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绪论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导言当意识获得了个别的意识自身即是绝对的本质这样的思想时,意识便返回到了它自身。
对于苦恼的意识来说,自在的存在乃是它自己的彼岸。
但是这个意识的运动已经使它在自身中得到了这样的变化:它将充分发展了的个别性,或者说,将现实的意识这个个别性,当作它自己否定物,即当作和它对立的极端;或者说,它将自己的自为的存在发挥出来作为一个客观的存在;并且,就在它的这个运动中,意识也自觉它与这个共相或普遍的东西已形成了统一,这个统一在我们看来,不再落于意识以外,因为被扬弃了的个别的意识就是这个普遍的东西,同时,因为意识既然保持自己于它的这个否定性之中,这个统一对意识自身而言就是它的本质,意识的真理性即是在具有绝对分立的两极端的推论过程里表现为中项的那个东西,它对不变的意识表示个别的意识已经否定了自己,而对个别的意识则表示不变的意识已不再是它的一个极端,而已与它和解为一。
这个中项就是直接认知两极端并联系两极端的统一,它对意识因而对自己所表述的关于两极端的统一的意识,就是它自己即一切真理这个确定性。
〔Ⅰ.唯心主义〕自我意识既然就是理性,那末它一向对于他物〔或对方〕的否定态度就转化而为一种肯定态度。
在过去,自我意识一向所关涉的仅是它的独立和自由,为了拯救和保持其自身,曾不惜以牺牲世界或它自己的实在性为代价,将这两者都当作它自己的本质的否定物。
但是,现在作为理性,本身既有了保证,它就感觉到自己与它们之间有了和平,能够容忍它们;因为它现在确知它自己即是实在,或者说,它确知一切实在不是别的,正就是它自己;它的思维自身直接就是实在;因而它对待实在的态度就是唯心主义对待实在的态度。
当它采取这种态度以后,仿佛世界现在才第一次成了对于它的一个世界;在此以前,它完全不了解这个世界;它对世界,有所欲求,有所作为,然后总是退出世界,撤回自身,而为自己取消世界,并将作为意识的它自身也一并取消——将关于世界即本质的意识以及关于世界的虚无性的意识,一并予以取消,予以否定。
体验绝对精神--读邓晓芒教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体验绝对精神读邓晓芒教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代福平"■[内容提要]邓晓芒教授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给读者带来深刻、真切、丰富的阅读体验,包括三方面:一是哲学领悟,通过听黑格尔哲学讲汉语,体验到绝对精神的默示;二是自我觉醒,窥见激动人心的“我的时代”,体验到精神成长的魅力;三是治学激励,体验到做学问的真i帝是荣耀精神,对抗罪。
这三方面的体验将激发读者对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对生命创造的无限激情。
[关键词]《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绝对精神精神默示体验看啊,绝对精神的鸽子正向我们飞来!这是我阅读邓晓芒教授的《黑格 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时,内心因惊喜而产生的欢呼。
邓晓芒教授从2010年春季开始逐句讲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讲了 9个 学期,加上整理讲课录音,累计历时7年,形成10卷本共540余万字的《黑 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由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到2017年9月全部出 齐。
这套巨著带给我的激动,如同他在《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第一章开篇所说的那样:“黑格尔的辩证法,当它第一次出现于欧洲近代思想 **代福平,1973年生,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学、中西设 计哲学比较、美学。
036 |德国哲学(2018年下半年卷)舞台之际,无论对于德意志民族,还是对于自认为达到了人类文明顶峰的整个 西方思想界,都是一个奇迹,一次地震,一种从天而降的异象。
”①是的,在 我看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的出现,同样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一 次地震,一种从天而降的异象。
从贺麟、王软兴先生1961年出版《精神现象 学》中译本到今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酵,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终于酿 出了精神的美酒。
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曾经眼睁睁地看着贺麟、王玖兴先生译的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上下册在我书架上静静地存了 20多年。
我对它的感觉是既渴 望又害怕,明明知道是好书,却迟迟不能进人阅读,偶一翻开,旋即合上。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绪论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绪论邓晓芒*摘要什么是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按黑格尔自己的说法, 叫做意识的经验科学, 是专门谈意识的。
在这里, 意识是以经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这里的经验 ( Er fahrung ) 有经历之意, 也就是说, 意识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但是, 我们决不能把精神现象学单纯当作一门现实的历史科学, 类似于人类从古到今的意识发生学。
相反,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确是被当作一种哲学, 它考察的是一般意识本身的层次结构。
