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影实验报告单1
阳光下的影子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
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变化而变化,且总在背光的一侧。
从早上到中午影子逐渐变短,从中午到下午影子逐渐边长。
实验结论
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二队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姓名班级第组
实验名称
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光和影的关系
实验器材
铅笔、橡皮、白纸、指南针
实验过程
1.根据已学的知识,利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用实验器材制作简单的日影观察仪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小时观察一次、记录一次记录数据。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光和影实验记录表格实验记录单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光和影实验记录表格实验记录单2019-2020年小学科学六年级《7.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教学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2个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1、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很多客人,两只青蛙也来凑热闹了,(点击幻灯片1 2只青蛙)一见这么多人,不好意思,想回家,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能帮帮它们找到既安全又舒适的家?(请同学回答并上来贴青蛙图)2、你为什么要这样选?3、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二、自主探究1、青蛙的去与留(1)、师:提及青蛙呀,我有个问题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不同地方青蛙的颜色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借助P84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找找原因,并把你的研究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派代表把你们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告诉我,行吗?(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随机出示第2张幻灯片青蛙变化图)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黄青蛙和绿青蛙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
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同学们你们了解这几种狐狸吗?(出示幻灯片3 狐狸)(2)观察图中这几种狐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3)、这三只狐狸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猜测一下,它们各生活在怎样的环境?(4)、三种狐狸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5)、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资料(依次出示五带图—红狐—五带图—灰狐—五带图—北极狐)期间请三个同学读三只狐狸的资料。
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
1、将长方形盒子的一端用线拴好,栓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2、将砝码4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和毛巾上拉一拉,比一比
3、将砝码6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拉一拉,与在桌面上拉4个砝码进行对比
观察到的现象: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 )和( )大小有关。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15
五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观察到的现象:反射的光也是沿( )传播的。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7
五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实验者
实验名称:光和热
实验目的: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温度计1支,镜子,胶布
实验步骤: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
观察到的现象:一次照射的温度比( )照射光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
1、用橡皮泥将木棒垂直固定在木板上
2、用手电筒(当作太阳光)从左、左上、上、右上、右各个方位照木棒
观察到的现象:太阳位置最高时( )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是( )影子最长;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发现,影子逐渐变短的是上午,影子最短的是中午( ),下午影子逐渐变长。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5
五年级上册
班次
1、将气球吹气,并用笔棒塞住气球口。
2、将吹鼓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用透明胶带粘)。
3、将笔棒取下。
观察到的现象:
小车朝( )相反的方向行驶。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13
五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实验者
实验名称: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
物理生物试题光与影的实验
