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后习题简答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共15分。

选择正确的一个)1.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C )C.《论语》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观点是( B )B.xx、xx3.《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D )D.xx之神4.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是( B )B.韩愈5.所谓xx是指( D )D.xx授予官职的宫廷艺人6.《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C )C.xx7.朱自清《论气节》是一篇(A )A.演讲稿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D )D.《五代史xx官传序》9.鲁迅《灯下漫笔》发表在(B )B.《xx》周刊10.《选择与安排》选自(C )C.《谈文学》11.钱钟书的《论快乐》是(D)D.随笔12.培根是( C )C.xx唯物主义哲学家13.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C )C.《边城》14.下列作品中,哪个不是傅雷的译作( D )D.《匹xx外传》15.《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 C )C.xx二、填空题(本题共10个小题,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春花秋月何时了,_往事知多少___?17.一生创作三百多篇短篇小说的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__短篇小说之王_"。

18.《故都的秋》中的故都是指_______。

19.选自巴金散文集《_____》的《爱尔克的灯光》,是一篇记叙文中的抒情散文。

20.《氓》是《诗经。

卫风》中的一首_______。

21.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______。

22.《从军行》的作者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_______。

23.《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______。

24.欲渡黄河冰塞川,___将登太行雪满山__。

25.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诗人。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10分)26.谨库序之教谨:认真地从事27.公伐xx鄢xx:之于28.xx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大学语文》简答题

《大学语文》简答题

《大学语文》简答题大学语文的简答题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

在准备和解答简答题时,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来理解问题,并给出准确、清晰的回答。

下面是一些关于大学语文简答题的常见问题和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什么是修辞?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是指通过运用语言的巧妙表达手法,让文字更加生动、形象,以此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来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夸张是对事物进行夸张描述,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排比是通过连续的并列句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反问则是通过提问来表达说话者的观点或态度。

2. 请解释一下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象征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使用特定的符号或象征物来代表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价值观。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可以用来传达深层次的含义,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感染力。

通过象征手法,作者可以通过事物的表象传递出隐藏的情感、思想或主题,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象征手法也可以给作品增加一定的神秘感和美感,提升作品的艺术性。

3. 请解释一下叙事的要素和结构。

叙事是一种通过故事、事件的描述来表达作品内容的一种文体。

叙事包括叙事者、叙述对象、叙述时间和顺序、叙述语言、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等要素。

其中,叙事者是指讲述故事的主体,可以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对象是指叙事的内容,可以是真实或虚构的事件;叙述时间和顺序是指叙事发生的时间和顺序;叙述语言是指叙事所使用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叙述视角是指叙事者所选择的观点和立场;叙述结构是指叙事过程的组织方式,包括线性结构、环状结构、返跳结构等。

4. 请简述论说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论说文是一种旨在表达作者观点和思想的文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思想性强、观点明确、逻辑性强、说服力强。

在写作论说文时,作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通过合理的论证和举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大学语文》第一章

《大学语文》第一章
— 28 —
《大学》
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 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得:收获。 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庶人:指平民百姓。
— 32 —
《大学》 赏析
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几个阶梯而实现内修的要求之后,进而要实行外治的功 夫,即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必先齐其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的现象,虽 然现代社会情况已不同,但《大学》告诫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 未之有也”。这些思想仍可作为今日之为政者的座右铭。
— 2—
阅读提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30岁左右开始聚徒讲学,54 岁时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在齐、魏、宋、郑、蔡、楚等国推行其政治主张,均未受到 重用,至68岁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事业及文化典籍的整理。孔子晚年被尊为“国 老”,后世也尊其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人伦之表”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 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学》开门见山,把“明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确立为大学之道的三纲领,集中而鲜明地表明了儒学“垂 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 31 —
《大学》 赏析
“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连接前四目与后三目的中间环节。前四目,即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是实现内圣的途径;后三目,即齐家、治国、平天 下,是修身的功用,是实现外王的目标。两千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所追求的人生阶梯,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我们。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精品资料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精品资料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答案第一单元议论文《寡人之于国也》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答:(1)反对兼并战争。

(2)大力发展农业、渔业、林业。

(3)注重教育。

(4)反对暴政,提倡施行仁政。

(5)以民为本。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答:本文紧紧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展开论述。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抑扬兼施、循循善诱是本文说理的特点。

抑扬兼施表现在先对梁惠王的治国方法进行批评,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就可以使民加多,这些都是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

