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真实性的含义与新闻失实及其应对

合集下载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闻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通过假新闻现象,探讨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内涵,新闻真实性缺失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标签:新闻;新闻记者;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自觉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和神圣职责。

然而,这些本应烂熟于心的基本常识却不时被一些新闻从业者淡忘。

新闻真实的背面是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包含整体失实和部分失实两种情形。

整体失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它是因某种功利驱使而故意失实,是“冷静的头脑”干的,属于“观点上的撒谎”、“精神意义上的撒谎”〔1〕,不可原谅。

这种情形虽影响恶劣,但并不多见。

而部分失实则是一种潜在的隐性失实,绝大部分是一种不自觉状态下的行为,它虽接近整体真实却又存在部分失真之嫌,此种情形虽危害不大却时常可见。

一、新闻真实的哲学解读新闻真实,即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客观、全面、深刻地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应当“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2〕,必须严格遵循“准确的事实”,选择“实事求是的叙述方法”〔3〕。

新闻真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个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个体真实又叫局部真实、微观真实,整体真实亦称总体真实、宏观真实。

个体真实是构成整体真实的基础,而整体真实则是对个体真实的总体统领和质的提升,但非简单相加。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不仅要求新闻报道既要个体真实,又要整体真实,而且还需达到两者的有机统一。

其一,新闻报道中的各个元素必须真实可靠。

列宁曾要求任何新闻报道都要做到“绝对准确,没有一丝一毫的误差;事实经过再三核对;材料来源可靠,引语和数据准确无误。

”〔4〕构成一条新闻报道的要素很多,如果某一元素失真,这条新闻的真实性便会大打折扣。

这个道理虽容易理解,但操作起来却易出问题。

其二,单个事实要与同类事实具有质的关联度。

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同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都是在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上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和发展的。

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及应对

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及应对

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及应对摘要:随着新闻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自媒体等新兴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以迅猛的势头不断发展的同时,不同媒体所提供的新闻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新闻信息真实性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也在助长媒体自身以及外部监管缺失所造成的乱象。

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下保障新闻真实性所面临的困境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同时对应当采取的策略进行了简单介绍,从而本着抛砖引玉的态度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策略1、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伴随着新闻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新闻活动是人们交换和传播重要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只有保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快速性,才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加深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做出正确的决定和判断。

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确保最终呈递在受众面前的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塑造媒体良好形象、保障受众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随着我国政治与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快速且有针对性地掌握真实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如今,新闻活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闻不仅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参考,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不夸张地说,新闻活动对于社会群众价值观的塑造、道德体系的构建、政治知识的培养、科普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因此,媒体能否向受众提供正确、真实且有价值的信息和社会能否实现长治久安,社会舆论能否和谐息息相关。

由于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因此负责编辑与传播新闻信息的相关媒体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也越来越重,与此同时,随着媒体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兴媒体类型的不断涌现,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机制的要求也更加迫切[2]。

浅析新闻的真实性

浅析新闻的真实性

浅析新闻的真实性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3-02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也在不断提高,而新闻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信息,其传播速度也在飞速发展。

过去,人们对新闻的定义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在当今社会,这一定义发生了新的变化,即新闻是最新发生的或是正在发生的选择事实的报道,不论它的定义发生怎样的变更,最后都同样的选择了"事实"这样一个落脚点。

由此可见新闻的真实性一直是人们公认的一条普遍原理。

一、新闻真实性的的概念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

尽管中外新闻学理论在"新闻"的定义上不尽一致,但是所有新闻的定义都离不开"事实"二字。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按照这一基本认识,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如果新闻报道的不是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事实,而是报道者的主观想像和臆造,那么,新闻也就不成其为新闻了。

因此,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要求。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要完成这一任务,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这是提高引导能力、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保证。

