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某学校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校园作为人口密集的区域,污水处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与生活环境的质量。
因此,本文将针对校园污水处理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污水处理设计方案1. 污水采集系统校园污水采集系统包括下水道、雨水采集系统和污水采集池。
下水道的设计应满足校园内各个区域的排水需求,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流入污水处理设施。
同时,雨水采集系统可以将雨水进行采集和利用,降低对自来水的依赖。
污水采集池则用于暂时储存污水,以便后续处理。
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和调节池。
格栅用于过滤大颗粒的杂物,如纸张、树叶等,防止阻塞后续处理设备。
沉砂池则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沙子和砂石等颗粒物。
调节池的作用是平衡污水的流量和水质,确保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次级处理次级处理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和人工湿地法。
活性污泥法通过在生物反应器中引入活性污泥,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进行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法则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去除,同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4. 高级处理高级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深度过滤、吸附和消毒。
深度过滤通过多层滤料的堆积,去除污水中的弱小颗粒和胶体物质。
吸附则利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消毒则通过紫外线或者氯化等方式,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5. 出水处理出水处理主要包括沉淀池和消毒设备。
沉淀池用于沉淀处理后的污泥,以便进一步处理或者处置。
消毒设备则用于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确保出水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三、污水处理设施选址污水处理设施的选址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距离校园主要污水源近,减少污水输送距离和输送损失。
2. 远离校园教学区域和宿舍区域,以避免对师生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 周边环境条件良好,如土壤条件适宜、地势较高等,以便进行土地利用和设施建设。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引言校园污水处理是保障校园环境卫生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高效可行的校园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校园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并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二、设计目标1. 净化效果:确保处理后的污水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达到可直接排放或者进行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2. 处理效率: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使处理过程更加快速、稳定和可靠。
3. 节能减排:优化设计,降低能耗和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 经济可行性:在满足处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可行性。
三、设计方案1. 前处理:采用格栅和沉砂池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减少进一步处理的负担。
2. 活性污泥法生化处理:在A/O(缺氧-好氧)工艺基础上,引入活性污泥法进行生化处理。
通过好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去除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3. 深度处理:采用生物膜工艺,如MBR(膜生物反应器)或者MBBR(挪移床生物反应器),进一步去除有机物、氮、磷等难降解物质。
同时,通过超滤膜或者反渗透膜进行固液分离,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4. 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消毒或者臭氧消毒技术,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四、设计参数1. 污水处理能力:根据校园人口数量和日生活用水量,确定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普通以每日平均流量为基准。
2. 污水负荷:根据校园的生活、教学和科研活动情况,确定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负荷。
3. 污水水质要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校园的具体需求,确定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要求,如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的限值。
4. 设备选型:根据处理能力和水质要求,选择适合的设备,如格栅、沉砂池、曝气设备、MBR或者MBBR反应器、膜分离设备、消毒设备等。
五、运营管理1. 操作维护: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定期清理格栅、沉砂池和污泥等。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校园污水处理是指对校园内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针对某校园的污水处理需求进行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二、校园污水特点分析1. 污水来源:校园污水主要来自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食堂等场所。
2. 污水组成:校园污水主要包含有机物、悬浮物、营养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
3. 污水量:校园污水量与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校园面积等因素有关,需准确测算。
三、校园污水处理方案设计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针对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进行去除,常用的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a. 格栅过滤:通过设置格栅,将污水中的大颗粒物拦截下来,以减少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b. 沉砂池:利用重力沉降原理,使污水中的沙子和砂石沉淀到池底,减少悬浮物的含量。
c. 沉淀池:通过延长水流停留时间,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沉淀到池底,提高水质。
2. 中级处理:中级处理主要针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进行去除,常用的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
a.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通过曝气和沉淀等工艺,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
b. 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同时提供了较大的附着面积,提高了处理效率。
c. 人工湿地: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去除,同时起到景观美化的作用。
3. 高级处理:高级处理主要针对污水中的微生物和重金属进行去除,常用的方法包括消毒和吸附等。
a. 消毒:利用紫外线、臭氧或者氯等消毒剂对污水进行处理,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出水水质安全。
b. 吸附:利用吸附剂对污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降低其浓度,以达到排放标准。
