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17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课件(共16张PPT)
三、毛泽东思想的内涵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 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 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
四、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 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 慧的结晶;第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 众路线、独立自主。
党 和 人 民 奉 献一切 ,永不叛 党。 中 国 共 产 党 是中国 工人阶 级的先 锋队,是 中国各 族民利 益的忠 实代表 ,是中国社会主 义 事 业 的 领 导核心 。党的 最终目 标,是实 现共产 主义的 社会制 度。马 克思列 宁主义 揭 示 了 人 类 社会历 史发展 的普遍 规律,分 析了资 本主义 制度本 身无法 克服的 固有矛 盾 ,指 社 会 主 义社会 必然代 替资本 主义社 会、最 后必然 发展为 共产主 义社会 。《共 产 党 宣 言 》 发表一 百多年 来的历 证明,科 学社会 主义理 论是正 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 大 的 生 命 力 。社会 主义的 本质,是 解放生 产力,发 展生产 力,消 灭剥削 ,消除两 极分化 ,
资产阶级共和国 不敢发动群众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民主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 有广泛群众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新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
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论十大关系》;中共 八大;《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课件(共23张PPT)
三、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哪些探索?
■ 创建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 ■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俄中两国革命道路比较
农村包围城市 城市力量强大 农村力量薄弱
三、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三、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民主主义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 两步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自己的路!
三、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依靠农民进行革命
1926年《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二、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有哪些理论上的探索?
合中国实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
独创性提出了两类矛 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理论。
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 社会的矛盾。
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报告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脉络
大革命
两篇文章
中国革命的领导、主力
土地 革命
抗日 战争
解放 战争
建设 时期
受 学 生 欢 迎 的老师 "。 本 学 期 ,本 人 任教初 二级三 个班的 历史课 。一学 期来,本 人自始 至终以认真、严谨的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材料 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先后进行了三次科技革 命,导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人类 文明史以来,以人力、畜力为基础延续了四五千年的农业、手 工业的生产生活方式,一下子变成了以机械、电力、电子为基 础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经济领域的巨变,导致了世界政治、 思想文化观念的巨大变化。19世纪以来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从 根本上取代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的历史。这个体系的思想文化核心是平等、自由、民主、人权, 而这些思想观念即从根本上指导着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创 作,也是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社会环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思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社会变革 想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发展
音乐与美术
b.浪漫主义音乐
时间 特征 19世纪初兴起,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 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幻想和主观感受,着力挖掘音乐 的多种表现性能,突出音乐抒情性,体裁有了创新
代表人物
语文必修三第17课《宋词四首》(雨霖铃)
雨霖铃
《雨霖铃》这一词调, 本来是唐教坊曲名,一作“雨淋铃”。来 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 离合的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 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 玉环。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 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 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 寄托哀思,寄托了自己的离愁别绪
此词中最能抒发作者情感的使哪个词?
• 伤离别 • 此词是如何表现“伤离别”的呢?
雨霖铃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吟唱离别的诗句
•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
在心头。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清秋
• 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 • 摇落深知宋玉悲。——杜甫《咏怀古迹》 •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猜猜他是谁?
• 北宋时期,他出生在官宦之家 •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你皇帝老儿不
让我进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 何!在词坛上叱咤风云,难道不是一样的 辉煌?正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奉旨填词柳三变 • 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 • “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6单元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课件1) (共26张PPT)
的思想。 2.兴起
资产阶级 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在 反映正在形成中的 ________ 意大利 兴起。 _______
2.代表人物 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 3.过程 (1)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① 序 幕 : 1517 年 , 为 反 对 罗 马 教 皇 兜 售 “ 赎 罪 券 ” , 张 贴 了
九十五条论纲 》 《_____________ 。
②主张 a.核心内容是主张信仰上帝和耶稣即可得救。 b.反对繁缛的礼拜仪式及各种名目的“圣礼”。
合作探究
探究点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史料 史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 解读 抓住句中转折词
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 “并非……而 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 是……”,理解中
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 心句“是新兴资产
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桎梏下解放出 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 阶级反封建斗争在 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 意识形态上的反 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史· 近代史编》 映”。
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 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 阶级世界观 从意大利兴起,是意识形态领域(文 学和艺术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 的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从德意志开始的一场 社会思想政治运动, 群众基础广泛
不 同 点
将人们从宗教神学世界观中解放出 影响 来, 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 件
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 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 出来,动摇了罗马教 会的统治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Word版含答案.pptx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用近代爱国者谢缵泰的《时局图》,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 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面对这一危局,以孙中山先 生 为代表的爱国志士作何反应? 一、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种种救国主张屡屡碰壁(1900,1901),资产阶级革命派登 上历史舞台;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壮大; 3、思想(外因):西方民主、民生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主动吸收西方思想;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 1、标志:1905 年,日本东京《民报》发刊词 2、内容
四、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标志: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内容
学无止 境
3、与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 1 认清帝国主义面目,提出明确反帝主张【最大的“新”】 2 民权具有普遍性、具体性和可行性 3 新三民主义关注农民、工人的生计 【合作探究】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相比,有何异同?
