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段阅读教学衔接的探索与实践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其中阅读能力被认为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小学生阅读能力较弱,影响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本研究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的实践方法,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选题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以下目的:1. 了解当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探讨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3. 总结和推广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4.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1)丰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体系,为阅读教学提供理论支持;(2)揭示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为教育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3)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
2. 实践意义(1)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2)指导一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4)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有效的阅读教育资源,促进全民阅读。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阅读教育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
许多国家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美国:美国在阅读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全语言教学”和“通用核心标准”。
全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的整体性,提倡通过丰富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通用核心标准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期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英国:英国的阅读教育注重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阅读起跑线”计划,旨在为儿童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小学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开题报告
小学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探究性阅读则是目前教育界研究、实践存在较大争议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
探究性阅读是指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积极搜索资料、探究解答的过程,实现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和理解,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阅读作为一种探究的方式。
然而,在小学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存在诸多难题和困惑。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阅读材料和问题,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现策略和方法,旨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小学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究性阅读的概念和意义,分析小学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 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小学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思路,梳理学生阅读的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特点。
3. 基于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设计可行性较高的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方案,包括阅读材料的选择、提问技巧的应用、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等。
4. 通过学生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升,对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验证,总结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等领域的相关文献,系统总结探究性阅读的概念、特点、优缺点以及国内外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探究意识等方面的情况,为教学方案的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3. 实验研究法:开展小学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实验,实现主题式阅读、问题导向阅读和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的应用,探究其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影响,并对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价。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索与研究》课题开题、结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索与研究》课题开题、结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
(3)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他人。
(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来源和背景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其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有效地衔接不同阶段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机衔接、有序推进的知识体系。
因此,本文选择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可以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
同时,这种研究对于语文教师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为阅读教学提供一些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阅读教学的特点和难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的对策和建议等。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实际教学情况的分析,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四、预期结果和实际应用本研究的预期结果主要包括:(1)分析中小学阅读教学的特点和难点;(2)总结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3)提出针对阅读教学衔接的实际操作建议,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价值。
这些结果可以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实际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质量。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也有望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教学的开题报告
阅读教学的开题报告阅读教学的开题报告一、引言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背景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技能,涉及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方面。
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包括词汇理解困难、句子结构理解困难以及整体理解困难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力差,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术发展。
三、问题陈述本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提高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四、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1. 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2.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提高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3. 提供教师在教学中的参考和指导。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阅读教学的需求和问题;通过实地观察,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 提出一套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2. 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 提供教师在教学中的参考和指导,促进阅读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七、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学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和学术发展;2. 对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和指导,促进阅读教学的改进和发展;3. 对教育研究领域:丰富阅读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八、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阅读文献,了解国内外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阅读教学的需求和问题;3. 实地观察,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4. 分析数据,总结问题和发现;5. 提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6. 撰写研究报告。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实践探索的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实践探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育也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成为许多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探索,构建一种多元化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在该模式中,将涵盖以下多个方面:1. 注重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针对不同难度、内容和形式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全面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2. 培养阅读兴趣:通过选取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和收获,并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探索多元化的阅读方式: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结合、阅读朗读、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兴趣。