四、校园污水处理设备选型根据校园污水特点和处理方案,可以选择以下设备进行处理:1. 格栅过滤设备:选用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格栅过滤器,以减少人工维护成本。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校园污水的处理不仅关系到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周边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的校园污水处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二、设计目标1. 实现校园污水的高效处理,确保出水达到相关标准,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 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实现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利用。
3. 设计一个稳定可靠的系统,以应对不同季节和不同污水负荷的变化。
三、设计方案1. 污水收集系统校园内的污水收集系统应包括合理布局的排水管网和污水收集井。
排水管网应根据校园的地形和建筑物分布进行规划,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流入收集井。
收集井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渗透能力,以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
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除污和沉淀池处理。
格栅除污是通过设置格栅,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如树叶、纸张等。
沉淀池则通过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至底部,减少悬浮物负荷。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校园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
该方法通过在生物反应器中引入活性污泥,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和生物质。
生物反应器应根据校园的污水负荷和处理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4.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是对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的环节。
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较大的颗粒,方便后续的沉淀。
沉淀池的设计应考虑到混凝剂的投加量、沉淀时间和沉淀效果等因素。
5. 消毒消毒是为了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出水的安全性。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和氯消毒。
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6. 出水处理出水处理主要是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除磷和除氮处理。
除磷和除氮是为了减少出水中的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根据校园的出水标准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除磷和除氮方法进行处理。
四、设计效果评估1. 出水水质评估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水质检测,确保出水达到相关标准,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校园污水的处理不仅关乎师生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也关系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因此,本文将针对校园污水处理进行设计,以实现高效、安全和环保的处理过程。
二、设计目标1.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确保校园内的污水能够被及时、有效地处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 确保处理过程安全:采用合适的处理技术和设备,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3. 降低处理成本: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尽量减少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运营成本。
三、设计方案1. 污水收集系统校园内的污水将通过管网系统收集到统一的污水处理站点。
管网系统应设计合理,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流入处理站点,避免堵塞和泄漏等问题。
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去除的过程。
该过程通常包括格栅和沉砂池。
格栅用于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砂池则用于沉淀较小的悬浮物。
这些去除的固体和悬浮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或填埋物处理。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和生物膜法等。
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物处理方法,并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运营管理。
4. 二次处理二次处理主要是对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以达到更高的水质要求。
常见的二次处理方法包括深度过滤、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氧化等。
根据校园的实际需求和水质要求,选择适当的二次处理方法,并进行设计和运营管理。
5. 水质监测与管理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与管理体系。
通过定期监测污水处理站点的出水水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出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四、设计成果1. 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包括污水处理站点的平面布置图、管网系统设计图、设备选型和参数等技术文件。
2. 设备清单和采购计划:根据设计需求,列出所需设备的清单,并制定采购计划,确保设备的质量和供应。
校园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校园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校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
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营养物质以及微生物等,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将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校园生活污水处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需求分析1.处理量:根据校园规模和生活水平,对校园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量进行合理估计,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处理效果: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对校园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要求进行评估,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符合要求,可以直接排放或者再利用。
3.系统稳定性:设计方案要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避免因为系统故障导致的污水泄漏和环境污染。
4.经济效益:设计方案要考虑经济成本,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并进行投资和运营成本的经济性评估。
三、设计方案1.校园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根据校园生活污水的特点和处理需求,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
常见的处理工艺包括生化处理工艺、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和混合处理工艺等。
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硫化氢脱氮脱磷等工艺,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2.污水处理设备选择:根据校园污水处理的要求和工艺选择,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设备。
