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演示文稿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PPT最终版.ppt
.精品课件.
38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主要特征:认知明显发展,初步具有逻辑 思维,但是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形成守恒 概念,去自我中心。
但是儿童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联系,不 能进行抽象思维。
.精品课件.
39
可逆性 - 儿童理解数字或物体改变后,可以 回到原来的状态。
.精品课件.
18
四 平衡 对皮亚杰而言,平衡是指个体试图保持其认知结
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是隐藏于个体 发展背后的动力。没有平衡就没有发展,平衡不是 静态而是动态的,平衡是不断发展的,一个较低水 平的平衡,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渡到较 高水平的平衡。也就是说,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 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这样不断发展的平 衡—不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认知 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例如,当嘴唇受到刺激,婴儿就吮吸;其 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通过“先接通 的”(Pre-Wired)生理机制,激发起相应的反 射。
.精品课件.
22
二、物理经验和逻辑数学经验
物理经验,或叫简单的抽象,其中包含对客体 或事件的属性进行抽象和提炼。儿童从客体本 身提取了他的物质属性的知识。
.精品课件.
•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 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
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 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
• 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
境的作用。
.精品课件.
16
三 顺应
• 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 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 顺应的过程是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 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 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第三节: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主讲人:廖尚祥
第三节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1.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感知运动活动时期游戏的发生 和发展
——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实质在于同化超过了 顺应。 (1)同化: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 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2)顺应: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 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皮亚杰把这一时期的游戏分为六个
阶段
第一阶段 0~1个月 反复性练习
第二阶段 2~4或5个月 初级循环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 4或5~9个月 二级循环反应 第四阶段 9或10~11或 12个月 第五阶段 11或12月 ~18个月 第六阶段 18~24个月 二级图式的协调阶 段 新的组合进行游戏, 三级循环阶段。 象征性游戏的出现
练习性游戏的三种发展趋向:
发展趋向 练 举例说明 增加表征 幼儿本来就喜欢丢石头玩,某次 变成象征 发现飞机飞得好玩,又。喜欢上 玩玩飞机 趋向规则 幼儿丢石头没有任何约束,玩飞 游戏 机时要求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飞 到一定的高度。 变为严肃 幼儿丢石头只为了嬉戏,而幼儿 的工作 都很认真参加飞机赛飞比赛。
游戏的实质可以通过联想的方法 来记忆:
如果持有不同的意见,两个人共同协商一 致,比一个人盲目顺从要好的多。(同化 超过顺应)
两个名词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一句 话。
同化:运用已有的技能。 顺应:尝试新的技能。
——感知运动活动时期游戏的发 生和发展;
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时期(0~2 岁),儿童的游戏是练习性游戏。
习Hale Waihona Puke 性 游戏——练习性游戏的趋向发展可以 利用生活游戏场景来理解的:
三四岁喜欢假扮警察叔叔(象征性)
儿童游戏论第二章 第三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第二章第三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1皮亚杰认为理解和解释游戏应当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2皮亚杰认为:游戏的认知本质是什么?
3皮亚杰认为:游戏的主要功能在于什么?
4在皮亚杰看来,什么是“同化”?什么是“顺应”?幼儿如何通过这两种活动实现对环境的适应?幼儿不能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这种不平衡有哪两种情况?
5用皮亚杰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关系的原理,解释他关于游戏的特征的理论。
6皮亚杰是如何在游戏的动机中找到游戏的功能的?
7皮亚杰的“机能练习”理论。
8皮亚杰的儿童游戏发展阶段。
9皮亚杰的关于儿童游戏的类型说。
10练习性游戏包括什么?有哪些特点?
11什么是象征性游戏?与练习性游戏有哪些不同?
12象征性游戏的表征结构里,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3象征性游戏在幼儿什么时候出现,原因是什么?对幼儿有哪些作用?
14什么是规则游戏?
15分析皮亚杰用儿童认知发展作为说明游戏发生发展的原因。
16皮亚杰“感知运动时”游戏的发生发展是什么样的?
