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中听岩画-澳大利亚的岩画

合集下载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一)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一)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一)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研究背景贺兰山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其海拔高度峻峭,峰峦起伏。

而贺兰山的岩画,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和早期文明的重要记录,被认为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

因此,我们决定前往贺兰山对其岩画进行研学考察。

考察过程我们在前往贺兰山的道路上,看到了贺兰山脉独特的山体地貌和其蜿蜒曲折的山路。

一路上我们还可以通过窗户看到贺兰山闻名全国的各种花卉种植和养殖。

在贺兰山岩画的研学考察中,我们先是到了岩画所在地的博物馆,通过观看影像资料,我们了解到了贺兰山岩画的风格、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岩画特点经过对贺兰山研究的发现,其岩画不仅保存的时间较长,而且描绘的人物或者动物形象非常细致且精致,同时还印证了对古代历史的了解。

观看贺兰山的岩画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领会当时人们的风俗和生活方式,从而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文化魅力。

学习收获通过此次的研学考察,我们对贺兰山的岩画有了一个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也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推动文化传承和保护尽一份力。

总结贺兰山岩画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闪光点,它充分印证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也证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这次的研学考察,我们不仅对贺兰山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也提升了我们的人文修养,这无疑是我们的又一次收获,值得反复回味。

后续工作在了解了贺兰山岩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后,我们也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历史文化不仅仅是政府和专业机构的事情,更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在未来我们也将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工作,向更多人宣传和普及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结语总之,贺兰山岩画的研学考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到古代文明的魅力。

同时,也提醒着我们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为后世留下更多的优秀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

中国北方史前诡异的文字符号岩画

中国北方史前诡异的文字符号岩画

中国北方史前‎诡异的文字符‎号岩画。

贺兰山及红山‎文化区“十”字文符岩画的‎比较贺兰山与红山‎(赤峰)直线距离11‎00公里,路途虽远,但我们却发现‎两处有相同符‎号的岩画存在‎。

第一例是带有‎十字标记的面‎相岩画(见图一、二),从两幅岩画的‎形制和刻磨痕‎迹看,二者十字标记‎类似,但隐含的内容‎和刻磨的年代‎却不同。

贺兰山这幅(图一)十字标记岩画‎应是新石器的‎作品,红山以东10‎0公里的毛瑙‎海山这幅(图二)岩画是青铜器‎早期之作。

他们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前者是带有神‎秘、模糊、抽象是概念宽‎泛的表象;后者则是五官‎清晰、符号神秘的人‎面。

两者十字符号‎出世的时代不‎同,所代表的内涵‎应不一样,后者的符号可‎以定格为王者‎或部族首领的‎标记,也许是部族的‎徽记,这徽章刻在严‎峻肃穆老者的‎头上,具有震慑力。

而前者解读起‎来就复杂的多‎。

我们可以把它‎做绪题,与同一时期、不同地域出现‎的同类岩画符‎号进行比较分‎析。

贺兰山岩画图‎一赤峰毛瑙海山‎岩画图二一、贺兰山与红山‎以十字为主的‎岩画表现形制‎A、红山文化区域‎大黑山发现现‎数幅带有十字‎文符的岩画,其形制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顶圈十字岩画‎这幅小河沿文‎化时期(5000—4200年)顶圈十字岩画‎(图三),是在大黑山有‎人面鱼纹岩画‎的上端。

此幅岩画是在‎硬7-8度黑磁铁石‎上,采用钻錾法制‎作而成的。

大黑山岩画图三钻錾法在大黑‎山岩画群中,是一种常见的‎作画方法。

它是用尖利器‎(什么尖利器,目前尚无知晓‎)做出密点,组成线形画面‎,这种方法也叫‎暗刻法,因为不到近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岩画的存‎在。

2、十字迭(叠)加岩画这是两幅不同‎时期上下迭(叠)加岩画(图四),为我们提供了‎岩画断代极佳‎信息,底层是采用磨‎刻方法制作的‎一幅似女巫人‎面像,属新石器时期‎作品;上层是采用錾‎磨方法制作的‎一幅顶圈十字‎岩画,应属小河沿文‎化时期的作品‎。

岩画

岩画

岩画之所以强烈地吸引着人们,是因为岩画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它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和生活的芬芳,反映了古代游牧部落的愿望和追求,是游牧先民审美观的反映,凝结了他们的智慧,建造了艺术的不朽丰碑。

尽管在岩画中有许多重复和相似性,这种现像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经济活动、宗教信仰的相似性的制约,加之生产工具的落后,生产力低下,特质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经济活动、宗教信仰相似性的制约,加之生产工具的落后,生产力低下,物质生活范围的单纯与狭窄,限制了人们的视野,造成了岩画的单一性。

