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标下:培养第一学段学生思辨能力的阅读教学路径探寻
语文新课标下:培养第一学段学生思辨能力的阅读教学路径探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对接核心素养内涵中的“思维能力”,从方法、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提出了要求,突出了思辨的重要性。
通过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学习内容的梳理,笔者发现第一学段的思辨材料以“有趣的短文”为主,统编教材编排了一系列典型的具有思辨色彩的“有趣的短文”,这类“有趣的短文”不仅展现了日常事物的奇妙,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提问、思考、探索、求证。
如何利用这些“有趣的短文”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聚焦课后习题,提炼思辨性问题“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究,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
可见,用问题引领阅读思辨,是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着力点。
统编教材中蕴含大量带有思辨意义的课后习题,能帮助教师确定思辨点,提炼思辨性问题,提升思维品质。
1.“判断”引思,激起思辨动力有矛盾冲突,就有思辨价值。
统编教材在课后习题中编写了判断类型的题目,能激起学生的思辨动力。
比如《小马过河》课后习题三为四个判断题,需要学生提取课文相关信息进行辨析,做出自己的判断(见表1)。
仔细研读这些判断题,不难发现它们不约而同指向“如何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也可以抓住这个核心要素,提炼思辨性问题:小马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谈谈你对小马的印象。
鼓励学生结合课后习题三进行思考判断,培养学生判断力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明白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应该如何应对、怎样解决。
2.“关联”助思,拓宽思辨空间有些课后习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如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讲述了米糕制作的劳动过程,课后习题二延伸到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个例子说一说。
不同学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不同学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第一学段,学生刚开始学习阅读,要特别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要着眼于打好基础。
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学生理解了词和句,也就大体理解了课文内容。
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以理解词、句为重点。
要引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同时,从一年级起就要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把朗读作为理解词句的重要手段,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指导学生朗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从二年级起开始指导学生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鼓励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丰富语言积累。
第二学段要继续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大量阅读。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习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继续重视朗读和默读的指导。
教学的重点要逐步由词句向篇章过渡,要使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要指导学生开始学习略读。
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乐于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到了第三学段,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继续重视词句教学的同时,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整篇课文上。
词句教学的要求有所提高,应使学生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学习课文时,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优化分析
课 中总是想尽办法 寻找课文的补 白处 , 或者是词组 训练 , 或者 8分钟左右 的书面作业时 间。
是句 式训 练 , 遍地 开花 , 哪个 训练 点都不 能很好 地落 到细处 , 落到实处 , 不能 做到一课 一得 。
参 考 文 献
1 田阔主编. 论 苑新声. 北京. 中国文联 出版社 , 2 0 1 2 . 1 0
1 . 2 “ 字词教学 , 复现巩 固” . 单一缺 时。 或许 受到汉字是 “ 音、 ( 兴趣 ) 、 习( 习惯 ) ” 这“ 六字 诀 ” , 就 可 以说抓准 了低 年级 阅读 形、 义” 统一体的影 响 , 教师 在教每个生 字时 , 都从字的音 、 形、 教 学的重点 。 高年级语文教 学可以倡导单元 整合 、 群文 阅读的 义三个方 面引导学生逐 一分析 、 理解 , 没有 因“ 字” 而宜 。语文 教 学模式 , 但 在低 年级 阅读教 学 中 , 尤 其是一 年级 , 切不可 随
田阔主编. 世 纪潮. 北 京. 中央 文献 出版 社, 2 0 1 1 . 8 1 . 4 “ 指导 朗读 , 熟 读成诵” 难 以落实 。 多数课堂和 高年级 的 2
课程标 准明 确提 出 : 要 求认 识的 字 , 只要求 认识 , 在 课文 里认 意缩 减课时 ,而要把 握好每个课 时的教学 任务 ,实打实地 认
识, 放在其他语 言环境 中也认 识 , 不要求抄 写、 默写 。 可是 有不 好 、 写好 每个 字 , 熟 读成 诵每篇课 文 , 做好 每个 知识 点的梳 理 少教师在教 学时拔高这个 要求 ,对要求 只认识不 写的字也 让 和积 累 , 扎扎 实实地打好 学习语文 的底子 。 学生分析 字形 , 书空 , 组词 造句 , 把“ 认 识和 学会 ” 用同一个 尺 2 . 2 不拔高要求 , 要训练有度。不拔高识字 、 写字的要求, 要 度来衡量 了 , 没有 因“ 度” 而宜 。识字方法 单一 , 只是让学生 看 求会认 的字一般来说 不需要分析 字形 , 组词造句 , 更 不要求 抄 着字 , 自由发挥地 用上“ 加一加 、 减一减 、 换一换 ” 的方法识字 。 写; 不拔 高语 言训 练的要 求 , 要求 仿说就 不要 安排仿 写 , 要 求 这样 的生字教 学有效度到 底如 何是值得怀疑 的 。没有 因“ 式” 仿 写词 语就不要安排 整个句子 的仿 写 ;不拔 高朗读 背诵 的要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可以采用以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一、情境引入法情境引入法是一种通过创造具有引导性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以问题、图画、故事等方式创造一个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阅读相关的问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画,并提出一系列与图画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测图画的主题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二、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碰撞和相互交流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一篇富有争议性和思考性的文章,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互相辩论和交流。