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山西省高一上学期新生摸底考试语文
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你阅读或写作时,你是否听到了自己脑海中的朗读声?绝大部分人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
这种“脑海中的声音”时刻陪伴着我们,偶尔还会转化为语言,令我们脱口而出。
这是为什么呢?在英国《卫报》的帮助下,我们把超过1500人作为样本,询问他们在阅读时是否在脑海中听见小说角色的声音,大约五分之四的人承认听见了声音。
七分之一的人说,那些声音和人真实说话的声音一样生动。
一些读者说,他们很早就会主动地为角色创建声音:“通常在故事早期,我的大脑就会为我感觉会大声说话的角色寻找一个声音。
”对于其他人来说,没有听见“声音”就意味着这本书不适合他们:“我总是听见书中角色的声音,如果我听不见的话,通常是因为我对那本书不感兴趣。
”成年人会听见虚拟角色的声音,这同样也适用于我10岁的儿子。
小说家运用两种主要方法来描绘故事中角色说的话。
他们把角色说的话完全表达出来,通常以引号为标志——这被称为直接引语。
或者他们可以间接地表达,即所谓间接引语。
心理学表明,直接引语通常比间接引语更生动。
斯坦福大学的伊丽莎白·韦德要求参与者汇报一段别人进行的对话,并要求他们要么把它描述得有趣,要么只是信息准确。
当参与者试图增加趣味性,而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时,则更有可能选择直接引语作为其描述方法。
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了“人们在阅读这两种引语的时候,大脑中会发生些什么”的疑问。
研究发现,参与者在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大脑被激活的区域不同。
2020届山西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0年1月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 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对于俄罗斯文学有着深刻的理解。
鲁迅与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有着强烈共鸣,他认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可贵的特色是它所表现出的深刻的真实性和批判性,这是空前的,并称“因为真实,所以也有力”,对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巨大历史价值给予了充分评价。
鲁迅多次惊叹俄罗斯优秀文学中所包蕴的博大的爱与深沉的人道主义,称道“以一身来担人间苦的小说家”,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给予的不只是怜悯,而是力图谋求其解放,为他人宁可牺牲自己,在鲁迅看来,是当得“伟大”的。
这种博大深沉的爱被鲁迅视为“异常的慈悲性”,是俄罗斯文学的突出特色,“与我们的世界更接近”。
以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为代表的俄罗斯作家,令鲁迅感佩之处还在于,他们都提出了人的生存的重大问题,致力于揭露人性的复杂与缺陷,唤起人们对社会的改造与灵魂的剖析,为此鲁迅将“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作为自己的创作原则,将“为人生”作为自己“做小说”的“主见”,在自己的作品中也以深刻地透视社会人生,揭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为旨归。
在他看来,俄罗斯文学的深刻性在于,不只表现了底层人们“不幸”的经济贫苦,还有精神贫困,当时中国国民状况亦然。
他笔下的对不觉醒的人们的描写与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极为相似的情形,他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重主题,反思国民性,深感启蒙之艰难。
山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语文试卷
山西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20分钟考查内容:以第一、二单元为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丘有的时候用“仁〞规定“礼〞,有的时候用“礼〞规定“仁〞。
这是因为在他的思想中,一个完全的道德品质,是“仁〞和“礼〞的统一。
“仁〞是属于个人的自由,“礼〞是属于社会的约束;“仁〞是属于自然的礼物,“礼〞是属于人为的艺术。
自然的礼物和人为的艺术是对立的。
对立必定相反,相反就是矛盾。
但是相反而又相成,矛盾而又统一。
没有真情实感为内容的“礼〞,就是一个空架子,严格地说,就不成其为“礼〞。
没有“礼〞的克制的真情实感,严格地说,也不成其为“仁〞。
所以真正的“礼〞,必包涵有“仁〞;完全的“仁〞,也必包涵有“礼〞。
这就是两个对立面的互相渗透。
所以一个完全的道德品质,就是“礼〞和“仁〞的统一。
一个完全的人格,就是这个统一的体现。
孔丘有许多赞美完全人格的话,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是素材,文是加工。
真性情、真情实感,是属于前者,“礼〞是属于后者,二者都不能偏胜。
如果有所偏胜,那就破坏了统一。
具体地说,只有真性情、真情实感,而又能合“礼〞地流露出来,这就是文、质的统一。
这样的人,才是“君子〞。
孔丘虽然把“仁〞和“礼〞并称,但是就一个完全的人格说,“仁〞还是比较根本的。
“子夏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在这一段记载里,主要的一句话是“礼后乎〞。
“后〞于什么呢?就是后于“仁〞。
子夏悟到“礼后〞,人必需有真性情、真情实感才可以行“礼〞。
“仁〞先“礼〞后,孔丘关于子夏的这一理解,大加欣赏。
“仁者,人也。
〞这句话确实说明了一个很深奥的道理。
