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三、感叹雨果胸怀
2.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 征中国的“胜利”歌功颂德,但雨果作为法国人, 面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 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 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请结合下面文 本来思考。
(1)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 属于人类的。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 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 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分析:这些句子中的“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胜 利者、文明”等词都是褒义词,都运用了反语修辞。
反语,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 本意,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 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
眼花缭乱: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不可名状: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气势盛大。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赃物: 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得来的物品。
一、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简述信件概要
1.现在假设你是巴特勒上尉的副官,收到了 这封信后并进行朗读,请采用合适的措辞和口吻, 用一句话为巴特勒上尉概述信件内容。
示例:尊敬的巴特勒阁下,雨果先生在信中……
明确:雨果先生在信中对圆明园高度赞美,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 行径严厉谴责,对被掠夺的中国深表同情。
2.快速默读课文,探究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言明写信缘由:巴特勒上尉征求远征 中国的意见。 第二部分(2—3):盛赞圆明园这个世界奇迹。 第三部分(4—9):谴责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 第四部分(10):照应开头,尖锐嘲讽。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5篇)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5篇)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5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⑴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⑴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⑴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⑴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

3、德育目标: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以及体会作者林则徐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掌握信件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3. 深入分析信中表达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批判精神。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信件内容概述通过阅读信件,了解作者林则徐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看法和立场,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2 信件结构分析分析信件的开头、结尾、主体部分的构成,以及如何运用事实、论证和抒情等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

2.3 重点词汇和句式讲解讲解信件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写作技巧分析3.1 信件格式讲解讲解信件的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结尾敬语等,使学生掌握信件的基本写作规范。

3.2 写作手法分析分析信件中作者运用的事实、论证、抒情等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课堂实践4.1 仿写练习以林则徐的信件为模板,让学生写一封给当时中国政府或民众的信,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侵略者的抗议。

4.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彼此的信件,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信件的格式和写作技巧,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批判精神。

5.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其他文献,深入了解历史背景,拓宽知识视野。

5.3 课后作业第六章:课文解析进阶6.1 信件深层含义探讨通过深入分析信件,挖掘作者林则徐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国家未来、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于国际关系和战争态度的独到见解。

6.2 历史背景补充进一步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包括战争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信件中提及的历史事件。

6.3 文化差异分析探讨19世纪中期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当时的中外交流和理解,从而加深对信件内容的理解。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2)掌握信件的格式和写作技巧;(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经过;(2)运用思维导图、资料卡片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梳理信件结构;(3)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客观评价的能力;(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介绍;2. 信件格式和写作技巧讲解;3. 信件内容分析与解读;4.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5.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巴特勒上尉收到信件的场景。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信件,了解信件内容和结构;3. 信件格式讲解:讲解信件的格式要求,如信头、称呼、、结尾等;4. 写作技巧讲解:分析信件中的写作技巧,如论据运用、情感表达等;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分享自己的看法;6.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巴特勒上尉收到信件的场景;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了解程度;2. 学生掌握信件格式和写作技巧的情况;3. 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4. 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和价值观的树立。

五、教学资源1. 历史资料: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相关历史资料;2. 信件模板:提供信件格式模板,方便学生书写;3. 角色扮演道具:如军装、帽子等,增强角色扮演的真实感;4.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对中国的影响,如文化摧毁、经济损失等;2. 对比分析其他历史事件中的信件,了解不同背景下的信件特点;3.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信件的形式表达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看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信件的背景,掌握信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信件中的论点及其论据。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口头表达和辩论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多元性,培养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和尊重。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件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信件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件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

3. 信件内容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信件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论点及其论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信件中的论点及其论据,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价值观和立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件的背景和意义。

2. 信件结构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信件的结构,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3. 信件内容解读: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段解读信件内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论点及其论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信件中的论点及其论据,并进行小组分享。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信件分析:评估学生在信件分析和论点阐述方面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观点表达。

五、教学资源1. 信件文本:提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历史背景资料:提供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资料,供学生参考。

3. 案例分析资料:提供相关历史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2024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2024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2024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8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火烧圆明园”,主要围绕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讲解。

详细内容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的严重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掌握其经过及主要战役。

2. 分析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认识火烧圆明园事件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难点:火烧圆明园事件的原因、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英法联军和清朝官员,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当时的历史背景。