新闻的真实性,关乎舆论导向。

简述新闻失实的定义、原因、现象、及应对措施

简述新闻失实的定义、原因、现象、及应对措施

简述新闻失实的定义、原因、现象、及应对措施新闻失实的定义要弄清楚什么是新闻失实,首先必须理解新闻的定义。

关于新闻的定义,至今主要有四种提法。

一种是以胡乔木为代表的“事实说”,即认为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一种是以甘惜分为代表的“手段说”,即认为新闻是以报道或者评述最新发生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一种是以宁树潘为代表的“信息说”,即认为新闻就是向公众传播新近事实的讯息;一种是以陆定一为代表的“报道说”,即认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而何为“失实”呢?所谓失实就是跟事实不符,脱离和违背了客观事实而未能反映事实真相。

如果说新闻是一件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出现失实情况的。

如果说新闻是一种手段,手段是人们以主观意识能动作用于客观实在的方法,它的发出主体是意识,而不是事实,因此也不存在失实的说法。

如果说新闻是一种信息,信息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哪怕是虚构的小说,所传达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事实,一种事实是不会因为另一种事实而失去存在的合理性。

当然,新闻也是一种信息,但是新闻不是一般的信息,新闻信息必须依靠客观事实才能具有价值,新闻信息必须经过媒介传播才能成为新闻。

,所以新闻必须是经过报道的新闻信息。

因此,所谓新闻失实,就是指对新闻信息的报道与客观新闻信息不完全相符,未能准确反映客观新闻事实真相的现象。

这个概念明显的有三层含义。

首先是新闻媒体或工作者对新闻信息的报道不符合客观新闻信息本身。

新闻工作者在了解了新闻事实的情况下,在新闻报道的时候不是把所了解到的新闻信息按照它本来的面目制作成新闻,而是扭曲新闻信息,造成新闻失实。

其次就是新闻工作者由于知识、阅历等各方面的限制,了解到的新闻信息没能准确反映新闻事实,也就形成了新闻失实。

再次,就是由于新闻工作者既没有正确了解掌握反映新闻事实的信息,又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扭曲了解到新闻信息,这样报道出来的新闻必定失实。

这个概念将“新闻失实”现象与“假新闻”现象区分开来。

论新闻的真实性

论新闻的真实性

论新闻的真实性摘要:对于媒体而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没有了真实,新闻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本文主要概括新闻真实性的含义、新闻真实性的意义以及探讨如何从法律、新闻工作者和受众方面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假新闻,舆论,道德约束在现代社会,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功能主要是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传播知识,人们会借以新闻这个途径了解世界,从而被新闻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被改造思想观念。

一旦新闻媒体传播不真实的新闻,受众则会不知情的接受假消息,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社会轰动。

因此,新闻媒体发布和传播的信息必须真实的可信的。

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马克思认为,新闻报道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意指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写新闻,不能弄虚作假,伪造假新闻。

那么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究竟是什么?新闻真实性指的是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要经得起核对。

这六个要素是新闻报道中或不可缺的部分,而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则从这六要素中体现。

所有的新闻报道都是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做文章的。

新闻工作者就应该摆出事实,揭露真相,而不是捏造虚假事实,报道假新闻。

现如今有些新闻是为了制造舆论轰动而撰写假新闻。

譬如前段时间各大报纸都发表了温州乞丐获700万拆迁补偿的新闻,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但经一些有心的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是一则假新闻,严重与事实不符。

这种捏造事实的假新闻在客观现实面前很容易暴露真面目。

因此,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检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的唯一标准。

新闻媒体本应该以报道客观事实为基础的行业。

但是在我国,新闻失实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我国新闻媒体总喜欢把道听途说的事件或者是没有查清真相的事件报道出来。

这是一种误导公众、混淆视听的不法行为。

然而,新闻媒体之所以报道这些虚假新闻,就是为了吸引受众目光,制造舆论话题,以扩大新闻媒体的知名度。

探讨新闻失实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探讨新闻失实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探讨新闻失实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从“2010年十大假新闻”中的事件来看新闻失实的原因及防范【摘要】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闻的真实性已受到极为严重的摧残,致使失实新闻在信息世界里任意放荡,这给人们对于信息的取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干扰。