《中庸》里说,“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这几句话,就是“仁者,人也〞的注解。
山西太原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山西太原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创造文艺精品是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也是神圣使命。
评价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成就,关键是看他的作品成色如何、品质如何。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艺精品是从生活的土壤之中拔节生长出来的,是对人民伟大实践、伟大创造进行提炼和升华促成的。
所以说,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还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凝聚生活中蕴含的朴素道理,才能让文艺作品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也才能反过来服务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为社会提供思想动力和精神滋养。
作家路遥说过:“为了保持生活的逼真感,常选择在和作品很相似的环境中写作,这样可以随时将作品的细节带到环境中去印证,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到生活中去补充。
”他举例说,写作中篇小说《人生》时,他住在陕北一个小县城的招待所,出城就是农村。
有一天晚上,他正好要写德顺爷带着加林和巧珍去县城拉粪的片段。
为了逼真地表现这个情节,他当晚一个人来到城郊的公路上,走了很长时间,然后回到书桌旁,直接将刚才捕捉到的鲜活印象融入作品之中,“这比想象得来的印象更新鲜,当然也更可靠”。
文艺创作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多年以来勤勤恳恳,认真体察生活、感悟自然。
2013年,他从历年歌颂大好河山、国贤志士的诗作中精选《时代颂》《泰山颂》《长城颂》等九篇辑成《中华颂》,然后创作成书法作品,讴歌新时代的风貌,表达对祖国、人民的深厚挚爱之情。
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生长在时代的新鲜空气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些都充分证明,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就有了根基,有了来源,有了气色,有了魂魄。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 . 敕造(chì)逡巡(chūn)讪讪(shàn)扪参历井(shēn)B . 錾银(zàn)两靥(yàn)桌帏(wéi)拗他不过(niù)C . 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鸡豚狗彘(zhì)D . 庠序(xiáng)洿池(kuà)贾人(gǔ)间或一轮(jiàn)2.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民政部提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鼓励公民收养,并把民间收养纳入监管,“给爱心一个释放的渠道”。
B . 我们要深刻理解教育的目的及意义,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其中包含的哲理令我们深思。
C . 垃圾多、开车堵、停车难、道路挤等等……小小香山红叶成了张张考卷,考验着游客的素质,也考验着服务行业的管理水平。
D . 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黄花城长城地处京师北门,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塞,因此这里的长城用石条筑就,工艺精湛,堪称“固若金汤”,又名“金汤长城”。
B .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信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C . 教育部官员称教育投入不足GDP 4%系因财政收入低。
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在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中占GDP都达到了4%或者5%,而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虽在不断增长,但距离4%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摸底考试(9月)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①朱伯崑先生在《易学哲学史》的“前言”中说:“一般的哲学史的著作,对易学中的哲学也有所论述,但由于受到其自身体裁的局限,总的说来,是脱离易学发展的历史,脱离易学自身的问题,讲其哲学思想,没有揭示出其哲学同易学的内在联系。
”“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水平,在同西方的哲学接触以前,主要是通过对《周易》的研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研究易学哲学史,如果看不到其自身的特点,脱离筮法,孤立地总结其理论思维的内容,抽象地探讨两条思维路线的斗争,不去揭示易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其结果对易学哲学的研究,不仅流于一般化,而且容易将古代的理论现代化。
”我认为,这里提出的问题是很应引起重视的。
②如何体现易学哲学“自身的特点”,如何“揭示易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而不“流于一般化”。
