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结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2. 使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DNA分子结构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双螺旋结构特点。

难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2. 利用动画演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DNA分子结构模型图。

3. DNA复制过程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细胞核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DNA分子。

2. 讲述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

介绍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及碱基种类。

3. 展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模型,了解螺旋结构的特点。

4. 讲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利用动画演示DNA复制过程,解释复制机制。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DNA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出问题并解答。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双螺旋结构特点及其复制过程。

7.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DNA分子的结构图,并简述复制过程。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六、教学拓展:1. 介绍DNA分子的变性和复性:让学生了解DN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构变化,以及如何恢复原有结构。

2. 阐述DNA分子的酶促反应:介绍DNA聚合酶、解旋酶等酶的作用及在复制过程中的应用。

七、实例分析:1.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DNA分子在遗传变异、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2. 讨论DNA分子在DNA检测、法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DNA分子的实际意义。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其应用。

2. 强调DNA分子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学生能够解释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原则。

学生能够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和图解,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DNA分子的复制机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认识到DNA分子结构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碱基配对原则。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细节。

碱基配对原则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DNA模型。

DNA结构图解。

投影仪。

2. 材料准备:学生分组工作表。

DNA复制过程的动画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DNA分子的模型,引起学生对DNA结构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DNA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DNA结构的重要性。

2. 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使用投影仪展示DNA结构图解,引导学生观察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分组讨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3. 探索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分发学生分组工作表,让学生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完成DNA复制过程的步骤。

播放DNA复制过程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复制过程。

4. 总结与评价:学生展示分组工作表的成果,总结DNA复制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DNA分子结构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学生完成DNA分子结构的学习日志,记录对DNA结构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回答与DNA分子结构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延伸活动: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了解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学生可以参观实验室或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学习日志和问题回答,以检验他们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DNA分子的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DNA分子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中的重要性。

掌握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功能。

1.2 教学内容介绍DNA分子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包括核苷酸、磷酸和糖类。

描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包括两条链的组成和碱基配对。

1.3 教学活动观看DNA分子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索DNA分子的特点和功能。

进行DNA分子的模型制作,让学生亲手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第二章:DNA复制的过程2.1 教学目标理解DNA复制的重要性及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掌握DNA复制的过程和机制。

了解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involved in the replication process. 2.2 教学内容解释DNA复制的原因和意义。

描述DNA复制的过程,包括解链、合成子和连接子步骤。

介绍DNA复制中涉及的酶和蛋白质,如DNA聚合酶和单链DNA结合蛋白。

2.3 教学活动观看DNA复制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复制过程。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DNA复制的机制和酶的作用。

设计实验模拟DNA复制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复制过程的理解。

第三章:DNA的转录和翻译3.1 教学目标理解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步骤和机制。

了解转录和翻译中涉及的酶和蛋白质。

3.2 教学内容解释DNA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及其关系。

描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包括RNA的合成和蛋白质的合成。

介绍转录和翻译中涉及的酶和蛋白质,如RNA聚合酶和tRNA合成酶。

3.3 教学活动观看转录和翻译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过程。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转录和翻译的步骤和酶的作用。

设计实验模拟转录和翻译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这两个过程的理解。

第四章:DNA的突变和修复4.1 教学目标理解DNA突变的含义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dna的结构教学设计一等奖

dna的结构教学设计一等奖

dna的结构教学设计一等奖DNA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DNA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3.理解DNA复制的原理;4.认识DNA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黑板、白板、细胞模型;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和笔。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DNA的图像和介绍DNA作为生命的基本分子,引发学生对DNA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DNA的化学组成(2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黑板,讲解DNA的化学组成。

首先介绍DNA由若干个核苷酸组成,解释核苷酸的结构和组成部分(糖基、磷酸基和碱基)。

然后详细介绍DNA的碱基组成(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鸟嘌呤)及其配对规律。

3.DNA的分子结构(3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细胞模型,讲解DNA的分子结构。

首先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解释DNA的双螺旋是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的,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相互连接。