物理生物试题光与影的实验光与影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进行光与影的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特性和光与影的相互作用,深化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实验材料:1. 光源:可以使用手电筒或者台灯等发光源。
2. 平滑的白色墙壁或纸板作为投影屏幕。
3. 不透明物体:可以使用纸片、玻璃块、金属板等。
4. 透明物体:可以使用玻璃片、水晶球等。
5. 光线隔板或遮挡物:可使用卡纸或纸板等。
6. 尺子、直尺等测量工具。
7. 实验记录本和笔。
实验一:光的传播特性实验步骤:1. 在一个黑暗的房间中,打开手电筒或台灯,并将光源对准平滑的白色墙壁或纸板。
2. 观察光的传播情况,记录光线的走向和形状。
3. 在光线传播路径上放置不透明物体,比如纸片或金属板,并观察光线的变化。
4. 移动不透明物体的位置,记录光线的走向和阴影的形状。
5. 移动光源的位置,再次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并记录。
实验结果:1. 光线从光源发出,沿着直线传播。
2. 当光线通过不透明物体时,光线被阻挡,形成不透明物体的阴影。
3. 不透明物体离光源越近,阴影越大,离光源越远,阴影越小。
4. 当光源位置改变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也会随之改变。
实验二:光和影的相互作用实验步骤:1. 在一个黑暗的房间中,将光源对准平滑的白色墙壁或纸板,确保光线能够清晰投影。
2. 在光线的传播路径上放置透明物体,比如玻璃片或水晶球。
3. 观察透明物体的投影情况,记录光线的变化和形状。
4. 移动透明物体的位置,记录光线的走向和透明物体的投影变化。
5. 尝试使用光线隔板或遮挡物调节光线的传播路径,观察并记录变化。
实验结果:1. 光通过透明物体时,透明物体上会产生光的投影。
2. 透明物体的投影形状和透明物体本身的形状相关,可以是清晰的轮廓或是扩散开来的模糊形状。
3. 移动透明物体的位置或调整光线传播路径,透明物体的投影形状也会相应变化。
4. 光线隔板或遮挡物的使用可以控制光线的传播路径和阴影的位置。
结论:通过光与影的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的传播方式遵循直线传播原则,当光经过不透明物体时会产生阴影,而透明物体会在其表面产生光的投影。
光线实验报告
光线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光线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光线的传播和折射规律,了解光的特性,并验证光线的相关理论。
2. 实验器材和材料2.1 实验器材:- 光源(例如激光器、白炽灯等)- 平面镜和凹面镜- 透明平板- 实验台- 尺子和直尺- 纸和铅笔2.2 实验材料:- 毛玻璃板- 空气- 水- 透明塑料板3. 实验步骤与结果3.1 实验一:光线的直线传播在实验台上设置一盏白炽灯作为光源,将毛玻璃板放在光源前面,并在毛玻璃板后面放置一张纸。
观察纸上出现的模糊光斑,用铅笔将其轮廓描绘出来。
结果显示,光线在直线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传播。
这一实验结果验证了光线的直线传播规律。
3.2 实验二:光的反射在实验台上设置一块平面镜,将光源对准镜子,并在光源的反面放置一张纸。
调整光源和纸的位置,使得在纸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光斑。
用铅笔标记出光源、镜子和纸的位置。
接下来,调整光源和纸的位置,使得光源、镜子和纸在同一直线上。
通过移动纸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变化。
结果显示,光线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即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经过反射后,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
3.3 实验三:光的折射在实验台上放置一块透明平板,并将光源对准平板的一侧。
在平板另一侧放置一张纸,观察光源在纸上形成的光斑。
用铅笔标记出光源、平板和纸的位置。
接下来,改变平板的入射角度,观察光斑的移动情况。
结果显示,光线在从一种介质(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透明平板)时,发生了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介质之间传播时,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3.4 实验四:凹面镜成像将凹面镜放置在实验台上,并将光源对准凹面镜的一侧。
在另一侧放置一张纸,观察光线在纸上形成的光斑。
用铅笔标记出光源、凹面镜和纸的位置。
接下来,改变纸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变化。
结果显示,凹面镜使光线发生了聚焦,形成了一个实像。
根据凹面镜成像的规律,光线从无穷远处经过凹面镜折射后会在焦点处聚焦,形成实像。
《光和影》公开课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时间
年级班组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关系
光源照射的角度
(填直射或斜射)
影子的长短
短
长
我们的结论:
影子的长短和有关,
光源直射遮挡物时,影子;
光源斜射遮挡物时,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老师
记录员
影子的大小
我们的结论:
影子的大小和有关,
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时,影子就大;
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时,影子就小。
任课老师
记录员
家乐园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时间
年级班组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利用光源从不同侧面照射小木块,记录下影子形状大小。
1号光源位置的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号光源位置的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就。
任课老师
记录员
家乐园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时间
年级班组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影子大小与光源远近的关系
固定木块位置,改变光源与木块距离,分别画下三个不同距离时的影子
遮挡物离光源的远近