朱先生说:“易学哲学的发展,就其形式和内容说,都和易学自身问题的开展,特别是同占筮体例的解释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其特有的理论思维发展的逻辑进程及其规律。
”关于易学自身的问题,朱先生特别指出了对占筮体例的解释。
我想,这不仅对于研究易学哲学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且对于一般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在涉及易学中的理论思维时往往脱离筮法、象数来孤立地、抽象地讲其哲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③《周易》本为卜筮之书,至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其研究《周易》“不占而已矣”(《论语·八佾》)。
这样,就把《周易》转化成了讲天人哲理的书,以后的易学就是循此方向来阐释《周易》的。
然而,受《周易》的基础文本(所谓《易经》)所限,不仅易学与占筮之术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并行地、相互影响地发展,而且易学本身对《周易》的哲理阐释也是以对筮法、象数和筮辞(即卦爻辞)的解释为基础的。
朱先生在讲到“《易传》中的哲学问题”时说:“《易传》中有两套语言,一是关于占筮的语言,一是哲学语言。
2020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加精)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文学的一个特色是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标新立异,争讼不息。
明代以前,文人的结合往往是具有较多共同特点的作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成,且围绕着一时的文学大家或权势人物组成一个圈子。
明初,先后以文坛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和李东阳等台阁文人为核心,其他文人也以趣味相投,自相结合,或窗下切磋以攻文,或林下逍遥以娱老,各文人集团之间尚未形成相互攻讦的风气。
成化、弘治以后,统治集团日见腐败,词臣的文柄旁落,逐步由“文章之贵贱操之在上,其权在贤公卿”,转变为“操之在下,其权在自立”的局面,也改变了原来台阁创作追求雍容典雅之风。
而城市的发达,也有利于文人相对集中,并滋长着一种文酒风流、空疏不学的风气。
文人们聚集在一起,往往只是在宴谈谑浪、此唱彼和寻求情感上的沟通和文化上的满足。
由于空疏不学,则入主者偏执一端,不可一世,批评他人,抹煞一切;出奴者,便一无定见,随波逐流,容易为时风所左右,为他人所笼络。
以弘治、正德年间的前七子为代表,文士的集合改变了过去以兴趣相组合的模式,形成了以主张相结合的风气,这标志着名人流派观念的自觉。
但往往由此而造成了“各立门庭,同时并角,其议如讼”的局面。
万历以后,国事日非,文人结社多指斥朝政,党同伐异,本来文艺性、学术性的团体渐渐打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如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团体复社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因此,明代的文学团体,尽管标榜不同,或以地域分,或以社所名,或以时代称等,但究其性质,主要就是兴趣型、主张型、政治型三大类。
当然,这也只是就大致的倾向而言,因为他们大都是一种松散的结合。
明代文学史上,特别受人注目的就是“主张型”的文学团体和他们所引起的文学争论。
文学争论在分门立户、相互否定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暗暗地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文学的变通和发展。
如针对前七子师法秦汉古文而积剽袭模拟之弊,“唐宋派”王慎中等在心学和文学通俗化的思潮影响下,提倡学习与明代语言差距较小的唐宋散文,自由地表达作者独立的主体精神,在作品中能见到“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摸底考试(9月)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①朱伯崑先生在《易学哲学史》的“前言”中说:“一般的哲学史的著作,对易学中的哲学也有所论述,但由于受到其自身体裁的局限,总的说来,是脱离易学发展的历史,脱离易学自身的问题,讲其哲学思想,没有揭示出其哲学同易学的内在联系。
”“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水平,在同西方的哲学接触以前,主要是通过对《周易》的研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研究易学哲学史,如果看不到其自身的特点,脱离筮法,孤立地总结其理论思维的内容,抽象地探讨两条思维路线的斗争,不去揭示易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其结果对易学哲学的研究,不仅流于一般化,而且容易将古代的理论现代化。
”我认为,这里提出的问题是很应引起重视的。
②如何体现易学哲学“自身的特点”,如何“揭示易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而不“流于一般化”。
朱先生说:“易学哲学的发展,就其形式和内容说,都和易学自身问题的开展,特别是同占筮体例的解释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其特有的理论思维发展的逻辑进程及其规律。
”关于易学自身的问题,朱先生特别指出了对占筮体例的解释。
我想,这不仅对于研究易学哲学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且对于一般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在涉及易学中的理论思维时往往脱离筮法、象数来孤立地、抽象地讲其哲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③《周易》本为卜筮之书,至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其研究《周易》“不占而已矣”(《论语·八佾》)。
