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后的专科护理

合集下载

36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护理体会

36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护理体会

3 1 一般护理 : . 心脏骤停复苏成功仅为挽救患者生命 的第一 步, 严密 的观察生命体 征 的变 化和及 时妥 当的处 理是保 证复 苏成功的最主要环节 。因此 , 患者复苏后要严 密观察血压 、 脉 搏、 心率 、 意识 的变化 。特别是要保持 患者呼吸道通 畅。在本 组病例中一名 5 2岁男性患者 因急性 心肌梗死来 我院就诊 , 在
响, 患者术后会 出现恶心 、 呕吐及腹胀 。一般术后呕吐不需要 处理 , 严重的呕吐要 通知 医生给予 药物治疗 。术 后腹胀是 由
于肠 管 暂 时麻 痹 而 使 过 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 体 积 于 肠 腔 而 又 不 能 从 肛 门排 出 造 成 的 。应 鼓 励 帮 助 患 者 早 期 活 动 , 一经 排 气 , 胀 可 减 轻 。 腹
3 护理 体 会
建立有效的循环通 道 , 脉输 入强心 、 、 静 脑 肾等 药物 。同时 给 予心 电监护 , 必要时给予 电击除颤 。④及早 进行脑复 苏 , 保护
血脑屏障和预 防脑 水肿。早期 头部 降温 , 可头部 置冰 帽或冰 袋, 降温标准为肛表 3 ℃ 3  ̄ 引。 2 4C[
诊 疗 中突 然心 脏 骤 停 , 过 紧 急 心 脏 按 压 、 工 呼 吸 1r n后 通 人 0i a
患者心肺 复苏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本组 3 6例心脏 骤停 患者 均为 我院急 诊 20 0 3年 1 O月
20 0 8年 1 O月收治的 4 2例病 例 中抢 救成 功的病例 。其 中男 8
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护理进行 了总结 。结果 :8 42例心脏骤停患者 心脏 复苏抢救成 功 3 。结论 : 6例 提高 了心脏 骤停心肺 复苏 的抢

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几点护理要点介绍

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几点护理要点介绍

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几点护理要点介绍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猝死,而当猝死发生后4分钟大脑开始出现不可逆的损害。

但是在我国掌握心肺复苏的人群仅占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可能经常会听到心肺复苏这一词,接下来就让我来带大家了解下关于心肺复苏的知识吧。

一、什么是心肺复苏?虽然大家都听说过心肺复苏,但是什么是心肺复苏,大家可能都不了解,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

心肺复苏(CPR)是最基本的抢救呼吸、心搏骤停者生命的方法,通过徒手、应用辅助设备及药物来维持人工循环、呼吸和纠正心律失常。

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心肺复苏术呢,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见于猝死的情况,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晕倒在地。

②患者突发了心脏病,心脏与呼吸骤停,这就需要通过心肺复苏的方式进行抢救。

③呼吸骤停:包括中枢性和周围性。

前者见于呼吸中枢,如脑卒中、脑外伤、中毒和严重缺氧等。

后者主要为弱水各种原因的呼吸道阻塞右梗塞。

二、现场心肺复苏的程序及操作技术现场救护员首先对患者有无反应、意识和呼吸做出基本判断。

只要发现无意识、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立即向急救系统求救后开始CPR。

1.识别判断(1)判断意识:现场救护员在患者身旁快速判断其有无损伤和反应,判断成人意识可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叫:“你怎么了?”判断婴儿意识可用手指轻弹或拍其足底。

患者无动作或应声,即判断为无意识。

(2)判断呼吸:如患者无意识,应立即检查患者有无呼吸。

如果患者为俯卧位,先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再检查呼吸。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采用“听、看、感觉”的方法判断呼吸,检查时间约10秒。

(3)呼叫、求救:发现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应立即高声呼叫:“快来人呀,有人晕倒了!”“有会救护的请帮忙”。

赶紧拨打120,在拨通急救电话后,要清楚地回答接线员的询问,并进行简要说明。

2.心肺复苏体位如果救护员判断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将患者置于心肺复苏体位。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五章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五章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教案

教案单位:护理学院教研室:临床综合教研室姓名: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急救护理学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的学科,也是护理学专业本科护生的必修课程。

