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高颎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隋书列传第十五》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隋书列传第十五》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李安,字玄德,陇西狄道人。
高祖作相,引之左右,迁职方中大夫。
复拜安弟悊为仪同。
安叔父梁州刺史璋,与周赵王谋害高祖,诱悊为内应。
悊谓安曰:“寝之则不忠,言之则不义,失忠与义,何以立身?”安曰:“丞相父也,其可背乎?”遂阴白之。
及赵王等伏诛,将加官赏,安顿首而言曰:“兄弟无汗马之劳,过蒙奖擢。
不意叔父无状,为凶党之所蛊惑,覆宗绝嗣。
蒙全首领,为幸实多,岂可将叔父之命以求官赏?”于是俯伏流涕,悲不自胜。
高祖乃命有司罪止璋身,高祖亦为安隐其事而不言。
高祖即位,授安内史侍郎。
时陈人屯白沙,安谓诸将曰:“水战非北人所长。
今陈人依险泊船,必轻我而无备。
以夜袭之,贼可破也。
”安率众先锋,大破陈师。
高祖劳曰:“陈贼之意,自言水战为长,险隘之间,弥谓官军所惮。
开府亲将所部,夜动舟师,摧破贼徒,生擒虏众,益官军之气,破贼人之胆,副朕所委,闻以欣然。
”进位上大将军,除郢州刺史。
安请为内职,高祖重违其意,除左领左右将军,复拜悊开府仪同三司。
兄弟俱典禁卫,恩信甚重,其见亲顾如是。
仁寿元年,出安为宁州刺史。
高祖尝言及作相时事,因愍安兄弟灭亲奉国,乃下诏曰:“先王立教,以义断恩,割亲爱之情,尽事君之道。
往者周历既穷,天命将及,朕登庸惟始,王业初基,实繁奸宄。
上大将军李安,其叔璋潜结籓枝,包藏不逞,祸机将发,安与弟悊,深知逆顺,披露丹心,凶谋既彰,罪人斯得。
朕每念诚节,嘉之无已,懋庸册赏,宜不逾时。
但以事涉其亲,犹有疑惑,欲使安等自处有地,朕常为思审,遂致淹年。
今更详按圣典,求诸往事,宜录旧勋,重弘赏命。
”于是拜安、悊俱为柱国。
安谓亲族曰:“虽家门获全,而叔父遭祸,今奉此诏,悲愧交怀。
”因歔欷悲感,不能自胜。
先患水病,于是疾甚而卒,时年五十三。
谥曰怀。
(《隋书列传第十五》)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寝之则不忠寝:隐瞒B.副朕所委副:相称C.兄弟俱典禁卫典:主管D.其叔璋潜结籓枝潜:隐藏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隋书文言文翻译和答案
隋书文言文翻译和答案导读:文言文在初中,高中中的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多做一些关于文言文翻译的题目,不仅能熟能生巧,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能使你语文的文言文水平提升。
这篇隋书文言文翻译和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
初为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
后武帝攻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州,其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
文振杖槊登城,与崔仲方等教十人先登。
文振随景嵩至相贵所,拔佩刃劫之,相贵不敢动,城遂下。
录前后勋,将拜高秩,以谗毁获谴,因授上仪同,赐爵襄国县公,邑千户。
俄而尉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
高祖引为丞相掾,领宿卫骠骑。
及平江南,授扬州总管司马。
寻转并州总管司马,以母忧去职。
仁寿初,嘉州獠作乱,文振以行军总管讨之。
引军山谷间,为贼所袭,前后阻险,不得相救,军遂大败。
文振复收散兵,击其不意,竟破之。
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遇甚重。
从征吐谷浑,文振督兵屯雪山,连营三百余里,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文振见高祖时容纳突厥启民居于塞内,妻以公主,赏赐重叠,文振以狼子野心,恐为国患,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时兵曹郎斛斯政专掌兵事,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弗纳。
及辽东之役,在道疾笃,上表曰:“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
”后教日,卒于师。
帝省表,悲叹久之,赠光禄大夫等,谥曰襄。
史臣曰: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选自《隋书段文振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B.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C.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D.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国县公”为爵位名,在中国古代,被封爵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土地、人民等.B.“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旧唐书·高俭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高俭,字士廉,渤海蓚人。
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
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并称先达,与士廉结忘年之好,由是公卿藉甚。
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
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
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
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贞观元年,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
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
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蜀中学校粲然复兴。
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
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
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
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
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士廉刊正姓氏。
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及书成,凡一百卷,诏颁于天下,赐士廉物千段。
十九年,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
皇太子下令曰:“摄太傅士廉,朝望国华,仪刑攸属,寡人忝膺监守,实资训导。
比日听政,常屈同榻,庶因谘白,少祛蒙滞。
但据案奉对,情所未安,所司宜别以一案供太傅。
”士廉固让不敢当。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
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
