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4互联网普及率

合集下载

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年度统计报告

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年度统计报告

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年度统计报告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络发展迅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激励。

本文将对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进行年度统计分析,以期全面了解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一、互联网络普及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底,我国互联网络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居全球领先地位。

这表明我国互联网络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地区和每一个家庭,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强大的互联网服务。

二、互联网络用户规模截至今年年底,我国互联网络用户规模已超过9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约占总数的90%以上。

这一数据表明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互联网络用户主要的上网方式,同时也为我国互联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互联网络带宽速度我国互联网络的带宽速度也有了显著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络的平均带宽速度已达到100Mbps以上,通信质量和速度明显提升。

这为各类数据传输和多媒体内容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

四、互联网络应用领域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也是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底,我国的互联网络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医疗健康、在线娱乐等等。

其中,电子商务是我国互联网络应用领域中最为活跃和发展迅猛的领域之一,今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超过10万亿元。

这表明我国互联网络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消费升级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五、互联网络安全互联网络安全也一直是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的重点和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络安全状况总体稳定。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互联网络安全的投入,建设了一批互联网络安全保护体系,有效阻击了各类网络病毒和黑客攻击。

然而,随着互联网络应用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络安全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络安全的管理和保护力度。

综上所述,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年度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络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综述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综述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综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最初的互联网接入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概述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里程碑,展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蓬勃景象。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1978年,我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直接连接,同时建立了第一个电子邮件系统。

然而,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大规模普及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在我国的应用还很有限。

90年代初,我国逐渐迈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在教育、科研和企业之间的通信中得到应用。

同时,宽带网络的普及使得互联网的传输速度得以大幅提升。

1992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高性能计算机成功问世,为后来的互联网发展打下了基础。

2000年代初,我国互联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逐渐兴起。

200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突破了100万,标志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随后,手机支付、移动购物等新型服务应运而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008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宽带中国”战略,以加快宽带建设,提高网络带宽和覆盖率。

2013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6亿,网民渗透率达到45.8%。

互联网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互联网行业也催生了一大批创新企业。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一批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崛起,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中坚力量。

2014年,我国提出了“互联网+”的发展战略,将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相结合,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产业正在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2017年,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成果显著,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领军者之一。

40年来,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同时,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我国也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了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目录一、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网络的国际出口带宽、以及IP地址数等信息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程度和普及程度。

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历次调查中这些基础性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上网计算机数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456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半年增加了400万台,增长率为9.6%,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5.6%(如图7.1所示)。

可见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图7.1 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总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67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减少了30万台,增长率为-4.3%,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8%;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207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减少了70万台,增长率为-3.3%,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为182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增加了500万台,增长率为37.9%,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6.6%(如图7.2所示)。

可见,虽然上网计算机总数保持增长,但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只有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则依然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图7.2 历次调查不同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结果中上网计算机总数、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如图7.3所示)。

图7.3 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2.上网用户人数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0300万人,同半年前的调查相比,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半年增加了900万人,增长率为9.6%,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如图7.4所示)。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前言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

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加速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的不可替代作用,高度重视并积极促进互联网的发展与运用。

中国政府把发展互联网作为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积极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通过完善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信息网络工程、鼓励相关科技研发、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培育多元化信息通信服务市场主体等举措,不断推动中国互联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

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网络文化信息装备制造业。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发展战略。

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

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及明确的政策引导下,中国互联网逐步走上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之路。

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

1997年至2009年,全国共完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3万亿元人民币,建成辐射全国的通信光缆网络,总长度达826.7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84万公里。

到2009年底,中国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已达1.36亿个,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866,367Gbps,拥有7条登陆海缆、20条陆缆,总容量超过1,600Gb。

中国99.3%的乡镇和91.5%的行政村接通了互联网,96.0%的乡镇接通了宽带。

2009年1月,中国政府开始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目前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

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以下为《报告》的“第五章网民规模与结构”部分: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2014年网民增长的宏观带动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政府方面,2014年政府更加重视互联网安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月份成立,旨在全力打造安全上网环境、投入更多资源开展互联网治理工作,消除非网民上网的安全顾虑;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工作正式提上社会经济发展日程,推动互联网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打造现代传播体系,对非网民信息生活的渗透力度持续扩大;“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宽带的建设和普及。

