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大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点

大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点

大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点一、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1. 旧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使用石器,开始制造简单的工具。

2. 新石器时代:人类学会农耕,定居,形成人类最早的村落和社会组织。

3. 文明的兴起: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巴比伦是人类最早的文明起源地。

二、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兴衰1.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以法老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建造了伟大的金字塔。

2. 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帝国:以君主为核心,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3.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以种族制度为特点,形成了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4. 大汉帝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帝国,推行科举制度,建立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5. 罗马帝国:西方世界最伟大的帝国之一,以法律体系和军事实力为基础。

三、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1. 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重要贸易路线,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促进了文化、经济和科技的交流。

2. 佛教传入中国: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 东罗马帝国与西欧的文化交流: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东罗马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希腊文化对西欧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宗教与社会变革1. 佛教的兴起:佛教强调人生苦难的解脱和内心的修行,对印度、中国等地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儒家思想的传承: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人伦关系,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3. 基督教的传播:基督教从罗马帝国传入欧洲,对西欧的社会和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4. 伊斯兰教的兴起:伊斯兰教兴起后,迅速传播到阿拉伯地区以及北非、西亚等地,对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科技与文化的进步1. 古代科学与数学: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几何学为后世科学奠定了基础。

2. 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使得文字的传播大大加快,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3. 文艺复兴运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对古典文化的重新追求和发扬,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中国古代史大一上复习

中国古代史大一上复习

一、名词解释(4*5)1、隋唐科举制科举制度,是古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灭亡后,唐朝承袭并完善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武则天时期又特开武举,充实了科举内容。

科举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2、五常“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仁,即仁人。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乃人言,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3、宗法制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区分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兄权,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

按宗法制原则,区别大宗和小宗,确定大宗才有继承权和主祭权,以辨别后世子孙的亲疏尊卑。

宗法制导致中国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和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

4、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大一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大一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大一下学期中古史期末复习资料㈠隋至清重要史籍《隋书》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史通》唐•刘知己,《通典》唐•杜佑,《唐律疏议》唐•唐高宗,《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唐会要》北宋•王溥,《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梦溪笔谈》宋•沈括,《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通志》宋•郑樵《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文献通考》元•马端临,《世界征服者史》元•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费尼(伊朗)《元史》明·宋濂等,《永乐大典》明•解缙,《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国榷》明•谈迁《明史》清·张廷玉等,《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清史稿》民国•柯劭忞,《清史讲义》孟森,《清史》郑天挺,《清代通史》萧一山,《简明清史》戴逸,《清代全史》王戎笙㈡简述隋朝整顿和发展经济的措施①颁布均田令,继续推行均田制。

对北齐政策继承而有所补充。

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又受到一些贵族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但农民多少得到一点土地,地主的土地兼并多少受到一些限制,这就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扩大耕地面积,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②改定赋役:隋朝的赋役制度沿袭了北朝而又有所改革,它与隋的均田制相适应。

隋的轻徭薄赋政策,使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农民从事生产的时间更多了,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③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既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豪强士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④整顿钱币和度量衡,钱币和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商品交换,为隋朝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以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隋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㈢如何评价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①如何评价隋文帝杨坚功:1.结束了自东汉末以来长达360余年的分裂动荡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2.大胆改革行政机构,建立了一系列影响深远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刑法制、府兵制)3.建立了以隋为主导的东亚新秩序,为之后大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4.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了政局清明,社会安居乐业的政治局面;5.制定了开放的思想文化和民族政策,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和民族的融合。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_大一下专用(很详细的)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_大一下专用(很详细的)

中國古代史期末複習資料一名詞解釋1侨州郡县:东晋政权在其辖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的州郡县。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多聚族而保持原有籍贯,东晋政权在北方流寓人口多的地方,用他们原籍区域名称设置侨州侨郡侨县,主要用于安抚管理北方南迁人口,以保持北方士族的封建特权。

土断施行后,侨州郡县数量减少,隋朝统一后,完全废除。

2高平陵之变: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内部司马氏集团向曹氏集团争权夺利的斗争。

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氏集团首领曹爽等人陪同魏主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扫墓之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将曹氏集团成员一网打尽。

这次事件是曹魏灭亡司马氏代位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

3六条诏书:是西魏宇文泰为改革内政而颁布的汉化改革措施。

其内容为“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该诏令的颁布实施,巩固了西魏北周的统治,为后来北周战胜北齐统一北部中国提供了了良好条件。

4侯景之乱:南朝梁武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

他原为东魏降将,投降梁朝后,于公元548年叛乱,叛军攻占建康、广陵、吴郡等地区,烧杀掠夺,对南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虽然叛乱在552年被平定,但南方政权的统治由此大大削弱,北强南弱的对峙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剧。