17皮亚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游戏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分为几个阶段?原因是什么?皮亚杰以自我为中心的表征活动的第二阶段时,象征性游戏进入“下降期”,何谓“下降”,有哪些特点?117—118p
18皮亚杰认为以嬉戏性为特征的象征性游戏随年龄下降的原因有哪三个?118p
19皮亚杰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试做评价。
118—119p。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pt
问题解决策略
能够运用多种问题解决策略,如试错法、逆向思维等,来解决复杂 问题。
科学方法
能够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假设、实验、数据分析等步 骤。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
1 2
创新思维
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具备创造性思维 和创新能力。
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如使用实物、 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
初中生(11-15岁)
高中生及以上(15岁以上)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 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供具有 挑战性和深度的教学内容。
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环境营造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动作发展及意义
01
02
03Leabharlann 大动作发展婴儿逐渐学会抬头、翻身、 坐、爬和行走等动作,这 些动作的发展有助于他们 探索更广阔的空间。
精细动作发展
婴儿的手部动作逐渐变得 灵活,能够抓取、操作和 摆弄物体,这对于他们认 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作与认知的互动
婴儿的动作发展与其认知 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动作, 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和 理解周围环境。
03 前运算阶段(2-7岁)
思维特点与局限性
直观性思维
儿童主要依赖感知觉和直 观经验来理解和认识世界, 对事物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现象上。
不可逆性
儿童的思维往往是单向的, 难以理解事物的可逆性或 双向性。
以自我为中心
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 发看待问题,难以理解和 接受他人的观点。
符号功能出现与语言运用
逻辑推理初步形成
归纳推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皮亚杰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的新途径,它反对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本能活动,试图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总框架中来考察儿童的游戏,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理论基础认知发展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儿童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生起来的,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心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把心理学的概念引到认识论中,探讨认识起源和发展的问题。
(一)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
物理经验是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数理逻辑经验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以后的运算作用于客体后才产生的。
因此,儿童的认识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人们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
(二)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
他们分别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它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以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去。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图式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就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图式系统,这个图式系统就构成了人们的认识结构。
同化和顺应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机能。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说,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是把环境因京纳人到有机体原有的结构中去,例如食物通过消化吸收变成有机体的一部分。
顺应就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自身发生变化,例如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种种变化。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同化是指在某个情境中,儿童使用他已有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儿童在与客体交往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已有的动作图式丢同化或整合客休,而且也应根据客体的特点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图式,顺应外在的变化。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
-
皮亚杰理论所面临的挑战
认知发展能否加速 学习的概念 对于儿童在诸如守恒等任务上的困难,人们常常
提出的问题之一是,能否通过教学促进儿童在这些
任务上有更好的表现?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对前运 2
算阶段的儿童而言,像守恒这类基本认知技能的训
3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 练是不可能有效果的,因为真正的习得要求“有准
2019
-
前运算阶段(2~7岁)
直觉思维阶段( 4~7岁) 学习的概念
有人对儿童的“运算”做了四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 明儿童掌握各种“守恒”——物体的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 变而改变——有一定的顺序。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62 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 7-8岁)、面积和重 量守恒(9-10岁),最后是体积守恒。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 3
群集结构的形成: 学习的概念
系列化群集运算举例:
将一对参差不齐的小棒按长度按顺序排列整
2 齐,这就要有系列的概念,知道 A>B,B>C,演绎出
A>C的结论。 3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习的分类
24
2019
-
形式运算运算阶段(11、12~15岁)
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它的最大特 学习的概念
