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贵港职业学院为例
高等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
考 试 制 度 作 为 教 学 活 动 的信 息反馈机制 ,可 以为教学T作导 航 ,可 以 检 验 教 学 目标 的 实 现 情 况, 并可 以据 此对 教 学 丁 作进 行 调 节 。但 近些 年 来 , 统 的考 试 制 度 传 却逐渐陷入困境。 很多学生只把考 试 作 为 获取 高 分 以 获 奖 评 优 等 的 手段 , 由此 导致 了学 生对 待 考 试 的 态 度 产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付 、 弊 应 作 已经 成 了大 学 校 园 中 司 空 见 惯 的 现 象 。有些 院校 正 式允 许 “ 页小 一 抄 进 考 场 ”设 立 免 监考 的 “ 誉 考 , 荣 场 ” , 也 是 面 对 目前 如 此 尴 尬 等 这 局 面的 无奈 之 举 。 为此 , 我们 将 考 试 改 革作 为 教 改 的重 要 一 环 , 了 作 多 方 面 的探 索 , 专 门 以古 代 文 学 并 基 础 课 程 考 试 为 切 人 点 进 行 了 一 次 问卷 调 查 。从 调 查 中 可 以看 出 , 作 为 教 学 评 价 的 主 要 手 段 的传 统 考 试 制 度 已经 出 现 了 越 来 越 多 的 问题 ,面 I 诸 多 的尴 尬 局 面 , 临着 越 来 越 不 适 应 新 形 势 下 人 才 培 养 的
需要 。
定 程 度 上 体 现 出学 生 在 一 定 阶段 内所 获 取 的知 识 和 能 力 的基 本情
偏 重 主观 题 型 ,让 学 生 充 分 发 挥
自 己运 用 所 学 专 业 知 识 来 分 析 问
题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注 重 通 过 考
况 。 古 代 文 学 是 中 国语 言 文 学 专 业 最 重 要 的 主 干 课 程 之 一 ,是 一 门必 修 的 基 础 学 科 、 统 学 科 , 传 在 中文 专业 乃 至 整 个 社 会 科 学 领 域 中都 占有 重 要 的 地 位 。设 置 本 课 程 的 出发 点 是 : 识 与 能 力 兼 顾 , 知 重 在 能 力 与 素 质 的 培 养 。所 以 必 须 树 立 科 学 的考 评 观 ,改 变 妨 碍 学 生 创 新 精 神 和创 新 能 力 发 展 的 考 试 制 度 ,把 考 试 真 正 当 作 是 实 现 教 育 目标 过 程 中 的 一 项 有 效 手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种文化资源 , 还要利用网络空 间关注学生动态 , 密切 师生关系 , 使网络空间成为学 习的阵地 。
第六 , 以文学文化观、 文学生态观 、 文学古今观
的通识教育为指导思想 。 通过对古代文学资源 的现
代 改造 , 在分文体教学基础上 , 尝试建立强迫式积 累、 个性化解读 、 文学化表达 、 观照式体验 四级教学
四是教学评价循规蹈矩 、 型单一 , 类 缺少对学
生多元化的综合考量。 以上诸多问题归结到一起 , 实质上还是一个学
照成教化作为实施路径。文学向来被认 为是人类文
收稿 日期 :O 1 0 - 8 2 l- 9 0 作者简介 : 李英然(94 )女 , 石家庄人 , 16一 , 河北 副教授 ,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 文学研究 。
第1 4卷 第 1 期 21 0 2年 1月
石家庄学 院学报
Ju a o h i h agU i r t o r l f  ̄a un nv sy n S z e i
V0 .4. . 1 1 No 1
J n2 1 a .0 2
高校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的思考 与实践
李英然
( 石家庄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 03 ) 505 摘 要: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这 门课既 因其 内蕴的丰富在汉 语言文学专业 中占有重要 地位 , 因其 内容 的古老幽深与相对稳定 , 也 多年来在教 学 目标、 学 内 教
容、 学方法、 学评价的有效性方面变化不大。因此, 教 教 重新审视古代文学在 当下的意义。 确立古代 文学的教 学 目 , 标 建构新的教学体 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这种新 目标应 以学生的现代人格能力为着 眼 点 。 目标 意识 、 以 问题 意识 、 用意识 为课 堂教 学的具 体追 求 。 致 通过 对教 学资 源的现 代 改造 。 建构 起 强迫式积 累、 个性化解读 、 文学化表达、 观照式体验四级教 学体 系, 逐步实现对学生现代人格能 力的培养。 关键词 : 古代文学; 教学现状 ; 学思考 ; 教 教学建构
地方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
地方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地方院校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我们进行反思和改革。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与理解。
一、目前地方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单一的教学模式目前地方院校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主体性不足。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主动思考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
2.教材选择不合理一些地方院校在选择中国古代文学教材时,重视量而不重视质,只追求历史上知名的经典作品,忽略了其他地方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重要性。
这导致教材内容单一,学生对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不足。
3.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地方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如教学实习、实地考察和文学创作实践等。
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很难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限制了他们全面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机会。