很早就想对黑格尔的 神现象学做一番全面的清理和研究。
90 年代初, 当我写 辨的张力时, 就已经接触到对 神现象学 一些段落的分析, 从那时候起我就萌发了想要对这部巨著加以详细考察的欲望, 并在由杨祖陶老师为我的书所写的序言中作了预告。
但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 预告中的 神现象学 究还没有问世。
经常有人问我这项研究进行得怎么样了, 我都只好愧对, 或者以时间太紧、无暇顾及来推托。
的确, 多年来我想要做的事情太多, 手伸得太长, 以至于几乎忘记了自己当初所立下的誓言。
最近终于有机会来兑现这项20年的夙愿了。
上学期我在武汉大学讲授康德哲学的课告一段落, 完成了康德 德形而上学基础的句读,虽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康德著作未能一一解读(如 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 ), 但毕竟已有了一个大致的全貌(三大批判外加一个 础的逐句讲解)。
考虑到时间已经不多, 我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我最有兴趣和体会的事情上, 所以我下决心暂时放下康德哲学, 对黑格尔的 神现象学这部最难读的 书进行一次集中的攻关, 即做一次逐句解读(我称之为 读)。
当然, 句读不等于就完成了研究, 它只是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入门。
我们中国人在研究西方哲学经典时常常过于急躁, 读到人家一两句语录就联系到我们古已有之的思想和说法, 于是大加评价和发挥。
这也是我们总是入不了西方哲学最经典的著作之门的原因。
我主张, 在今天, 只有能够句读的人才有完全的资格评价和发挥一部哲学著作的思想。
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快把我精神整疯了,但值得一读(一)
读⿊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快把我精神整疯了,但值得⼀读(⼀)前段时间看完康德的相关著作,我觉得我对哲学家有些了解了,感觉他们的思想有⾮常⼤的魅⼒,虽然难读,但是读完会让你收获很多,当你懂的那⼀刻,会有⼀种顿悟的感觉。
最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这本书是了解⿊格尔思想最为重要的著作读的不多,才读了前⾯的⼀点序⾔,读起来很绕,他的思想很深邃,描写的语⾔也很严谨,⾃我感觉⽐康德的要容易点,读完后脑袋有点痛的感觉,不过还是明⽩了⼀点点的。
我觉得他的思想好像就是我们⾼中政治哲学⾥所讲的⽭盾的相关知识,也就是辩证法,其中有关于量变与质变的知识好像就是他的思想,还有什么我们对外界的认识要经历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还有序⾔中叙述较多的关于真理的问题。
这都是⿊格尔的创造发明啊,突然感觉他是位天才,有点⼩钦佩。
我引⽤⼀些他在序⾔⾥的原⽂,如“事实上,精神从来没有静⽌不动,⽽是永远伴随着历史进程之流前进。
但是犹如出⽣前的婴⼉在经过长期怀胎中的沉默,持续不断的体积的增加,质量的增长变化,降⽣时的第⼀次呼吸才把过去的渐变突然打破,婴⼉的降⽣就是这个进程的中断,就是质变。
”还有这样⼀段,“在意识中产⽣的⾃我和构成⾃我之对象的实体之间的差异性是它们的内在的区别,是⼀般的否定性因素。
我们可以把这种否定性因素视为这两个对⽴双⽅的共同缺陷,但是这种否定性因素是它们的特有灵魂,是它们运动着的精神。
”是不是感觉很拗⼝,读不懂的样⼦,嗯嗯,这就是哲学家深奥的思想,反复读⼏遍看看,你会慢慢领会他所说的意思。
读《精神现象学》的序⾔,给我留下了⼀个总体的感觉,就是作为⿊格尔来说,他⾮常反对以前的形⽽上学所谓的形式性,他认为我们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认识的过程不是这样形式的,⽽是需要经过⼀个过程的,其中是需要介⼊主体的精神性的,这个过程应当是充满活⼒的,⽽不是死⽓沉沉的形式主义,他写了这样的⼀段话,“我们现在⾯临的任务在于通过打破和扬弃那些僵化的和确定性的思想,从⽽是普遍性现实化并赋予其精神的⽣机与活⼒。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有关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解读
有关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解读如下: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创作的一部哲学著作,该书以客观唯心主义立场,叙述了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各个发展阶段,包括“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伦理精神”、“宗教”、“绝对知识”等,并把这些阶段说成是人类意识在历史中所经历的发展阶段的缩影。
该书的出版标志着黑格尔和F·W·J·谢林在哲学上的彻底决裂,总结了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家们的哲学研究成果,宣告了未来哲学的大纲。
《精神现象学》句读是对这部著作的解读和注释,由邓晓芒教授完成。
该书沿袭了邓晓芒教授用十句话解读一句原文的做法,从头到尾每句必读,并且书中的每一句原文均是根据德文版本重新翻译。
《精神现象学》句读介绍了《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并详细解读了书中的各个章节和主题。
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和《精神现象学》一书的重要价值。
略谈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略谈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略谈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近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留下的主要印象:1、人类的精神现象是一个由意识为开端,逐步过渡、上升到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和绝对知识组成的历史进程;2、这个历史进程内在于概念自身性质规定的矛盾推进原则和创造原则;3、以纯粹的先于经验知识的概念为原素,建构了一个精神现象的极为庞杂虚构的纯思编织。
