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数学史教学下的课堂导入
数学史融入教学的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数学史,了解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题:《数学史融入教学》2. 学科:数学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数学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数学家故事或数学趣闻。
二、新课讲授1. 数学史概述a. 介绍数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b. 分析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 古代数学史a. 讲述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如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等。
b. 介绍古代数学家及其贡献,如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等。
3. 中世纪数学史a. 讲述中世纪数学的发展,如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b. 介绍中世纪数学家及其贡献,如欧几里得、阿维森纳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古代数学史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数学家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古代数学史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1. 近代数学史a. 讲述近代数学的发展,如微积分、概率论等。
b. 介绍近代数学家及其贡献,如牛顿、莱布尼茨、拉普拉斯等。
2. 现代数学史a. 讲述现代数学的发展,如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等。
b. 介绍现代数学家及其贡献,如图灵、香农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近代和现代数学史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史对现代科技发展有何影响?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学史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及其贡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融入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融入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已经存在数千年之久。
但是,这种教学忽视或者忽视重要的历史和背后的原理的“算术”,依然在现代小学的课堂中被大量采用。
对此,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有必要更深入地引入数学史的相关内容,帮助小学生们理解数学的基础和发展历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引言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它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
而数学史则提供了理解数学语言和方法的背景。
通过理解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质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过分强调数学技能的训练和题海战术,忽视了数学的历史背景和人文价值。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了解数学的历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实质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史不仅仅是关于数字和公式,更是关于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了解历史,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如何融入数学史1.课堂引入:在每一节课开始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数学历史来引入课题。
例如,在讲解分数时,可以讲述分数的历史和意义。
2.主题讲解:在讲解每个主题时,可以介绍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介绍欧几里得和他的“五项原则”。
3.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网站,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更多的数学历史。
4.专题讲座: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专门讲解一些重要的数学历史事件和人物。
五、实例分析假设我们在教授一年级的学生认识钟表。
我们可以在引入钟表的概念时,讲述古代人们如何通过太阳和星星来计时的方法,以及钟表的发明历史。
让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
让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
将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意义和发展过程,激发他
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引入数学史背景:在介绍新的数学概念或方法之前,可以简要介绍该概念或方法的
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它是如何被发现和发展起来的。
2. 教授数学家的贡献:学生可以学习一些著名数学家的名字和他们在数学发展中的贡献,如欧几里得、勒让德、牛顿等。
可以结合相关概念和定理来介绍他们的工作。
3. 解决历史数学问题:将一些历史数学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可以提出希腊数学家关于正方形和圆形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推导出数学原理。
4. 数学实例与应用:在讲解具体数学概念时,可以列举历史上的实际应用例子,从而
向学生展示数学的实际价值。
例如,介绍导数和微积分的发展过程,并说明其在物理
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应用。
5. 数学绘画与艺术:数学史与数学绘画、艺术之间有许多联系。
可以介绍一些数学艺
术作品,如艾舍尔的图案和弦图等,让学生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中的数学原理。
6. 课堂讨论与研究:组织课堂讨论或小组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某一数学概念的历史,探讨其背后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可以给学生布置
一些研究任务,要求他们阅读相关材料并展示自己的发现。
通过将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并提
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将数
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数学史是数学的发展历程,是研究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过程以及数学家的贡献。
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培养数学思维和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开展数学史知识讲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史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数学家的贡献。
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先讲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论,再引入勾股定理的内容。
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和发展过程,增强学习的连贯性和深度。
二、设立数学史学习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专门的数学史学习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数学史知识。
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数学史的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课堂报告。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史的奥妙和趣味,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设计数学史相关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设计数学史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史的魅力。
在讲解数学推理时,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历史悖论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分析问题、提出猜想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史探究可以在教学中选取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并对比不同的数学史阶段的思想方法。
在解决绳索问题时,可以引入中国古代的辗转相除法和欧几里德的辗转相减法的思想,让学生了解不同数学思想的应用和效果。
五、设计数学史相关的练习和考试题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史相关的练习和考试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点的了解数学史知识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通过解答这些题目,检验自己对数学史的了解程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六、扩大数学史知识的应用领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扩大数学史知识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在其他学科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讲解圆的性质时,可以引入数学史中关于圆周率的推算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到圆周率在实际测量和计算中的重要性。
数学史在新课导入教学中的意义和方法
