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主题阅读《传统文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主题阅读——传统文化班级:姓名:建议30分钟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1)根据文段内容选一选。
①因为贝壳(),所以人们喜欢把贝壳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A.很漂亮,很珍贵B.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②因为贝壳(),所以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
A.很漂亮,很珍贵B.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2)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__________有关,除了选文所举的例子,我还知道贝字旁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字的故事真是太有趣了,通过观察,我还知道,用“______”作偏旁的字大多与________有关,比如: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秋节快到了,王奶奶有一张月饼券,请结合“月饼券使用说明”为她解答几个问题。
月饼券使用说明:1.此券不可兑换现金。
2.凭此券可换取价值268元的月饼一盒。
3.换取月饼的地点:喜来登酒店一楼大堂。
4.换取月饼的时间:上午9:00—下午6:00。
5.换取月饼的截止日期:2020年9月22日。
1.王奶奶应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换取月饼。
(3分)2.以下哪个时间王奶奶可以换取到月饼?()(3分)A.2020年9月1日上午8:30。
B.2020年9月23日上午10:00。
C.2020年9月12日下午3:00。
3.王奶奶凭此券可以换取下面哪一盒月饼?()(3分)A. B. C.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传统佳(jiā)节正月初一春节到,吉(jí)祥(xiánɡ)如意乐陶(táo)陶。
正月十五元宵节,舞起龙灯踩高跷(qiāo)。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丰碑李本深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风雪太大了。
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儿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
他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
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描写方法】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多选)A.动作描写B.神态描写C.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2.【语文要素】短文描绘了下面几幅画面,其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是,属于个体描写的是。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烛心①乔迁新居,女主人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室内一片漆黑。
②女主人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小脸,背着手,说:“阿姨,你家有蜡烛吗?”④怎么?我刚搬来第一天,邻居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这不是欺侮新来的吗?今天来借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借姜,借蒜。
不,不行!女主人便说:“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没准备蜡烛。
”说完,她就准备关门。
⑤“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
”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起两根粗粗的蜡烛。
⑥面对孩子清莹的眼睛,女主人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有删改1.【信息提取】小说开篇仅用六个字就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
小说很巧妙地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分别是站在“台前”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以及一个藏在“幕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物分析】第④段和第⑥段主要对女主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进行了描写,其内心变化的过程是()→()→()。
A.反感、拒绝B.顿悟、愧疚C.猜忌、多疑3.【人物分析】下列对第⑥段女主人的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女主人认为自己和邻家小男孩非亲非故,他送来蜡烛,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B.女主人意识到自己误会了邻家小男孩,她为自己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感到羞愧。
C.邻家小男孩在停电时忽然到访,让女主人惊慌失措。
4.【问题探究】小说在后面才点明小男孩的来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旨把握】“烛”能带给人光明与温暖,小说以“烛心”为题,赞扬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班级:姓名:建议时间:30分钟完成一、阅读诗歌《大自然的语言》,完成练习。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细心观察你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已到人间。
如果你砍倒大树,就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果你捕到大鱼,鱼鳞(lín)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从诗歌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诗歌中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用“”画出来。
3.白云飘得高高,我知道明天是______天;看到蝌蚪在水中游,我知道______来了;看到树桩上有15道圈,我知道这棵树长了_______年;看到鱼的鱼鳞上有______道圈,我知道这条鱼今年3岁。
4.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写一写。
(至少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鸟岛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那就是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它们在这里做窝安家,养育后代。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jù)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
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
主题阅读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0篇)
主题阅读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0篇)主题阅读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意识到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重要性。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读一遍。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
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