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高俭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B.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C.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D.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的年号,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隋书·高颎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隋书·高颎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隋书·高颎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每小题3分)高祖得政,素知颎(jiǒng)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
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
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于是为相府司录。
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
尉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
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
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
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
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唏嘘就路。
至军,为桥于沁水。
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御之。
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
遂至邺下,与迥交战。
仍共宇文忻、李询等设策,因平尉迥。
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注]而不名也。
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
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
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
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
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
又拜左领大将军,余官如故。
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颎流涕辞让,优诏不许。
会议伐辽东,颎固谏不可。
上不从,以颎为元帅长史,从汉王征辽东。
遇霖潦疾疫,不利而还。
后言于上曰:“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
”又上以汉王谅年少,专委军于颎。
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
谅所言多不从,甚衔之,及还,谅泣言于母后曰:“儿幸免高颎所杀。
”上闻之,弥不平。
俄而上柱国王世积以罪诛,当推核之际,乃有宫禁中事,云于颎处得知。
上欲成颎之罪,闻此大惊。
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弓、刑部尚书薛胃等明颎无罪,上逾怒,皆以之属吏。
自是朝臣莫敢言者。
《隋书》阅读附答案(含译文)
《隋书》阅读附答案(含译文)豆卢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气节。
汉王谅出镇并州,毓以妃注兄为王府主簿。
从赵仲卿北征突厥,以功授仪同三司。
及高祖崩,炀帝即位,征谅入朝。
谅纳谘议王頍之谋,发兵作乱。
毓苦谏不从,因谓弟懿曰:“吾匹马归朝,自得免祸。
此乃身计,非为国也。
今且伪从,以思后计。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参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帝以为然,许之。
贤密遣家人赍敕书至毓所,与之计议。
谅出城,将往介州,令毓与总管属硃涛留守。
毓谓涛曰:“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吾岂坐受夷灭,孤负家国邪!当与卿出兵拒之。
”涛惊曰:“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语!”因拂衣而去。
毓追斩之。
时谅司马皇甫诞前以谏谅被囚,毓因而出诞,与之协计,及开府、磐石侯宿勤武,开府宇文永昌,仪同成端、长孙恺,车骑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颢等,闭城拒谅。
部份不决,有人告谅,谅攻击之。
毓见谅至,绐其众曰:“此贼军也。
”谅攻城南门,毓时遣稽胡守堞,稽胡不识谅,射之,箭下如雨。
谅复至西门,守兵皆并州人,素识谅,即开门纳之。
毓遂见害,时年二十八。
及谅平,炀帝下诏曰:“褒显名节,有国通规,加等饰终,抑推令典。
毓深识大义,不顾姻亲,出于万死,首建奇策。
去逆归顺,殉义亡身,追加荣命,宜优恆礼。
可赠大将军,封正义县公,赐帛二千匹,谥曰愍。
子愿师嗣,寻拜仪同三司。
大业初,行新令,五等并除。
未几,帝复下诏曰:“故大将军、正义愍公毓,临节能固,捐生殉国,成为令典,没世不忘。
象贤无坠,德隆必祀,改封雍丘愍侯。
”(选自《隋书》,有删省)【注】此处的妃指豆卢毓的mm,是汉王杨谅的王妃。
(1)以下对文中划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A.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参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B.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参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C.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参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D.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参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崩,在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及诸侯之死,此处是指隋高祖文帝驾崩。
微积累 学霸练习(文言翻译64句)
高考文言翻译专项练习1.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王充《论衡·自纪篇》)2.今公取宜阳以为功,收楚韩以安之,而诛齐魏之罪,是以公孙奭、甘茂无事也。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3.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
4.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时之务,大要劝上以修德业、正人心、养士气为恢复之本。
(《宋史·魏掞之传》)5.及魏帝告禅于晋,憙以本官行司徒事。
泰始初,封祁侯。
(《晋书·李憙传》)6.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樊川文集》)7.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隋书·高颎传》)8.察吏甚严,然所劾必择其尤不肖者一二人,使足怵众而止。
(《清史稿·陈宏谋传》)9.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
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隋书·高颎传》)10.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