5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李世民兄弟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政变。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

但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战功卓越,大大威胁了李建成的地位。

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拉拢四弟李元吉共同对付李世民。

双方结党营私,斗争愈演愈烈。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一同参加早朝的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挟持了唐高祖,发动政变夺权,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李渊被迫交出实权,李世式即位,是为唐太宗。

此次事变,为封建国家挑选了一个优秀的统治君主,对唐朝国家强盛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6甘露之变:唐朝统治集团内部朝官反宦官斗争的重大政治事件。

大一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大一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大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黄河流域。

已经使用天然火。

26000多年,地处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余姚市。

干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

5000年,地处黄河中游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半地穴式房屋。

主要农作物是粟和蔬。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华夏之祖:黄帝(姓姬,称轩辕氏)、炎帝(姓姜,称神农氏)。

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的主干,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被称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尧、舜、禹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

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

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5、汤建立商朝;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6、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

7、公元前356,其主要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运动;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后来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8、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9、秦统一意义: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状态,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0、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⑴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⑵经济上,统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⑶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大一历史期末知识点总结

大一历史期末知识点总结

大一历史期末知识点总结一、古代社会1.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早期人类是以狩猎和采集为生,过着游牧、游猎的生活方式。

他们居住在临时的简陋建筑中,使用简单的石器和木器。

2. 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的重要阶段。

农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人类开始种植粮食作物,养殖家畜,逐渐过上定居的农业生活。

3. 早期文明早期文明是指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主要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

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4. 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的第二个朝代,周朝则是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5. 基本的社会制度在古代社会中,人们主要以家族为单位组织生产和生活,家族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在古代社会,奴隶制度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制度。

6. 早期法律制度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法律制度,例如家族规范、世俗习惯和宗教教义等。

这些法律制度在古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7. 古代文化古代文化主要表现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古代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8. 古代经济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这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

古代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9. 古代政治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的政治活动主要是以家族组织和封建国家为主。

封建国家是古代社会中主要的政治组织形式,君主制是古代社会中最常见的一种政治制度。

10. 古代科学技术在古代社会中,人们主要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技术,例如石器、陶器、纺织品等。

这些科学技术在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世纪欧洲1.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社会制度,它是一种以封建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大学中国古代史复习重点

大学中国古代史复习重点

大一上期复习资料:1.吕不韦对秦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拥立秦异为秦王,召集宾客撰写《吕氏春秋》,在秦国政治、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a.拥立秦异,为秦始皇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为其建功立业提供了机会。

b.吕不韦当政时期是秦国逐渐统一全国的重要时期。

吕不韦因拥立秦异开始进入政治阶层,至秦始皇九年,秦国的国政实际上仍掌握在吕不韦手中。

这一时期,秦国对外取得重要成就,公元前249年,吕不韦亲自率兵消灭东周君,将其并入秦国,多次东进,夺取韩、赵、魏等众多城池,公元前241年,击败韩、赵、魏、燕、楚的五国联军,东方诸国再也没有与秦抗衡的实力,为秦最终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c.召集宾客撰写了《吕氏春秋》,这是对诸子学说的初步总结。

此书反映了战国末期经济、政治趋向统一,文化思想走向融合的趋势,为大一统的到来进行了理论上的准备。

2.“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出自《楚辞.天问》,反映了母系社会。

3.太康失国: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借太康外出狩猎之时,掌握夏的政权,而寒浞又取代后羿。

太康的弟弟仲康的儿子相的儿子少康在姻亲部族有虞氏与老臣靡的帮助下复国。

太康失国让夏的统治中断约40余年,说明国家建立初期就已存在着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

4.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和。

国人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逃之,政权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不曾间断,是中国历史得以保证延续性的重要开端。

5.周初“封邦建国”大体情况:“封建亲戚,以藩屏国”对象:a.周室子弟和宗亲(主体)。

周公→鲁,召公→燕。

b.古代圣王后裔,是周借以表现承袭圣人之治的体现。

神农后代→焦,黄帝后代→祝,尧的后代→蓟,舜的后代→陈,禹的后代→祀,c.兴周灭商过程中的功臣谋士,姜尚→齐。

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a.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诸侯国对天子有隶属关系,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的义务b.各分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领土内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一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一上,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绪论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一、史家记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 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