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过渡: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魏格纳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从海量的信息中寻找证据。
原来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信息。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
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1、《黄冈》第8课2、同步阅读【板书设计】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无意发现产生奇想寻找证据引起震动【教后反思】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七年级语文上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比喻小知识
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
比喻小知识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小明长得很像他爸爸。 2.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 3.像你这样健壮的人应该去当运动员。 4.他脸色苍白,好像是病了。 5.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6.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
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句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小草活泼调皮、充满生 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例2: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 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句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黄昏和夜变得具体可感,鲜明生 动;兼用排比,表现出乡村处处都是黄昏的特点,与城里没有黄昏形 成对比。
比喻小知识
从《秋天的黄昏》的第六段和第七段中找出比喻句。 明喻句: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暗喻句: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
拟人小知识
拟人就是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例2: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10)河堤上相依慢走的人和牛 (11—12)有爱不设防的村庄
先梳理内容, 再仔细答题
第三部分(13) (13)准备离开,贪望夕阳。
文后第一题
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以空间(方位)为序。 表顺序的词或短语有:河堤上——从河堤往下看, 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村庄在田野尽头
比喻小知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夏天(节选)夏天给人们种种磨难跟考验,训练人的耐性、智慧跟机敏。
苍蝇、蚊虫、臭虫、蟑螂都在夏天大活跃。
暴风雨、霹雳、冰雹也是夏天多。
一不小心,就可以遭到非常的灾害。
您要当农人,要防备几天的旱涝,会造成一年的歉收。
一场小病,会教草吃了禾苗。
您要做商人,要当心仓库货品的霉烂,码头火车上的淋雨,可以使您的血本一下赔光。
您要做工人,也须预备风里雨里,叫您的建筑营造突然停止,大热大晒使您的工作效率无法估计。
您要当医生,也须估计病人的“夏瘦”“怯夏”,减少了抵抗力。
气候的突变,使正在恢复的病人,遭到波折。
传染病的蔓延,肠胃病的增加,也使得您更累更烦。
你要当学生,暑假可不是休假的时候,正像传说里鲤鱼跳龙门一样,是过关前进的时机,升级考,升学考,转学考,就业考,一两天的成败得失,常常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耐不住磨难,经不起考验的,只有碰得遍体鳞伤,血淋淋地退下来。
——作者梁容若,有删改1.【信息提取】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信息提取】根据选文内容补全下图。
3.【句子理解】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画“____”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情感体会】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夏天的态度是()A.厌恶夏天,因为它给人们带来种种磨难跟考验。
B.要正确看待夏天并利用夏天,训练自己的耐性、智慧和机敏。
5.【知识迁移】请仿照选文的结构,选择一个中心句,仿写一段话。
①夏天是炎热的。
②夏天是多彩的。
③夏天是有趣的。
④夏天是悠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类文阅读1.夏天给人们种种磨难跟考验,训练人的耐性、智慧跟机敏。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二班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建议时间:30分钟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周总理乘车一天晚上十点多钟,一辆公共汽车开到天桥站,很多乘客上车了。
其中有一位乘客掏(t āo)钱买车票时,售票员刚把票递过去,突然认出他来:“啊,周总理!”“周总理和我们一起乘车了!”车厢(xiānɡ)里连忙欢腾起来。
大家一边伸出手,期望和总理握手,一边说:“总理您好!”周总理兴奋地同大家握手,向每个乘客点头微笑。
周总理望着售票员,亲切地问:“小伙子,工作习惯吗?售票累不累?”公共汽车开到北海站,售票员刚要上前搀(chān)扶周总理,周总理已经下车了,他笑着对售票员说:“你们辛苦了!”售票员望着总理慈(cí)祥(xiánɡ)的面容,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1.依据短文内容填一填:亲切地()感动得()2.“车厢里连忙欢腾起来”是由于()(填序号)①周总理和大家一起乘坐公共汽车。
②周总理掏钱给大家买票。
3.周总理是怎么对待车厢里的乘客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4.从文中你感受到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多选,填序号)①亲民、爱民②关怀人民③不搞特殊(shū)化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齐白石画画齐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
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在地上画画。
后来,他当了木匠(jiànɡ),白天干活,晚上在昏(hūn)暗的油灯下学画。
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腿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始终画到灯油燃(rán)尽为止。
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齐白石爷爷家里有很多花草,招来很多小昆虫,水缸(ɡānɡ)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都认真地观看它们。
他要画蚱(zhà)蜢(měnɡ),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始终到看清蚱蜢跳动时双腿的动作为止。
后来,齐白石爷爷成了世界有名的画家,他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
1.齐白石爷爷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
他画的花___________,画的鸟______,画的鱼______,画的虫______。
第1单元主题阅读(阅读策略+精选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主题阅读【单元人文主题】自然之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阅读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在阅读文章时,有意识地在头脑中想象出与文章内容相符的一幅幅画面。
【阅读策略】第一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官,品味语言文字,想象画面。
