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绘本名作,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借自己一双手,几十年如一日在贫瘠荒原顽强地种树,最后将荒原变成绿洲的故事,表现出牧羊人的顽强毅力和无私大爱。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所选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力图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课承担着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任务。

二、学情分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学生的视野也随之越来越开阔,七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通过自主阅读初步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应该是没有太大难度的。但是,文中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在孤独的困境中坚持种树的毅力以及这种行为的意义,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必然存在人生阅历和文化积累上的限制。此外,对于这样篇幅较长的作品,如何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人物精神内涵,在学习方法上,还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运用圈点勾画法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整体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合作闯关,共同探究牧羊人的形象,感知牧羊人的精神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牧羊人行为的意义,懂得做一个主动担当、乐于奉献的人。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课前预习法、默读精读结合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学法: 默读法、合作探究、谈论法

教学重点: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教师用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2017年11月13日

课前三分钟:

1.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三个始终”是什么?

答: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2.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四个伟大”是什么?哪个伟大起决定性作用?答: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二、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三、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废墟(xū) 干涸(hé) 坍塌(tān) 戳(chuō)

酬劳(chóu) 流淌(tǎng) 水渠(qú) 乍看(zhà)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

三、自学指导(一)——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交流点拨】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认真细致的高贵品质。告诉我们人类有潜藏的智慧和改天换地的能力,只要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并

概括段落大意。

【交流点拨】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事。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点题,交代牧羊人是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好人。

第二部分(2—12):初遇牧羊人。第三部分(13—18):再见牧羊人。第三部分(19—20):最后一次遇牧羊人。

第四部分(21):再次点题,抒发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

3.请分别写出“我”前后三次见牧羊人时高原的情形。

【交流点拨】初遇牧羊人——群山荒芜,村庄废弃,泉眼干涸,狂风呼啸;再见牧羊人——树木挺拔,重见溪水;最后一次相见——微风飘香,树木歌唱,泉水长流,人口增加,村庄富饶。

四、课堂检测:根据下列各句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对应的词语。(1)建筑物或堆积物到下来。()

(2)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3)比喻盘问追究事物的根由、底细。()

(4)形容人性格沉静,很少说话。()

五、板书设计:13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初遇——荒地——选种,种树

再见——绿树成荫——养蜂、种树

最后——生机勃勃环境优美——没有动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