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三、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法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阅读和合作能力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或阅读一个故事,然后分享和整理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如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并解答问题,或者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份小组答案。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反思导引法反思导引法是一种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内容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策略,让他们思考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理解困难以及解决方法。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阅读的经验和方法,提出反思性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索和探究的意识。
五、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通过设定具体任务驱动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的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如制作读后感、写作摘要、分析文章结构等,从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
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阅读策略,培养主动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学段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第一学段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思维能力等。
因此,本文将设计一套适用于第一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思考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阅读本阶段的阅读内容将围绕经典文学作品展开,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文学作品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培养想象力、理解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实用文本阅读在实用文本的阅读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实际生活中的文本,如说明书、广告、新闻报道等。
通过阅读这些文本,学生可以学习到实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阅读技巧。
四、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
2. 集体阅读老师将选取一篇适合年龄段的文学作品进行集体阅读,通过朗读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自由发表对故事的理解、意见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个别辅导老师将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
5. 创作活动通过创作活动,如写读后感、改编故事情节、写作文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写作。
五、教学评估1. 解读测验通过解读测验来检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主题等。
2. 阅读速度评估通过一定的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3. 作文评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估,包括内容的连贯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
六、教学资源1. 课本选取适合年龄段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和实用文本。
2. 外部资源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和资料。
七、教学安排将该教学设计拆分为一系列的课程,每节课约30-40分钟,根据学生的阅读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行灵活调整。
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设计
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重要技能之一。
在学生的早期教育中,重点教导他们建立起扎实的阅读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提供一份针对第一学段学生的阅读教学设计,以帮助他们在听、说、读、写方面获得全面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 学习和理解基本词汇和句型。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主动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a. 简单的课文或故事书籍:选择适龄、生动有趣的绘本或短篇故事,如《小红帽》等。
b. 基础词汇和句型:使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词汇和简单的句型。
2. 教学方法a. 故事讲解法:教师以简单的语言、生动的动作和肢体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其中的词汇。
b. 视觉辅助法:通过图片、卡片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
c. 小组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d. 游戏法:通过各种趣味游戏,如卡片配对、拼图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掌握语音和发音a. 通过歌曲或音频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发音和语音规则。
b. 教师模仿发音,学生跟读发音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2. 词汇学习a. 呈现图片和词汇卡片,让学生用英语描述或猜测图片中的物品。
b. 导入新词汇,通过教师朗读和学生模仿的方式,教授新词汇的发音和使用方法。
3. 阅读理解a. 教师朗读故事或课文,学生先进行整体理解。
b. 学生阅读故事或课文,教师辅助指导学生识别关键词汇,并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c. 学生回答问题,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4. 语法学习a. 教授基本句型,如主语+动词+宾语等。
b. 练习造句,学生利用所学句型和词汇造句,并进行互动交流。