二、改革建议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精心挑选教材教材选择应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全面性,不仅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还应涵盖地方文学和民间文学等多样性的文学形式。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应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习,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组织文学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文学才能。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作者:侯荣荣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41期侯荣荣(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摘要:本文以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2015年实施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考核改革项目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如何从课堂教学方式、考核比重、考试题型内容等方面的改革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了本次改革的成效与不足。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高校课程改革;考核模式;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58-03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教育改革正在持续深入发展,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的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但在此同时,对课程考核即考试与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应当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因为,作为高等教育评价手段的课程考核,不仅具有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功能,同时,课程考核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重点和方向还有重要的引导功能,从而影响到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因此,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实践,是我校近年来积极推行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
一、传统《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考核的弊端和不足《中国古代文学》是各高校中文院系的传统经典性课程,同样是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各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该课程由《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组成,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了解相关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同时培养阅读写作等扎实的专业基础、最终提高综合性素质。
由于师范大学的学生将来基本以中学教师为主要职业,要求从业者既必须具有更为开阔的知识视野,又必须具有审美直觉能力与对经典作品的感悟能力。
因此,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在注重专题研究“点”上的深入以外,还应该特别强调基础知识“面”上的掌握。
关于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
时代 ,孟子》 《 就提 出了“ 知人论世” 的批评原则 , 更 新观念 。 强古代 文学教 学的现代 意识 指出与古人对话 不仅要 “ 增 颂其诗 , 读其 书” 还要 知其人” 论其世” 。然而古 代作家生活的年 “ … 近几 年来 , 着 经 济 大潮 的 冲击 与现 代 西 方 “ 随
Vo . 0 No 5 I3 . Oe .2 0 t 01
关 于 古代 文 学课 程 教学 改 革 的几 点思 考
刘 伟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教育系 ,山东 莱芜 2 10 ) 7 0 1
【 摘
努力。
要】 中国古代 文学是传统的基础学科, 索适合古代 文学的教 学方法, 探 对提 高教学质量 有重要意
顺 文学史 的 发展 线 索 , 重 于对 文学 作 品思 想 内 侧 因; 中国古代文 学教学 只有 站在 历史 的高度 , 更新
容及其艺 术 特 点 的掌 握 , 学 中仅 仅满 足 于局 部 观念 , 教 增强古 代文学 教学 的现 代意 识 , 运用 多元 化 知识 的传 授 , 能 高 屋建 瓴 地 宏 观地 对 待 文 学 遗 的教 学 方 法 , 能 激 发 出学 生 学 习 古 代 文 学 的 未 才 产 。这样 , 必会 挫 伤学 生 学 习 古 代 文学 课 程 的 兴趣 。 势 积极性 , 响教 学 质 量 。随 着 高 校 教学 改 革 的逐 影 古 代文学 这一 学科其 内容 凝 聚着 中 国古代 人 步深入 , 重新把 握 中国古代 文 学教 学 的实质 , 结 民 的智 慧 , 中 国传 统 文 化 、 术 的结 晶 , 知 识 总 是 艺 其 古代文 学 的教 学 特点 , 索 适 合 古 代文 学 的教 学 具有 相对 的稳 定性 、 探 封闭性 , 同时又 具 有一 定 的变 方法 , 已成 了学 界 同仁 共 同面 临 的课 题 。古 代 文 动性 。说它稳 定 、 闭 , 因为 古代 文 学 的基 本 框 封 是 学学科 的教学 目的 , 应该是 知 识 与能力 兼 顾 , 在 架 、 本体 系 是 已经 成 型 了 的。说 它 变 化 、 放 , 重 基 开 学生 能力 的培 养 , 学 生认 识 中 国古 代 文学 思 想 是 因为对 古 代 文 学 的诠 释 都 会 有 那 个 时 代 的 影 使 因此 , 挖 掘古 代 文 学 课 程 中精 华 的 同时 , 在 运 的演 变与 审美 特 征 , 高 对 中 国古 代 文 学作 品 的 子 , 提 阅读 鉴赏 能力 与 审 美 感受 能 力 , 潜 移 默 化 的古 用 现代意识 对古代 文学进 行 诠释 就成 为本 学科 课 在 代文学 课程 的学 习 中, 高 自己 的道 德 修养 和思 程 的主要 内容 。 提 古典文学教学 内容的重点在于通过对古代作 想境 界 , 为知识 基础雄 厚 、 成 能力 素质 良好 的新 型 人才 。对 于古代文 学课程 教 学 的改革 应 该做 到 以 家作品的阅读, 把握文学发展的进程 。早在 战国