这样,就把《周易》转化成了讲天人哲理的书,以后的易学就是循此方向来阐释《周易》的。
然而,受《周易》的基础文本(所谓《易经》)所限,不仅易学与占筮之术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并行地、相互影响地发展,而且易学本身对《周易》的哲理阐释也是以对筮法、象数和筮辞(即卦爻辞)的解释为基础的。
朱先生在讲到“《易传》中的哲学问题”时说:“《易传》中有两套语言,一是关于占筮的语言,一是哲学语言。
2020届山西省高三4月第一次统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语文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千万别折腾汉字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
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
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②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
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
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
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
它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
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
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塵”;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
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
“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
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塵”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
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學’”。
2020年山西省高三语文线上开学摸底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0年山西省高三语文线上开学摸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文化期待。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正在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提升使用效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
有群众反映,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存在。
究其原因,是由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
改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改变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内容单一、供给缺乏弹性等问题,更好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对接。
现实中,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相关需求也日益多元。
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公共文化的投入不能是一次性的,应当在内容资源上不断进行更新,同时在载体上也应与时俱进,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比如,现在不管城市还是农村,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儿童图书的借阅量占不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理应加大儿童图书的采购量、扩大儿童阅览室的面积。
让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才能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差距。
我国文化资源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选择空前广泛,欣赏水平也日渐提升。
如果公共文化供给更新缓慢,不对群众胃口,自然会导致吸引力不足。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表达 (共2题;共4分)1. (2分)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地名是最能体现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承载了大量的记忆与情感,并非哗众取宠的工具。
若地名轻易乱改,盲目贪大、媚洋、求怪,就会丢了传统、断了文脉。
重视地名文化,也就是在重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
A . 如果不能把名字改回来,传统民俗就难以重拾,文化灵魂就难以复原B . 虽然将来能把名字改回来,但传统民俗也难以重拾,文化灵魂更难以复原C . 即使将来能把名字改回来,传统民俗也难以重拾,文化灵魂更难以复原D . 无论将来能否把名字改回来,传统民俗都难以重拾,文化灵魂都难以复原2. (2分)仿照《卵石》形式,以“鲜花”或“浮萍”为物象再写一首哲理性短诗。