运营商方面,2014年中国4G商用进程全面启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12月,中国4G用户总数达9728.4万户,在网民增长放缓背景下,4G网络的推广带动更多人上网;运营商继续大力推广“固网宽带+移动通信”模式的产品,通过互联网OTT业务和传统电信业务的组合优惠,吸引用户接入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着虚拟运营商加入市场竞争,电信市场在2014年出现活跃的竞争发展态势,相比基础运营商,其在套餐内容方面灵活度更大,获得很多用户的认可。

企业方面,2014年新浪微博、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使“互联网”成为频频见诸报端的热点词,互联网应用得到广泛宣传,互联网应用与发展模式快速创新,比特币、互联网理财、网络购物、O2O模式等一度成为社会性事件,这些宣传报道极大地拓宽了非网民认知、了解、接触互联网的渠道,提高非网民的尝试意愿。

2014年互联网职业信息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互联网职业信息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互联网职业信息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月
目录
一、我国互联网职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历程 (4)
1、起步阶段(1997年至2002年) (4)
2、快速发展阶段(2003至2005年) (5)
3、洗牌阶段(2006年至2009年) (6)
4、相对成熟阶段(2010年至今) (7)
二、我国互联网职业信息服务业市场前景 (8)
1、行业发展趋势 (8)
(1)搜索技术能力与个性化服务突显 (8)
(2)互联网职业信息服务业将进一步向细分行业方向发展 (8)
(3)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将引领手机招聘热潮 (9)
2、行业市场规模 (9)
(1)互联网上网人数及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增长 (10)
(2)互联网职业信息服务业雇主规模及渗透率持续增长 (11)
(3)网络求职者人数持续增加 (12)
三、行业竞争状况 (13)
1、行业内竞争主体及各自优劣势 (13)
2、市场份额 (13)
四、行业壁垒 (14)
1、人才数据库壁垒 (14)
2、巨额广告投入壁垒 (15)
3、政策壁垒 (15)
4、跨区域经营壁垒 (16)
五、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6)
1、行业监管不到位 (16)
2、行业竞争加剧 (16)
六、行业的周期性、地域性、季节性 (17)
1、行业周期性 (17)
2、地域性 (17)
3、季节性 (17)。

互联网在国内发展的历史阶段

互联网在国内发展的历史阶段

互联网在国内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到1995年:互联网在中国的萌芽。

1994年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商务部签署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作为第71个接入互联网的国家。

1994年10月,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开始启动。

1995年1月12 日,国家教委主办的《神州学人》正式上网,成为中国第一家走上互联网的传统媒体。

第二阶段:1996年到2000年:迅速扩张
1996年央视建立自己网站
1997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开通网站
1998年网易,搜狐,开通新闻频道
第三阶段:2001年到2003年:互联网在中国的影响力彰显。

2002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中,新浪和搜狐同时宣布已经持平。

2003年第一季度,几大门户网站宣布开始盈利,2003年,互联网的影响力开始彰显,被称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年。

1对政府及政府决策的影响如2003年的非典,孙志刚案件,刘涌案件 2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为传统媒体设置报道“议程”。

第四阶段:2004年到现在,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在中国跻身主流。

搜狐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奥运会网络赞助商。

根据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被称为“网民大国”和“宽带大国”。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是15年前的867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9%。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机会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机会

旅订
中国互联网商业机会的动力——大数据
大数据挖掘将改写中国电商与移动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商业机会的动力——O2O
*O2O在中国的发展是 移动互联网直接推动的 。
*移动互联网应用中推动 力最强的就是中国的微 信,类似日本的Line *二维码购物的飞速发展 将改写中国的电子商务 与移动互联网发展
最后:中国最大的财经网站-----和讯网
*手机购物单个 季度增长率高达 96.6%,说明这个 市场在爆炸。
中国无线互联网的有前景的应用分析
2011-2012中国电子商务最有前景的应用
2012-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竞争特点
网购 团购 支付
• 网络购物已成为刺激中国内需的重要路径 • 手机网购用户5550万,比2011年增长136%,有前景 • 传统生产商开始反攻,如家电巨头苏宁、国美
1998-2013:中国互联网的上市之路
截止2013年,海外上市共47家 截止2013年,7-2015年中国互联网的总体商业机会
2010-2014,预计移动互联网均增80%,电商均增62%
2012-2013中国移动互联网最有前景的应用
*中国第一财经网站 *中国最早的互联网接入商 *中国博客运动的第一品牌 *中国最高端的财经人群每天浏览的网站
Thank you ……
• 团购用户8337万,比2011增长29%。 • 手机用户1947万,比2011增长89% • 老牌电商的团购正在获得主要优势 • 手机支付用户5531万,比2011增长80% • 中国央行开始发出更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支付市场出现第三方、银行、电商、电信商四大阵营
• 铁路网上预订人数达到7897万人,这是一个历史进步。 • 20%的网民网络预订过机票、火车票、住宿 中国高铁网还将进一步刺激各类旅行订购

