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七课藏戏课后同步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第七课藏戏课后同步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第七课藏戏课后同步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藏戏

一、看拼音写出词语,我能做到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chuán qǐ

páo xiào

kuàng yě

jí xiáng

xiàng zhēng

kǒng bù

li áo y á

qīn shí

二、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演绎( ) 俊俏( ) 清新( ) 吞噬(

敦厚(

压抑(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 )大笑 两面三( ) ( )心所欲 ( )哉游哉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陈述句)

2.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 58 座铁索桥。(缩句)

3. 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改为“把”字句)

- 1 -

( )的江水 ( )的歌声 ( )的舞姿 (

)的容貌

)的性格

)的手法

六、写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

2.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3.这会儿,太阳的脸开始泛出微红。()

4.远远地,我们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七、认真读课文,我能完成下面的练习。

1.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2.藏戏的表现形式是。

3.藏戏表演的内容是、、(劝人修善)。

4.藏戏用、乐器伴奏。

八、拓展延伸

用线连一连:

雪顿节彝族黄梅戏西藏火把节藏族越剧河南那达慕傣族豫剧浙江泼水节蒙古族藏戏安徽

- 2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设计意图】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板书课题) 2.默读“文前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词语,更容易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藏戏与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画出相关段落。(8~20自然段) 2.交流讨论 (1~3概括藏戏的特点;4~7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8~20介绍藏戏的特点;21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 理清思路,更好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齐读课文最后用一句话说:“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2.藏戏的创始人是谁?关于他又怎样的故事呢?读4~7自然段。 3.交流汇报 4.补充有关唐东杰布资料。 5.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藏戏的传奇故事,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唐东杰布的资料,了解唐东杰布,感悟藏民对他的爱戴。 五、了解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藏戏的特点是什么?小组合作探讨。 ①“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②舞台简朴; ③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 ④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藏戏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戏曲音乐,欣赏不同的戏曲剧种。 2.播放藏戏视频,介绍藏戏:其实,还有一个剧种,它一直流传于我国的最高处,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出示“旷野、布施、开山鼻祖”等词语,认读、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交流收获。(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本文主要写了藏戏的形成、特点和作用。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作用。)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课文浓墨重彩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边默读边思考藏戏有什么特点,做好批注后,在小组内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交流。 2.交流汇报。 (1)藏戏的面具。 ①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 ②藏戏的面具到底是如何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呢?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③展示藏戏面具图片,出示京剧脸谱。你觉得藏戏的面具与京剧的脸谱有什么异同? 了解了藏戏的面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的智慧和艺术天分。这也是藏戏千百年后仍具魅力的地方。 (2)藏戏的舞台。 与现在的流行音乐、其他地方戏的舞台相比,藏戏的舞台简单到什么程度?(藏戏的艺人们不求高档的舞台,不求华丽的服装,他们将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当作背景,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只要有观众即可。) (3)藏戏的演出。 ①指名朗读后,问:“藏戏在演出的程序、时间、唱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3.多媒体展示一段藏戏《文成公主》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加深学生对藏戏面具、舞台、演出特点的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五、自主品读,了解形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第7课《藏戏》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第7课《藏戏》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39分) 1. (8分)看拼音,写汉字。 tuō jiāng tūn shìjùn qiào wǔ zī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yā yìkǒng bùpí juàn yǎn y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 (18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善者的面具是_______的,_______代表_______;国王的面具是_______的,_______代表_______;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_______;_______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_______;巫女的面具是_______,象征其_______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_______和_______;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_______。面具运用_______、_______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_______、_______,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3. (10分)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_______大_______ 两_______三_______ 随_______所_______ _______哉_______哉能_______善_______ 4.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的歌声_______的容貌_______的舞姿

第七课藏戏练习题

- 1 - 7 藏戏 一、看拼音写出词语,我能做到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chu án q ǐ p áo xi ào ku àng y ě j í xi áng ǒng b ù li áo y á q īn sh í 二、1、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江水 ( )的歌声 ( )的舞姿 ( )的容貌 ( )的性格 ( )的手法 2、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 )大笑 两面三( ) ( )心所欲 ( )哉游哉 能( )善( )行( )积( )赞叹( )( ) ( )面( )牙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演绎( ) 俊俏( ) 清新( ) 吞噬( ) 敦厚( ) 压抑( )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陈述句)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改为“把”字句) 五、认真读课文,我能完成下面的练习。 1.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 2.藏戏的表现形式是 。 3.藏戏表演的内容是 、 、(劝人修善)。 4.藏戏用 、 乐器伴奏。 六、仿写句子。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瀑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七、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作者在课文开头连续用了三个问句,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藏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说说藏戏中不同面具的颜色和所代表的意 义。 3、从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上说说《藏戏》与《北京的春节》的不同表现手法。 【拓展延伸】用线连一连: 雪顿节彝族黄梅戏西藏 火把节藏族越剧河南 那达慕傣族豫剧浙江 泼水节蒙古族藏戏安徽 湖南北京永州安徽河南浙江四川藏族 黄梅戏豫剧越剧川剧藏戏花鼓戏京剧祁剧 - 2 -