但是,岩画又是一个有着顽强个性的艺术,在反映生活的同时也在顽强的表现出自己“这一个”的典型性。

岩画是人类原始时代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低下,还没有阶级,在这时期出现的艺术,以其特有的风格富有魅力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童年。

虽然它们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幼稚和粗糙的痕迹,但却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朴素的和富于幻想的特色,而且这种特色具有不可为后世任何卓越的艺术品所代替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岩画是一种艺术形式。

艺术形式这一术语的本身,确无神秘可言。

造型艺术的形式,意指各种形状及其各部分的排列,具有可见性。

岩画这种艺术品的形式,也正是作品本身的形状、各部分的排列和它们的可见性。

但是,通过对这种形式的研究,使我们得以探索人类的艺术抽象以及人类智慧的进程。

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的最初的社会史的文献,岩画不仅涉及史前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情况;而且,岩画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作为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精神产品,它还以其艺术、其美打动人心。

因此它又成为使人最感兴趣的艺术史的课题。

岩画,作为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的艺术,它也有自己的模式、自己的特征、自己的风格。

从开始阶段它就要有发展了的技巧,要有大量的观察和长久的练习,它是人们物质的和精神的辛勤劳动的结果。

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把繁芜的、驳杂的、混乱的、过分的、臃肿的东西一起去掉,并将自己的感受诉诸美的物质形式,这样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才能产生岩画,也才会有岩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北方地区人面岩画探析——以宁夏地区贺兰山岩画为例

中国北方地区人面岩画探析——以宁夏地区贺兰山岩画为例

中国北方地区人面岩画探析——以宁夏地区贺兰山岩画为例发布时间:2021-04-29T02:12:35.009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5期作者:王慧敏[导读] 我国北方贺兰山地区有众多人面像岩画,其中有太阳神、祖先神等,面部多有黥面纹饰,人面像岩画后来发展为各种面具形式。

在贺兰山岩画中,人面像是最有代表性的岩画之一,其为原始先民对心目中遐想的各种神灵、图腾、祖先等崇拜对象附以人面形象而创作的图像,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岩画题材。

王慧敏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 221116摘要:我国北方贺兰山地区有众多人面像岩画,其中有太阳神、祖先神等,面部多有黥面纹饰,人面像岩画后来发展为各种面具形式。

在贺兰山岩画中,人面像是最有代表性的岩画之一,其为原始先民对心目中遐想的各种神灵、图腾、祖先等崇拜对象附以人面形象而创作的图像,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岩画题材。

关键词:北方地区;人面岩画;贺兰山;一、引论岩面的分布范围可达世界各大洲。

在亚州的中国、蒙古国、印度等地,欧洲的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大洋洲的新西兰等地,非洲的肯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地,美洲的加拿大、墨西哥等地都有岩画的分布。

在这些人类居住、生活的地方,先民们通过岩画这种载体记录他们的社会生活、经济活动,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发现和记录岩画的国家当属中国。

中国岩画真正实地考察开始于黄仲琴先生1915年对福建华安汰溪仙字谭岩画的调查。

1935年,黄仲琴先生发表的一篇关于岩画的研究性文章《汰溪古文》为中国岩画研究拉开了帷幕。

我国岩画被大量发现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岩画主要有广西左江流域花山岩画。

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岩画主要有云南沧源岩画、新疆阿尔泰山岩画和宁夏贺兰山岩画。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现的岩画有内蒙古乌兰察布岩画,桌子山、阴山岩画,甘肃的黑山岩画,江苏连云港的将军崖岩画,台湾的万山岩雕等等。

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了内蒙古的巴丹吉林和白岔河岩画、甘肃的祁连山岩画、青海岩画、西藏岩画、新疆昆仑山和呼图壁岩画等。

宁夏贺兰山岩画简介

宁夏贺兰山岩画简介

宁夏贺兰山岩画简介各位游客: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

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

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

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

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

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

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

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

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

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

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

”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

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

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

贺兰山岩画研学报告
贺兰山岩画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腹地,在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中,贺兰山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史前文化和岩画群,是研究我国史前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贺兰山岩画的研学活动中,我们先是到了贺兰山岩画群的展览馆参观。

它分为“遗迹展示区”和“岩画展示区”。

在遗迹展示区,我们了解到贺兰山岩画的形成是与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地质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看到了丰富的遗址和化石。

在岩画展示区,我们欣赏了贺兰山岩画丰富的内容,如人物、动物、奔马、日月、神话传说等,其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令人叹为观止。

随后,我们来到了贺兰山岩画群实地的观摩和考察。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形态各异的岩画,许多岩画的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尤其是马与人物、神话传说图像等,更是令人震撼。

而岩画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也是独具特色,如刻画于山洞各处的马群,显得鬼斧神工,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的神奇。

贺兰山岩画的研学活动是具有非常高的实践性和学术性的,通过实地考察、文物欣赏、学术交流等方式,大大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我们的知识,更深一步了解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和伟大性。