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害人研究

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害人研究

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害人研究本文结合诈骗犯罪在网络环境下的新面貌,以被害人为中心,重点从网络诈骗被害人特征和诈骗实施阶段两方面阐述被害人在预防诈骗中的重要性。

同时,尝试把适用于传统环境的“防卫空间”理论迁入网络空间领域,将其作为治理网络诈骗的重要理念,并讨论其在调动被害人自治气氛,预防被害等方面的作用。

标签:网络诈骗;被害人;被害人过错;防卫空间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复杂高效的网络交互模式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对信息数据的深度利用孕育出了多样的商业运营模式,网络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却也令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由于网络本身具有隐蔽性,高智能性等特征,一些传统犯罪披上互联网的“高科技”外衣,给网络环境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本文所要讨论的网络诈骗犯罪正是网络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之一。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在2003-2012 年之间,互联网的普及率由6.15%上升到41.65%;〔1〕但同时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将导致财产诈骗犯罪率平均上升约1.37%;根据《2012年中国网站可信验证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底,31.8%网民在网购过程中直接碰到钓鱼网站或诈骗网站,保守估算,每年因钓鱼网站或诈骗网站给网民造成的损失不低于308亿。

〔2〕针对近年来网络诈骗的严峻形势,国内多数学者从分析网络犯罪特点和成因、立案管辖、证据收集等刑法及刑事诉讼方面寻找网络诈骗的治理之道。

如梁静(2006)从比较法研究的角度,着重介绍了美国打击网络诈骗所采用的联邦犯罪诉讼,国家配合与合作两者措施;陈巍(2008)针对网络诈骗形式和特点分析,提出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多角度排查等四条侦破对策;于志刚(2010)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刘英泽(2010)认为应该明确电子证据规则法律地位,确立完善的电子证据认证规则和调查措施;杨燮蛟等(2011)讨论如何从立法完善、执法改善、技术加强、社会各方协调等方面来构建网络诈骗的预防体系。

2003年互联网行业报告

2003年互联网行业报告

2003年互联网行业报告2003年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长,互联网技术和应用不断创新,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报告将对2003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一、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长。

2003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0亿人,其中亚洲地区的用户数量增长最为迅速。

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娱乐消费的重要渠道。

二、互联网技术和应用不断创新。

2003年,互联网技术和应用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新兴应用不断涌现。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社交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

三、互联网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互联网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互联网产业链不断延伸,涉及到通讯、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互联网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经营模式,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互联网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5G技术的商用推广,移动互联网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为互联网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同时,互联网行业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如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总结,2003年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长,互联网技术和应用不断创新,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望未来,互联网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创新,互联网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数字经济,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和实现资源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包括大数据、5G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都是数字经济在技术层面的体现。

1、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必要性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促进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一大体现。

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中长期数字化发展战略,力图依托各自信息、科技、制造等领域的优势,构建数字驱动的经济体系,打造竞争新优势。

只有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才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提升国际竞争力。

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牵引生产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拓展,带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还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增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2、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1994年,我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2000-2002年,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经历了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造成的行业低迷阶段。

2003-2012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数字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期,产生了多种新业态。

2013年起,我国互联网进入移动端时代,数字经济发展迈入成熟期。

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3万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的38.6%,占比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较2002年提升了28.6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0.4%,基础电信企业建成5G基站71.8万个,5G终端连接超2亿。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数据中心数量约7.4万个,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约23%。

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升了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防范结构失业风险。

2000-2010年中国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2000-2010年中国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2000-2010年中国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在中国,宽带是互联网的主要接入方式,共有2.7亿人通过宽带连入互联网,占总体网民比例的90.6%;而宽带接入的价格亦能为中国大陆的大部分中产阶级所接受。

无线接入方式,特别是手机访问互联网的网民数量在迅速上升,有11,760万手机上网用户。

而使用固定电话拨号上网的网民人数,自从在2004年达到峰值后,已在逐年地继续减少。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

