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疗法
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
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在就诊时,经常会听到“神经阻滞”,好多病人对此比较陌生,那么神经阻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有哪些作用呢?想必通过本篇文章,您会有更深的理解。
1什么是神经阻滞?很多人在就诊时一听到是“神经阻滞治疗”,就问是不是打封闭针?以为它只能暂时止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神经阻滞疗法目前是疼痛治疗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将药物注入神经附近,降低周围及中枢神经的敏感性,从而消除炎症、减轻水肿、改善病变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受损部位神经的修复,能够有效消除或缓解疼痛。
疼痛科的神经阻滞可分为诊断性和治疗性神经阻滞。
(1)诊断性神经阻滞是指阻滞固有的神经或神经节,根据疼痛、感觉以及功能变化的程度和范围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及范围,进而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2)治疗性神经阻滞则是通过神经阻滞去除病因,消除疼痛,改善血流,改善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2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有哪些优势?以前的神经阻滞基本靠体表定位和麻醉医生的经验,简单地说就是盲打。
当针尖碰到神经的时候,病人会有触电的麻麻的感觉,临床上称为“异感”。
以前麻醉医生们就是用这个感觉来判断针是不是到了我们要麻的位置。
因此,往往会碰到阻滞不全或者效果不好的情况。
现在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因为我们有了神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我们可以在超声下清楚地看到神经的位置,将麻醉药物准确地打在我们要阻滞的神经周围。
遇到神经位置不够清晰而不易判断时,我们还可以连接神经刺激仪,有了它的引导,那我们麻醉的范围就更加精确了!神经阻滞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的主要治疗手段,一般是应用于颈源性疼痛,癌痛,腰背部疼痛,还有神经卡压疼痛的治疗。
神经阻滞术是将局麻药注射在神经干、从、节的周围,阻滞其冲动传导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和镇痛的效果。
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和良好的镇痛效果。
既往的传统神经阻滞术是治疗医师根据体表标志,就是盲探的方法或者在x 线、CT引导下做神经阻滞术。
第三讲神经阻滞疗法
常用
内脏反射
概念
内脏和血管中的感受器受刺激引起的内脏 活动(心肌、平滑肌、腺体分泌)和躯体 运动(骨骼肌收缩)
意义
自主神经系统等功能状态
瞳孔、颈动脉窦、呕吐等
常用
病理反射
概念
神经中枢(锥体束)受损时出现 正常是不出现 锥体束受损失抑制能力下降 Hoffmann反射、 Babinski反射
让马上离开,因为小剂量局麻药也可能
发生过敏反应、虚脱、毒性反应等。
2、治疗恢复期间和回家期间给予适当照
顾,以免意外。
谢谢
腰神经根受压的疼痛分布
腰腿痛的神经阻滞治疗
ESI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
S1block
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
椎体滑脱
梨状肌综合症
神经损毁
目的
外周神经损毁
物理损毁
射频
化学损毁
无水酒精、酚
对操作者的要求
4.在治疗开始前让患者了解治疗的方法、疗效、
可能出现的反应
5.对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阻滞疗法仅是
手段之一,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效果评定
1、注意患者对穿刺注射及其他操作的反应,以帮助确
定“痛阈” 2、通过神经功能的检查和交感神经功能的测定以确定
计划中的神经是否被阻滞
3、评价阻滞后疼痛减轻的程度和病理生理方面的效果 4、将疼痛减轻的持续期与阻滞作用所产生的持续期相 比较,以判定疗效 5、详细记录阻滞后的各种反应及结果
神经阻滞治疗
七、常用药
局麻药
利多卡因:3~5分钟起效,持续45~60分钟,用于神经 阻滞疗法,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
布比卡因:5~10分钟起效,作用时间可达5~6小时, 常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常用浓度为 0.125%~0.15%,一般 不超过0.25%
罗哌卡因:起效时间约为10分钟,作用维持时间为4~5 小时。感觉神经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神经纤维,常用浓度为 0.2%
致神经组织的传导功能中断,从而达到较长时间的感觉 和运动功能丧失的一类化学性药物。临床常用的神经破 坏药主要有两种,即乙醇和苯酚。
5%~10%酚甘油:7%酚甘油比重为1.25,比脑 脊液比重(1.006)重,常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椎旁体 神经阻滞、交感神经阻滞、末梢神经阻滞、脑下垂体阻 滞,偶尔用于硬膜外阻滞