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第7课 藏戏_人教新课标

《藏戏》习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一、看汉字填拼音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剧种面具激流 发誓旷野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 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布施鼻祖柔顺压抑敦厚 夸张描述演绎哄堂大笑别无所求 二、形近字组词 僵()敦()绎() 缰()郭()择() 钹()獠() 拨()缭() 三、填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试图------()敦厚------()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原文-第4课藏戏

4.藏戏 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 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

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六年级下册语文7藏戏练习题

藏戏 一、在下面句子中填入读音为“shì”的字。 1、许多()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 2、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架桥。 3、藏戏艺人用歌舞说唱的形(),表演宗教故()、历史传说……一代代师传身授,使藏戏流传于()。 4、演妖魔时,戴上青面撩牙的面具,以()压抑和恐怖。 二、在课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的江水()的激流 ()的容貌()的舞姿 ()的唱腔()的歌声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吞噬——()敦厚——() 演绎——()招徕——() 保留——()压抑——() 四、查字典,解释加点的字、词。 1、有人布施.铁块。 施: 2、藏戏的艺人们席地 ..而唱。 席地: 3、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 不一而足: 4、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 ....,毫无倦意。 随:优哉游哉: 五、请在符合课文内容的句子后打“√”。 1、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也各不相同。() 2、藏戏靠师传身授得以保留和发展。()

3、藏戏表演形式多样,开场、正戏、结尾并不拘于固定程式。() 4、藏戏演出时没有舞台。() 5、藏戏的创始人是唐东杰布。() 六、根据课文内容,在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后打“√”。 1、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 A、藏戏开始在西藏各地传播开来。() B、唐东杰布带着他的藏戏班子走遍了雪域高原。() 2、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A、藏戏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往往就地演出,贴近群众,易于被人们接受。() B、藏戏表演时间太长,观众因此随意来去。() 七、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填空。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天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这是课文开头的三个自然段,用和的形式概括出藏戏有、、的特点。 2、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这句话中“野马脱缰般的激流”“咆哮”等词再现了的自然环境,说明了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原因,间接赞扬了唐东杰布的。 八、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1、藏戏中“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的原因是。 2、举例说说藏戏面具运用的象征、夸张的手法。 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

(完整版)第七课藏戏练习题

- 1 - 7 藏戏 【课文导读】西藏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关于西藏的一切总是那么令人神往。同学们听过京剧、川剧但听说过藏戏吗?这是西藏特有的古老曲目,有着无法抗拒的艺术魅力。学了课文,相信你对藏戏这种艺术形式会有许多新的认识。 【词句基础,快乐练习】 一、看拼音写出词语,我能做到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chu án q ǐ p áo xi ào ku àng y ě j í xi áng xi àng zh ēng k ǒng b ù li áo y á q īn sh í 二、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江水 ( )的歌声 ( )的舞姿 ( )的容貌 ( )的性格 ( )的手法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演绎( ) 俊俏( ) 清新( ) 吞噬( ) 敦厚( ) 压抑( )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陈述句)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改为“把”字句)

二、认真读课文,我能完成下面的练习。 1.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2.藏戏的表现形式是。 3.藏戏表演的内容是、、(劝人修善)。 4.藏戏用、乐器伴奏。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作者在课文开头连续用了三个问句,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藏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说说藏戏中不同面具的颜色和所代表的意 义。 3、从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上说说《藏戏》与《北京的春节》的不同表现手法。 【拓展延伸】 用线连一连: 雪顿节彝族黄梅戏西藏 火把节藏族越剧河南 那达慕傣族豫剧浙江 泼水节蒙古族藏戏安徽 - 2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藏戏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藏戏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小编在此整理了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藏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藏戏原文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

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观众们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1]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

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

《藏戏》精品导学案 《藏戏》预习任务 学校: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自学记录自我评价初 读 课 文 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生字新词的认读理解目标:准确认读生字词,积累词语。 (一)我能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A.hōng B.hóng ) 2.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A.jīng B.qióng) 2.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 A.qè B.chè) 3.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A.bēi B.bèi ) 4.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A.sēng B.zēng ) 5..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A. bó B.bá) 6.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A.liào B.liáo) 7.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A. duó B.yì)(二)我能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咆哮吞噬宏愿布施两颊王妃窟窿拖延 野马脱缰行善积德开山鼻祖两面三刀朴实敦厚师传身授 一而再再而三 (三)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资料,我重点理解的词语有:(写出词语的意思)

