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2. 使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DNA分子结构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双螺旋结构特点。

难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2. 利用动画演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DNA分子结构模型图。

3. DNA复制过程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细胞核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DNA分子。

2. 讲述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

介绍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及碱基种类。

3. 展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模型,了解螺旋结构的特点。

4. 讲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利用动画演示DNA复制过程,解释复制机制。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DNA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出问题并解答。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双螺旋结构特点及其复制过程。

7.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DNA分子的结构图,并简述复制过程。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六、教学拓展:1. 介绍DNA分子的变性和复性:让学生了解DN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构变化,以及如何恢复原有结构。

2. 阐述DNA分子的酶促反应:介绍DNA聚合酶、解旋酶等酶的作用及在复制过程中的应用。

七、实例分析:1.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DNA分子在遗传变异、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2. 讨论DNA分子在DNA检测、法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DNA分子的实际意义。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其应用。

2. 强调DNA分子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学生能够解释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原则。

学生能够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和图解,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DNA分子的复制机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认识到DNA分子结构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碱基配对原则。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细节。

碱基配对原则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DNA模型。

DNA结构图解。

投影仪。

2. 材料准备:学生分组工作表。

DNA复制过程的动画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DNA分子的模型,引起学生对DNA结构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DNA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DNA结构的重要性。

2. 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使用投影仪展示DNA结构图解,引导学生观察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分组讨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3. 探索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分发学生分组工作表,让学生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完成DNA复制过程的步骤。

播放DNA复制过程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复制过程。

4. 总结与评价:学生展示分组工作表的成果,总结DNA复制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DNA分子结构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学生完成DNA分子结构的学习日志,记录对DNA结构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回答与DNA分子结构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延伸活动: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了解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学生可以参观实验室或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学习日志和问题回答,以检验他们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DNA分子的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DNA分子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中的重要性。

掌握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功能。

1.2 教学内容介绍DNA分子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包括核苷酸、磷酸和糖类。

描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包括两条链的组成和碱基配对。

1.3 教学活动观看DNA分子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索DNA分子的特点和功能。

进行DNA分子的模型制作,让学生亲手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第二章:DNA复制的过程2.1 教学目标理解DNA复制的重要性及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掌握DNA复制的过程和机制。

了解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involved in the replication process. 2.2 教学内容解释DNA复制的原因和意义。

描述DNA复制的过程,包括解链、合成子和连接子步骤。

介绍DNA复制中涉及的酶和蛋白质,如DNA聚合酶和单链DNA结合蛋白。

2.3 教学活动观看DNA复制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复制过程。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DNA复制的机制和酶的作用。

设计实验模拟DNA复制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复制过程的理解。

第三章:DNA的转录和翻译3.1 教学目标理解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步骤和机制。

了解转录和翻译中涉及的酶和蛋白质。

3.2 教学内容解释DNA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及其关系。

描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包括RNA的合成和蛋白质的合成。

介绍转录和翻译中涉及的酶和蛋白质,如RNA聚合酶和tRNA合成酶。

3.3 教学活动观看转录和翻译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过程。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转录和翻译的步骤和酶的作用。

设计实验模拟转录和翻译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这两个过程的理解。

第四章:DNA的突变和修复4.1 教学目标理解DNA突变的含义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定义和作用。

2. DNA分子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DNA分子的概念。

2.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DNA分子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DNA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 介绍DNA分子的定义和作用。

3. 强调DNA分子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DNA分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DNA分子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二、DNA分子的组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组成成分。

2. 掌握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组成成分。

2. 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模型观察DNA分子的组成。

2. 分析DNA分子的结构单位和功能。

教学步骤:1. 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2. 介绍DNA分子的组成成分。

3. 分析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评估:1. 学生对DNA分子组成成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脱氧核苷酸结构和功能的了解程度。

三、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 掌握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模型和图解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 分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步骤:1. 展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2. 介绍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分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评估:1. 学生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双螺旋结构特点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四、DNA分子的复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 掌握DNA分子复制的条件和机制。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篇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内容抽象,微观,不容易理解,本段教学我打算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反思”这样7个方面进行剖析。

1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编写在高中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2的第6章第1节。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在讲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使学生从结构方面更加了解为什么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另一方面,它又为后面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和进化教学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所以说《DNA分子结构》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通过制作DNA*面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DAN结构的发现历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难点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4教学方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我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5学习方法俗话说“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