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
3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
5
2019
-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 思维(认识的起源) 学习的概念
儿童的认识或思维是从哪儿来的?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 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 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3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习的分类
2
6
2019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得认知发展得游戏理论皮亚杰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得角度研究儿童游戏得新途径,它反对把游戏瞧作就是一种本能活动,试图在儿童认知发展得总框架中来考察儿童得游戏,并通过长期得观察与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得游戏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得理论甚础认知发展心理学派得代表人物就是瑞士著名得心理学家皮亚杰。
她最感兴趣得问题就是儿童得认识就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生起来得,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心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她把心理学得概念引到认识论中,探讨认识起源与发展得间题。
(一)儿童得认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得结果皮亚杰认为人得经验有两种,一种物理经验,另一种就是数理逻辑经验。
物理经验就是客体自身属性得反映;数理逻辑经验就是主体通过自己得动作以及以后得运算作用于客体后才产生得。
因此,儿童得认识不就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就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就是来自主体对客体得动作,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得结果。
所以,人们把皮亚杰得发生认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
(二)儿童认知发展得机能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得认知发展结构。
她们分别就是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
图式就是动作得组织或结构,它具有概括性得特点,可以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去。
随着年龄与经验得增长,图式得种类、数量与质量都有所提高,就形成了比较复杂得图式系统,这个图式系统就构成了人们得认识结构。
同化与顺应就是机体适应环境得两种基本机能。
从生物学得愈义上来说,同化意味着接纳与整合,就是把环境因京纳人到有机体原有得结构中去,例如食物通过消化吸收变成有机体得一部分。
顺应就就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得作用下使自身发生变化,例如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种种变化。
从心理学得意义上来说,同化就是指在某个情境中,儿童使用她已有得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顺应就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得图式或技能。
儿童在与客体交往得过程中,不仅要用已有得动作图式丢同化或整合客休,而且也应根据客体得特点与变化来调整自己得动作图式,顺应外在得变化。
儿童游戏论第二章第三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儿童游戏论第二章第三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第一篇:儿童游戏论第二章第三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第二章第三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1皮亚杰认为理解和解释游戏应当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2皮亚杰认为:游戏的认知本质是什么? 3皮亚杰认为:游戏的主要功能在于什么?4在皮亚杰看来,什么是“同化”?什么是“顺应”?幼儿如何通过这两种活动实现对环境的适应?幼儿不能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这种不平衡有哪两种情况?5用皮亚杰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关系的原理,解释他关于游戏的特征的理论。
6皮亚杰是如何在游戏的动机中找到游戏的功能的?7皮亚杰的“机能练习”理论。
8皮亚杰的儿童游戏发展阶段。
9皮亚杰的关于儿童游戏的类型说。
10练习性游戏包括什么?有哪些特点?11什么是象征性游戏?与练习性游戏有哪些不同?12象征性游戏的表征结构里,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3象征性游戏在幼儿什么时候出现,原因是什么?对幼儿有哪些作用? 14什么是规则游戏?15分析皮亚杰用儿童认知发展作为说明游戏发生发展的原因。
16皮亚杰“感知运动时”游戏的发生发展是什么样的?17皮亚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游戏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分为几个阶段?原因是什么?皮亚杰以自我为中心的表征活动的第二阶段时,象征性游戏进入“下降期”,何谓“下降”,有哪些特点?117—118p 18皮亚杰认为以嬉戏性为特征的象征性游戏随年龄下降的原因有哪三个?118p 19皮亚杰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试做评价。
118—119p第二篇: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道德判断和道德观念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
一个有道德的人能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平地、公道地对待别人。
他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他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儿童道德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进程中找到证据。
皮亚杰游戏教育理论
皮亚杰游戏理论(Piagets play theory)又称游戏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J.Piaget)是在研究儿童象征性功能的形成和发展时,注意到儿童的游戏,并试图通过研究儿童的游戏和模仿,找到沟通感知运动与运算思维活动之间的桥梁。
所以他的游戏理论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
游戏的实质在皮亚杰看来,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游戏并非独立的活动,而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正如想像与思维的关系一样。
游戏的存在,不是游戏本身的原因,而是由儿童早期行为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从生物学中借用的两个概念,是机体适应外界的两种基本机能。
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即主体用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去整合外部事物,从而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
顺应就是主体改变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就是适应或智力活动的特征。