数学史在新课导入教学中的意义和方法数学史是一门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在数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导入教学中,通过引入数学史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
1.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史中涉及到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数学推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背景和意义: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理解数学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是如何发展的,以及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史中的许多数学问题和推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推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一个广阔而博大的学科,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所学的知识。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的各个分支领域以及不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开拓他们的数学视野。
1. 视频展示:可以选择一些有关数学史的视频片段进行展示,生动有趣地介绍数学史的内容和重要人物。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史的内容。
2. 故事讲解: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通过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数学史的相关知识。
可以结合图表和模型来讲解,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史中的数学问题和推理过程。
3. 探究活动: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史相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数学史的知识。
可以让学生模仿数学史上某个数学家的思维方式,解决一个与数学史相关的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体验数学史的魅力。
数学史在新课导入教学中的意义和方法
数学史在新课导入教学中的意义和方法1. 引言1.1 数学史在新课导入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史在新课导入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学史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史中的许多数学问题和定理都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起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数学观念。
数学史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的本质,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数学史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1.2 数学史在新课导入教学中的意义数学史在新课导入教学中的意义不容忽视。
通过学习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
数学史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数学的本质和精髓,从而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史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和观念,开阔他们的思维视野,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史的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数学史在新课导入教学中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正文2.1 运用数学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数学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史是数学发展的历史,是数学知识的源头和起源,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知识的由来,了解数学家们的探索历程,深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奥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史中充满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发现和定理,这些故事可以使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趣味和活力。
通过运用数学史教学,老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抽象学科,而是可以通过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明白数学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数学史料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数学史料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数学史料是指历史上与数学相关的各种文献和实物。
将数学史料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数学史料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策略。
1. 引入数学史背景:在教学中,可以简要介绍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背景,例如介绍数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发现或问题,在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与数学史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展示数学史实物: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数学史实物进行讲解,例如使用古代编制的算盘、数学仪器等,在操作实物的过程中,可提问学生如何使用这些古老的数学工具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3. 分析数学问题的演变:在教学中,可以介绍某个数学问题的演变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发展历程,增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 制作数学历史展板: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数学历史展板,展示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料,包括数学史人物的图片和简介、数学问题的演变过程等,通过制作展板的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数学史料。
5. 数学史故事讲解:可以通过讲解数学史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价值。
6. 数学史料应用实例: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料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数学。
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SHANXI EDUCA TION教研园地JIAOYAN YUANDI徐珍珍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学史有较强的故事性,讲起来妙趣横生,在数学教学当中开展数学史教学,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开展数学史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数学发展历程,达成小学数学的教育效用。
同时,数学史融合进数学教学中,也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史的渗透教学应当由教师选择合适时机,使数学史内容的出现非但不唐突,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数学史内容融入时机的选择,一般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课外活动中、课后练习过程中。
在这些时机中,教师及时进行数学史教学的渗透,对学生加深理解讲述的数学史中涵盖的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大有裨益。
那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和数学史教学融合呢?一、利用数学史设置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并很快进入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同时,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加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新课时引入数学史,学生不仅能知晓知识的前因后果,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古代记录时间的“刻漏”。
学生在观看中,教师可以对“刻漏”的来历和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进行讲述。
让学生知晓我们的祖先在经过漫长的探索,才发明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时钟和手表。
再如,低年级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宋朝理学家邵雍的一首短短20个字的小诗中,竟然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
这首诗是学生学习1到10这几个数字的好教材。
在“四则运算”的学习中,可以先讲四则运算史,如在我们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了加减乘除的记载,周朝以后,关于四则运算的记载就有了文字的详细内容等。
融入数学史的高中数学教案
