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_DNA分子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DNA分子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DNA 分子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DNA分子结构》在高中生物遗传物质这一节中是最基础的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DNA的复制及遗传规律有很大促学作用。

DNA模型的制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思维。

思维发展为抽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对DNA 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双螺旋结构的巧妙之处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和理解,因此通过这个实验,怎样引导才能使学生对DNA 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是本课的关键所在。

解是本课的关键所在。

三、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会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掌握制作技术。

双螺旋结构模型,掌握制作技术。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DNA 分子的结构。

分子的结构。

(3)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2)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用微观和宏观的不同角度来看待生物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1)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四、 教法与学法 1.教法DNA 双螺旋结构比较抽象,需要学生通过空间想象才能理解,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加深对DNA 双螺旋结构的理解。

为了使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学程序可采用“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建历程—DNA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DNA 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知识结构顺序,层层递进,完成对DNA 双螺旋结构的认识。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学生能够解释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原则。

学生能够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和图解,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DNA分子的复制机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认识到DNA分子结构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碱基配对原则。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细节。

碱基配对原则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DNA模型。

DNA结构图解。

投影仪。

2. 材料准备:学生分组工作表。

DNA复制过程的动画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DNA分子的模型,引起学生对DNA结构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DNA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DNA结构的重要性。

2. 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使用投影仪展示DNA结构图解,引导学生观察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分组讨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3. 探索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分发学生分组工作表,让学生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完成DNA复制过程的步骤。

播放DNA复制过程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复制过程。

4. 总结与评价:学生展示分组工作表的成果,总结DNA复制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DNA分子结构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学生完成DNA分子结构的学习日志,记录对DNA结构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回答与DNA分子结构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延伸活动: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了解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学生可以参观实验室或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学习日志和问题回答,以检验他们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DNA分子的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DNA分子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中的重要性。

掌握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功能。

1.2 教学内容介绍DNA分子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包括核苷酸、磷酸和糖类。

描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包括两条链的组成和碱基配对。

1.3 教学活动观看DNA分子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索DNA分子的特点和功能。

进行DNA分子的模型制作,让学生亲手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第二章:DNA复制的过程2.1 教学目标理解DNA复制的重要性及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掌握DNA复制的过程和机制。

了解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involved in the replication process. 2.2 教学内容解释DNA复制的原因和意义。

描述DNA复制的过程,包括解链、合成子和连接子步骤。

介绍DNA复制中涉及的酶和蛋白质,如DNA聚合酶和单链DNA结合蛋白。

2.3 教学活动观看DNA复制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复制过程。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DNA复制的机制和酶的作用。

设计实验模拟DNA复制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复制过程的理解。

第三章:DNA的转录和翻译3.1 教学目标理解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步骤和机制。

了解转录和翻译中涉及的酶和蛋白质。

3.2 教学内容解释DNA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及其关系。

描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包括RNA的合成和蛋白质的合成。

介绍转录和翻译中涉及的酶和蛋白质,如RNA聚合酶和tRNA合成酶。

3.3 教学活动观看转录和翻译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过程。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转录和翻译的步骤和酶的作用。

设计实验模拟转录和翻译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这两个过程的理解。

第四章:DNA的突变和修复4.1 教学目标理解DNA突变的含义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了解DNA的组成和结构。

2.掌握DNA分子的三级结构。

3.能够描述DNA分子的复制和遗传作用。

二、教学准备:1.图书和课件资料。

2.模型或图片展示DNA的结构。

3.实验材料和设备(如PCR仪)。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DNA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DNA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

2.展示DNA分子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初步了解DNA的外貌。

步骤二:DNA的组成(15分钟)1.讲解DNA由哪些基本单元组成,包括脱氧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2.给学生展示DNA中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的结构和名称,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3.强调DNA分子的两条链是互补的,并讲解基因的互补配对规则。

步骤三:DNA分子的三级结构(20分钟)1.介绍DNA的一级结构,即DNA的链状结构。

2.解释DNA的二级结构,包括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规则。

3.讲解DNA的三级结构,包括超螺旋和染色质的组织形态。

步骤四:DNA的复制和遗传作用(25分钟)1.讲解DNA的复制过程,包括分离、复制和连接的步骤。

并介绍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原理。

2.引入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DNA复制技术分离、复制和增加目标DNA片段。

3.探讨DNA在遗传中的作用,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步骤五:实验探究(30分钟)1.设计一个简单的DNA提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取DNA,并观察DNA的外貌和性状。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思考DNA的结构和性质。