怎样看待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呢?我以为,把哲学所要探讨的对象视作为一个历史进程,以及把这个历史进程结为是,活动于对象内的概念自身性质矛盾的否定自身和返回自身的推进和创造,是黑格尔哲学的特色,亦是黑格尔哲学的精髓,或者说是黑格尔哲学以一贯之的辩证理念。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的一个极为重要思想是,哲学研究不能固执于外在根据的形式思维,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证明要使用根据,而这根据本身又需要一个根据,根据还要根据,前进不已,以至于无穷。
但这种形式的寻求根据和提供条件,是属于与辩证的运动全然不同的那种证明的,因而是属于外在的认识的。
至于辩证运动的本身,则是以纯粹的概念为它自己的原素,它因此具有一种在其自身就已经彻头彻尾地是主体的内容”精神现象学96页。
外在根据的形式思维不符合黑格尔要求的,黑格尔要求的是,哲学研究必须立足于内在的自身根据。
这种内在的自身根据在哪里呢?黑格尔在他的《小逻辑》著述中指出,“事物之所以是事物,全凭内在于事物并显现它自身于事物内的概念活动”小逻辑334。
概念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正是内在于一切事物中的概念活动,才是统摄一切对象的自身根据。
因此,黑格尔认为:“在科学研究里,重要的是把概念的思维努力担负起来。
概念思维要求我们注意概念本身,注意单纯的规定,注意对象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自身同一性等等规定,因为这些规定都是这样的一些纯粹自身运动”精神现象学92页。
我们在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黑格尔的《小逻辑》,都会体验到黑格尔的著述,都贯穿着这种以概念自身根据的推进原则和创造原则。
小白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笔记,太难了
小白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笔记,太难了有哲学知识体系的读者,读黑格尔著作原文会容易些,像我这样的哲学入门汉,阅读起来确实太难了,所以会特别选择导读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一部天书,睿智宏大但晦涩难懂。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致力于“帮助那些初次阅读《精神现象学》,正在寻找道路走出这个迷宫的人来理解它”。
黑格尔将《精神现象学》诠释为“意识的经验学”,精神现象是每个人都有的意识经验,古希腊人的精神形态是伦理的形态,个体与实体两种自我意识,而又彼此不分,个体以实体的普遍性为意识的真理和行为合法性依据。
《精神现象学》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古希腊社会,神法、人法调节了家庭私人领域与城邦之间的关系。
这也是给我这样的初级读者一个非常强烈的引导,“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本书是什么”这是什么?感性确定性是最初的意识,每个人都有知道的意识,休谟说唯一确定的就是第一印象,也就是感性确定性。
黑格尔认为感性并不可靠,感性确定性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也难以确定,也在瞬息变化中,必须要超越感性,知觉就是不只感性的东西,有概念化的内容。
“物”是本身的事物,还是眼中的现象,想要把握“物”本身,就上升到了“知性”。
知性就是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本质,超出一切感官世界。
感性的作用是接受经验质料,知性的作用是对这些经验质料进行综合统一以构成知识。
判断就是以某种形式把不同的表象或者概念联结在一起。
规律是各种现象中的一个现象,现象不是规律,任何现象都有规律,“等同者成为不等同,不等同者成为等同”互相矛盾、不想冲突的现象,知性从背后找规律。
《精神现象学》中主观精神包括: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而对“自我意识”的探究是我在《精神现象学》中最想看到的部分,犹如浩瀚的宇宙缥缈又时刻息息相关的互动让人兴奋又迷惑。
康德认为意识对某个对象的意识,是单向的。
黑格尔则认为自我意识要把自己也当做对象来看待。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绪论
得怎 么样 了 ,我 都 只好 愧 对 ,或 者 以 时 间 太 紧 、
无暇 顾及来 推 托 。的确 ,多 年来 我 想要 做 的事 情
太多 ,手 伸得 太长 ,以至于几 乎 忘 记 了 自己 当初 所立 下 Nhomakorabea誓言 。
最近 终于 有机会 来兑 现 这项 2 0年 的夙 愿 了。 上学 期我 在 武 汉 大 学 讲 授 康 德 哲 学 的课 告 一 段
研究 ” 还 没有 问世 。经常 有人 问我 这项 研究 进 行
本 句 读 的时间我 预计将 至少 花上 5年 ,即 1 0
个学期 的连续课 堂讲 授 ,按 照这 个速 度 ,这本 中
译 文有 5 0多 页 的 书 每 学 期 必 须 讲 5 6 0多 页 。根 据 以往 讲 康 德 的 经验 ,这 个 指标 一 般 很 难 达 到 , 每学期 只 能 讲 2 0多 页 。如 果 这 样 ,就 要 拖 延 到 1 以上 。但 愿 黑 格 尔 没 有 康 德 那 么 麻 烦 ,能 0年 够讲得 快 一点 。
部分 的 ,但 是 后 来 他 在 写 自己 的 《 学 百 科 全 哲
书》 时却没有这样做 ,而是从 《 逻辑学》开始 , 而把 “ 精神 现象 学 ” 作 为全 书 中 的 “ 观精 神 ” 主
的第 二环 节来安 排 的 。为什 么 这样安 排 ?