所以研究新闻失实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新闻失实的特征和其影响以及新闻失实的原因进行概括的论证,并在最后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引言: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无论是对记者的新闻生命、对所在媒体良好形象的塑造,还是对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这经济发达的21世纪,面临激烈的媒体竞争,作为公众形象的代言人——新闻记者,却频频出现了许多不良行为,致使出现新闻失实的现象,这给新闻记者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给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更甚的是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巨大的挑战,因此寻求提升新闻的真实性成为现阶段迫在眉睫的突出任务。

本文将在文中分别对新闻失实的特征以及防范措施进行概略的论证。

一我国新闻发展的现状及新闻失实的含义与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前中国建设面临的重大任务,构想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毋庸置疑,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但人们普遍有这样的共识:舆论在其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新闻媒体能否扮演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引导舆论的角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这其中,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将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使命。

而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中国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而站在采访第一线的新闻记者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公众对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感的种种讨论与质疑也不绝于耳[1]。

这给我们的新闻事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些极为突出而又严重的问题加以改正,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新闻反转:真相与失实的博弈和理性再思考

新闻反转:真相与失实的博弈和理性再思考

新闻反转:真相与失实的博弈和理性再思考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信息量也变得庞大而复杂。

但与此由于媒体的商业化、政治化,以及个人的利益诉求等因素,一些新闻报道也可能受到失实信息的影响,从而导致真相与失实之间的博弈。

在新闻领域,真相与失实的博弈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增加点击率,可能会夸大事实,渲染事件的影响,甚至故意篡改事实来吸引读者的关注。

这种“噱头新闻”往往容易扭曲事实,误导公众的判断,从而影响社会的公共秩序和舆论导向。

政治和商业利益也会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一些政治势力可能通过控制媒体来塑造舆论,操纵社会的思想,甚至编造假新闻以谋求政治目的。

与此一些商业利益也会导致新闻报道的失实,一些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形象或利益,可能会进行虚假宣传,甚至故意隐瞒事实,让公众对事件产生错误的认知。

个人的利益诉求也可能导致新闻报道的失实。

一些自媒体人或非正规媒体可能因为个人利益或立场倾向,故意扭曲事实,编造虚假新闻,从而影响公众的判断。

一些网民也可能在社交媒体上散布谣言,误导公众,导致不实信息的传播,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共秩序。

面对真相与失实的博弈,我们需要对新闻进行理性再思考。

我们应该提高媒体素养,增强辨别真假新闻的能力。

在接收新闻信息时,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对新闻内容进行核实,不轻信一些过于夸张或太过荒谬的报道。

我们也应该注重多方报道,多角度思考,以确保获取全面客观的信息。

媒体应该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真实性。

在新闻报道中,媒体应该坚守事实,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避免夸大事实、歪曲事实或编造事实,从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知识产权。

媒体也应该加强自律,规范内部管理,遏制失实报道的产生,维护自身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监管,打击失实新闻的传播。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新闻管理制度,规范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发布的途径,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关于新闻真实性的理解与分析

关于新闻真实性的理解与分析

关于新闻真实性的理解与分析作者:田颖来源:《活力》2011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从新闻真实性的定义与特点出发,详细的论述了新闻失真的主要原因,并着重的分析了控制新闻真实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分析一、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解读新闻的真实性是事态发展过程的一种表现。

事态发展的每一步,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都会有所表现,当事态完结后新闻的真实性才能全部体现出来,这也是新闻过程真实性的体现。

从新闻工作者和传播者的角度出发,新闻真实性是以传播主体对新闻价值的判定为基础,以专业水平和职业规范为依托,强调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一)定义新闻的真实性主要是指在新闻报道过程序中新闻素材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具体体现在新闻报道中的地点、时间、事件、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一系列的因素都要符事客观事实,并且真实的程度要经得起核准,这就要求新闻报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事件发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的、客观的、真实的进行报道,无论是纸制品、电视、网络、收音机等媒体的新闻报道,新闻记者都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从新闻的真实性出发进行报道,以此来推动新闻媒体的和谐发展。

(二)特点首先,新闻报道中事件的发生要真实可靠。

众所周知,现在媒体播报的新闻严重的失去了可靠性。

尤其以网络新闻为主,在各大门户网站有不少新闻都缺乏准确性,这就从事件的本质上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有些新闻都没有经过确认或核实就进行转载和摘抄,这根本就是对新闻工作的一种亵渎和侮辱。