融入数学史的高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数学史,了解数学发展的脉络和重要里程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和学习激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数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数学史中的重要发现和进展。
二、数学史中的发现(15分钟)
1. 古代数学发现:介绍古代数学家如埃及人、巴比伦人、希腊人等对数学的贡献,如勾股
定理、欧几里德几何等。
2. 中世纪数学发现:介绍中世纪欧洲数学家如阿拉伯人、欧几里德等对数学的贡献,如代
数学、三角学等。
三、数学史中的进展(20分钟)
1. 17-18世纪数学进展:介绍牛顿、莱布尼茨等人对微积分的发展,以及对数学分析和概
率论的重要贡献。
2. 19-20世纪数学进展:介绍庞加莱、伽罗瓦等人对群论、几何学和数论等领域的重要贡献。
四、数学史对当代数学的影响(10分钟)
1. 数学史的启示:通过学习数学史,感受数学的美妙和深刻,激发对数学的理解和探索。
2. 数学史的意义:数学史不仅是对过去数学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数学发展的启示和指导。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数学史,发现数学世界的无限
可能。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数学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
纠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教学自评:本节课通过引入数学史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
的探索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数学史是指数学的发展过程以及数学思想的演进历程。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
一、通过生活实例介绍数学史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学史的内容。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算盘,并对算盘的使用方法进行演示。
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算盘的历史起源,并与现代计算器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数学计算工具的演变。
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同时也会对数学计算工具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探究数学思想的起源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思想的起源。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的数学思想,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和欧几里得算法等。
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这些思想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它们在现代数学中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可以了解数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在思考中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进行数学史研究项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史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和数学家的贡献。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数学家,对该数学家进行研究,了解他的成就和他对数学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数学史书籍等途径进行研究,然后进行报告或展示。
通过这样的研究项目,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史的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和研究能力。
四、设计数学史主题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史主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了解数学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史展览”,让学生制作展板或海报,展示数学史的重要事件和数学家的成就。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史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数学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数学家的思想和工作。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深入了解数学史,并在活动中培养表达和合作能力。
融入数学史教学下的课堂导入
融入数学史教学下的课堂导入—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就没劲去听,从而造成数学成绩不理想,进而转变成对数学课的厌恶和烦躁。
反观我们大多数教师上课状况,往往直接讲解数学定理然后直接进行练习,而很多学生不清楚这定理的来历,更不用说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
我认为,如果在课堂的引人或者内容的讲解上加融入相关的数学史知识,不仅会增添数学课的“色彩”,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还能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可读性。
通过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是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的数学史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与数学史的融合是必要的。
一、数学史导入新课的意义及方法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学习要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生者。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能仅一味的讲解书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历过程。
另外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了解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如何来的,是和怎样的数学实践直接联系,从而对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和深度理解。
从中可见数学史的必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民族自豪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数学教学应当反映数学数学的历史及发展状况。
通过在教学当中讲解数学定理来历及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体系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文化修养。
另外,中国古代有着光辉的数学历史,很多重要的数学结论的发现比西方要早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比如公元5世纪祖咂成功的运用“祖氏原理”推导出了球体积的计算公式,而这一原理在西方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于1635年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提出,它对微积分的建立有重要影响,再比如刘徽的割圆术,庄子的极限思想等,这些数学发现和数学思想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人的智慧。
虽然从明代开始中国数学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但是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数学家们就开始了振兴中国现代数学的艰难历程,并陆续出现了一批在国际上都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们,如苏步青、熊庆来、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等。
数学史导入数学教学课堂例子
数学史导入数学教学课堂例子
主题:勾股定理
1.引入历史背景: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
背景,包括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古中国数学家商高、古埃及数学家阿摩斯等都对勾股定理有过研究和贡献。
2.讲述故事: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勾股定理的故事,例如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个定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3.讲解定理内容: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开始讲解勾股定理的内
容,即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例如在建筑、航空、航海等领域中的应用。
4.探讨历史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历史上的问题,例
如“为什么勾股定理如此重要?”、“这个定理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让学生探讨和思考。
5.总结和回顾:最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
顾,强调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定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少涉及数学史相关内容。
因此对于教学人员而言,需要重新正视数学史对小学数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数学发展史,让学生能对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进行领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一、通过在课堂中融入数学史激发学习兴趣从客观角度分析,数学这一学科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十分枯燥,这门课程是小学整体教学体系当中最具有逻辑思维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从目前小学使用的最新教材来看,很多概念性知识点的引入比较巧妙,不仅仅直接给出,而是通过一种环境引導的方式推出教学概念,而这一点正好与融入数学史的观点不谋而合,大部分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不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利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讲故事的形式融入数学史。