然后介绍DNA的方向性,解释5'末端和3'末端的含义。

最后通过细胞模型展示DNA分子的3D结构,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DNA的结构。

4.DNA的复制(3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黑板,讲解DNA的复制过程。

首先介绍DNA复制的意义,解释DNA复制是生物细胞分裂和遗传的基础。

然后详细介绍DNA复制的三个步骤:解旋、配对和连接。

解释解旋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在DNA复制中的作用。

最后通过示意图展示DNA复制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5.DNA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2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黑板,讲解DNA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首先介绍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基因是DNA的功能片段,能够指导生物的遗传特征。

然后详细介绍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解释转录是将DNA转化为RNA,而翻译是将RNA转化为蛋白质。

最后通过实例介绍基因突变和DNA修复在遗传中的重要性。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与学生共同总结DNA的结构和功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了解DNA的组成和结构。

2.掌握DNA分子的三级结构。

3.能够描述DNA分子的复制和遗传作用。

二、教学准备:1.图书和课件资料。

2.模型或图片展示DNA的结构。

3.实验材料和设备(如PCR仪)。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DNA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DNA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

2.展示DNA分子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初步了解DNA的外貌。

步骤二:DNA的组成(15分钟)1.讲解DNA由哪些基本单元组成,包括脱氧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2.给学生展示DNA中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的结构和名称,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3.强调DNA分子的两条链是互补的,并讲解基因的互补配对规则。

步骤三:DNA分子的三级结构(20分钟)1.介绍DNA的一级结构,即DNA的链状结构。

2.解释DNA的二级结构,包括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规则。

3.讲解DNA的三级结构,包括超螺旋和染色质的组织形态。

步骤四:DNA的复制和遗传作用(25分钟)1.讲解DNA的复制过程,包括分离、复制和连接的步骤。

并介绍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原理。

2.引入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DNA复制技术分离、复制和增加目标DNA片段。

3.探讨DNA在遗传中的作用,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步骤五:实验探究(30分钟)1.设计一个简单的DNA提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取DNA,并观察DNA的外貌和性状。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思考DNA的结构和性质。

步骤六:总结和讨论(15分钟)1.让学生总结DNA的组成和结构,并掌握DNA分子的复制和遗传作用。

2.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答他们可能有的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DNA在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课堂作业:1.请学生完成一份与DNA有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积极参与后续实践活动,如参观实验室或参加科学研究项目。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定义和作用。

2. DNA分子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DNA分子的概念。

2.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DNA分子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DNA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 介绍DNA分子的定义和作用。

3. 强调DNA分子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DNA分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DNA分子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二、DNA分子的组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组成成分。

2. 掌握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组成成分。

2. 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模型观察DNA分子的组成。

2. 分析DNA分子的结构单位和功能。

教学步骤:1. 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2. 介绍DNA分子的组成成分。

3. 分析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评估:1. 学生对DNA分子组成成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脱氧核苷酸结构和功能的了解程度。

三、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 掌握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模型和图解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 分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步骤:1. 展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2. 介绍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分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评估:1. 学生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双螺旋结构特点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四、DNA分子的复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 掌握DNA分子复制的条件和机制。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优秀2篇《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篇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内容抽象,微观,不容易理解,本段教学我打算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反思”这样7个方面进行剖析。

1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编写在高中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2的第6章第1节。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在讲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使学生从结构方面更加了解为什么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另一方面,它又为后面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和进化教学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所以说《DNA分子结构》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通过制作DNA*面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DAN结构的发现历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难点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4教学方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我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5学习方法俗话说“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dna的结构优秀教学设计

dna的结构优秀教学设计

DNA的结构优秀教学设计绪论: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细胞的基本遗传物质,具有双螺旋结构。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DNA的结构对于进一步学习遗传学等相关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设计一套优秀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DNA的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种DNA结构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DNA的概念和组成。

2. 掌握DNA的双螺旋结构。

3. 能够描述DNA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定义和发现历程。

2. DNA的组成元素。

3. DNA的双螺旋结构。

4. DNA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PPT展示和讲解DNA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DNA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DNA的结构,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理解。