由于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还不成熟,往往不能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当顺应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主体就会重复范型(人或物)的动作,这时就会产生模仿;另一种是当同化作用大于顺应作用时,主体自身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因而较少考虑外部事物的要求,这时就会出现游戏。
游戏阶段理论游戏的发展是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相一致的。
每种游戏在心理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代表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水平。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的一个方面,所以游戏的发展阶段与智力的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
皮亚杰将学前儿童的智力划分为感知运动(0-2岁)和前运算(2―7岁)两个阶段,并归纳出这两个阶段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
①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游戏以练习性游戏为主,这也是儿童出现最早的一种游戏形式。
这种游戏是为了取得机能性快乐而重复习得的活动。
“机能性快乐”是法国心理学家彪勒(K.B 出dO)提出的,指因满足身体的某种生理需要而获得的快乐。
儿童通过身体的动作摆弄、操作具体物体来进行游戏,所以游戏的驱力不是外加的,游戏动作本身就是一种强化因素,“动”即快乐。
西方主要游戏理论及其对认识幼儿游戏的启示
根据这些理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这个小男孩:首先,可以创造 更多的机会让他与其他小朋友互动,例如组织小组游戏或合作活动;其次,可以 鼓励他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和分享玩具,培养他的社交技能;最后,如果需要 的话,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游戏治疗师的帮助,通过游戏治疗来提高他的社交能 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2、杜威的游戏理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是自然主义教育的重要代表。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 不断尝试和错误的过程,而游戏是这个过程的重要部分。游戏不仅可以让儿童获 得快乐和满足,还可以帮助他们探索和理解周围的世界。杜威主张,教育应该以 儿童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让儿童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和成长。
二、自然主义教育家游戏理论的 当代启示
参考内容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自然主义教育家对游戏理论有着重要的贡献。他们强 调儿童的天性和自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方式。 这些理论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自然主义Βιβλιοθήκη 育家的游戏理论1、卢梭的游戏理论
法国哲学家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爱弥儿》中详细 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卢梭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好的,但社会的影响常常压抑和 扭曲了他们的天性。因此,教育应该回归自然,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由地探索和学 习。他强调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为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发展想象力、 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3、社会建构主义游戏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游戏理论强调,游戏是儿童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交互中建构知识 和理解的过程。通过游戏,儿童可以探索他们周围的世界,了解社会规则和人际 关系。此外,游戏还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和自尊心。
1、游戏的作用
西方主要游戏理论强调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游戏不仅可以帮助 幼儿释放焦虑和压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技能的提高。此外,游 戏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和自尊心,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启示
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启示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启示引言:认知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如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关注焦点。
在认知发展领域,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被公认为最为知名的学者之一。
他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和心理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并探讨其对于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概述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是基于他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而提出的。
他认为,儿童在社交互动和游戏活动中能够主动探索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 感知运动期: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探索世界,开始建立感知和行动的联系。
例如,婴儿通过抓、咬、摸等动作来获取物体的属性和特征。
2. 前运算期: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开始使用符号和符号操作,但还不能理解符号的具体含义。
他们逐渐掌握了语言和象征游戏,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具体运算期: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维和操作。
他们能够理解数量和空间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他们开始具备逆操作、守恒和分类的能力。
4. 形式运算期:在这个阶段,儿童达到了逻辑思维的最高水平。
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能够进行假设、推理和解决抽象问题。
他们开始在符号和抽象概念上进行思考。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为教育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对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创造适宜的游戏环境: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教育者应该创造出一个富有挑战和启发性的游戏环境。
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儿童的主动学习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例如,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儿童年龄和发展阶段的游戏活动,让儿童通过操作和实践来探索具体的问题。