课文的初步理解目标:学会运用单元导语和略读课文导语的提示,自学课文。 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 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藏戏》略读课文导语: 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根据导语回答问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藏戏?详写的是什么? 2.藏戏有什么特色?你从哪儿能快速找到? 相关资料的搜集1.关于作者马晨明: 2.关于藏戏,我还知道: 3.观看有关西藏或藏戏的纪录片,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和西藏人民的生活。(课前选做,课后必做) 思 维 导 图 梳 理 根据预习情况,完善思维导图。(选做)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7.藏戏(课堂实录)》

7 《藏戏》课堂实录 一、聊戏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藏戏》(板书:藏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说到戏剧,老师特别想和同学们聊一聊你们知道的戏剧。注意请你用一句话把你想要说的表达清楚。学生:(1——2名)老师:知道的挺多的。那老师考一考大家,长袖一甩,就能变出个脸谱,是什么戏?学生:“川剧!” 老师:好,老师还剪辑了三段著名的戏曲,同学们听听看,能听出它属于什么戏剧吗?播放唱段1、2、3学生回答 老师:“还有一种戏,它广泛流传于世界的最高处,它叫?”学生:“藏戏!” 老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篇课文带星号,我们知道阅读课文要抓住什么?”学生:“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 屏显: ……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默读课文,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老师:“哪两个词揭示了课文的重点?”学生:形成和特色 板书‘形成’和‘特色’ 二、说“戏” 老师: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呢,课文哪些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啊?4-7(板书4-7)

老师:学会抓关键词很重要,它就像你要打开一扇门得先找到门把手一样。有三个词连接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请同学们快速浏览4-7自然段,看看谁最先找到。 学生:(那时候于是就这样)屏显 老师: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7段,自己练习借助关键词来复述故事。 老师:读了课文我们都知道,藏戏是用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的。那我们说“关于藏戏形成的传奇故事”这是不是藏戏呢?这出《藏戏》,当然少不了“雄谢巴”。知道熊谢巴吧?怎么知道的?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真会学习。谁来当一次熊谢巴呢? 老师:请你用上关键词,可以加上动作,老师来给你起个头:(屏显)要说藏戏戏神,那就是伟大的唐东杰布,下面由我来介绍他的传奇故事。 老师:其余同学请认真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听听是不是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老师: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交流(2-3名)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的读一读吧(生谈感受后接着读相关部分)老师:从年轻的僧人到凶险的自然,从一无所有到58所铁索桥,从僧人到藏戏的开山鼻祖,屏显,齐读:“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三、品“戏”

部编人教版(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奇的妈妈萨契尔太太和汤姆的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奇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奇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奇,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1835-1910年)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虽然其家财不多,却无损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游广阔,威廉·迪安·豪威尔士、布克·华盛顿、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其于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写作风格:熔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的杰作,又是悲天悯人的严肃。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名著内容简介】 汤姆幼年丧母,由阿姨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阿姨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姬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创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时期。庞大的、机器轰鸣的工厂的出现,集体化的大生产组合以及大刀阔斧的进取精神促使了美国工业的突飞猛进,使得以往平静而又无多少竞争的年代里蔚然成风的礼貌行为和道德涵养准则逐渐失去了栖身之地。因此,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温文尔雅的摒弃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南北战争,它像一种催化剂,在摧毁了奴隶制的同时,也加速了维多利亚社会结构的崩溃过程,把年轻人推进向传统宣战的潮流,使他们体内潜藏已久的被压抑的暴力进发出来,去摧毁那个不合时宜的19世纪社会。 马克·吐温就是在这个大历史背景下创作《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因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他把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浓缩进了这部小说,但又注入了他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缩影,使它脱离了一般庸俗的儿童回忆格调,让它充满了时代的活力。 【人物介绍】 汤姆·索亚 全名托马斯·索亚,本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阿姨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墙,他却会忽悠别人说刷墙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墙。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会约上小伙伴们去做海盗。汤姆也足智多谋,他和哈克一起破坏了杀人犯乔埃的阴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 哈克贝利·费恩 圣彼得斯堡镇上公认的“野孩子”,他的父亲是个酒鬼,不会照顾哈克。但是哈克却心地纯良,他不受约束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汤姆与他关系要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后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寡妇收养。 波莉姨妈 汤姆的姨妈,心地善良的老太太,平时戴个老花镜,但是看人的时候喜欢从镜框上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jiāng)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sh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 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qióng)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 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德、 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 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 之洒遍了雪域高原。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观众们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1]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 鼻祖。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w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liáo)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 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 具,只要一鼓、一钹(bó)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靠“雄谢巴”[2]的解说和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 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藏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lái)观众,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 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戏班更是有各种风格的表演形式。观众在吃喝玩 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zāi)游哉,毫无倦意。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藏戏》教学设计