2.掌握DNA分子的组成部分以及其之间的作用。

3.能够通过简单模型展示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准备:1.PPT展示文稿。

2.纸板、彩色笔。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DNA是什么吗?它对我们生命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DNA分子在我们身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含有我们的生物信息,决定了我们的遗传特征。

Step 2 理论讲解1.使用PPT展示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图,并解释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2.解释DNA分子由两股螺旋状的链组成,这两股链通过碱基对连接在一起。

3.解释DNA的组成部分:磷酸基、糖基和碱基。

4.解释碱基对的组成及其作用: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两个氢键连接,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有三个氢键连接。

这种氢键的结构决定了碱基对的规则配对关系,即A对T,C对G。

Step 3 模型展示1.将纸板剪成长条形状,并在上面用彩色笔画出两个螺旋状的链。

2.使用彩色纸条代表碱基,并将碱基依照碱基对的规则配对,用胶水固定在对应的位置上。

3.向学生展示模型,并解释模型中各部分的含义。

Step 4 讨论与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总结DNA分子的结构及其作用,强调其在基因遗传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主要围绕DNA分子的结构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模型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组成部分以及碱基对的配对规则。

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模型展示部分,我尝试使用纸板和彩色笔来展示DNA的螺旋结构和碱基对,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制作模型,更加深入地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组成。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DNA分子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也能够理解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掌握DNA的核苷酸组成和连接方式;4.使用模型演示DNA的结构。

教学准备:1.讲解PPT;2.DNA模型或者DNA结构图示;3.多媒体设备;4.讲义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即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提问:DNA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你们知道DNA是什么吗?它在细胞中起什么样的作用?Step 2: 知识讲解 (15分钟)1.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DNA的概念和结构。

2.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包括螺旋中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碱基、磷酸和核糖/脱氧核糖。

3.介绍DNA的组成单位,核苷酸,包括磷酸基团、五碳糖和氮碱基。

4.解释DNA的两条链是如何通过碱基配对相互连接的。

Step 3: 模型演示 (25分钟)1.准备一个DNA模型或者使用教室中的DNA结构图示。

展示给学生观看。

2.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模型上的各个部分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3.将模型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一起参与拆解和组装DNA的过程。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来完成这个任务。

4.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组装好的DNA模型,并分享他们的理解和体会。

Step 4: 概念强化 (10分钟)1.分发讲义和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巩固所学的概念。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练习题。

2.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概念的巩固和强化。

Step 5: 总结 (5分钟)1.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学生所学的关键点和重要概念。

2.提醒学生DNA结构的重要性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探索DNA分子的更多知识和应用。

2.学生可以使用DNA模拟软件或者在线工具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和比对。

评估方法:1.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对问题的回答来评价他们的理解程度。

2.核对学生的练习题答案来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和功能;2.掌握DNA分子的核苷酸组成和排列方式;3.能够解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形成原理;4.理解DNA分子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核苷酸的结构组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DNA的复制过程和意义–DNA的遗传信息传递3.DNA分子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DNA的突变与变异–DNA的基因表达和调控三、教学过程1. 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DNA是一种由核苷酸组成的巨大分子,在细胞核内存在两条互补的链,呈双螺旋结构。

每个核苷酸由一个磷酸基团、一个五碳糖(脱氧核糖或脱氧核酮糖)和一个氮碱基组成。

四种不同的氮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核苷酸通过磷酸基团连接在一起,形成了DNA分子的链状结构。

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互补的链通过氢键相互缠绕而成。

氮碱基之间形成了特定的配对规则: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通过两条氢键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通过三条氢键配对。

这种规则保证了DNA分子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

3. DNA分子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DNA分子的复制是生物体繁殖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

复制过程包括两条DNA链的解旋、模板链的复制和新链的合成。

在复制过程中,每个核苷酸的配对规则保证了新合成链与原模板链的完全互补性。

4. DNA分子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DNA的突变和变异是生物进化中产生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可能导致新的功能或不良变化。

变异是指一种基因型或表型的可变性,是基因组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

DNA的基因表达和调控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DNA序列中的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被转录成mRNA,然后被翻译成蛋白质。

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的调控机制通过控制基因的活性和表达水平来调控生物体的发育、生长和适应环境。

