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合集下载

新编大学语文第三版论语八则翻译

新编大学语文第三版论语八则翻译

新编大学语文第三版论语八则翻译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学而篇》【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但我并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君子)吗?”【赏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

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

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第二则、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第一部分:精读篇目一、庄子·养生主【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二、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资料讲解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资料讲解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翻译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

(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

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大学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刘义庆。

【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

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

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

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

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文学】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

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译文: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

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文学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刑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

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任诞】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

语文翻译《民贵君轻》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④,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

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

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

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

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齐宣王问曰:“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

《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惯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

认真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的薰陶感染更大的,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编织作窝,系在嫩芦苇上,风一吹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

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

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

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苹。

我有高贵的宾客,相邀弹瑟又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吹笙鼓簧悦宾客,礼品成筐送上来。

众位宾客关爱我,为我指路多广阔。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蒿。

我有高贵的宾客,品德高尚声名好。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教人忠厚不轻伙,君子循规要仿效。

我备美酒和佳肴,宾客宴饮乐陶陶。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芩草。

我有高贵的宾客,弹瑟奏琴勤相邀。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备美酒和佳肴,宴乐宾客心愉悦。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萃兮苹中?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罾何为兮木上?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何食兮庭中?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何为兮水裔?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1、《樊迟、仲弓问仁》——《论语》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役使百姓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对人慈爱。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以正压邪,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不仁的邪恶之徒就被疏远了。

汤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2、《老子》二章——老子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3、《晏子对齐侯问》——《左传》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着车赶来了。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孔子说:“君子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但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注释:“和”“同”是春秋时常用的两个概念。

和,谓和谐、调和,互相容纳、相互协调;同,指相同,同类,同一。

从人际关系来看:君子尚义,无乖戾之心,能和谐相处,但不盲从、不苟同,能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修正别人的错误意见。

小人尚利,利益一致时,看似趣味相投,沆瀣一气,一旦利益发生冲突,便互相抵触,甚至反目成仇。

从国家政治生态来看:“和而不同”强调多元共存,君王允许不同意见、不同主张的存在,虚心纳谏,广采符合民意和实际情况的谏言:臣下敢于触犯龙颜,大胆进谏,对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策略提出修正意见。

“同而不和”则无视客观矛盾的存在,行一言堂,独断专行,唯我独尊,压制不同意见;而臣下为了迎合君王,也违心附和,讨好卖乖。

“和而不同”广开政治言路,使朝政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走下去;而“同而不和”给国家的政治生活投下重重阴影,埋下重重危机。

对比的句式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晏子论“和”与“不同”《左传》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①,子犹驰而造焉②。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且:“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日:“和与同异乎?”对日:异。

和如羹焉,水、火、臨、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③,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④。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⑥,民无争心。

故《诗》日:'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嘏无言,时靡有争。

‘⑦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⑧,以相成也青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说:“不行。

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肉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

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满足。

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

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

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

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事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想您这儿来了。

”秋水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翻译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情愿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

〔如果〕您现在公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游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快乐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

抱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译: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12.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

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

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诗经- 黍离1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2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3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短歌行曹操1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2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3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4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5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6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7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8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1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2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3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4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5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6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7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安徽专升本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安徽专升本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1.召公谏厉王弭谤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

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厉王发怒了,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

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厉王就把被告杀掉。

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也只是以眼神示意。

周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老百姓的指责议论了,人们再也不敢说什么了。

”召公说:“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

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更严重。

河流壅塞而崩溃泛滥,伤害人一定很多。

人民也是这样。

因此,治水的人要挖开水道,使它通畅流淌;治民的人也应开导他们,使他们畅所欲言。

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公卿以至列士进献讽谕诗,让盲乐师进献乐曲;让史官进献史籍;让太师进献劝谏的箴言;让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让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让各种乐工进谏,让平民百姓把他们的话传上来;让近臣尽力规劝,让王室成员弥补天子的过失,监察朝政;盲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之言教诲天子;让国内元老将这些意见加以归纳整理,然后,由天子斟酌处理。