我在 《 辨 的 张 力 》 中提 出 一 个 观 点 ,说 思
虽然 还有 一些 其他 的康德 著作 未 能一一 解 读 ( 如
《 纯理性 范 围 内 的宗 教》 ,但 毕 竟 已有 了一 个 单 ) 大致 的全 貌 ( 大 批 判 外 加 一 个 《 础 》 的逐 三 基
句讲 解 ) 。考 虑 到 时 间 已经 不 多 ,我 要 把 时 间 和
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
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
《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是2014年出版的图书。
本书是十卷本《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之第一卷。
黑格尔的这部著作阐述了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此书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1807年出版。
其内容分为3部分:
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
“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它又分为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3个小阶段,讲意识对它的外物的认识。
从“自我意识”直到“理性”,个人意识的发展明显地重演人类意识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意识形态。
②精神: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和与之紧密相连的社会意识形态,相当于客观精神。
③绝对知识:考察对无限本身的认识,相当于绝对精神。
在这个阶段,意识回顾已经走过的阶段,扬弃它们,使之成为自己的构成环节,经过艺术而在哲学中达到绝对知识。
该句读不仅沿袭了作者以往用十句话解读一句原文的做法,而且还将黑格尔的这本名著重新根据德文翻译,可谓“一箭双雕”。
第一卷约50万字。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笔记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笔记1.界限就是事情终止的地方,或者说,界限就是那种不复是这个事情的东西。
2.只有真理存在于其中的那种真正的形态才是真理的科学体系。
3.精神从来没有停止不动,它永远是在前进运动着。
4.真理是全体。
但全体只是通过自身发展而达于完满的那种本质。
5.理性乃是有目的的行动。
6.结果之所以就是开端,只因为开端就是目的;或者换句话说,现实之所以就是关于此现实的概念,只因为直接性的东西,作为目的其本身就包含着“自身”(dasSelbst)或纯粹的现实。
7.每个[特殊的]环节都以其所取得的具体形式和独有的形态在普遍的个体里显现出来。
特殊的个体是不完全的精神,是一种具体的形态,统治着一个具体形态的整个存在的总是一种规定性,至于其中的其他规定性则只还留有模糊不清的轮廓而已。
8.思维的规定都以自我、否定物的力量或纯粹现实为实体和它们的存在因素,而感性的规定则只以全无力量的抽象的直接性或存在自身为其实体。
9.精神的直接的实际存在作为意识具有两个方面:认识和与认识处于否定关系中的客观性。
10.真实与虚妄通常被认为是两种一定不移的各具有自己的本质的思想,两者各据一方,各自孤立,互不沟通。
与这种看法相反,我们必须断言真理不是一种铸成了的硬币,可以现成地拿过来就用。
11.哲学并不考察非本质的规定,而只考察本质的规定;它的要素和内容不是抽象的或非现实的东西,而是现实的东西,自己建立自己的东西,在自身中生活着的东西,在其概念中实际存在着的东西。
12.肯定的东西的真理本身也同样包含着否定的东西,即也包含着那种就其为可舍弃的东西而言应该被称之为虚假的东西。
13.现象是生成与毁灭的运动,但生成毁灭的运动自身却并不生成毁灭,它是自在地存在着的,并构成着现实和真理的生命运动。
14.概念的思维努力要求我们注意概念本身,注意单纯的规定,注意象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自身同一性等等规定。
15.表象思维的习惯可以称为一种物质的思维,一种偶然的意识,它完全沉浸在材料里,因而很难从物质里将它自身摆脱出来而同时还能独立存在。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他的作品《精神现象学》被认为是他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探讨了人类精神发展的历程,揭示了人类精神的演化规律。
本文将针对《精神现象学》中的一些重要句读进行解读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1. "精神并不是先在主观性的个体心理中才开始存在的,也不是先在由个人意识和意向构成的世界中才开始存在的,而是先在那样一种世界中开始存在的,那种世界是自身的非我本质是绝对精神的世界。
“这句话表明了黑格尔对精神起源和本质的看法。
他认为,精神并非源自于个体心理或个人意识,而是存在于超越个体意识的绝对精神世界中。
这种世界是独立于个体认知的,是一个自我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精神才能得以充分展现和实现。
2. “精神依然是‘有序’的......它首先是有序的——这不是外部的自然秩序,而是它自己的路径;但这个内在秩序如此之因而使这个内在秩序成为自然现象。
”这句话强调了精神的有序性和规律性。
黑格尔认为,精神并非一种混沌不明的存在,而是有着自身内在秩序和路径的。
这种内在秩序并非外部强加的秩序,而是精神自身根据其本质规律而产生的秩序。
这种内在秩序沿袭自然的规律性,使之可以被视为一种自然现象。
3. “精神是即自己与被否定的心理,是自己势力与自己毁灭的生活;但这自己毁灭是它自身恢复、超越、完善的否定。
”这句话探讨了精神的自我实现和发展的过程。
黑格尔认为,精神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毁灭后再生、超越、完善的过程。
在这种过程中,精神通过否定自身来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4. “精神的本性必须树立在三种主义的乌托邦的支撑下,这种三种主义彼此之间是相对的极端。
它促使精神的单理律摆脱外在主义并成为主观的、情感的与决断的灵性,而不是奔向另外反向的主义。
”5. “精神因为它具有这种思维的内在存在和存在的内在思维,而使这种起第二个为第一个,当某时替代这种一整体时,这个整体立即被宁非所相信。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 “意识是我们所想的,认为的和知道的一切东西,它是思维的主体,而且它不是以客体的形式与我们相对,而是在我们自己里面。
”2. “我们的精神是一个无限扩张和无限进化的力量,它不断地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这一句话表达了黑格尔对精神的本质及其发展历程的理解。
他认为,我们的精神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力量,它会不断地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这种不断扩张和进化的过程一定要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的支持和激励,只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实现其无限可能性。
3. “自由是精神世界最高的价值,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黑格尔看来,自由是精神世界最高的价值。