5. 阅读策略a. 教授学生借助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
b. 培养学生阅读时寻找关键词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总体目标: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
下面,我就按照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谈一下各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低年级(1——2年级)阅读教学一、阅读教学目标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这一条是二年级下学期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接手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老师,他们对新班级常常有三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学习兴趣。
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做好以下方面: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一,正确的读书姿势。
读书时,书斜立,脚放平,身坐正。
其二,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的习惯。
其三,认真倾听的习惯。
其四,主动交流的习惯。
二、基本的学习方法:其一,勾画生字的方法。
把要求学会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生字,用不同记号标示出来。
其二,标示自然段的方法。
其三,朗读的基本方法。
如词语连读、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不要唱读等。
其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的方法。
这类词句大体有三类:一是新词或新句式;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句;三是拥有引申含义的词句。
比如《家》一课: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就这一课来看,需要理解的词句一是新词“祖国”;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家”;三是有引申含义的词“花朵”;四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一)确定阅读内容。
我们必须明白,在平时的语文课阅读教学中,老师们所选择的文章或许是一段很优美的短篇小说,又或许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但通过每一节课的讲授便可了解其中心思想和创作用意。不过,对小学整本书阅读过程而言,它所提供给小学生的是一套全新的教育著作,这边对小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自主控制力都提供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由于时间变长,薛恒的耐性也要随之提高。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就必须要明确读书内容,并仔细引导学生读书。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以“师生共读整本书”为方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85-86。
[2] 沈志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个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有很具体的规定,如果经过仔细研究课程标准要求,人们就能清楚,在第一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中都要实现这些目标。那么,是不是在每个学时都要将这些教学目标全部实现了呢?不会的。正是一些教师深感不解的:上一节课,又要进行识字任务,又要进行读写练习,时间上总觉得没有用——老师要么蜻蜒点水,要么手忙脚乱,拖延了时间。但事实上,在部编版的语文课本中,每单元都有单元练习要点,有固定的语文要求。而我们在课堂中只要把握单元练习要点加以操练即可,而无须面面俱到。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进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师针对改善学生阅读能力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量和语文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探析出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设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角色朗读法
定义:分角色朗读法是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朗读来表达文本 中不同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适用范围: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文本,如童话、寓言、小说等
实施步骤:教师先让学生熟悉文本,分配角色,然后指导学生在朗读中 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等技巧,最后进行表演和评价
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如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准确率等,定期对学生进行评 估和反馈。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拓展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拓展阅读的意义: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 野,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阅读的方法: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 和兴趣的读物,结 合课内所学知识进 行阅读,鼓励学生 自主选择读物。
拓展阅读的指导: 教师需给予学生阅 读指导,引导学生 掌握阅读方法,提 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
拓展阅读的评估: 通过阅读测试、读 书报告等形式评估 学生的阅读效果, 及时调整阅读计划 和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法
定义:将图画 和文字结合起 来的教学方法, 旨在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文
本内容。
适用范围:适 用于小学低年 级的阅读教学 中,特别是对 于识字量较少
的学生。
实施步骤:选 择适合学生的 图画,将图画 和文字结合, 通过观察图画 来引导学生理 解文本内容。
优势:能够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他 们的观察力和 想象力,同时 帮助他们更好 地理解文本内
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选取适合的传统 文化阅读材料
结合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文化背景
注重传统文化的 传承和创新
引导学生理解传 统文化的内涵和 价值
适当引入科普知识
阅读教学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设计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策略;2. 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3.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