这样做事就不致违背情理。

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财物用度都从这里出产;又如土地上有高原、洼地、低平之地、水浇之田,衣服、食物也从这里出产。

人民用嘴发表意见,政事的好坏就列举出来了。

推行好的防止坏的,就能使财用、衣食增多起来。

老百姓内心考虑的事能说出来,就应照着实行,怎么能加以堵塞呢?如果堵住了老百姓的嘴,还有多少人会关心政事呢?”2.季氏将伐颛臾季康子将要攻打颛臾。

冉有、子路被孔子召见,说:“季康子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求!恐怕要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当初先王让它的国君做东蒙的主祭,而且它已经在国境之内了。

这是国家的臣子啊!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冉有说:“季康子要这样做,我们两个做臣子的都不想打。

”孔子说:“求!周任有段话说: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才力,就接受职位;如果不能,就应该辞去职位。

盲人站立不稳而不去扶持,盲人摔倒了又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搀扶的人呢?而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逃出来,龟甲和玉器在匣子中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今天的颛臾,城郭坚固又靠近费邑,现在若不攻取它,将来必定成为子孙的忧患。

大学语文翻译复习资料整理

大学语文翻译复习资料整理

樊迟、仲弓问仁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建工程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同事中相处融洽,亲属中和睦友爱。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

”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

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齐桓晋文之事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

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自考新版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自考新版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只是那个地址又有些难处,我所做的文章,自己也不明白它达到了仍是没有达到。尽管如此,我是圣人的思想我不敢吸收,居家仿佛忘掉了什么,外出仿佛丢掉了什么;神态时而庄重像是在凝思,时而茫然像是迷茫。当我从内心掏出想的东西,倾注得手上写出来,务求除去陈言滥调,这真是超级困难的事啊!(起初)文章给他人看,(我)不了解他们的非议嘲笑能够看成非议嘲笑。像如此又有好些年,我始终不改变我的作法,这以后我才熟悉到;古书中与圣人之道是**合仍是假相合的地址,和尽管正合于圣人之道但还未达到完美境遇的地址,这时黑和白就区分得清清楚楚了。而后务求除去自已文章中不可取的地方,这才渐渐地有所得。当我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勃发就像流水奔泻一样不可遏止。当我再把文章拿给他人看的时候,他人若是嘲笑我的文章,我就感觉快乐,他人若是称赞我的文章,我就感觉忧虑,这是因为在文章中,还有不合道的杂见在其中。像如此的情形又有好些年,这以后我写的文章气势浩大,;就像汹涌彭湃的江水一样奔流不止了。我又担忧自己的文章不够醇正,就主动寻觅抵御那些不纯的东西,心平气和地去审察它,直到文章韵内容都醇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即便如此,仍是不能够不继续增强修养。要使自己(的修养)行走在仁义的道路上,沉醉在《诗》、《书》的渊源里,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泉,我终身如此。气(道德修养),犹如水;言辞,犹如水面上漂浮的东西。水势大,那么能够浮起的东西,不论大小都能浮起采。气和言辞的关系也像是如此:气盛,那么言辞的长短与声音的高低就都会恰如其分。
虽然我已做到这一步,又怎么敢说自己已接近成功了呢?即使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但自己被别人任用时,究竟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呢?虽然如此,等待被别人任用的人。难道就像个器具一样吗?(这种等待别人任用的人,)用与不用都取决于别人。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要让自己的思想总合乎道,让自己的行为总合乎原则。如果为人所用,就把自己的才能献给别人;不为人所用时,就把自己的学说传给自己的门徒,写成文章流传下去而为后世取法。像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晋国大夫荀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

晋献公说:“这些东西是我的宝物啊”荀息回答说:“如果能向虞国借到路,这些东西就像放在国外库房里一样。

”晋献公说:“宫之奇还在虞国。

”荀息回答说:“宫之奇为人懦弱,不能够坚决进谏。

况且他从小同虞君一起长大,虞君阻他亲近。

即使他进谏,虞君也不会听从。

”于是,晋献公派荀息去虞国借路,说:“冀国无道,从颠柃入侵,攻打虞国溟邑的三面城门。

冀国已经被削弱,这也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现在虢国无道,在客舍里修筑堡垒,以侵袭敝国的南部边邑。