1.找到描写景物声音、形态的重点词句,把文章所描绘的景象还原成画面。
如《观潮》一文,“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就是描写江潮形态、颜色和声音的语句,我们可以由此想象战马奔腾、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的画面,就能还原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了2.综合运用嗅觉、视觉和听觉感官,多角度想象画面。
如《走月亮》以“走”为线索,写了途中看到的景物、闻到的香味及“我”的联想。
阅读课文时要充分调动视觉和嗅觉感官来想象月光皎洁、溪水流香、瓜果成熟等画面。
第二步借助生活体验想象画面。
如《走月亮》,阅读“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时,可以根据平时我们在月光下散步的生活体验,想象自己走在月光下,看到月光闪闪的溪岸、石拱桥、月影团团的果园、庄稼地和菜地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第三步虚实结合想象画面。
1.了解文中哪些是现实的景、物,哪些是想象出来的景象。
如《繁星》第3自然段中,深蓝色的天空、半明半昧的星、船等景物是实写,萤火虫在周围飞舞、星星眨眼、“我”睡在母亲怀里等景象是虚写。
2.虚实结合想象画面。
如《繁星》中,作者由现实的景、物联想到在母亲的怀抱里的舒适、安全和信赖的感觉。
【阅读知识点补充:如何解答想象画面类试题】边读边想象画面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事物。
这是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语文学科素养,也是小学阶段现代文阅读的常考考点。
那么,如何解答想象画面类试题呢?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然后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情景或意境,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应的画面;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将想象的画面生动具体地描述出来,描述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以原文为基础,抓住隐含信息。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①40多亿年前,火星与地球逐渐形成了。
他们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
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②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
后来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
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③最初,这兄弟俩都没有水,荒凉寂寞,经常遭到彗星和陨石突如其来的袭击。
陨石的水分比较少,而彗星本身大多是些大冰块,含有丰富的水。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④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当火山爆发时,这些矿物便分离出来,随着熔岩释放出来。
其中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飘散在空中,一部分随后变成雨水落下来,形成了湖泊和海洋。
⑤火星的环境与地球相似。
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
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不需要太快的速度。
在太阳的照射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这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⑥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只要有适当的温度,就可能孕育出生命来。
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这仍然是一个谜。
——有删改1.【内容把握】菲菲在快速浏览文章后,列出了提纲,请你帮她把提纲补充完整。
推测火星有水和生命: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地球的火星上水的来源 _________________给火星带来了最初的水“孪生兄弟”水的成分潜藏在______________中火星上存不住水:火星对物体的_____________小火星之谜:科学家推测火星也可能______________2.【方法提炼】成成对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很感兴趣,他可以采用的阅读方法是抓住第____ ___段和第_______段细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艺术之美【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艺术之美一、 .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未娶未嫁的兄妹马修和玛丽拉住在一栋有着绿山墙的房子里。
随着年事渐渐转高,兄妹俩准备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便于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计,可是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安妮。
一天的相处后,马修和玛丽拉决定留下这个能说会道的女孩。
后来这对兄妹发现安妮生性倔强勤恳、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频繁地闯一些无伤大雅的祸,让人不忍责难,反而忍俊不禁。
她不似任何意义上的传统女孩,从此马修兄妹刻板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安妮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略带叛逆的个性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聪明勤奋,很快就在学校崭露头角,并赢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
然而知恩图报的她,在马修突然去世,绿山墙农庄面临困境时,毅然放弃去远处女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在附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丽拉。
1.【提取信息】安妮来绿山墙的原因是()。
A.住亲戚家B.孤儿院的失误C.上学2.【名著链接】读梗概,完成填空。
这本著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加拿大女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1)马修和玛丽拉决定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公安妮的外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最让我们感动的举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人物】说说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记载,锺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他的墓前悼念他,留下了下面的话语。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谁让太阳变懒了?章云华①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变得越来越“朦胧”。
②人造卫星传回地球的资料表明,大气污染已经使“革命圣地”——延安从卫星的“太空之眼”中消失了。
③科学家们的另一个警告更令人心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日照时间每天因此已平均减少了一个小时,太阳越来越“不喜欢”地球,与地球“约会”的时间越来越短!④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内部不断进行着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热核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线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还使地球每年获得了约60亿亿千瓦小时的太阳能。