高中生物_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DNA发现的过程;2. 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DNA结构发现过程的阅读思考,对DNA结构的相关知识作一定的梳理;2.通过DNA分子模型搭建,学生能主动获取建构模型需要的知识,并应用、整合知识解决问题;3.通过比较分析各小组搭建的DNA模型,理解DNA分子的稳定性与多样性在结构上的体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DNA发现之旅的阅读思考,感受科学探索过程的艰辛,以及科学家创造思维的智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小组合作搭建模型,体验探究DNA结构的思维过程,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三、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DNA模型的材料(每小组圆片10个,含氮碱基5对,五边形10个,双面胶,白纸板)。

六、教学方法指导阅读、动手制作、合作探究七、教学环节设计(第1课时)八、板书设计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一、DNA的基本单位二、DNA的结构三、DNA的特性“DNA分子的结构”学情分析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的介绍,学生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的内容:从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分子生物学崛起的有关知识屡见报端和其他媒体,这些都是学生自主了解与本节有关知识很好的途径。

随着生物科学的概念,以及生物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DNA的作用也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如DNA指纹技术在亲子鉴定中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对DNA的特异性与多样性以及它在遗传中的作用有所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有关宣传报道,可以使学生对基因与DNA的关系、碱基的排列决定DNA的遗传特性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联系的经验。

初中学生学习过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例如,初中生物课本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中有关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DNA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功能,以及细胞核中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等内容,已经使学生对有关的知识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讲解本节的内容,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复习提问】1. 上一节学习了哪两个重要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2. 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情境导入】科学家在通过实验知道了DNA是遗传物质之后,又迫切得想知道DNA是如何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了解DNA的结构。

【新知探究】师讲述:2004年7月28日,“分子生物学之父”克里克在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8岁。

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从而带来了遗传学的彻底变革,这一成就后来被誉为20世纪以来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更宣告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也正是因为这一研究成果,1962年他们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学奖。

那么,克里克与沃森提出了双螺旋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跟随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尝试着构建出这个著名的双螺旋结构。

一、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构建1.模型建构一:脱氧核苷酸前面学过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1分子脱氧核苷酸= + +多媒体展示:请学生回答碱基的种类和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2.模型建构二:脱氧核苷酸单链基本单位找到了,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DNA就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单链3.模型建构三:脱氧核苷酸双链4.模型建构四:双螺旋多媒体展示:资料三和资料四师讲述:1951年春天,在意大利举行了一次生物大分子结构的会议。

会上,英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和她同事威尔金斯展示了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拍摄到的DNA晶体照片,而这张照片让来参加会议的沃森激动地话也说不出来了,心怦怦直跳。

为什么?因为从这张照片上完全可以断定DNA的结构是一个螺旋体。

所以,资料3为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的结论,提供了决定性的实验依据。

但可惜的是没等到分享研究成果的喜悦,7年之后,这位才华横溢的女科学家因为癌症而英年早逝。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含导学案、教学反思)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含导学案、教学反思)

()
A、DNA 分子是以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成的生物大分子
B、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C、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排在双螺旋内部
D、两条链反向平行且游离的磷酸基在相同的一端
【视野之窗】
被遗忘的英格兰玫瑰----富兰克林
很多人都知道沃森和克里克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的故事,然而,有多少人记得罗莎琳德·富兰克林,
2
高一生物预习案
碱基对的这种排列顺序代表着
③特异性:每个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 DNA 分子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规律一: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 A=T,C=G 规律二: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A+G)/(T+C)=(A+C)/(T+G)=1 规律三: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 50%,即(A+C)%=(T+G)%=50% 规律四: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A+ T)/(C+ G)= a,(A+ C)/(T+ G)=b,则该链的互
阅读教材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了解科学发展 史
构建 DNA 分子 引导学生对教材资料进行分
模型
析。适时加以引导,使学生对
模型构建过程有一定认识,为
接下来的模型制作做准备):
【模型建构 (1) 模型提出之前,科学家
1】: 脱氧核苷
对 DNA 已有的认识是什

么?
①DNA 分子的基本单位
是什么?
②DNA 分子的元素组成
补链上相应比例应分别为 a 和 1/b。
【自我检测】
1、四种脱氧核苷酸的不同取决于
()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难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设疑:DNA是遗传物质,那DNA分子必然携带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现在大家来当科学家,在了解了DNA分子的功能以后,大家想要进一步了解什么?(DNA分子时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的遗传功能是如何实现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师:DNA分子的组成单位是什么?请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展现出来。