(《梁书·裴子野传》)11.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宋书·谢弘微传》)12.张耳、陈馀岂非以势利交哉?名誉虽高,宾客虽盛,所由殆与大伯、延陵季子异矣。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13.珪居闲类木讷者。
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
(《明史•傅珪传》)14.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
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
(《汤显祖诗文集》附录)15.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三事忠告》)16.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17.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于湖居士文集》)18.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
沁水之战考释
一场战争的成败往往决定一个王朝的更替,沁水之战便是如此。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专权,相州总管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联络青州总管等北周地方势力举兵发难,攻城略地。
杨坚任命徐州总管韦孝宽为元帅,率兵讨伐尉迟迥。
尉迟迥之子尉迟惇带兵10万进驻武德,在沁水东岸布阵20余里,与韦孝宽进行决战。
尉迟惇大败,韦孝宽乘胜追击,在相州邺城打败了尉迟迥,平定了叛乱。
沁水之战决定了北周小皇帝亡国的命运,为杨坚建立隋朝铺平了道路。
沁水之战的历史背景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战争频繁,各种力量相互牵制,基本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沁水之战就发生在北周时期。
北周又称后周、宇文周。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
历5帝,共24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其第三子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自称周公。
次年初,宇文氏废西魏恭帝建国,国号周,建都于长安,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权力实则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
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
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诛宇文护,亲掌朝政。
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
沁水之战考释阴皇甫小够韩长松王永红韦孝宽进军路线图北周建德七年(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其子宇文赟即位,史称周宣帝。
宇文赟即位后,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其子7岁的宇文阐继承皇位,史称周静帝。
由于周静帝宇文阐年幼,外戚、左丞相杨坚掌握了朝政大权。
沁水之战的诱因由于周静帝即位时年幼,杨坚在郑泽和刘昉的帮助下,以外戚、左丞相身份控制了北周的朝政。
与此同时,杨坚为稳固其权力,防备北周宗室生变夺权,消除潜在威胁,便以千金公主将嫁于突厥为辞,诏赵王、陈王、越王、代王、滕王五王(北周宗室五王)入朝,将北周宗室五王调入京都长安加以控制。
《隋书》卷四七阅读答案及译文
《隋书》卷四七阅读答案及译文《隋书》卷四七阅读答案及译文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
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
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
年十岁,州辟主簿。
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与皇帝家女儿匹配)魏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
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
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
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咸悦。
岁余,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
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亟登衮命,频莅方岳,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
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
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
兴言远慕,感咽难胜。
”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
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
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
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
其年转吏部尚书,余官如故。
四年,丁母忧去职。
未期,起令视事。
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
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
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
坐事免。
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
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
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
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
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
欲追踪二疏①,伏奉尊命。
”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
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
愿乞骸骨,退避贤能。
”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高俭传》(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高俭传》(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蓚人。
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
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并称先达,与士廉结忘年之好,由是公卿藉甚。
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
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
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
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贞观元年,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
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
