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护理常规
心肺复苏护理常规
心肺复苏护理常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紧急的急救措施,旨在恢复心肺功能和维持生命。
以下是心肺复苏护理的常规步骤和注意事项:1.确保安全:在开始CPR之前,需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移除在患者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物品,例如绳索、刀具等。
2.按下紧急求救按钮:通知急救员或医疗专业人员赶来提供进一步的救助。
3.检查患者的反应:摇动患者的肩膀并大声询问:“你还好吗?”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反应或呼吸。
4.检查呼吸: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和呼吸,判断其处于心跳停止状态。
开展CPR前,需要确定患者没有意识和没有正常呼吸。
5.呼叫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附近有AED设备,尽量使用它以提供电击治疗。
按照AED上的指示操作。
6.开始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实的表面上,通常是地面。
在胸骨中线上,双手重叠,用手根部的力量进行按压,将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的深度。
每分钟至少按压100-120次。
7.帮助通气:在每次按压之间停止按压,进行通气。
用口对口或口对鼻方法进行通气,使患者的胸部隆起。
每次通气时间约为1秒,确认胸廓回落后再次进行按压。
8.继续CPR: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在必要时,交替参与人员以避免疲劳。
9.待救护车到达:最好是在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之前继续CPR。
他们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CPR是一项紧急的急救技能,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合适资质的人员才能进行。
以下是一些心肺复苏护理的注意事项:1.确保按压力度和速度:胸外按压的力度要足够,以确保心脏能够有效地进行血液循环。
按压速度要适中,每分钟100-120次。
2.保持通气通畅:通气时要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头部稍微后仰,以使空气更容易进入肺部。
3.避免移动患者:除非患者身处危险环境,否则尽量避免过多移动患者,以免加重伤情。
4.及时使用AED:AED能够在心力衰竭和心室颤动等紧急情况下通过电击复苏心脏。
心肺复苏和护理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和护理操作流程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在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停止时维持患者的生命。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通过提供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氧气供应,以保持患者的大脑功能和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正确的护理操作流程至关重要,以下是心肺复苏的护理操作流程:1. 确认患者无反应:在发现患者倒地或昏迷时,首先要确认患者是否有反应。
可以轻轻摇动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患者的名字,观察患者是否有任何反应。
2. 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患者没有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情况和位置。
3. 开始胸外按压:将患者平躺在坚硬的表面上,站在患者身边,将双手交叉放在患者胸骨下方,用力按压胸部,每次按压至少5厘米深,按压速度每分钟100-120次。
4. 进行人工呼吸:在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将患者头部后仰,捏住患者的鼻子,用嘴对嘴或使用呼吸面罩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钟。
5. 持续心肺复苏: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恢复意识和呼吸。
6. 监测患者状况:在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不断监测患者的心跳和呼吸情况,以及患者的意识状态。
7. 提供心理支持: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要给予患者和患者家属适当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保持镇定和信心。
总之,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术,正确的护理操作流程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后遗症发生的可能性。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保持冷静、专注和有序,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希望每个人都能了解并掌握心肺复苏的护理操作流程,为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做出贡献。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以挽救生命。
急救护理常规是指在心脏骤停发生时,进行的一系列标准化的护理步骤和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包括现场评估、心肺复苏、除颤和进一步的护理措施。
1. 现场评估:- 在发现心脏骤停时,首先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检查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电击等。
- 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可以通过呼叫其名字或轻拍肩膀来刺激患者。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应该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 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仅有间断的呼吸,应该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2.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指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在进行胸外按压前,应该先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
- 开始进行胸外按压,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
每次按压的深度应该至少为5厘米,每次按压后应该允许胸廓完全回弹。
- 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应该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按压后,应该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每次呼吸应持续1秒,观察胸廓的抬升。