(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 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20 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 年代、30 年代、四五十年代、60 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中华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时期1.古代中国人类的起源-黄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及其政治制度2.夏朝-夏商周年表-“夏桀纣”的得失与衰亡-夏朝的历史地位与意义3.商朝-商朝的社会政治制度-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特点-商朝的兴盛与衰落4.周朝-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与国家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中国封建社会与秦汉时期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分封制度与诸侯国建立-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2.秦朝-秦朝的统一战争-秦始皇的治理措施与政治制度-秦朝的兴衰原因与意义3.汉朝-汉高祖刘邦的统一战争-汉朝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度-汉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4.与汉朝同时期的民族政权与文化-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与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与西方文化的传播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的对峙与统一战争-三国的政治制度与农业经济2.两晋时期-晋朝政权的建立与分裂-两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发展-两晋时期的佛教和道教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南北朝时期的内忧外患与统一战争四、隋唐时期1.隋朝-隋朝的政治统一与分权制度-隋朝的农业经济与对外关系-隋炀帝的政治与文化2.唐朝-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唐朝的兴盛与贞观之治3.安史之乱与黄巢之乱-安史之乱的经过与影响-黄巢之乱的原因与结果五、五代十国与宋元明时期1.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政权的建立与统治-五代政权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五代文化的特点与变迁2.宋朝-北宋和南宋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宋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3.元朝-元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元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六、明清时期1.明朝-明朝的建立与洪武、永乐年间的政治-明朝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明朝的海外探险与文化繁荣2.清朝-清朝的建立与康乾盛世-清朝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清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七、中国现代史时期1.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政治变革-民国时期的政治纷争与社会变迁-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革命战争-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影响3.开放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开放的背景与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成就-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以上是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你系统性地学习和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大一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

大一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

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韩琦等名臣为相,执掌朝纲,决定对吏治进行整顿。

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旗帜鲜明的提出整顿冗官,任用贤能。

三冗三费是改革所要打击的主要目标。

而裁减冗官,精简机构是改革的核心内容。

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

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檀渊之盟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

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

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绍兴和议绍兴和议是中国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

宋军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进行反对。

绍兴十一年(1141)双方达成和约。

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

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

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

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周世宗改革周世宗柴荣(921—959)后周第二代皇帝。

后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和养子,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在位期间,曾就恢复农业生产、革除累朝弊政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显德元年(954),柴荣即位,广泛收罗人才,继续推行改革。

政治上,澄清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赃,倡导节俭,力戒奢华。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复习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复习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复习一、原始社会1、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产生地在非洲;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因发现云南元谋而得名,处于长江流域。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和吃熟食,为人类大脑的发育、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标志着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天然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征服大自然的能力,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处于黄河流域。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靠采集、狩猎、捕鱼维生,已会用骨针缝制兽皮,会佩戴装饰品,说明他们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具有爱美的观念,会人工取火的方法,过着氏族组织的生活(血缘关系),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平均分配劳动果实,没有贫富贵贱差别,处于黄河流域。

4、人和动物是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5、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六千年前,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和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一万年前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开始有了农耕生活。

6、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的石器,用木石制成的耒耜耕地,用石镰收割庄稼,种植粟、白菜、荠菜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用骨制的箭头、鱼钩、鱼叉狩猎或捕鱼,会制彩陶、纺线、织布、制衣等。

7、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的石器,用木石制成的耒耜耕地,主要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已掌握掘井技术会制造陶器,并制造出了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蔬菜(半坡人)、和水稻(河姆渡人)的国家之一。

8、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由于原始农耕的出现都过上了定居生活,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炎热潮湿)住干栏式房子,半坡原始居民(风沙大)住半穴居式房子。

9、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在山东大汶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现象。

10、炎帝和黄帝: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炎帝的贡献:改进了农具,教人耕田;发明了制陶技术;发明医药,组织集市交易。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一、秦朝1、政治制度(1)主要内容秦朝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掌管国家政务,监察和军事),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

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独裁国家形成。

另一方面,秦朝的统治极其残暴,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特别是到秦二世当政时期,其统治更加黑暗。

于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将秦朝推向灭亡之路。

(2)影响秦朝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以高压政治和残酷的刑法为主实行集权制度,从此将中华民族带入了两千多年血与泪的黑暗中。

2、焚书坑儒(1)主要内容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

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此即为“焚书”。

一些方士儒生对秦始皇发表了不满的言论,始皇得知大怒,下令追查捕捉方士和儒生并全部坑杀于咸阳,此即为“坑儒”。

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2)影响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统一思想的措施,但同时,这种焚书坑儒的手段也是愚蠢和残暴的,并且毁坏了很多文献典籍,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

3、军功爵制秦朝一种以军功论赏的制度4、秦末农民起义(1)背景一般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对山东六国故地施行苛刻统治,又征发民众到边疆地区和首都咸阳进行各种大型基建工作,并以死刑惩罚误期者。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大一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大一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大一一、夏、商、西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传说中的开国君主是禹。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制度,经济以农业为主。