2.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当躯体某一部位出现引起疼痛的 原因时,此神经通过末梢感觉神经、后根、脊髓后角、脊 髓丘脑路、丘脑、向中央回传递刺激感到疼痛。另一方面 产生的局部疼痛通过脊髓反射路径,引起支配障碍部的传 出神经(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兴奋,因此引起肌肉反 射性痉挛和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即
糖皮质激素:主要是消炎、消肿、松驰组织粘连,从而起 到镇痛作用。
精品PPT
糖皮质激素特点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 吸收代谢均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局部应用副作用少, 局部刺激作用较强
甲泼尼龙(甲强龙): 作用较强而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保存,其遇紫外 线及荧光可分解
精品PPT
曲安奈德: 作用强而持久,适于关节腔注射,长期应用可能引起关 节损害。局部刺激作用较大,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精品PPT
引起疼痛的恶性循环。因而有效的神经阻滞可以阻挡恶 性循环,改善疼痛症状。 3.改善血液循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可以使支配区的血 管扩张,血流增加,水肿减轻,缓解内脏和血管疼痛,同时 还可以缓解交感紧张状态。 4.营养神经:通过局部注射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减 轻神经水肿,使神经血供丰富,营养神经,恢复神经正常功 能。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神经阻滞术是一种通过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技术。
以下是神经阻滞术的基本操作规程:1.了解解剖结构:进行神经阻滞术之前,必须熟悉局部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以及附近的血管、脏器和体腔等。
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眶下、坐骨、指( 趾 ) 神经干阻滞,颈丛、臂神经丛阻滞等。
2.准备药品和器械:根据阻滞的部位,选择适当的局麻药,例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以及用于注射的针头、注射器等。
确保药品和器械准备齐全,并注意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器械的消毒情况。
3.确定穿刺点:根据需要阻滞的神经分布情况,确定穿刺点。
一般而言,穿刺点应选择在神经干或丛的周围,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阻滞神经冲动传导。
4.消毒: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一般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液。
注意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以避免感染。
5.穿刺:在消毒后的皮肤上注射一定量的局麻药,然后使用穿刺针沿着局麻药形成的液囊进行穿刺。
穿刺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6.确定阻滞效果:穿刺成功后,观察一段时间,确认神经阻滞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如果阻滞效果不佳,可以重复注射局麻药,或选择其他阻滞部位进行操作。
7.术后处理:术后要对穿刺点进行适当的包扎和压迫,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局麻药过敏、注射部位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
因此,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此外,为了确保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射前应先回抽,确保穿刺针未进入血管或腔隙。
2.注射局麻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避免局麻药过敏反应的发生。
3.注射局麻药时应缓慢注入,避免快速注射导致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4.在注射过程中要保持穿刺针的位置固定,避免针头移动或刺入其他组织。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一.枕大神经阻滞疗法枕大神经为混合神经,有感觉与运动纤维,就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最大一分支。
1、解剖由C2神经之后支纤维构成,通过C (1、2)之间并紧靠寰枢关节的后外侧出椎管,绕头下斜肌下缘向上斜跨枕下三角并穿过半棘肌与斜方肌及其腱膜达皮下,并支配该肌运动。
感觉纤维经过上项线中点之外2cm处紧贴枕骨上升,与枕动脉伴行,走在动脉之内侧,最后分布于枕后与顶部的皮肤,司颅后半部皮肤的感觉。
2、病因由于以上解剖特点,枕大神经在其行程中既接近寰枢关节,又多次发生曲折而绕穿枕下的肌层与筋膜,因此寰枢关节及枕下肌肉、筋膜的病变就会使该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继发性病变而产生症状。