4. 拓展阅读视野:通过选取不同主题、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认知。
5. 促进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文本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中外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科交叉和知识拓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践探索的方法,结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所构建的多元化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评估和改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阅读材料:根据学生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适合的阅读材料,并进行整合和归类。
2. 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根据材料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包括线上线下结合、阅读朗读、小组讨论等。
3. 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上述设计的多元化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能力提升,同时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
4. 数据分析与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表现等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不断优化和改进阅读教学模式。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化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式课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式课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语文》等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师生关注的重点在于文本背景知识、文字语言的解析、结构组织等,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思维的培养。
因此,如何建立起一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效果与价值的阅读教学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阅读教学则是在探究式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思维和阅读兴趣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阅读能力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也是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增强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
在这种背景下,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显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式课型的实施方式、效果和实现路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操作路径,明确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属性和特征。
2. 分析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探究式阅读教学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等方面的作用。
3. 通过实验研究,探究探究式阅读教学对于中学生阅读思维、创新能力、学业成就的影响和效果。
4. 总结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施方式、关键技巧、教学策略以及实现路径。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教学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包括:1. 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挖掘出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特征与操作路径。
2. 借鉴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探究探究式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思维、创新能力、学业成就等的影响与效果。
3. 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学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教师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和所取得的成效。
阅读教学的开题报告
阅读教学的开题报告阅读教学的开题报告 1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
新课改实施以来,阅读的确被提到了较重要的地位,但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却仍不容乐观,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
课内阅读就是“学教材”,只重视教材中篇目的学习,而忽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只重视课文的分析,而忽视课外相关内容的渗透;只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
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不重积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
这样的阅读费时低效。
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确实令人堪忧。
我们必须要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适当整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们也发现,研究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研究课外阅读的也不少,但理性地就如何把课内外阅读衔接这个论题展开研究的人很少,两者如何整合也鲜有论述。
我们认为:目前,就教育现状而言,选择这个可操作的视角,探索如何将课内外阅读整合起来,总结出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实践的深度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实践的深度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适应社会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其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积极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其中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
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阅读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电视等媒体的普及,学生的阅读时间被大大压缩,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均受到影响。
因此,如何改革小学生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实践的深度研究,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小学生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提高我国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改变目前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困境,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养。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2.1 研究目标1. 分析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全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2. 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小学生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
3. 提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2.2 研究内容1. 小学生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包括阅读教学的理念、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 新时代小学生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小学生阅读教学模式。
3.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分析有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策略。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3.1 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2. 实证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现状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的开题报告
阅读教学的开题报告阅读教学的开题报告一、引言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和电子游戏的普及,许多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逐渐下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
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拓眼界,增加词汇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对于他们的学业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三、阅读教学的挑战然而,阅读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下降,他们更喜欢追求即时满足感的活动,如社交媒体和电子游戏。
其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阅读技巧,如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的难题。
四、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为了克服上述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经验和喜好,并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其次,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词汇学习、理解推理和阅读策略。
通过系统的指导和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评估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为了评估阅读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测试,以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其次,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如阅读速度、注意力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进行口头报告,以评估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结论阅读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通过创造积极的阅读氛围,教授基本的阅读技巧,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并评估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阅读教学的开题报告
