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5e3abc6ec3a87c24128c437.png)
第一部分:精读篇目一、庄子·养生主【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二、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资料讲解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87ca2b43169a4517723a3c6.png)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翻译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
(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
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https://img.taocdn.com/s3/m/193d6351eefdc8d376ee3279.png)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一、《庄子·养生主(节选)》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河南商丘),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和《杂偏》十一篇,《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偏》庄子后学所作。
《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中心论点)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3、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4、视为止,行为迟。
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二、《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最典型政治家。
字玄成,河北人,唐初政治家。
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于史,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著作《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群书治要》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帝位将会聚集高耸至天般的的险峻,所以皇帝应该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3、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道德不经常丰厚,性情不堪欲望驱使。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大凡众多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著的,而一旦功业建成,德性就衰减了。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人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大概很少。
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如果君臣竭尽诚心,即使是湖、越那样遥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如果君王傲气凌人,那么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变得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南财大学语文重点文章翻译
![南财大学语文重点文章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422b216c850ad02de8041da.png)
南京财经大学·大学语文(第二版)重点文章翻译《道德经》五则【翻译】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以无为的方式去作为,以不搅扰的方式去做事,以恬淡无味当作味。
大生于小,多生于少,以德来报答怨恨。
3、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人类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才能。
《论语》六则【翻译】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2、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3、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选拔正直的人置于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4、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大胆进一步;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抑制约束他慎重地退后一步。
《段太尉逸事状》【翻译】1、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街市上强行讨取,不能满足,就奋力打断人家手脚,砸碎锅、鼎、坛子、瓦盆,丢满街道上,袒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662688ba0116c175f0e48ba.png)
《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惯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
认真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的薰陶感染更大的,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编织作窝,系在嫩芦苇上,风一吹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
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
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
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
大学语文古文常用单字翻译
![大学语文古文常用单字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ea14ec06137ee06eff918b1.png)
⑨ 不求闻达于诸侯(显贵,显达)
应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迎合)
赉
抚军亦厚赉成(赏赐)
闻
无何,宰以卓异闻(奏,使君主知道)
迨
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等到)
谛
谛视之,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仔细0
景
① 景从云合(通"影"影子)
② 承天景命(大)
薄
③ 吾非至于子之门,是殆也(危险)
④ 思而不学则怠(懈怠) ⑤ 凡永嘉山,游历殆遍(几乎) 当
①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
② 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山(挡)
③ 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少选当毕(将要)
④ 当其室者,三年释其政(掌管)
⑤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
⑥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判罪,判决)
为夫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请示,看不起)
宥
帝知其怨,而宥其失(宽容,饶恕)
遑
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侯(闲暇,空间)
超
挟太山以超北海(跳过)
⑤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
固
①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
②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本来)
③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④ 无惧,固无害(必,一定)
归
①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依靠)
②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同馈)
③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到,往)
④ 开诚布公(真心,不虚伪)
除
①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治,整理)
2023年贵州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
![2023年贵州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902567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a.png)
《秋水》节选——《庄子》1、加点字: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 穷尽。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 被。
大方之家: 明白大道理旳人。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 危险。
5、拘于虚也。
——于: 被。
6、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 夸耀。
7、天下之水, 莫不小于海。
——莫:没有谁。
8、此其过江河之流, 不可为量数。
——量:数量。
9、计中国之在海内。
——中国: 中原地区。
10、望洋向若而叹。
——望洋: 仰望旳样子。
11、秋水时至, 百川灌河。
——时: 按照季节。
1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始吾弗信。
——少仲尼之闻: 认为孔子旳学识少。
闻:学识, 学问。
轻伯夷之义: 认为伯夷旳义行轻。
少、轻, 形容词用作动词。
少: 小看, 轻视。
1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 而受气于阴阳。
——自多: 自我夸耀, 自我赞美。
于是焉河伯时旋其面目。
——旋: 转, 转变。
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
——东面:面向东, 脸朝东。
1、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笃:固, 局限。
