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教学札记
三年级古诗《游园不值》教案

三年级古诗《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古诗《游园不值》。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如“应怜”“屐齿”“小扣”“柴扉”等。
(2)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蕴含的哲理。
(2)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生字词和重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想象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景色。
(2)提问学生:在春天里,你们都喜欢去哪些地方游玩?(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诗人也是在春天去游园,但是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屐齿”“柴扉”“应怜”等。
(4)全班齐读古诗,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3、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3)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应怜屐齿印苍苔”: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
应怜:大概是爱惜。
屐齿:木屐底下突出的部分。
“小扣柴扉久不开”: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可是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用柴草编成的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通用12篇)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通用12篇)窦桂梅——《游园不值》篇1师:好啊,课前同学们背了这么多的诗歌。
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
这让我想起一位诗人,这个人叫——生:贾岛。
师:读过这首诗吗?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聚》(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生:读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
一女生读的很精彩。
师:读得字正腔圆。
可以按照我们今天这样来读,两句,实际上就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
其实我们还可以按照古人最基本的一种读法。
同学们,咱们学过汉字的四声,有一声二声,这样的两声我们可以拉长声音,三声和四声我们可以读的就要短促一点。
你看,第一句,闲是几声?生:二声。
居是几声?生:一声。
读的时候就可以拉长些,读成:闲-居-。
下面师生一起读:少邻并。
下面我可不说了,看看,该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一男生像模像样读。
(众掌声)师:一会再试着读。
刚才她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敲”字。
我把“敲”字画了红色的。
有同学知道推敲在这里的故事吗?生:当时贾岛在想到这首诗的时候,不知道用推好还是敲好。
他经过反复斟酌以后想到敲能突出夜色的静,然后就把敲列到古诗的第四句里了。
师:但他这灵感来自于一个人给他的建议,这人是——生:这人好像是韩愈。
师:对,在韩愈的建议下,他说夜太静了,有一点动就好,于是他就建议把推换成——生:敲。
师:这个同学课外知识了解得这么多。
鼓励鼓励吧,谢谢你。
(同学们拍手)于是推敲这个故事便产生了。
于是推敲变成了韩愈和贾岛的一段美丽的佳话。
于是推敲便成了典故。
好啊,现在咱再读读贾岛的一首诗,这首同学们好像学过。
尽管窦老师在北京用的是北京教材,我相信同学们学过。
那么现在再读这首可要读出五言的韵味来呀。
课件出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窦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用古人最基本的方式读。
师:有意思,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但你发现没有,贾岛的这首是《寻隐者不遇》。
刚才是——生答《题李凝幽聚》,都是拜访人。
北师大版《游园不值》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游园不值》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习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诗人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古诗词的喜爱。
2.引导学生关注《游园不值》这首诗。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查阅工具书。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解释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人的情感变化。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人的审美情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诗歌鉴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诗歌创作。
五、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诗歌。
2.结合诗歌,写一篇关于游园的短文。
六、课后反思1.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程度较高,但在理解诗意方面仍有不足。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
但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3.诗歌鉴赏环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但创作能力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4.课后作业的设置,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但部分学生完成质量不高,需要加强监督和指导。
5.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较为自然流畅,但部分环节的讲解仍需改进。
今后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前言《游园不值》是唐朝著名诗人元稹的一首诗,它通过对游园的描绘,措辞委婉,从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此篇文档将由窦桂梅老师提供对《游园不值》的教学实录,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诗歌鉴赏:解读诗歌的各个方面,如诗的体裁、诗歌技法和文化内涵等,并探析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解读:通过探究此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感悟、领会此篇诗歌。
•教学参考:提供有关此诗教学的一些优秀案例和教学参考资料,以便读者更好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诗歌鉴赏诗歌题材《游园不值》是一首以游园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们道德品质的失望和不满。
诗歌体裁《游园不值》是一首绝句,全诗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形式简洁,气势凝重,表达了作者对游园时看到的种种令人不快之事的感慨。
绝句,也称“四行诗”,是我国古典严格韵律诗的主要形式之一,每句四个字,共四行。
诗歌技法1.气象生动、肖象逼真2.暗示多,含蓄缜密3.多音双关,语言婉转诗歌分析诗歌全文分为首篇、次篇和杂感三部分,诗歌营造了一个游园的场景,通过游园时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作者的失望和失落。
首篇:杂感“咫尺天涯之外,共此娱彼。
岂无一物是世,何必常攀臂。
”诗篇一开始,便以“咫尺天涯之外”作为开头,打破了现场的 Reality,使人比较困惑。
其实,这里的“咫尺天涯”原意是指人们思维距离的天涯,即有些风景近在眼前而被人忽略掉了,而那些距离较远的娱乐措施却引得人青睐。
这正是窦桂梅老师所说的“暗示多,含蓄缜密”的诗歌技法。
次篇:感志“塞上江南,乾坤日夜浮。
争波斗浪,喧呼岸上无。
”此句意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和事物在争斗前进,所以不能停留,否则就会被卷走。
窦桂梅老师认为,这一句诗是整部作品中鲜明的指向,纵横长卷,稳中有力;虚实呼应,清雅深长,巧妙地挖掘出了自己的价值。
杂感:“文翰成阁,妙手偶题,龙兴凤举。
洿池碧草,古往今来。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展示出一片春色满园的景象,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认知诗句,介绍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2、了解作者(用投影片将作者情况模拟出)。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4、听到录音,听到示范点朗诵。
5、随录音磁带播放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6、王莎莎念,其他同学想要句子的意思,勾画出稀奇古怪的词语。
7、用投影仪演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应当:原意"必须",这里当"大概"、"可能将"谈。
怜:爱惜。
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长:很长时间。
②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是: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院的。
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8、存有感情地念,念出诗的韵味去。
①老师范读,指导有节奏,读出重音。
应怜/屐齿/绣/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斑斑,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出具插画,鼓励学生步入情境。
9、启发想象:①诗人并没进园,他怎么晓得园中早已就是满园春色呢?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a、存有柳树,存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存有浓烈的花香。
10、学生讲完后,自己动手设计,画画。
11、将满园的春色展现出出(踢在投影仪上)。
1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来描写园中的春景。
编成儿歌或诗:老师示范点春色满园绿青苔,鸟语花香蝶蜂绑,花红柳绿笑开怀,红杏出墙引客去。
《游园不值》古诗(教学游园不值心得体会(多篇))