影像用光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影像用光作为摄影和影视制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画面质感、情感表达和视觉冲击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不同光线条件下的影像效果,并分析光线对画面构图、色彩和氛围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不同光线条件下的影像效果。
2. 分析光线对画面构图、色彩和氛围的影响。
3. 培养对光线运用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三、实验器材1. 数码相机(或摄像机)2. 三脚架3. 反光板4. 遮光罩5. 影像拍摄场景(室内、室外)四、实验步骤1. 室内光线实验- 使用反光板调整室内光线,模拟不同时间段的光线效果。
- 在同一场景中,分别拍摄逆光、侧光、顺光和散射光下的画面。
- 分析不同光线条件下画面的明暗对比、色彩饱和度和氛围变化。
2. 室外光线实验- 在不同时间段(早晨、中午、傍晚)进行室外拍摄。
- 拍摄逆光、侧光、顺光和散射光下的画面。
- 分析不同光线条件下画面的明暗对比、色彩饱和度和氛围变化。
3. 光线与构图实验- 在同一场景中,通过调整光线方向和强度,改变画面构图。
- 分析光线对画面构图的影响,如主体突出、背景虚化等。
4. 光线与色彩实验- 在同一场景中,使用不同色温的灯光调整画面色彩。
- 分析光线色温对画面色彩的影响,如冷暖色调、色彩饱和度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室内光线实验- 逆光拍摄可以使画面产生戏剧性效果,但需要注意曝光和细节表现。
- 侧光拍摄可以使画面产生立体感,但需要注意阴影处理。
- 顺光拍摄可以使画面明亮、色彩饱和,但可能缺乏层次感。
- 散射光拍摄可以使画面柔和、氛围舒适,但可能缺乏光影变化。
2. 室外光线实验- 早晨光线柔和、色彩温暖,适合拍摄温馨、宁静的画面。
- 中午光线强烈、色彩饱和,适合拍摄鲜明、生动的画面。
- 傍晚光线柔和、色彩温暖,适合拍摄浪漫、温馨的画面。
3. 光线与构图实验- 光线方向和强度可以影响画面构图,如逆光拍摄可以使主体突出、背景虚化。
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
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五年级上册时间班次实验组别实验者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对比实验(一)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种子(绿豆,黄豆等)实验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观察到的现象:种子发芽的条件是( )缺一不可。
实验结论:1科学实验报告单2五年级上册班次时间实验组别实验者实验名称: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的实验实验目的: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东西:绿豆三粒、塑料杯、餐巾纸、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3.收集做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共同阐发阳光下的绿豆芽黑暗处的绿豆芽绿豆芽的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45茎绿色,叶也是绿色。
45茎白色,叶嫩黄色。
细长粗壮实验说明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窥察到的现象:绿豆芽的生长需要()。
实验结论:2科学实验敷陈单3五年级上册时间班次实验者实验组别实验名称:光和影实验目的:影子照射的目标与什么有关?实验器材:手电筒1个,长方体木块3块实验步骤:1、桌面上放上一块长方体木块,翻开手电筒开关,从分歧位置映照。
2、在桌面上放三块木块(与手电筒间隔不一样),翻开手电筒开关。
3、将1块木块平放在桌面上,翻开手电筒开关,从水平和垂直方位照木块。
窥察到的现象:影子的是非和()有关,光源直射遮挡物时,影子();光源斜射遮挡物时,影子();斜射的水平越大,影子就()影子的大小和()有关,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时,影子就大;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时,影子就小。
室外光影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本次室外光影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光影的基本原理,掌握光与影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光影创造视觉效果。
实验要求我们观察自然光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并尝试通过调整物体位置、角度等方式,创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二、实验仪器设备1. 相机:用于拍摄实验过程中的光影效果。
2. 三脚架:确保相机拍摄时的稳定性。
3. 移动光源:模拟不同光源对光影效果的影响。
4. 实验道具:如纸板、镜子等,用于改变光影方向和强度。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一)实验内容1. 观察自然光在不同时间(早晨、中午、傍晚)下的光影效果。
2. 利用移动光源模拟不同光源对光影效果的影响。
3. 通过调整物体位置和角度,观察光影的变化。
4. 尝试创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如投影、剪影等。
(二)实验电路本次实验主要利用自然光作为光源,无需特殊电路设计。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步骤1. 分析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明确实验目的和预期效果。
2.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时机。
3. 利用移动光源模拟不同光源,观察光影效果的变化。
4. 通过调整物体位置和角度,观察光影效果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5.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光影变化规律。
四、实验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1. 问题:在拍摄过程中,相机曝光不足,导致画面暗淡。
解决思路:调整相机曝光参数,如ISO、光圈、快门速度等。
解决方法:尝试提高ISO值,增加画面亮度。
2. 问题:在模拟不同光源时,发现光源强度不够,影响光影效果。
解决思路:更换或增加光源,提高光源强度。
解决方法:使用更强的移动光源,确保实验效果。
3. 问题:在调整物体位置和角度时,发现某些角度的光影效果不明显。
解决思路:尝试改变物体材质、颜色等,提高光影对比度。