-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
3. 除颤:- 除颤是指使用电除颤器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在进行除颤前,应该先确认患者没有脉搏和自主呼吸。
- 将电除颤器连接到患者的胸部,按照设备的操作指南进行操作。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重,选择适当的电能量。
- 在进行除颤前,应该确保周围没有人接触患者或设备。
按下除颤按钮,确保自己和他人远离患者。
- 如果除颤后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应该立即停止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并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4. 进一步的护理措施:- 在心脏骤停后,即使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也需要进一步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稳定。
- 将患者转移到医院急诊科或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
- 医院急诊科或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将继续监测患者的心律、血压和呼吸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给予药物或进行血液透析等。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即心脏住手跳动,导致血液循环中断。
及时的急救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呼叫急救、开始心肺复苏(CPR)等内容。
1. 识别心脏骤停心脏骤停的主要特征是患者蓦地倒地,失去意识,没有呼吸或者没有正常呼吸。
在识别心脏骤停时,我们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失去意识,没有呼吸或者没有正常呼吸。
- 摸诊:检查患者是否有脉搏。
如果没有脉搏,可以确定为心脏骤停。
2. 呼叫急救一旦确认患者浮现心脏骤停,我们应即将呼叫急救。
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调度员患者的情况和地址。
在通话过程中,要保持镇静,回答调度员的问题,并遵循其指示。
3. 开始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的基本急救措施,它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以下是进行心肺复苏的步骤:- 定位: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确保患者的胸部暴露。
- 胸外按压:将手放在患者胸骨中央,另一只手叠放在上方。
用身体分量施加压力,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每次按压至少压下5厘米。
- 人工呼吸:将患者的头后仰,捏住患者的鼻子,用口对口或者口对鼻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观察胸部是否抬起。
- 持续CPR: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者患者恢复意识。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用于心脏骤停的紧急设备。
如果有AED可用,我们应该尽快使用它。
以下是使用AED的步骤:- 打开AED:按下AED上的开关,遵循设备指示。
- 贴电极片: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按照AED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 分析心律:AED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根据结果提供相应指示。
- 电击除颤:如果AED指示需要电击除颤,确保所有人远离患者,按下电击按钮。
5.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在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进行急救措施,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心肺复苏护理常规
心肺复苏护理常规1首先护士应独立或配合医师快速准确进行“ABC"步骤心肺复苏,即保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建立人工循环。
2 尽快建立心电监护与静脉通路、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路,复苏时首选取正中静脉,距心脏较近,可输入大量得液体。
中心静脉可取股静脉,虽距心脏较远,但复苏抢救工作可以不必间断,并发症也较少。
3 对于发生室颤得患者应实施有效得非同步直流电除颤、4复苏给药途径应首选静脉给药,其次选择气管给药,遵医嘱准确快速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碳酸氢钠等复苏药物。
5 建立抢救特护记录,详细记录抢救用药、抢救措施、病情变化、出入量及生命体征等。
6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皮肤潮红、多汗与二氧化碳潴留而致酸中毒得症状,并及时采取医治措施。
7维持循环系统得稳定,复苏后心律不稳定,应予心电监护。
同时注意观察脉搏、心率、血压、末梢循环(皮肤、口唇颜色、四肢温度、湿度、指/趾甲得颜色及静脉充盈情况等)及尿量、8 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管理,注意呼吸道湿化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对应用人工呼吸机患者应注意呼吸机参数(潮气量、吸入氧浓度及呼吸频率等)得监测与记录,吸入气体得湿化,观察有无人工气道阻塞、管路衔接松脱,皮下气肿、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等现象。
9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部感染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得发生。
10 保证足够得热量,昏迷患者可给予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饮食、11 定期监测动脉血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急性中毒护理常规1 迅速清除毒物,立即脱离中毒环境,终止继续接触毒物。
2 吸入性中毒,将患者迅速脱离中毒环境,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给予吸氧与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3接触性中毒,应迅速脱去患者得一切污染衣物,彻底清洗污染部位。
4洗胃,为减少毒物得继续吸收,神志清醒得病人,可采取口服催吐洗胃。
昏迷患者以及服用大量药物者必须尽快采用洗胃管洗胃,一般在服用药物后4~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佳。
心肺复苏后的护理
•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呼吸 急促、皮肤潮红、烦躁不安、多汗, 呼出的气体有无烂苹果气味(酮味) 以及有无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定时 并根据病情随时监测血电解质及血气 分析,为临床疗提供及时准确的资料 。