其次,新闻本质要真实。

本质真实是新闻的主要特点,这是在事件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报道,其具有唯一性,在报道过程中要挖掘事件的本质内容,例如:三鹿奶粉事件,事件的发生是因为查出婴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其实国外媒体早就有达相关报道,但国内媒体没有得到重视,如果及时准确的进行报道,深挖事件的本质就可以早一点的避免损失,减少问题奶粉的出现。

再次,新闻报道的方式、内容、细节要真实。

在众多媒体发展的今天,新闻报道的方式很多,但要从真实报道的角度出发就需要拿事实说话,例如:画面拍摄、采访录音、照片等。

探析新闻新闻采访失实产生的元原因及应对措施

探析新闻新闻采访失实产生的元原因及应对措施

探析新闻新闻采访失实产生的元原因及应对措施探析新闻采访失实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摘要本篇论文主要探讨在新闻活动中最基础的工作,新闻采访失实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新闻采访是新闻活动的基础工作,对做好新闻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做到新闻真实性的前提,如果新闻采访做得扎实,那么写出来的新闻稿件更加真实,完整。

【关键字】新闻采访;事实;真实绪论人类的传播媒介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语言产生到今天,人类的传播活动主要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

如今各种信息传播渠道竞争异常激烈,未来的传播媒介将更加激烈,现在不是信息闭塞的时代,而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找到需要的信息并不难,难的是选择信息,分辨信息,确保所获得的信息准确可靠。

这是我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事。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如何在新闻采访中确保新闻事实的完全真实,对新闻报道意义重大,这是此论文要讨论的中心问题。

一、新闻采访中事实与新闻事实(一)新闻事实研究的摘录和比较价值体系是一门学科的哲学基础。

新文学价值体系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在性价值,二是制约性价值。

所谓自在性价值,就是指新闻本体的那一部分,最主要的是新闻事实,他必须回答什么是事实,事实的特色是什么?而制约性价值则是强调新闻第二性的问题,不是什么信息都可以成为新闻,它要受到来自多方面价值的制约。

事实是什么?从哲学上讲,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媒体不能变造事实,只能去发现事实,认识事实,描述事实,传播事实。

南京大学教授方延明在其著作《新闻与文化研究》中引用了胡兴荣先生《新闻哲学》里关于事实观的几种理论诠释:1.经验是事关,这种理论认为“所谓事实就是经验事实”“使人们对事实某种实际情况所做出的判断而陈述出来,它是认识的主体——人们所获得的一种认知,也就是人们把握的一种知识形式”,方延明教授总结出这种观点核心意思是,承认事实是一种主客观统一体,事实不能离开人的感觉而存在。

新闻的真实性名词解释

新闻的真实性名词解释

新闻的真实性名词解释新闻是指报道最新事件和信息的媒体内容,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依赖新闻来了解世界、国家和社区中发生的事件,同时也通过新闻获取有关经济、科技、文化和娱乐等各种领域的信息。

然而,随着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闻的真实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新闻媒体有责任提供准确、客观和中立的信息给公众。

这涉及到收集和验证信息的过程,也涉及到新闻媒体的道德和职业操守。

新闻媒体应该通过采访、调查和研究等方式来获取事实,并尽量避免主观和片面的观点。

同时,新闻媒体也应该注意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判断清楚消息的真伪,并积极进行事实核查。

然而,在当今社会,新闻的真实性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错误或虚假信息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但这也增加了虚假信息的风险。

其次,某些媒体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故意篡改事实,造成新闻报道的不准确。

还有,政治、商业和意识形态因素也可能对新闻报道产生影响,使得报道有偏差或存在误导性信息。

面对这些挑战,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首先,公众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轻易相信一切新闻报道,而是通过多方获取信息并进行比较来判断真伪。

其次,新闻媒体自身应该加强自律,坚守职业操守,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媒体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编辑、审核和核查机制,对信息进行全面和准确的报道。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监管和监督,确保新闻媒体发挥其应有的责任。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推动新闻行业的规范发展;社会组织可以起到监督作用,鼓励公民对假新闻和失实报道进行举报。