通过小组互动,不仅能够加深对DNA结构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实验演示:设置DNA提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取DNA 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感受DNA的结构和特点。

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DNA结构的认识。

4. 视频展示:选择相关DNA结构的视频材料,让学生观看并记录所学内容。

通过视觉教学,可以更直观地展示DNA的结构和特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对学生进行随堂问答,检测学生对DNA结构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评测学生对DNA结构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展示:要求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DNA结构理解,评估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料:1. PPT讲义:包括DNA的定义、组成、结构和功能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DNA的相关知识。

2. 实验操作指导:提供实验操作指南,帮助学生完成DNA提取实验。

3. 视频材料:选择与DNA结构相关的视频,辅助课堂教学。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DNA的结构和作用,掌握DNA的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掌握DNA的核苷酸组成和连接方式;4.使用模型演示DNA的结构。

教学准备:1.讲解PPT;2.DNA模型或者DNA结构图示;3.多媒体设备;4.讲义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即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提问:DNA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你们知道DNA是什么吗?它在细胞中起什么样的作用?Step 2: 知识讲解 (15分钟)1.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DNA的概念和结构。

2.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包括螺旋中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碱基、磷酸和核糖/脱氧核糖。

3.介绍DNA的组成单位,核苷酸,包括磷酸基团、五碳糖和氮碱基。

4.解释DNA的两条链是如何通过碱基配对相互连接的。

Step 3: 模型演示 (25分钟)1.准备一个DNA模型或者使用教室中的DNA结构图示。

展示给学生观看。

2.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模型上的各个部分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3.将模型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一起参与拆解和组装DNA的过程。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来完成这个任务。

4.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组装好的DNA模型,并分享他们的理解和体会。

Step 4: 概念强化 (10分钟)1.分发讲义和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巩固所学的概念。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练习题。

2.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概念的巩固和强化。

Step 5: 总结 (5分钟)1.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学生所学的关键点和重要概念。

2.提醒学生DNA结构的重要性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探索DNA分子的更多知识和应用。

2.学生可以使用DNA模拟软件或者在线工具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和比对。

评估方法:1.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对问题的回答来评价他们的理解程度。

2.核对学生的练习题答案来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和功能;2.掌握DNA分子的核苷酸组成和排列方式;3.能够解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形成原理;4.理解DNA分子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核苷酸的结构组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DNA的复制过程和意义–DNA的遗传信息传递3.DNA分子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DNA的突变与变异–DNA的基因表达和调控三、教学过程1. 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DNA是一种由核苷酸组成的巨大分子,在细胞核内存在两条互补的链,呈双螺旋结构。

每个核苷酸由一个磷酸基团、一个五碳糖(脱氧核糖或脱氧核酮糖)和一个氮碱基组成。

四种不同的氮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核苷酸通过磷酸基团连接在一起,形成了DNA分子的链状结构。

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互补的链通过氢键相互缠绕而成。

氮碱基之间形成了特定的配对规则: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通过两条氢键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通过三条氢键配对。

这种规则保证了DNA分子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

3. DNA分子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DNA分子的复制是生物体繁殖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

复制过程包括两条DNA链的解旋、模板链的复制和新链的合成。

在复制过程中,每个核苷酸的配对规则保证了新合成链与原模板链的完全互补性。

4. DNA分子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DNA的突变和变异是生物进化中产生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可能导致新的功能或不良变化。

变异是指一种基因型或表型的可变性,是基因组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

DNA的基因表达和调控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DNA序列中的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被转录成mRNA,然后被翻译成蛋白质。

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的调控机制通过控制基因的活性和表达水平来调控生物体的发育、生长和适应环境。

《DNA的结构》说课稿

《DNA的结构》说课稿

《DNA的结构》说课稿第一篇:《DNA的结构》说课稿《DNA的结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DNA的结构》是高中新课程(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的第3章第2节。