例如在《方程》这一章的教学当中,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方程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想好如何引入方程,而融入数学故事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比如我国《孙子算经》当中“鸡兔同笼”的范例,将整个题目翻译成为白话文就是,将鸡兔放入同一笼子中,从上面看一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一共有9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在《孙子算经》当中的算法是:上置头,下置足,半其足,以头除足,以足除头,即得。
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练如何采用方程进行计算,比如设兔子数量为x,鸡的数量为y,最后得出x+y=35;4x+2y=94,最后计算方程得出,兔子数量为12,鸡的数量为23。
但是这种方程计算方式已经超出了小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范畴,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仅仅需要强调有这种计算方式,也就是可以利用方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即可,不需要过多了解解法,避免学生产生学习误区,运用这种故事引起学生对方程的兴趣之后,直接进入教材知识的教学。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利用数学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第八讲+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03
本讲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效果,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等。
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史素材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史素材,将更多的数学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将数学史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数学史知识的融入,不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史元素,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激发学习兴趣。
03
02
01
通过讲述历史上的数学问题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创设历史情境
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
创设生活情境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
创设问题情境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结合生活实例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
开展实践活动
鼓励学发数学游戏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鼓励学生创新
03
CHAPTER
效果分析:通过实践过程,我们发现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可以带来以下效果: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最后,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融入数学史教案
高中融入数学史教案目标:通过学习数学史,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了解,激发其对数学的探索欲望,培养其数学优秀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认识重要数学思想家和数学发现者;3. 分析数学史的重大事件和其对当今数学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数学的起源与发展;2. 古代数学思想家和数学发现者;3. 中世纪数学的发展;4. 近代数学的突破与进展;5. 当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对数学史产生兴趣。
二、学习数学的起源与发展(15分钟)1. 讲述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数学发现对当今数学的影响。
三、了解古代数学思想家和数学发现者(20分钟)1. 介绍古代数学思想家如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2. 分析他们的数学成就和思想对数学发展的贡献。
四、讨论中世纪数学的发展(15分钟)1. 分析中世纪数学家如斯内尔、费马等对数学的影响;2. 探讨中世纪数学发现对当代数学的启示。
五、探究近代数学的突破与进展(20分钟)1. 介绍近代数学家如牛顿、莱布尼兹等;2. 讨论他们的数学成就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
六、展望当代数学的发展趋势(15分钟)1. 分析当代数学的研究方向和趋势;2.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对数学史进行深入探索。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通过探讨数学史对当代数学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下节课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数学成就和重要人物,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高中融入数学史教案设计
高中融入数学史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融入数学史中的数学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史的发展历程及其中的重要数学概念2. 掌握相关数学概念的定义和应用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数学史的发展历程及其中的重要数学概念难点:理解并应用数学史中的数学概念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史中的数学概念。
第二步:讲解数学史中的数学概念(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学史中的重要数学概念,如埃及的几何学、希腊的几何学和代数学、印度的数学等。
2. 教师讲解每个数学概念的定义、背景及其在数学史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步:解决问题(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自选一个数学概念,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2.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步: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数学史中的数学发现和成就,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史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激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数学史。
教学资源:1. 课件资料:数学史中的数学概念2. 教材参考:相关数学史的书籍和文献3. 实例问题:与数学史中的数学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讨论的表现2. 学生个人对数学史中数学概念的理解及应用能力3. 学生对数学史的认识和兴趣程度教学反思:1. 对教学设计和过程进行及时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和方法2.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重点教学实施时间:1课时。
高中融入数学史教案模板
高中融入数学史教案模板
课题:数学史中的发现与探索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学史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掌握数学发展的历程;
2. 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探索和发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内容:
1. 古希腊数学:毕达哥拉斯学派;
2. 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大师:欧几里得、笛卡尔等;
3. 近代数学的发展:牛顿、莱布尼茨、高斯等。
教学重点:
1.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数学家对数学思想的贡献;
2. 掌握数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发现;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持续探索和思考。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讨论:介绍数学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相关数学史人物和事件的研究和分享;
3. 实验和探索: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索,深入了解数学史中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引入古希腊数学中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发现,引发学生对数学史的兴趣;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文艺复兴时期数学大师的研究,分享各自的发现;
3. 实践:通过实验和探索,学生深入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探讨数学史对当代数学的影响;
4. 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要内容,并展开讨论。
作业安排:
1. 完成有关数学史人物和事件的研究报告;
2. 分享个人对数学史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述数学史中重要人物和事件,引发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探索和发现,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追求更加全面、多元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在全方位上的需求。