《游园不值》古诗(教学游园不值心得体会(多篇))第1篇:游园不值游园路上的“值”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学会本首诗中的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⑶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⑷通过品读,感受故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体悟心灵对大自然独特的审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感受故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寻觅春迹,导入古诗1、窗外雨潺潺,这是我们入冬以来的一场雨。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到自己积累的古诗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⑵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⑶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春天来了,报春花悄悄地绽放了,让我们跟随着叶绍翁踏上游园的路,一起欣赏他的《游园不值》。
板书课题:《游园不值》,齐读课题,理解:不值,出示字典里的意思,选一选。
“游园不值”的意思是去游园却没有遇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寻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的生长点激活,为本课的古诗教学铺垫。
二、初读诗句,理解诗意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诗,要求读正确。
(相机评价字音朗读情况)正音:屐齿苍苔柴扉释义:“屐齿”,出示图片“屐”,木底鞋;齿,痕迹;屐齿,木底鞋踩过留下的痕迹。
“苍苔” (结合苍松、苍天理解“苍”。
)苍苔,一般来说都是长在一些石缝里面潮湿的地方。
路上有苍苔,应该是人迹长久不到的结果。
“柴扉”(出示书本,理解“扉页”“心扉”)柴扉就是柴门。
3、一首诗,大家把它读正确了还不够,还应该读岀节奏来,就像《推敲》里的贾岛那样吟哦。
你能根据老师划分的节奏,试着读一读吗?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游园不值》录制方式录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学习古诗景中有情、景中寓理的方法。
3、学会古诗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学会古诗学习方法;了解古诗大意,学习古诗景中有情、景中寓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学习方法,导入新课。
1、六年了,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先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学写法)。
(出示课件)2、春天来临,朋友的园子里一定会美不胜收,让我们跟随叶绍翁的脚步一起去游园。
师范读。
(出示课件)3、诗人乘兴而去,却没有见到园中美景,我们从题目中“不值”这个词的注释中了解到“不值”就是“没有遇到”。
解诗题:叶绍翁游园却没遇到老朋友。
(出示课件)4、和叶绍翁游园,我们就要先了解他,让我们走进宋朝诗人叶绍翁,知作者。
(出示课件)二、了解古诗大意,学习古诗景中有情、景中寓理的方法。
1、出示前两句,了解古诗大意。
2、一路气喘吁吁,我们来到了朋友的园子,叶绍翁是怎样做的?(小扣柴扉久不开。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用树枝做的柴门。
敲了这么久的门都没人开,叶绍翁会埋怨朋友吗?他才没有那么小气呢,叶绍翁猜测“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应怜屐齿印苍苔”。
怜:爱惜。
屐齿:木屐底下突出的部分。
我们把前两句连起来看看诗句的意思吧。
(出示课件)3、出示前两句,学习景中有情的方法。
叶绍翁敲门主人未开,他猜测园子里有刚发芽的苍苔怕被踩坏。
诗人眼中的苍苔绿绿的、嫩嫩的、柔柔的,仿佛刚出生的宝宝,他对苍苔充满了疼爱、怜惜之情,这小小的“怜”字可以看出叶绍翁惜春之情。
叶绍翁如此盼望看到园中美景,因此敲了一次又一次,从“久”这个字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失望之情。
(出示课件)苍苔、柴扉是景物,怜惜、失望是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的妙处。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游园不值》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园不值》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程序: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二、检查预习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游园不值》,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关键:1、理解《游园不值》的第一句。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春天的诗词教学过程:一、导语老师上初中的时候,曾学过到过一篇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文章《春》。
有几句话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春天。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小诗,看看古人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学诗1、投影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自由说。
2、投影诗文1)学生不同形式地读诗2)了解诗人(投影诗人简介)3)怎么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忆一下,有哪些好的方法?补省略、换语序、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4)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投影古诗)经过自学,你学懂了什么,汇报一下。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辨析“怜”的字义,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游园不值》教学纪实与反思