本节是在必修一及前几章学习的基础上,从分子水平上认识DNA的本质,具体地说是从DNA的物质基础、分子结构、复制功能以及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等方面来认识DNA。

从而再具体学习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其构建。

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教材比较,最大的变化是: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在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之前,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最后通过学生动手尝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通过阅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故事,使学生不仅能自然的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和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

二、学情分析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大多数学生喜欢亲自动手操作,同时学生对DNA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悟,认识并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但又面临学生对实验方法不了解,动手能力不强,缺乏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等现状。

四、核心素养1.认识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难点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连接方式一定是A和T配对,G和C配对。

六、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方法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探究过程的突破方法:在研究碱基互补配对之前,告诉学生嘌呤和嘧啶的大小是不同的,降低探究的难度。

探究时间充分,让学生积极思考各种配对的可能,并且描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深刻体会沃森和克里克面对的困难,最后通过打出哥查夫的研究数据让学生通过数据获取有用信息,最终得出碱基配对是A与T配对,C与G配对。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DNA的分子结构。

2.知道DNA的独特性质及其在生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3.学会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处理DNA分子。

教学重点:1.DNA的分子结构。

2.DNA的独特性质及其在生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DNA的分子结构。

2.学生理解DNA在生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归纳法。

2.演示法。

3.实验法。

教学准备:1.PPT幻灯片。

2.实验器材。

3.适当的实验物质。

4.讲义、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2.讲解DNA的概念和DNA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二、新知呈现(20分钟)1.利用PPT展示DNA分子的结构,并讲解DNA分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苷酸、磷酸二酯键等。

2.讲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形成机制,包括碱基配对与互补性。

3.通过实验演示,展示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和双螺旋结构的形成。

三、示范与讲解(30分钟)1.通过示范,展示如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处理DNA分子,包括DNA的提取、切割、连接和转导等。

2.讲解DNA分子在重组DNA技术中的应用,包括基因工程、克隆和DNA测序等。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学生实验操作提取DNA分子。

2.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学习基本的DNA分子处理技术,如DNA的酶切、连接和蛋白质表达等。

五、归纳总结(15分钟)1.引导学生概括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2.结合案例分析和思考问题,巩固学生对DNA分子结构及其应用的理解。

六、小结与拓展(5分钟)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DNA分子的结构和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拓展思考,了解DNA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基因治疗、DNA纳米技术等。

板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和重要性-DNA分子的组成:核苷酸,磷酸二酯键等-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重要性:生物遗传、基因工程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知识介绍、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深对DNA分子结构及其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2. 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其组成。

3. 理解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4.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概念: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2.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补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

3. DNA分子的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

4. DNA分子的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5. DNA分子的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组成及复制过程。

2. 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复制过程中的细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2. 利用动画演示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4. 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介绍DNA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DNA分子的结构。

2. 讲解:讲解DNA分子的概念、结构特点、组成及复制和转录过程。

3. 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结构。

4. 实践:让学生通过动画演示,观察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5. 讨论:分组讨论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拓展:介绍DNA分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构建DNA分子模型2. 活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 结构的理解。

3. 活动步骤:a.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提供的材料(乐高积木、牙签、彩纸等)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结构教案

dna分子结构教案

dna分子结构教案教案主题:DNA分子结构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2. 掌握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规律。

3. 理解DNA分子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2. 模型或图片展示DNA分子结构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引起学生对DNA分子的兴趣。

二、介绍DNA的组成(10分钟)1. 展示DNA分子的组成要素:磷酸、五碳糖(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鳕嘧啶)。

2. 解释磷酸、五碳糖和碱基在DNA分子中的排列方式。

三、探究DNA的双螺旋结构(20分钟)1. 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或图片,解释其形态特征。

2. 引导学生观察DNA分子中上下相对的碱基配对,了解腺嘌呤和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鳕嘧啶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规律。

3. 鼓励学生亲自搭建DNA分子双螺旋模型,加深对结构的理解。

四、D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15分钟)1. 解释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并介绍DNA的复制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D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3. 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DNA的其他应用场景,如基因工程、犯罪侦查等。