教学内容:本学段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教学内容包括:1. 各类文本(如诗歌、故事、新闻等),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本类型的理解和阅读策略;2. 阅读技巧,如速读、扫读、略读等,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3. 阅读材料的选择,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包括有趣的故事、科普文章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引入一个有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相关问题,进而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做好铺垫。
二、阅读活动(30分钟)1. 使用速读技巧进行阅读:教师可以提供一篇适当长度的文章,并让学生根据不同任务(如查找特定信息、了解大意等)使用速读技巧进行阅读。
2. 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篇文章,并就文章的主题、结构、细节等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朗读练习:选择一段富有情感的文本(如诗歌或故事),由学生轮流朗读,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 新闻速读:教师选取一则短新闻,要求学生用速读技巧迅速了解新闻的主题和要点,并准备回答问题或展开讨论。
三、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阅读策略讲解:教师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归纳总结等,并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策略来理解和分析文本。
2. 阅读材料推荐: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材料,并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或书店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四、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次阅读教学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阅读速度和准确性;2.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朗读练习成果;3. 学生对阅读策略和材料推荐的反馈。
本学段的阅读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阅读教学
把握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策略
2、有机整合 1)目标设计的误区 2)目标整合的思路
课例一: 《穷人》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学习12个生字,掌握“舒适、抱怨”等15个词语。 2、学习默读批注,提高默读的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渔夫的勤劳、淳朴。 4、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默读批注的方法。 2、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德。 2、体会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
取舍内容。
关于阅读的具体教学建议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2、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
和评价的能力。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
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 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关于阅读的具体教学建议
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
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
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 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 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 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课例二: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优美语句,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3、感受爸爸的心愿,体会边疆建设者扎根
第一学段识字阅读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第一学段识字阅读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第一课时(一)读正确,认识生字。
(15分钟)1、目标任务:(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正确地朗读全文。
(2)认识本课生字。
2、基本步骤(1)导入激趣(根据课文特点可采取多种方式引入,如“课题入手,图片引入,学习目标提示、设悬激兴”等)。
(3—5分钟)(2)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10-12分钟)A、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一年级上期。
第一遍,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指读课文。
第二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一年级第二学期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B、借助拼音自主拼读。
想一想,哪些字已认识,怎么认识的?C、检查正音:借助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等媒体集中呈现本课生字生词,生字用彩色并注音;采用教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强调和提醒容易读错的字音。
重点解决难点字音和学生不认识的字。
步骤:拼读生词→检查认读→去掉拼音读→去掉熟字读D、识记生字,拓展识字。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汉字构字规律,掌握常用的识字方法,学习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和常用识字方法认识更多的形近字。
E、、与同学合作认读。
可采用同桌、四人小组互考互认等方式进行。
(二)读流利,熟悉生字。
(15分钟)1、目标任务:(1)读通短文,不添字,不掉字,不唱读、顿读、回读。
(2)能联系上下文初步感悟部分生字词的意思。
(3)会写部分生字。
2、基本步骤:(1)逐段(句)朗读课文。
①试读,可用自由读、指名读、引读等方式进行。
②出示段中难读的词句,巩固字音,相机指导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字词,对要求写的生字进行口头扩词、造句。
③根据段落特点(比如:生字的密集度、朗读的难易度、在文中的重要性等)可适当采用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方式进行,直至读得通顺连贯。
(注意:如果该段不容易读通读顺,练习读的遍数就相应多一些,甚至个别句段可教读;如果该段没有什么阅读障碍,就一读带过即可;反复读的时候应注意读的方式要富于变化,如分男女生读、分大组赛读、分句开火车读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段重点目标及分课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段重点目标及分课时学段重点目标第一学段:1、抓好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细微处、反复抓、课内外)2、抓好生字、新词的学习。