同时,传媒教育也应该加强对公众和新闻从业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媒体素养和判断能力。

总之,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媒体及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需要新闻机构、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提高媒体素养以及培育公众的批判性思维,我们才能获得更加真实、客观和中立的新闻内容,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闻反转:真相与失实的博弈和理性再思考

新闻反转:真相与失实的博弈和理性再思考

新闻反转:真相与失实的博弈和理性再思考在当今社会,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越来越受到质疑。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新闻报道并不能代表真相,甚至可以说是偏颇的反映了事件。

这种新闻报道的失实性不仅会误导公众对事件的看法,而且可能迫使政府、企业、个人做出错误的决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闻反转的现象,并思考如何理性看待这些事件。

新闻反转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事实和真相被颠倒或误导读者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是出于种种原因,如新闻编辑的偏见、经济利益或不客观的态度。

例如,一些媒体可能会夸大或曲解某些事件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有时候,媒体还会选择性地报道一些新闻事件,以满足特定的政治或经济利益。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读者对真相的理解,还可能导致政治、经济的混乱。

另外,新闻反转也可能是出于无意识的原因造成的。

例如,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可能会遇到诸如时间压力、刻意隐瞒等问题,导致报道中出现失实的情况。

此外,有些新闻记者可能会无意间接受部分偏见或信息,并将其带入他们的报道中。

面对这些新闻反转,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事件呢?首先,我们需要从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中筛选出可信的信息。

互联网上的信息繁多,我们需要通过多个渠道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评估,以确保我们所看到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

同时,我们应该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并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的信息来源。

其次,在查看新闻报道时,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

我们应该尽量回避情感和主观判断,更加关注事实本身。

在评估信息时,我们应该考虑信息来源、报道的内容以及相关的背景。

在确保信息可信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尽量多获取信息,以便从多个角度了解事件。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信息素养,以提高我们评估新闻信息的技能。

信息素养是指我们评估信息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评估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素养方面,我们需要具备识别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可信性、识别信息的来源和背景、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等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当今被信息所包围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信息的可信度和正确性,尤其是在面对新闻反转的情况下。

试论新闻真实与失实

试论新闻真实与失实
新 闻人的追求 , 也是 我国新 闻工作 的首要原则 。新 闻真实是新 闻 的起始环 节, 同样也是 真实 报道 的基础和保证。在采访过程 中, 除 而是要争取公开 传播 的理想状态 ,就是使新 闻报道尽可 能地 与客观实 际相 符合 , 特殊情况不能轻易许诺新 闻源主体 的匿名要求 ,
但新 闻是 人写的 , 因而它是一种基于事实的主观性制作 。在从 “ 事 新闻源。一旦公开 , 新 闻源 主体就不得不承担公开 的压力和责任 , 实到新闻的运动” 过 程中 , 会 出现真 、 假的 问题 。其 实真实与否是 其提供失实信息的可能性就大大 降低 。当然 , 最 重要 的还是新 闻 对新 闻的一种认识或判断 ,只有在这个 意义上才会有新 闻真 、 假 从业者职 业道德和 职业 素质 的提高 ,这 才是解决 问题 的关键所
的 问题 。
在。
作 为对新 闻的一种认 识 ,新 闻的真实 实际上 表现 为一个过 以上 主要 是针对从 业者主观 自律来说 的 , 那 么从 行业主管乃 来 促进新 闻的真实 性 , 减少 程, 而 新 闻传播 具有较 强的时效 性要求 , 这 样就必 然和新 闻真实 至社会监督 方面应该做 出哪些努力 , 产生 冲突。如果非要等事实完全展 现才进行 报道的话 , 这种报道 和杜绝失实新 闻呢 ?首先要严格从业者 的准人资格。新 闻从业人 目前我 国已开展 了新 闻 就不是新 闻而成了历史 ; 同时 , 新 闻传播是一 种选择 的艺术 , 面对 员必 须要 有符 合从 业的知识和道德素养 , 海量 的事实选择是一种必然 。要选择 , 就要有一定 的标 准 , 而标准 从业 资格 培训 与考试制度 , 这种将执业资格认定 纳入 新闻传播行 的形成也要受 历史的 、 文 化的 、 利益 的诸多 因素的影响 ; 再者就是 业显然是 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举措 。