解决方法:选择具有明显反差效果的物体,如黑白对比、亮暗对比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自然光在不同时间下的光影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光和影子实验报告单
光和影子实验报告单第一篇:光和影子《光和影》教学设计教材依据《光和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起始课。
从本课到第4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有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设计思想五年级的学生对影子的产生和传播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必须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纸、墙壁、黑板等),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
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白纸、大小合适的长方体小木块(可以用同样的长方形纸盒代替)、铅笔、细绳等。
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实验室)、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请同学们猜个谜语:“我跑它也跑,我跳它也跳。
没光找不到,有光和你闹。
”(影子)你们猜的真快!那影子和什么有关呢?(可能答:我、光)今天我们来认识《光和影》。
板书:【光和影】二、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绝美的手影表演(播放视频)。
影子科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规律,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探究物体影子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子大小、方向与光源角度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总结能力。
二、实验器材1. 火柴或蜡烛2. 火柴盒或蜡烛支架3. 纸板或白纸4. 刻度尺5. 量角器6. 精密计时器(可选)7. 椅子或桌子8. 环境照明工具(如台灯、手电筒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纸板或白纸平铺在桌面上,蜡烛或火柴放置在纸板一侧,确保纸板与桌面平行。
2. 观察并记录:点燃蜡烛或火柴,调整光源与纸板之间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
3. 改变光源角度:将蜡烛或火柴沿纸板边缘移动,调整光源与纸板的角度,重复步骤2,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
4. 改变物体距离:将蜡烛或火柴放置在纸板不同位置,重复步骤2和3,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
5. 比较分析: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比较不同条件下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的变化规律。
1. 光源与纸板平行时,影子大小与光源距离成正比;光源与纸板角度越大,影子越小。
2. 光源与纸板垂直时,影子最小;光源与纸板角度越小,影子越大。
3. 影子方向始终与光源方向相反。
4. 影子形状与物体形状相似。
五、实验结论1. 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物体背后会形成影子。
2. 影子的大小与光源距离成正比,与光源角度成反比。
3. 影子的方向始终与光源方向相反。
4. 影子形状与物体形状相似。
六、实验讨论1. 影子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方向相反?2. 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3. 如何利用影子进行实际应用?七、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2. 尝试改变光源颜色,观察影子颜色是否变化。
3. 尝试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实验,如室内、室外、白天、夜晚等。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物体影子的形成、大小、方向和形状,验证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光和影实验报告单
“光和影”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挡光物体和屏的位置一定的时候,改变光源的位置(照射角度、照射方向等。
角度用光线跟水平桌面的夹角,大致估计就可以,不必太精确。
方向用前后左右来描述都可以),影子作何变化。
实验二,当光源位置一定的时候,改变挡光物体的位置(挡光物体与光源的距离)影子又有何变化。
实验三,分别让光源照射挡光物体的不同侧面(遮挡物必须跟屏分开)。
成影三要素: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光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影子的特点:1、光源位置改变,影子方向、位置改变
照射角度大,影子短
照射角度小,影子长
光源和影子的方向总是相反
2、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时
物体离光源近,影子大
物体离光源近,影子小
3、光源照射物体不同侧面,形成的影子不同。
物体影子形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2. 探究物体在光照射下形成影子的现象;3. 分析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时,物体会阻挡部分光线,从而在物体背面形成较暗的区域,即影子。
影子的形状、大小和方向与光源、物体和观察者的位置有关。