2、翻译:3、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乎, 河伯洋洋自得, 认为天下旳美景都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4、闻道百, 认为莫若己者, 我之谓也。
——听到了多种各样旳道理, 认为没有比得上自己旳, 说旳就是我呀。
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并且我曾听有人小看孔子旳学识, 轻视伯夷旳义行。
6、计中国之海内,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盘算着中原在四海之内, 不就像小米粒在大粮仓中同样吗?7、伯夷辞之认为名, 仲尼语之认为博, 此其自多也。
——伯夷以辞让君位来博取名声, 孔子以谈说天下来显示学识渊博, 这就是他们旳自我夸耀。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
——不能与穷乡僻壤旳读书人谈论道, 是由于他们被受到旳教育所局限。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没法和夏天旳虫子谈论冬天里旳冰, 由于受到了时令季节旳限制。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976bb2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d.png)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孔子说:“君子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但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注释:“和”“同”是春秋时常用的两个概念。
和,谓和谐、调和,互相容纳、相互协调;同,指相同,同类,同一。
从人际关系来看:君子尚义,无乖戾之心,能和谐相处,但不盲从、不苟同,能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修正别人的错误意见。
小人尚利,利益一致时,看似趣味相投,沆瀣一气,一旦利益发生冲突,便互相抵触,甚至反目成仇。
从国家政治生态来看:“和而不同”强调多元共存,君王允许不同意见、不同主张的存在,虚心纳谏,广采符合民意和实际情况的谏言:臣下敢于触犯龙颜,大胆进谏,对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策略提出修正意见。
“同而不和”则无视客观矛盾的存在,行一言堂,独断专行,唯我独尊,压制不同意见;而臣下为了迎合君王,也违心附和,讨好卖乖。
“和而不同”广开政治言路,使朝政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走下去;而“同而不和”给国家的政治生活投下重重阴影,埋下重重危机。
对比的句式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晏子论“和”与“不同”《左传》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①,子犹驰而造焉②。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且:“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日:“和与同异乎?”对日:异。
和如羹焉,水、火、臨、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③,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④。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⑥,民无争心。
故《诗》日:'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嘏无言,时靡有争。
‘⑦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⑧,以相成也青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cebd0ca33687e21ae45a934.png)
大学语文翻译————————————————————————————————作者:————————————————————————————————日期:语文翻译《民贵君轻》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④,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
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
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
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
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1dc03c259eef8c75ebfb398.png)
大学语文翻译知音第四十八阅笔【原文】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①,千载其一乎。
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②;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③毅云“下笔不能自休”。
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④,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
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⑤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⑥,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⑦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阅笔【译文】知音多么困难啊!音乐实在难以理解,懂得音乐的人又实在难遇到,碰到知音的人,千年只有一次吧!从古以来的“知音”,大多看轻同时代的人而怀念古代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每天在面前不信用,老远听见名声便想念”啊!从前韩非的《储说》方才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看了,都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
后来知道同时相处了,结果韩非却被囚禁,而司马相如也遭轻贱待遇。
这岂不是明白地看出了对同时的人看轻吗?至于班固和傅毅,文章不相上下,然而班固却嗤笑傅毅说:“下笔便没完没了,不能自己休止。
”及至陈思王曹植评论文人的才能,也极力贬低孔璋,丁�M请他修饰文辞,便感叹他的话说得好,刘��喜好诋毁别人的文章,便把他比方为爱攻击人的田巴:从这些议论里,曹植的用意也可以看到了。
所以魏文帝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这并不是空话。
至于像楼护这种摇唇鼓舌的人,却荒谬地想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要咨询请教东方朔”。
于是桓谭这些人,都对楼护的谬论相视而笑。
他本来没有地位,轻率的发言被人耻笑,何况是文人,难道可以乱说吗?所以观察得深切明白,却又看重古代而轻视现代,两位君主便是;文才确实鸿博懿美,但却只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的,班固和曹植便属于这一类;学识够不上谈论文章,却把伪谬当成是真实的,楼护便属于这一类。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37619f27d3240c8547ef38.png)
翻译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情愿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
〔如果〕您现在公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游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快乐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
抱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译: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12.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翻译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1f17163783e0912a2162ada.png)
26.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数:天数,规律27.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期:期望28.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至落入下乘下乘:属下品29.项王军壁垓下壁:在…扎营30.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纳:接纳31.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不服:不穿胡服3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造物者:天地,大自然33.或大呼命酒命酒:叫人拿酒来34.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向:先前35.此愿有何难遂遂:实际成就2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不王者:不能称王的27.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已:停止2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方:当….时29.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食以草具:给他吃粗劣的饭菜30.直夜溃围南出溃围:突破重围绕31.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为所杀:被他们杀死32.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夜分:傍晚33.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锐身自任:挺生担起自己的责任34.耿耿星河欲曙天耿耿:明明亮亮35.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艳羡:羡慕2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27.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函:用木jia盛装28.宗旨既乘,趋向自异乘:离,违背29.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存:生存3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自矜:自夸,自负31.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离:丧失32.