阅读教学的开题报告阅读教学的开题报告一、引言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技能,也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开题报告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在学生的语言和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思想,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阅读教学的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不断练习和指导,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推理和分析作者的意图。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文本,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阅读教学的策略1. 预读和预测。
在开始阅读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标题、插图和段落首句等来预测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词汇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词汇卡片、词汇游戏等方式教授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阅读策略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扫读、略读、详读等,帮助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理解文章。
4. 听读和跟读。
通过听读和跟读,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语音语调和语速的准确性,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语音表达能力。
五、阅读教学的评估评估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评估可以采用阅读理解题、阅读速度测试等形式,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讨论的参与程度来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阅读教学的挑战与对策1.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有趣的文章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阅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异大。
教学实践开题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课题名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二、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文素养的积淀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现(1)梳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
(2)分析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如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等。
2.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阅读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3)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素养。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1)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阅读教学目标体系。
(2)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3)设计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方式,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4.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2)结合核心素养,对案例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出改进策略。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核心素养、阅读教学等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教学案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4. 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策略,观察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实践的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实践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语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阅读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因此,研究并探索适合现代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目的:通过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一种更加适合现代学生的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识别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素养。
内容: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和问题汇总。
2.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3.阅读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难度的掌控。
4.测量与评价的方式的选择和实施。
5.模式实验的设计和评价。
三、研究方案: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研究期限为一年,主要工作计划如下:1.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分析和论述。
2.回顾阅读教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3.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的测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根据学生测试结果,设计一种新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5.通过实验比较,评估新模式的教学效果。
6.总结分析研究结果,提出新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四、预期研究成果:1.一份完整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2.一份针对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结果的研究报告。
3.一份新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4.一份新模式教学实验的结果和总结报告。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和教学实践的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和教学实践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文学作品是人们传承的文化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中学语文教学中,作品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作品的阅读,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文化,掌握语言,提升思维水平和情感能力。
同时,作品阅读也是传统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因此,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作品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而如何更好地开展作品阅读教学,则是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课题主要旨在探究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与教学实践,包括如何选择优秀文学作品、怎样开展作品阅读教学以及如何评价作品阅读效果等。
通过本研究,旨在:1. 深入了解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和教学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2. 探讨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3. 提高学生的作品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促进他们审美能力、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
2. 优秀文学作品的选择和分类,包括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
3.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 如何评价作品阅读效果,提出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中学语文教师进行调研,了解他们在作品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同时,本研究也结合实际中学语文教学,探究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育经验。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有以下几点结果:1. 深入了解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和教学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2. 探讨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doc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
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
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也多。
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了,这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
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
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
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
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
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
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这一现象已刻不容缓了。
可以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5篇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阅读教学开题报告5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教学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1一、问题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跟岗学员开题报告之二。
有效教学的提出其实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间相互争论的产物。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
这种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种"凭良心行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教书是"良心活",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其教学效果也难以用科学手段、评价标准来进行衡量和估价。
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加上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的扎实推进,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教学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科学。
这就告诉我们,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