三、实验器材1. 火柴;2. 白纸;3. 铅笔;4. 电筒;5. 透明塑料板;6. 尺子;7. 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用铅笔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参照线;2. 用火柴点燃一支蜡烛,将其放在白纸中央,确保蜡烛的火焰稳定;3. 将电筒放在蜡烛正前方,调整电筒的高度和角度,使光线垂直照射在蜡烛上;4. 观察并记录蜡烛在白纸上形成的影子;5. 改变蜡烛与白纸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大小变化;6. 改变电筒与蜡烛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大小变化;7. 将透明塑料板放在蜡烛与白纸之间,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大小和形状变化;8.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当蜡烛与白纸的距离增加时,影子的大小也随之增大;2. 当电筒与蜡烛的距离增加时,影子的大小也随之增大;3. 当透明塑料板放在蜡烛与白纸之间时,影子的大小和形状发生了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影子的大小与物体与光源的距离成正比,即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越远,影子越大;2. 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物体的距离成正比,即光源与物体的距离越远,影子越大;3. 影子的形状与物体和光源的位置有关,当物体与光源的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以及物体在光照射下形成影子的现象。
同时,我们分析了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为今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解释影子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验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1. 实验步骤规范,操作熟练;2. 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准确;3. 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光线实训报告万能模板
一、实训报告封面【实训报告名称】:光线实训报告【实训班级】:________班【学生姓名】: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实训日期】:____年__月__日二、实训目的1. 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散射等。
2. 掌握光的测量方法,如光强、光通量、亮度等。
3. 熟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如光谱仪、分光计、光功率计等。
4.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训环境1. 实验室:光线实验室,具备光学仪器和光源。
2. 实验设备:光谱仪、分光计、光功率计、光学元件、光源等。
四、实训原理1. 光的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2. 光的反射:光线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会反射回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 光的散射:光线通过介质时,由于介质中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结构对光线的散射作用,使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偏离。
五、实训过程1. 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现象,测量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光的反射实验: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验证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测量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验证斯涅尔定律。
4. 光的散射实验:观察散射现象,分析散射程度与入射光强、介质性质的关系。
5. 光学仪器使用实验:学习光谱仪、分光计、光功率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光的传播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并测量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光的反射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光的折射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斯涅尔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 光的散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了散射现象,并分析了散射程度与入射光强、介质性质的关系。
5. 光学仪器使用实验:掌握了光谱仪、分光计、光功率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测量。
影像用光实验报告
影像用光实验报告影像用光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光源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合理使用光源的重要性。
二、实验材料1. 相机:一台数码相机或手机相机;2. 光源:日光灯、白炽灯、荧光灯等;3. 实验对象:可以是静物或人物。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对象:选择一个静物或人物作为实验对象,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确保光线照射均匀。
2. 调整相机参数:将相机设置为手动模式,调整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等参数,以便观察不同光源下的影像效果。
3. 选择光源:依次使用日光灯、白炽灯、荧光灯等光源进行拍摄,保持相机位置和参数不变。
4. 拍摄影像:使用相机拍摄实验对象,注意保持相机稳定,避免拍摄时晃动。
5. 回放影像:将拍摄的影像传输到电脑或其他设备上,进行回放观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不同光源下的影像效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日光灯下的影像:日光灯是一种自然光源,其光线较为均匀,色温较高。
在日光灯下拍摄的影像通常具有较高的色彩还原度和细节表现力,适合拍摄自然风光和人物肖像。
2. 白炽灯下的影像:白炽灯是一种暖光源,其光线较为柔和,色温较低。
在白炽灯下拍摄的影像常常带有一定的黄色调,适合营造温馨、柔和的氛围,适用于拍摄室内场景和人物特写。
3. 荧光灯下的影像:荧光灯是一种冷光源,其光线较为刺眼,色温较高。
在荧光灯下拍摄的影像往往偏向冷色调,对于需要突出清晰度和细节的场景较为适用,如科技产品拍摄等。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光源对影像质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光源的光线特性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影像的色彩还原度、细节表现力等方面。