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古代文学史是学生们在学习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一门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记忆
大量的文学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审视、总结、评价古代文学形式及其变化的能力。
同时,它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提出了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在教学内
容上,除了让学生记忆文学作品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史的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对文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应该结合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增加大量的练习题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
给出合理的练习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
此外,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实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例如,增加练习题,进行小组讨论,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并教授评价文学作品的技巧。
而且,我们也为学生制定了一个实践考核的评价体系,从而推动学生在古代文学史课程中不断学习和提升。
总之,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不仅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而
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为学
生的文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考核改革思考
《 作 品选 》 )两部 教材组成 。在教学活 动的授课环节 ,怎 样权衡这 两本 教材 的轻重主次,由教学的课程安排和教师的
( 一)重 《 文学史》轻 《 作品选》 古代 文 学 史 的教 学 ,其 目的 是 让学 生掌 握 文学 史 的
备课情况而定;在课程考核模式中,怎样安排考 察的形式和 发 展 情 况 , 清 楚 它 的 脉 络 走 向 , 认 识在 这 种 发 展 变 化 的 过 考试 的内容 ,则取决于教师对课程考核作用的认 识程度 。面 程 中所 出现 的文学现象 和进行 的文学活动 ,是对文学 史理
学模式发展 ,因此 ,有必要在课程考核上开拓创新。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考核 改革 新模式
《 中 国古 代 文学 》课 程 的考 核 是衡 量 高校 汉 语 言文 式 与教学 内容上 都有 了不少 创新 ,但 是这些新 的因素 只是 学专业 教学质量和 该专业学 生知识掌握 程度和学 习能力 的 表面上 、局部 的创 新 ,并不代 表高校教育 已经脱离 了应试 主要手段 。它是教 学活动 的重 要环节 ,也是教学 评估的重 教育 的窠 臼。课堂 教学和教 学考 核是整体 教学活动 的两个 要组成 部分 。在全 面培养汉语 言文学专 业优秀人 才中起到 部 分 , 是 相 互 关 联 ,共 同影 响 的 。 因此 ,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的 教学 导向的作用 :既能反 映教师在教学 活动 中所 收到的成 优劣直 接影响到教 学考核 的成 效 。 《 中国古代文学 》课堂 效 、评判 教学模式 的科学与否 ,又能影 响到教学环 节能否 教学 中, 《 文 学史》和 《 作 品选 》又是课堂教 学的使用教
有成 效 、顺 利 地 展 开 。
材 。怎样 从中选择 教学 内容 ,怎样权衡两者 的主次轻 重则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02
教学内容改革
精选经典作品
总结词
精选经典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 精髓和传承优秀文化。
详细描述
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古代文学史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如《诗经》、 《离骚》、《唐诗三百首》等,让学生深入学习和体会古代文学的韵味与文化内 涵。同时,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重视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能 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求,为个性 化教学提供依据。
及时反馈与调整
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调整 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 发展奠定基础。
校内名师资源
邀请校内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名师进行讲座、授课,将他们的研究成 果和教学经验引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校外资源的引进与共享
1 2 3
合作办学
与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 进优秀的古代文学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古代文学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对古代文学的理解 和认识。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考试评价
在传统的考试评价基础上,增加项目报告、论文等多元化的考试形式,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平时表现评价
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如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纳入评价系统,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