学生分组展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2.师:我们知道了DNA是脱氧核苷酸长链,请同学们试着把自己制作的四个脱氧核苷酸连成长链,请几个同学说明脱氧核苷酸之间是如何连接的、四个核苷酸是怎样排序的?学生分组用实物进行展示,并用语言描述。

教师点评,并强调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新的化学键,形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长链。

3.师:不同组的同学展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请问碱基排列顺序不通过的DNA分子时同一个DNA分子吗?组成DNA的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有什么意义?(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NA分子也不同,每个DNA分子具有其独特的碱基排列顺序。

)4.师:脱氧核苷酸单链是无法稳定存在的,那么由这样的长链组成的DNA 分子要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后代呢?请结合教材,尝试构建DNA双链结构。

(备注:预设有两种情况,见下图,设置纠错环节)(情况一中的两条链无法连接在一起,科学家已否定;情况二可行,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化学键结合,但是碱基如何结合?能稳定存在吗?) [page]5.师:1952年春天,奥地利的生物化学家査戈夫访问了剑桥大学,沃森和克里克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A的量等于T的量,G的量等于C的量,这给了沃森和克里克很大的启示,同学们,你们获得了什么启发吗?请组内讨论,然后修正本组的模型。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DNA的分子结构。

2.知道DNA的独特性质及其在生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3.学会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处理DNA分子。

教学重点:1.DNA的分子结构。

2.DNA的独特性质及其在生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DNA的分子结构。

2.学生理解DNA在生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归纳法。

2.演示法。

3.实验法。

教学准备:1.PPT幻灯片。

2.实验器材。

3.适当的实验物质。

4.讲义、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2.讲解DNA的概念和DNA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二、新知呈现(20分钟)1.利用PPT展示DNA分子的结构,并讲解DNA分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苷酸、磷酸二酯键等。

2.讲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形成机制,包括碱基配对与互补性。

3.通过实验演示,展示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和双螺旋结构的形成。

三、示范与讲解(30分钟)1.通过示范,展示如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处理DNA分子,包括DNA的提取、切割、连接和转导等。

2.讲解DNA分子在重组DNA技术中的应用,包括基因工程、克隆和DNA测序等。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学生实验操作提取DNA分子。

2.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学习基本的DNA分子处理技术,如DNA的酶切、连接和蛋白质表达等。

五、归纳总结(15分钟)1.引导学生概括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2.结合案例分析和思考问题,巩固学生对DNA分子结构及其应用的理解。

六、小结与拓展(5分钟)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DNA分子的结构和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拓展思考,了解DNA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基因治疗、DNA纳米技术等。

板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和重要性-DNA分子的组成:核苷酸,磷酸二酯键等-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重要性:生物遗传、基因工程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知识介绍、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深对DNA分子结构及其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2. 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其组成。

3. 理解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4.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概念: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2.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补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

3. DNA分子的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

4. DNA分子的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5. DNA分子的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组成及复制过程。

2. 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复制过程中的细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2. 利用动画演示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4. 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介绍DNA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DNA分子的结构。

2. 讲解:讲解DNA分子的概念、结构特点、组成及复制和转录过程。

3. 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结构。

4. 实践:让学生通过动画演示,观察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5. 讨论:分组讨论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拓展:介绍DNA分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构建DNA分子模型2. 活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 结构的理解。

3. 活动步骤:a.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提供的材料(乐高积木、牙签、彩纸等)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

2. 使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组成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 DNA分子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空间构型和螺旋结构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2. 采用比喻、实例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自主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细胞核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DNA分子。

2. 新课导入:介绍DNA分子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展示相关模型图示。

4. 实例分析:分析DNA分子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DNA分子结构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DNA分子结构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八、教学拓展1. 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介绍基因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