其内容涉及范围广,与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各科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本门课程是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范畴,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掌握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精通本学科的内容,同时必需熟悉相关课程,教学中做到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层次分专业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材选用《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关青主编参考书籍与常用网地址参考书籍: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授课章节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授课对象2010级护本1班学时 2 时间第5周授课地点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教学目的要求掌握: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基础生命支持的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成人与婴、幼儿基础生命支持的区别,电复律方法及注意事项。

3、心肺复苏的有效标志。

熟悉:1、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控制气道方法、氧疗及人工通气方法、常用药物适应症及用法。

2、脑复苏常用药物及护理措施,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院内成人心脏骤停生存链的主要内容

院内成人心脏骤停生存链的主要内容

院内成人心脏骤停生存链的主要内容院内成人心脏骤停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因严重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

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医疗急救状况,及时进行心跳复苏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生存链(Survival Chain)是指一系列医疗措施和急救步骤,以有效推进心跳复苏的过程,并提高院内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

主要内容如下:1.呼叫急救:在发现院内成人心脏骤停时,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立即呼叫急救。

医疗机构内的医务人员应迅速发出急救呼叫,并提供准确的位置和情况描述。

2.快速心肺复苏(CPR):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前,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CPR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氧血液和氧气,以维持身体生命功能。

心脏按压应以正确的速度和深度进行,并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维持适当的血液循环。

3.快速电除颤:当有除颤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可用时,应尽快进行电除颤。

根据心脏骤停的心律,使用合适的能量电击心脏,恢复正常心律。

除颤设备应有计算机指导和自动分析能力,以确保正确的除颤参数。

4.快速诊断和治疗原因:在心跳复苏的同时,尽快进行诊断和治疗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

这可能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等。

通过快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消除或纠正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提高治疗效果。

5.专科护理和监护:在心跳复苏后,患者需要接受专科护理和监护。

这包括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其他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还需要稳定心态,接受心理和情绪支持。

6.重症监护和综合治疗:对于复苏后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重症监护和综合治疗。

这可能包括低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液体管理、机械通气等。

综合治疗的目标是保护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维持体内稳定的生化参数。

7.心脏康复和预防复发:一旦患者康复出院,还需要进行心脏康复和预防复发措施。

这包括定期随访、服药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等。

心脏康复是帮助患者减少二次心脏事件风险的重要环节。

急诊科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后病人健康教育

急诊科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后病人健康教育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术后健康教育处方
1、饮食方面:
急性期禁食,昏迷病人肠功能恢复予以鼻饲。

恢复期给予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进食低盐、低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不产气食物。

饮食过饱,刺激性强、高盐高脂饮食均可加重病情。

2.休息与睡眠方面:
病人神志清醒后,体力消耗大,加上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应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和情绪波动,保证病人的休息和睡眠。

3.药物方面:
急救时应用的肾上腺素类及其他药物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甘露醇及碳酸氢钠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防止外渗以损伤周围组织。

4.心理护理方面:
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让其最亲近的人与之接触,给予情感支持。

病人意识恢复后,以高超的技能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让病人放心。

5.吸烟与饮酒方面:
病人清醒后,应嘱病人不得饮酒,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防止再次发生心跳骤停,尽量减少吸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6.卫生宣教方面:
(1)恢复期病人活动以不引,起症状为宜。

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以加盖棉被为宜;因局部循环不良,皮肤抵抗力低,感觉迟钝,不能使用热水袋,以免发生烫伤;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3)针对原发病用药,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若出现突然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持续心电监护,心脏电复律或人工心脏起搏。

7.出院后注意事项:
(1)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必要时予缓泻剂。

(2)针对病因,积极预防用药,定期门诊复查。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作者:曲凌云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18期【摘要】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以及护理,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总结疗效。

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好转48例(96%)。

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并在患者心跳恢复之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治疗、护理价值,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18..02心脏骤停主要是指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从而使排血终止,并出现心脏射血功能停止,无法听到大动脉搏动等一系列反应的一种急危病症。

心脏骤停会导致患者呼吸停止,在短时间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即导致患者出现缺氧、缺血症状[1],从而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治疗与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心脏骤停诊断,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56.41±10.87)岁。

1.2 方法对心脏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急救措施进行治疗,即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准备急救设备、建立静脉通道等。

在对患者实施急救之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即降温护理、查房护理、吸痰护理、口腔护理、静脉滴注护理等。

2 结果通过对5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措施治疗,经有效急救、护理最终好转48例(96%)。

3 讨论临床上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诊断的时候,应该及时确切,患者最佳诊断时间为15~30 s[2],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全身抽搐、意志丧失等症状,都需要对其立即采用有效的急救措施进行治疗,以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摘要: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来挽救生命。