我们敢请贵国借路,以便向虢国问罪。

”虞公同意了,并且请求让自己先去讨伐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君,虞君不听,于是起兵伐虢。

这年夏天,晋国大夫里克、荀息领兵会同虞军攻打虢国,灭掉了下阳。

......“晋献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

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

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

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

’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宫之奇回答说:“泰伯和虞仲都是泰王的儿子,太伯不从父命,因此没有继承周朝的王位。

虢仲和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当过文王的执政大臣,对周王室立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绩的盟书在盟府里保存着,晋国将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能有什么爱惜?再说晋国爱虞国,这种爱比桓叔和庄伯的后人对晋国更亲近吗?桓叔和庄伯的后人有什么罪过,而晋献公把他们都杀掉了,不就是因为他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至亲的人因为恃宠而威胁到献公,而且还要把他们杀掉,何况一个国家对他的威胁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佑我。

”宫之奇说:“我听说过,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

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不分亲疏,只帮助有德行的人。

大学语文(第二版)《论语》八则翻译

大学语文(第二版)《论语》八则翻译

⼤学语⽂(第⼆版)《论语》⼋则翻译《论语》⼋则《论语》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我每天都会反省我⾃⼰,为每个⼈做事,我都尽⼒了吗?我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忠诚?⽼师传授我的知识,我⾃⼰都温习了吗?”⼦⽈:“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译⽂】我⼗五岁开始⽴志学习,三⼗岁能⾃⽴于世,四⼗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岁才能达到随⼼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富与贵,是⼈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去仁,恶乎成名?君⼦⽆终⾷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孔⼦说:“富裕和显贵是⼈⼈都想要得到的,但不⽤正当的⽅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都厌恶的,但不⽤正当的⽅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如果离开了仁德,⼜怎么能叫君⼦呢?君⼦没有⼀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质胜⽂则野,⽂胜质则史。

⽂质彬彬,然后君⼦。

”【译⽂】孔⼦说:“质朴胜过了⽂饰就会粗野,⽂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饰⽐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孔⼦说:“不到他努⼒想弄明⽩⽽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明⽩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绝四——⽏意,⽏必,⽏固,⽏我。

【译⽂】孔⼦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见之举,没有⾃私之⼼。

颜渊问仁。

⼦⽈:“克⼰复礼为仁。

⼀⽇克⼰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由⼈乎哉?”颜渊⽈:“请问其⽬。

”⼦⽈:“⾮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接着作者用现代思想分析《王制》中 “四诛”的实质是专制体制对新思想、 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禁止。而 社会居然“容忍我的无神论”, “从没 有人用石头掷我,把我关在监狱里,或 把我捆在柴堆上用火烧死”。 “我在这 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 自由”,通过对自己以往行为的反思, 说明“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 ‘自由’还更重要”。
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 ,低洼反而能充盈,破旧反而能生新, 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所 以,圣人用“守道”作为处理世事的范式 。不自我显示,反而成绩显著;不自以 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我夸耀, 所以能够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才 能长久。只有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才没 有人能与他争。古人所说的“委曲反能保 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 在能够达到的。
北海若说:‚井底的青蛙不能跟 它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到狭 小的居处和环境的局限;夏生秋死 的昆虫不能跟它谈论冰,因为它受 到时令的局限;乡曲之士(孤陋寡 闻的人)不能跟他谈论大道理,因 为他被受到的教育所束缚。现在你 走出了河岸,看到了大海,才知道 自己鄙陋,将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 了。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 千万条河流流归大海,不知什么时 候才会停止,而大海却永远不会满 溢;海水从尾闾排泄出去,不知什 么时候停止,但大海却永远不会空 虚(虚竭)。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 大海的水量都没有变化;不管是水 灾还是旱灾,大海都不受影响。
将高深而抽象的哲理化为生动具体 的形象 1、以寓言的形式阐明观点 本文与 一般说理性文章不同,一般说理性文章 只是局部地穿插寓言故事,寓言只作为 例证出现,而本文整篇就是一个寓言故 事。河伯代表庄子思想的对立面,北海 若则是庄子的代言人。叙述故事的过程 就是论证说理的过程。所要阐发的哲理 完全融化在具体的寓言形象之中,没有 直接道明,让读者通过故事去领悟。