卵石沐浴在溪水中岁月恒久失去了自己的棱角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3. (4分) (2019高一上·惠来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 ,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 . 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 . 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的隐忧。
D . 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
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高一上学期新生摸底考试--语文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
②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
③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
④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A.“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走进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宾短语。
B.“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
”这个句子中,“人和事”作主语。
C.“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
”一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
(删去“和谴责”)B.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经常充当“主播”,原来他每天都看中央13台的“新闻24小时”,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
(将“原来”改为“因为”)C.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帮助,离不开家庭小环境,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删去“和发展”)D.凭借《太阳的后裔》爆红的男神宋仲基在与广州粉丝的见面会上表示,会不会再来广州,关键看广州影迷欢迎。
(在“欢迎”前加“是否”)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的《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B.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先后描写了夷陵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重大战役,这三大战役的胜方指挥官分别是吕蒙、周瑜、曹操。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D.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
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一、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5.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有一种辉映叫相信①陌生人都可以信任吗?回答的比率相差甚远,从挪威的65%到巴西的5%左右。
世界银行的史蒂夫·奈克指出的:“信任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
在信任度较低的时候,个人和组织在参与经济交易时会更警惕,因而往往抑制国家经济。
”②人生或者社会最大的浪费,就是彼此都不相信!知名危机管理专家王微说:“信任也是生产力。
”当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③多年前一个朋友的朋友第一次包车去西藏,路过一个小村庄,一个小女孩拦住了他们的车,问他们是不是要路过前面的某个镇子,司机说“是”,于是那女孩便让司机带上给在前方某镇子打工的哥哥1000元钱,而司机和女孩素不相识。
当时我朋友的朋友震惊于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纯真,从此爱上西藏。
④想买书,店内却没老板,书友可在纸上写下购书名单,将钱自行放入钱筒中。
这成为台湾“BOOKANEW”二手书店特色,成为爱书人口耳相传的诚实书店。
27岁的老板认为,“爱书的人素质高,不会偷书”,且书的单价低,转卖也无法获利。
信任的后果是,书友们一般多塞钱支持他。
书店办得越来越好。
⑤商务部曾有个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
在诚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这两年,红木古典家具市场低迷,雪上加霜的是,我的一个朋友,被遵化的一个生意伙伴“拖欠”380万货款,其实是赖账,朋友是在醉的时候跟我说,他知道,在这个骗子横行的年代,被骗是多么丢人。
⑥这就是信的代价。
血淋淋、活生生的代价。
没有信任,人是真的孤单!⑦信,一个字,好贵重;如果变成两个字“相信”——互相信任,人生即可轻盈。
世界最幸福国家挪威,年度人均GDP高达5.3万美元,为世界最高水平。
74%的挪威人都表示其他人值得信任,这个比例为各国之最。
⑧信,是没有被污染的初心是天光,它有一种辉映,叫相信,彼此互信。
纽约市的一个流浪汉ValentinE.在路上向一个企业高管Harris女士乞讨。
Harris女士拿出自己的信用卡让他去买点东西,并等他回来还卡。