(字音、字形、字义、记字法)3、抓好对学生良好阅读兴趣的培养。
(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4、抓好对学生基本读书方法的指导。
(技巧、学习默读、学习交流)5、抓好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
第二学段:1、抓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
2、抓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学习。
3、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第三学段:(第二学段基础上增加)1、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分学段课时目标任务(在明确各学段重点目标的前提下设计课时教学)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第一课时:(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全文)。
(2)学习生字:两类生字不可混淆学习,识记生字不必复杂烦琐,书写生字要将指导、描红、仿写、融通,步步到位,最多写三个。
)第二课时:(1)读懂课文(初步理解,学习读出感情,强化积累)。
(2)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第一课时:(1)学习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全文)。
(3)初步理请文章的条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淀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关键词句、动情点、主要细节和场景引导学生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第一课时:(1)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全文)。
(3)理请文章的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淀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语文一上教材阅读教学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 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 识字阅读。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连环画阅读,引导积极主动识字
连环画阅读,引导积极主动识字
一年级上册《小蜗牛》
借助图画理解文意或语意 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识字
一年级下册《咕咚》 《小壁虎借尾巴》
☺连环画阅 读
☺不全文注音,仅难字注 音。 ☺鼓励学生运用识字成果, 自主阅读。 ☺拼音不是阅读的唯一凭 借。
☺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猜 读,特别是借助图画猜读。
☺教师不宜急于范读。
☺重视方法的交流,激发 阅读成就感。
识字7
课文12 汉语拼音12
部编语文一上教材阅读教学 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一
教学目标
二
总体结构
三
编写特点
四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 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 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 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 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日积 月累
☺全套教材系统安排。 ☺值得积累的传统经典。 ☺不作书面考查的要求。
快乐 读书吧
☺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 ☺激发阅读兴趣,提示阅读 途径和阅读方式。 ☺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教材解说朱阳镇第二小学张伟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教材解说(课件1)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读书开启人生,知识改变命运。
一个民族因读书而兴旺;一个国家因读书而富强;一个人的一生因读书而丰富!在读书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读书中提高生活品位;在读书中成长成才。
今天能在这里为大家做北师大版第一学段阅读教材解说,我十分荣幸!我解说的主题是“快乐阅读,让孩子的心灵丰富起来!”今天我准备从(课件2)一、教材分析二、教学见解两方面与大家交流自己对北师大语文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见解。
一、对教材的整体认识:(课件3)(一)、总特点: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的总特点是“新”,即新理念、新选文、新思路、新体系、新结构,以“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其实,这十六字方针也是一个立体模式的行为方式,其中“兴趣先导”是教学基础,“学会学习”是学法渗透,“整体推进”是展开方式,“文化积累”是潜在内化。
(二)、第一学段各册阅读内容的安排: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所占比重很大,共62个单元,一年级各册均16个单元,二年级各册均15个单元。
除“开放单元”和“集中识字单元”外,各单元主体课文都是两篇,到二年级个别是三篇;语文天地中的拓展阅读,一年级大部分是一篇,二年级大部分是两篇。
(这是各册内容展示<课件4—7>。
通过浏览,我们可发现这样两个特点)(课件8)1、选文内容:从体裁来看,非常丰富,有现代诗歌、童话、浅近古诗、童谣、抒情、写景散文、故事等。
从设题和学法指导来看,注意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尤其是大量的插图为帮助学生调动起已有经验搭建了一个桥梁。
这些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落实读、背、识字的任务.(课件9)2、语文天地:描、写字、识字、组词、仿写句子、造句、听故事、讲故事、讨论、读短文等内容的安排,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方法(最新)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方法(最新)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积累,掌握基本的汉字和语言知识,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言素养。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方法的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拼音、词汇等基础知识,因此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巩固和加深记忆。
2.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阅读理解、写作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简单的故事、诗歌、短文等,然后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和提问。
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如正确的写字姿势、认真听讲、善于总结等。
