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议课程设计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 2
2.课程设计要求 ---------------------------------------------------- 2
3.课程设计题目分析 ------------------------------------------------ 2
3.1 网卡设置 -------------------------------------------------- 2
3.2 程序设计 -------------------------------------------------- 3
3.2.1 使用原始套接字------------------------------------------ 3
3.2.2 接收数据包---------------------------------------------- 4
3.2.3 定义IP头部的数据结构---------------------------------- 4
3.2.4 IP包的解析 --------------------------------------------- 5
4.解析IP数据包设计相关知识 -------------------------------------- 5
5.程序流程图------------------------------------------------------- 6
6.程序设计--------------------------------------------------------- 7
6.1 协议的定义 ------------------------------------------------ 7
6.2捕获处理--------------------------------------------------- 7
6.3 运行界面 -------------------------------------------------- 8
7.实验结果--------------------------------------------------------- 9
8.自我评析和总结 -------------------------------------------------- 9
8.1 实训心得-------------------------------------------------- 9
8.2 实训日记-------------------------------------------------- 9
9.主要参考资料 -------------------------------------------------- 10
[2]《网络协议分析》寇晓蕤罗俊勇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0
[3]《C语言程序设计》张建伟李秀琴主编科学出版社--------- 10
[4]《C++程序设计教程——面向对象分册》郑秋生主编 --------- 10电子工业出版社 -------------------------------------------------- 10 10.附录 ---------------------------------------------------------- 10
1.课程设计目的
本次实训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2.课程设计要求
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
1.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并用图形界面显示结果,将结果写入日志文件。
2.显示的内容包括:捕获的IP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3.设置停止标志,当程序接收到停止命令时即停止。
3.课程设计题目分析
3.1 网卡设置
为了获取网络中的IP数据包,必须对网卡进行编程,在这里我们使用套接字(socket)进行编程。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网络通信的套接字程序只能响应与自己硬件地址相匹配的数据包或是以广播形式发出的数据包。对于其他形式的数据包,如已到
达网络接口,但却不是发送到此地址的数据包,网络接口在传递地址并非自身地址的情况下将不予起响应,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无法收取与自己无关的数据包。我们要想获取网络设备的所有数据包,就是需要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
3.2 程序设计
本程序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初始化原始套接字,反复监听捕获数据包和解析数据包。下面就结合核心代码对程序的具体实现进行分析,同时使程序流程更加清晰,去掉了错误检查等保护性代码。
3.2.1 使用原始套接字
套接字分为三种,即流套接字(Stream socket)、数据报套接字(Datagram Socket)
和原始套接字(Raw Socket)。要进行IP层数据包的接收和发送,应使用原始套接字。创建原始套接字的代码如下:Socket sock: Sock=wsa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ip,null,0,ws a-flag-overlapped):
本设计不用考虑超时情况。
创建套接后,IP头就会包含在接收数据包中。然后,我可以设置IP操作选项,调用setsockopt函数。其中flag设置为true,并设定IP-HDRINCL选项,表明用户可以亲自对IP头进行处理。最后使用bind()函数将socket绑定到本地网卡上。绑定网卡后,需用WSAIoctl()函数把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使网卡能够接收所有的网络数据。如果接收的数据包中的协议类型和定义的原始套接字匹配,那么接收的数据就拷贝到套接字中,因此,网卡就可以接收所有经过的IP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