自我评价与互评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关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改革 的 4 1 9 篇期 刊论文大 多发 1 9 7 7年 进 人 全 面 发 展 阶 段 ,2 0 0 2年 l 2月 2 7日 , 教 表于 2 0 0 7年后 , 并呈 逐年递增 的趋势 , 这说 明近 1 0 育部颁布 的《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 年来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受到了教育者和学 者的 制度改革的通知 》 构建 了新的教育评价体系, 并 体现 发展性 、 多样性等特点。 关 注。但这方面 的研究探索长期侧重于审视课程本 了评价全面性 、 身的教学改革 , 其路径探讨集 中在教学 内容 、 教学模 然而 , 就教学型和应用型本科 院校的教育评价体 式、 教学方 法的创新 , 考核方 式的转化 , 实 践 环 节 的 系而 言 , 特别 是 传 统学 科 的学 生评 价体 系构建 和改 革 渗 入 等 方 面 。而 针 对 学 生 学 习过 程 与 效 果 的动 态 分 却相 对缓 慢 。 反思 多 年来 的中 国古代 文 学教 学过 程 , 析, 构建学生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则相对较少。传统 发现其仍然偏重 于课程教学本身的结果评价 , 学生的 学科改革的难点就在于教学 内容 的固化 、 教学方法 的 学习过 程在重考核结果 的取 向中也逐渐倾 向于定性 定型 、 教学模式的统一 , 这些方面既是诸如中国古代 思维习惯 , 即接受多 、 思考少 , 相信多 、 质疑少 , 规范 文学 这 类课 程 的优势 , 也 逐渐 成 为教 学 改革 难 以打 破 多、 创新少 , 笔记多 、 阅读少 , 其本身对学生学 习能力
国知 网 ”, 从 论 文 发表 的数量 上 看 , 国 内学者 近 2 O年 产 生 以 来 , 国 外 教 育 评 价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得 到 了迅 速 来 对 本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的研 究 已 取 得 了一 定 成 果 , 有 发展 , 并取 得 了显著成 绩。我 国的教育评价 体系 在
谈论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谈论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中国古代文学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推动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问题;措施;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研究领域非常广阔,是一门很成熟的研究学科。
但该学科在课程的教学研究方面很滞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对推动高等院校古代文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1、有助于优化高校文学教育实效前期,高校进行了一系列古代文学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偏重于教学手段方面的改革,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缺乏研究,对课程设置的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实质性的推动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新时期推动高校文学教育改革对推动课程教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对培养古代文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有助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日益加剧,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课程目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助于增强高等课程竞争力,提高教学效率。
3、有助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蕴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哲学智慧和具有天然的教化功能。
为了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和国民修养,当今社会需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文化熏陶。
因为它承载着中华优秀古代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开启民智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作用。
可惜之前这门课程没能发挥其在国民教育中的应有作用,而随着社会不文明行为的增加,课程也需要由知识教育变为道德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
二、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教学方法、手段,缺乏改革理念和目标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偏重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革,对中国文学教学理念研究不够。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反思——以广西外国语学院
讲 比赛 , 三年级“ 群英争鸣” 辩论赛 。 这一系列的实
践 活动 在秋 季第 一学 期举 行 ,力 求 为 春季 学期 即
第 二学 期举 办 的“ 唐 风宋韵 ” 读研 写展 活动做 好 准 备。 1 . “ 群 英争 鸣” 辩 论 赛
通过此次辩论赛 , 同学们锻炼了思辨能力 、 研 究 能力 、 口头表 达能 力 , 达 到 了预期 教 学 目的 。但 是 由于 尚属 首次 , 很 多环 节 是在 摸索 中进行 , 也 存
的重要 性 , 通过 课 堂讨论 、 辩 论 等形式 锻 炼学 生 口
广 西 外 国语 学 院文 学 院古 代 文学 史课 程 建设
新模式探索实践 活动依托文学院 “ 文学艺术一 、 二、 三 诵读 ” 及“ 读、 演、 写、 展文 学 演示 ”两 大 教学 改革工程 ,以培养智商和情商综合开发的人才为 根 本 目标 , 以“ 第二 课 堂” 为组 织形 式 , 目的是 要努