⑤现在,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每年可以“生产”约2亿亿吨碳水化合物,虽然日照的减少不至于使人类灭绝,但恶性循环却让人类呼吸到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甚至已有科学家提出今后人们将戴上面罩出门。
⑥日照时间减少,后患无穷,不仅人类习以为常的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的感觉不复存在,利用太阳能建造的太阳能温室、太阳灶、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空间发电站……也会因此而缩短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加剧地球的能源危机。
由于地球上的天气情况主要取决于太阳的辐射,日照时间的减少,将使到达地球磁场的太阳能辐射和带电粒子流产生变化,从而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
⑦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能增进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扩张皮肤、肌肉,杀死皮肤表面细菌,增强皮肤防范能力的功能。
日照时间的减少,势必缩短人类皮肤的有效日晒时间,造成人类皮肤的免疫力下降、佝偻(ɡōu lóu)病和骨软化症的诱因增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⑧由此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大气层不再受到污染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我们的未来,请爱护我们的环境!——摘自《青少年科技博览》1.【信息提取】“太阳变懒”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品析】第③段“与地球‘约会’的时间越来越短!”一句中的“约会”是指_____ 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主题阅读(阅读策略+精选阅读)
第七单元《艺术之美》主题阅读【单元人文主题】艺术之美: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阅读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阅读策略】第一步借助品评体会艺术之美。
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借助文章中人物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和概括性的语言来体会艺术形象。
如,《伯牙鼓琴》中没有明确描写伯牙琴技的高超,而是通过锺子期听琴声发出的感叹“巍巍平共大山”“汤汤乎若流水”进行描写。
我们可以借助锺子期的语言来根象琴声,去揣摩音乐所描述的画面。
第二步借助由艺术作品引起的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体会艺术作品激发了怎样的相象。
如,《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的琴声激起了皮鞋屏的相象他仿佛看到了月亮从大海上升起来的场景。
2.借助他人的想象或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构建画面,体会艺术境界。
如,读《月光曲》一文,我们可以借助穷困的兄妹俩的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兄妹俩当时的感受,从而体会贝多芬高超的艺术境界。
第三步借助表演场面的描写感受艺术之美。
我们可以借助动静结合的表演场面描写来感受艺术之美。
如,《京剧趣谈》中,“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写出了舞台上激烈打斗中夏然而止的定格场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京剧动感十足、以虚显实的艺术风格。
【精选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1.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类文阅读飞翔的蜘蛛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yán)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的蛛网都搅(jiǎo)毁了。
后来,通过仔细地观察,我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行,小心翼(yì)翼,翘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者说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
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多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
以后的进程一般比第一根丝的安置要快多了。
尽管它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练,操作起来,仿佛是一种愉快开心的表演似的。
蜘蛛本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空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小动物。
它的网织得精巧而且规矩,八卦(ɡuà)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
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沉默寡(ɡuǎ)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
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
奇迹是执着创造的。
1.【理解词语】下面是状状的阅读记录,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阅读时,我不理解词语“小心翼翼”的意思,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我知道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要素】“我”留心观察了蜘蛛拉第一根丝的步骤,请抓住关键词填一填。
3.【理解分析】蜘蛛不会飞翔,题目却是“飞翔的蜘蛛”,这是因为()(多选)A.蜘蛛有翅膀。
B.作者笑话蜘蛛不会飞翔。
C.蜘蛛能够把网结在半空中。
D.作者用“飞翔”表达对蜘蛛的赞美。
4.【语言表达】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常会有特别的收获。
请你留心观察一种动物吃食物或玩耍的情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文阅读【甲】清晨,一缕阳光把我带入了那浓艳的画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成长故事(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成长故事建议时间:30分钟一、温暖童年的风筝小时候,爸爸看到我们喜欢风筝,就找来几根竹条,削薄,放在火上烘弯,绑好,然后糊上纸,做了一只大大的蝴蝶风筝,下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
爸爸在上面涂上美丽的颜色后,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风筝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我和弟弟来到山坡上,这里早已有了不少放风筝的人。
孩子们见到我们的风筝又大又漂亮,羡慕极了,纷纷围上来。
风吹来,我们松开手,风筝便飞了起来,可还没飞到半空,便重心不稳地从空中掉了下来。
在大家的惊呼声中,我的心也如同风筝,从喜悦坠入谷底。
爸爸却很沉稳地拾起风筝,说:“没关系,重心不移,我修整一下。
”然后调整风筝长长的尾巴,我的感想: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重新放入空中,风筝平稳地升空,越飞越高,大家我的感想:_欢呼起来。
有个小朋友说:“真棒,自己做的风筝,_______________街上也买不到这样的风筝呢!”我和弟弟牵着线,_______________一脸的幸福、自豪。
_____________那个风筝,陪伴我们度过好几年的春天。
我和弟弟奔跑着放飞风筝,欢喜地看那美丽的蝴蝶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而爸爸,总是慈爱、满足地看着我们的如花笑靥(yè)。
现在我们长大了,但我不会忘记:曾经有一只风筝,承载着父爱,温暖着我整个清贫却幸福的童年。
1【概括情节】“风筝”是短文的线索,根据短文内容概括情节。