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蜀中学校粲然复兴。
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
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
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
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
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士廉刊正姓氏。
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及书成,凡一百卷,诏颁于天下,赐士廉物千段。
十九年,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
皇太子下令曰:“摄太傅士廉,朝望国华,仪刑攸属,寡人忝.膺监守,实资训导。
比日听政,常屈同榻,庶因谘白,少祛蒙滞。
但据案奉对,情所未安,所司宜别以一案供太傅。
”士廉固让不敢当。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
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
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高俭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B.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C.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D.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谱谍,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
《隋史·高颊传》阅读答案翻译
《隋史·高颊传》阅读答案翻译《隋史·高颊传》阅读答案翻译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蓓人也。
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
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
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
里中父老曰:“此家当出贵人。
”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寻迁下大夫。
以平齐功,拜开府。
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
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
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
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于是为相府司录。
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颊,委以心膂。
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
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
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
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
至军,为桥子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御之。
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因平尉迟迥。
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
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
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
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
数日,上曰:“苏威高蹈[注]前朝,颎能推举。
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
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
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
其见重如此。
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
颎流涕辞让,优诏不许。
开皇九年,晋王广大举伐陈,以颎为元帅长史,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
及陈平,以功加授上柱国,进爵齐国公。
颎又逊位,诏曰:“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此则天降良辅,翊赞朕躬,幸无词费也。
”其优奖如此。
是后右卫将军庞晃及将军卢贲等,前后短颎于上。
上怒之,皆被疏黜。
因谓颎曰:“独孤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
北史高隆之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北史•高隆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北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隆之,字延兴,洛阳人也。
为阉人徐成养子。
少时,以赁升为事。
后有参定功,神武命为弟,仍云渤海情人。
初,行台于晖引为郎中,与神武相结托。
后从起兵于山东,累迁并州刺史。
入为尚书右仆射。
又领营构大将,以十万夫彻洛阳宫殿,运于邺。
构营之制,皆委隆之。
又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水碾皑,并有利于时。
魏自孝昌之后,天下多难。
朝贵多假常侍以取貂蝉之饰。
隆之自表解侍中,并陈诸假侍中服者,请亦罢之。
诏皆如表。
自军国多事,冒名窃官者,不可胜数。
隆之奏请检括,旬口获五万余人。
而群小蘿嚣,隆之惧而止。
诏监起居事,进位司徒。
武定中,除尚书令。
文襄作宰,风俗肃清。
隆之时有受纳,文襄于尚书省大加责让。
齐受禅,进爵为王。
寻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
隆之性好小巧,至于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
时论非之。
于射坡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日坡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先是,文襄委任崔暹、崔季舒等。
及文襄崩,隆之启文宣,并欲害之,不见许。
文宣以隆之I口齿,委以政事。
崔季舒等仍以前隙, 谱云:“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文宣以其任既久,知有冤狱,便宜申涤,何过要名,非大臣义。
天保五年,禁止尚书省。
又帝未登庸日,隆之意常侮帝。
帝将受禅,大臣咸言未可, 隆之又在其中。
帝深衔之,令壮士筑百余拳,放出。
因从驾,死于路中。
竞不得谥。
(节选自《北史卷•高隆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射坡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口坡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B.于射坡土上立-: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 /谓隆之/日坡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C.于射坡土 /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日坡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0.于射坡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 /谓隆之日/坡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直存在争议。