贺兰山岩画中体育岩画的文化内涵

贺兰山岩画中体育岩画的文化内涵

贺兰山岩画中体育岩画的文化内涵【摘要】贺兰山岩画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多彩,贺兰山岩画中的狩猎舞蹈岩画揭示了北方游牧少数民族的原始体育思维方式,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原始人的生活情景。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实物分析法,从体育考古学视角研究贺兰山岩画中体育岩画的文化内涵,是我们深入了解和认识贺兰山游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历史源流与特征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贺兰山岩画;体育岩画;文化内涵一、引言岩画,是一种刻凿或画在岩石上的图像。

从文化属性看,早期属原始文化。

宁夏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岩画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

贺兰山岩画分布于贺兰山东麓南北走向250公里的冲击扇上,岩画造型多为动物和类人首头像,以狩猎、祭祀、性崇拜、巫术表现等为主要内容。

贺兰山岩画是远古以来生存在这一地区的各个时期游牧少数民族艺术家创造的,是多元文化的历史积淀。

贺兰山岩画揭示了先民们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文仅对贺兰山岩画中体育岩画的文化内涵作些论述。

二、贺兰山岩画中体育岩画的文化内涵贺兰山岩画中的体育岩画形式主要有:狩猎岩画、骑射技艺岩画、原始舞蹈岩画和人体的一系列走、跑、跳、投、攀登、爬跃、翻滚等肢体运动。

贺兰山岩画中体育岩画与人类生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蒙昧原始时代是如此明显。

岩画这一人类文化形态,从它步入人类文明历史长河的最初一刻起,便与人类生命在自然和社会中的种种形态——生存、死亡、命运、心灵、恐惧、痛苦、欢乐与渴求等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岩画无疑是人生与人心的一种精神载体。

岩画是文字产生之前,记录人类想象、思想、生活和精神的最早证据。

它描绘了人类经济的和社会的活动,以及人类的观念、生活、信仰、娱乐、战争等等;它传达了对人类的命运,人类的伟大,人类的痛苦和人类的欢娱的一种认识。

(一)狩猎岩画的文化内涵在贺兰山岩画中狩猎岩画所表现的狩猎文化中,原始先民们出于生存的需要而猎捕野兽。

狩猎是人类最古老的生存方式之一。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宁夏,今天我们要一同探寻的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这座雄伟的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它不仅是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更是一座蕴藏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宝库。

而贺兰山岩画,就是这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

当我们走进贺兰山,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踏入了远古人类的精神世界。

这些岩画分布在贺兰山的不同山谷和峭壁之上,它们是古代先民们留下来的珍贵遗产。

贺兰山岩画的创作年代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西夏时期。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同时期的人们用简单而质朴的线条,记录下了他们的生活、信仰和对世界的认知。

这些岩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方方面面。

有各种动物的形象,比如羊、马、鹿、狼等等。

这些动物的形态栩栩如生,仿佛在石壁上跳跃奔跑。

古人通过刻画这些动物,不仅展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热爱,也可能与他们的狩猎生活息息相关。

除了动物,还有人物的形象。

有的人物手持弓箭,有的在跳舞,有的在祭祀。

这些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宗教仪式。

从这些画面中,我们仿佛能看到远古时期人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气息。

另外,岩画中还有一些抽象的符号和图案,它们的含义至今仍然是个谜,等待着我们去解读和探索。

也许它们是某种神秘的图腾,也许是某种特定的标记,每一种猜测都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贺兰山岩画的制作方法也多种多样。

有的是用石器敲凿而成,有的是用金属工具刻画,还有的是用颜料涂抹。

这些不同的制作方法,也为我们研究古代人类的工具使用和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这些岩画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风吹雨打,却依然顽强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要归功于贺兰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同时,也离不开后人的保护和重视。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了对岩画区域的巡查和监管,防止人为的破坏和盗窃。

“无言的史书”——贺兰山岩画

“无言的史书”——贺兰山岩画

“无言的史书”——贺兰山岩画岩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

它是古人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凿刻下的用以反映社会生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的图画。

贺兰山岩画载于贺兰山。

贺兰山,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

在这座南北绵亘二百余公里的山脉中,有46座大小山峰,72道要隘,最高峰3556米。

突兀高耸的贺兰山似一道屏障,阻挡和削弱了戈壁滩南侵的寒流和腾格里沙漠的滚滚流沙。

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众多的山峦石壁,为古人提供了施展艺术才华进行岩画创作的宽广舞台。

自春秋战国时起,贺兰山一带就是我国古代匈奴、鲜卑、突厥、党项、蒙古等游猎、游牧民族的聚居地。

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吟唱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萆低见牛羊”的古老牧歌,逐水草放牧,钻山林狩猎,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