常见的设备有格栅、调节池、曝气池、沉淀池、过滤器、消毒器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确保设备具备承载处理量的能力。
3.污水处理设施布置:根据校园的地形和建筑物的分布,合理布置污水处理设施。
要充分考虑管道的连通性和互联性,确保污水的顺利流动和处理。
同时,要合理规划设施的空间布局,节约用地,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4.系统监测与控制:设计方案应包括系统的监测与控制系统。
通过传感器和自动控制设备,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浊度、pH值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和设备的运行参数,保证处理效果的稳定和优良。
学校污水工程设计方案
学校污水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学校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师生人数逐年增加。
但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学校污水的处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学校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悬浮物、病原体等,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因此,为了解决学校污水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水平,本项目将设计一套学校污水工程方案。
二、设计目标1. 减少学校污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2. 提高学校污水处理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3. 降低学校污水处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 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三、设计原则1. 科学性原则:根据学校污水特点,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处理效果;2. 环保性原则: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3.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 可靠性原则:系统设计要可靠、稳定,便于维护和管理。
四、设计方案1. 污水来源及水质分析学校污水主要来源于食堂、宿舍、浴室、实验室等,水质特点是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悬浮物、病原体等。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效果,需要对污水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2. 污水处理工艺本项目采用以下污水处理工艺:(1)预处理:包括格栅、沉砂池等,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等大颗粒物质;(2)生化处理:采用A2/O(厌氧/缺氧/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消灭病原体;(3)沉淀:设置二沉池,将生化处理后的污泥进行沉淀,进一步去除悬浮物;(4)消毒:采用氯气消毒,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5)出水及回用:处理后的污水可达到一级A标准,可用于绿化、景观用水等。
3. 污水处理设备及设施根据设计工艺,本项目所需设备及设施包括:(1)格栅: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2)沉砂池: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等;(3)A2/O生物反应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消灭病原体;(4)二沉池:沉淀生化处理后的污泥;(5)氯气消毒设备: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6)泵站及管道:用于污水收集、输送和排放。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引言校园污水处理是保障学校环境卫生和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高效可行的校园污水处理系统,以确保校园内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和排放,保护周边环境和水源。
二、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方案1. 设计目标本设计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将校园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容量控制在每天处理XXX立方米的范围内;- 实现校园污水的高效处理,使排放的水质达到国家环境标准;- 设计一个可持续运行和维护的系统,降低运营成本。
2. 污水处理工艺本设计采用以下污水处理工艺:- 预处理:将校园污水通过格栅和沉砂池进行初步过滤和沉淀,去除大颗粒和悬浮物;- 生物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通过好氧和厌氧反应槽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氮、磷的去除;- 混凝沉淀:采用絮凝剂对污水进行混凝,然后通过沉淀池将悬浮物和絮凝物分离;- 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技术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杀菌,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 设备选型根据设计目标和污水处理工艺的要求,选用以下设备:- 格栅:采用自动清理格栅,能够有效去除大颗粒和悬浮物,减少对后续设备的损坏;- 沉砂池:采用大容量沉砂池,通过重力沉淀去除污水中的沙子和砂石;- 活性污泥反应槽:选用容量适当的好氧和厌氧反应槽,以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氮、磷的去除;- 混凝剂投加系统:采用自动投加系统,根据水质变化自动调整投加量,确保混凝效果;- 沉淀池:选用大型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将悬浮物和絮凝物与水分离;- 紫外线消毒设备:采用紫外线杀菌技术,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确保排放水质符合标准。
4. 运行和维护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和维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检查和清理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定期检测处理后的水质,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操作规范;- 培训相关人员,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定期维护和更换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三、经济性分析本设计的经济性分析主要包括投资估算和运营成本估算。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校园作为人口密集的地方,污水的处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某校园的污水处理进行设计,旨在提供一个高效、可持续的污水处理方案。
二、校园污水特点1. 污水来源:校园污水主要来自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和实验室等区域。
2. 污水水质:校园污水含有有机物、悬浮物、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等。
3. 污水量:校园污水的产生量与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以及校园建造规模有关。
三、设计方案1. 前处理: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初步处理,包括筛网过滤、沉淀、调节pH值等。
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油脂和一部份有机物。
2. 生物处理:将经过前处理的污水引入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菌群降解有机物和营养物。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等。
根据校园污水特点,选择适合的生物处理工艺。
3. 深度处理:对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营养物和微生物。
常用的深度处理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紫外线消毒等。
4. 污泥处理:对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包括浓缩、脱水和消化等。