• (2)对于代谢性酸中毒,以呼吸支持 和碱性药物予以迅速纠正。通过增加 换气功能,加速二氧化碳排出;碱性 药物应首选碳酸氢钠,并遵循碱性药 物的使用原则执行。同时,还可以通 过补充容量、增加尿量的措施保护肾 脏排酸保碱的功能,充分发挥肾脏的 代偿功能。
• 加强呼吸道管理,经常注意呼吸道的湿化 注意观察有无导管堵塞、衔接松脱、气 管黏膜溃疡、皮下气肿、通气过度或通气 不足等现象。
• 2、肺部并发症的监护
• 因心脏骤停后呼吸停止、肺循环中断、 咳嗽反射停止,机体抵抗力低下再加上各 种对呼吸道有侵袭性急救治疗措施等因素 的影响,肺部感染是复苏后期病人较常见 的并发症。因此,必须严密观察并及早防 治,应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制定周密的护理 计划,如定时翻身拍背、湿化气道,促进 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 末稍循环的观察
• 病人皮肤色泽、温度、湿度能反应血液 的灌注情况。末梢循环可通过皮肤、口唇 颜色,指甲的颜色及静脉充盈情况来观察 。如肢体湿冷,指(趾)甲苍白发绀,末 稍血管充盈不佳即使血压仍正常,也应认 为循环血量不足;如肢体温暖,指(趾) 甲色泽红润、肢体静脉充盈良好,则提示 循环功能良好。
(二)循环系统的监护
• 1、心电监护
• 复苏后病人的心脏功能尚未完全稳定. 应予以心电监护。密切规察心率血压及心 电图的变化,血压应维持在 90~100mmHg/60~70mmHg,测量脉搏 时,要注意其频率、节律和强弱变化。如 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以及血压脉搏的异常现象时,应及时给 予相应的处理。
2024年心、肺、脑复苏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2024年心、肺、脑复苏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导言:心肺脑复苏是指对于心肺脑功能停止或临床抢救所需的紧急心肺复苏和脑复苏措施,是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通过对2024年心、肺、脑复苏病人标准护理计划的详细介绍,旨在提高对心肺脑复苏病人的护理水平,提高抗复苏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一、护理目标:1. 快速、准确地评估病情,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2. 确保病人氧供,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代谢功能;3. 缓解病人疼痛,保持病人的舒适感;4.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病人和家属的紧张情绪;5.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
二、护理措施:1. 快速反应:发现心、肺、脑复苏病人后,及时向医生或护理主管报告,寻求专业的帮助,启动复苏流程。
2. 评估病情:迅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并记录相应的数据,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3. 管道畅通:确保病人的呼吸道畅通,清除可能的梗阻物,如呕吐物、分泌物等。
并及时行人工气道置入,辅助通气,维持呼吸功能。
4. 心肺复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包括按压胸骨、肺复张、电除颤等。
根据抢救指南及时对心脏按压、人工通气、生命征象监护进行评价并调整,达到心脏按压深度、频率和通气时机的标准。
5. 心电监护:使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进行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电图变化,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 氧气供应: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根据病情调整氧气流量,及时更换氧气瓶,防止氧气不足。
7. 血流维持:通过静脉通路给予液体,维持患者的血容量,防止休克发生。
8. 药物应用:根据医生的指示合理应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普鲁卡因胺等,调整剂量和给药速度,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
9. 体温调节:对于高热病人,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方法,帮助病人降低体温,防止高温对身体造成损伤。
10. 疼痛管理:及时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采取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保证病人的舒适感。
心肺复苏术后护理常规
心肺复苏术后护理常规
【概念】
心跳呼吸骤停和意识丧失是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针对这一情况采用一系列人工急救措施,使患者迅速建立有效地循环和呼吸,恢复全身血氧供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称为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分为: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
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除颤前三者简称为CAB三部曲。
【护理评估】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等变化。
2、准确评估尿量,尤其是每小时尿量。
3、评估患者皮肤是否完好。
4、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恐惧、害怕等。
【护理措施】
1、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判断昏迷程度,出现异常立刻通知医生。
2、持续吸氧,机械通气者执行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3、抬高床头15°~30°,促进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
4、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或插管者按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护理常规护理。
5、亚低温治疗,控制肛温在33℃~35℃之间,并及早使用冰帽,保护脑组织。
遵医嘱给予脱水剂、激素、促进脑细胞代谢等药物,从而减轻脑缺氧,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
6、留置导尿,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每小时尿量变化。
7、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压疮和皮肤冻伤。
8、保持肢体功能位,预防肢体畸形,足下垂。
9、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
【健康指导】
1、安抚和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包括识别心脏骤停的迹象、紧急呼叫急救、进行心肺复苏以及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
一、识别心脏骤停的迹象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止跳动,导致血液无法流动到身体各个部位。
以下是识别心脏骤停的常见迹象:1. 意识丧失:患者突然昏倒,失去意识,无法醒来。
2. 停止呼吸:患者不再呼吸,或呼吸变得异常困难。