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

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

樊迟仲弓问仁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

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樊迟问怎样行仁。

孔子说:“在家能恭敬规矩,办事能认真谨慎,对人能忠实诚恳。

虽然到了夷狄,这三种德行也是不可放弃的。

”齐桓晋文之事①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②(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

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翻译: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待。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既属于郑,又归为自己,成两属之地。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最终会垮台的。

”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都。

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

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

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

”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意为大哥),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对庄公的责难。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后悔了。

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去把贡品献给郑庄公。

庄公赐给他饭食。

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

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

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一个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只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颖考叔他后悔的心情。

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忧虑的?只要掘地挖出泉水,挖个隧道,在那里见面,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庄公依了他的话。

庄公走进隧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

《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

‟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孝子而说的吧?”曹丕《典论·论文》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当今的文人,(也不过)只有鲁人孔融孔文举,广陵人陈琳陈孔璋,山阳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干徐伟长,陈留人阮瑀阮文瑜,汝南人应旸应德琏,东平人刘桢刘公干等七人.这"七子",于学问(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是(自铸伟辞)没有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实在是困难了.我审察自己(之才,以为有能力)以衡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而写作这篇论文.王粲擅长于辞赋,徐干(文章)不时有齐人的(舒缓)习气,然而也是与王粲相匹敌的.如王粲的《初征赋》,《登楼赋》,《槐赋》,《征思赋》,徐干的《玄猿赋》,《漏卮赋》,《圆扇赋》,《橘赋》,虽是张衡,蔡邕也是超不过的.然而其他的文章,却不能与此相称.陈琳和阮瑀的章,表,书,记(几种体裁的文章)是当今特出的.应旸(文章)平和但(气势)不够雄壮,刘桢(文章气势)雄壮但(文理)不够细密.孔融风韵气度高雅超俗,有过人之处,然而不善立论,词采胜过说理,甚至于夹杂着玩笑戏弄之辞.至于说他所擅长的(体裁),是(可以归入)扬雄,班固一流的.一般人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崇尚名声,不重实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 大凡文章(用文辞表达内容)的本质是共同的,而具体(体裁和形式)的末节又是不同的,所以奏章,驳议适宜文雅,书信,论说适宜说理,铭文,诔文崇尚事实,诗歌,赋体应该华美.这四种科目文体不同,所以能文之士(常常)有所偏好;只有全才之人才能擅长各种体裁的文章.文章是以"气"为主导的,气又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以出力气就能获得的.用音乐来作比喻,音乐的曲调节奏有同一的衡量标准,但是运气行声不会一样整齐,平时的技巧也有优劣之差,虽是父亲和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周公旦显达而制作了《礼》,(文王)不因困厄而不做事业,(周公)不因显达而更改志向.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已经流逝过去罢了.多数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则害怕饥寒之迫,富贵的则沉湎于安逸之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身体状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一样变迁老死,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 孔融等人已经去世了,只有徐干著有《中论》,成为一家之言祭欧阳文忠公译文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怎么能把它推测知晓呢!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

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

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

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

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升升降降,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

虽然处境艰难困苦,到边远州郡流放,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

既经压抑,再又起用,就名闻全国。

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到老年还是保持不衰。

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经说过,象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

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今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

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这样的英灵,想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现今全国上下的人士,都在为先生的逝去而哭泣哽咽,何况我是同朝的士大夫,长期交游往来,失去的并且又是我向来仰慕而亲近的人呢!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伫立风中怀念,情感上不能忘却,是因为想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朱熹家训的译文译文: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

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

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

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

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

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

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

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

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

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

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

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

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

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

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

不论是得意或顺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不动感情。

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

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

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

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表扬。

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

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视有能力的人。

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

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

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

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

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

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

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