长期的生产活动、严酷的生存斗争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都成了他们歌唱吟咏的对象。

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置身子社会现实中的游牧民族,受到生活的鼓舞与激励,诱发出创作灵感,凭着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与感悟,拿起钢钎、铁凿,把自己的亲身感受与体验,忠实地记录在岩石上,于是就产生了今日的贺兰山岩画。

因近手写实,所以贺兰山岩画的表现力极强,它忠实地记载下当时的社会文化、历史变迁和风俗习惯。

在这些岩画中,有记录游猎、游牧民族同大自然拼搏的英姿;隆举的画面,有描绘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的图景,还有反映游猎、游牧民族文化观念、宗教信仰以及械斗与战争的场面。

可以说,贺兰山岩画就是一部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的写真集,是研究、探讨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以及民族关系的教科书,所以,贺兰山岩画又被中外史学界誉为“无言的史书”。

在世界上,中国岩画是诞生最早、分布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据考证,早在1500年前中国就有了岩画。

而贺兰山又是华夏土地上遗存最集中、题材最广泛、保存最完好的岩画地区之一。

贺兰山_写景作文

贺兰山_写景作文

贺兰山
只要是宁夏人,都会知道贺兰山的。

今天,我们班就去了贺兰山。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贺兰山。

心早已飞进贺兰山的我们,争先恐后地下了车。

下了车,我们先走过一段石子路,然后来到了银川世界岩画博物馆的前面。

但是,我们并没有进岩石博物馆而是盖起了手印。

盖完手印后,我们才来到了岩石博物馆。

到了岩石博物馆,我们先看了一段纪录片,这是一个关于不周山的一段纪录片。

看完纪录片,我们又开始看岩石了!我们分别看了世界岩画、中国岩画、和贺兰山岩画。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幅岩画是新疆的一幅岩画图片了,它是说古代的人们捕杀了两头野马,人们非常高兴,手舞足蹈的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我可以想像出那生机勃勃的画面。

就这样,我们出了岩画博物馆,休息了休息,吃过午饭,来到了贺兰口。

我知道要上山了!
上了山,常常看见的岩画,已经不再让人觉得有多么新奇了,但是偶尔出现的岩羊,常常让我们觉得很新奇!我们又走了一会儿,看见了一条清澈的小溪。

这时,导游阿姨说:“这水可是国家二级水源呢!”我们问阿姨:“阿姨,这水可以喝吗?”阿姨说:“当然可以,但是喝两口尝尝就行了。

你们也可以把水拿回去泡茶喝。

”阿姨刚说完,我就拿起空空的矿泉水瓶,灌了一大瓶。

很快,我们下山了。

参观了最后一个景观拜寺口之后,我们来到了拜寺口对面的自然石滩,画起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岩石。

老师也给我们画的岩石拍了照片,作为纪念。

今天,我真高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浅论宁夏贺兰山岩画的艺术特点及其保护

浅论宁夏贺兰山岩画的艺术特点及其保护

对 贺兰山岩画进行相应 的有效 的保 护 ,这是 刻不容缓并且不可推 卸的
人 类 的 责任 。
二 、贺 兰山岩 画的现 状 贺 兰 山岩 画是 全 国第三 批 重 点文 物保 护 单位 ,在 l O O O 多米长 的 南北 沟谷 两边 的石壁 上 岩 画分 布相 对集 中,有 石器 时 代 以及春 秋 战 国至西 夏 时期 等 不 同时代 的 人面 像 ,动 物 、太 阳神 、 日月星 辰 等各 种岩 画 与石 刻题 记近 四百 幅 。然而 1 9 7 9 年、1 9 8 3 年 、1 9 9 8
贺 兰 山岩 画 构 图奇特 形 象怪 诞 ,其基 本 风格 是 写实 的 , 同时也 有 族 史学 界 的关注 。同 时贺 兰 山岩 画是 我 国古 代北 方游 牧 民族 千 百
大 量极 度 夸 张和 抽 象 、变形 的图 形 ,古 朴童 稚 ,给 人 以强 烈 的具 年 来创 造 的精 神财 富 ,是 各 民族 在不 同的历 史 时期创 作 的画 卷 , 有 原始 感 的 震撼 。贺兰 山岩 画在造 型 上 也有 它 的一 些基 本 的特 征 是世 界 古代 人类 文 化 的一 个 重要 组成 部 分 ,为研 究我 国西北 地 区 和 规律 ,它 具有 强 烈 的原始 性 , 这和 当 时原 始人 所 处文 化 的原 始 古代 少 数 民族 的历 史 、文 化 艺术 、宗 教 以及 民族 关系 史 等提 供 了
的 文化 财富和记忆痕迹 。但是近年 来贺兰山岩画在很 多方 面都 受到 了 是所 有 的岩 画 都 能顺利 地 选择 与 之相 应 的环 境 ,因 为岩 画 的刻 画
很 大程度 的破坏 ,面对这种 不可再 生的精神 遗产的被破坏 。我们 必须 地 点无论 如何 都 是受 客观地 理 条件 限制 的 。