循循善诱表现在抓住惠王的心理,先易后难、步步引导、层层推进方面。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此喻来说明什么问题?答:孟子用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喜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

《秋水》(节选)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思想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中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陪衬河伯与海神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的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出叠见,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例如:“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以“稊米之在大仓”比喻“中国之在海内”;“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毫末之在于马体”比喻人与万物的关系,结论是微不足道,不必自多。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上编阅读能力培养第一单元人•交往•阅读1、人以外的动物也有交往活动。

据科学家们考察,蚂蚁能用头上的触角指示寻觅食物的方向;蜘蛛则靠网丝发出的波来辨别触网物是不是猎物;西班牙的鹿能用尾巴发出信号:尾巴下垂不动表示平安无事,尾巴抬起一半表示提高警惕,尾巴完全挺直则表示危险来临等。

那么,这些动物的交往是否也具有社会性呢?问题提示:其他动物的交往不具有社会性。

这些动物虽然也可通过发出和接收信息来进行交往,但却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它只是一种求生、自卫的本能,不可能与人通过语言来进行交往相比。

人的语言能独立于人而存在,并能成为社会人所共同遵守、共同使用和不断共同创造的一门社会科学。

这即是人的交往具有社会性的关键。

2、精神状态世界(世界2)与精神产物世界(世界3)的异同如何?提示:相同者,都属于精神世界范畴,与物理世界(世界1)明显不同。

不同者,精神状态世界仍然依附于主体,是指主体精神活动中的某种状态情况。

精神产物世界则已经脱离于主体,是精神之产物,诸如电影、绘画、文学作品等。

所以,人的交往往往就是在精神产物世界中的一种交往。

3、构成“前结构”的三个层次,它们有何主次?可结合某一作品讨论。

问题提示:“前结构”的三个层次包括身心感觉(生理)层次、文化修养(文化)层次和生活阅历(社会)层次,在具体的阅读接受活动中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的,三者之间没有主次,不能偏废。

4、结合自己经验谈谈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障碍。

问题提示:结合本次课课堂讨论回答。

障碍可能各不一样,但往往与“前结构”相关,注意不能偏废。

5、“文本始终是敞开的,其意义读不完、读不尽,这是因为读者不断参与阅读实践的缘故。

”你是如何理解的?(证据支持)提示:相对而言,文本是客观的,其意义本是稳定的。

然而,文本接受者因时空的不同和主体语文及生活修养之差异,就会导致阅读理解上的差异,另外,说话者本身也有一个具体时空的问题。

诸如“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此等等,证据很多。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汇总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汇总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汇总《大同》一、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于()。

(C)A.《论语》 B.《孟子》C.《礼记》 D.《尚书》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D)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二、填空题1.《大同》一文出自《礼记》中的《》篇。

(礼运)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

(guàn)3.“选贤与能”中的“与”,繁体字作“與”,读音是。

(jŭ)4.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三、翻译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参考答案: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调整人际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四、简析题1.“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相比,有何特色?参考答案: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①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②“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③生活在“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④大同社会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⑤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阴谋无计可施,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大门只要从外面阖上即可,用不着关锁,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

2.大同思想对后世及当代有哪些影响和启示?参考答案:文中所描绘的“大同”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已成为一座彪炳千古的丰碑。

《大学》全文及翻译详解

《大学》全文及翻译详解

《大学》全文及翻译详解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

”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篇: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大学这篇诗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这篇诗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这篇诗考试题目及答案题目:《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其核心思想和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根据以下要求,完成对《大学》的理解和分析。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大学》的“三纲八目”具体指的是什么?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词语在《大学》中有何含义?3. 《大学》中提到的“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4. 解释《大学》中的“明明德”和“亲民”的含义,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及其对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意义。

2. 分析《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与现代科学探究精神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案例分析题(20分)请结合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或现代人物,分析其行为和思想如何体现了《大学》中的核心理念。

四、开放性问题(30分)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大学》的思想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哪些积极作用?请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答案:一、简答题1. 《大学》的“三纲八目”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核心纲领,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实践步骤。

2. 这八个词语是《大学》中修身养性的八个阶段,从探求事物的原理(格物)开始,到达到个人道德修养的极致(止于至善)结束,涵盖了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的全过程。

3. “止于至善”意味着追求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即个人行为和思想达到最完善的道德标准。

4. “明明德”指的是彰显和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亲民”则是亲近和帮助人民。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来更好地服务和帮助人民。

二、论述题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体现了由内而外的修养过程,即从个人做起,逐步扩展到家庭、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途径,也是社会治理的有效方法,强调了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