因此,在拍摄时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以达到预期的影像效果。
2. 合理使用光源能提升影像质量:根据被拍摄对象的特点和拍摄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能够提升影像的质量。
例如,拍摄自然风光时选择日光灯,能够还原出自然景色的真实感;拍摄室内场景时选择白炽灯,能够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光和影实验报告单1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班第组年月日实验名称影子的方向与什么有关
实验目的影子的方向与什么有关
实验器材手电筒、长方体、A4纸、铅笔、尺子。
步骤和方法1、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正上方照射木块,在
桌面上画出它的影子。
2、用手电筒从左上方照射木块,在桌面上画出它的影子。
3、用手电筒从右上方照射木块,在桌面上画出它的影子。
(注意手电筒与纸屏之间的距离不变)
观察的现象1、用手电筒从正上方照射木块,影子在(),
2、用手电筒从左上方照射木块,影子在()
3、用手电筒从右上方照射木块,影子在()
实验
结果
影子的长短、方向随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 )。
探究影子的成因和变比实验报告单
探究影子的成因和变比实验报告单
一种光学现象,影子不是一个实体,只是一个投影。
影子的产生: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这一科学原理。
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形成的投影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
(这里说的光是可见光线)。
产生影子的条件:影子形成要光和不透明物体两个必要条件。
影子中部特别黑暗的部分叫本影,四周灰暗的部分叫半影。
这些现象的产生都和光的直线传播有密切关系。
假如把一个柱形茶叶筒放在桌上,旁边点燃一支蜡烛,茶叶筒就会投下清晰的影子。
如果在茶叶筒旁点燃两支蜡烛,就会形成两个相叠而不重合的影子。
两影相叠部分完全没有光线射到,是全黑的,这就是本影;本影旁边只有一支蜡烛可照到的地方,就是半明半暗的半影。
如果点燃三支甚至四支蜡烛,本影部分就会逐渐缩小,半影部分会出现很多层次。
物体在电灯光下能生成由本影和半影组成的影子,也是这个道理。
电灯是由一条弯曲的灯丝在发光,不只限于一点。
从这一个点射来的光给物体遮住了,从另一些点射过来的光并不一定全被挡住。
很显然,发光物体的面积越大,本影就越小。
如果我们在上述茶叶筒周围点上一圈蜡烛,这时本影完全消失,半影也淡得看不见了。
科学家根据上述原理制成了手术用的无影灯。
它将发光强度很大的灯在灯盘上排列成圆形,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
这样,就能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既保证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产生明显的本影,所以取名无影灯。
影视光度折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影视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 学习利用实验方法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3. 分析影视作品中光的折射现象在视觉效果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折射角r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n之间满足以下关系:n1 sin(i) = n2 sin(r)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三、实验器材1. 影视作品播放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2. 影视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等)3. 量角器4. 折射率测量仪5.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观看影视作品,记录其中出现的光的折射现象,如水面、玻璃、镜子等。
2. 选择一个具有明显折射现象的片段进行分析,如水面折射现象。
3. 使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i和折射角r。
4. 使用折射率测量仪测量水面的折射率n1和空气的折射率n2。
5. 根据斯涅尔定律计算折射率n1和n2的比值,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6. 分析影视作品中光的折射现象在视觉效果中的作用,如增强画面立体感、表现水下的神秘氛围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的折射现象在影视作品中,光的折射现象主要体现在水面、玻璃、镜子等介质上。
例如,水面折射现象在表现水下的景象、水面反射现象等场景中经常出现。
2. 实验结果以水面折射现象为例,我们测量了入射角i、折射角r以及水面的折射率n1和空气的折射率n2。
根据斯涅尔定律,计算得到折射率比值为:n1 / n2 = sin(i) / sin(r)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说明光的折射现象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准确的呈现。
3. 光的折射现象在视觉效果中的作用(1)增强画面立体感:光的折射现象可以使画面中的物体产生立体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表现水下的神秘氛围:水面折射现象可以表现出水下的神秘氛围,增强影视作品的感染力。
(3)展示光影效果:光的折射现象可以产生丰富的光影效果,为影视作品增添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班第组年月日实验名称影子的方向与什么有关
实验目的影子的方向与什么有关
实验器材手电筒、长方体、A4纸、铅笔、尺子。
步骤和方法1、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正上方照射木块,在
桌面上画出它的影子。
2、用手电筒从左上方照射木块,在桌面上画出它的影子。
3、用手电筒从右上方照射木块,在桌面上画出它的影子。
(注意手电筒与纸屏之间的距离不变)
观察的现象1、用手电筒从正上方照射木块,影子在(),
2、用手电筒从左上方照射木块,影子在()
3、用手电筒从右上方照射木块,影子在()
实验
结果
影子的长短、方向随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