2. DNA分子的复制:讲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使学生了解DNA 分子的生物学意义。

3. DNA分子的应用:介绍DNA分子在基因工程、法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NA分子的结构》公开课教案1

《DNA分子的结构》公开课教案1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 《遗传和进化》中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主要包括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和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本节内容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DNA分子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到底结构如何,使学生对DNA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由于本节内容中DNA分子的结构是立体的空间结构,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难以理解,所以课堂中应结合多媒体课件、模型, 这样才能更较好地突破这一难点,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核酸及脱氧核甘酸的相关知识,懂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其目的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对于探究式的模型构建教学过程可以适应。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比较总结DNA分子的特性。

2.能力目标(1)尝试有序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模型。

(2)通过观察对比模型,能够总结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和特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学生自己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体验沃森克里克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

2.通过观察DNA分子结构模型,总结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五、教学方法引导演示法、合作模型构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课件展示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DNA雕塑图片,教师提出问题:首都高科技园区为什么以DNA雕塑作为标志?并举例说明DNA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主动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幼儿拐卖和刑事案件中DNA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DNA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跟DNA分子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引出本节标题。

教学设计12:3.2 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12:3.2 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编写在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2节。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在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时学习了DNA分子组成。

另一方面,本节内容是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基因的本质;又为后面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构建DNA模型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这样使学生不仅能自然地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和科研一般过程,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与升华。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认识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等相关知识,懂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2)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3)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算DNA分子的碱基比例。

(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掌握高效率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如:比较法、类推法、示意图法。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即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挖掘学习的潜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学校:锡盟东乌旗综合高中科目:生物姓名:武雪峰教学设计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教案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以“导学案”的形式通过课前进行预习、课堂进行问题探究、课堂知识达标检测、课后训练四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能力方面:①对图片及模型的观察和分析能力②合作学习的能力③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四、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五、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法、演示法六、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1、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2人小组、6人大组、全班团队;2、决定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

3、向学生解释学习任务;七、教学用具: DNA分子结构模型组件、DNA分子结构的模型八、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新课(课件显示)。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检查预习案自主纠错。

4、教与学的互动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展示、点评。

对于学生在讨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完善的答案、书写不规则的地方老师给予纠正、补充、指点;对于学生在点评时可能会出现的疑惑和生成性问题,以多媒体图片、动画预设情景,引导学生互动、对话、交流。

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借助多媒体图片、动画、模型建构等予以突破和解决。

探究一、资料分析,模型构建的历史过程及模型构建的科学研究方法:学生课前自主预习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可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开始研究DNA结构时,科学界对DNA已有的认识是什么?(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呈螺旋结构。

)(2)沃森、克里克在前人已有的认识上,采用什么方法研究DNA结构?(模型建构。

)(3)沃森和克里克先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模型?(a、螺旋结构(三螺旋、双螺旋):碱基位于外部;b、双螺旋结构:磷酸-脱氧核糖位于外部,碱基位于内部,相同碱基配对;c、双螺旋结构:磷酸-脱氧核糖(骨架)位于外部,碱基A-T,G-C配对,位于内部。

)(4)、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

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精诚的合作、失败面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善于沟通、勤于积累、善于总结、勇于实践,不要轻言放弃。

……)探究二、DNA的双螺旋结构:教师引导,以“基本单位—单链—平面双链—立体空间结构”逐步深入,学生根据资料信息利用模型盒尝试构建DNA结构模型(1)组装一个脱氧核苷酸模型:(注意三种物质的连接位置)(2)组装脱氧核苷酸长链:(学生阅读资料:磷酸-脱氧核糖骨架排列在外侧,推测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相互连接)(3)构建脱氧核苷酸双链(4)学生构建DNA的立体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

学生对制作的模型进行组内和组间评价后,观察不同DNA 双螺旋模型的共同点,总结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1)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外侧为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3)内侧为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

探究三、DNA分子的特性:以老师提供的问题为提纲,小组讨论,总结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分析比较各组模型,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总结出DNA的特性。

通过对比各小组制作的DNA模型,发现不同DNA 分子的结构并不尽相同,差异表现在DNA双链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探究四、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四种碱基的数量关系(延伸拓展):记录本小组制作的DNA模型中四种碱基的数量,归纳双链DNA分子中四种碱基数量的比例关系。