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则效:取法仿效33.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颦蹙:皱眉头34.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幸:希望35.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锐身自任:担负起责任2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止2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28.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小的事物29.居有顷,复弹其铗居有顷:又过了不久30.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诣:到3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坐着32.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夜分:半夜33.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遁:逃跑34.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苒苒:渐渐过去35.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冗长:多余26.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时:按时节27.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尽28.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戒律:约束29.窃以为君市义市义:收买人心30.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益众:更多31.见长人者好烦其令长人者:为民之长者32.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问遗:问候和赠送物品33.亦不作意看月者作意:刻意3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聊:权且35.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仰息:依赖2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天下27.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函:用木装盛28.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判:分开29.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子其民:以其民为子30.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苗裔:后代31.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置:搁置32.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有经:有一定的原则3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须臾:短暂、片刻2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彘:猪27.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任士:以天下为已任的贤能之士28.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迭乘:交替的呈现29.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记:账册30.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为若德:给你个好处31.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讲:议论32.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怜:爱3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苇:苇叶似的小船34.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追惟:追思35.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垣:墙壁。
大学语文翻译
![大学语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3071cbf960590c69ec37628.png)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同“示”)民不恌(同“佻”),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同“遨”)。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dān,同“耽”)。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这是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呦呦(音优):鹿鸣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苹:皤蒿,俗名艾蒿。
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将:送,献。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周行: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视:示也。
民:奴隶。
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芩(音琴):蒿类植物。
湛(音耽):过度逸乐。
翻译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②目眇眇兮愁予。
③袅袅兮秋风,④洞庭波兮木叶下。
⑤登白薠兮骋望,⑥与佳期兮夕张。
⑦鸟何萃兮苹中,⑧罾何为兮木上?⑨沅有芷兮澧有兰,⑩思公子兮未敢言。
⑾荒忽兮远望,⑿观流水兮潺湲。
⒀麋何食兮庭中,⒁蛟何为兮水裔?⒂朝驰余马兮江皋,⒃夕济兮西澨。
⒄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⒅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19)荪壁兮紫坛,(20)播芳椒兮成堂。
(21)桂栋兮兰橑,(22)辛夷楣兮药房。
(23)罔薜荔兮为帷,(24)擗蕙櫋兮既张。
(25)白玉兮为镇,(26)疏石兰兮为芳。
(27)芷葺兮荷屋,(28)缭之兮杜衡。
贵州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
![贵州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0852a45fc4ffe473268ab4c.png)
《秋水》节选——《庄子》加点字:1、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穷尽。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被。
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
4、拘于虚也。
——于:被。
5、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夸耀。
6、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莫:没有谁。
7、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量:数量。
8、计中国之在海内。
——中国:中原地区。
9、望洋向若而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
10、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按照季节。
1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少仲尼之闻:认为孔子的学识少。
闻:学识,学问。
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义行轻。
少、轻,形容词用作动词。
少:小看,轻视。
12、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自多:自我夸耀,自我赞美。
13、于是焉河伯时旋其面目。
——旋:转,转变。
14、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面向东,脸朝东。
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笃:固,局限。
翻译: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以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2、闻道百,以为莫若己者,我之谓也。
——听到了各种各样的道理,认为没有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呀。
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而且我曾听有人小看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行。
4、计中国之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盘算着中原在四海之内,不就像小米粒在大粮仓中一样吗?5、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
——伯夷以辞让君位来博取名声,孔子以谈说天下来显示学识渊博,这就是他们的自我夸耀。
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不能与穷乡僻壤的读书人谈论道,是因为他们被受到的教育所局限。
7、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没法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冬天里的冰,因为受到了时令季节的限制。
《婴宁》——蒲松龄加点字:1、母忧之,醮禳益剧,肌革锐减。
自考新版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自考新版大学语文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ad2749ea26925c52dc5bf54.png)
虽然我已做到这一步,又怎么敢说自己已接近成功了呢?即使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但自己被别人任用时,究竟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呢?虽然如此,等待被别人任用的人。难道就像个器具一样吗?(这种等待别人任用的人,)用与不用都取决于别人。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要让自己的思想总合乎道,让自己的行为总合乎原则。如果为人所用,就把自己的才能献给别人;不为人所用时,就把自己的学说传给自己的门徒,写成文章流传下去而为后世取法。像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大学语文翻译复习题