于是,国内外有识之士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行动研究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创新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学评价体系、师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施良方、崔允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中关于有效教学的论述。
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
"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与探索》开题论证报告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与探索》开题论证报告《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与探索》开题论证报告1、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尺码,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是,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这固然有言之无物的原因,但也受言之无序的困扰。
因为每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练笔次数少,容易发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脱节,弄成讲课是讲课,作文是作文两张皮的情况。
为了弥补这种缺乏,我们应在阅读教学的同时,针对所学的课文进行小练笔笔。
2、《小学语文新课程规范》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推荐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发明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语言的文字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只有“厚积”才干“薄发”。
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
积累和运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积累是运用的基础和前提,运用是积累的目的和归宿。
没有积累,运用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二00八年九月份,学校教导处在全校3-5年级中开展了“学生语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和“教师习作教学问卷调查”活动。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54.5%的学生在习作课上没有主动发言的习惯,38.5%的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68.3%的学生平时缺乏认真仔细观察的习惯;54%的学生没有经常主动坚持记读书笔记;在平时学习中,当自身看到、听到或想到的事情,会主动写下来的学生仅占31.3%;在习作(包括写片段习作)完成后,没有修改自身习作的习惯的占39.9%,不会修改自身习作的学生占49.1%。
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了学生的习作已经陷入了困境。
中小学记叙文阅读教学衔接初探的开题报告
中小学记叙文阅读教学衔接初探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记叙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注重语法结构、细节考察,忽视情感表达和语言感觉等方面的训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了记叙文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的引导,探索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二、主要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通过教学探索记叙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衔接方式,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研究将采用“理论指导+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以四年级语文教材为基础,通过设计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情感、发现美感,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三、研究意义记叙文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研究通过重新审视记叙文教学方法,针对现有教学方法的不足,对记叙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衔接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为后续教学方法的改进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文献综述、教学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构建教学实验,对探索出的记叙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衔接方式进行实践,收集学生记叙文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数据。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方法,结合实践结果,对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估。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改进记叙文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同时,还将对记叙文阅读与写作的衔接探索有所突破,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期望本次研究能够推动中小学记叙文的阅读教学向深入和广泛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高学段阅读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1900字】
开题报告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或学位论文(设计)题目小学语文高学段阅读教学方法研究题目来源 A.教师出题口 B.学生自拟V是否来自学生的请在口处打“A.是JB.否□岗位实践、科研课题1.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文本阅读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部分“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导致大部分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
还有,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大部分过于重视文字的练习。
笔者还发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教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的思考。
笔者意在通过对小学阅读教方法学的研究,解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广大学者和教师提出建议。
2,与选题相关的前人研究现状简述:国内外学者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大都是外语或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研究语文教学方面的并不多,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更显稚嫩。
然而,从国内对任务型教学的研究成果上看,任务型教学法的泛用性极强,它的理论依据来自多个方面,涉及教育、心理、课程、语言多个领域。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把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
3.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和他的知识储备、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的体现成正比。
这就是我们把阅读教学放在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的原因之一。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小学生对于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兴趣不高,能够引起他们阅读兴趣的更多是课外的读物。
学生缺少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意识,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
高年级的小学生没有掌握很好的阅读方法,比如部分学生对于默读课文的方法没有掌握。
教师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时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语文探究性自主阅读四阶段推进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开题报告
“语文探究性自主阅读四阶段推进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语文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探究性学习成为了新时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启发式学习,它是通过提供内容方面的“点和线”,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性思维。
探究性学习已经在外国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并开始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被重视,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拓展其知识面,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基础。
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育一直是引领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主阅读是阅读教育的核心。
然而目前许多学生面临着自主阅读效果不佳的问题,既无法读到好的书,又缺乏自己选择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为了改善学生自主阅读的状况,一些学者提出了“语文探究性自主阅读四阶段推进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语文探究性自主阅读四阶段推进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语文教育育人目标。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探究“语文探究性自主阅读四阶段推进法”的实施效果,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2.为解决学生自主阅读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于推动国内的语文阅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3.探究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等,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实验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就“语文探究性自主阅读四阶段推进法”的理论依据、实施效果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
四、研究内容和进度安排本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背景和目的2.国内外关于阅读教育的理论研究综述3.“语文探究性自主阅读四阶段推进法”的理论研究4.实践研究:对“语文探究性自主阅读四阶段推进法”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5.优缺点分析及改进建议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21年3月至5月,查阅相关文献,深入了解“语文探究性自主阅读四阶段推进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段阅读教学衔接的探索与实践》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作为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呢?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跨度很大的重要转折。