新闻真实性的理解

新闻真实性的理解

浅谈我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这一定义简洁概括了新闻的特点,也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辨别新闻真假的主要标准。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和共同特点。

我个人觉得新闻真实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二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客观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事实真实是新闻真实的首要要求,其含义是事实是必须真实发生或存在的,有据可查,有证可验,新闻的要素必须完全真实的,必须确凿无误的。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外,还要从事实的总体上,从事实的内在联系中把握事实,努力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对客观实际作出真实的反映。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人们注意到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它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掌握全部事实的基础上,努力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如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事件,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并连续几天都继续跟踪报道事件发生之后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还有国家领导人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客观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中,新闻工作者并不能这样就让新闻报道事实,还是得认真努力地挖掘事实的真相,而不是随意失实报道新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对新闻本质的要求。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新闻则是新闻工作者客观反映事实的结果。

新闻能否真实,关键在于新闻工作者的反映是否正确,他的主观认识能否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并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做到了这一点,他写的新闻就是真实的,反之,他写的新闻就是失实的。

新闻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工作者对待事实的态度,新闻工作者尊重事实,对事实采取正确的科学态度,如实反映事实,这样才能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I 报道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民,人民群众每天为了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信息,了解世界变动的真实情况,才会通过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不同途径接受新闻媒体的宣传,人民群众接受媒体的宣传和接受多少,就得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媒体的信任度,这种信任度是以报道真实,讲真话为前提的。

浅析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浅析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浅析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自觉遵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和神圣职责。

然而,这些本应烂熟于心的基本常识却不时被一些新闻从业者淡忘。

新闻真实的背面是新闻失实。

维护新闻真实性就是维护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战线作风建设的永恒主题,是新闻战线常抓不懈的工作。

现在我们就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做以下探讨。

关键词:新闻写作失实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都经得起核对。

二、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1.在确立主题时要坚持独立思考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新闻的基本属性是就是真实。

它是新闻的生命,从一定意义上讲,做好真实性的新闻报道也是记者、编辑的生命。

这不仅是新闻属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和国家政策内额要求。

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把采访的内容加以斟酌,对采访对象所介绍的材料要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分析,防止新。

便可写出戏水的感受;有的记者惯于看资料、听汇报,很少深入生产生活的第一线;还有的记者不与群众接触,不和当事人见面,仅凭道听途说就关起们来写稿子,这和闭门造车有何分别呢?靠合理想象这样的方法来写新闻报道,失真、失实也就不足为怪了。

4.培养质疑精神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记者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遇到问题不是向有关权威部门求教,或向有关专家咨询,而是自己轻率地下结论。

如我市一位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在报纸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受众提出的一个有关退耕还林的问题,他本应该采访市林业局而没有去,却在报道中说,他去市林业局采访了,受众提出的这个问题应该如此理解和处理。

如果他答对了,可能没有谁认真追究他是否去市林业局采访了。

不幸的是他回答错了。

报纸见报当天,市林业局局长就着急了,立即追查市林业局是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查来查去。

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思考

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思考

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思考新闻是信息传递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它承载着社会的公共利益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因此新闻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真实性受到了诸多挑战,包括虚假新闻、失实报道、操纵信息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也扰乱了社会秩序,因此有必要对新闻真实性进行深入思考。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真实的新闻。

真实的新闻应该是客观、公正、准确的信息报道,它应该以事实为根据,不夸大、不歪曲。

真实的新闻应该是经过严格的采编审核程序,确保报道内容不受主观意识和利益驱动的影响。

真实的新闻还应该保持独立性和中立性,不受政治、商业、宗教等因素的干扰。

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真正服务于公众利益,成为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的促进力量。

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新闻的真实性遭到了挑战。

虚假新闻、失实报道、操纵信息等问题层出不穷,让公众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和困惑。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商业利益导向是造成新闻真实性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吸引眼球和获取利益,一些新闻媒体不择手段地报道信息,甚至编造假新闻,严重损害了新闻的公信力。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干预也是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之一。