收 稿 日期 : 2 0 1 6年 0 9月 2 5日
去“ 写” , 去“ 展” ; 教师是参与者 , 教师要参与到各 个 环节 的 活动 中去 , 有时要 作示 范 。如 “ 读” 。教 师
是 评定 者 , 对各个 环 节每 个学 生 的表 现 给予评 定 , 最 后 给每个 学生 课程 成绩 的评 定 。
一
65 —
广西 教育学 院学报 2 0 1 6年第 6期
一
、
文学艺术“ 一二三" 诵读活动
甲组 的逻辑 漏洞 进行 反驳 , 并 阐发 己方 观点 , 最 后 由甲 乙双方 四辩 进行 总结 发言 。在 双 方辩 论 的过
文 学艺 术 “ 一二 三 ” 诵 读 是一 个 实践 教 学 系列 活动 , 目的是 锻 炼学 生 诵 读 经典 、 组 织 材料 、 研 究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学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古代文学课程为例
一、引言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内容,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基础与生源特点,探讨课程思政的教改方向与路径,是现阶段实现育德与育人双向双进的重点工作。
相对本科高校的生源基础与科研实力,高职院校对此的研究还有一定的差距。
以中国知网搜索论文为例,研究“高校课程思政”相关的论文有2375篇,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只有755篇。
长期以来,受高职院校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理念的制约,导致一些教育环境的缺陷,对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课程思政改革来说,又是极其需要的。
古代文学课程在高职院校文学课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也是文学课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课程,历史悠久,经典荟萃,课程思政资源丰富。
将这些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渗透到课堂中,不仅能培育学生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因而,以古代文学课为例,结合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执行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文学课程的教改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文学课的“边缘化”困境在当下的高职院校中,文学课的处境并不理想。
一方面与高职学院文学课教学气氛不浓的外在环境相关,另一方面是文学课自身的一些特点所致。
以古代文学为例,首次,课程内容涵盖了先秦至元明清几千年历史的文学作品,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中完成庞杂的教学内容,对其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取舍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高职文学课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与本科的文学课程讲授目标比较,高职学生对文学课的要求,单纯停留在对文学知识的接收与文学作品的讲解是不够的。
[1]再次,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一些古代文学的授课教师教学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流程:简介作者与作品写作背景——介绍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人物形象。
[2]文学课程呈现出的还是以教师满堂灌的单向输出为主的课堂模式;还有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媒介落后等不足。
这些不足也都在古代文学课中有着不少体现。
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索摘要:如今高职院校在开展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要尽快的进行改革创新。
首先,需要对于传统的文学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更加多元的文学视角分析教学问题。
其次,还要对于阅读教学的模式进行改变,通过文本细读途径,深入掌握古代文学的内涵。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教学模式多元视角阅读教学文本细读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教育事业也呈现出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古代文学教学来说,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进行充分的改革创新,才能够满足新时代发展下对于教学的实际需求。
通过中国古代文学的教育在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要对于古代文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进行足够重视。
一、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部明确要求,在对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足够的尊重,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与社会需求进行充分的结合。
这样一来,才能够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激发。
但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古代文学课程培养目标由于不能与时代发展目标相结合,课程目标的制定仍旧是基于学生最基础的知识的教学,所以,不仅无法实现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不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育。
并且,其应用的教学方法仍旧是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被动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价值取向存在问题价值取向作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教学的根本问题存在,所以在对课程方案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是为了谁对于此课程进行设置的?想要对此问题进行明确,就要明晰课程设置主要的价值取向是学科本位、社会本位或是个人本位。