步骤六:总结和讨论(15分钟)1.让学生总结DNA的组成和结构,并掌握DNA分子的复制和遗传作用。

2.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答他们可能有的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DNA在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课堂作业:1.请学生完成一份与DNA有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积极参与后续实践活动,如参观实验室或参加科学研究项目。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篇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内容抽象,微观,不容易理解,本段教学我打算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反思”这样7个方面进行剖析。

1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编写在高中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2的第6章第1节。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在讲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使学生从结构方面更加了解为什么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另一方面,它又为后面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和进化教学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所以说《DNA分子结构》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通过制作DNA*面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DAN结构的发现历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难点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4教学方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我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5学习方法俗话说“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dna分子的结构教案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简案)清河中学高二生物组陈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2.说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概述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能力目标:(1)制作DNA分子的平面和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成员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 (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的平面和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模型制作法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模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模型的材料和DNA双螺旋立体结构模型,并制作PPT多媒体课件、对话单和教案;学生预习本节课相关内容,并完成对话单上的“生本对话”部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几张不同的笑脸,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孩子的长相各不相同呢?”学生回答:“每个人的遗传物质(DNA或基因)不同。

”。

教师又问:“那么,每个人DNA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借此引出DNA分子的结构,导入新课。

二、新课研学(一)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并带领学生学习一遍。

(二)复习回顾1.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脱氧核苷酸又是由哪三部分构成的呢?(三)模型建构模型建构1: DNA的平面结构教师:大家都知道,蛋白质是由它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形成的,那么,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学生:首先,许多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再经过盘曲和折叠,最终形成蛋白质。

教师:那么,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又是如何形成DNA的呢?教师安排各小组利用已发的材料在黑板上尝试构建DNA的平面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

2.掌握DNA分子的组成部分以及其之间的作用。

3.能够通过简单模型展示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准备:1.PPT展示文稿。

2.纸板、彩色笔。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DNA是什么吗?它对我们生命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DNA分子在我们身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含有我们的生物信息,决定了我们的遗传特征。

Step 2 理论讲解1.使用PPT展示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图,并解释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2.解释DNA分子由两股螺旋状的链组成,这两股链通过碱基对连接在一起。

3.解释DNA的组成部分:磷酸基、糖基和碱基。

4.解释碱基对的组成及其作用: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两个氢键连接,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有三个氢键连接。

这种氢键的结构决定了碱基对的规则配对关系,即A对T,C对G。

Step 3 模型展示1.将纸板剪成长条形状,并在上面用彩色笔画出两个螺旋状的链。

2.使用彩色纸条代表碱基,并将碱基依照碱基对的规则配对,用胶水固定在对应的位置上。

3.向学生展示模型,并解释模型中各部分的含义。

Step 4 讨论与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总结DNA分子的结构及其作用,强调其在基因遗传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主要围绕DNA分子的结构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模型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组成部分以及碱基对的配对规则。

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模型展示部分,我尝试使用纸板和彩色笔来展示DNA的螺旋结构和碱基对,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制作模型,更加深入地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组成。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DNA分子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也能够理解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高中生物_《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DNA分子的结构二、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对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分子的分析,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科学思维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所具有的特征。

3.科学探究搜集DNA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基于资料提供的证据,得出DNA 的结构特点。

4.社会责任通过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认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2.教学难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四、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五、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情的了解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关键。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

他们喜欢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

他们已具有了一定的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掌握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认识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懂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以亦师亦友的身份走进他们,以基础的语言启发他们,从已知的遗传物质话题开始,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小组之间的讨论完成对DNA结构探究历程的分析,动手合作进行模型构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效果分析《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来讲是比较抽象的,能否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并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一.教的效果分析在本课教学中,通过遗传物质应该具备什么功能开始,让学生思考要具备这些功能需要什么样的结构,带着问题一步步深入探究;通过介绍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的事迹及其成果让学生感受到成功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构建模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将抽象的微观内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3.2 DNA分子的结构(综合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及其种类,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2)阐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并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3)说明DNA内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