一些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会通过控制新闻报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让新闻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方便,一些不负责任的个人和组织利用社交媒体散布失实信息,进一步加剧了新闻真实性的问题。

面对新闻真实性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新闻真实性的保障。

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道德水准,加强职业操守,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和准确。

政府应该加强对新闻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新闻法律法规,严惩编造虚假新闻和散布失实信息的行为。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新闻伦理意识。

公众也应该提高辨别虚假新闻的能力,不轻易相信和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

简述新闻失实的定义、原因、现象、及应对措施

简述新闻失实的定义、原因、现象、及应对措施

简述新闻失实的定义、原因、现象、及应对措施新闻失实的定义要弄清楚什么是新闻失实,首先必须理解新闻的定义。

关于新闻的定义,至今主要有四种提法。

一种是以胡乔木为代表的“事实说”,即认为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一种是以甘惜分为代表的“手段说”,即认为新闻是以报道或者评述最新发生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一种是以宁树潘为代表的“信息说”,即认为新闻就是向公众传播新近事实的讯息;一种是以陆定一为代表的“报道说”,即认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而何为“失实”呢?所谓失实就是跟事实不符,脱离和违背了客观事实而未能反映事实真相。

如果说新闻是一件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出现失实情况的。

如果说新闻是一种手段,手段是人们以主观意识能动作用于客观实在的方法,它的发出主体是意识,而不是事实,因此也不存在失实的说法。

如果说新闻是一种信息,信息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哪怕是虚构的小说,所传达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事实,一种事实是不会因为另一种事实而失去存在的合理性。

当然,新闻也是一种信息,但是新闻不是一般的信息,新闻信息必须依靠客观事实才能具有价值,新闻信息必须经过媒介传播才能成为新闻。

,所以新闻必须是经过报道的新闻信息。

因此,所谓新闻失实,就是指对新闻信息的报道与客观新闻信息不完全相符,未能准确反映客观新闻事实真相的现象。

这个概念明显的有三层含义。

首先是新闻媒体或工作者对新闻信息的报道不符合客观新闻信息本身。

新闻工作者在了解了新闻事实的情况下,在新闻报道的时候不是把所了解到的新闻信息按照它本来的面目制作成新闻,而是扭曲新闻信息,造成新闻失实。

其次就是新闻工作者由于知识、阅历等各方面的限制,了解到的新闻信息没能准确反映新闻事实,也就形成了新闻失实。

再次,就是由于新闻工作者既没有正确了解掌握反映新闻事实的信息,又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扭曲了解到新闻信息,这样报道出来的新闻必定失实。

这个概念将“新闻失实”现象与“假新闻”现象区分开来。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与新闻失实及其应对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与新闻失实及其应对

新闻真实厦门大学2018年名词解释:新闻真实。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名词解释:新闻真实。

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名词解释:新闻真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简答题:新闻失实的表现。

西南大学2018年简答题: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

上海大学2018年简答题:新闻真实性是什么,以及新闻传播真实性的科学内涵。

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论述题:结合社会相关真实案例,说明新闻失实出现的原因。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简答题:衡量新闻真实的标准是什么?新闻真实有什么意义?新闻真实的含义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准确度。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具有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每个单篇的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

就是要求单篇新闻报道做到准确。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首先,所报道的具体事实要准确无误,五个“W”要完全真实可靠,不可虚构、捏造。

其次,所涉及的概括事实也必须真实,能准确地、客观地反映被概括的事实的全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第二重含义:要求每个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连续不断地新闻报道,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画,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即要求整个新闻报道做到全面的反映,能真正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

这两种真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不能割裂,也不能混同。

前者为狭义真实,即单篇报道的真实;后者为广义真实,即整个新闻报道达到的真实。

每一个单篇报道都达到狭义真实是新闻报道在总体上达到广义真实的前提,没有狭义真实,就没有广义真实但是,所有的单篇报道都达到了狭义真实,并不等于就做到了广义真实。

仅有事实准确还不够,因为它可能是片面的,而不能给人们展示整个社会的真实画面。

广义真实要求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否则人们仍然有理由批评报道不真实。

陈力丹认为所谓新闻真实,就是使新闻报道尽可能地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即现象真实。