∵A=T C=G∴①A+G=C+T=50% 嘌呤=嘧啶②(A1+T1)/( G1+ C1)=M (互补碱基和的比恒等)则(A2+T2)/( G2+ C2)=M(A+T)/ (G + C)=M③(A1+G1)/(C1+T1)=N (不互补碱基和的比在两单链上互为倒数)则(A2+G2)/(C2+T2)=1/N(A+G)/(C+T)DNA=1 (在双链上为1)九、课堂知识达标测试(课件展示1、2、3题)十、布置作业: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A层(基础层):---会做才算懂(课本P51:一、)B层(提高层):---自信才能行(导学案中的训练案)C层(拔高层):---爱拼才能赢(课本P51:二、拓展题)教学反思:1、这堂课我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利用科学素材,以导学案为依据,把DNA结构模型的制作实验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直观掌握DNA的结构,体会科学家的探索历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DNA 分子结构。

2、教学以“基本单位—单链—平面双链—立体空间结构”逐步深入。

知识间以问题串衔接,环环相扣,主动参与,在课堂中既动手又动脑,全方位调动感观,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提高课堂知识理解效率。

本节课将后面的碱基对序列的探究整合到了学生自制的DNA模型中,由于更直观教学效果更好。

这也是这节课的亮点。

3、在整节课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基本做到了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预习案预习目标:1、熟练掌握DNA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

2、熟读课本,初步思考如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预习提纲:1、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了著名的模型,并因此与威尔金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DNA又称,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由一分子、一分子、一分子组成)。

组成DNA的碱基共有种(符号表示为),脱氧核苷酸共有种(名称是①、② ③、④)。

3、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平行的长链而成,排在外侧的和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通过连接起来的排列在内侧。

碱基对的组成规律是与配对,(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反之亦然,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原则。

初步思考:1、脱氧核苷酸的三部分如何连接?用图示表示2、一条链上的两个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用图示表示3、两条链上的两个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用图示表示针对训练:1、DNA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2、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l: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A.l:2:3:4 B.3:4:l:2 C.4:3:2:1 D.1:3:2:4探究案探究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沃森和克里克开始研究DNA结构时,科学界对DNA已有的认识是什么?2、沃森、克里克在前人已有的认识上,采用什么方法研究DNA结构?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成果?3、沃森和克里克先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模型?4、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

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探究二、DNA的双螺旋结构1、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有哪四种?(用图示表示)2、画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简图(以8—10个脱氧核苷酸为例)。

3、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总结DNA分子的结构特点:①②③探究三、DNA分子的特性:(1)不同DNA两条长链上的什么结构是稳定不变的?(2)什么结构是千变万化的?(3)每个DNA分子各自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吗?以上三个问题分别体现了DNA的什么特性?探究四、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什么?拓展延伸:双链DNA分子中各种碱基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A=?, G=?, A+G=?,也就是:(A+G)/(T+C)=?小试牛刀:某生物细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18%,则鸟嘌呤的分子数占多少?课后训练案一、单项选择题1.某双链DNA分子中,A+T占全部碱基的40%,在其中的一条链中C占该链碱基的20%,另一条链中C的含量为()A.20%B.40%C.50%D.80%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5,则另一条链和整个分子中上述比例分别等于()A.2和1 B 0.5和0.5C.0.5和1D.1和13.下列核苷酸所含的五碳糖中,可能与其他3种五碳糖不同的是()A.G—五碳糖—P B.U—五碳糖—PC.A—五碳糖—P D.C—五碳糖—P4.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比鸟嘌呤多40%,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则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A.44% B.24% C.14% D.28%5.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摩尔数之比为A∶C∶G∶T=1∶1.5∶2∶2.5,则其互补链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摩尔数之比为A.5∶4 B.4∶3 C.3∶2 D.3∶46.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碱基的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分子中的4种碱基的比例和(A+C):(T+G)的值()A.能B.否C.只能知道(A+C):(T+G)D.只能知道四种碱基的比例7.组成DNA的碱基只有四种,四种碱基的配对方式只有2种,但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原因是()A. DNA分子是高分子化合物B. 脱氧核糖结构不同C. 磷酸的排列方式不同D. 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碱基数目很多8.DNA分子的一条链中(C+T)/(G+A)=1.25,那么其互补链中其比例应是()A.0.4B.0.8C.1.25D.2.59.下列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的数目也相等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两倍,则另一条链C的数目为G的两倍C.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对应链相应碱基为2:1:4:3D.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对应链相应碱基为1:2:3:4二、非选择题部分10.根据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④~⑥的名称:④;⑤;⑥;(2)分析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①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交替连接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