流浪汉并没有逃之夭夭,很快把卡还给了这位慷慨的女士。
流浪汉事后说,“她相信了我,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永远不会!”⑨1984年的一天,一个66岁老头在华尔街穿着裙子和裤袜扭动腰肢翩翩起舞,惹得众人狂笑。
他不是疯子,他正是刚和员工打赌输了的沃尔玛创始人老沃尔顿,他告诉人们,老板更应信守承诺。
⑩要彼此相信,得从自己守信开始。
信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无论经商还是待人接物?链接材料:“老人倒地扶不扶”和“困窘者街头求助帮不帮”等问题,社会上对此争论激烈。
肯定方认为,应该“扶”“助”。
据有关机构调查,老人倒地讹诈的现象极少,“不扶”“不助”违背文明社会“扶弱济困”的公德,“不扶”已造成的许多不良后果,也拷问着社会的良知。
否定方也有“不扶”“不助”的道理。
读了本文和链接材料后,你对“信”有自己的认识,对材料中的事也有自己的看法,假使你遇到了倒地老人或者街头困窘者,你怎样对待?把你的认识看法和行动表达出来。
(不少于120字)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为了水晶心【美】弗朗西斯·弗罗斯特(1)农场就在山顶上,周围大山连绵不绝,苍茫茫地给人以温柔亲切的感觉。
当他赶着牛群走向牧场的时候,当他穿过晒谷场到猪圈去的时候,他总喜欢看着那些大山。
(2)他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喜欢让风雨阳光直接接触他的皮肤。
父母去世后,给他留下了负债累累的农场。
后来,邻居哈德把女儿萨丽嫁给了他。
(3)婚后,萨丽发现她所嫁的不只是个农夫,而且还是个诗人。
那天,他拿着从林子里采来的七瓣莲走到她面前。
(4)“我无法给你别的好东西,因为我们欠着债,但如果你喜欢的话,我可以带给你树林里的东西。
”(5)她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在他面颊上,“我更喜欢树林里的东西,约翰。
”(6)“这儿有一首诗。
”他朗诵了起来。
(7)听完后,她大为惊讶,“啊!真是棒极了!约翰!是你写的吗?”(8)他惭愧地露齿一笑,“这……”(9)“一定是你写的!我真不知道你还会写诗!再多给我写一些吧!”(10)“晚饭后我再给你读一首。
”他说。
(11)他走进谷仓,从干草垛里掏出一本被虫子蛀过的诗集。
他曾想,既然没什么可送给萨丽的,那就给她一点别的东西——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的最美的诗句。
他并没有想到她会以为是他写的,而且还给她带来了欢乐。
他坐在干草垛上又背下了一首。
(12)晚上,他们在晒谷场上散步,看着大山,他用低沉的声音给她朗诵。
她的欢喜对他来说比饭菜更香甜。
(13)儿子出生后,他逐渐增加了一些新诗,每次她都会说:“写得真好,约翰!”(14)女儿出生那年,庄稼很不好,债务沉重地压在他的身上。
冬夜里,孩子们进入了梦乡,萨丽坐在火炉旁缝补衣衫,他就靠在椅子上,端详着她,心里在想,即使用最伟大的诗歌来形容她也绝不过分。
这时,她抬起头微笑着说:“再给我朗诵一遍《爱人,让我们肝胆相照》吧,约翰。
”(15)他轻声朗诵起来:“啊!爱人,让我们肝胆相照。
因为,尽管这个世界在我们梦中是那么丰富,那么清新,那么美好,而在现实中却没有欢乐,没有温馨,没有阳光普照。
我们好像站在漆黑的原野上,听凭世风日下,正不压邪,风雨飘摇。
”(16)第三个孩子生下来就死了,萨丽也病得厉害。
债单上又增了一笔医药费。
(17)光阴荏苒,他们辛辛苦苦、一点一滴地减少着债务。
(18)有一天,女儿拿来了一本小书。
(19)“您还记得那些年爸爸读给您听的诗吗?它们都在这本书上!看这儿——‘去吧,从山里来的牧童,因为他们在呼唤你……’”(20)“这是那年冬天,孩子死了的时候,他读给我听的。
”(21)“他一直在骗人!他说是他写的这些诗!”(22)“不,”萨丽低哑地说道,“是我对他这样说的。
除了诗以外他什么也没说过。
我永远不让他知道我已了解了事实。
不然他的心都会碎了的。
我现在知道了他是多么爱我……”(23)六十岁时,约翰到山下还清了最后一笔债。
回来后,他走进谷仓,坐在干草垛上,哭了起来。
他给她背了四十年的诗,他们俩相濡以沫,真是像诗里讲的“肝胆相照”。
现在好了,他再不需要昧着良心给她背诗了。
(24)萨丽在谷仓找到他。
他们一起来到晒谷场上,又注视着大山。
(25)“大山是我们的了,我们可以尽情地看了,一直到死。
”他说道。
(26)但是,就在那一个星期,萨丽发起了高烧。
约翰心如火燎,紧握着她发烫的手指。
(27)“约翰,”她哽塞着说,“诗,新的。
”(28)他怔住了。
所有背过的诗他都反复地念给她听了。
(29)“好,亲爱的。
”他吃力地把一个个字组织在一起,为她作了一首诗,他自己的诗,他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首诗。
“那些永远属于我们的大山啊,把飞花般的群星撒满天上。
大山用夜的语言互诉衷肠,直入云霄的峰巅像插上了翅膀。
我和我的爱人将攀上群峰,乘上那岩石的翅膀在长空里翱翔她把头埋进我的臂弯,我把唇垂在她的脸庞。
”(30)“是你写的,约翰?”(31)“是的,是我自己写的。
”他说。
(32)他把她埋在能看到大山的地方。
那本诗集同七瓣莲一起躺在她的坟墓上。
(选自《心灵的日出》,有删改)6.在约翰“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首诗”中,他为什么要借助“大山”表达情感?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7.《心灵的日出》一书的编者将这篇小说编入“第二种生活”单元。
结合小说内容,联系下边的单元导语,探究编者的意图。
(不少于130字)当有人开始写字,日子就有了味道。
当你用文字创造世界,生活就向你显示她的辉煌。
评卷得分二、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
自宋之齐,请其术。
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
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
自此以往,施及州闾。
”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未凡,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