图像文献中的原始艺术形式——岩画

图像文献中的原始艺术形式——岩画

2021.3·学术◆谈艺录张暘(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

作为图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画体现了鲜明的原始艺术特点。

从岩画在《水经注》中的体现、岩画与游牧民族文化、岩画与神话传说这三方面来论述岩画的特征与价值。

关键词:岩画游牧民族神话传说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21)03-0087-02DOI:10.13525/ki.bclt.202103029作者简介:张暘(199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先唐文学文献。

图像文献中的原始艺术形式———岩画2021年3月语文教学通讯Mar.,2021第1142卷第3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ol.1142No.3岩画作为一种古代文化的载体,在中国分布广泛且各具特色。

但有关岩画的记载很少见于古代典籍。

现今已知较多地记录中国各地岩画的古籍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

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窥得古代各地岩画的形貌特征,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岩画与古文献所记载的少数民族生活与神话传说的关系。

宋耀良在《中国岩画考察》一书中说:“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岩画的记载。

郦氏为了注释古书《水经》,遍历了域内许多河流水道,穷原竟委。

这期间他肯定是发现了许多岩画,在书中也零零星星地记载了下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阴山狼山一带发现了众多的岩画,人们阅读典籍,才发现《水经注》早有记载。

”这说明在北魏时期就已有许多岩画或疑似岩画的石迹被人发现并记录了下来。

笔者翻阅《水经注》,发现文中对动物蹄印岩画(马迹、牛迹)多有记录,其中有两处可与现今已经发现的河南具茨山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相互印证。

这里且看一下书中对于河南具茨山岩画的记载:东南流入颍水……侧颍水有犊泉,是巢父还牛处也。

贺兰山岩画宣观后感

贺兰山岩画宣观后感

贺兰山岩画宣观后感篇一贺兰山岩画观后感“哇塞,贺兰山岩画,这可真是个神秘的存在!”当我站在贺兰山脚下,仰望着那些刻在石壁上的古老线条,心中涌起了无数的惊叹和疑惑。

也许你会问,不就是些石头上的画嘛,能有多厉害?嘿,朋友,这你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些岩画可不是一般的画,它们是历史的眼睛,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悄悄话。

看着那些简单又生动的线条,我仿佛穿越了时空。

可能那时候的人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但是他们有一颗充满创造力的心。

他们用石头在石壁上刻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我不禁在想,他们画这些是为了记录生活,还是为了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也许两者都有吧。

有一幅岩画,画的好像是一群人在跳舞。

我就在想,他们是不是在庆祝丰收,还是在举行什么神秘的仪式?也许那时候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大家围在一起,跳跳舞,就能忘掉所有的烦恼。

不过,看着这些岩画,我又觉得有点可惜。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不清了。

这难道不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历史,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吗?要是我们不保护好它们,说不定哪天,这些古老的秘密就永远消失了,那得多遗憾啊!“哎呀,这些岩画到底还藏着多少故事啊?”我一边走,一边不停地问自己。

这一路参观下来,我觉得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还是太少太少。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贺兰山岩画之旅,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收获满满!篇二贺兰山岩画观后感嘿,朋友!你知道贺兰山岩画吗?我刚去看了,那感觉,简直了!当我踏入那片区域,第一眼看到那些岩画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懵了,心里头冒出个大大的问号:“这都是啥呀?”可仔细瞅瞅,又觉得特别神奇。

你瞧,那些线条,有的粗犷,有的细腻,就像是古人在跟我们玩儿捉迷藏,藏着他们的小心思。

我就在想啊,他们当时是咋想的?难道是某天吃饱了没事干,突然来了灵感,说:“嘿,咱在这石头上画画吧!”也许还真有可能!有一幅岩画,画的像是一只大老虎,张牙舞爪的,特别威风。

我就琢磨着,这会不会是他们崇拜的神兽?说不定他们觉得有了这大老虎的保佑,就能打胜仗,能有好多好多的猎物。

贺兰山岩画宣观后感

贺兰山岩画宣观后感

贺兰山岩画宣观后感《贺兰山岩画观后感》去看贺兰山岩画之前,我对它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上。

但当我真正站在那些岩画面前时,内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冲击着。

刚进入观看区域,看到布满岩石的各种奇怪符号和简单勾勒的图像时,我感觉像是闯进了一个古老的神秘世界。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大小不一的动物岩画,有马、羊、牛等。