为世界首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仍远落后于互联网发达国家。

(一)我国上网计算机数:2000年:650万台2002年:2083万台2004年:4160万台2006年:5940万台2008年:8470万台(二)我国上网用户人数:2000年:1690万,拨号用户:1793万2001年:2650万,拨号用户:11543万2002年:4580万,拨号用户:2683万,宽带用户:200万2003年:6800万,拨号用户:4500万,宽带用户:980万2004年:9400万,拨号用户:5515万,宽带用户:3310万2005年:10300万,拨号用户:4950万,宽带用户:5300万2006年:13700万,拨号用户:5100万,宽带用户:9070万2007年:21000万,拨号用户:2340万,宽带用户:16340万2008年:29800万,宽带用户:27000万2010年:45700万,宽带用户:45000万(三)互联网普及率2002年:3.6%2003年:5.3%2004年:6.7%2005年:7.9%2006年:10.5%2007年:16%2008年:22.6%2009年:28.9%2010年:34.3%(四)手机网民2006.06:1300万2006.12:1700万2007.06:4430万2007.12:5040万2008.06:7350万2008.12:11700万2009.06:15500万2009.12:23300万2010.06:27700万2010.12:30900万互联网2000-2010:十年十大变化1.网民数量和构成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

《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

(讯)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

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发展主题从“量变”转向“质变”《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

综合近年来网民规模数据及其他相关统计,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逐渐饱和,互联网发展主题从“数量”向“质量”转换,具备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中地位提升、与传统经济结合紧密、各类互联网应用对网民生活形态影响力度加深等特点。

手机网民数量持续增长高流量手机应用成亮点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在3G网络进一步普及、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视频、音乐等高流量手机应用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端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数为2.47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了1.12亿,增长率高达83.8%,在手机类应用用户规模增长幅度统计中排名第一。

用户上网设备向手机端转移、使用基础环境的改善和上网成本的下降三方面是手机端高流量应用使用率激增的主要原因。

社交类综合平台持续升温网络游戏终端竞争加剧《报告》显示,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较2012年有所下降。

类似即时通信等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则发展稳定:在2013年,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较2012年底增长6440万,使用率达86.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突破10亿,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量的三分之一。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捷。

一、互联网络普及率稳步提升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4%,与2010年相比提升了28.6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地区的普及率达到了79.9%,农村地区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了48.4%。

这表明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开始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二、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获得信息和服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截至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9亿,占比超过90%。

移动支付、在线购物、在线教育等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手机APP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社交媒体、新闻、购物平台等应用层出不穷。

三、网络购物成为主要消费方式互联网的普及给电子商务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网络零售额已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2019年,中国网络零售额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占社消品零售额的比重超过24%。

和传统消费方式相比,网络购物的便捷性和优惠更受消费者青睐。

四、网络教育逐渐兴起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网络教育也逐渐成为人们的新选择。

据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教育用户规模已突破2.5亿,占全国教育参与人群的近一半。

网络课程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吸引了大量学生和职场人士,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间找到平衡。

五、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的网络安全事件数量庞大,包括网络病毒、网络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

为加强网络安全,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网络安全的投入,并通过立法加强了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但同时,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的互联网络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以下是该报告的主要内容:首先,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报告截止日期,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了10.3亿人,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表明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

根据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72.1%,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超过七成的中国人口可以享受到互联网的便利,通过互联网了解信息、获取服务等。

再次,中国互联网的移动化程度日益提高。

报告显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9亿人,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6.6%。

手机成为中国人上网的主要工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浏览网页、使用各种应用程序。

此外,中国的互联网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报告指出,中国的在线购物、在线支付、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互联网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

各类互联网平台和应用程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服务。

然而,报告也指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加,网络安全威胁也在增加。

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其次是网络不平等问题。

部分地区和人群的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存在数字鸿沟的问题,需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教育。

综上所述,中国的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政策的不断改进,相信中国的互联网将继续迈向更加繁荣和健康的发展。

2014年中国网民数量和上网时间统计数据分析

2014年中国网民数量和上网时间统计数据分析

2014年我国网民数量和上网时间统计数据分析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

图1: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2014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

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2011、2012年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分别为1.18亿、2.24亿部,2013年前11个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8亿部, 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亿部,同比下降24.7% 。

智能手机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此外,由于易转化群体逐渐被纳入网民群体,互联网渗透难度加大,非网民群体中低学历群体占比很高,且该人群上网意愿非常低。