3. 无脉搏:患者没有脉搏,无法感受到心跳。
二、紧急呼叫急救一旦发现有人出现心脏骤停的迹象,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911)并告知情况。
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患者的位置、症状和可能的原因。
三、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是一种急救技术,可以在心脏骤停时维持血液循环。
以下是进行心肺复苏的步骤:1. 检查安全: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移除患者身上的任何危险物品。
2. 打开气道: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表面上,仰头抬颏,以确保气道通畅。
3. 检查呼吸:用耳朵贴近患者的嘴巴和鼻子,观察是否有呼吸。
4. 进行胸外按压:将双手掌放在患者胸骨中央,交叉叠放,用身体重量向下施加压力,每分钟100-120次。
5. 进行人工呼吸: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捏住患者的鼻子,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呼吸。
6. 持续进行CPR: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抵达现场或患者恢复意识。
四、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紧急设备,可以通过电击恢复正常心律。
以下是使用AED的步骤:1. 打开AED:按下AED上的开关,打开设备。
2. 脱光患者的上身:确保患者的胸部干燥和裸露,以便电极贴附。
3. 贴附电极:将AED电极贴附在患者胸部上,按照AED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4. 分析心律:AED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需要电击。
5. 给予电击:如果AED指示需要电击,确保所有人远离患者,按下电击按钮给予电击。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即将采取急救措施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急救护理常规是指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旨在提供最有效的心脏骤停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以下是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的详细内容:1. 快速反应:在发现心脏骤停时,即将呼叫急救电话,并通知相关人员。
确保周围环境安全,为患者提供紧急救助。
2. 检查意识和呼吸:检查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是否存在。
轻轻摇动患者并问询是否可以听到你的声音。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需要即将开始心肺复苏(CPR)。
3. 心肺复苏(CPR):CPR是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护理措施。
以下是CPR的步骤:a. 手位:将患者平躺在坚硬的表面上,双膝弯曲,脚平放在地面上。
站在患者身旁,将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手掌与胸骨底部相接触。
b. 胸部按压:用身体的分量通过手臂的运动进行胸部按压。
按压的位置是胸骨下缘的中央。
按压的频率是每分钟100-120次,深度是至少5厘米。
c. 人工呼吸:在每30次胸部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将患者的头后仰,捏住鼻子,用口对口或者口对鼻进行呼吸。
每次呼吸的持续时间是1秒钟。
d. 持续CPR:持续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者患者恢复意识和呼吸。
4.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有AED设备,应即将使用。
按照设备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将AED贴在患者胸部,按下电击按钮进行电击。
在电击之前,确保没有人与患者有直接接触。
5. 寻觅专业医疗匡助:尽快通知急救人员或者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疗机构。
专业医疗人员能够提供更高级别的护理和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6. 持续监测和护理:一旦专业医疗人员到达现场,他们将继续监测患者的心律和生命体征。
他们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急救措施,如赋予药物、插管或者使用呼吸机等。
7. 后续护理和康复:心脏骤停后,患者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护理和康复。
这可能包括住院观察、药物治疗、心脏监测、康复训练等。
患者和家属也需要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应对心脏骤停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影响。
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一、心肺复苏后的护理1、专人专班护理,实行保护性隔离,平卧或侧卧,抬高床头50º-30º。
2、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每15-30min 观察和记录一次,出现心律失常立即报告医生。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3、维持有效呼吸。
持续吸氧,随时去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插管超过48-72h,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各和护理。
4、维持有效循环,保持血压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水平。
5、保证热量供应,可采用胃肠外营养,待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鼻饲饮食。
6、按冬眠低温疗法护理常规。
7、观察有无因胸外按压所致的肋骨骨折、血气胸等并发症。
8、复苏后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每小时尿量,定时监测血、尿素氮等,以便及时了解肾功能。
9、用药护理:使用脱水剂时确保药物快速滴入;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注意观察应激性溃疡的先兆;正确使用冬眠药物。
10、昏迷者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加强根底护理,防止并发症。
如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和肢体废用性萎缩等。
二、休克病人的护理1、体位:取仰卧中四位。
2、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通畅。
3、快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道,一条选择大静脉快速输液。
另一条缓慢而均匀地滴入血管活性药物。
4、持续心电监护,每15-30min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观察意识、皮肤肢端温度及尿量等,记24小时出入量。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用药准确无误,并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