4. 例题讲解:以火烧圆明园为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2. 内容:a.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b. 过程:主要战役、火烧圆明园c. 影响: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背景。

b. 请描述火烧圆明园事件的经过。

c. 请分析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影响。

2. 答案:a.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火烧圆明园事件是英法联军在远征过程中,为报复清朝政府的抵抗,对圆明园进行洗劫和焚烧。

c.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大量文物、艺术品流失海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件的背景,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事件。

(2)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信件的内容。

(3)通过分析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原因和经过。

(2)通过分组讨论,分析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信件的背景和内容。

2. 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难点:1. 信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历史事件的理解。

2. 对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2. 准备信件的文本,以便学生进行朗读和分析。

3. 准备分组讨论的题目和写作练习的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信件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信件:(1)学生朗读信件,理解信件的基本内容。

(2)教师对信件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3.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信件的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2)教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进行总结,强调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1)组织学生对比研究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与八国联军侵华的异同,分析两次事件的背景、目的和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两次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些事件中的应对策略。

2. 参观考察:(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博物馆或展览,加深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认识。

(2)鼓励学生实地考察相关历史遗址,增强历史现场的感知。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精选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精选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精选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及课时初中二年级、两课时四、教学手段实物投影、多媒体投影、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五、教学方法激趣法六、教学步骤1、课文导入(两则驴的故事)目的:通过两则驴的故事的讲述,使学生对什么是讽刺性的语言有初步的认识,并激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用多媒体投影打出本课的题目--《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并向学生提出本文的学习重点: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作者雨果的简介(此处用PPT的形式)目的:使学生对作者雨果这位伟大的作家有总体的认识。

3、字词的检测(请学生上来标注字词读音,并用实物投影出来)zhuì chóu fà láng piē xī qiè cái缀满绸缎珐琅瞥见晨曦箱箧制裁4、请学生集体朗读课文5、教师提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通过以上的内容,检测学生预习课文的效果,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6、过渡并转入本课重、难点的教学(问题的探究与解决)(1)请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用PPT展出)阅读课文,并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稍后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问题一:雨果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问题二: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在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问题一答案:总评:“世界奇迹”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分说:②具体讲述园中之物⑶概述耗费劳动之巨总述:亚洲文明杰作说明:教师在归纳学生答案同时用PPT展出巴特农神庙以及圆明园景物(包括有名园概况、名园风光、名园奇珍等),务求使学生能在感性及理性两方面理解课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一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朱lù()晨xī()瞥()见箱箧()惊hài()2.写出反义词。

文明()干净()朴素()赞誉()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②眼花缭乱:③不可名状:④荡然无存:⑤富丽堂皇:⑥丰功伟绩: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二、阅读比较比较阅读(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

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

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让学生了解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林则徐的英勇抵抗。

1.2 教学目标1. 了解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

2. 掌握信件的基本格式。

3. 理解作者林则徐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简介2.1 作者简介林则徐(1785-1859),字元抚,福建侯官人,清朝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曾任广东巡抚,力主禁烟,抵抗英法联军入侵。

2.2 作品简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林则徐在1841年英法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写给英国侵略军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信中林则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英法联军的谴责,以及自己坚守民族气节的决心。

第三章:信件内容解析3.1 信件格式讲解介绍信件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结尾、落款等。

3.2 信件内容分析分析信件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四章:英法联军侵华战争及相关历史事件4.1 战争背景介绍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与中国之间的矛盾,以及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4.2 战争过程讲述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广州之战、厦门之战等。

4.3 战争影响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如领土割让、赔款、通商口岸开放等。

第五章:林则徐的爱国情怀5.1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介绍林则徐力主禁烟的背景,以及他在禁烟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5.2 林则徐的抗英斗争讲述林则徐在英法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的抵抗行动,如封锁珠江口、筹集军费等。

5.3 林则徐的外交策略分析林则徐在战争期间的外交努力,如与俄国使者谈判、争取国际支持等。

六章:信件中的文化内涵6.1 信件中的传统文化分析信件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礼仪、道德、忠诚等。

6.2 信件中的价值观念解读信件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如尊重、正义、爱国等。

七章:对比分析7.1 英法联军的视角介绍英法联军对侵华战争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19世纪中期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

强调英法联军的行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遗产的巨大影响。

1.2 目的说明解释本章节的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并思考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二章:信件阅读与分析2.1 信件展示向学生展示巴特勒上尉的信件,并让其阅读。

2.2 信件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信件中的内容,包括巴特勒上尉对远征中国的描述、感受和观点。

