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共28页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陆地自然带[考纲要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讲解]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都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表现全球大小各级自然综合体内部,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整体的制约。
首先,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都发展变化着。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
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动物那么因食物不足而相当贫乏。
以上各要素之间是一环扣一环,一个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
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它要素因受其影响,相应的也会发生变化。
如人类在沙漠地区引水灌溉,改变水这个要素,就会使其它因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沙漠中的绿洲。
又如,在赤道两侧,一般是热带雨林地区,但在赤道两侧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非高原,由于地形这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也发生变化。
安第斯山脉地理环境呈垂直分布,而东非高原那么属热带草原景观。
另外,地理环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如赤道两侧低平地区,由于全年高温多雨,因而生长茂密的热带雨林,地面发育着砖红壤,森林内生活着多种动物,在这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是原因,茂密的热带雨林等是结果。
但在某些热带雨林地区,由于人为的滥伐,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反过来也会影响气候、土壤、动物等,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出现草原及半荒漠景观。
显然,在这里植被的变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变化却成了结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目的定位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2. 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知识梳理1.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各要素,通过_______循环、_______循环、_______循环和_______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之间互相_______、互相_______和互相_______,从而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2.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一方面表如今各要素并不是_______存在和开展的,而是作为_______的一局部开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另一方面还表如今______________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________的改变。
也就是说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3.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______________。
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那么是绝对的。
4.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一样,分别具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组合。
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_______和_______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_____________。
5.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规律性:一是由_______到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为根底的;二是从_______向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为根底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三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_______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这种分异规律;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_______向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第18讲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第18讲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考纲要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讲解]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L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参看教材P115第二段、第三段: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事例。
二、地域分异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如: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表现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北半球中高纬地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雪线与降水C1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长颈鹿,羚羊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消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沙漠狐荒漠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阿尔卑斯山羊褐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猕猴,灵猫红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季风和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松鼠,黑熊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荒漠土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驼鹿,紫貂灰化土苔原带苔原气候苔原驯鹿,北极狐冰沼土冰原带冰原气候冰雪裸地北极熊,海貂未发育[能力训练]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如图所示对应关系。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各要素应该协调发展。
教学建议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教材分析陆地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许多要素共同组成的,这种组成不是简单的汇集,而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地表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彼此间产生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在地表形成一个特殊的、不可分割的自然综合体。
教材一方面通过示意图“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中的箭头表述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并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例分析其自然环境特点印证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另一方面,教材以植被的变化引起环境变化以及碳元素的变化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等实例说明当陆地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通过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在各地区内环境要素之间有一种协调或平衡。
如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过了其限度,就会导致彼此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有时甚至带来环境灾害,因此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
关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的教材分析从全球看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但在不同地区,无论是自然地理过程还是自然地理特征,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地域分异现象是极为普遍的自然地理现象。
教材提出地域分异的概念,并从自然带的概念和分布现象入手,配以“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第一,纬度地带性分异,教材配有两幅景观照片“热带雨林”和“苔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两个极端实例,说明不同自然带,其差异十分明显,并指出产生这一分异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使赤道到两极的热量状况差别显著,所以纬度地带性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由于热量对水分条件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纬度地带性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其分布是沿纬向延展,沿经向更替,并具有全球分异的规律。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 态的改变。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是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的枢纽; (2)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A
(1)沿直线AB反映了陆地 从沿海向内陆 环境地域差异____________ 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 水分 。 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
(2)沿直线CD反映了陆地 由赤道到两极 环境地域差异____________ 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 热量 。 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
C