他认为,自由是一个理念,是精神发展历程的最终目标。
通过推动个体自由的发展和实现,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充实的人类社会。
在现代社会,自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价值信仰,被视为人类自身的本质和尊严所在。
4. “所有真正的哲学都必须是一种关于自身的反思。
”这一句话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一种内在理念。
他认为,哲学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知识积累,更是一种内在自我反思的过程。
哲学家要通过这种自我反思,来剖析出哲学信仰的本质,从而推动人类精神的进化。
5. “哲学的任务是揭示真正的现实,而这些真正的现实必须是自由和自我意识的力量。
”这一句话表达了黑格尔对哲学的认知和理想化追求。
他认为,哲学家的任务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认知,也意味着对内在自我意识的深度探寻。
哲学家需要寻找真正的现实,而这些现实必须基于自由和自我意识,才能推动精神历程的发展,并为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动力。
6. “历史是精神发展的演进历程,不断回溯和审视历史,是推动现代哲学的重要方法。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历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历史是精神发展的演进历程,是了解和研究人类精神发展历程必不可少的途径。
因此他强调,要不断回溯和审视历史,从中获取精神进化的本质。
7. “艺术是精神的真正表现,它能够直接表达和传达人类精神的内在情感和价值观。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黑格尔
• 黑格尔:在我的《精神现象学》一书里,我是采取这样的进程,从最初、最简单的精神现象、直接意 识开始,进而从直接意识的辩证进展逐点发展以达到哲学的观点,完全从意识辩证进展的过程去指出 达到哲学科学的必然性。
•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 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个人
报2008年第4期,[J] • 4、李福岩,《绝对自由与恐怖——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的理性批判》,吉首大一、真实的精神;伦理
第六章:精神 一、真实的精神;伦理 (a)伦理世界;人的规律和神的规律,男人和女人 (b)伦理行为;人的知识和神的知识;罪过与命运 (c)法权状态 二、自身异化了的精神;教化 a.异化了的精神的世界 b.启蒙 c.绝对自由 与恐怖 三、对其自身具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 (a)道德世界观 (b)倒置 (c)良心,优美灵魂,恶及其宽恕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黑格尔
姓名 学号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或“这一个”和意谓 第二章 知觉,或物与错觉 第三章 力与知性,现象和超感性世界 第四章 自身确定性的真理 第五章 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 第六章 精神 第七章 宗教 第八章 绝对知识
黑格尔哲学圣殿在中国的落成——读邓晓芒先生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S社HEHU会 I KEX科 UEBA学 N 版
DOI: 10.19648 / j.cnki.jhustss1980.2019.02.17
黑格尔哲学圣殿在中国的落成
———读邓晓芒先生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 代福平
恩格斯把黑格尔比喻为哲学领域奥林波斯山上的宙斯[1]272 ,邓晓芒先生则说《精神现象学》是 他 青 年时代所憧憬的哲学圣殿[2]586。2017 年 9 月,邓晓芒先生 10 卷本共 540 余万字的煌煌巨著《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句读》(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下面简称《句读》) 的全部问世标志着黑格尔哲学圣殿 在中国的落成。
二、运用现象学的方法: 把黑格尔的抽象思辨还原为精神生活体验
邓先生对当代现象学哲学极为重视,亦有深入的研究。他说: “我不奢望成为胡塞尔或海德格尔的 专家,只求谈到他们的思想时不要过于外行。而一旦做到这一点,我想我对于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
138
作者简介: 代福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018-12-20
精神生活。《句读》将进来,为黑格尔的语句做注
解。《句读》中在引用一段原文之后便加之丰富生动、细致入微的解释和阐发,即把黑格尔抽象的语句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马克思特别注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曾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曾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圣经”。
马克思这些意味深长的断语应该怎样理解呢?我们认为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起源和秘密”与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圣经”意思基本上相同。
所谓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意思是说,精神现象学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是打开黑格尔哲学的秘奥的钥匙。
什么是这种关键和秘密呢?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最后成果”,这也就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
所谓“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在贯穿着“精神现象学”的“异化”或“自我意识的异化”这一概念上。
马克思指出:精神现象学就是“按照实际人的存在、自我意识的异化的现象去加以研究”,因而“掌握这种知识的科学”。
换句话说,精神现象学就是研究自我意识的异化的现象的科学。
马克思也洞见到精神现象学作为研究意识形态的科学,也就是以研究人或自我意识异化的各种不同形态为对象。
他写道:“人的异化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形态,也就只是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同的形态”。
由于马克思抓住了精神现象学中所表述的“异化”——“否定性的辩证法”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秘密、关键和合理内核,他还进一步肯定“精种现象学里面包含有‘批判的成分’”。