污泥处理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同时还可以回收部份有机物和能源。
四、设计参数1. 污水处理量: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天的污水处理量,以保证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污水水质:根据校园污水的水质分析结果,确定设计参数,包括有机物浓度、悬浮物浓度、氮磷含量等。
3. 处理效果: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确定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要求,包括COD、BOD、氨氮、总磷等指标。
五、设备选型1. 前处理设备:根据校园污水的水质特点,选用适当的筛网、沉淀池、调节设备等。
2. 生物处理设备:根据处理量和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如活性污泥法反应器、MBR反应器等。
3. 深度处理设备:根据处理效果要求,选用适当的活性炭吸附装置、紫外线消毒设备等。
4. 污泥处理设备:根据污泥处理量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浓缩、脱水和消化设备。
学校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学校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学校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方案。
该方案旨在解决学校污水处理的问题,并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设计目标1. 收集并处理学校内各个区域产生的污水,以确保环境卫生和健康。
2. 采用可持续的技术和设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 确保污水处理过程安全可靠,以满足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
4. 提供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以便监测和控制整个污水处理过程。
设计方案污水收集系统1. 根据学校规模和布局,设计合理的污水收集网络。
确保管道排布合理,减少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
2. 采用可靠的污水收集设备,如下水道和污水收集井,以确保污水能够顺利进入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工艺1. 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如活性污泥法或厌氧消化法,对污水进行处理。
这些技术高效、可靠,并且对环境影响较小。
2. 设计合适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曝气池和过滤装置,以确保污水处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 使用适当的处理药剂和消毒设备,以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污水处理系统管理1. 设计一个全面的监测系统,以实时监测污水处理的运行情况。
这包括流量、浊度、化学物质含量等参数的测量和记录。
2. 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调节和优化,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3. 建立定期维护计划,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修复,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学校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方案。
通过合理的污水收集系统、生物降解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系统,我们可以达到对学校污水处理的要求。
这个设计方案旨在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健康,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校园污水处理是指对校园内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水资源。
校园污水的主要来源包括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和食堂等。
针对校园污水处理,本文将提出一种标准化的设计方案,以确保校园内的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管理。
二、设计目标1. 实现校园污水的高效处理,确保出水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2.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保护周边水资源;3. 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4. 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校园规模的变化。
三、设计方案1. 污水收集系统设计一个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包括污水管网、检查井和沉淀池等。
根据校园内不同区域的污水产生量和水质特点,合理布置管网和井口位置,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流入处理设施。
2. 初级处理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污水进行初级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除污、沉砂池和调节池等。
格栅除污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沉砂池用于沉淀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调节池则用于平衡污水的流量和水质。
3. 生物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二级处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通过投加活性污泥来降解有机物,生物膜法则利用生物膜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根据校园污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需求,选择适合的生物处理工艺。
4. 深度处理对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
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和紫外光处理等技术,确保出水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5. 污泥处理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可以采用污泥浓缩、脱水和干化等工艺,将污泥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能源。
四、设计参数和数据1. 校园规模:占地面积100亩,学生人数5000人;2. 污水产生量:平均日污水产生量为500m³;3. 水质要求:出水COD浓度小于50mg/L,出水氨氮浓度小于10mg/L;4. 设备容量:根据校园规模和污水产生量,设计处理设备的容量。
五、运营与维护1. 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包括设备运行监测、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等;2. 培训专业人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3.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4. 根据校园规模的变化,及时调整处理设备的容量和布局。
学校污水处理工程方案
学校污水处理工程方案一、项目概述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大量的生活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保障公共健康,学校污水处理工程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将通过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对学校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保障周边环境的清洁和学校师生的健康。
二、工程方案1. 污水收集系统在学校建设一个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是本次工程的首要任务。
通过铺设管道网络,将学校内的污水收集到统一的处理站点。
同时,加大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减少学生在校内的乱丢垃圾行为,减少污水中的固体废物量。
2. 污水处理站设计污水处理站是本次工程的核心设施。
要建设一座集机械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为一体的污水处理站,保证对不同类型的污水进行全面处理。