(3) 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 C )
例1: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是沙漠, 西 侧是温带森林 例2: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 带
规律
表现形式
主导因素 热量 水分 水热 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地 带 性
纬度 地带性 经度 地带性 垂直 地带性
非地带性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顺海岸延伸 向内陆更替 水平延伸 垂直更替
无一定形式
D B
练习:
A 天山山脉 B 喜马拉雅山) 下列分异规律主要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C ) A 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化 B 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的不同 C 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 D 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思考: 下列河流中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的是 ( A ) A 长江 C 刚果河 B 亚马孙河 D 莱茵河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D C B A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理 想 大 陆 自 然 带 分 布 图
③自然带的特点
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 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草原 气候 热带消漠 气候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猩猩 河马 象,孔雀 长颈鹿 羚羊 袋鼠 沙漠狐 阿尔卑斯 山羊 猕猴, 猕猴,灵 猫 砖红壤 砖红壤性 红壤 燥红土 荒漠土 褐土 红壤
大部分是海洋(非地带 大部分是海洋( 性)
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 案例一: 分析你的所在地的自然环境, 分析你的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找一个自然
环境与你所在地有很大不同的地域作对比。 环境与你所在地有很大不同的地域作对比。 珠江三角洲地区
VS
西北内陆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线索记忆法 ▲ 自然带定义的记忆 ——线索记忆法 纬度 位置 海陆 位置 太阳 辐射 影 响 热量 决 气候 定 水分 影 响 植被 土壤 带 自 然
——同类归纳记忆法 植被+ 带 ▲自然带名字的记忆 ——同类归纳记忆法(植被+“带”) 注意区别: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 注意区别: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 表示植被 表示自然带 表示气候类型
亚热带常绿 地中海气候 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亚热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 温带季风 绿阔叶林 和海洋性 气候 带 温带 草原带 温带 荒漠带 亚寒带针 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大陆 气候 亚寒带 针叶林气 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温带 草原 温带 草原 温带 荒漠 亚寒带 针叶林 苔原 冰雪 裸地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201911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植被)
地貌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 表现: (1)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 改变
参看教材P115第二段、第三段: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事例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海陆分布 海拔高度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中纬度明显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北
H G F
E
D
山地基带
C
H G F E D
C
B
B
西
A
A
东
南
赤道上的高山在垂直高度上的自然带变化与从 赤道向两极的变化基本一致.
;蜘蛛云控 云东家云控 云通天下云控 云控 爆粉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 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4)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 坡降水:
SN
NS
迎风坡
迎风坡
基
基
带
带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 布现象。如: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 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 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 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 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 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之陆地环境的整体和差异性
2015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之陆地环境的整
体和差异性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表现:(1)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一致性)
(2)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2.陆地自然带:地域差异表现为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
技巧1: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技巧2:非地带性规律主要影响因素
(1)海陆分布: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环流和洋流: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
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4)局部水分变化: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6)局部地热异常: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7)人为作用: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2019年11月整理)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海陆分布 海拔高度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中纬度明显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北
H G F
E
D
山地基带
C
H G F E D
C
B
B
西
A
A
东
南
赤道上的高山在垂直高度上的自然带变化与从 赤道向两极的变化基本一致.
; 深圳办公家具厂 深圳办公家具厂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 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4)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 坡降水:
SN
NS
迎风坡
迎风坡
基
基
带
带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 布现象。如: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 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 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 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 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 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陆地环境的整体 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植被)
地貌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 表现: (1)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 改变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⑧ ⑦ ⑨ ③
⑥
⑩ ④
⑤
① ②
热 带 雨 林 景 观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草原
亚寒带针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苔 原 景 观
苔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辐射量 350
太阳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
(kcal/cm2) 全年 250 200 150 100 50 冬半年
夏半年
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纬度
珠 穆 朗 玛 峰 的 垂 直 自 然 带
长白山
山底
500米高度
1100米高度
1800米高度
2100米高度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和高纬
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横向延伸,由赤道向两极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
以水分为基础(自然带竖向延伸,由沿海向内陆更替)
3.垂直地域分异(见图)--在山地
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呈环状,由山脚向山顶更替)
4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极地气候 苔原带、冰原带
链接
例 1:
我国的西北地区
远离海洋
气候干 燥、降 水稀少
地表水贫乏 风力作用明显
戈壁 和沙 漠, 植被 稀少
例 2: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草原 气候
热带沙漠 气候
地中海气候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
典型动物
猩猩 河马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长颈鹿 羚羊
袋鼠 单峰驼
亚热带常绿硬 阿尔卑斯
叶林
山羊
典型土壤 砖红壤 砖红壤 燥红土 荒漠土 褐土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亚热带 亚热带常绿阔 猕猴,灵
—— 牵一发而动全身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陆地环境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 (2)、受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洋流、地质、岩性、水源等因素影响。
2、陆地自然带形成
3、地域分异规律