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升入初中学习,将面临着许许多多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矛盾,接受着全新的考验。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心理年龄特征还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
在他们的眼里,中学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
同时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课程容量的增加、学习节奏的加快、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的提高以及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等一系列巨大的反差和变化,使大部分同学在心理、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学习等各方面一时难以适应这些全新的变化,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导致一部分学生入学后产生迷茫、失落现象,思想、学习、生活跟不上主流,成绩出现滑坡。
同时由于小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能力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
同样,初中升高中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学生的身心发育、健康1成长是又一个飞跃,学生再次面临着生活学习环境、人际交往、学习内容、听课方式、做题及复习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和不同要求,尤其是学习内容方面,知识量加大,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增强,学习方法方面,更注重独立学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同时高一学生进入青春发育的高峰期,伴随着闭锁心理的解冻和两性发育的成熟,异性交往的问题也会变得突出起来,也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
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失败对孩子的终身发展以及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很大,如何为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衔接和过渡铺垫搭桥,使学生顺利完成由小学到初中和由初三到高中的科学过渡,这是搞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解决的课题,是基础教育中长期被学校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同时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县整体教育质量和中高考成绩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二、研究目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些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成绩出现滑坡现象,部分学生成为“学习有困难学生”,甚至变成老师的“头痛生”。
为此,家长着急,老师操心。
义务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通过归因分析,我们认为学生的智力水平不是归因要素,主要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存在四个方面的不适应:不适应中小学教材的变化;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变化;不适应初中学习方法的变化;不适应初中渡学生心理发展要求的改变。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解决中小学阅读教育衔接问题作为科研课题,旨在夯实学生小学基础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品质,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抗挫能力,创造条件和初中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变“突变”为“渐变”,在“渐变”中实现“无缝”衔接和平稳过渡。
语文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多读书是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能力在各种能力中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课题的研究首先创设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有计划组织读书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使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另外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通过阅读积累优美的词语、精彩的语段,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探索一些拓展阅读的操作策略,积累一定篇目的适合本年级实际情况的拓展阅读教材,培养致力于拓展阅读研究的师资队伍。
三、价值论证据了解,上海市于1984年率先启动九年一贯制教育,目的在于加强中小学教育衔接。
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积极探讨:1、中小学两个学段教育目标的衔接;2、两个学段课程的衔接;3、两个学段教育评价的衔接。
杭州市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探索中小学教育的衔接。
一些兄弟学校在期末或初一开学初,通过系列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涉及教育衔接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引导。
研究成果还不具备理论性、指导性、可操作性。
两个阶段的教育衔接问题仍没有实质性突破。
四、研究内容1、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对班级的“保姆式”管理模式进行递进式改革探索,逐步实行自助型教育。
探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协调发展”的班级管理内涵和操作方式;2、中小学教师互动,相互了解课堂教学模式;改善小学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生命课堂;3、探索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策略;4、开展自育自学研究,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合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5、校本教材的研发、编写和使用;6、探索提高教师有效技能的途径和方法;7、研究逐步实现小学高年级与初中教学方式对接的过程要素和实施步骤;8、对升入初中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
五、理论依据1、系统论。
九年义务教育这个大系统包括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两个子系统。
如果整合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各个要素,从整体优化角度协调处理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两个子系统及其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其最佳功能,将会使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开放而有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的整体。
从而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促使“三维目标”全面达成。
2、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启发下,在集体活动中,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存在差异,后者称为“最近发展区”。
据此,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多的最佳期限”等理论。
依据系统论,本课题将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探索影响衔接学习的诸因素并寻求与初中对接。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导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适当超前发展,促使学生顺利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六、研究方法与途径: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1、团队学习;2、班级管理实践;3、课堂教学实践、4、第二课堂实践;5、跟踪调查;6、信息共享;7、鼓励创新。
班级管理实行“扶——导——放”三步走;课堂教学探索“组织教学——明确任务——个体探究,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再探究、再交流——反馈、应用——构建合理认知结构”的教学模式;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实验研究相结合,采用调研、专题研究、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选择不同班级进行个案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七、进度安排1、准备阶段(2011年月——月)(1)建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人员、落实任务。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组织认真学习。
2、初步探索阶段(2011年月——2011年月)(1)依据方案全面实施、个子课题展开研究。
(2)建立教师研究业务档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3)组织考察外地和外校先进经验,取长补短。
(4)聘请专家进行指导,破解课题难题。
(5)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3、中期反思交流阶段(2011年月——2011年月)(1)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交流心得。
(2)明确下一步的工作目标、研究任务、重点和方向。
(3)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4、深入研究阶段(2011年月——2011年月)(1)确立研究任务和工作重点,进行案例研究。
(2)召开讨论会和座谈会,互相交流,深入调查研究。
(3)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召开阶段性研究报告会。
(4)编印论文集,开展各类评选活动。
5、结题阶段(2011年月——月)(1)进行总结反思,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经验推广。
八、具体分工聘请专家为课题顾问组长:负责课题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课题的论证及开题报告的撰写,对课题的研究进行组织和落实,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整理以及结题报告的撰写。
第一组组员:第二组组员:九、具体措施:1、课题组每人每周写一篇有关本课题的读书笔记;2、课题组成员每周进行交流研究不少于一次,并做好记录;3、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观摩课,写一篇案例分析,完成一篇调查研究报告,撰写二篇以上论文;4、课题组每位成员每学期外出参观学习、观摩不少于一次,并做好口头和书面信息反馈。
5、课题组每学期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门指导不少于二次。
十、实践意义1、破解当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2、构建小学中高年级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学生发展评价体系;3、探索中小学孤立教学转为“一贯式”整体教学新体制;4、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5、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6、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有效技能,培养更多的名师。
十一、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1、课题研究的论文编成论文集;2、优秀教学设计、课件(光盘);3、各阶段的反思与总结;4、学生的成长记录、研究报告等。
十二、参考文献等1、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理论教育科学2、自育自学/<<.何炳章教育文选>> 上海科技教育3、中小学衔接/《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教育科学4、系统论/《教育研究》陈元晖指导专家开题意见:课题实施学校意见:专家委员会审核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