大学文言文翻译题目答案

大学文言文翻译题目答案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大学之道,在于彰显光明之德,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

懂得了止境,然后才能有所定见;有了定见,然后才能心境平和;心境平和,然后才能安心;安心之后,才能周密思考;周密思考之后,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事物有根本和末梢,事情有开始和结束,明白了先后顺序,就能接近大道。

解释:此段文言文出自《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论述了大学教育的宗旨和修养方法。

《大学》开篇即点明了大学教育的核心在于“明明德”,即彰显自己内在的光明品德,这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接着提到“亲民”,意味着教育者要亲近民众,关注民生,将教育成果惠及大众。

最后强调“止于至善”,即追求最高尚的道德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句,揭示了修身养性的过程。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然后才能有所坚持;有了坚持,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内心平静,才能安心做事;安心之后,才能深思熟虑;深思熟虑,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则是对事物发展和事物处理的指导原则。

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本和末梢,任何事情都有开始和结束,只有明白了先后顺序,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接近真理之道。

整体而言,这段文言文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者要关注民生,追求至善,同时,学习者要修身养性,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以达到近道的目的。

这对于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来说,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巩固提升案:第四单元 经典原文 《大学》节选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巩固提升案:第四单元 经典原文 《大学》节选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辟:躲避 B .物格.而后知至 格:探究 C .其机.如此 机:机遇 D .见君子而后厌.然 厌:讨厌解析:选B 。

A 项,“辟”应为“有偏向”;C 项,“机”应为“作用”;D 项,“厌”应为“掩盖、掩藏”。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B.⎩⎪⎨⎪⎧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其所.令反其所好 C.⎩⎪⎨⎪⎧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 D.⎩⎪⎨⎪⎧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解析:选B 。

A 项,句中表停顿,助词/……的人,代词;B 项,所字结构,助词;C 项,这,代词/则,就,副词;D 项,兼词,“之于”/形容词,众多。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B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C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D .孝者,所以..事君也 解析:选C 。

A 项中“大学”意为古代天子所设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与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有所区别。

B 项中“好色”意为美好的女子,与今义常用的“喜好美色”的贬义用法不同。

D 项中的“所以”意为“用来……的方式、途径”,与现在的因果关系连词意义用法也不同。

4.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未之有也毋自欺也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孝者,所以事君也C.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尧、舜帅天下以仁D.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有人此有土解析:选C。

A项,宾语前置句;B项,判断句;C项,判断句/状语后置句;D项,无特殊句式。

二、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全文及翻译目录一、三纲 (2)二、八条 (3)三、八条详细解释 (9)3.1格物致知 (9)3.2诚意 (10)3.3正心 (12)3.4修身 (13)3.5齐家 (14)3.6治国平天下 (17)四、其他 (19)一、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人类的美德;在于帮助人类反省、修炼和完善自己的品德并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改过自新、弃恶从善;最终使整个社会达到最完美的道德境界,并能长久保存和传承下去。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了自己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能确定自己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就能心静,心静了就能心安,心安了就能周全的思考问题,能周全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心想事成。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万物都有根基,凡事都有因果,只有打牢人生的德行这个地基,才能盖好人生的这座千丈高楼。

只有知道了事物发展的因果,才能接近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二、八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就需要去认识和研究万事万物的规律。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性;品性修养好后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让天下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原文、译文、读解.doc

《大学》原文、译文、读解.doc

《大学》原文、译文、读解.doc
《大学》原文、译文与解析
一、《大学》简介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为“四书”之一;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二、原文、译文、解析
1.三纲八目的追求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4单元_4_《大学》节选_word版有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4单元_4_《大学》节选_word版有答案

4《大学》节选[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恶恶臭...(wù)(è)(xiù) 好好..色(hào)(hǎo) 忿懥..(fèn zhì) 哀矜.(jīn) 敖惰..(áo duò) 贪戾.(lì) 偾.事(fèn) 絜矩..(xié jǔ)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此之谓自谦(“谦”通“慊”,满足)(2)上恤孤而民不倍(“倍”通“背”,违背)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安⎩⎨⎧静而后能安.(形容词,心安理得)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代词,表疑问,哪里) (2)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一个:动词,使显明,彰明。