地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季风气候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叶和林差异性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D.山体坡度
典型例题:
读山地自然带图, 回答1-4题:
和
温带季风 气候。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巩固练习: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 红壤 ,在大陆西 部的典型植被为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是 亚马孙平原。 (6)从高、中、低纬度来看,垂直自然带带谱最复杂的 是 低纬度 。 (7)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为什么不在赤道地区?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要素在相互作用中形成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地理环境体系。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圈和水圈的相互影响大气圈和水圈是地球上两个最主要的自然圈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
大气圈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影响着水圈水汽的凝结和降水,从而影响了地表的水文循环。
2. 地壳运动和地貌形态的变化地球上的地壳板块在不断运动,地壳运动也带动了地貌形态的变化。
地壳运动还引发了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影响。
3. 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气候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被的分布又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形成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
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不同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物的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维持着整个地球生态平衡。
二、地域分异地域分异是指地球上不同区域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各种特征和规律。
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分异由于地球自转、公转等因素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
赤道地区气候炎热湿润,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气候分异会影响到生物的分布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2. 土壤分异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质地各有特点。
土壤的养分含量、排水性等特征对植被的生长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地貌分异地球上的地貌形态千奇百怪,由于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各具特点。
山地、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各具特色,对当地的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4. 经济发展分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和经济条件不同,导致了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number {01}
目 录
• 地理环境整体性 • 地域差异性 • 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差异性的
关系 • 地理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 • 地理环境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01
地理环境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01
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相互影响,形 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和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例如, 不同气候区的土壤类型、植被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都有所不 同。
经济地理差异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和资 源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 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社会文化地理差异
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人口分布和社会结构 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不同地区的方言、饮食文化、社会 组织和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地理环境整体性还表现为地理 环境的自组织和自调整能力, 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
有助于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有助于预测地理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影响,为人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02
地域差异性
地域差异性的概念
02
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 依存,维持系统的稳定。
03
各要素的变化会引发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影 响整个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01
02
03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趋势一 致,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 他要素。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地理环 境的平衡和稳定,某一要素的 破坏会导致整个环境的失衡。
第18讲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第18讲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考纲要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讲解]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参看教材P115第二段、第三段: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事例。
二、地域分异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A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B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 、雪线与降水非地带性分布现象: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如: A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B 、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 、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表现[能力训练]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如图所示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 .62°N ~68°N B .52°N ~58°N C .50°N ~54°N D .52°N ~62°N北纬 42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A .逐渐升高B .保持不变C .逐渐降低D .变化无序 3.下列陆地自然资源中,体现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 )A .土地资源B .森林资源C .石油资源D .光热资源 4.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方面的内容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一定存在两个自然特征完全相同的区域 B.环境整体性就是自然环境是不变的C.气候状况会影响植被类型以至整个生态系统 D.地域差异往往独立于整体性之外5.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坡向对山地垂直地球环境分布产生影响的 ( )6、“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整体性C、综合性D、区域性7、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A、内陆地区B、低纬度地区C、中纬度地区D、高纬度地区8.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存在的不同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垂直自然带形成的原因是:。
高考复习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大陆的最高峰,也是地球上 唯一座位于赤道线上的雪峰,还是人类能够不借助特殊装 备所能到达的最高点,而且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孤山。 它被称作“非洲的屋脊”、“非洲之王”。远在200千米 以外就可以看到它高悬于蓝色天幕上的雪冠,在赤道的骄 阳下闪闪发光。
喜马拉雅山与天山的雪线分布 思考:1、图示两山的南北坡向? 2、分析两山的名称? 迎风坡 迎风坡
90° 80° 70° 60°
冰原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55° 温落阔带 温草带 40° 温荒带 温落阔带 亚常硬带 35° 30° 亚常阔带 25° 热 沙 带 20° 热季雨带 热草带 10° 热 雨 带 0°
( 08重庆)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 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 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 6.从北京到洛极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 B.阔叶林 C.半荒漠 D.苔原
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请思考: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分布是否均 匀?(气候要素:光、热、水)
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特征 成因 分布地区
从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到内陆
垂直
(08海南)1.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 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 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N
天 ﹎﹎山 喜马拉雅 ﹎﹎ ﹎山
S
1、从赤道向两பைடு நூலகம்的分异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