隋书高劢传阅读答案
隋书高劢传阅读答案《隋书高劢传》文言文阅读材料高劢字敬德,渤海蓚人也。
幼聪敏,美风仪,以仁孝闻,为齐显祖所爱。
性刚直,有才干,甚为时人所重。
及后主为周师所败,劢奉太后归邺。
时宦官放纵,仪同苟子溢尤称宠幸,劢将斩之以徇。
太后救之,乃释。
刘文殊窃谓劢曰:“子溢之徒,言成祸福,何得如此!”劢攘袂曰:“今者西寇日侵,朝贵多叛,正由此辈弄权,致使衣冠解体。
若得今日杀之,明日受诛,无所恨也。
”文殊甚愧。
后主弃邺东遁,劢恒后殿,为周军所得。
武帝见之,因问齐亡所由。
劢发言流涕,悲不自胜,帝亦为之改容,授开府仪同三司。
高祖为丞相,谓劢曰:“齐所以亡者,由任邪佞。
公父子忠良闻于邻境,宜善自爱。
”劢再拜谢曰:“劢,亡齐末属,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高祖甚器之,拜楚州刺史,民安之。
先是,城北有伍子胥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
劢叹曰:“子胥贤者,岂宜损百姓乎?”乃告谕所部,自此遂止,百姓赖之。
七年,转光州刺史,上取陈五策,又上表曰:“叔宝肆其昏虐,毒被金陵。
数年以来,荒悖滋甚。
有功不赏,无辜获戮,烽燧日警,未以为虞。
民神怨愤,灾异荐发,天时人事,昭然可知。
臣以庸才,猥蒙朝寄,频历藩任,与其邻接,密迩仇雠,知其动静,天讨有罪,此即其时。
”高祖览表嘉之,答以优诏。
及大举伐陈,以劢为行军总管,从宜阳公王世积下陈江州。
以功拜上开府,赐物三千段。
陇右诸羌数为寇乱,朝廷以劢有威名,拜洮州刺史。
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服,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余户。
豪猾屏迹,路不拾遗,在职数年,称为治理。
后卒于家,时年五十六。
(选自《隋书》,有删改)《隋书高劢传》文言文阅读题目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劢将斩之以徇徇:示众B.既蒙获宥宥:宽恕C.致速官谤速:招致D.乃告谕所部部:部下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劢“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及后主为周师所败,劢奉太后归邺②帝亦为之改容,授开府仪同三司③拜楚州刺史,民安之④高祖览表嘉之,答以优诏⑤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服⑥豪猾屏迹,路不拾遗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劢很受器重。
高俭传阅读答案参考
高俭传阅读答案参考篇一:高俭传阅读答案高俭字士廉,以字显于世,他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
其父高励为乐安王,入隋后任职为洮州刺史。
士廉敏慧而有度量,状貌就像画出的一样,书读一遍就能背诵,应对灵敏。
隋...高俭字士廉,以字显于世,他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
其父高励为乐安王,入隋后任职为洮州刺史。
士廉敏慧而有度量,状貌就像画出的一样,书读一遍就能背诵,应对灵敏。
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显贵旧臣,与士廉结为忘年之友,由此士廉知名。
自以为本是北齐宗室之后,不想广交师友,隐居于终南山下。
吏部侍郎高孝基劝他出来做官,便在仁寿年间,应举于文才甲科,补任治礼郎。
斛斯政投奔高丽,士廉坐与他相友,被贬为朱鸢县主簿,因母亲年老不能居于瘴疠之地,便留其妻鲜于氏奉养而行。
恰逢天下大乱,京师音讯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
当时钦州俚帅宁长真率兵进犯交趾,丘和恐惧,打算出迎,士廉说:“长真兵众虽多,但孤军远来,其势不能持久,城中兵士还能作战,为何受制于人呢?”丘和便命士廉为行军司马,率兵迎击,大破其众。
高祖遣使领兵巡行岭南,武德五年(622),与丘和前来归降,那时秦王为雍州牧,引荐士廉为雍州治中,很亲近尊重他。
隐太子与秦王嫌隙加深后,士廉便与长孙无忌秘密商议往讨,于当天率领吏士释放囚徒发给兵器铠甲,前赴芳林门助战。
秦王为皇太子后,授士廉官为太子右庶子。
后升任侍中,封为义兴郡公。
坐隐匿王王圭章奏不及时上闻之过,左迁安州都督。
后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蜀人习俗怕鬼而忌讳重病,虽父母病重也不亲临服侍,而用竿头挂食物以让父母自取,兄弟之间不互借钱财。
士廉为此设立条教,多方晓谕诱导督促落实,使其风俗顿时改变。
引导儒生讲论经义,使蜀地学校再次兴盛。
秦代李冰疏导汶江之水灌溉田地,沿渠之地每顷价值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
士廉在旧渠之外更开支渠,以增加灌溉面积,蜀人赖此更加富裕。
后来入朝任吏部尚书,进封为许国公。
士廉善于鉴别人才,又熟知姓氏族谱,凡所委用,无不人地两当。
隋书-赵煚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隋书-赵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隋书-赵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隋书·赵煚传赵煚①,字贤通,天水西人也。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
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及壮,将婚,貌有戚容。
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
”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
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
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
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
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
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
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
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
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
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
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
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
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
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
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
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
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
”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
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
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