2、能力目标(1)通过多媒体课件及组装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模型建构的过程,确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我们都知道2014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空难事件,马航MH370满载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在南印度洋坠毁,无人幸存,令人痛心。

如果我们找到遇难者,如何对其身份进行辨认呢?(DNA)为什么DNA可以用来辨认死者身份呢?本节课就来探讨DNA分子的结构。

回忆之前所学(1)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脱氧核苷酸是由哪几种化合物组成?组成DNA的碱基有哪几种?(2)绘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脱氧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含N碱基4种一、学生模拟DNA 单链模型的构建【引导】结合屏幕出示的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模型,圆形、长方形、五边形和棒状的纸片分别代表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碱基、脱氧核糖和化学键。

【布置动手任务】利用手中材料,两同学为一组,粘合构建出一个脱氧核苷酸的模型。

【展示学生成果】教师找出两小组的模型展示,小组代表进行解说后教师点评。

【演示讲解】幻灯片演示脱氧核苷酸链接构成一条单链的过程。

师:一条DNA链的形成如图所示,同学们观看时注意链接的位置。

【布置任务】两学生为一组,动手完成一个有6个脱氧核苷酸的DNA短链。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掌握DNA的核苷酸组成和连接方式;4.使用模型演示DNA的结构。

教学准备:1.讲解PPT;2.DNA模型或者DNA结构图示;3.多媒体设备;4.讲义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即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提问:DNA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你们知道DNA是什么吗?它在细胞中起什么样的作用?Step 2: 知识讲解 (15分钟)1.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DNA的概念和结构。

2.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包括螺旋中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碱基、磷酸和核糖/脱氧核糖。

3.介绍DNA的组成单位,核苷酸,包括磷酸基团、五碳糖和氮碱基。

4.解释DNA的两条链是如何通过碱基配对相互连接的。

Step 3: 模型演示 (25分钟)1.准备一个DNA模型或者使用教室中的DNA结构图示。

展示给学生观看。

2.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模型上的各个部分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3.将模型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一起参与拆解和组装DNA的过程。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来完成这个任务。

4.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组装好的DNA模型,并分享他们的理解和体会。

Step 4: 概念强化 (10分钟)1.分发讲义和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巩固所学的概念。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练习题。

2.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概念的巩固和强化。

Step 5: 总结 (5分钟)1.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学生所学的关键点和重要概念。

2.提醒学生DNA结构的重要性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探索DNA分子的更多知识和应用。

2.学生可以使用DNA模拟软件或者在线工具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和比对。

评估方法:1.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对问题的回答来评价他们的理解程度。

2.核对学生的练习题答案来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学策略】PPT、板书、学生活动【课时安排】1课时(40min)【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想要知道自己是否为父母亲生的,应该怎么做?(亲子鉴定)亲子鉴定实质上是鉴定什么物质?(DNA)为什么通过鉴定DNA就能做到?要想知道亲子鉴定的原理我们首先得了解DNA分子的结构。

导入新课:板书:3.2 DNA分子的结构二、回顾DNA分子相关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一起回顾:1.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2.DNA的基本组成元素?(有且只有C、H、O、N、P)3.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1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板图:脱氧核苷酸的分子结构模式4.含氮碱基有几种?(4)分别是?(AGCT)5.4种碱基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就有4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6.多个脱氧核苷酸分子连接起来才能形成DNA分子,脱氧核苷酸分子之间的连接是:一个核苷酸分子的脱氧核糖与下一个核苷酸分子的磷酸连接形成一种化学键,叫磷酸二酯键。

这样多个脱氧核苷酸就构成了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以上关于DNA的化学组成,是科学家们在19世纪50年代对DNA分子的所有认识。

至于DNA分子的具体结构如何,还需要后来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三、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一)(采用课前发学案预习的方式,学案结合教材P49的《思考与讨论》问题,教师以问题串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整个构建过程,学生回答检测其预习效果,幻灯片展示相关图片及信息)1.构建此模型的科学家是?(两位当时很年轻的科学家: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2.DNA是由几条链组成?(两条链)空间结构?(双螺旋)科学家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依据:1951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