第一,学科本位是对于课程给学科发展提供的服务功能的强调,更加重视的是知识具有的学科性与逻辑性特征。
高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摘要: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之一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它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过程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若将该课程界定为服务于专业的通识课程,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之下,发掘中国古代文学与新媒体专业的关联,明确课程定位、设置课程蓝图,进行教学的改革,这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在高职新生的机会,也是专业的幸事。
关键词:成果导向;高职;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一、成果导向教育与高职教育理念的契合性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要实现“促进就业”的目标,就要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主动适应就业岗位,达到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在就业市场上具备较高的职业竞争力。
归根结底,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就是要与就业市场、学校教育理念、学生个人理想等内外部需求相契合,就是要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与岗位能力相契合。
这一点,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高度一致的。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是1981年美国学者斯派蒂(Spady)提出的,是90年代初美国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思潮与方案。
此理念由重视教育资源的投入转为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产出,由重视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转为重视学生行为能力的增长。
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
OBE的实施两个重要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描绘成果蓝图,建立一个清晰的学习成果蓝图,并勾勒出哪些是必备的能力与内容,即确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该达到的能力结构”,[1]这种能力结构,主要的依据是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外部需求包括国家、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行业、产业发展及职场需求,学生家长及校友的期望等;内部需求包括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学生发展及教职员工期望等”。
[2]这里所依据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与我国高职教育所提倡的“就业导向”是完全契合的。
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摘要:古代文学课程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有着近百年的历史。
然而,如今的古代文学教学却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如何透视困境、走出困境是当下教授古代文学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思考古代文学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有着近百年的历史。
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知识,提高鉴赏、评析作品的能力,增厚自身的文化底蕴,为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如今古代文学教学却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如何透视困境、走出困境是当下教授古代文学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古代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解析(1)教学模式的单一、呆板。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古代文学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恐怕还是因袭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
具体而言,就是课堂教学教师是讲义加板书,学生是埋头笔记,奋笔疾书。
同时在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以文学史为主,忽略了甚至是放弃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单项的知识灌输必然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丧失应有的兴趣,同时也使得学生失去了品析作品、感受美感的机会。
(2)生源素质的下降。
近年来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生源素质出现了严重下滑。
这也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命题,即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得学生素质和学识得到最大空间的提升。