尽管马克思指出精神现象学中“已经潜伏着黑格尔后来的著作中的无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无批判的唯心主义”的“萌芽”,尽管马克思指出,“精神现象学是潜蕴着的、自身还不明白的和神秘化的批判”,但是他却独具只眼地发现了里面的批判成分说道:“但是,只要精神现象学坚持人的异化,纵使人只表现为精神的形态——则在它里面便潜伏着批判一切的成分,并且常常就会准备着并发挥出远超过黑格尔观点的方式”。
这就是说,“异化”的概念,否定性的辩证法是包含有批判成分的,加以吸收、改造、颠倒、剥掉其神秘化的外壳,就可以“发挥出远超过黑格尔观点的方式”。
邓晓芒教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授课视频27部】
邓晓芒教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授课视频27部】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2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2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3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3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4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4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5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5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6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6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7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7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8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8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9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9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0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0B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1A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1B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2A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2B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3A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3B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4。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教学方式:讲授
适用专业: 所有哲学二级学科及跨学科
适用层次: 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讲授学时:54/54
学分:3
先修课程要求: 本科阶段的西方哲学史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 称
专 业
年 龄
学术专长
邓晓芒
教授
西方哲学
62
西方哲学
教学大纲(章节目录):一.绪论(3源自时)1.《精神现象学》的读法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商务印书馆1987年。
主要参考书:
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英汉对照全译本),英译者J.B.Baillie;汉译者王诚、曾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
2.《精神现象学》的结构
3.《精神现象学》的目的
4.阅读《精神现象学》的态度
二.序言:“当代科学的任务”(10学时)
1.真理之为科学的体系
2.当代的文化
3.真理之为原则及其展开
二.序言:从意识到科学的发展过程(14学时)
1.绝对即主体的概念
2.知识的生成过程
3.个体的教养
三.序言:哲学的认识(15学时)
一绪论3学时1精神现象学的读法2精神现象学的结构3精神现象学的目的4阅读精神现象学的态度二序言
表
课程名称: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
英文名称:Commentaryof Hegel’sPhenomenology of Spirit(1)
课程类型:□√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
1.真实与虚假
2.历史的认识与数学的认识
3.概念的认识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序言:论科学认识[一、当代的科学任务][1.真理之为科学的体系]在一本哲学著作的序言里,如果也象在普通的书序里惯常所做的那样先作一个声明,以说明作者所怀抱的著述目的和动机以及作者所认为他的著作与这同一问题上早期和同时的其他论著的关系,那么这样的一种声明似乎不仅是多余的,而且就一部哲学著作的性质来说是不适宜的、不合目的的。
因为,在一篇序言里,不论对哲学作出怎么样周详的陈述,比如说,给哲学的趋势和观点,一般内容和结果作一种历史性的叙述,或就真理问题上各家各派的主张和断言作一种兼容并蓄的罗列,如此等等,毕竟不能算是适合于陈述哲学真理的方式和办法。
而且,由于在本质上哲学所探讨的那种普遍性的因素本身就包含着特殊,所以在哲学里比在其他科学里更容易使人觉得,仿佛就在目的或最终结果里事情自身甚至其全部本质都已得到了表达,至于实现过程,与此结果相比,则根本不是什么本质的事情。
相反,譬如在解剖学是什么(解剖学是就身体各部分之为僵死的存在物而取得的知识)这样的一般观念里,我们则深信我们尚未占有事实本身,尚未占有这门科学的内容,而必须进一步去探讨特殊。
——再者,在这样一种不配被称之为科学的知识堆积里,谈论目的之类普遍性的东西时所采用的方式,通常也就是叙述内容本身如神经、肌肉等等时所使用的那种历史性的无概念的方式,两者没有什么不同。
但在哲学里,如果也采取这样的一种方式先作说明,而哲学本身随后又证明这种方式不能把握真理,那就很不一致了。
同样,由于对某一哲学著作与讨论同一对象的其他论著所持有的关系进行规定,这就引进来一种外来的兴趣,使真理认识的关键所在为之模糊。
人的见解愈是把真理与错误的对立视为固定的,就愈习惯于以为对某一现有的哲学体系的态度不是赞成就必是反对,而且在一篇关于某一哲学体系的声明里也就愈习惯于只在其中寻找赞成或反对。
这种人不那么把不同的哲学体系理解为真理的前进发展,而毋宁在不同的体系中只看见了矛盾。
叶秀山:读那总是有读头的书——重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
叶秀山:读那总是有读头的书——重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好久没有读古典哲学方面的书了,这次因要给学生讲课,重新读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某些章节,侧重在读这本书的“序言”(前言)部分,有一些感想,跟学生说了,他们觉得还有点意思,我就把它写出来,供更多的人来参考。