6、注意保暖和降温,忌用热水袋局部加温,以免烫伤或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高热时应采用物理降温,也可用4℃冷盐水100ml灌肠。
7、防一止意外损伤,烦燥或意识不清者,应加床栏或约束带,并专人守护。
8、昏迷者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加强根底护理,预防并发症。
三、昏迷病人的护理1、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需要或按医嘱定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活动或肌力等并记录。
心肺复苏护理常规
心肺复苏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安置病人在重症监护室,专人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
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血压平稳后,取头高10°-30°卧位,以利静脉回流。
2、增加营养摄入,必要时采用TPN,待胃肠功能回复后可鼻饲或进食。
3、预防感染和损伤,复苏后病人常规使用抗生素。
做好呼吸道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对留置导尿病人要预防泌尿系感染。
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病情监测:1、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监测T、P、R、BP以及CVP等。
定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2、组织灌流情况:神志、瞳孔-反应脑部血液灌流和脑功能恢复情况;尿量-反映肾血流情况;皮肤、口唇的颜色、四肢的温度-判断外周组织灌流情况。
3、辅助实验室检查:动态监测血尿粪常规、血气分析、水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变化。
4、并发症:有无心力衰竭、气胸、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急性肾衰竭、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压疮、导管并发症等发生。
治疗配合护理:1、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給氧。
②正确使用人工呼吸机2、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①严密监测循环功能。
②根据医嘱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物等。
③调整输液速度,防止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维持合适的体温:①低温冬眠治疗者,降温、复温过程须缓慢平稳的进行。
②复苏后,体温过低者予保暖。
③对发热病人,采取降温措施。
4、防治肾功能衰竭:维持循环稳定,纠正酸中毒,遵医嘱使用肾血管扩张药,利尿剂等。
5、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6、原发病处理。
心理护理:1、护士要亲切温和,工作认真。
病情许可后,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担忧,并针对性的给予解释。
2、想病人耐心介绍监护室环境、监护治疗的必要性,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向病人家属宣教复苏的基本知识和要求,以取得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完成医护方案。
健康指导:1、增强安全意识和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定时到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心脏骤停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急救护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包括判断心脏骤停、呼叫急救、心肺复苏、电除颤和进一步的护理措施。
一、判断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止跳动,无法正常供血和氧气到达身体各部位。
判断心脏骤停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点:1. 检查意识:轻轻摇晃患者的肩膀,大声呼喊患者的名字,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2. 检查呼吸:倾听患者口鼻部位是否有呼吸声,观察胸部是否有明显起伏。
3. 检查脉搏:在颈动脉或股动脉处摸查脉搏,判断是否有心跳。
二、呼叫急救一旦判断出心脏骤停,立即呼叫急救。
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例如911),告知他们有人心脏骤停,并提供详细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三、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在心脏骤停时的基本急救措施,旨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具体步骤如下:1. 打开气道: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仰头抬颏,保持气道通畅。
2. 进行胸外按压:双手掌叠加放置在胸骨下方,用力按压胸骨,每分钟至少进行100次按压,按压深度约为5厘米。
3. 进行人工呼吸:将患者的鼻子捏住,用自己的嘴对患者嘴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每2次按压后进行1次人工呼吸。
4.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意识或急救人员接手为止。
四、电除颤电除颤是指使用电击来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只有配备有除颤器的专业急救人员才能进行电除颤。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不要尝试自行进行电除颤。
五、进一步的护理措施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除了进行心肺复苏和等待电除颤,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寻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周围有自动体外除颤器,立即使用它,按照其指示进行操作。
2. 寻找专业人员协助:如果周围有医护人员或急救培训有素的人员,请求他们的协助。
3. 寻找除颤器配备的公共场所:在一些公共场所,如购物中心、机场等,可能配备有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以尽快将患者移至这些地点。
心肺复苏后的护理
健康指导
增强安全意识和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事故 发生。 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定时到医院检 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如有不适 及时就诊。
新进展—机械胸外按压仪
高质量胸外按压是复苏的保证。 疲劳使人力胸外按压质量无法保证。如: 按压深度、速率、持续时间、更换人员导 致中断按压。 人力按压无法达到理想的冠状动脉灌注压 。 现场救治往往人手有限。
急诊安全转运
转 运 前 准 备
安 全 转 运
转运途中护理