DNA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

DNA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

DNA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NA的分子结构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DNA的分子结构及其功能,了解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并且能够利用模型和图表进行分子结构的表达和分析。

先导活动:通过引入DNA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DNA的分子结构图和讲解DNA的功能,引导学生思考DNA的结构形式以及如何进行研究。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DNA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1.展示DNA的分子结构图,介绍DNA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2.讲解DNA的碱基对、磷酸骨架和脱氧核糖的组成,引导学生认识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3.引导学生思考DNA的双螺旋结构如何保持稳定,并解释DNA的碱基互补规律。

第二步:探究DNA的双螺旋结构1.制作DNA模型,让学生通过实物模型的观察和摸索,理解DNA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DNA模型的螺旋方向、碱基对的配对规律,帮助学生理解DNA的空间结构和碱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3.让学生用纸板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DNA模型,巩固学生对DNA结构的理解。

第三步:分析DNA的功能与生物学意义1.讲解DNA的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3.利用实例或案例,说明DNA的分子结构对生物体的特征和性状的遗传具有重要影响。

第四步:应用与拓展1.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或观察图表,分析DNA序列的变化对生物体特征的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DNA的应用领域,比如基因工程、DNA指纹等,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DNA分子结构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阅读科学文献和新闻,探讨DNA科研领域的最新进展与突破。

评价与总结:1.设计针对DNA分子结构的小测验或练习,检测学生对DNA结构的理解程度。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本次课程所学知识,分享心得体会。

3.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要点,巩固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系统了解DNA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理解D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分子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学生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和功能;2.掌握DNA分子的核苷酸组成和排列方式;3.能够解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形成原理;4.理解DNA分子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核苷酸的结构组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DNA的复制过程和意义–DNA的遗传信息传递3.DNA分子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DNA的突变与变异–DNA的基因表达和调控三、教学过程1. 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DNA是一种由核苷酸组成的巨大分子,在细胞核内存在两条互补的链,呈双螺旋结构。

每个核苷酸由一个磷酸基团、一个五碳糖(脱氧核糖或脱氧核酮糖)和一个氮碱基组成。

四种不同的氮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核苷酸通过磷酸基团连接在一起,形成了DNA分子的链状结构。

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互补的链通过氢键相互缠绕而成。

氮碱基之间形成了特定的配对规则: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通过两条氢键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通过三条氢键配对。

这种规则保证了DNA分子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

3. DNA分子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DNA分子的复制是生物体繁殖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

复制过程包括两条DNA链的解旋、模板链的复制和新链的合成。

在复制过程中,每个核苷酸的配对规则保证了新合成链与原模板链的完全互补性。

4. DNA分子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DNA的突变和变异是生物进化中产生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可能导致新的功能或不良变化。

变异是指一种基因型或表型的可变性,是基因组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

DNA的基因表达和调控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DNA序列中的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被转录成mRNA,然后被翻译成蛋白质。

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的调控机制通过控制基因的活性和表达水平来调控生物体的发育、生长和适应环境。

高中生物_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关于该节内容,《生物课程标准》在 2.2“遗传的分子基础”中有一个具体的内容标准和两个活动建议分别如下:●(内容)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DNA分子碱基的计算;●(活动)搜集DNA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因此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打算以“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模型的科学史”作为背景,以“构建DNA分子结构的实物模型”为线索,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扮演科学家,重走科学探究之路,自我发现并构建DNA的结构模型。

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讨论、合作,像沃森和克里克一样,默契配合,大胆尝试,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最终一步步揭开DNA结构的神秘面纱。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做出错误的假设,然后在证据面前通过自我判断,排除错误,筛选正确,层层推进。

我的工作主要是创设情境,抛出问题,提供信息。

学生的任务是思考讨论,大胆的尝试,分析信息,自我评价。

最后通过合作、交流既完成了对DNA 分子结构的认知,又构建了双螺旋的结构模型,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描述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分子结构模型的过程;2.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3.掌握DNA分子碱基计算的规律;情感目标1. 认同科学研究中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2. 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能力目标1. 培养探究能力,训练提出假设及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2. 通过例题总结碱基计算的规律;三、教学实施过程学情分析本节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变异》模块中的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学生前面已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知识,了解了在有性生殖过程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但是,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什么,基因的本质,基因与DNA的关系并不了解。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含导学案、教学反思)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含导学案、教学反思)