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理论发展,是孙中山先生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体现,反 映出孙中山先生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坚持民主革命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要继承 和 发扬这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 三 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 面反 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具有 崇高的人格品质。
学无止 境
第 16 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三维目标】
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第十六课
[知识主线]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古希腊哲学中人文主义精 神的基本内涵及具体表现
1.基本内涵: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
生,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具体表现
(1)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
认识人类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 值,主张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否定了 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树立了人的尊严。
“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
调“个体”的人。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 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 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 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
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
(3)主张
①在《__________》中提出“人是万物的尺 论真理 度”。
栏源与发展
②大胆地否定“神意决定一切”的传统观念, 勇敢地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4)评价 ①率先吹响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成为西方 人文精神 ___________的源泉。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只是包含合理的成分, 并非十足的真理。
的人。 (2)关注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特别强调在整
个世界中,最高级的是_______。 人类
(3)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 国家高于个人,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 国家。 (4)采取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 严密的___________体系。 逻辑论证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必修三专六17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复习)
三、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⑴ 对马克思主义
是
与
相结合
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⑵ 对中国革命和建设 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是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⑶ 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1、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的著作是( B )
人的建设路,照搬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 初步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 意义 政治经济体制,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三、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 ⑴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邓小平 1948年10月,刘少奇在谈话中说:“我们党 必须和广大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和群众联 ⑵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系不好,就要发生危险,这会象安泰一样被人扼 死。共产党也会被人扼死的哩!党什么也不怕, 就怕这一项。” ⑶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______________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 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
走俄国人的路,共产党遭受哪两次重大失败?
■ 大革命失败:两大反革命政变:53万党员只剩不足1万人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革命力量从30万减到3多万人 ——沙建孙《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道路》
两次重大失败的主观原因:
■ 第一次因“右倾”妥协失败 ■ 第二次因“左倾”冒险失败
两次重大失败的共同教训是什么?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使中 国实现了伟大的社会变革。
原创精品 必修三第六单元 第17课.doc
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7课《毛泽东思想》合作学习案例一、选择合作学习方式的原因:1.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队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队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达到基本平衡。
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
在合作性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 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历史教学的目标要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
为了实现这一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同他人交流看法和观点,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视野,才能使自己的观点更接近于客观。
4.当前学生对毛泽东思想这个现当代主流思想其实了解的很少,所以很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通过集体的力量对这一历史加以剖析,从而真正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兴起的背景和目的,掌握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 了解毛泽东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化的重要影响。
所以,选择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利用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共同完成目标。
二、分组方式、任务及分工:1、分组方式:学生自愿组合与教师的合理调配相结合。
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17课
第16课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发展(文科)【内容标准】了解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难点:新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的发展【课前自学】一、(旧)三民主义(一)背景: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2、政治:(1)鸦片战争后,不断加深;19世纪末,中国面临危机(2)无情的现实面前,方案屡屡碰壁,以为代表的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孙中山一边学习,一边考察,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二)概况:1、提出:(1)年,孙中山等人在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同盟会纲领:“、、、”。
(2)不久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1)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支持的。
(2)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推翻,建立。
(3)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现有地价归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所有,由国民共享。
(三)评价:1、性质:近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2、积极作用:(1)表达了资产阶级在、上的利益和要求;(2)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和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纲领。
二、新三民主义(一)背景:1、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捍卫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使他认识到救国必须。
2、的胜利,使处于彷徨和苦闷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
3、和的帮助(二)概况:1、提出:年1月,中国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主要内容:(1)民族主义:一为自求解放;二为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所共有,凡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实行“”的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发展(文科)
【内容标准】了解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新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的发展
【课前自学】
一、(旧)三民主义
(一)背景: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2、政治:(1)鸦片战争后,不断加深;19世纪末,中国面临危机(2)无情的现实面前,方案屡屡碰壁,以为代表的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孙中山一边学习,一边考察,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二)概况:
1、提出:(1)年,孙中山等人在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同盟会纲领:“、、、”。
(2)不久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
(1)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支持的。
(2)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推翻,建立。
(3)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现有地价归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所有,由国民共享。
(三)评价:1、性质:近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积极作用:(1)表达了资产阶级在、上的利益和要求;
(2)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和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纲领。
二、新三民主义
(一)背景:1、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孙中山捍卫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使他认识到救国必须。
2、的胜利,使处于彷徨和苦闷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
3、和的帮助
(二)概况:
1、提出:年1月,中国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主要内容:(1)民族主义:一为自求解放;二为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所共有,凡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实行“”的政策。
(三)评价:1、性质:比旧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但在内容上仍属于范畴。
2、积极作用: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反对,这成为国共合作的和国民革命时期的。
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课中研学】
1、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新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有怎样的发展?体现了孙中山先生怎么样的精神品质?
【巩固练习】
1、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2、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3、以下对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叙述全面的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C、既反帝,又反国内民族压迫
D、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4、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①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②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③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④确立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⑤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5、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
6、最早从理论上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早从理论上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早在实践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①韩非子②秦始皇③黄宗羲④康有为⑤孙中山⑥毛泽东
A. ①③②⑤
B. ①④②⑤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②⑥
7、毛泽东曾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着重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
A.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B.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D.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8、1894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主张,这表明孙中山:
A.希望通过和平改革拯救祖国B.希望通过暴力革命拯救祖国
C.已经对清政府彻底失望D.坚信三民主义能够救中国
9、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未能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这说明①孙中山胆小怕事②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③孙中山不是真正的爱国者④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
10、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一致的地方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②反对封建主义③走社会主义道路④彻底实现人民权利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1、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
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
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1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A.夺取地主土地B.收买地主土地C.土地国有政策D.国家核定地价
【课中研学】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巩固练习】
1、毛泽东创造性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系统论述是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以下对毛泽
东著作的贡献的对应连线不正确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3、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A.三民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B.“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D.社会主义条件下两类矛盾的理论
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6、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C.工人运动发展,中共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D.以中共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7、材料一: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起义队伍退到文家市,毛泽东决定把队伍转向农村,向井冈山进军。
材料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材料三: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请回答:
(1)毛泽东把军队由城市转向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有何重大意义?
(3)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说明了什么?
(4)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