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
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
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
《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梁睿,字恃德,安定乌氏人也。
睿少沉敏,有行检。
魏恭帝时拜渭州刺史。
齐人来寇,睿辄挫之,帝甚嘉叹,拜大将军。
武帝时,历敷州刺史、凉安二州总管,俱有惠政,进位柱国①。
高祖总百揆②,代王谦为益州总管。
行至汉川而谦反,遣兵攻始州,睿不得进。
高祖命睿为行军元帅,率步骑二十万讨之。
时谦遣开府李三王等守通谷,睿使张威击破之,擒数千人,进至龙门。
谦将赵俨、秦会拥众十万,据险为营,周亘三十里。
睿令将士衔枚出自间道,四面奋击,力战破之。
谦将麾下三十万讨之。
睿斩谦于市,剑南悉平。
睿时威振西川,夷、獠归附,唯南宁酋帅恃远不宾。
睿上疏曰:“窃以柔远能迩,著自前经,拓土开疆,王者所务。
南宁州,其地沃壤,多是汉人,既饶宝物,又出名马。
今若往取,仍置州郡,一则远振威名,二则有益军国。
其处与交、广相接,路乃非遥。
汉代开此,本为讨越之计。
”高祖深纳之,然以天下初定,恐民心不安,故未之许。
后竟遣史万岁讨平之,并因睿之策也。
睿威惠廉著,民夷悦服,望逾重,高祖阴禅之。
薛道衡从军在蜀,因说睿曰:“天下之望,已归于隋。
”密令劝进,高祖大悦。
及受禅,顾待弥隆。
睿复上平陈之策,上善之,下诏曰:“公英风震动,妙算纵横,清荡江南,宛然可见。
公既上才,若管戎律,一举大定,固在不疑。
但肤初临天下,政道未洽,恐先穷武事,未为尽善。
”睿乃止焉。
睿时自以周代旧臣,久居重镇,内不自安,屡请入朝,于是征还京师。
及引见,上为之兴,命睿上殿,握手极欢。
睿退谓所亲曰:“功遂身退,今其时也。
”遂谢病于家,阖门自守,不交当代。
睿初平王谦之始,自以威名太盛,恐为时所忌,遂大受金贿以自秽。
由是勋簙多不以实,诣朝堂称屈者,前后百数。
上令有司案验其事,主者多获罪。
睿惶惧,上表陈谢,请归大理。
上慰愉遣之。
十五年,从上至洛阳而卒,时年六十五。
谎曰襄。
史臣曰:李穆、梁睿,皆周室功臣,高祖王业初基,俱受腹心之寄。
《隋书于仲文传》的阅读练习题及翻译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
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以功授开府。
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
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
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
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
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
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
其妻子在金乡。
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
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
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书·高颎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隋书·高颎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
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
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于是为相府司录。
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
尉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
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
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
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
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唏嘘就路。
至军,为桥于沁水。
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御之。
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
遂至邺下,与迥交战。
仍共宇文忻、李询等设策,因平尉迥。
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注]而不名也。
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
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
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
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
上特命勿去,
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
又拜左领大将军,余官如故。
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颎流涕辞让,优诏不许。
会议伐辽东,颎固谏不可。
上不从,以颎为元帅长史,从汉王征辽东。
遇霖潦疾疫,不利而还。
后言于上曰:“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
”又上以汉王谅年少,专委军于颎。
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
谅所言多不从,甚衔之,及还,谅泣言于母后曰:“儿幸免高颎所杀。
”上闻之,弥不平。
俄而上柱国王世积以罪诛,当推核之际,乃有宫禁中事,云于颎处得知。
上欲成颎之罪,闻此大惊。
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弓、刑部尚书薛胃等明颎无罪,上逾怒,皆以之属吏。
自是朝臣莫敢言者。
颎竟坐免,以公就第。
--
[注]颎父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方辞父在山东辞:辞谢,道谢
B.朝臣莫与为比比:并列
C.会议伐辽东会:恰逢
D.谅所言多不从,甚衔之衔:怨恨,怀恨
9.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军至河阳,莫敢先进
B.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
C.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
D.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叛军的战斗中,高颎事先准备了很多堵水的土袋,成功抵御了叛军的火筏,过河后焚毁桥梁背水一战,最终得胜回朝,高祖对他大加褒奖。
B.高祖对高颎常呼其姓表示亲切;又成就其谦让的美名,然后继续重用;命令留下高颎听政的槐树,以示纪念,这些足见高颎深得高祖的重视。
C.高颎功高位显,但因忧虑母亲而去职,只过了两个月,朝廷就命令他返回原来的职位处理政事,尽管他再三流涕推辞,但高祖都不答应。
D.高颎对高祖竭尽忠诚,为主甘愿杀身灭族,但后因谗言而被高祖疏远,又受王世积一案牵连,最终获罪免官,以国公身份回到家乡。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愿受驱驰。
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译文:
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
译文:
参考答案:
8.【答案】A9.【答案】A
10.【答案】C
11.愿意效力,即使你的大事不能成功,杀身灭族,我也在所不辞。
高颎能够推举他做官,我听说举荐贤能应该受到上等奖赏,怎么可以让他离任呢?