()
A、DNA 分子是以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成的生物大分子
B、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C、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排在双螺旋内部
D、两条链反向平行且游离的磷酸基在相同的一端
【视野之窗】
被遗忘的英格兰玫瑰----富兰克林
很多人都知道沃森和克里克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的故事,然而,有多少人记得罗莎琳德·富兰克林,
2
高一生物预习案
碱基对的这种排列顺序代表着
③特异性:每个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 DNA 分子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规律一: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 A=T,C=G 规律二: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A+G)/(T+C)=(A+C)/(T+G)=1 规律三: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 50%,即(A+C)%=(T+G)%=50% 规律四: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A+ T)/(C+ G)= a,(A+ C)/(T+ G)=b,则该链的互
阅读教材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了解科学发展 史
构建 DNA 分子 引导学生对教材资料进行分
模型
析。适时加以引导,使学生对
模型构建过程有一定认识,为
接下来的模型制作做准备):
【模型建构 (1) 模型提出之前,科学家
1】: 脱氧核苷
对 DNA 已有的认识是什

么?
①DNA 分子的基本单位
是什么?
②DNA 分子的元素组成
补链上相应比例应分别为 a 和 1/b。
【自我检测】
1、四种脱氧核苷酸的不同取决于
()

《第3章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3章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DNA晶体结构模型,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DNA分子结构的兴趣,激发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特点,强调DNA结构的重要意义。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培养学生周密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2. 准备DNA晶体结构模型,便于学生观察和探究。

3. 安排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室教学,确保教学环境良好。

4. 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DNA分子的结构组成,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DNA的图片和相关介绍,引导学生思考DNA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对DNA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新课:通过PPT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详细讲解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包括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毗连、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意义和应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

4. 教室互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怀疑。

5.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DNA双螺旋结构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 作业安置:要求学生回家后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有关DNA双螺旋结构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DNA分子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⑴识记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种类、碱基种类、元素种类。

⑵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

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⑴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⑵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3.能力方面⑴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⑵就科学家探索基因的本质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模型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出示DNA模型,学生阅书第50页,指着模型进解说过归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①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简要解释“反向”,一条链是5-3,另一条链是3-5,不宜过深)。

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教师对“氢键”要进行必要的解释)连接成碱基对,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T、G—C(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可见,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可在黑板上练习一道题以巩固互补配对原则)。

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后,由教师回答:设问一:碱基配对时,为什么嘌呤碱不与嘌呤碱或嘧啶碱不与嘧啶碱配对呢?这是由于嘌呤碱是双环化合物(画出双环),占有空间大;嘧啶碱是单环化合物(画出单环),占有空间小。

而DNA分子的两条链的距离是固定的,只有双环化合物和单环化合物配对才合适。

设问二:为什么只能是A—T、G—C,不能是A—C,G—T呢?这是由于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G与C通过三个氢键相连,这样使DNA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A与T或G与C的摩尔数比例均为1:1。

DNA的分子结构教案

DNA的分子结构教案

DNA的分子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能力方面: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遗传信息多样性原因的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四、教学用具DNA分子结构模型组件、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五、教学过程模型建构,探究新知1.模型建构教师展示【资料1】: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组成DNA 分子的单位是,且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构成的。

(空白处请同学们回忆已学知识回答)提出问题:依据这则资料,你能试着构建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模型吗?请同学们从模型盒中拿出一个白色小球(代表磷酸)、一个蓝色的小球(代表脱氧核糖)、一个带凹凸的圆柱(代表碱基)、一个粗棒和一个细棒(代表化学键),试着构建一个脱氧核苷酸模型。

构建好一个的同学,请用同样的方法多构建几个。

【模型建构1】:脱氧核苷酸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你所构建的脱氧核苷酸模型的示意图,教师纠正。

教师展示【资料2】: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构成的。

提出问题:一个个脱氧核苷酸怎么连接成长链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利用刚才完成的脱氧核苷酸模型,试着构建脱氧核苷酸链。

【模型建构2】:脱氧核苷酸链学生代表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课件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