2. 强调互动与合作:根据皮亚杰的理论,社交互动和游戏活动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PT
CONTENTS
2
特点:
前运算阶段(2-7岁)
01
02
05
03
思维具有刻板性,集中化
04
前运算阶段(2-7岁)—万物有灵论(泛灵论)
LOGO
万物有灵论(泛灵论),认 为一切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举例说明:3岁的小孩子会 在自己吃饭的时候,喂洋娃娃 吃饭,认为洋娃娃不吃饭就会 和自己一样饿。
大显身手
1.小明去过几次肯德基,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这说明小
C 明的认知发展水平达到了(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解析:小明能够画出具体的路线图,说明他 已经具备了简单的抽象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属于皮 亚杰划分儿童认知阶段中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主讲人: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瑞士心理学 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提 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CONTENTS
1 2 3 4
CONTENTS
1
特点:
1
2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举例说明:儿童通过看、 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 环境。
举例说明:包括液体守 恒数量守恒、体积守恒、 长度守恒、重量守恒等。
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刻板性、集中性
LOGO
思维具有刻板性, 集中化,作出判断时只 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举例说明:这个阶段的孩子认 为长发的就是女生,短发的就是男 生,穿裙子的就一定是女生。
学前教育游戏和理论第四章(管理PPT)
游戏理论的主要流派
儿童中心主义的游戏理论
以杜威为代表,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应该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由发 挥,教师只需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中心主义的游戏理论
以蒙台梭利为代表,认为教师需要设计和指导游戏,帮助儿童在游戏 中学习和成长。
结构主义的游戏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认为游戏是一种有结构的活动,能够帮助儿童在游 戏中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问性和普及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VR/AR技术将为学前教育游戏提供更 加沉浸式的体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 趣和效果。
社区化
鼓励家长、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游戏 的设计和评价,提高游戏的互动性和 教育价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功能主义的游戏理论
以拉夫·科斯特为代表,认为游戏具有多种功能,如满足生理需求、提 高认知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
游戏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01
游戏是学前教育的核心 内容之一,能够促进儿 童的身心发展。
02
游戏能够激发儿童的学 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 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03
游戏能够帮助儿童掌握 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交 技能,增强其社会适应 能力。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认为游戏是儿童满足 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的一种方式。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社会文化学派的游戏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认为游戏是儿童认知发 展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儿童在游戏中学 习和掌握新知识。
以维果茨基为代表,强调游戏在儿童社会 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游戏是儿童与 成人、同伴互动的一种方式。
评估内容
儿童发展水平、教师教学 效果、家长满意度。
评估方法
最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说课讲解精品课件
举顺例(应jǔ (shùnyìng)
lì):
• 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而不能
得到,偶然地,他抓到床单(chuángdān)一拉,
玩具从远处来到了近处,这一动作过程就是
顺应。
第十一页,共49页。
(四)平衡(pínghéng)
• 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 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jīngyàn)时,就会感到平衡。 反之就会感到失衡,失衡的状态促使个体改变现有 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
• 包括有质量守恒、重量守性、面积守恒、体积守恒、 长度守恒等 。
• 《皮亚杰守恒实验》
第四十一页,共49页。
(三)具体(jùtǐ)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 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 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 物(shìwù)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第四页,共49页。
二、皮亚杰思维发展理论的核心 (héxīn)概念
• (一)图式(tú shì) • (二)同化 • (三)顺应 • (四)平衡
第五页,共49页。
(一)图式(tú shì)
•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 式,是一种思维或动作(dòngzuò)模式。
•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 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第三十六页,共49页。
三山(sān shān)实验
第三十七页,共49页。
3.思维(sīwéi)的不可逆性
• 可逆性,是指思维问题时可以从正面 (zhèngmiàn)去想,也可以从反面去想;
• 不可逆性是只能从正面(zhèngmiàn)思维而不 能逆向思维。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 象征性游戏向两个方向发展: 规则游戏 结构游戏
现在是17页\一共有18页\编辑于星期日
对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
• 贡献:
1.从认知发展角度考察儿童游戏
2.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3.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
4.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5.冲击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9页\一共有18页\编辑于星期日
3.有目的的动作逐渐形成期(4、5-9个月)
如:反复摇拨浪鼓,让它发出声音 4.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9、10-11、12个月)