那些线条虽然简简单单,却非常生动地勾勒出了动物的形态。

当时我就想到,在那个没有先进工具的古老年代,我们的先民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在坚硬的岩石上一点点刻画出这些东西的呢?是在记录他们的生活?还是有某种图腾崇拜?还有一些手部的岩画,让我对先民们的想法更加好奇。

看到那些手印岩画,我有点不太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

是一种部落的标记吗?还是有特殊的祈祷意义?但是仅仅是看着那些刻画在岩石上历经岁月侵蚀却依旧留存的手印,就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在印下这些手印时的那种庄重感。

越往深处走,山壁上岩画越多,那种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感就越强。

这里的每一幅岩画都像是一部无言的史书。

在观看过程中,我联想到我们现在随手可拍照片、记录生活的便捷。

古人只能用这样原始和辛苦的方式去留下他们想传达的信息,可见这些岩画承载着多么深刻的意义。

最震撼的是看到那些与祭祀或者信仰可能有关的岩画。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虽然简单但有着一种神圣的气质。

看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像是透过这些岩画回到了古代的祭祀现场,看到先民们祈求风调雨顺、部落平安的虔诚模样。

看完后我明白了,贺兰山岩画不仅仅是一些图案,它更是古代文明的活化石。

站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跨越了千百年的时光与古人对话,让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敬畏之情。

这片岩画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无论风吹雨打,都坚定地将历史的记忆镌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等待后人去解读。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宁夏,今天我们要一同去探寻贺兰山岩画的神秘魅力。

贺兰山,这座雄伟的山脉横亘在宁夏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不仅是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更是一部承载着远古文明的史书。

而贺兰山岩画,就像是这部史书上的神秘符号,等待着我们去解读。

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贺兰山那巍峨挺拔的身姿。

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海拔约 3556 米,山上森林茂密,怪石嶙峋,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而就在这山壁之上,隐藏着无数珍贵的岩画。

这些岩画的创作年代跨度非常大,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西夏时期。

它们的题材丰富多样,有人物、动物、狩猎、祭祀等等。

其中,人物形象有的高大威猛,有的小巧玲珑;动物形象则包括了羊、马、鹿、狼等各种草原和山林中的生灵。

我们先来看看这幅描绘狩猎场景的岩画。

画面中,猎人手持弓箭,紧紧盯着前方的猎物,那种紧张和专注的神情仿佛就在眼前。

旁边的猎物则惊慌失措,试图逃窜。

从这幅岩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远古人类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生存而展现出的勇敢和智慧。

再看这幅表现祭祀活动的岩画。

众多的人物围绕着一个巨大的神灵形象,他们有的跪地祈祷,有的双手高举,表情虔诚。

这让我们对远古人类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有了一些窥探。

贺兰山岩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研究古代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通过对这些岩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活动以及社会组织形式。

比如说,从大量的狩猎岩画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的人们主要以狩猎为生,动物是他们重要的食物来源。

而那些描绘畜牧场景的岩画,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掌握了畜牧技术,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岩画中的一些符号和图案,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它们可能是某种原始的文字,或者是具有特定意义的象征。

虽然我们至今还无法完全解读它们的含义,但每一次的研究和探索都让我们离真相更近一步。

在欣赏岩画的过程中,大家可能会好奇,远古人类是如何在这坚硬的山壁上留下这些作品的呢?据推测,他们可能使用了石器等简单的工具,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刻画,才创造出了这些令人惊叹的艺术。

贺兰山岩画作文500字初中生

贺兰山岩画作文500字初中生

贺兰山岩画作文500字初中生这个周末,老师带领着我们六年级全体学生一起去贺兰山岩画游览。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旅途,我们终于来到了贺兰山脚下。

这里有许多奇松,棵棵拔地而起,给贺兰山增添了不少乐趣。

据导游姐姐讲解,贺兰山在蒙语里是“骏马山”的意思,贺兰山是父亲山,黄河是母亲河,他们哺育了中华儿女。

为什么说贺兰山是父亲山呢?它的背后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从前,在辽阔的草原上有一群牧民,其中一对年轻的夫妇有了一个孩子,他并不是人,而是一只红得似火的小骏马。

人们以为他们是怪人,就把他们赶出了草原。

但这对夫妇并没有放弃,每天教小骏马学本领,终于小骏马成为了一匹神马。

后来,草原上来了一只沙怪,他飞到哪儿,那儿就成了一片荒地,人们无法生活下去,这时小骏马开口说话了:我能帮助大家赶走沙怪!于是,小骏马追上了沙怪,沙怪无法施展妖性,只能同小骏马一起奔跑,沙怪与小骏马足足跑了七年。