教师展示【资料3】: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研究得出: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这一碱基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出问题:分析刚才所建构的模型是否符合这一科学事实,讨论应构建怎样的模型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符合这样的科学事实?学生边讨论边动手构建2.模型分析分析1:请同学们观察DNA分子结构模型,讨论以下问题:(投影显示下列问题)(1)DNA分子中,外侧由什么连接而成?内侧是什么?(2)两条链之间碱基的连接有什么规律?(3)构成DNA的两条链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分析模型,得出答案并说明如何从模型中得出答案的。

DNA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

DNA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2节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习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础上学习的,这让学生对遗传物质DNA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为后面学习“DNA分子的复制”、“基因的本质”等内容做了铺垫。

本节教材先采取故事的形式,讲述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历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精神,然后结合图形简要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最后让学生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模型体会其中的奥秘,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通过空间想象才能理解。

2、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有关DNA分子的基本知识,并了解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本节新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高中学生已初步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但还不完善,需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模型构建的研究方法及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2)以DNA模型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3)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善于利用前人成果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3)感受合作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DNA双螺旋结构比较抽象,需要学生通过空间想象才能理解,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加深对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解。

为了使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学程序可采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知识结构顺序,层层递进,完成对DNA双螺旋结构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那么这两条长链是如何组成DNA的呢?
模型建构3:DNA的双链结构
1.碱基和磷酸酸哪一个在外侧?
2.两条链是怎么样的平行关系?请在一下两个选项中选一个
小游戏:请这列同学来组成一条dna单链,另一组同学组成两外一条链。请你们把你们的碱基都朝内部,看看两条链是一种怎样的平行关系?反向平行。
3.为了使DNA的结构更稳定,碱基之间通常会配对形成氢键,配对是随机的吗有没有规律
教学
反思
课堂上以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模型建构的科学研究方法,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生物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科学家的探究历程有所淡化,没有让学生体验科学史的魅力。
1、模型外侧是由什么连接而成内侧是什么
2、两条链之间碱基的连接有什么规律?
3、构成DNA的两条链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4、比较不同DNA的模型之间有什么区别?
四、DNA分子的有关计算
课本上的拓展题
引出模型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
引导学生构建核苷酸的模型
引导学生构建核苷酸链的模型
引导学生了解双链的形成方式以及DNA分子的稳定性
DNA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学校
嘉陵一中
班级
高一
教师
邢芝
课题
DNA的分子结构
课时
第_1课时
教法
讲授法、探究法
学法
合作学习
教具
多媒体、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组件
课型
事实学习
教学
目标
1.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能力方面: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遗传信息多样性原因的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小游戏:尝试用我们的身体来模拟一个核苷酸
温故知新:
1.组成DNA的核苷酸的种类?
2.我们请同学起来为这4种核苷酸命名。
3.我们知道DNA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长链,那么核苷酸之间是如何连接的呢?
模型构建2:核苷酸链的结构
小游戏:尝试和其他同学模拟核苷酸的链接核苷酸
温故知新:
1.那么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2条
教学
重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
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ຫໍສະໝຸດ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意图
一、展示双螺旋雕塑图片
二、DNA的结构探究历程
温故知新:
1、它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
2、组成的元素?
3、基本单位
4、基本单位又可以分为几部分
模型构建1:核苷酸的结构
圆形代表磷酸,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矩形代表含氮碱基,将磷酸和五碳糖用线链接起来
4.
模型建构4:DNA的立体结构
资料:发现DNA的衍射图是一个圆柱形的结构,所以他们推测DNA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螺旋的。就好像一根弹簧一样。DNA结构的螺旋是右手螺旋。
在我们初步了解DNA的结构之后,请同学们拿起桌子上的教具,尝试制作一个DNA的物理模型
3、DNA的结构特点分析
观察手中的结构进行结构分析: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思考
回答问题,构建模型
回答问题,构建模型
回答问题,并从游戏中了解DNA双链的关系
分组合作构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导入新课
回顾DNA的基本单位
回顾DNA的链状结构如何形成
DNA的双链反向平行
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评价
设计
板书
设计
在电子白板旁给出扩展词汇;图片,问题及任务均在多媒体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