鼓励学生关注信件中的细节,如巴特勒上尉对中国人民的描述、对中国的文化遗迹的破坏等。

第三章:历史背景与事件联系3.1 英法联军的行动回顾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具体行动,包括攻占北京、烧毁圆明园等事件。

强调这些行动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3.2 中国的反抗与抵抗介绍中国在英法联军远征期间的反抗和抵抗行动,包括民间的抵抗和义和团运动等。

第四章:文化遗产的破坏与影响4.1 圆明园的毁灭详细介绍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英法联军的破坏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华文化的损失和影响。

4.2 其他文化遗产的损失探讨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期间对其他文化遗产的破坏,如对故宫、颐和园等的洗劫和破坏。

第五章:讨论与反思5.1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信件内容和历史事件的看法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交流观点。

5.2 反思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珍惜文化遗产,以及如何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第六章:历史视角下的英法联军远征中国6.1 英法联军的组成与目的详细介绍英法联军的组成,包括英国和法国的军事、政治和外交代表。

探讨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目的,包括打开中国市场、传播西方文化等。

6.2 军事行动的过程分析英法联军的军事行动,包括战斗、战略和战术等。

引导学生了解英法联军在远征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征服城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3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一、教材分析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作者在流放根西岛时候所写的文章,1984年2月26日第一次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题目为《文明与野蛮》,后选入人教版教材战争主题单元,与《荷花淀》等文章放在一起。

此次统编版教材将本文放在议论文单元作为精读篇目来处理。

从教材的编写定位来看,教学设计必须围绕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来展开。

本文侧重用铺排去表达赞美,用反语表达讽刺,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从写作背景来看,圆明园激起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强思考在当下仍有现实意义。

因此,从教材分析的角度来看,本文宜引导学生由语言入手去体味文章中表达的观点与蕴含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单元,本篇文章是第二篇精读文章。

学生初次明白论点、论据等文体知识。

需要进一步指导论证思路,同时也要进一步对“站在何种立场提出观点”做出指导。

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来看,本文的写作背景学生在历史课上有所接触,因此对圆明园的被劫掠破坏并不陌生,但是要想达成情感共鸣,必须构筑细节圆明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如何建造的,它又应该被如何看待唯有如此,才能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

三、教学目标1.描述想象中的圆明园并与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对比,品味作者运用铺排所表达的赞美之情。

2.通过探究作者赞美圆明园的目的,理清思路,发现并归纳作者美丑对照原则的表达方式。

3.通过分析作者批评远征中国的原因,认识作者的人道主义立场,学习站在足够高的高度与立场上表达观点。

四、教学重点品味作者运用铺排所表达的赞美之情;发现并归纳作者美丑对照原则的表达方式。

五、教学难点分析作者批评远征中国的原因,认识作者的人道主义立场,学习站在立场上表达观点。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圆明园教师引导:出示圆明园残破图片,请同学用词语或者句子描绘画面中圆明园的被毁现状。

学生活动:(示例)一颗陨落的东方明珠,一朵凋零的艺术奇葩,也是一道民族心灵的伤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从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差别。

3.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体会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圆明园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文章重点字词音形义,疏通文本。

2.了解写作背景,感受雨果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谴责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宝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提示:给同学们展示五幅代表世界文明的古建筑图片。

(出示课件1、2、3、4、5)教师引导:大家认识图片中的建筑物吗?(出示课件6、7)这是世界级的文化瑰宝——圆明园建筑部分的照片。

教师低沉语调读下面的文字: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

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于是,雨果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他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走近圆明园。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出示课件8)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本相关知识。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教师点拨指正。

(出示课件10)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案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这是一封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信件,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信件格式和修辞手法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的案例分析。课文展示了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规范地书写信件。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语言素养: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本、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观点的能力。
2.增强历史意识:使学生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培养跨文化素养: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信件格式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为了巩固这些知识点,我计划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所学。
最后,我认为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我会继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有效的。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关注,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够,导致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前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历史背景的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文。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我注意到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多地采用轮流发言和小组互动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讨论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课文精彩的语言;2、体味雨果的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1、体味雨果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2、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

1、导入。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

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5、感受雨果精神。

6、小结。

7、布置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2分钟)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

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

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校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2、检查预习。

(5分钟)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拼音表示的字:(珐)琅晨曦(xi) 箱(箧) 缀(zhui)满(瞥)见给(ji)予恍(huang)若朱鹭(lu)3、整体感知。

(10分钟)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范读课文,同学在课本上划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以及批判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语句。