最后,沙怪倒下了,化成了著名的腾格里沙漠,小骏马也累死了,化成了雄伟的贺兰山。

贺兰山与其他山脉不同,是南北走向的,其他山脉则是东西走向的,因此,贺兰山拦住了风沙和寒流,让宁夏人民安居乐业。

听了这个传说,我更加喜爱贺兰山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世界岩画博物馆”,这是建成的,里面珍藏着五大洲的历史岩画,还有宁夏贺兰山岩画展品,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我了解到岩画是凝固在岩石上的一部巨大史诗,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记录岩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岩画分布较为丰富的国家,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内容以动物和人面像为主,风格较为写实,技法多为凿刻。

我们宁夏银川贺兰山的“世界岩画馆”是中国第一个岩画博物馆呢。

最后我们进入贺兰山岩画保护区。

贺兰山岩画在贺兰口内,里面有中国游牧民族凿刻在崖上的真实画面有人像,射猎和战争场面,还有文字、图腾等画。

画面大多粗犷质朴,是中国古代文明一大奇迹。

岩画大多是先用工具凿刻,再用其他工具磨刻而成的。

置身于青山绿树之中,欣赏着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岩画,我仿佛看到了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的劳动方式,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

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

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地方——宁夏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那可是一座雄伟壮阔的山脉,它就像是大地母亲伸出的强壮臂膀,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而在贺兰山的石壁上,留存着无数古老而神秘的岩画,它们就像是历史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岁月的流转。

咱们先来说说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过程。

那可真是充满了巧合和惊喜!话说多年前,有一位当地的牧民,他像往常一样在山上放牧。

那天阳光特别好,照得山上的石头都亮晶晶的。

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面的一块大石头上好像有一些奇怪的痕迹。

他凑近了一看,哎呦喂,这不是画嘛!这可把他惊着了,他从来没想过这山上的石头还能有画。

他赶紧跑回村里,跟大家说了这个事儿。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就引来了不少专家学者来研究。

当您真正站在这些岩画面前的时候,那种震撼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您瞧,这一幅幅岩画,线条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

有的画的是羊,那羊儿的模样活灵活现的,好像下一秒就能蹦跶起来;有的画的是人,那些人的姿态各异,有的像是在跳舞,有的像是在狩猎。

其中有一幅岩画,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那是一群人在围猎一头鹿,鹿在前面拼命地跑,后面的人拿着弓箭紧紧追赶。

您看那鹿的眼神,充满了惊恐和绝望,而猎人的表情则是那么的专注和坚定。

这幅画虽然没有色彩,但是您仿佛能听到当时的呼喊声,感受到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

再看这边,有一幅画是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孩子。

女人的脸上洋溢着温柔的笑容,孩子在她怀里安静地睡着。

看着这幅画,您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母爱,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只有这温暖的一刻被永远地定格在了石头上。

还有一些岩画,画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

古人把他们对宇宙的想象和敬畏都刻在了这石头上。

您想想,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他们望着天空,心里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向往,然后用手中的工具在石头上留下了这些印记,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这些岩画不仅仅是一幅幅简单的图像,它们更是古人生活的记录,是他们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兰山中听岩画-澳大利亚的岩画
书中事
澳大利亚有着古老的岩画传统。

这种澳大利亚土著民族传统的艺术几乎遍布各地,作品有的非常古老有的是晚近之作。

题材内容异彩纷呈,包括当地所有的动物,有的画得很大,那是他们的图腾祖先和神灵的图像。

许多大的岩画点往往也是当地部落举行典礼的地方,如南威尔士州的皮洛克山和斯特尔斯草地。

在白人到来之前的数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土著民族艺术家,把岩石刻在能够俯视祭祀场地的皮洛克山的巨大崖面上。

在斯特尔特草地一条已经干涸多年的河床里,散布在这里的巨石群凿刻着数以千计的岩画。

图像中有飞禽、野兽、人物和他们使用的飞来器,还有同心圆和其它抽象的符号等等。

现在的土著民族已经很少进行岩刻的创作了。

往日的岩刻他们认为那是梦幻时代祖先的遗作,而那些规模宏大的岩刻点(其中的人物形象高达四米以上),是土著人的圣地,白人是禁止参观的。

圣地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得知:一位土著民族艺术局局长名字叫做汪杜克,他本人是土著人,他到新南威尔士视察一个重要的岩画点,人们要求他亲自去看一下岩刻的毁坏情况,以便日后进行维修。

当他见到那岩刻竟然是一个孤立的巨人像,四肢伸开,两腿之间有个岩洞,洞里溢满雨水时,那局长震惊了,说道:“这才是我要寻找的,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指岩刻人物)从我们的家乡出走了,他却在这里,这里的土地和我的家乡相同,在这里找到了他,现在我们就放心了。

你们看呐,他正在和我交谈呢!”陪同者为之愕然。

当晚他们就在岩画点宿营,局长汪杜克常常从睡梦中惊醒,并向黑暗处高声呼喊。

到了第二天,他还是独自一会儿低声吟唱,一会儿喃喃低语,忽而又沉默无语。

当他恢复了常态之后对陪同者说:他刚刚接待了一位神灵,那神灵因长时间没有见到土著人了,所以当见到他非常高兴,还教会他唱一首歌,歌词就是讲述这位伟大祖先如何被刻在此处岩石上的历史故事,说着说着局长就唱起来了。