第二个:形容词,美好的)吾未见其明.也(《师说》)(形容词,高明)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动词,照明)(3)致⎩⎨⎧ 先致.其知(动词,求得)致.万乘之势(《过秦论》)(动词,到、达到)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动词,致使、导致) (4)诚⎩⎪⎨⎪⎧ 先诚.其意(动词,使……诚实)帝感其诚.(《愚公移山》)(名词,诚心)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副词,确实、的确)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连词,如果)(5)机⎩⎨⎧其机.如此(名词,作用)其牙机.巧制(《张衡传》)(名词,构造)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赤壁之战》) (名词,关键)(6)得⎩⎪⎨⎪⎧ 虑而后能得.(动词,收获)则不得.其正(动词,能够)而神明自得.(《劝学》)(动词,具备)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动词,应该)此言得.之(《六国论》)(形容词,正确、合适) (7)修⎩⎪⎨⎪⎧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动词,修养)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动词,修建)修.守战之具(《过秦论》)(动词,修制)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长)茂林修.竹(《兰亭集序》)(形容词,高)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所以事.君也(名词作动词,侍奉) (2)一家仁.,一国兴仁(形容词作动词,讲究仁义) (3)上老.老而民兴孝(形容词作动词,尊敬) (4)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5)上长.长而民兴弟(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明、彰明) (7)在亲.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去旧更新) (8)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诚实) (9)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平)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古义:走出家门。

尔雅《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期末考试答案

尔雅《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期末考试答案

尔雅《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期末考试答案“大学语文”课程的前身是“大一国文”课程。

()√“双超理论”是指教材内容要适当超过课堂教学所需,教学难度超过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诗经》是由孔子编订的,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不是《汉书》对孔子“删诗说”提出质疑的人不包括()。

欧阳修《诗经》在孔子时代,已经广泛流传和应用。

()√“经”的本义是()。

织物的纵线“六笙诗”是在《诗经》的()。

《小雅》《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关于《诗经》的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是()。

句式以杂言为主。

《诗经》中的雅反映一国的政治与风俗。

()×被当作中国闺怨思妇诗的滥觞之作的是()。

《卫风·伯兮》“《伯兮》,刺时也。

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出自《毛诗序》。

()√《黍离》选自十五国风中的()。

王风《黍离》采用了反复咏唱、重章叠句的写法。

()√箕子路过()时做了《麦秀》。

殷墟“白屋花开里,孤城麦秀边”出自()的诗作。

杜甫“黍离麦秀”感叹的是()。

家国破亡之痛箕子在商周灭亡之际在感觉君王无道,于是在朝鲜半岛建立了东方君子国。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到了汉朝的乐府诗,乃至唐代的新乐府运动。

()√不属于屈原的作品是()。

《神女赋》《天问》基本为四言体,虚字较少。

()√湘夫人》是九歌中的第()篇。

四以下作品不包括在《九歌》篇目中的是()。

怀沙《湘夫人》中抒情的主人翁是湘夫人。

()×《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九”是泛指,非实数。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中“张”的解释应该是()。

张挂“朝弛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中“澨”的意思是河水。

()×《楚辞直解·湘夫人》的作者是()。

陈子展开篇“嫋嫋秋风”二句是写景之妙,“沅有沚”二句是写情之妙,其中皆有情景相生,意中会得口中说不得之妙。

()√我国古代散文中,形式自由,语言不受韵律的约束的是()。

(2021年整理)《大学》节选与翻译

(2021年整理)《大学》节选与翻译

(完整版)《大学》节选与翻译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大学》节选与翻译)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大学》节选与翻译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大学》节选与翻译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大学》节选与翻译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大学》节选与翻译>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大学》节选与翻译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篇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人民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末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结束。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通过对事物原理的推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大学》在开篇就提出“三纲八目”,“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种纲目结合的目标设计理念,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自我塑造的人格模式和追求远大理想的人格修养路径。

为广大知识分子设定了一种治国平天下的世界观。

也就是说,树立远大志向,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

不修养人格,不陶冶情操,不树立远大理想,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

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理想、志向。

对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只有树立了远大志向,才有努力奋斗的正确方向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才能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志存高远,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联,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联系下面一题“第一”共同理解)
如何修身?
第一,立德、远志。

《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人有德,才能有大智慧、大胸怀,方能志存高远。

由此可见,大学生欲进行人格修养,必须立德,必须志存高远。

为了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格理想,《大学》提出了宏伟的奋斗目标。

那些也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儒生士子倾其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

古人尚且如此,则今天的大学生更应该立志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将个人的兴衰荣辱、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

通过砺志法,志存高远,激励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格物致知。

(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三,正心诚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