《游园不值》教学纪实与反思作者:战吉华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2019年第10期教学内容:适用于二年级。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熟读并美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和诗句。
2.引导学生学会生字词,理解“应怜”“小扣”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3.带领学生感知诗句含义,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4.教会学生读诗方法,尝试吟诵古诗。
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欣赏美,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反复读诗,体会诗人游园时的情感变化。
初步感知吟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来自群力兆麟小学的战老师。
战老师听说友协三小的学生会背很多古诗,尤其是二年三班的学生,特别出色。
所以今天想来学习学习,谁愿意给大家背几句?(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生:老师,我想背几句。
《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师:你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充满自信。
生:老师,我会背《惜时》。
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师:真是千古名句,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
生:我想到了《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我喜欢这句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师:也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师:同学们真棒,小小年纪会背这么多古诗。
今天想不想和战老师一起学习一首新古诗?师:好,开始上课!二、感受春天。
感受春的诗句师:春天是一个欣欣向荣,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风吹拂,小草生长,花儿竞相开放。
许多文人墨客都为它写下了赞美的诗篇,现在,让我们一同走進美丽的大自然。
(课件播放大自然风光,伴随音乐和画面,出示描写春天的诗句。
)师:听,初春时节,风儿轻拂,二月的春风剪出一片新生,你是否想起了那句唐代诗人贺知章笔下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齐读。
)师:瞧,蒙蒙细雨,万物生长,春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使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甫那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第【1】篇〗知识与技能:1、学习古诗,能说出诗句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学习,能给古诗配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者访友未成却还高兴的豁达情怀。
教具准备:录音机、新华字典、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过程与方法: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设置故事情境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
请问:此时,叶绍翁的心情该是怎样的?2、板书课题,12、游园不值3、读课题并利用字典理解课题4、简介诗人:叶绍翁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复习七言古诗的节奏。
2、划分节奏。
3、小组检查并自由读古诗。
三、播放录音,体会古诗节奏四、自由读古诗,找己不理解的问题五、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学生利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六、交流学习情况,师相机板书应怜:应,大概。
怜,爱惜。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七、理解诗意,想像画面1、小组串讲诗句意思竞赛。
2、学法反思:串讲诗句意思应注意什么?(词序、补充)3、出示挂图,学生进行观察;播放录音,想像画面。
八、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1、引导讨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你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3、多种方式朗读。
九、巧设练习1、给古诗配画。
2、结合古诗,编写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激趣导入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生:春天来了,小鸟在空中飞舞,小草发芽了,小孩子在树下玩耍。
生:春天非常美丽。
师:是呀,可是春天美在哪里呢?生:小鸟在枝头在叽叽地歌唱。
生:春天来了,鲜花盛开,绿草如茵。
生;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
《游园不值》教案(精选