参考译文:
杨坚把持北周朝政后,一向了解高颎精明能干,又熟悉军事,足智多谋,想把他请入相府做幕僚。
派邗国公杨惠去说明这一心意,高颎听后欣然应允,说:“愿意效力。
即使你的大事不能成功,杀身灭族,我也在所不辞。
”于是高颎就被任命为相府司录。
当时相府长史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侈放纵被皇上疏远,高祖杨坚更加信任高颎,把他视为心腹。
尉迥起兵叛乱,派他的儿子尉迟惇率领八万步兵、骑兵,驻军武陟。
高祖命令韦孝宽出兵讨击,军队行进到河阳,不敢先出兵进击。
高祖因为各位将领不能统一,派崔仲方去监军,仲方借口父亲在山东不想前行。
当时高颎又见刘昉、郑译也没有前去的意思,就自己请求出征,非常符合皇上的心意,于是派遣高颎监军。
高颎接受命令后即刻出发,派人向母亲告辞,说忠孝不能两全,抽咽着上了路。
到达军中,在沁水上建造桥梁,叛军在河的上游放火筏,高颎预先准备了堵水的土袋来抵挡。
军队过河后,便焚毁桥梁与叛军交战,
大败叛军。
于是进军邺下,与尉迟迥交战,又和宇文忻、李询等人共同筹划计谋,因此平定了尉迥的叛乱。
官军班师回朝,高祖在内宫设宴,撤下帷帐,犒赏高颎。
高祖接受禅让后,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任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廷中没有人能比,皇上常常都是称呼他的姓,而不叫他的名字。
高颎极力退避权位势力上表请求辞退官位,让给苏威。
皇上想成全他的美意,允许他解除仆射之职。
几天后,皇上说:“苏威在前朝隐居不出,高颎能够推举他做官,我听说举荐贤能应该受到上等奖赏,怎么可以让他离任呢?”因此,命令高颎官复原职。
不久,封任左卫大将军,原官职不变。
高颎经常坐在朝堂北面的槐树下处理政事,那些槐树不成行列,有关官署想砍伐。
皇上特意命令不要砍去,留下此树以昭示后人。
高颎就是这样被皇上重视的。
又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其他官职不变。
遇到母亲去世而解职,才二十天就命令他返职处理政事,高颎流泪推辞,高祖优诏不允。
适逢商议讨伐辽东,高颎坚持规劝不能兴兵。
皇上不听,任命高颎为元帅长史,随汉王杨谅征伐辽东,遇上大雨成灾,疾病流行,未能获胜就返回。
皇后对皇上说:“高颎起初就不愿出兵,你强行派遣了他,我就知道他一定不会成功。
”此外,皇上因为汉王杨谅年轻,军务完全委托高颎,高颎因为托付的责任重大,总是心怀国家大事,从没有考虑自己利
益的想法。
杨谅所说的大都不被采用,他就非常忌恨高颎,等到回朝,杨谅哭着对皇后说:“儿子侥幸没有被高颎杀死。
”皇上听说后,更加愤怒不平。
不久上柱国王世积因罪被杀,在审问核实之时,有宫禁中的事,说是从高颎那里得到的。
皇上本想罗织高颎的罪过听说此事大为震惊。
当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弓、刑部尚书薛胃等证明颎无罪,皇上更加发怒,把他们都交给主管官吏处理。
从此,朝臣中没有人再敢进言,高颎最终获罪免官,以国公身份回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