污水处理站将配置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机械格栅、调节池、好氧生物处理池、好氧曝气池、除磷反硝化池等设备,以确保对污水中的固体和有机物质进行有效的去除和降解。
3. 污水处理工艺本次工程将采用生化工艺处理污水,使其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以保证排放的污水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
具体污水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阶段,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的方法,将污水中的各类有害物质有效去除,达到清洁排放的要求。
4. 污泥处理系统生化处理后的污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对这些污泥进行合理的处理是污水处理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污泥可以通过脱水等工艺,减少其水分含量,然后进行安全的处置或资源化利用。
污泥脱水会采用离心脱水机进行处理,脱水后的污泥将被运输到专门的污泥填埋场进行填埋,以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5. 污水处理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工程的持续有效运行,本次工程将配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运行参数,确保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稳定和高效。
6. 运行管理及维护在工程竣工后,将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制定相关运行标准和维护规范,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污水处理工程的持续有效运行。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校园污水处理是指对学校内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校园污水处理系统,以满足校园污水处理的需求。
二、设计目标1. 实现校园污水的有效处理,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 提高校园环境水质,保护周边水资源;3. 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处理效率;4. 适应校园规模扩大的未来发展需求。
三、设计方案1. 污水采集系统校园内的污水将通过管道系统采集到集中处理区域。
采集系统应包括合理布置的污水采集管道网络、检查井和泵站等设施。
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除污和沉砂池。
格栅除污可去除大颗粒杂物,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阻塞。
沉砂池通过重力沉降原理去除悬浮颗粒物。
3.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
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引入生化池,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生化池应具备良好的通气、搅拌和沉淀功能。
4. 二次沉淀生化池出水经过二次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浊度。
5. 消毒处理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消毒技术。
将二次沉淀池出水通过紫外线照射,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出水达到卫生标准。
6. 排放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可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或者进行灌溉利用。
四、设计参数1. 处理规模:根据校园人数和日均用水量确定处理规模;2. 污水水质:根据校园污水的特点确定处理工艺和设备选择;3. 设备选型:根据处理规模、处理效果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4. 运行成本:包括设备维护费用、能耗费用等;5. 设备寿命:设备的寿命应满足校园未来发展的需求;6. 环境影响评估:对设计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设计方案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五、设计实施流程1. 调研与方案设计:对校园污水的特点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初步设计方案;2. 设计方案评审: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确定最终设计方案;3. 设备采购与施工: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并组织施工队伍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4. 运行与监测: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运行和监测,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5. 运维与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运维,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问题。
校园作为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地区,其污水处理工作对于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某校园的污水处理设计进行详细介绍,以确保该校园的污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二、校园污水处理设计方案1.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根据校园污水的特点,本方案将采用生物处理工艺进行污水处理。
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特点,在校园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污水处理设备(1)格栅除污机: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如纸张、塑料袋等。
保护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2)沉砂池: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沙子、泥浆等颗粒物质,以减少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冲击。
(3)生物反应器: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达到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4)沉淀池:用于沉淀处理后的污泥,以便将清水排放到环境中。
3. 污水处理过程(1)预处理:将进入处理系统的污水经过格栅除污机除去大颗粒杂质,然后进入沉砂池去除沙子、泥浆等颗粒物质。
(2)生物处理: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3)沉淀处理: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沉淀将处理后的污泥分离出来,然后将清水排放到环境中。
4. 污泥处理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方案将采用污泥浓缩、脱水、干化等工艺将污泥处理成固体物,以便于后续处理和处置。
5. 运行与维护为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
包括对设备进行巡检、清洁、维修等,以及对处理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三、污水处理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污水处理系统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1. 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该指标反映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普通要求达到80%以上。
2. BOD(生化需氧量)去除率:该指标反映有机物的生化降解效果,普通要求达到90%以上。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引言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校园规模的扩大,校园内的生活和教学设施日益增多,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也随之增加。
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污水,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成为校园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问题。