在实际的古代文学教学中体现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在认知、理解、运用上的不适应,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表现出一定的畏难心理,这都极大影响了古代文学的教学效果。
二、走出古代文学教学困境的举措1.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手段古代文学的教学不应是片面地强调文学知识点的传授,而应注重方法的传授、审美情趣的培养。
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其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应是古代文学课的最终目标。
面对古代文学深且广的特点,借鉴改革前沿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进行了探究教学法的尝试:如结合史料分析的史料探究、对比分析的比较探究、前后知识贯穿的迁移探究及具体作品分析的艺术探究、人物探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和 累积 , 而轻视 了学生分 析鉴赏文学作 品能力的考核。
( ) 三 考核 知识 而窄 。由于以一张试卷定成绩 , 因此 , 师 生的注意力都集 中在分数结果上 , 有的教师 为了追求及格
() 1背诵作 品 : 背诵 内容 以《 中国古代 文学作品选》 张 ( 明非主编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 中的诗文为主。由任
目标是 : 使学生 了解 掌握 中国古代 文学 发展 的基本 脉络和 各个历史 时期 重要的作家 、作品以及重要 的文学现象 , 获 得有关 中国古 代文学的基本知识 ,培养 和提 高学生 阅读 、 分析 、 鉴赏文学 作品的能力 。这就要求本课 程的教学模 式 、 方法 、 手段及课 程考核方式等 方面都要 服务 于这 个教学 目
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布置具体背诵的作 品篇 目, 本课程要
率, 在考前划重 点 , 而学生为 了拿到学分 , 则根据 教师划 的 重点 内容死 记硬 背课 本 、 笔记 , 这样就 造成 了考核 的知识
求学 生共完成 2 0篇诗 文背诵任 务 。考 核方式有 以下三 0
种 :1 ( )各学 习小组组 长在早 渎课监 督本组同学背诵并进
可见 , 传统 的考核方式疏忽 了学 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
用, 严重地 阻碍了学生 的全 面发 展。因此 , 我院《 国古代 中 文学》 程教 学团队于 2 1 课 0 0年开始 了“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考试改革研究” 的课题研究 , 中, 其 对本课 程考核方式进行
了深 入 地 改革 探 讨 与 实 践 , 初 显 成 效 。 并
【 者简 介】 作 陈
工作。
虹 (96 )女 , 16 一 , 广西昭平人 , 大学 本科 , 贵港职业学院讲师 , 研究方 向 : 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 究 中
73 ・
・
行考评 ;2 任课 教师课堂抽查学生背诵情况并评定成绩 ; ()
() 3 在班 级举行古 诗词 朗诵 比赛 , 由教师 和班级评 学小组 根据评分标准评定每个学生 的成绩 。背诵作 品考查 , 培 可
21 0 2年 0 6月
黑 河 学 刊
Heh o r a ieJ u n l
J n2 u .01 2
S ra . 9 No06 e i lNo 1 . 7
总 第 19期 第 0 7 6期
高职《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以贵港职业学院为例 ⑥ 陈 虹
标 。但我 院《 中国古代 文学》 课程 的考核方式多年来仍沿袭 传统 的模 式 , 即以闭卷 、 笔试测试为主 , 这种考核 方式可促
进学 生强 记古代文学基础知识 ,打下扎实 的文学功底 , 是
实 现 课 程 知 识 目标 的有 效 手 段 , 却 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 课 ( ) 一 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 , 采取 多角度多形式多次检
知识的程度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 创新 能力 等 , 从而打下扎实 的文学功底。采取 A、 B卷分卷命题 、 随机抽取 的方式进行。 教师命题时, 要注意 :1调整试题结构。尽量减少客观 () 性、 知识性试题的 比例 , 增大主观性试题的比例 , 如多出一些
养、 提高学生 阅读古诗 文的兴趣 、 欣赏能 力及吟诵 表演 能 力, 增强学生的古文学底蕴。(O 2 %) ( ) 书笔记 : 1课 外阅读笔 记 : 求学生 阅读重 要 2读 () 要 作家 的代表作 品和查 阅有关 文学运动 、 作家 、 品 的最 新 作 研究资料等 , 字数 3万左右 。教师和班级评学小组 在期 中
次检测的考核方式 , 以应用 知识 和培 养能力为 目的的实践 操作型的考核为主要形式 。加大平时考查 的力度 , 注重对 学生 学习过程 的考 核 , 立形成性 的评 价机制 , 建 对学 生进 行多层 次 、 开放性的综合 考评 , 并使之贯 穿于教学 与学习
的全 过 程 。
1 . 形成性考核方式 : 形式灵 活多样 , 以训 练 、 培养能力 为 目标。考核内容及权重分配如下 :
测 的 考 核方 式 。变 单 一 的 期末 闭卷 笔 试 为 多 角 度 多形 式 多
( ) 一 考核形式单一 。《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 的考核都安
排 在期末进 行 , 一次性地 用闭卷 、 笔试 的形式 考查学 生 的 学 习情况 , 这种单一 的考核方 式忽视了学生学 习过程 中的 考核 , 因而不能全面 、 科学 、 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 二 命题 陈旧。 本课程考试基本采用传统 的题型 , 主要 有填 空 、 选择 、 判断 、 名词解释 、 简答 、 分析论述等 , 见 , 可 客 观题 的比例大 , 主观题的 比例很小 , 侧重考核 的是知识 的记
( 广西贵港职业学 院 , 广西 贵港 5 70 ) 3 10
【 摘
要 】《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传 统的考核方式存在 着不少弊端 , 如考核 形式单一、 命题 陈旧、 考核知识面
窄等 , 严重地 阻碍 了学生的全 面发展 , 因此 I 须改革传 统的考核方式 , 必 构建 多元化 的课程 考核体 系, 对学生进行
一
、
《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面狭窄 ,不利于全面检测学生掌握古代文学知识 的实际水 平; 由于考核知识面窄 , 学生只要考前突击一下 , 就很容易及
格过关 , 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
《 中国古代文学》 是我院汉语专业的核心课 程 , 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