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数学史的教学已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史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演变历程,培养其对数学思想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并探讨其教学价值和作用。
1.教师引入数学史背景:在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该数学知识的发现历程,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来源和应用。
例如,当教授小学生二次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勾股定理的发现历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2.数学史知识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如数轴、分形等。
此时,可以引入数学史知识,通过具体的事例实例来揭示这一概念的内在规律和应用。
例如,在教授小学生数轴时,可以引入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发现历程,说明数轴的原理和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拓宽学生数学知识的视野:数学史在延伸学生知识视野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数学学派、数学家的思想,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不同应用领域和理论框架,拓宽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层次,促进其对数学的深入了解。
1.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通过数学史的引导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有趣地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史的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概念和原理的起源和发展,从而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数学概念:通过数学史的引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内在特点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度和掌握程度。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通过数学史的引入,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家们对数学的追求和热爱,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热情,激励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入数学史教学下的课堂导入
—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
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就没劲去听,从而造成数学成绩不理想,进而转变成对数学课的厌恶和烦躁。
反观我们大多数教师上课状况,往往直接讲解数学定理然后直接进行练习,而很多学生不清楚这定理的来历,更不用说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
我认为,如果在课堂的引人或者内容的讲解上加融入相关的数学史知识,不仅会增添数学课的“色彩”,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还能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可读性。
通过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是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的数学史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与数学史的融合是必要的。
一、数学史导入新课的意义及方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学习要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生者。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能仅一味的讲解书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历过程。
另外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了解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如何来的,是和怎样的数学实践直接联系,从而对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和深度理解。
从中可见数学史的必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民族自豪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数学教学
应当反映数学数学的历史及发展状况。
通过在教学当中讲解数学定理来历及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体系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的地
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文化修养。
另外,中国古代有着光辉的数学历史,很多重要的数学结论的发现比西方要早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比如公元5世纪祖咂成功的运用“祖氏原理”推导出了球体积的计算公式,而这一原理在西方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于1635年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提出,它对微积分的建立有重要影响,再比如刘徽的割圆术,庄子的极限思想等,这些数学发现和数学思想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人的智慧。
虽然从明代开始中国数学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但是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数学家们就开始了振兴中国现代数学的艰难历程,并陆续出现了一批在国际上都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们,如苏步青、熊庆来、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等。
另外经过几代数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中国现代数学也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中国数学发展水平与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在课堂导入这样的数学历史介绍,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数学的地位,还会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立下为中国数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二)有助于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兴趣是人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文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兴趣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而由于数学知识在很多内容上是经过数学家千锤百炼得来的,所以它
的语言精炼,概念也比较抽象,更重要的是它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繁琐的计算得来的,导致数学学习不仅枯燥单调,而且对一些逻辑推理比较弱的学生产生很大的思想压力,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数学完全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在数学教学当中如果还是靠一味的念课本抓练习是行不通的。
而要在教学当中适时的插入一些数学史料,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有利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讲完一节数学知识以后再补充相关的数学史内容,这就相当于再现数学知识的产生的过程,毫无疑问这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通过展现古代数学家发现定理的过程,其实就展现了古代数学家对已有理论的继承、推广、批判并进行创新等思维方式。
如果在数学教学当中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维过程,那么学生也能体会到和古代数学家一样的理性思维过程。
而这种学习不仅可以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融入数学史的“勾股定理”课堂导入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最基本的初等几何定理,被誉为“千古第一定理”,这个定理蕴藏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早在公元前约三千年的古巴比伦人就知道和应用勾股定理,还知道许多勾股数组。
古埃及人也应用过勾股定理。
在中国,商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
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
可见,勾股定理发展历史久远。
但在当前很多中学数学教学中,往往省略了历史,而是直接给出公式,这样使学生只会套用公式,却根本不了解勾股定理的产生、发展以及它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这样使学生体会不到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
因此,通过对融入数学史的勾股定理教学探讨,应该进行如下的课堂导入:
1、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开数学大会的情景,展示大会会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70页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并出示自制教具(赵爽弦图),观察它们的联系,提出问题,数学家大会为什么用它做会徽呢?