本设计旨在针对校园污水处理提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以保障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二、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了解污水特性:首先,要了解校园污水的来源和特性,包括生活污水、教学实验废水等,以便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确定处理目标:根据排放标准、环境容量和实际情况,确定处理的深度和目标,如一级处理、二级处理等。
工艺选择: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目标,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技术评估:对所选择的工艺进行技术评估,分析其可行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等。
制定实施方案:基于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平面布局等。
三、污水处理设施布局总体规划:根据校园地形、环境等因素,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总体规划。
功能分区:将处理设施分为预处理区、生物处理区、深度处理区、污泥处理区等,以便于管理。
优化布局:根据工艺流程和实际需求,优化各区的布局,使设施运行更加高效。
预留空间:考虑到未来可能的扩建或改造,预留一定的空间。
环境保护措施:在布局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采取绿化、噪声控制等措施。
四、污水处理设备选型设备调研:对市场上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调研,了解其性能、价格等信息。
设备选择:根据工艺需求和处理效果,选择合适的设备。
设备配置:按照工艺流程,合理配置各种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设备采购:与供应商协商,采购质优价廉的设备。
设备安装与调试: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安装设备并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污水处理运行管理人员培训: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日常运行管理:制定运行管理规定,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确保正常运行。
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提高处理效果。
学校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学校污水处理设计方案关键信息项:1、污水处理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2、处理水质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3、工艺流程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4、主要处理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5、工程预算:____________________6、施工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7、运行维护成本:____________________8、验收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1、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学校作为人员密集的场所,每天产生大量的污水。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建设一套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
12 项目目标设计一套高效、稳定、经济的污水处理方案,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尽量降低运行成本和维护难度。
2、污水来源及水质水量分析21 污水来源学校污水主要来源于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浴室等场所。
22 水质分析对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物(SS)、氮、磷等。
23 水量估算根据学校的规模、师生人数、用水习惯等因素,合理估算污水产生量。
3、处理水质标准31 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污水应符合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相关要求。
32 回用水标准如有回用水需求,应根据回用用途确定相应的水质标准。
4、工艺流程选择41 工艺比选对多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比较和分析,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42 推荐工艺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并阐述其原理和优点。
43 工艺流程简述详细描述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等环节。
5、主要处理设备51 格栅用于拦截污水中的较大悬浮物和杂物。
52 调节池对污水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保证后续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校园作为人口密集的地方,每天产生大量的污水,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针对校园污水处理进行设计,以确保校园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二、设计目标1. 减少校园污水的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确保出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设备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三、设计方案1. 污水收集系统在校园内设置污水收集井,通过管网将校园内的污水集中到污水处理厂。
收集井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排气系统,以防止异味的产生和传播。
2. 初级处理污水进入处理厂后,首先进行初级处理。
初级处理主要包括格栅过滤和沉砂池。
格栅过滤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废物,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的堵塞和损坏。
沉砂池通过重力沉降原理,将沉积在污水中的沙、石等重质固体物质去除。
3. 生物处理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进入生物处理单元,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
活性污泥法利用生物菌群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生物质。
生物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以促进菌群的生长和活性。
4. 深度处理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深度处理单元,采用深度过滤和消毒技术。
深度过滤通过过滤介质(如砂、活性炭等)去除微小的悬浮物和溶解物,提高出水的澄清度。
消毒技术采用紫外线杀菌或氯消毒,以杀灭残留的细菌和病毒,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5. 污泥处理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
可以采用浓缩、脱水和干化等技术对污泥进行处理,以减少体积和重量,并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处理后的污泥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或填埋处理。
四、设计结果经过校园污水处理设计,我们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校园污水的排放量将大幅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将显著降低。
2. 处理后的污水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可以安全地排放或循环利用。
3. 设备的运行成本将降低,设备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将得到提高。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
校园污水处理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校园污水处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校园作为人口密集的地区,每天产生大量的污水,如果不加以处理,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本文将针对校园污水处理设计进行详细探讨,以确保校园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设计目标1. 实现校园污水的高效处理,确保出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化学药剂使用。