4.注重语言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组织语言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5.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总之,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语言实践的加强以及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四年级是学生开始深入学习语文的阶段,教学方法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教学方法:1.重视阅读:四年级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培养语感。
可以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2.注重写作:四年级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写作训练。
可以采用日记、周记、作文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摘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中,教育部为顺利落实语文学科素养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理念,并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设计了整本书阅读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成长需求、阅读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并通过多元方法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精神财富,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第一学段也应根据《新课标》的启发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尽早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即根据学生兴趣筛选阅读资源、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阅读活动、组织整本书阅读评价反馈活动,阐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第一学段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策略分析根据《新课标》所设计的学段划分分为,第一学段的学生是指一二年级的学生,而处于这一学段的学生普遍具有认知能力低下、语言储备不足、自制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也经常出现兴趣低迷、囫囵吞枣式阅读等不良行为,也普遍缺少自主阅读意识,无法在课外自觉阅读优质图书。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去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一、根据学生兴趣整合阅读资源,设立整本书阅读计划在《新课标》中,教育部指出一线教师要为学生推荐“阅读的书、参考资料”等,“合理规划阅读时间”。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客观分析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既要进行挑选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优质图书,也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喜好,使学生能自觉参与到整本书阅读活动。
以一年级学生为例,本学段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情况并不乐观,所以在选择整本书阅读对象时,我则会率先考虑绘本资源,比如《西游记幼儿美绘本》、《一年级的小豌豆》等等,使学生能够自主观察丰富的图画信息,根据少量文字描述去总结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同时,在第一学段,我也会多为学生选择童话、寓言、神话等故事类的图书类型,使学生能够自主梳理故事情节、主人公的经历,由此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顺利实现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开展,以往的培养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学生的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育课程中,阅读成为培养学生阅读水平的主要内容,很多老师根据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给出具体的措施对策。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可以有助于小学生增加阅读数量和语文能力,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是训练学生阅读意识和提升素质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语文要素拓展延伸引言:由于部编版教科书的陆续采用,很多老师针对新教科书中的识字书写、诵读、课外拓展活动等相关方面,还有着一定疑惑。
第一个年级的识字书写任务很重、诵读还处在基本发展阶段,要培养的良好习惯。
既要让小学获得最基本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又要让小学获得最必要的语文学习力量,同时需要学到合理的教学方针、培养健康的教学惯例。
其实,要解答这些实际并不困难,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到心里有纲,手里有度,这所有实际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语文教科书中已经确定了全部课读的导向,但还不能确定全部课读的定义。
许多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知识的掌握并没有很全面,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产生错误。
如部分老师将整本书阅读等同于了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没有老师的引导与考查,由此造成整本书读者在课外阅读中放任自流。
其次,阅读环境也对整本书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很多的小小学尽管也在推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但是还没有落到实处,小学也没有专门开设教授整本书阅读的专业班级,也没有举办过相应的阅读竞赛。
整本书阅读虽然是一项必须很长时间进行的教学活动,但是小学生因为学生自制力不高、专注性不够、时间依赖性很大的特性,所以一旦在学生指导不到位、老师督促不给力的前提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成效就会很不好。
二、小学语文整本教材阅读教学的问题研究信息时代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一种极大的挑战,它在不断蚕食着人类的阅读意识,在资讯飞速发展的时代,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迅速而精确的获取到有用资讯的人是拥有一席之地的。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方法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方法第一部分阅读教学第一学段重点是识字、写字,在形式上提倡随文识字,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第一课时[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操作建议:注意研究教学的起点,紧扣单元主题和学生实际,采用谈话、讲故事、猜谜语、课件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然后由教师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环节二]放手试读,整体感知操作建议:初读阶段的要求是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这一环节既是读文,又是在课文这一大环境中识字的过程。