4. 汇报和讨论:分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册或作业纸中与DNA结构相关的题目。

2. 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或作业,巩固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加深对DNA结构的理解。

同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

2. 使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组成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 DNA分子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空间构型和螺旋结构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2. 采用比喻、实例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自主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细胞核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DNA分子。

2. 新课导入:介绍DNA分子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基本结构。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展示相关模型图示。

4. 实例分析:分析DNA分子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DNA分子结构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DNA分子结构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八、教学拓展1. 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介绍基因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

2. DNA分子的复制:讲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使学生了解DNA 分子的生物学意义。

3. DNA分子的应用:介绍DNA分子在基因工程、法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10:3.2 DNA的分子结构

教学设计10:3.2 DNA的分子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和进化》中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本节内容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DNA分子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到底结构如何,使学生对DNA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由于本节内容中DNA分子的结构是立体的空间结构,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难以理解。

若能结合多媒体课件、模型,则能较好地突破这一难点,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①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②能力方面: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遗传信息多样性原因的探究。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2、教学重点①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②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3、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二、教学设计思路基于这个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依据4个科学研究资料,逐步探究如何构建脱氧核苷酸、单链、平面双链、立体空间结构,从而一步一步地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通过探究构建模型的过程,学生就会自然地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内容,同时还体验了科学家的研究历程,能够学习到科学家善于捕获分析信息和严谨的思维品质及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然后以构建好的DNA模型为依托,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析模型、主动探究得出DNA结构的有关知识,再由学生总结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展示沃森和克里克的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位科学家吗?他们就是因研究DNA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沃森和克里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他们的研究过程,构建DNA模型并探究DNA分子的结构。

2、模型建构教师展示【资料1】: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单位是,且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构成的。

《DNA的结构》教案(精)

《DNA的结构》教案(精)

《DNA的结构》教案泉州七中生物组:黄云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掌握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去领悟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观察DNA结构模型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制作模型、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DNA的结构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1)DNA分子的结构(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重要性【教学疑难点】DNA分子的立体结构特点。

【解决办法】(1)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独特功能,把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等重、难点知识编制成多媒体课件。

将这些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2)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配合适当的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短篇导课:短篇展现了两个层面——1、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后,其独特的结构被各个领域竞相模仿,成为标志。

2、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使人类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给生物学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引言:我们经过学习,已经知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回顾上节课内容:遗传物质应具备什么条件?答:1、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并传给子代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3、具有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的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等那么,DNA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它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做细致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dna分子的结构》一等奖教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力目标】: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科学思维及动手能力【情感目标】:体验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感悟科学研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

新知准备:画出一个脱氧核苷酸,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教学过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实验报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第___组【实验原理】1、dna分子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规则的___________结构,2、dna分子由两条_________排列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____________排列在外侧,_______排列在内侧。

【材料用具】dna基本组成单位塑料模型【方法步骤】依据自己构建的模型,填写下表探究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1)从总体上看,dna是一种什么结构?是由几条链构成的?两条链的方向如何?(2)dna分子中外侧排列的是什么?内侧排列的是什么?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哪一部分是dna的基本骨架?(3)dna中的碱基是依靠什么结构连接起来的?遵循什么原则?拓展延伸:双链dna分子中各种碱基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a= , g= , a+g= ,也就是:(a+g)/(t+c)= 小试牛刀:某生物细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18%,则鸟嘌呤的分子数占多少?探究2、dna分子的特性:(1)不同dna两条长链上的什么结构是稳定不变的?(2)什么结构是千变万化的?(3)每个dna分子各自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吗?(4)以上三个问题分别体现了dna的什么特性?课堂反馈:1、某同学制作一dna片段模型,现准备了10个碱基a塑料片,8个碱基t塑料片,4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的塑料片,那么至少还需准备碱基c塑料片的数目是()a.8b. 24c.16d. 122、如下图所示,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3、在dna分子的两条链上排列顺序稳定不变的物质是()a.四种脱氧核苷酸 b.碱基对c.脱氧核糖和磷酸 d.核糖核苷酸4、下列有关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a、两条主链上的对应碱基以氢键连接成对b、配对碱基的互补关系为a—g,t—cc、各个碱基对的平面之间呈平行关系d、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的内侧课下思考:如何以构建的模型为基础,形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即dna分子是如何完成复制的)?dna分子的结构预习案教师寄语:细心决定成败,完美永无止境预习目标:1、熟练掌握dna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