本文介绍了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包括现场评估、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气道管理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心脏骤停后的警觉期和监护措施,以及对于心脏骤停后的康复护理。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气道管理;药物治疗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突然死亡。

在心脏骤停发生后,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的急救技术,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措施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除此之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气道管理和药物治疗等也是心脏骤停患者急救和护理措施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进行介绍,以便于医务人员在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抢救工作。

1 心脏骤停发生后的现场评估在心脏骤停发生后,及时的现场评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本部分将分别介绍确认心脏骤停的迹象、意识和呼吸的评估以及心脏骤停的判断。

确认心脏骤停的迹象是进行急救和护理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心脏骤停的迹象包括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和脉搏消失等。

在确认心脏骤停的迹象之后,医务人员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其他的急救措施。

在进行现场评估时,医务人员首先需要拍打双肩,对双耳呼叫,确认患者是否有回应。

快速判断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和脉搏。

患者保持平卧位或躺于硬板床上。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者剑突上2.5cm~5.0cm处。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1:1较为恰当。

操作者一只手掌根放在按压部位,另一只手掌贴于其手背上,两只手掌平行贴合,手指交叉互握并稍稍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

操作者双臂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时不能间断,有规律的按压,按压和放松时间为1:1;不能采用冲击式按压,当按压至最低点时,要有一明显的停顿,当胸壁充分回弹后,再次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部按压部位,但应尽量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纤维颤动 。 若呼 唤 病 人 无 回 应 , 眶上 、 下无 反 应 , 压 眶 即可 确定 病 人 已处 于 昏迷 状 态 。 注 意 观 察 病 人 胸 腹 部 有 无起 伏呼 吸运 动 。 再
如 触 颈 动 脉 和 股 动 脉 无 搏 动 , 前 区 听 不 到 心 跳 声 , 判 定病 人 心 可 已有 心跳 骤停 。 脏骤 停 4 r i 内是 心肺 复苏 的 关 键 。 心 ~6 n a 本文 就 2
年 来 我 院 抢救 心 脏 骤停 的患 者 的情 况 及 护 理 体 会 总 结 如 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资 料 .
本组 选 取2 0 年3 08 月至2 1年5 00 月我 院 抢救 的 心 脏骤 停 患 者3 6 例 , 中男2 例 , 1例 ; 其 1 女 年龄 1 ~7 岁 , 均4 岁 。 5 9 7 平 8 致病 原 因 : 祸 车 伤、 伤等1例, 、 摔 l 心 脑血 管 意 外 2 例 。 5
6 n 可 造 成 永 久 性 损 害 因此 , 旦 患者 出现 呼 吸 、 跳停 止 , mi就 一 心 应 不 失 时 机 地 建立 人工 气 道 。 证 呼 吸 通 畅 、 速 恢 复有 效 循 环 , 保 迅
同时 , 快 进 行 胸 外 心 脏 按 压 及 建 立 静 脉 通 道 , 患 者 实 施 基 础 尽 对
脏骤停患者的过程 中, 须分秒必争 , 救患者的生命。 必 挽
参 考 文 献
[] 许新 新 . 压 电击 伤 致 心 脏骤 停 的 护 理 体 会 【】 中 国 中 医 急 1 高 J.
症 , 0 9, 86 : 1 5 2 0 1()10 .
[ 邹芳 春 . 2 】 急诊 心 肺 复苏4 例临 床分 析 【 . 国现 代医 药 , 0 7 0 J 中 】 20,

心肺复苏术后专科护理措施

心肺复苏术后专科护理措施

一、概述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的抢救措施,用于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

成功的心肺复苏术后,患者仍可能存在多种并发症和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进行专科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术后专科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1)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2. 心电监护(1)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

(2)根据心电图变化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

3. 呼吸管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治疗,维持氧饱和度在95%以上。

(2)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根据患者情况,适时给予呼吸支持,如呼吸机辅助通气。

4. 静脉输液与营养支持(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静脉输液方案,保持电解质平衡。

(2)注意输液速度,避免液体过量或不足。

(3)给予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能量供应,促进康复。

5. 管道护理(1)定期观察各种管道,如静脉输液管、气管插管、尿管等,确保管道通畅。

(2)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 脑复苏护理(1)降低颅内压:通过头部抬高、脱水治疗、控制血压等措施降低颅内压。