体会雨果的态度及思想。

[提问]雨果对巴特勒的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否定)[提问]文中什么地方说明是否定的?(指称其为强盗等)[提问]雨果对圆明园又是怎么认识的?(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典范等)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20分钟)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豪,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深厚底蕴。

1、“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圆明园。

”(比喻)2、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排比)3、“人们常说希腊有……而东方有圆明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分析(通用6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分析(通用6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分析(通用6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分析篇1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

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

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二、介绍圆明园及雨果: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XX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

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

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于1988年。

xx1994年来此植树时指出:“圆明园为什么叫遗址公园,就是为让大家看到这颗灿烂的东方艺术明珠,当年被外国强盗毁坏的惨痛历史,给人民以爱国主义教育。

”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整体感知:思考: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两大部分。

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2、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而雨果也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目的是什么呢?是夸英法联军抢得有眼光、有头脑?作为一名法国人是不是该为自己的祖国发了一笔横财而高兴?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仿写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雨果的信在当今社会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雨果的信对当代有何启示?”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2.教学难点
-理解雨果的写作意图和深层含义,这是学生容易感到困惑的地方。
-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如何从语言表达中提炼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够理性表达。
举例解释:
-针对雨果的写作意图,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理解雨果作为法国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强调了雨果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试图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来理解其深层含义。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对于这些写作技巧的讲解,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这样学生才能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同时,我也发现,对于难点部分,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深度,以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明确雨果写信的目的和立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致”、“远征”等,并理解其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分析雨果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如讽刺、批评等,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提炼出雨果反对侵略、主张和平的观点。
4.体会雨果在信中对巴特勒上尉的讽刺和批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爱国主义情怀。
5.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旨,学会用事实论证观点的方法。
6.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认识现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课型:新授。

二、课时:2。

三、知识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四、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五、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六、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七、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八、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

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

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

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

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

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

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

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

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

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

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很简单的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

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却不容易找出来。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7篇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雨果【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他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

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

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及感情。

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语言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

2、通过学习感受“只有祖国的强大,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摆脱被欺凌的命运”,激发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爱。

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热身游戏摸鼻子游戏。

(先用右手中指指着自己的鼻尖,当老师发出“头发”、“眉毛”或别的面部的器官时,学生要能迅速指到老师发出指令的器官部位,1分钟内老师快速发出15个指令让学生迅速做出反应,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以便在以下的幻灯展示中能认真观察图片。

)二、看一组3D复原的圆明园被毁前的辉煌图片。

1、导入语:师:“想一想:这些画面我们有印象吗?还记得小学时我们曾学过的一篇什么文章中就有过类似的图像?”(《圆明园的毁灭》)师:“看到图上的这些图像,你脑海中会闪现什么样的词语呢?”请2-3位学生说说。

师:“那大家想知道原来如梦似幻的圆明园是什么模样吗”出示有原来美景与现今落魄相比的对比照。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学设计
师生齐读
配乐,ppt展示《圆明园祭》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只有身临其境地了解有“万园之园”之誉的圆明园当初是如何的美轮美奂,真正融入其中,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有着感同身受的痛彻心扉,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我借助圆明园景观复原视频和纪录片,以及图片配乐播放圆明园毁灭前后对比图,对学生产生了很好的视觉冲击力。此外,我还抓住学生的听觉,在感受圆明园之美时,让大家闭上眼睛,由我来朗读经典片段,让学生自行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圆明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自由抢答,说出关键字词
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准。圆明园是……
学生仔细聆听,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圆明园
仔细观看
小组合作探究,说出关键字词
仔细观看
齐读
学生全部答出后,ppt出示“赞美、讽刺”这对反义词
播放轻音乐
播放视频
纪录片《圆明园》宣传片、复原图、图片
ppt出示醒目的“反语”
ppt出示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
(1)读罢此信,脑筋不太灵光的巴特勒上尉对雨果先生的态度有些迷惑不解,你能不能帮助他梳理一下。
从这封信中,你读出雨果先生前后哪些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
(二)1、雨果赞美了谁他是怎样赞美的在文中找出依据。
2、现在请轻轻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老师朗读,在脑海中描绘出这用言语无法形容的恍若月宫的建筑。
教师读“请你想象有一座用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其外貌是神庙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在思想认识上,我们的学生很容易对亲华的认识表现出强烈的认同,而很难认识到,作为法国人的雨果不受当局言论的影响,站在人类正义与公正的立场上看待这场战争是多么的不易。
三、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