2、熟读课本,初步思考如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预习提纲:1、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了著名的模型,并因此与威尔金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dna又称,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由一分子、一分子、一分子组成)。

组成dna的碱基共有种(符号表示为),脱氧核苷酸共有种(名称是①、②、③、④)。

3、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平行的长链而成,排在外侧的和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通过连接起来的排列在内侧。

碱基对的组成规律是与配对,(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反之亦然,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原则。

初步思考:1、脱氧核苷酸的三部分如何连接?用图示表示2、一条链上的两个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用图示表示3、两条链上的两个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用图示表示《dna分子的结构》教案青岛胶南一中王淑贞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能力方面: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遗传信息多样性原因的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发现式教学、讨论法、演示法五、教学设计思路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重视“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一致。

基于这个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的顺序:先介绍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 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历程,再概述dna分子结构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动手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而是先让学生依据4个科学研究资料,逐步探究如何构建脱氧核苷酸、单链、平面双链、立体空间结构,从而一步一步地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通过探究构建模型的过程,学生就会自然地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内容,同时还体验了科学家的研究历程,能够学习到科学家善于捕获分析信息和严谨的思维品质及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然后以构建好的dna模型为依托,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析模型、主动探究得出dna结构的有关知识,再由学生总结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由于考虑到这个模型可以很好的解答遗传信息多样性,所以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组构建的dna模型,分析探究得出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篇二:《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设计《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设计摘要《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是以问题串贯穿教学设计,目的是带动学生思考。

在处理抽象的教学内容时采取了模型实例,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理解。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和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 dna分子的结构问题探究模型构建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能力目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感悟科学研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三、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实施过程1、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展示)dna雕塑图,进行相关的案例介绍。

创设情境:看似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够成为高科技的标志?它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它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考虑到dna分子比较抽象,以学生比较熟悉的dna的雕塑图引入,可以拉近学生与dna的距离,引起他们的兴趣。

情景问题中“dna为什么能够成为高科技的标志”点出了dna在生物高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阅读资料分析,知道dna分子结构教师设问质疑:“科学家是如何揭示dna分子结构的?”指导学生快速阅读dna双螺旋结构发现故事,知道dna结构的建构历程,同时获知dna分子结构特点。

探究的问题情境有:(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2)他们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3)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篇三:dna分子的结构教案dna分子的结构教材分析:本小节主要讲述了dna分子的结构,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而且教材在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后,安排了一个“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dna分子基本组成单位的化学组成2.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对dna分子直观结构模型的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dna的结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教学难点: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难点突破方案:1.用直观模型进行教学。

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结构组成的动态过程3.总结典型碱基计算规律,配合习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1.dna分子的直观结构模型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面我们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对dna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那么我们今天就首先来学习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dna的相关内容。

1. 名称:dna又叫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具有双链结构。

2. 组成元素:c、h、o、n、p3.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如下图)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n碱基:a、 t、 g、 c,碱基不同则脱氧核苷酸的种类不同二、dna分子的结构(该部分主要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在我们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了dna是由脱氧核苷酸构成,那么这些脱氧核苷酸具体是怎样组成dna的呢?组成的dna又具有怎样的结构呢?介绍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简介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过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和合作的精神)。

这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1.dna分子的结构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1953年)结构:双螺旋结构2.脱氧核苷酸组成dna分子的过程具体过程用ppt展示3.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a与t、g与c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三 dna分子的结构特性1.多样性:由于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所以dna分子有多样性,由n对碱基组成的dna分子中,dna分子的种类为4.2.特异性: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碱基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