(2)维持脑灌注:保证脑组织足够的血液供应,维持脑代谢。

(3)控制体温: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法控制体温,以32℃为宜。

7. 预防并发症(1)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吸痰,预防肺部感染。

(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3)预防压疮: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8.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安慰和支持。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三、总结心肺复苏术后专科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分析心肺复苏指南对护理的指导意义心跳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搏动,心脏为全身供血的功能因而丧失,引起各脏器包括心脏本身缺血缺氧,从而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医学术语也称为猝死,多见于冠心病、溺水、电击、雷击、严重创伤、大出血等。

常见的发生原因是患者存在器质性的心脏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长期存在心电功能异常,患者发生突发性的心率失常,引起心室纤颤,导致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但此时患者并未生物学死亡,如能及时抢救,仍有复苏的可能。

对心跳骤停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全过程即为心肺复苏,这也是临床医护抢救治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

为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医学管理机构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制定了统—指导对心脏骤停的抢救办法,即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指南已经诞生了50多年,它对心脏骤停的急性复苏操作和护理配合都做出了严密的、具体的规定,实施一段时间,当有新的更好的办法能提高复苏成功率以及改善复苏效果时,指南就进行一次更新,大约是5年一更新,用新的更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方法代替老的规定。

心肺复苏的关键是立即进行,可有效帮助患者替代心肺功能的抢救措施,使患者心肺等关键器官能维持最低代谢需求不至坏死。

如抢救措施有效,建立并维持这种有效的人工外循环,直到患者的自主循环功能恢复。

因心脏骤停导致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必要的血液供应,时间稍长就会导致细胞组织坏死,因此心肺复苏以尽快帮助患者建立代偿性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循环为主要思路。

由于心跳骤停昏迷后,舌常后移堵塞气道,因此心肺复苏首先要作的是按压胸部,帮助肺部气体排出,疏通呼吸道。

然后对被抢救者进行人工呼吸,帮助其恢复自主呼吸。

同时通过按压胸部等方式,帮助肺部排气和以外力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个脏器以维持最低需求,特别是心肺等重要脏器。

心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护理

心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护理

心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护理一、概述(一)心脏骤停的概念心脏骤停一般是指患者在心脏相对正常或无全身性严重致命性疾病情况下,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脑及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

(二)心肺复苏的概念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患者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

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三)临床表现及判断标准(1)意识突然丧失。

(2)大血管搏动(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

(3)瞳孔散大。

(4)皮肤粘膜呈灰色或发绀。

(5)手术患者创面血色变紫,渗血或出血停止。

临床上只要具备前述临床表现中的前两项,即可判断为心搏骤停,应立即进行抢救。

二、心肺复苏(成人,使用简易呼吸器)(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2)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

(二)操作要点(1)立即呼救,同时检查脉搏,时间<10s,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患者仰卧在地面或坚实的垫板表面。

(3)暴露胸部腹部,松开腰带。

(4)开始胸外按压。

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连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5)采取仰头举颏法(医务人员对创伤患者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至少为10~12L/min(有氧情况下)。

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衔接,挤压气囊1s,使胸廓抬起,连续2次。

通气频率8~10次/min.(6)按压和通气比为30:2.(7)反复5个循环后,进行复苏效果评估,如果未成功则继续进行心肺复苏,评估时间不超过10s.(三)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1)病人散大的瞳孔缩小。

心脏骤停护理措施

心脏骤停护理措施

心脏骤停护理措施引言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常常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心脏骤停时,心脏停止有效的泵血功能,导致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心脏骤停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脏骤停护理的常用措施和技术。

心脏骤停护理措施1. 立即叫醒急救团队一旦发现患者心脏骤停的症状,立即叫醒急救团队以确保快速响应。

及早的急救能够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2. 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在开始急救之前,对患者进行快速的病情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判断患者是否意识丧失,是否呼吸困难,是否有心脏骤停的症状,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3. 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患者的基本护理措施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打开患者的气道,确保通畅。

•进行人工呼吸,为患者提供氧气。

•进行胸外按压,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有条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护理措施。

AED能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并施行电击。

但在使用AED之前,需要确保患者没有任何金属物品或液体触碰身体。

5. 寻找并处理潜在的诱发因素心脏骤停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过量药物等。

寻找并处理可能的诱发因素是护理措施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减少心脏骤停再次发生的风险。

6. 监测和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一旦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需要密切监测和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

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7. 寻找患者复苏后的神经功能心脏骤停可能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在患者复苏后,需要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和肢体活动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决定下一步的护理计划。