做风筝→→→→忆风筝2.【品读句子】读句子,把表格填写完整。
①我的心也如同风筝,从喜悦坠入谷底。
②我和弟弟牵着线,一脸的幸福、自豪。
3.【运用策略】读短文,完成下列任务。
(1)第1自然段中画线部分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从所描写的情景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感想写在右边空白处。
(2)读完短文后,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在右侧空白处写出你的疑惑,并试着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自己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周庄水韵(节选)最近一次去周庄也是春天,然而是在晚上。
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节日。
①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
坐船夜游,感觉似进入梦境。
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
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晶莹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
还没有等我来得及细看,那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
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
突然,一串串晶莹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
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
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②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七彩斑斓的光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
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
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境普通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奇妙的童话,古镇幽远的汗青和缤纷的理想,都泛动在被竹篙和XXX搅动的水波当中。
第8单元主题阅读(阅读策略+精选阅读)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八单元《走进鲁迅》主题阅读【单元人文主题】走进鲁迅: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阅读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相关资料是对理解文章起着重要作用的资料,包括背景资料、作品的相关评述等。
【阅读策略】第一步借助背景知识,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了解作者的生平。
如,学习《少年闰土》之前,先要了解鲁迅的生平简介。
2.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作品的创作年代与我们相距较远,读文章前要先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如,鲁迅创作《好的故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艰辛。
鲁迅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到来,所以作此文寄以希望。
3.了解写作背景。
了解写作缘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了解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就更能理解诗歌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的赞美之情了。
第二步借助其他相关资料,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查找相关注释。
如,《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作者写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我们只有查找鲁迅的《自嘲》一诗(前者的出处)和《野草·题辞》(后者的出处)后,才能更准确地体会诗句的含义。
2.借助相关评述。
阅读文章时遇到一些不好理解的段落或文字,我们可以借助专家学者对作品或作者的评述来理解。
如,《好的故事》的课后“阅读链接”是冯雪峰和李何林对鲁迅的《野草》的相关评述,借助这两段文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难懂的部分。
【精选阅读】1.碗我们山村的孩子们吃饭都是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
盛上一碗饭,夹一些菜放在饭上,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上来吃。
我们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dūn)上,有的干脆蹲在那儿。
大伙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呢。
大家还可以自愿地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
我们端着碗出场的第一个“节目”是猜菜:大家把手里的碗举得高高的,让对方猜,猜不着,就吃对方一口菜;猜着了,就让对方吃一口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题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题阅读一、主题阅读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题阅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题阅读的意义重大。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通过主题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而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其次,主题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通过主题阅读,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人文知识等,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最后,主题阅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主题阅读,学生能够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思想、意义等,从而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主题阅读的实施策略1.确定主题,精选阅读材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并精选相关的阅读材料。
主题的确定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材料的精选应该注重质量,既要符合主题的要求,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主题阅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读什么、为什么而读。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意义等。
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组织交流讨论,深化理解在主题阅读中,交流讨论是深化理解的重要方式。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意义等。
在交流讨论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发言、尊重他人。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需要改进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主题:国学经典与现代阅读的关系一、国学经典的魅力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四书五经》、《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是我国文化的宝库。