《游园不值》教案(精选教案:《游园不值》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详细内容:课文《游园不值》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和作者闲适生活的古诗。
诗中通过游园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情感。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春天的美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4. 分析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游园不值板书内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
答案:春天来了,大地妈妈换上了美丽的新衣。
小草弟弟探出头来,笑眯眯地看着世界;花儿妹妹绽放笑脸,争相展示自己的美丽;柳树姑娘梳理着长长的头发,翩翩起舞。
春天的美景让人陶醉,让人心旷神怡。
2. 作业题目:请学生解释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并给出自己的例子。
答案: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课文中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又如,用“小草弟弟探出头来”拟人化了小草的动作,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
游园不值教案初中

游园不值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游园不值》的内容,了解诗文背景,理解诗文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游园不值》的诗意和背景。
2. 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文意境的感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古诗及其原因。
2. 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什么样的古诗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游园不值》,理解诗文内容。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文背景。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
2. 解析诗文意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诗文内容,发挥想象,绘制一幅《游园不值》的画面。
2.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阐述自己的创作思路。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推荐相关的古诗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对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诗文意境的感悟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019-2020】《游园不值》教学札记-实用word文档 (1页)

【2019-2020】《游园不值》教学札记-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游园不值》教学札记
《游园不值》(六年制第十册)是宋体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诗。
这首古诗配有一幅“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彩色插图。
在学生了解诗意后,我让他们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在作者没有看到的花园里,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分小组画出作者没看到的“满园春色”,并用幻灯打出来,再根据自己画的“满园春色”,向全班同学解说图上画的内容。
学生们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能想的想,能画的画,能说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通过这一活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游园不值_苏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游园不值_苏教版《游园不值》教学实录课前预热——(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接着,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
随后,教师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并引出“推敲”的典故。
)师:我们还学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请读读,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啊。
生:“松下问童子……”(老师辅以手势,学生读得很有味道)师:像这样“不遇”的诗很多,比如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李白的《访戴天道士不遇》。
(课件出示这几首诗)除了古诗,还有古文《雪夜访戴不遇》。
读读题目,你发现了什么?生:题目都含“不遇”这两个字。
师:有意思。
谢谢同学们的发现。
人生有多少个不遇啊,为什么他们要把“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不遇”中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
师:然而,我和同学们却在这里相遇了。
这也是人生难得的。
愿我们的相遇能够留下些什么——上课。
一、与文字相遇师:同学,你好!生:老师,您好!师:多么有节奏的问候,像音乐一样动听。
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跟着叶绍翁一起——(学生答“游园”)师:在游园的路上推敲推敲这——(学生答“不值”)师:“值”,按教材中的解释。
意思是——(学生答“相遇”)师:“不值”呢?(学生答“不相遇”)师:用两个字概括?(学生齐说“不遇”。
老师板书)师:雨过天晴,咱们和叶绍翁一起乘兴游园,在“不遇”中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读,再聊一聊。
师:提个小要求:刚才是五言,现在是七言,理儿是一样的,该怎么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节奏地读)师:“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游园的路上,遇到了——生:苍苔、柴扉,还有红杏。
(学生依次说出,教师让他们再把这几个词读一下) 师:同学们有一双慧眼,发现了这些景物。
结合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了解。
生1:“柴扉”,就是柴门,是用木棍和树枝编成的一种门。
(学生答完想坐下去) 师:喔,请你站起来,判断一下,是这样的门吗?(课件出示四扇门:第一、二扇现代风格的门,第三、四扇是柴门。
2020年统编版语文《游园不值》教学日志

《游园不值》教学日志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的古诗。
我教学后有如下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什么样的思考;思考决定行为。
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游园不值》的教学中,猜想“柴门久扣而不开的原因”和“为什么不能把‘红杏’中的‘红’译为‘红色’”是两个问题的情境,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索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像和思维的空间。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游园不值》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来想像“园内景象”、作一回叶绍翁吟诵这首诗、以其他景物为内容创造性地改写最后一行诗,丰富的教学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想像“园内景象”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想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一串串美妙生动的词汇,那一个个有趣却不无依据的猜想,把学生带入了诗中情境,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诗中感情,领略到诗文中“空白”的艺术魅力,深层次地诱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园不值》教学札记
《游园不值》(六年制第十册)是宋体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诗。
这首古诗配有一幅“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彩色插图。
在学生了解诗意后,我让他们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在作者没有看到的花园里,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分小组画出作者没看到的“满园春色”,并用幻灯打出来,再根据自己画的“满园春色”,向全班同学解说图上画的内容。
学生们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能想的想,能画的画,能说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通过这一活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