另外,陈力丹教授对新闻真实性的第二个认识是:“新闻的真实性是事实或随着事实发展的真实,它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真实
厦门大学2018年名词解释:新闻真实。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名词解释:新闻真实。

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名词解释:新闻真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简答题:新闻失实的表现。

西南大学2018年简答题: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

上海大学2018年简答题:新闻真实性是什么,以及新闻传播真实性的科学内涵。

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论述题:结合社会相关真实案例,说明新闻失实出现的原因。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简答题:衡量新闻真实的标准是什么?新闻真实有什么意义?
新闻真实的含义
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准确度。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具有两重含义:
第一重含义:每个单篇的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

就是要求单篇新闻报道做到准确。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首先,所报道的具体事实要准确无误,五个“W”要完全真实可靠,不可虚构、捏造。

其次,所涉及的概括事实也必须真实,能准确地、客观地反映被概括的事实的全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第二重含义:要求每个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连续不断地新闻报道,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画,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即要求整个新闻报道做到全面的反映,能真正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

这两种真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不能割裂,也不能混同。

前者为狭义真实,即单篇报道的真实;后者为广义真实,即整个新闻报道达到的真实。

每一个单篇报道都达到狭义真实是新闻报道在总体上达到广义真实的前提,没有狭义真实,就没有广义真实但是,所有的单篇报道都达到了狭义真实,并不等于就做到了广义真实。

仅有事实准确还不够,因为它可能是片面的,而不能给人们展示整个社会的真实画面。

广义真实要求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否则人们仍然有理由批评报道不真实。

陈力丹认为所谓新闻真实,就是使新闻报道尽可能地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即现象真实。

另外,陈力丹教授对新闻真实性的第二个认识是:“新闻的真实性是事实或随着事实发展的真实,它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事实的发展完结,报道的真实性也才能够全部展现出来;事实进展到什么程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才可能到达什么程度。


(请大家在此思考宏观真实、本质真实的说法。

也可在文末留言一起讨论。


关于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的表现:政治需要、公开造假,与己不利、隐匿真情,宣传典型、任意拔高,唯利是图、编造新闻,粗枝大叶、调查不实,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知识贫乏、不懂装懂,合理想象、添枝加叶,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重点要提的点:新闻伦理与新闻真实性的冲突:[1]媒体行为与真实性的冲突:追求社会效应与真实性的冲突;制造社会热点新闻与真实性的冲突;面对负面消息,媒体失语;
[2]手段与目的的矛盾:隐性采访)
·新闻失实的原因
【1】当下虚假新闻的社会语境。

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兴起。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追新猎奇,追求轰动效应。

第二、以商业利润为目的,为了利益团体代言,忽视其它议题关注较少,如农村问题,养老,等等。

【2】媒体层面:媒体的规范与记者的职业操守缺失造成的。

同时,行业竞争激烈,造成行为氛围浮躁。

【3】政府出于宣传需要,不断制造典型,而往往过度拔高与事实不相符。

同时,政治权力的过度控制,为新闻失实提供了土壤。

【4】“把关人”作用的缺失,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传播素质良莠不齐。

相关监管部门政治管控过度,但对其它监管,始对新闻广告、商业虚假宣传的监管又过于放松。

【5】利益的倾斜。

向广告主屈服,追逐功利。

·新闻失实的影响
1.虚假新闻对公民权利的影响。

尤其是对公民知情权和名誉权。

2.新闻失实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

如一些网络水军,发布假消息,导致媒体跟进,造成社会恐慌。

同时,媒体又为了自身利益对广告户虚假宣传。

·新闻失实的应对
1、生产者层面:一是加强强化职业道德规范。

二是提升业务水平。

三是主管部门、主流传媒应主动担负责任。

2、接受者层面:一是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二是提高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让新闻失实或者说是假新闻,止于智者。

3、他律层面:一是政府要加强行政监管。

二是行业组织要提高规范能力,尤其是记协。

三是出台相关的法律,尤其是记者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