这些年来,许多人都不大喜欢黑格尔,觉得他的哲学太绝对、太强调普遍性,不大符合当今的潮流,因而即使在古典哲学范围里,也宁取康德而不取黑格尔。
黑格尔当然应该受到批评,马克思就从根本上批判了他;黑格尔和康德的优劣,从新康德主义提倡“回到康德”后,就是个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专门,说来话长。
在这里我想说的,只是我在读了《精神现象学》“序言”后,我真的又被它吸引了,有时还甚至有点激动,觉得过去读书太不仔细,有些道理为什么看不出来!而实际上我这本书上已被不同时期的颜色笔和各种符号画得五花八门,但这次仍然要找一支新颜色笔重新画过。
总之,不论你同意不同意它的理论,但它却迫使你承认它是一篇好文章,值得你经常去阅读它。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与谢林分手、创立自己的学说的第一部著作,这个“序言”是在全书完成之后写的,概括性很强,而整个宗旨就是在批评谢林,在批判、分析中阐述全书的主要观点。
那末,黑格尔和谢林究竟不同在何处?当然,过去我们也都知道,谢林的哲学是直观的,后期是天启(启示)式的,而黑格尔则是辩证的、有发展的,虽然这种辩证发展是精神的,因而是唯心主义的。
现在看起来,这些理解当然都是很正确的,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却又是很抽象,需要进一步展开的。
我们知道,“绝对哲学”是谢林提出来的,黑格尔一直也是赞成的;而“绝对”不能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即科学性经验知识,这是康德所指明了的。
在康德看来,“绝对”只是一个“理念”(一个“观念”),因为建立不起一个直观的“对象”,因而不能用科学知识的方式去把握它。
然而,“绝对”并不是毫无意义,它不能在理论上得到证明和证实,但在实践上,在道德上,却是一个必然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绪论邓晓芒*摘要什么是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按黑格尔自己的说法,叫做意识的经验科学,是专门谈意识的。
在这里,意识是以经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里的经验(Er fahrung)有经历之意,也就是说,意识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精神现象学单纯当作一门现实的历史科学,类似于人类从古到今的意识发生学。
相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确是被当作一种哲学,它考察的是一般意识本身的层次结构。
很早就想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做一番全面的清理和研究。
90年代初,当我写思辨的张力时,就已经接触到对精神现象学中一些段落的分析,从那时候起我就萌发了想要对这部巨著加以详细考察的欲望,并在由杨祖陶老师为我的书所写的序言中作了预告。
但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预告中的精神现象学研究还没有问世。
经常有人问我这项研究进行得怎么样了,我都只好愧对,或者以时间太紧、无暇顾及来推托。
的确,多年来我想要做的事情太多,手伸得太长,以至于几乎忘记了自己当初所立下的誓言。
最近终于有机会来兑现这项20年的夙愿了。
上学期我在武汉大学讲授康德哲学的课告一段落,完成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的句读,虽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康德著作未能一一解读(如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但毕竟已有了一个大致的全貌(三大批判外加一个基础的逐句讲解)。
考虑到时间已经不多,我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我最有兴趣和体会的事情上,所以我下决心暂时放下康德哲学,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这部最难读的天书进行一次集中的攻关,即做一次逐句解读(我称之为句读)。
当然,句读不等于就完成了研究,它只是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入门。
我们中国人在研究西方哲学经典时常常过于急躁,读到人家一两句语录就联系到我们古已有之的思想和说法,于是大加评价和发挥。
这也是我们总是入不了西方哲学最经典的著作之门的原因。
我主张,在今天,只有能够句读的人才有完全的资格评价和发挥一部哲学著作的思想。
因为只有这样,才说明你真正读懂了。
当然,这也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在以往,只须浅尝辄止就可以充当介绍人了。
本句读的时间我预计将至少花上5年,即10个学期的连续课堂讲授,按照这个速度,这本中译文有560多页的书每学期必须讲50多页。
根据以往讲康德的经验,这个指标一般很难达到,每学期只能讲20多页。
如果这样,就要拖延到10年以上。
但愿黑格尔没有康德那么麻烦,能够讲得快一点。
精神现象学初次发表于1807年,当拿破伦率领的法军侵入到耶拿时,黑格尔刚刚把自己的稿子寄给出版社商,这时他站在自己住所的窗前,看着拿破伦骑着白马进城。
后来他回忆这一景象,把拿破伦称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此书的第一版上有一个副标题:科学体系,第一部,是打算把这部书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分的,但是后来他在写自己的哲学百科全书时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从逻辑学开始,而把精神现象学作为全书中的主观精神的第二环节来安排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我在思辨的张力中提出一个观点,说黑格尔为了掩盖自己全部哲学的最初起源,而对自己早年的精神现象学作了不是经验性的、而是更为逻辑化的理解,由此而使堕入人间的精神现象得到了上帝的拯救。
所以在正式的哲学体系中,黑格尔想要阐述的是真理本身也就是上帝本身,只有逻辑学才是上帝创造世界时在先的蓝图,他就用不着再从精神现象这种太人性化的立场开始了。
所以马克思曾指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马克思的这一揭发既是对黑格尔的批判,但同时也是对他的哲学真正价值的肯定,即我们只有从精神现象学入手才能发现他的全部哲学的价值所在。
一、精神现象学的读法什么是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按黑格尔自己的说法,叫做意识的经验科学,是专门谈意识的。
在这里,意识是以经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里的经验(Erfahrung)有经历之意,也就是说,意识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精神现象学单纯当作一门现实的历史科学,类似于人类从古到今的意识发生学。
相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确是被当作一种哲学,它考察的是一般意识本身的层次结构。
贺麟先生在其所译的精神现象学的译者导言中曾追溯了黑格尔这一思想的先驱者席勒、费希特和谢林,他们都曾提出过人类的理性发展史或意识发展史甚至自我的现象学说的观点。
但他们由于都没有黑格尔的逻辑学作为精神现象学的前提,所以只是停留于历史性的(心理学的)描述和分析,而未能达到黑格尔这种纯粹哲学的眼光。