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注意发现学生朗读中暴露的问题,并发挥老师和优等生的示范作用以及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一个人都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的形式以朗读为主,把读书与识字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对词句的粗浅理解结合起来,把读书与解决课后习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多读而不觉得单调、厌烦,循序渐进地达到把课文读通、读好的目的。
[环节三]识字学词,识读结合操作建议:以随文识字为主,在语境中走一个完整的来回。
先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缩小语境,由短句到词语,再到生字,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有意识地识记。
一般做法有:出示短语、词语、生字,学生自由尝试认读;同桌相互检查认读;集体活动测试等。
再把字放回到课文中,逐步扩大语境,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会认、适度理解以及会用的目的。
要力求遵循寓识于读、识读结合的原则。
要注重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识字。
一般做法:指名读课文,互读互评,纠正字音,带着问题读、表演读等。
[环节四]练习写字,注意笔顺操作建议:要充分用好教材,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自主写字的能力,提高观察字形的能力,注意笔画顺序,在书写的实践中让学生自我提高。
坚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练字时间,生字较多的课文可以分散练习。
一般做法:1、出示新字,学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是如何占位、分析交流易错的笔画;2、学生练写,由描红到临写,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导;3、板演展示(师生评价——学生对照自评);4、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一、解读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这个总目标突出了三个特点: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所谓“独立”,就是不依靠他人。
只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地读,自主地读,才能最终形成这种能力。
2、提出了多读,重视了积累。
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
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就是说读得熟,不必解说,也可自晓其义。
3、突出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二、解读课标中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阅读要求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必须“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共有10条,分别是: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
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读书的伙伴,和学生一起读书,学生置身于一种宽松自由、平等合作的读书环境中,才会喜欢读书,才会读得生动,读得愉悦。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突出了低年级的阅读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琅琅上口,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不回读等。
阅读教学中,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课文应重点培养语感,例如,善于利用课文中的词句,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明象”才能“入境”,“入境”便可“悟情”,有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教师要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要求和培养,使学生及早地获得正确的阅读习惯。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新教材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借助读物和教材中的插图来理解文章,做好图文整合,促进阅读。
另外,可以运用多媒体软件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中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到多媒体对语文学习的内容、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有兴趣积极投入现实的丰富多彩的语文资源探究活动中去。
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由于学生平时很少见到小壁虎,对它还不够了解,因此就运用“情境”教学,通过课件将小壁虎的形象显示出来,又把他几次借尾巴的过程以动画形式演示给学生,形象有趣,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供多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知识信息的数量,加深大脑的记忆,延长知识的保留时间,以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但也不能为了展示课件而去制作课件,不但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会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师要注重学生读课文语言环境的感受,真正理解词句的含义和引申。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
可以根据各个主题单元的内容推荐给孩子们一些相关书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阅读教学特点之一,更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出发点。
学语文的味道越来越苦,教语文的感觉越来越难,语文似乎是跟沉重联系在一起的。
事实上,读文学作品,看报纸杂志,都是让人十分愉悦的事。
为什么语文课的味道那么苦?细细想来,读文章看报纸都是自得其乐的事,爱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没有旁人的干涉。
而语文课的阅读,选择什么方法,思考什么问题,多少时间,都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
学生是在为老师读书,哪里能“自得其乐”呢?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自得其乐地读,一定会受到令人欣喜的成效。
第一,课文怎样读,由学生选择。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你想用一个统一的形式去要求,用一个科学的标准去评价,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究竟让学生采用何种形式去读,把课文读好,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朗读方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导读、引读等。