重复一整套动作
5.为了看得结果而行动期(11、12-18个月)
在重复中做出一些改变
现在是10页\一共有18页\编辑于星期日
6.象征性游戏形成期(18-24个月) 游戏中出现象征和替代物 如:将一块积木当做汽车开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演示文稿
现在是1页\一共有18页\编辑于星期日
• 创始人与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 • 主要观点:
1.把游戏看做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把游戏放在儿童智力发展的 总背景中去考察。 2.认为游戏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 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
现在是2页\一共有18页\编辑于星期日
1.象征性的对应或等同发生在模仿动作之前,且用语言标志出来
2.完全是模拟由象征所引起的客体的活动
现在是15页\一共有18页\编辑于星期日
• 直觉思维阶段(4-7岁) 1.逐渐接近现实的模仿性的表征 2.逼真地再现周围的人与人的关系和活动
3.角色数量增加,规则应运而生
现在是16页\一共有18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5页\一共有18页\编辑于星期日
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pt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一、前言游戏论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儿童是游戏的主题,同时,游戏是儿童的需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等的发展,有利于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主题。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
三、内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地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客体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第二,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先天遗传因素具有可控性和可变性,在环境的作用下,可以改变遗传特性。
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
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1.图式图式即认知结构。
“结构”不是指物质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
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
2.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化过程是主体过滤、改造外界刺激的过程,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3.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同化表明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顺应表明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
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知识,不断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即认知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而平衡是主动建构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征性游戏活动发展的两个阶段
• 前概念思维阶段(2-4岁) 1.象征性的对应或等同发生在模仿动作之前,且用语言标志 出来 2.完全是模拟由象征所引起的客体的活动
• 直觉思维阶段(4-7岁) 1.逐渐接近现实的模仿性的表征 2.逼真地再现周围的人与人的关系和活动 3.角色数量增加,规则应运而生
• 象征性游戏向两个方向发展: 规则游戏 结构游戏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演示文稿
• 创始人与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 • 主要观点:
1.把游戏看做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把游戏放在儿童智力 发展的总背景中去考察。 2.认为游戏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的认知发展阶 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
游戏的实质
同化大于顺应
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和 需要去改造现实,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4.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9、10-11、12个月) 重复一整套动作
5.为了看得结果而行动期(11、12-18个月) 在重复中做出一些改变
6.象征性游戏形成期(18-24个月) 游戏中出现象征和替代物 如:将一块积木当做汽车开
• 练习性游戏向三个方向发展
表征增加
象征性游戏
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规则游戏
向真正的适应发展
严肃的工作
象征性游戏的发展
•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峰,它反映了符号机能的出现和 发展。
• 假装、假扮、幻想 • 符号物——被符号化的物体
• 象征性游戏活动的两个特征: 1.从实际获得、使用或实践这些活动的情境中分离出来。 2.尽管是从这些情境中分离出来,并且和这些情境不同,但儿 童仍把它们归属于那些情境。
1.是游戏的最初形式 2.是为了取得“机能性快乐”而重复习得的活动 3.“动”即快乐
• 练习性游戏发生、发展六阶段: 1.反射练习期(0-1个月) 如:没有食物时的吸吮动作 2.练习性游戏发生期(2-4、5个月) 如:婴儿感知到风铃的响动,就全身运动且表情愉快
3.有目的的动作逐渐形成期(4、5-9个月) 如:反复摇拨浪鼓,让它发出声音
• 同化大于顺应 1.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2.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当
前存在的结构 3.具有游戏特征
案例1: 娃娃家游戏中,小新当爸爸,游戏
开始后他出去了一下,回来后看到妈妈 在炒菜做饭,他很不满,就气冲冲地走 了。
游戏分享时,老师问他为什么生气 地走开,他回答说“炒菜做饭应该是爸 爸来做的,妈妈不能做。”当老师问他 为什么会这么想时,他理直气壮地回答 道:”因为我家就是爸爸做饭的,妈妈 从来不做饭。“
对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
• 贡献: 1.从认知发展角度考察儿童游戏 2.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3.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 4.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5.冲击了传统的游戏与学习相对立的观点
• 顺应大于同化 1.改变认知结构 2.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动作 3.具有模仿的特征
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
• 认知发展阶段与游戏发展阶段
年龄 0-2岁
认知发展阶段 游戏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练习性游戏
2-7岁Leabharlann 前运算阶段象征性游戏
7-11、12岁 具体运算阶段
规则游戏
练习性游戏的发生、发展
• 游戏的发生要以动作能力和心理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 • 练习性游戏(0-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