3. 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系统,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
三、污水处理工艺设计1. 预处理校园污水处理的第一步是预处理,旨在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沉积物。
常用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
格栅用于去除固体悬浮物,沉砂池用于去除沙子和砾石,沉淀池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污泥。
2.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校园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通过生物分解、氧化和吸附等作用,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法。
活性污泥法通过悬浮的微生物来降解有机物,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吸附和分解有机物,人工湿地法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为了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
常用的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和紫外线消毒。
活性炭吸附可以去除有机物和异味,臭氧氧化可以去除难降解的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紫外线消毒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四、设计方案根据校园污水的特点和处理目标,本文设计了以下方案:1. 预处理:采用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的组合工艺,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沉积物。
2. 生物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组合工艺,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去除营养物。
3. 深度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和紫外线消毒的组合工艺,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
五、设计参数1. 设计处理量:根据校园的人口规模和日均污水产生量,确定处理量为XXXm³/天。
(设计方案方案)某学校污水处理设计方案方案
封面作者:Pan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新校区污水处理方案一、概述****新校区位于********,紧靠****外环线内500M生态带,距现****校区西大门约8km。
新校区总规划面积2700亩,由教案实验区、科技园区、办公区、学生文体活动区、学生生活区及教职工生活区六大部分有机构成。
二、污水水量、水质及排放要求1、污水水量、水质 (1)污水水量根据提供的资料,确定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处理量为:2000 m3/d 。
(2)污水水质污水水质指标暂参照城市污水水质确定,列表如下: 注:pH 值无单位2、排放要求污水处理站处理出水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新校区提供的有关资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给排水设计手册》及有关设计规范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IO -89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9、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68-84 10、电气设计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四、设计范围及原则1、设计范围:本方案设计包括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和技术经济分析:(1)投资概算(2)运行成本分析,并提出主要的设备清单。
2、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2)采用高效节能,易于管理,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污水处理工艺。
(3)妥善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沉砂和污泥,避免对校区环境造成污染。
(4)采用工艺应符合总体规划环境要求,节约占地面积。
五、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特点校区内生活污水与一般城市生活污水性质类似,主要来源于学生和教职工日常生活中卫生间冲洗、厨房和衣物洗涤等过程排放的污水,含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悬浮颗粒污染物。
学校污水工程设计方案范本
学校污水工程设计方案一、编制依据和主要资料1. 现有工程情况与资料:对学校现有的污水排放系统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其现有的设施、设备和管道布局等情况。
2. 类似工程的相关资料:参考其他学校或公共场所的污水工程设计方案,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3. 现场调研情况:对学校的污水排放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包括污水来源、污水量、污水水质等。
4. 试验研究情况:进行污水水质分析试验,了解污水的具体成分和性质,为后续工艺选择和设计提供依据。
二、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 排放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采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等标准。
2. 设计规范: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等规范进行设计。
三、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1. 设计水量:根据学校规模、师生人数和使用情况,合理预测污水排放量,并适当放大(1.1~1.2倍)以考虑未来可能的增加。
2. 设计进水水质:根据现场调研和试验研究结果,确定污水的水质指标,包括COD、BOD5、SS、NH3-N等主要污染物浓度。
3. 工艺选择: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处理要求以及现有问题,综合考虑相关工程资料、文献资料和工艺技术特点,选择适合学校污水工程的处理工艺。
常用的工艺包括A/O工艺、MBR膜法等。
四、总平面布置设计1. 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布置,应考虑地质条件、占地面积、周边环境等因素。
2. 确定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和规模,包括调节池、生化池、沉淀池、清水池等主要处理单元的位置和尺寸。
3. 考虑施工和运行的便利性,合理布置进水管道、排水管道、供电线路等。
五、负荷计算1. 根据学校的人口规模、用水量和污水排放系数,计算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处理能力。
2. 考虑到污水水质的波动和不确定性,适当放大设计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校区污水处理方案一、概述****新校区位于********,紧靠****外环线内500M生态带,距现****校区西大门约8km。
新校区总规划面积2700亩,由教案实验区、科技园区、办公区、学生文体活动区、学生生活区及教职工生活区六大部分有机构成。
二、污水水量、水质及排放要求1、污水水量、水质(1>污水水量根据提供的资料,确定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处理量为:2000 m3/d。
(2>污水水质pH值无单位注:三、设计依据新校区提供的有关资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GB8978-1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给排水设计手册》及有关设计规范587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9 GBJIO-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7-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99、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68-841 / 810、电气设计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四、设计范围及原则1、设计范围:本方案设计包括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和技术经济分析:(1>投资概算(2>运行成本分析,并提出主要的设备清单。