第二,课文谁先读,让学生自己决定。
课文的第一次朗读任务由谁来担任?老师,录音机,还是孩子们自己?这个游戏还真有意思。
一上课,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喊着:“老师,这篇文章我会读!”“老师,我想听录音!”喊得最多的是:“我们爱听你读。
”“老师,你读得太好了,请再读一遍。
”有一节课,孩子们听录音《快乐的节日》入了迷:有的说仿佛自己就是那个“红领巾”,在唱着跳着过“六一”儿童节;有的说我们教室象变成了花园和草地,同学们在这里尽情地玩耍,说完竟嚷着要听第二、第三遍录音。
三遍以后,许多学生已能正确朗读,甚至背诵了。
最后老师又播放了这首歌曲,整个教室里弥漫着节日的气氛。
再如,丁宇宁老师所做的《太阳》一课,当教师范读以后,学生激动地说:“老师,您读的太好了!”“老师,我想象您那样读!”。
可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都有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第三,阅读时思考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
只要你相信学生,孩子们完全能够提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
一般来说,揭示课题或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会有许多的问题,但这时的问题都较浅,大多是关于课文的内容或情节的。
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有:(1)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小白兔为什么要了一包菜子?小灰兔为什么要了一车白菜?(3)为什么要了一包菜子的小白兔送了一车白菜给老山羊,而要了一车白菜的小灰兔又去要白菜?这些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原来要问的,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往往会产生更多更深的问题。
如:为什么小白兔说:“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比围着老师转有劲多了,孩子们往往为有新的发现而兴高采烈。
但是,也有的教师当学生已经没有问题了,还要学生提问题,弄巧成拙。
例如《秋天到了》一课,学生读完课文以后,对课文的内容已经很清楚了,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提。
可老师还在一遍一遍地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大雁南飞的问题,结果学生说“大雁秋天本来就是往南飞的啊”。
不但没有尊重学生的主动权,更使教师很难用很短的时间解释清楚这个自然现象,致使教学时间不能最有效地得到利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阅读的感受。
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和阅读感受,有时会超越课文希望说明的道理,教师要予以尊重,不必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或单一的评价尺度。
只要学生的见解、感受能够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
第四,课文读得怎么样,让学生互评。
孩子们听别人的朗读(包括录音、范读、指名读等),内心产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或赞同,或欣赏,或提出异议,这正是孩子对课文不同理解的结果。
老师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命令孩子去怎么读,应当引导孩子们自己去评,评中学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最好的是哪一部分?他刚才是怎么读的?你能象他一样读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来读?如此,孩子们往往能在相互切磋、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学习朗读,并达到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同时,教师平时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评价朗读的方法。
第五,读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己去谈。
读一篇课文,或明白什么道理,或受到什么启发,都应该是孩子们的事,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领悟甚至是教参的分析去代替孩子们自身的感受。
如《家》一课,学生对自己家很了解,可以表述自己家的情况。
但是,他们也想知道别人家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也很想到同学家去作客,当然也会产生许许多多的联想,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去大胆地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和事情。
第六,老师有什么不同意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民主化教学,主体性教学,仍然是一种教学,但教师的主体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当孩子们的意见与我们教学的意图相差甚远的时候,老师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或提出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正题。
如当学生的问题提得不着边际时,就可以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当对课文的总结性谈话无法集中到一点上时,老师可以说:“关于这个问题,老师也有与大家不同的意见,大家看对不对。
”一般来说,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意见,总是十分重视和感兴趣的,也相当尊重,讨论也就不难进行。
在平等的讨论中师生达成共识,比之教师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学生接受要好多了。
第七,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赋新意。
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语文课上,要求学生圈画不懂的生字词,重点的词句。
并给一些简单的读书符号,如重点号“·”,好词佳句用“~~~”,不懂的词句用“?”和圆圈“○”。
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基本方法,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除记录自己喜欢的内容外,还要有创新,如用不同颜色的笔代表不同的内容,并自己设计插图,充分地和绘画联系起来,既有色彩又有文字美,这样学生的兴趣高涨,写日记和作文就轻松多了。
我们还要开展“我当小小设计师”、评选“最佳小编辑”等活动。
我相信长此坚持下去,学生将受益非浅,乃至对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有重大影响。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定目标,自选方法,自己设计作业等。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交到学生手中,注重孩子们的自读、自悟,使学语文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事,有趣的事。
我相信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个个爱上语文课,人人爱读课外书,喜欢做读书笔记。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习兴趣,更新教育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