,激兴趣。

老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琵琶行》的朗读视频,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画面,一边聆听音质兼美的朗读,如同置身那“浔阳江头”,那“枫叶荻花”瑟瑟的秋天里,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于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关于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二、关于疏通文意
文言文教学一般说来,需要把文意疏通一下,大部分老师也是这么做的。先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再在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疑难字句。之后,老师让小组代表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内讨论,先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如果解答不出来,老师讲解。消除疑难之后,老师找几名程度比较好的同学串讲一下课文,这样就算是疏通了文意。
这种做法,比起那种老师逐字讲解逐句翻译的做法,的确有了不小的进步,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学习,还带有几分探究的意味。听课中我发现这种做法,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在学生自主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的时候,有些学困生只是在那儿玩,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二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在班内交流讨论的必要。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就有这个必要;如果是个别性的问题,就没有这个必要,可在学生自学时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个别解决;三是让学生串讲课文有没有这个必要。把一篇文言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初中生(即使是程度比较好的)在有限的时间内也不容易做好。串讲似乎是专门表演给听课的老师看的,而不是讲给那些不会的同学听的。一个同学串讲时,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学听不明白,听不进去。
第三,领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必须建立在正确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文章的感情,并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我认为还是领读。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一文中回顾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时曾这样写到:“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流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读辛弃疾词的。”老师当年有没有领着于漪和她的同学们读,不得而知,不过于漪在这里回忆的可是老师教古文的方式。老师满怀激情地朗诵,确实是感染了学生,并影响了学生。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杨扬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将文质兼美的文章割裂成支离破碎的一个个知识点.老师授课一言堂.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

文言文的教学成了少慢差费。

学生谈及色变.老师无可奈何。

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文言文.并且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质量的整体提高。

我通过研究各种经验、教法,以及进行各种课堂实践.终于找到了符合教与学同步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即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总页数】2页(P85-86)
【作者】杨扬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广州市东圃中学自主教育课程探索 [J], 刘文彪;王期全;孟欢迎
2.快乐学习在于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J], 熊丙奇
3.快乐学习在于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J], 熊丙奇
4.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 [J], 张丽叶
5.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 [J], 张丽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对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即课堂上老师逐句翻译,学生逐字逐句的记,教师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了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一篇文言文学完后,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还是颇感到枯燥乏味。

近几年来,通过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新课标新教法和自己大胆的课堂实践,我终于尝试着找到了一条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文言文,并且能发展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体提高,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那就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初识课文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特别是文言文,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用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

例如我在教《与朱元思书》时,先要求学生借助课文的注解。

查阅有关的工具书诵读课文,翻译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

同时,要让学生在诵读翻译的过程中,把不懂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这只是一个预习的要求。

也就是说预习上先要求学生做到三读、二查、一译疑。

三读指:初读正音,读通顺;再读注解,明大意;三读欣赏玩味,品佳句。

二查:一查资料,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再查工具书,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译指:学生分组讨论翻译后,再分
段译在笔记本上;另一疑指:学生在串解过程中肯定有问题,发现问题放在课前质疑。

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自主学好一篇课文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积极的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2.让学生积极质疑、解疑,积累词语
开课前,用新颖的导语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研讨情趣,为学生进入主体参与和学习做好情感上的准备。

进入情境后,首先让学生质疑。

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后教师点拨。

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有的同学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不容易理解。

当学生的问题提出后,我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让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集体去解决问题。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

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语句及容易弄错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接着就要提示本课要重点掌握的文言文知识。

文言文知识一般从七个方面来归纳整理:①通假字。

②重点实词。

③一词多义。

④词类活用。

⑤古今义区别。

⑥文言文句式判断。

⑦难串解文言句子。

根据不同课文的侧重点,而有不同的取舍。

如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满井游记》一课,可侧重于四个方面的知识的整理归纳:(1)
一词多义(课后三)。

(2)词类活用。

如文中“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也。

”句中“泉”、“罍”、“茗”、“蹇”都是词类活用现象。

(3)文言文句式判断。

对文中的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的判断。

(四)、重点实词和难解句作为作业由学生自己选择去做。

3.做好充分准备,学生走上讲台
学生上讲台讲解课文,一般按课文的长短可分段让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讲解:①串解课文。

②提问其它学生(围绕课文七个方面的文言基础知识点)。

③其它同学提问讲课学生(不超过三个问题)在此同时教师可做板书归纳整理各个知识点。

学生走上讲台,不仅是对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样,一是大部分学生都有上台讲课的机会,都有锻炼的机会,锻炼了胆量,锻炼了口才,培养出较强的组织能力。

二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从主持讲解的学生方面来看,学生要对他主持讲解的那方面内容深入研究,兴趣加浓,知识面拓宽;另外,在同学们看来,由同学来讲课,距离拉近了,学习热情也提高了,许多时候就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

三是无意识加强了学生自觉系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还以《满井游记》为例,如有同学在给讲课同学提问时,就提出“泉而茗者”中的“茗”和《峡江寺飞泉亭记》一文中“可瀹而茗者”中的“茗”用法有什么区别?还有同学多次提到不同句中“之”、“而”字的不同用法。

学生无意识地已经进行了知识的系统归纳整理,这简直
是意外的双丰收。

4.教师深化讲解,学生欣赏评价
学生讲解完之后,再由教师总结深化。

讲解文章的思想性及写法特点,并由学生就文中的名句佳句欣赏评价。

这是教学活动中的最高境界。

老师利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新知识,设计出新颖和较有深度的话题和练习,将触角伸向更深、更广阔的天地。

既可以系统地深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又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文学审美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大胆创新能力。

这样的一节课,真正的将语文课堂教给了学生,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同时也体现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的原则:课堂教学中的全员性,求知过程中的全面性,课堂环节的全程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入性。

让学生走上讲台,创设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条件和形式,强化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

大胆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却也不是放任自流,实际上,这也给老师的备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学生无论在上课或提问的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所以教师的备课就不仅仅局限在一篇课文中,必须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让学生走上讲台,真正地做到了教学相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语文综合能力也都在提高。

作为老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