2、在数学大会上我们将对为提出这个图形的古今中外数学家颁奖
首先授予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新锐成就奖,接着讲他发现勾股定理的趣事,以调节课堂氛围。
话说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有次应邀参加一位富有政要的餐会,这位主人豪华宫殿般的餐厅铺着是正方形美丽的大理石地砖,由于大餐迟迟不上桌,这些饥肠辘辘的贵宾颇有怨言;但这位善于观察和理解的数学家却凝视脚下这些排列规则、美丽的方形磁砖,
但毕达哥拉斯不只是欣赏磁砖的美丽,而是想到它们和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拿了画笔并且蹲在地板上,选了一块磁砖以它的对角线 AB 为边画一个正方形,他发现这个正方形面积恰好等于两块磁砖的面积和。
他很好奇.... 于是再以两块磁砖拼成的矩形之对角线作另一个正方形,他发现这个正方形之面积等于5块磁砖的面积,也就是以两股为边作正方形面积之和。
至此毕达哥拉斯作了大胆的假设:任何直角三角形,其斜边的平方恰好等于另两边平方之和。
那一顿饭,这位古希腊数学大师,视线都一直没有离开地面。
同学们看这位数学家对数学的探索都顾不上吃饭了!
3、话锋一转,接着说为一位神秘嘉宾颁奖,他本不是一位数学家,但他对数学的热爱超出了他对自己职业的热爱。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总统是怎样证明这个定理的,以此号召学生去思考这个定理的证明,也许将来也能当上美国总统哦。
其中,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的证法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
总统为什么会想到去证明勾股定理呢?难道他是数学家或数学爱好者?答案是否定的。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在1876年一个周末的傍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赏黄昏的美景,他就是当时美国俄亥俄州共和党议员伽菲尔德.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石凳上,有两个小孩正在聚精会地谈论着什么,时而大声争论,时而小声探讨.由于好奇心驱使伽菲尔德循声向两个小孩走去,想搞清楚两个小孩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一个小男孩正俯着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直角三
角形.于是伽菲尔德便问他们在干什么?
只见那个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请问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为多少呢?”伽菲尔德答到:“是5呀.”小男孩又问道:“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又是多少?”伽菲尔德不加思索地回答到:“那斜边的平方一定等于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说道:“先生,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伽菲尔德一时语塞,无法解释了,心理很不是滋味。
于是伽菲尔德不再散步,立即回家,潜心探讨小男孩给他留下的难题。
他经过反复的思考与演算,终于弄清楚了其中的道理,并给出了简洁的证明方法。
1876年4月1日,伽菲尔德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发表了他对勾股定理的这一证法。
1881年,伽菲尔德就任美国第二十任总统。
后来,勾股的证明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理直观、简捷、易懂、明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称为“总统”证法。
4、接着对我国为勾股定理做出贡献的数学家赵爽、刘微等人一一颁布不同的奖项,并讲解他们发现并正面这个定理的历史。
当然,数学史在数学课堂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导入,也可以在《勾股定理》课将各种古老的证明方法贯穿于前后,或者在学生课堂听讲时注意力不集中时用数学家故事来重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
教师只有在不断
充实、完善,提高自身修养的前提下,教育教学水平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才能上出更精彩、更成功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