转运前准备
物品准备、病人准备、医务人员准备 (1)专科会诊,评估患者是否可以转运。 (2)通知相应科室准备床单位和急救用物 ,告知患者病情。 (3)准备充足的物品、抢救药品、抢救器 材。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运送工具。 (4)转运风险及及相关事项告知家属签字 ,办理手续准备转运。 (5)评估病情,由高年资护士、医生一起 转运。
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 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 晚期癌症等。
有效抢救指征
(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 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 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 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 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若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 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 (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 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 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肾功能的维护
维持肾脏代谢功能,留置尿管,观察尿量 和颜色变化。 及时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
心理护理
护士要亲切温和,工作认真。病情许可后, 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担忧,并针对性的给 予解释。 想病人耐心介绍病室环境、监护治疗的必 要性,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向病人家属宣教复苏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以取得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完成医护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复苏护理常规
(一)【概述】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有效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
心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其次为心脏静止和无脉性电活动。
1.室颤是指心室肌发生快速、不规则、不协调的颤动。
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可为200-400次/分。
2.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因室颤而猝死的患者,常先有室性心动过速,可为单形性或多形性室速表现,但大动脉没有搏动。
3.心脏静止更确切的是心室停搏,是指心肌完全失去机械收缩能力。
此时,心室没有电活动,可伴或不伴心房电活动。
心电图往往呈一条直线或偶有P波。
4.无脉性电活动是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失去有效的机械收缩功能。
心电图可表现为不同种类或节律的电活动节律,但心脏已经丧失排血功能,往往摸不到大动脉搏动。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心搏骤停的主要病因包括心源性(心脏本身的病变)和非心源性因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心脏)。
心搏骤停后,心泵的功能完全丧失,血液因失去推动循环的动力而停止流动,血氧浓度显著降低,全身组织器官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造成组织器官损伤。
缺血缺氧时间过长就会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最先受到损害的便是脑组织。
一般在发生心搏骤停后的几秒钟内,由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患者即可发生意识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同时出现大小便失禁。
心搏骤停发生20-30秒钟内,由于脑组织中尚存的少量含氧血液可短暂刺激呼吸中枢,呼吸可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
停搏60秒左右可出现瞳孔散大。
停搏4-6分钟,脑组积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数分钟后即可从临床死亡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三)【病情评估及判断】
心搏骤停的典型“三联征”包括: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和大动博动消失,临床上具体可表现为:1.意识突然丧失,可伴有全身短暂性抽搐和大小便失禁,随即全身松软。
2.大动脉
搏动消失,触摸不到颈动脉博动。
3.呼吸停止或先呈叹息样呼吸,继而停止。
4.面色苍白或青紫。
5.双侧瞳孔散大。
如果呼吸先停止或严重缺氧,则表现为进行性紫绀、意识丧失、心率逐渐减慢,随后心跳停止。
(四)【救治与护理】
1.心肺复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和心搏骤停后的治疗。
2.基础生命支持又称CPR,其关键要点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即C-A-B),有条件时,可考虑实施电除颤(D)冶疗等。
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可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即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胸部按压的时间。
如果有多名施救者组成综合救治小组,由1名施救者启动急救反应系统,第2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3名进行通气或者取得呼吸皮囊进行人工通气,第4名取回并设置好除颤仪,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
3.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和药物等所提供的更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以恢复自主循环或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的进一步支持治疗,可归纳为高级A、B、C、D,即A开放气道;B氧疗和人工通气;C循环支持,建立液体通道,使用血管加压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D寻找心搏骤停原因。
4.心搏治疗后治疗措施包括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灌注,及时提供目标温度管理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
5. 判断心复苏是否有放,可注意观察:1)颈动脉搏动恢复。
2)自主呼吸出现。
3)瞳孔由散大开始回缩。
4)面色及口唇由紫绀转为红润。
5)神志: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