本次调查显示,除学生外,在农村非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到87.9%,而该人群中仅有6.1%的人表示未来半年内肯定上网或可能上网;除学生外,在城镇非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66.3%,而该人群中仅有9.4%的人表示未来半年内肯定或可能上网。

图2:城镇、农村非学生非网民群体学历结构图3:城镇、农村非学生非网民群体未来半年上网意愿目前,我国农村非网民人口仍有4.5亿,是未来互联网普及工作的重要方向,应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异化的转化策略。

本次调查发现,农村新增学生网民中 10岁以下人群占比仅为16.1%,远低于城市新增学生网民中54.2%的占比。

因此,加强我国农村初级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低龄学生开设互联网教育课程,将对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带来一定的贡献。

而从农村新增非学生网民的互联网应用情况分析来看,即时通信、网上看新闻、网上收听音乐或下载音乐使用率分别为72.2%、61.3%、43.3%,远超其他类网络应用。

针对农村非学生网民受教育水平低,掌握IT技术存在一定难度的特点,厂商应针对该群体开发操作简便的即时通信、新闻、音乐类软件,拓宽该群体的网络入口。

CNNIC:2014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2014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前言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 已成功发布了33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4次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 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34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4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 目录报告摘要 (4)第一章 调查介绍 (6)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0)一、网民规模 (10)(一)总体网民规模 (10)(二)手机网民规模 (12)(三)农村网民规模 (13)二、网民属性 (14)(一)性别结构 (14)(二)年龄结构 (14)(三)学历结构 (15)(四)职业结构 (15)(五)收入结构 (16)三、接入方式 (17)(一)上网设备 (17)(二)上网地点 (18)(三)上网时长 (19)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20)一、基础资源概述 (20)二、IP 地址 (20)三、域名 (22)四、网站 (23)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3)第四章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25)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5)二、信息获取类应用发展 (28)三、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 (29)四、交流沟通类应用发展 (33)五、网络娱乐类应用发展 (37)附录1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41)附录2调查支持单位 (4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附录3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介绍 (4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1987年9月,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Karlsruhe University)维纳·措恩(Werner Zorn)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的帮助下,王运丰教授和李澄炯博士等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ICA)建成一个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20日向德国成功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2.1987年11月9日-11日,中国代表团受邀参加了在美国普林斯顿(Princeton)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学术网络会议(International Academic Networkshop)。

与会期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美国大学网(BITNET)和计算机科学网(CSNET)的电子邮件延伸至中国一事表示欢迎,向中方代表杨楚泉递交了书面欢迎信。

3.1988年初,中国第一个X.25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当时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南京、深圳等城市。

4.1988年3月,中国计算机科技网(CANET)项目启动,旨在组织中国众多大学、研究机构的计算机与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相联。

5.1988年7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通过奥地利无线电公司的卫星线路,采用X.25协议使一台VAX785机成为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一个子节点。

6.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胡道元教授从加拿大UBC 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进的采用X400协议的电子邮件软件包,通过X.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相连,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

7.1989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通过当时邮电部的X.25试验网(CNPAC)实现了与德国研究网(DFN)的互连。

CRN的成员包括:位于北京的电子部第15研究所和电子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位于成都的电子部第30研究所、位于石家庄的电子部第54研究所、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位于南京的东南大学等单位。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然而,真正引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

1994年,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这一年,中国电信引入了中国第一个商业互联网接入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商务交易。

从1990年代后期到2000年代初期,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据统计,我国电子商务从1999年的4.8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约600亿元。

这一时期,电子商务以B2B(企业对企业)模式为主,企业间的在线交易成为主要趋势。

不仅如此,很多国内企业开始将传统商务转移到了新兴的电子商务平台上。

2003年以后,我国电子商务迎来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颁布,这为电子商务的安全和信誉建立了法律基础。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全国范围内的电子商务企业纷纷涌现,包括淘宝、京东、天猫等。

随着2010年以后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参与电子商务活动。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更是给电子商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纷纷拥抱移动互联网,推出手机客户端和移动支付等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子商务用户规模已达8.3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

电子商务交易额连年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

同时,电子商务也带动了物流、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信息安全、网络诈骗、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依然存在。

此外,电子商务也对传统零售业带来了冲击,一些传统企业难以适应转型的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例如,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监管,提升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和信誉度;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