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商朝的首都是殷墟,商朝末年社会发展出现了贵族世袭制度。

西周是商朝的后继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制度,实行宗法制度,经济以农业为主。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诸侯争霸的时期。

春秋时期的鲁国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孔子是鲁国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

战国时期的秦国崛起,经过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三、秦、汉、三国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还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封建王朝,汉朝的初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中期出现了王莽篡权,后来被刘秀建立的东汉所取代。

三国时期是汉朝灭亡后,中国分裂成三个国家的时期,魏国、蜀国和吴国三国相互争斗,最终被晋朝统一。

四、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但文化艺术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成就。

五、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但重要的王朝,隋炀帝统一了南北朝,修建了大运河,但政治腐败和大规模的战争导致隋朝的灭亡。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唐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制度,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朝灭亡后,中国出现了多个割据政权的时期。

六、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南宋时期经济繁荣,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艺术也有很大发展。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政权腐败和民族矛盾导致元朝的灭亡。

中国古代史大一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大一复习资料
18、工商食官
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准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
20、《周易》
9、大同之世
语出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他们把夏朝建立以前称为“大同之世”,把夏朝建立以后称为“小康之世”,它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后者是“天下为家”的社会。
大同之世,引用孔子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是古代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认识,提出了对人类社会的美好展望。把握了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本质。但是小康之世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真正的大同之世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代才会出现。
45、《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着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西元前239写成,《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32、长平之战
西元前260 年发生的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的一次战略决战。虽然总体力量上秦对赵占有相对的优势,但由于赵国的阵前换将,极大的削弱了自己的战斗力。再加上赵括的错误指挥,最后秦军前后共歼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从此以后,秦国统一六国的道路变得畅通无阻了。
2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甲骨文的发现,为商代的存在提供了可靠证据。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一册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一册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一册)一、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云南元谋,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大约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距今6000多年。

他们栽种水稻,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他们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烧制黑色陶器。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距今有5000多年,黄河中流的半坡遗址种植粟和蔬菜,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蔬菜的国家;他们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马、羊、鸡。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遗址的农业生产工具是石斧、石锄、石铲、石刀等;三、传说4000多年以前,炎帝和黄帝是黄河中下流地区杰出的部落首领。

后来,黄帝和炎帝又结成部落联盟,九黎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

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初祖。

”尧、舜、禹的传说:传说黄帝以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

他品德高尚,才干出众,勤劳俭朴,爱护百姓。

尧老了,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德有才的舜作为继承人,协助尧处理事务。

尧死后,舜就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舜年老了,也采用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这种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四、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在阳城。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最高统治者。

从此,父子、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五、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六、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战国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

中国古代史大一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大一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大一知识点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涵盖了从黄河文明形成至清朝灭亡之间的时期。

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点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国古代史大一学生应了解的知识点:第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起始阶段,也是中国历史文明的开端。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夏天是由大禹治理四方水患而建立。

商朝是夏朝的继任者,商代是中国的第一个真实的历史时期。

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第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剧变的时期,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有孔子和儒家思想、韩非子和法家思想等。

第三,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源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集权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西汉是秦朝灭亡后的继任者,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汉武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

第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国家分裂成多个割据政权。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分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国家分裂成南朝和北朝两个政权,南朝主要为刘宋、南齐、梁、陈,北朝主要为北魏、西魏、北周、北周、隋。

第五,唐宋元明清时期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繁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进入中世纪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科技和文化得到极大发展。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统一的时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的文化繁荣和海外贸易达到顶峰。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标志着中国封建时代的结束。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一、夏商周时期1.夏朝的建立和结束2.商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特点3.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4.周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特点5.夏商周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发展二、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代的政治格局和思想家2.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和思想家3.农业生产的变革和分封制的崩溃4.墨子、荀子和孟子的思想5.孔子及其学派的思想三、秦汉时期1.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2.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3.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的4.东汉的兴起和王莽的新政5.秦汉时期的文化与学术发展四、魏晋南北朝时期1.南北朝分裂和政治动荡2.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和文化3.儒家学说的发展和佛教的传入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艺术5.五胡乱华及北方民族政权的建立五、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2.唐朝的疆域扩张和政治制度3.唐朝的社会制度和农业生产4.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文化繁盛5.唐朝的外交和西域文化的传播六、五代十国时期1.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动荡2.北方和南方政权的对峙3.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4.王安石变法和北宋的政治5.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七、元明清时期1.元朝的建立和蒙古族统治2.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动荡3.明朝的建立和世界海上贸易4.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5.清朝的建立和满族统治6.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八、近代史时期1.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对中国的影响2.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3.五四运动和中国的革命思潮4.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国共合作5.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兴起总结:以上提纲包括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可以帮助复习者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历史文献进行详细学习和理解,加深对中国古代史的认知和理解。