![大学语文翻译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43c36fd700abb68a982fb45.png)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翻译】君子不能瞬间离开了仁德,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要这样。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孟子·公孙丑上》)【译文】那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
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
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没有力量了。
那一种气,是由正义的经常累积所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
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那种气就会疲软了。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译文】姜氏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呢?不如早一点给她安排一个地方,不要使得他们的势力进一步蔓延,否则就难以对付了。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译文】于是乘坐着车,高举着他的剑,探望他的朋友说:“孟尝君以我为客。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李斯《谏逐客书》)【译文】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壮大诸侯,使天下有才干的人远离秦国而不敢往西,停止脚步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译文】因此,物价低廉,他们就寻求买货的门路,物价昂贵,他们就寻求销售的途径,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一样,日日夜夜,永无休止,不用召唤他们自己就会赶来,物产不用征求,百姓自己就能生产出来。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cb634e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1.png)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一、《庄子·养生主(节选)》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河南商丘),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和《杂偏》十一篇,《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偏》庄子后学所作。
《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中心论点)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3、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4、视为止,行为迟。
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二、《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最典型政治家。
字玄成,河北人,唐初政治家。
以敢于犯颜直谏着称于史,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着作《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群书治要》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帝位将会聚集高耸至天般的的险峻,所以皇帝应该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3、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道德不经常丰厚,性情不堪欲望驱使。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
大凡众多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着的,而一旦功业建成,德性就衰减了。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人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大概很少。
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如果君臣竭尽诚心,即使是湖、越那样遥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如果君王傲气凌人,那么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变得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8、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整理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001d5b48d7c1c708a145a4.png)
1、《樊迟、仲弓问仁》——《论语》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役使百姓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对人慈爱。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以正压邪,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不仁的邪恶之徒就被疏远了。
汤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2、《老子》二章——老子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3、《晏子对齐侯问》——《左传》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着车赶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
(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
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译: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
12.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译: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
13.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译: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
1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译: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1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译: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
16.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译: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
17.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
译:臣听说,贤圣的君主,不把爵禄私赏给自己的亲人,只有立功多的才授予;不把官职随便授予自己宠幸的人,只有才能相当的才任命。
18.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译:从前,伍子胥说动了阖闾,因此吴王能够远征到楚国的郢都;夫差却不信伍子胥的预见能够立功,因此把伍子胥溺死江中而不悔。
19.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译:守住孤城,捍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
20.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
译: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悲痛地过去了两个年头,怨恨惨痛越积越深,历尽了艰难辛苦。
21.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
译:唉!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却不可能永远绵延不绝。
有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我们就能千百年地在庙中接受祭祀、供养,又哪里只是享受麦饭豚蹄,不至成为饿鬼而已。
22.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译: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
23.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译: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
24.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译: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
2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译: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一死命,与赵国人一起死难。
26.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译:朱亥笑着说:“我只是个市场上击刀杀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没什么用处。
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
”
2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可是防范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河水泛滥更不易。
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
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
因而治水者只能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