在大洋洲,澳大利亚的史前岩画尤为著名,也更加重要。

它的岩
画艺术大部分是涂绘的岩壁画。

一般地说自然主义风格的崖壁画支配着澳洲西北部、昆士兰、新威尔士沿岸以及维克塔利亚内陆。

而几何风格在边缘地区交叉在一起。

人神同形的形象(所谓“汪其纳”)大量存在于西北部。

而最古老的是“米米风格”的作品,那些小型的人物画代表着优雅的西北部艺术,这些小人背着篮子,有着复杂的头饰,还有一些古怪的女性人物,身体画成条带状,通常采取蹲着的姿势。

南澳大利亚岩画具有图案化与抽象化的风格,是一些圆形、螺旋形、梳子形以及迷宫式的线条和样式化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看起来是受到北部影响,至于几何风格的那些图案,使人联想起文身的装饰,主要是菱形和人骨形。

西北部的金伯利高原和阿纳姆地的奥恩庇里是澳大利亚北部最重要的中心。

米米风格早于人形同期的汪其纳。

在奥恩庇里及其周围地区岩画描绘了许多X光线的动物,诸如鱼、海龟和蛇等。

它们和人物画在一起,那些人物有着各种不同的姿势。

这个中心的影响所及包括西部和南部。

澳大利亚北部地区与印度尼西亚和亚洲其它地区关系密切。

经碳-14测试表明澳大利亚的岩画是相当古老的,在整个大陆的中心部分,那里保存得很早的几何形的崖壁画,断代为公元前第三千年,至少一部分澳大利亚的崖壁画和岩刻是属于这个时代的。

至于南部的库纳尔达洞窟中的“指槽”图形,可能已经存在2万年了。

那些宏伟的岩画画廊反映出土著人民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其它艺术都更为丰富。

比如说在阿纳姆地的岩画中,描绘了狩猎的矛、武器和日常用具、典礼时穿着的华丽服装和部落标记,以及图腾人物等等。

岩画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结合、人与图腾祖先的结合,山羊有人的特征,人又有袋鼠的脑袋,在岩画中,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能浑然构成一个整体,形成独特而又纯朴的艺术风格。

今天仍有少数土著画家在岩阴的崖面上作画,壮观的澳大利亚的岩石画廊仍然是驰骋土著画家的艺术才能的园地,岩画点也仍然是他们举行典礼的圣地。

《澳大利亚岩画》
现实画
汪其纳:
是指一种神灵的形象,主要发现在澳大利亚的西北地区,这种人性在岩画中大多采用躺卧的姿势,面部画的最为清晰,且只画出眼睛和鼻子,而不画嘴巴,认为嘴巴是说出诅咒的地方;面部的轮廓一般还是以红褐色和黄赭石勾勒,身体部分往往用的是白色线条画,只表现在胸部为止,胸部与脚直接相连,汪吉纳代表的是一种神秘的生物,他们代表着大自然雨后霓虹的大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他们象征着雨水,象征着好季节,也象征着能够孕育更多后代的能力。

米米风格:
这种风格的岩画把人身体拉的非常长,双臂高举,现在有人猜测,当时人们围着篝火在跳舞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按照自己的影子来制作的岩画。

X光线风格:
所表现的是那些被祖先神灵所获取并使用的动物;还有学者主张这种风格的岩画与狩猎巫术有关,是为了修复死去动物的生命,据说,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认为杀死的动物可以修补某些致命的部分而复活。

《汪其纳风格》
《红色米米风格》
《X光线风格-精灵与其部落的人们》
《X光线风格》
《雷电兄弟》
《动物岩画》
温度
12~27℃
风力
微风
穿衣指数:建议着中长袖,薄长裤,年老体弱者宜加外套。

运动指数:阴,无持续风向,微风,紫外线较弱。

岩画景区不可以爬山哦~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观远古岩画,品雄浑贺兰。

自驾前往贺兰山岩画景区方向的游客,可参考以下出行路线:
A、银川市→银川绕城高速→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B、石嘴山市→G110→镇芦路→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C、乌海→京藏高速惠农出口→世纪大道→G110→镇芦路→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D、固原→京藏高速中宁出口→G109→乌玛高速滚钟口出口→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E、定边→银青高速→京茂高速→银川绕城高速→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F、兰州→连霍高速→京茂高速→G109→乌玛高速滚钟口出口→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G、阿拉善左旗→银巴高速滚钟口出口→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H、西安→银青高速→京藏高速→银川绕城高速→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编辑:李文婧
审核:段丽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