在黑格尔那里,精神现象学是一般意识(不论是上帝的意识还是人类的意识,总之一切可能有的意识形态)本身的具有逻辑必然性的结构,在这方面他更接近康德和胡塞尔。
历史的东西充满着偶然性,倒退、重复是不足为奇的;但具有逻辑必然性的东西是不可能倒退的,意识一旦发生,就有着自己必然的发展规律,并由自己建立起自己的层次结构。
在胡塞尔那里,逻辑是关于可能世界的法则,而可能世界先于现实世界,是现实世界之所以可能的前提。
在这一点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胡塞尔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就不能仅仅立足于历史的眼光,把他所说的和我们所了解到的历史事实一个个对号入座;而必须在把历史保持于视野中并放在括号内存而不论的前提下,着重关注意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历史不过是我们理解这种关系的线索和向导。
当然,一定的历史知识也是读这本书的条件,有时候甚至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去猜测黑格尔的意思;但最终目的却并非了解历史,而是提高思想的层次。
胡塞尔现象学要把人类学和心理学都放进括号,黑格尔的现象学在哲学百科全书中同样也是介于人类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东西,它既没有人类学那样的自然客观性,又不像心理学那样过于主观,而是主观精神的客观结构、逻辑结构。
当然这三者都属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有别于自然哲学,也不同于客观精神(伦理道德、国家和历史)和绝对精神(艺术宗教哲学);而精神现象学是最典型地代表主观精神的特点的。
所以我们读精神现象学,首先要把目光向内,作为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意识和精神层次的反思来读;其次又要从内向外,当作一种人类精神生活的普遍结构。
我们就像读一系列小说一样,每部小说都是作者的人生和思维经历,都可以丰富读者本人的经历,将这种经历当作人性的一个层次来看待;我们读得越多,我们的心灵就越丰富,层次越细腻。
在读的过程中,有些小说满足不了我们的胃口了,就希望寻求层次更高的,更复杂难懂的精神。
阅读精神现象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熟的过程。
当然,我们不会以黑格尔所达到的高度为满足,但要超出黑格尔的高度,还必须对他已经走过的道路加以熟悉。
经过这种训练,我们还可以由此来深入地探讨历史,因为历史归根到底是由人创造的。
人的精神生活的逻辑决定着历史的逻辑,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并没有否定这一点,而只是确定了这种决定作用的方式。
如果人类没有精神生活,而是像牛马一样,那就不会有社会和历史,即使有生产力和一定的技术。
所以,要解释历史和改变世界,除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外,还需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现象学。
参看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9、18-20页。
二、精神现象学的结构精神现象学这本书的结构,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五大部分。
这就是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客观精神,绝对精神,后者又分为宗教和绝对知识(哲学精神),所以也可以看作六大部分。
这种分法实际上是从精神出发,把前面三者归于主观精神,与后面的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形成一个三段式。
而在哲学百科全书中,则是把精神现象学限于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都分出去了。
但黑格尔本人又有另一种分法,即把前三项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作为主体内容,标为(A)、(B)、(C),后面部分则全部归于(C)理性之下,标为C(AA)理性、C(BB)作为精神的理性、C(CC)作为宗教的理性、C(DD)作为绝对知识的理性。
这里的三段式是以理性为标准的,也就是以主观精神为标准的,这大约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精神现象学只剩下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的内容的缘故。
后面的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都是主观精神或理性的外化,不再属于狭义的精神现象学了。
黑格尔的这两种分法,一种以精神为线索,一种以理性为线索,历来引起了聚讼纷纭,但似乎没有一种观点说明了黑格尔这样做的深层次的原因。
我在思辨的张力中曾提出黑格尔哲学的两大要素即努斯精神和逻各斯精神,可以用来解释黑格尔的这种做法。
一般说来,精神(Ge ist)这个概念更接近古希腊的努斯(Nous),而理性(V ernun ft)则更接近于古希腊的逻各斯(Logos)。
黑格尔在按照努斯精神还是逻各斯精神来划分精神现象学的问题上举棋不定,正说明他整个哲学体系中的这一根本性的矛盾张力。
所以,当黑格尔以精神为线索来建构他后来整个哲学的大纲时,他的精神现象学清楚地暴露出他整个哲学的发源地的性质;而当他的正式的哲学百科全书体系按照逻辑学的规划建立起来时,全部哲学的线索已经转移到理性的逻各斯上来了。
这样,精神现象学就成了整个理性的逻辑体系中的一环,而失去了由自身囊括进其他精神环节的作用。
当然,精神并未脱落,它只是退后了,成为了逻辑的化身。
精神最后被逻辑所拯救。
一门精神现象学当然要以精神为线索,但当精神显出背后的逻辑范畴的力量时,它便让位于逻辑理性。
所以黑格尔的想法发生了转变,从精神现象学向逻辑学转化。
就连精神现象学的划分,也不再以精神为纲,而是以理性为纲了。
到了逻辑学,则是完全以逻辑理性作为框架了。
三、精神现象学的目的那么,精神现象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呢?如果说它是哲学体系的导言,它又是什么性质的导言呢?这就涉及黑格尔写作精神现象学的目的。
如前所述,黑格尔把精神现象学视为他的整个哲学的第一部分,或者说导言,其最直接的任务是要引出逻辑学来。
他在小逻辑中说:在我的精神现象学一书里,我是采取这样的进程,从最初、最简单的精神现象、直接意识开始,进而从直接意识的辩证进展(Dialektik)逐点发展以达到哲学的观点,完全从意识辩证进展的过程去指出达到哲学科学的必然性(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在那本书出版的时候,我把它当作科学体系的第一部分。
从最初、最简单的精神现象、直接意识开始,以达到哲学的观点,即达到逻辑学,这就是这个精神现象学作为第一部分的导言的作用和目的。
但按照这种解释,精神现象学就是相当于一种哲学体系的入门预热,它本身还不是哲学,而只是一种为了将读者引入门的教学法手段。
这种手段既然考虑的是教学效果,本来还可以有其他选择,例如按照各人所接受的前提,可以从最可靠的自然知识开始,或者从深信不疑的信仰开始,甚至从最激动人心的欲望冲动开始。
然而,黑格尔选择了从最初、最简单的精神现象、参看贺麟: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载精神现象学中译本第23页。
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93页。
直接意识开始,却没有说明他这样选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