大一历史纲要上知识点总结

大一历史纲要上知识点总结

大一历史纲要上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史前时期: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2.夏、商、周时期:夏、商是中国最早的两个朝代,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3.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是秦末冯唐两汉的时期,汉代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景之治、王莽新朝和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

4.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指三国魏、蜀、吴之间的对峙局势,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赤壁之战和三国归晋。

5.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唐朝的主要内容包括贞观之治、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落。

6.宋、元、明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族王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朝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王朝的建立、明朝的经济发展和明朝的衰落。

7.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朝的建立、康雍乾盛世和清朝的衰落。

第二部分:现代史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的终结和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开始。

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运动之一,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文化的革新。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运动之一,主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它的成立和发展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战争之一,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全国范围内的人民解放战争。

第三部分:世界史1.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等。

2.欧洲中世纪:罗马帝国的衰落、封建制度的形成、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的爆发等。

3.近代欧洲: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黄河流域。

已经使用天然火。

26000多年,地处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余姚市。

干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

5000年,地处黄河中游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半地穴式房屋。

主要农作物是粟和蔬。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华夏之祖:黄帝(姓姬,称轩辕氏)、炎帝(姓姜,称神农氏)。

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的主干,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被称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尧、舜、禹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

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

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5、汤建立商朝;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6、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

7、公元前356,其主要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运动;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后来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8、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9、秦统一意义: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状态,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0、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⑴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⑵经济上,统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⑶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⑷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11、秦朝刑法苛严、赋税徭役繁重,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秦末农民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1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⑴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⑵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教育上: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5)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意义:①形成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②巩固了秦朝开创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13、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的丝和丝制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经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东汉末年,200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公元208鼎立的基础。

15、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魏,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建蜀,中国历史复习资料澧县大坪中学历史组3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吴,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6、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⑴南方相对安定。

⑵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⑶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⑷南方统治者实采取鼓励生产的措施。

⑸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开发的史实: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以种植水稻为主;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17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影响: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8、评价秦始皇:(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2)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9、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1)隋朝:隋文帝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是形成。

(2)唐朝:唐初增设科举考试的项目,最为重要的有进士科和明经科;唐太宗时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时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0(1)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提倡节俭;(2)任用贤才,重视纳谏;(3)合并州县,精简机构;完善科举制,笼络人才;改善民族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发展对外交流。

唐太宗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许多措施对后世有启迪意义。

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她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对唐走向繁盛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2、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姚崇),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整顿吏治。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23、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821年,唐蕃正是结盟,在拉萨大昭寺前建立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24、唐朝的对外交往:(1)背景: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

(2)表现: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意义:加强了与各国的友谊,有利于和平往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唐朝的繁荣和各国的发展。

25、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26、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27、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与金、西夏、元并立。

中国历史复习资料澧县大坪中学历史组5 28、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时间:唐朝中后期开始,南宋时最终完成。

(2)原因:见前16题(1)(2)(4)(5)(3)表现:江南农业发展;宋代工业进步;城市和商业的繁荣。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29、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

29、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1)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台湾)的管辖。

(2)概况:元朝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3)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30、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设三司。

(2)设置锦衣卫卫等特务机构监视百官,镇压人民。

(3)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专制统治的强化,不利于社会发展,同时反映了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31、明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造船业先进。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到过亚非30发,比欧洲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意义)它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对外友好、和平交往的传统。

(认识)32、元末明初,民族英雄戚继光和“戚家军”抗倭。

他立志报国、抗击侵略、保卫海疆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3、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1)议政王大臣会议;(2)设立军机处。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乾隆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3)大兴文字狱。

专制统治走向极端腐朽,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34、清朝前期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1)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①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②1727年,清设置驻藏大臣。

(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①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②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4)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5)与沙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3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的首次来往。

(2)元朝时期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琉球。

(3)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36、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7、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1)原因:清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比较稳定,统治者固步自封,骄妄自大(根本原因);担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3)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抵制侵略的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外正当交往和中国对我国先进文化技术的吸收,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日益落伍了。

中国历史复习资料澧县大坪中学历史组7 38、古代数学成就: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圆周率,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际,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

古代医学成就:东汉: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还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张仲景写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明朝: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科技成就: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北魏、东魏时期,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它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建筑成就:战国时秦国的李冰修筑了都江堰,它是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