8. 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心脏骤停对患者和其家属来说都是一次严重的打击。

在护理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他们的疑虑,帮助他们应对并面对当前的困境。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分析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分析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3-07T01:43:58.504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3期作者:褚子晴1 刘强2 吴仁燕3 李艳秋4[导读] 目的目的探讨急救急救对心跳停止病人心肺复苏的影响褚子晴1 刘强2 吴仁燕3 李艳秋4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山东枣庄 277000摘要:目的目的探讨急救急救对心跳停止病人心肺复苏的影响。

方法对郑州大学一附院2019年10月到2021年12月间,对80名在急诊ICU实施心肺复苏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40名病人接受了常规急救(对照组)的急救措施,40名接受了急诊急救的治疗(观察组)。

观察两个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康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28天的生存情况,并对其护士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

结果实验组病人在12小时和24小时内血氧分压和 pH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CO2分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别(P<0.05)。

实验组病人在术后4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内格拉斯哥昏厥指标分数显著增高, ICU从普通病房转移到一般病房的时间和从正常病房到离开时间的时间比正常对照组要长(P<0.05)。

对照组的副作用(反应迟钝,抽搐,胸部不适,恐惧和记忆下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术后28天,实验组的生存率较正常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的病人满意度得分(操作技能、认知干预、风险防范、病情监测和心理辅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且有显著性(P<0.05)。

结论急救急救能有效地改善心肺复苏术后的疗效,减少副作用,并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心跳停止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它是一种由心跳停止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意识丧失、晕厥、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不测、瞳孔散大、呼吸停止等。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心肺复苏术是指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手段,维持患者的心肺功能,保持血液循环,为患者争取时间,以便在医院得到更进一步的治疗。

而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对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步骤、注意事项和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心肺复苏术的规范运用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

一般来说,心脏骤停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首先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和自主呼吸。

如果发现患者无意识且无自主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1.呼叫急救电话,寻求医疗救助。

2.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按照正确的频率和深度进行。

3.进行人工呼吸,保持通畅的呼吸道。

4.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

这些操作步骤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训练和磨炼,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熟练、规范地进行心肺复苏术。

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

首先是对患者的评估和观察。

在进行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评估,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

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心肺复苏术的力度和频率。

其次是要保持团队合作。

院前急救护理往往需要多人协作进行,包括急救人员、医生、护士等。

大家需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心肺复苏术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需要采取相应的特殊护理措施。

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是评价其重要性的关键。

大量的研究表明,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可以明显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及时、规范地进行心肺复苏术可以有效维持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少因心脏骤停而导致的脑缺氧、脑死亡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速度,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在一些研究中还表明,采用规范的院前心肺复苏术可以降低心脏骤停患者的残疾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心肺复苏后最重要的处理措施

心肺复苏后最重要的处理措施

心肺复苏后最重要的处理措施简介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应急处理方法,用于恢复心脏骤停病人的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

在进行心肺复苏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后最重要的处理措施,以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和康复。

监测和维护呼吸道心肺复苏后,监测和维护病人的呼吸道是首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处理措施:清除呼吸道在进行心肺复苏后,首先需要清除病人的呼吸道。

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清除:•将病人头部向后仰,使气道保持畅通;•使用吸引装置(如口吸管或吸引泵)吸除口鼻中的分泌物;•检查口腔和喉部,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

维持通畅的呼吸道清除呼吸道后,需要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处理措施:•保持病人的头部保持向后仰的位置;•检查病人的舌头,确保舌头不会阻塞呼吸道;•使用呼吸道设备(如口罩和袋式面罩)辅助病人的呼吸;•定期检查呼吸道的通畅性,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监测呼吸心肺复苏后,需要持续监测病人的呼吸情况。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处理措施:•观察病人的胸廓运动,确定是否有有效的呼吸;•检查病人口唇和指甲床的颜色,判断氧气供应是否充足;•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如果病人无法自主呼吸,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呼吸支持措施,如进行人工呼吸。

监测和维护循环系统除了呼吸道,监测和维护病人的循环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处理措施:监测心率和血压心肺复苏后,应持续监测病人的心率和血压。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处理措施:•使用心电监护设备监测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定期测量血压,评估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注意心律失常和血压异常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肺复苏后,需要维持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处理措施:•维持血液循环畅通,确保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注意循环衰竭的迹象,如低血压、灌注不足等,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药物支持,如血管加压药物、正性肌力药物等。