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教诲和文学艺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学情怀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学经典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国学经典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也受到了重新的关注。
学校纷纷开设国学经典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在现代教育中,国学经典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三、现代阅读对国学经典的影响然而,随着互联网、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
他们更倾向于阅读网络小说、漫画等新型文学作品,对国学经典的兴趣逐渐降低。
这种现象引发了教育界和家长们的担忧,如何让孩子在现代社会中重拾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四、如何让孩子重新热爱国学经典针对这一问题,教育界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
首先是通过校园教育,设立国学角、举办国学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国学经典。
其次是在家庭中,家长要做好榜样,多给孩子讲述国学经典中的故事,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
还有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通过APP、全球信息湾等让孩子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国学经典作品,增加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五、结语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让孩子重新热爱国学经典是一个需要共同努力的问题,希望学校、家庭、社会各界能够携手合作,让国学经典的魅力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国学经典与现代阅读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它不仅涉及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关乎着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文化素养。
如何让国学经典与现代阅读有机结合,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和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更喜欢在手机、平板上阅读网络小说、漫画,而较少涉及国学经典的阅读。
这样的变化,部分原因在于网络文学的包容性和有趣性,也在于国学经典在孩子们眼中的陈旧和难懂。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八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八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8个单元阅读练习(含答案)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那明明媚媚的紫,仿佛在欢笑;那生机勃勃的紫,仿佛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节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有删改)1.【字词理解】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立——()凝望——()宁静——()2.【标点运用】读下面的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只是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活动;那明显媚媚的紫,仿佛在欢笑;那奄奄一息的紫,仿佛在不绝地生长。
(1)我的发现:三个分句都是在说________________,每个分句都是先写____________,再写作者的_____________。
像如许三个_____________的分句之间应该使用分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向主题阅读挺近
学期伊始,在召开的市教研会上重新确定了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新方向:主题阅读式教学。
所谓主题阅读,又叫专题阅读,是一种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文章的方法。
由此,我突然想起了那个老套的问题:语文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整天的“题海战术”,也有人说是老土的“八股文”。
而这些似乎都脱离了语文应有的含义,玷污了语文的情、意、美、真......要体会语文的美好就要融入她,要融入她就要认识她、解读她。
阅读,是最好的方式。
开课初,我们进行了以“珍爱生命,感悟人生”为主题的阅读教学探索。
让学生不分课节、不分顺序进行大量阅读。
找出一篇文章做到朗读、诵读到流畅的速读。
学生有分段读、交替读、分角色读等等;教师则范读、领读、师生混读等。
同时,阅读中加入竞争机制,男女生竞读、组间抢读,学生一下子融入并乐在其中。
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越来越发现阅读教学的好处。
首先,学生在阅读中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提高了阅读速度。
我们在整合课本阅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与主题相关的课外作品。
例如学生每天都要阅读几篇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从阅读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感悟。
在课堂设计上,作为教师我会紧贴专题,搜集、筛选相关文章送给学生。
大量、反复的阅读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对一篇文章能做到过目不忘,绘声绘色地复述故事内容。
我一直认为,语文要想学的好,首先你得说的好。
所以,除了让学生复述课本故事,课下搜集故事材料也很重要,这也是提高阅读面的一个途径。
当然,每周所讲的故事也是要设计专题的。
这也让学生了解到,阅读不是单一的看书,它是有很多表现形式的。
其次,通过阅读,加大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增加思考角度,形成有效的框架式学习。
以前学习课文,学生读两遍就结束了,老师永远以讲题、做题为主。
实际上,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阅读就成了累赘,甚至浪费了做题的时间。
作为中学生,他们是渴望读书并且乐于去读书的。
通过大量、反复的阅读,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在文字表面,而是深入文章中心,在阅读中在产生共鸣,进而捉住思想内涵。
这种收获,是做多少题都求之不来的。
在第一个“生命”主题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读懂生命需要珍惜、珍爱,也懂得了生命离不开付出、关爱、真诚、尊重等这些优秀的品德,更明白了作为中学生,生命的意义就是干好身边的点滴小事,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而事实上,一个不善于读书、不习惯于读书的人,即使他行了万里路,在内心的积累也是浅薄的,因为他欠缺语言的修饰。
现代人,没有语言文字做积累,他的“行程”将是苍白的。
作为学生,求学就是他们的“行程”,而修炼语文就是为了内心的沉
淀。
把语文阅读专题化,使学生的学习更明确而简单。
一个主题构成一个框架,有角度、有深度,将学习的难度降低,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开拓了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一举多得,即可为之。
一直以来“多读多写多活动,让语文学以致用”是这门课所追求的方向。
主题阅读就是要从读入手,把“看”课本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从读中学习知识,懂得道理,培养个性,建立情感。
我们要把主题阅读和专题学习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