《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优哉游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开山鼻祖、青面獠牙、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中,戏曲就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戏曲资料。

3.师介绍戏曲种类,欣赏戏曲图片。 师:有一种戏曲,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带着面具表演,漫长到一演三五天还不能结束,知道这是什么戏? (板书题目:藏戏) 简介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欣赏藏戏视频,初步感知藏戏。 5.默读“阅读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出的学习方法是:读、想、说) 二、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形成?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特色? 提示:第4-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形成;第8-20自然段介绍藏戏的特点。(板书:形成、特点) 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藏戏的形成),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默读第4-7自然段。 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形成) 说说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并作上批注。 2.交流汇报

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 《7. 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设计

7.《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目标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教学难点: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具准备:课件: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我们刚刚阅读完两篇外国名著,鲁滨逊的荒岛漂流和小男孩尼尔斯的骑鹅旅行唤起了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出示课件),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3.齐读课题。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板书: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5.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节选片段,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板书:精彩片段) 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说说这个片段中你觉得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 如,A.细节描写传神--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 B.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 C.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板书:汤姆和贝奇失踪后人们的悲痛心情汤姆和贝奇归来后人们的喜庆场景敢于冒险的精神汤姆得意地讲述山洞历险的经历汤姆看望生病的伙伴哈克) 三、再读课文,感知人物 1.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 如,A.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奇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 B.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 C.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 D.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 E.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板书:敢于冒险的精神) 2.小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3.师生总结: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

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7课藏戏的教学和答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7课藏戏的教学和答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7课藏戏的教案和答案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

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

汉语六年级下册第七课

第七课可爱的小蜜蜂 教材分析 课文一讲的是吐尔迪送给艾赛提一只小白兔作为生日礼物,引起了艾赛提对学习养好小白兔的兴趣。课文二讲述了作者去荔枝林里看到的小蜜蜂一直在不辞辛苦地酿蜜,它们奉献很多,但是索取却很少,从而赞扬了一直在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模仿课文一的对话进行自由表达,掌握文中的表达方式。 2.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同伴互助等方式,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4.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句型的用法,并能模仿其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的学习效率,总结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2.通过关键词、句来理清文章的线索。 3.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那些一直在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奉献很多,但是索取很少,是值得尊敬和赞扬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词语的用法。对课文一和课文二的理解。 2.教学难点:本课两个句型的用法。 教学方法 1.教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听、说、读、写的学习任务给各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查找、小组讨论交流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2.学法:小组合作、读课文等方式。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年月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2.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词语,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独立读词语、写词语。培养独立组词和造句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读词语。 2.教学难点:用生字组词。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点拨、启发等方法。 教学用具:黑板、教材、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听写学过的词语,检查学生复习词语的情况。 二、前提测评。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听儿歌《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你们知道小白兔吗? 板书:第七课可爱的小蜜蜂 四、学习生字。 (1)瓣:左中右结构,瓜字旁。本义指花瓣,也用来指物体自然的分成或破碎后分成的部分。如:花瓣、豆瓣、蒜瓣、三瓣嘴、摔成几瓣等。 比较:辨、辩。 (2)促: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足。意思是催、推动。如:促进、促使、催促等。 比较:捉。 (3)骼:左右结构,骨字旁,右边是各。组词骨骼,意思是人和动物体内或体外硬的组织。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第7课《藏戏》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第7课《藏戏》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25分) 1. (6分)在课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__的激流________的江水________的歌声 ________的容貌________的舞姿________的唱腔 2. (4分)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歌声 ________的容貌 ________的舞姿 ________的江水 3.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施________ 缰________ 杞________ 幕________ 券________ 拖________ 疆________ 妃________ 慕________ 卷________ 4. (2分)根据课文《藏戏》内容填空。 藏戏的开山鼻祖是________,他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是为了________。 5.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歌声________的容貌________的舞姿 ________的江水________的唱腔________的姑娘

6. (5分)按照词的意思连一连。 压抑________ ①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淳厚________ ②始祖,比喻创始人。 演绎________ ③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 鼻祖________ ④忠厚。 随心所欲________ ⑤情绪、感情低落。 7. (4分)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响彻:A、qè B、chè________背:A、bēi B、bèi ________优哉:A、zhāi B、zāi ________哄堂大笑:A、hōng B、hòng 8. (6分)“戏”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意思________,能组成词语________。 9. (18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善者的面具是________的,________代表________;国王的面具是________的,________代表________;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________;________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________;巫女的面具是________,象征其________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________和________;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________。面具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10. (8分)看拼音,写汉字。 tuō jiāng tūn shìjùn qiào wǔ z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yā yìkǒng bùpí juàn yǎn y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