专科护理技巧与知识

专科护理技巧与知识

专科护理技巧与知识护理作为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照顾患者、帮助他们康复的重要责任。

在专科护理中,护士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专科护理技巧与知识,旨在帮助护士们提升职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一、心肺复苏技巧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措施,也是护士必备的专科技能。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压迫位置和力度,按照正确的速率进行心脏按压,并配合适当的人工呼吸。

此外,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如儿童、孕妇等,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

二、导尿技巧导尿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技术,在很多临床情况下都需要进行。

护士在进行导尿时,应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引入细菌导致感染。

在选择导尿管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尿量、年龄、性别等进行选择,并对导尿管的使用方法进行掌握,避免损伤患者的尿道。

三、皮肤管理知识在护理过程中,皮肤的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卧床患者来说。

护士需要定期进行皮肤评估,及时发现和干预皮肤损伤,如压疮、湿疹等。

此外,护士还需掌握正确的换位技巧,合理安排翻身时间,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预防和治疗各种皮肤疾病。

四、药物管理技巧药物管理是护士的重要工作之一,涉及到用药的安全和病情的控制。

护士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剂量、途径和给药时间,合理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在给药过程中,护士应准确计算药物剂量,正确搭配给药途径,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做好药物记录和观察。

五、疼痛评估与缓解疼痛是患者常见的不适症状,也是护士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护士应掌握科学的疼痛评估方法和工具,了解不同类型和原因引起的疼痛特点,以便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

在缓解疼痛过程中,护士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多种手段综合应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六、专科患者护理技巧在专科护理中,不同的专科患者需要针对其特殊病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护士需对各种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有一定的了解,并配合医生进行全面准确的护理操作。

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开展集中护理管理的价值

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开展集中护理管理的价值

· 卫生管理 ·352020年 第24期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收集我院收治的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78例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18年12月到2020年6月。

遵循随机、平均的原则,进行分组。

参照组中,患者共39例,男、女患者分别是20名和19名,年龄分布区间:54岁到77岁,平均(61.48±5.23)岁。

集中护理管理组中,患者共39例,男、女患者分别是18名和21名,年龄分布区间:53岁到78岁,平均(61.52±5.11)岁。

1.2方法参照组(39例)护理方案:常规护理管理;集中护理管理组(39例)护理方案:集中护理管理。

(1)成立集中护理管理小组。

择优纳入心源性心脏骤停病情护理经验丰富、精通心肺复苏术及相关护理的优秀护士,组建集中护理管理小组。

确定集中护理管理策略和计划。

(2)集中化排班。

对集中护理管理小组,按照护理时间段进行集中化排班,全天分为4个时间段(早、中、晚、夜班),确保每个时间段均有两人以上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3)集中护理管理。

对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认知情况、病情严重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将情况相似的患者归于一类,针对同类别的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集中护理管理。

1.3观察指标(1)探理管理服务满意率。

统计纽尔卡斯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分,由家属协助统计。

很满意:评分改善75%以上;一般满意:评分改善50%以上,但是不超过75%;不满意:评分改善50%以下。

(2)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

评价指标优:患者意识、自主呼吸恢复,生命体征平稳;良:患者意识、自主呼吸基本恢复,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差:患者意识、自主呼吸恢复,但生命体征不稳,伴神经功能缺陷。

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优+良)病例/总病例×100%。

1.4数据分析软件:SPSS22.0;计量资料表现形式:均数±标准差(行t 检验)。

计数资料(护理管理服务满意率、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表现形式:%(行卡方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后的专科护理
1.急救原则在;就地抢救,分秒必争。

1)发现心脏骤停,立即胸前区叩击1-2次,如心脏搏动未恢复,则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mim.
2)通畅气道,取出义齿,迅速清除口、咽分泌物,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导管或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3)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

4)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意识、瞳孔、体温、呼吸、心律、血
压、肢体末梢循环、尿量等变化,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必要时给予除颤或体外起搏。

3.低温疗法可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
减轻或预防脑水肿,以头部降温(冰帽、冰槽)为主,保持肛温在32℃左右为宜(注意防止冻伤);若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或体温下降困难者可加用冬眠药物,降温维持到病人一般情况稳定、脑皮质功能恢复时再逐渐复温(即听觉恢复,四肢活动协调等)。

4.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协助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腔
分泌物;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5.心脏复苏成功后,应积极查找病因,加强病因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