2、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2>采用高效节能,易于管理,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污水处理工艺。
(3>妥善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沉砂和污泥,避免对校区环境造成污染。
(4>采用工艺应符合总体规划环境要求,节约占地面积。
五、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特点校区内生活污水与一般城市生活污水性质类似,主要来源于学生和教职工日常生活中卫生间冲洗、厨房和衣物洗涤等过程排放的污水,含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悬浮颗粒污染物。
污水的可生化性强,易于好氧生化处理。
根据污水进水水质和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要求,污水处理工艺要求能除碳、脱氮、除磷和去除污水中悬浮污染物。
3/d2000m,为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
选择的污水处理工艺应具有占污水处理站规模地面积小,投资省,操作控制和维护管理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宜于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有氧化沟系列和SBR系列,如CASS工艺等。
这三个系列污水处理工艺均具有去除水中BOD、脱氮、除磷功能。
经技术经济比较,本方案推荐选用目前应用广泛,5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CASS污水处理工艺,氧化沟工艺因占地面积较大,不适于该校区选用。
CASS污水处理单元属SBR污水处理工艺系列,是在SBR间歇式好氧曝气生化处理池前设置厌氧生物选择区。
进流污水首先进入生物选择区与曝气区回流污泥混合,混合后的污水进入曝气区,在有氧条件下,好氧活性污泥和硝化菌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达到除碳、脱氮、除磷的目的。
CASS工艺特点如下:①进流污水首先在反应器前端的生物选择器中与从曝气池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促进絮凝性细菌的生长,提高污泥活性,并抑制导致污泥膨胀的丝状菌繁殖,同时释放回流污泥中的聚磷和完成脱氮反硝化过程,混合液污水进入曝气池中进行BOD好氧氧化5分解,反硝化和适量吸磷。
CASS污水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生化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②CASS工艺为序批式间歇运行,对水质、水量波动的适应性和操作运行的灵活性较大。
③工艺流程短,土建投资低(无初沉池、二沉池及规模较大的回流污泥泵站>,自动2 / 8化程度高,布置紧凑,占地少,分期建设和扩建方便。
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生活污水格栅集水井沉砂池调节池泥剩余污CASS池污泥浓缩池消毒剂消毒池污泥干化达标排放外运工艺流程图本方案污水处理工艺特点如下:(1>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运行灵活,管理方便。
(2>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3>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可实现脱碳、脱氮除磷。
(4>污泥量少,污泥性质稳定,污泥处理费用低。
(5>能承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
(6>污水处理系统自动化较高、管理方便。
六、工程设计(1>格栅池生活污水经格栅去除漂浮物等大颗粒杂质,以保证后续污水处理单元正常运行,栅渣袋装外运至垃圾站。
主要设计参数:3 / 8构筑物数量:1座构筑物尺寸:L×B×H=4.5×1.0×4.0m内设1套格栅机,型号:HG-900-10。
(2>集水井主要设计参数构筑物数量:1座构筑物尺寸:L×B×H=4.5×4.0×6.0m内设污水提升泵2台(1用1备>,型号:150WQ120-10-3/h,H=10m,,Q=120mN=5.5kW。
5.5(3>沉砂池生活污水经格栅去除漂浮物等大颗粒杂质后,进入沉砂池重力沉降,分离污水中悬浮泥砂,以保证后续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正常运行。
沉砂池沉砂排至污泥浓缩池。
主要设计参数:构筑物数量:1座(2格>构筑物尺寸:L×B×H=9.0×2.1×3.50m(4>调节池沉砂池出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具有调节水量、水质和配水的作用,经过调节池配水,按设计要求污水提升至生化池。
主要设计参数:构筑物数量:1座构筑物尺寸:15.0×15.0×4.50m,3/h,H=10m,N=5.5kW100WQ110-10-5.5>:型号,Q=110m。
2设提升泵台(1用1备(5>CASS生化池CASS反应池设一座,分四格,交替间歇运行,连续进水,连续排水。
每池每天运行三个周期,每周期8小时,曝气方式采用射流曝气,排水采用滗水器排水。
主要设计参数:污泥负荷:0.2~0.4kgCOD/kgMLVSS.d气水比:大于25:1活性污泥浓度:3000mg/L污泥龄:20~30d构筑物数量:2座构筑物尺寸:12.0×22.0×5.50m,设充氧泵8台,型号:200-3/h,H=15m,N=18.5kW。
滗水器4套,型号:YHB-Q=350m200(I>,200。
射流器64套,型号:YHS-30。
回流泵4台,型号:100WQ110-10-5.5。
(6>接触消毒池消毒池中投加消毒剂ClO进行消毒,杀死污水中的病原体等,配ClO发生器1套。
22主要设计参数:停留时间:30min4 / 8池体尺寸:5.2×5.2×2.8m。
(7>污泥浓缩池3/d,含水率99%沉砂和剩余污泥量约25m,根据污泥浓缩池污泥量,定期用垃圾车外运。
主要设计参数:构筑物尺寸:5.0×5.0×4.5m。
(8>控制室配电间、值班室和化验室设在控制室内,砖混结构,平面尺寸:10.0×6.0m。
七、相关设计1、平面布置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合理布置各构筑物,污水经二次提升后,重力流经各污水处理构筑物。
2、建筑与绿化地面绿化,与校区总环境规划协调一致,保护生活环境。
3、结构设计污水处理钢筋混凝土构筑物为现浇结构,混凝土考虑防渗设计,抗渗标号S,整体452以上。
N/m式底板。
因此,对地基要求承载力1.2×10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所有建(构>筑物均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ll-89>、《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J32-78>及其它相关抗震构造标准图集进行设计。
4、电气设计污水处理站总装机容量为196.0kW,运行用电容量约185.0kW,由学校提供220/380V三相四线电源。
5、机械设备设计(1>各设备的选型力求经济合理、满足工艺的需要,并符合构筑物形式要求。
设备的工作能力根据处理水量和水质的要求,考虑运行的方式,备有余量。
(2>6、劳动安全在污水处理站内,污水池、电器、机械设备等较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充分考虑安全措施,制订严格的运行操作规程。
在污水处理站运转之前,须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除此以外,尚需考虑如下措施:(1>污水处理站入口处设置事故排放口,检修时污水由此外排。
(2>对于较深的水池检修时,须对池子进行换气,满足劳动保护的换气要求。
(3>站区管道闸阀均须考虑闸门井,或采用操作杆接至地面,以便操作。
(4>所有电气设备的安装、防护,均须满足电器设备有关安全规定。
(5>机械设备的危险部分,必须安装防护装置。
八、机电装机容量机电设备装机容量见下表:5 / 8运行功率装机功率序备注数量名称型号规格(kW> (kW> 号00 格1 栅HGS-900-101套 1.1. 22 台集水井污水提升泵150WQ120-10-5.5 5.5 2 一用一备5.5×5.5×2 23 台调节池污水提升泵5.5 100WQ110-10-5.5 一用一备 4 台22 100WQ110-10-5.5 45.5×4 CASS回流泵充氧泵148 台200-200(I>A 845 8用备18.5×8套6 HB-908二氧化氯发生器 1.0 11.0照明2.0 72.05.0 合计196.081九、工程投资估算、编制范围1本工程总投资包括:土建、安装、设备、仪表电器购置、非标设备制造、工程设计、运行调试、人员培训、工程监理、化验监测。
不含管网改造费、土地征用费、三通一平费和站外动力电源及电力增容费和清理拆迁等费用。
、编制依据2二年四川省土建安装工程定额及00本工程的土建、安装工程投资计算,主要依据二相关现行配套取费标准计算。
钢混L×B×5 座生化池CASS 5.5m 22.0×H=12.0×43.4 2钢混B×L×H=5.2×1 6 座消毒池5.2×3.8m 5.3钢混B×L×1 4.5m H=5.0×5.0×座7 污泥浓缩池 3.5砖混3.08控制间B =10.0×L×6.0m十、运行管理机制与运行费用、管理机制及人员编制1 名管理员。
需要4 、运行费用2电行:运(1>能耗,1600kWh185kW,每日耗电费,污水处理站总装机容量为195kW,运行用电容量约0.50元计算,则:电费按/天。
元/kWh=800元0.5 1600kWh?月计。
2400元/人员工资按(2> 天计元/10(3>用药量,以2运行成本:运行费用由电费、工人工资和药剂费等组成。
处理废水能力每日为(4>3,则:000m /天(1++32>=(800+80+10>=890元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