因此,枕大神经病变可由外伤、颈椎疾患、上颈部软组织劳损性等引起,也可由传染病如感冒等所引起。
3、临床表现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疼痛,多呈针刺或刀割样放射性痛,主要位于一侧的枕下,并向枕上、头顶部放射,甚至可波及前额及眼眶区。
疼痛常呈发作性出现,或自发或因旋转头部,尤其就是向对侧旋转而被诱发。
有时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也可诱发或加剧疼痛。
多数病人在疼痛间歇期仍感到患区钝痛或酸痛。
此外,在疼痛发作期常伴有颈肌痉挛,多数病人平时也有颈部僵硬感。
4、检查可见颈肌紧张乃至强迫头位,如头微后仰并向患侧倾斜,患侧枕大神经出口处(C2棘突与乳突连线的中点,相当于风池穴)及顶结节、上颈椎棘突或椎旁等部位可有压痛,并可向头顶及前额部放射。
有的在枕部头皮下可扪及痛性小结节。
枕大神经支配区皮肤也多有感觉过敏或减退,少数病程较长者甚至可显示脱发现象。
5、操作(1)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即上项线之中点)旁开1、5~2cm,在上项线下用手指触摸枕动脉搏动,枕大神经位于枕动脉的内侧。
此处从内至外的排列为神经、动脉、静脉,即枕动脉内侧为枕大神经,外侧为枕静脉。
如枕动脉跳动摸不到,可令病人俯卧,使动脉跳动更为明显。
触及动脉搏动后,在其内侧垂直进针,深约2cm,刺中神经时局部有明显酸麻感,并向头顶部放射。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得到治疗。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这项技术通过阻止神经系统的传递来实现疼痛的缓解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一、神经阻滞技术的原理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利用药物对神经的突触传递进行阻滞,从而缓解或治疗病痛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神经系统的特定位置注入局部麻醉剂或其他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的终末,阻止神经传导,从而抑制疼痛。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实现疼痛缓解。
此外,由于阻塞位置的特定性,此方法避免了药物产生的全身副作用,对患者的自主呼吸等功能也不会影响。
二、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神经阻滞技术在许多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手术中,这种技术常被用于麻醉和镇痛。
在急诊和紧急情况下,神经阻滞技术也可作为一种快速和有效的控制疼痛的方法。
此外,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神经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等。
它还可以用于放射性物质和化疗药物等引起的疼痛。
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改善肌肉痉挛、张力和颜面红斑等症状。
三、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阻滞技术将继续得到发展。
新型药物的引入将使得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
另外,神经阻滞技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注射操作的复杂性、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同时,数字医疗技术的应用也将为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注射点,提高神经阻滞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的过程。
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不断提高神经阻滞技术的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四、镇痛的重要性疼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在日常生活和医学诊疗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定数量的疼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手术、放疗等治疗的人来说,疼痛往往是无法避免的。
神经阻滞疗法
枕神经阻滞
27
肋间神经阻滞
28
骶管神经阻滞
29
谢
谢
30
颈交感神经阻滞技术
适应症
– 头部疾患: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群集性头痛等。 – 面部疾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综合征。 – 眼部疾患:眼底动脉痉挛、视网膜色素变性症、视神经炎、
白内障、瞳孔紧张症、飞蚊症、视觉疲劳、屈光异常
– 耳鼻喉科疾病:急慢性副鼻窒炎、过敏性鼻炎、美尼耳氏症 、良性发作性眩晕、鼻塞、耳鸣、咽喉部感觉异常症
达腰大肌间隙后, 实行抽吸试验, 确认无误入血管及其它组织, 且抗阻力
实验阴性后, 抽取 20m l消毒空气, 缓缓注入腰大肌间隙内 观察患者反应。空气注入后, 取已备好的治疗液一边抽吸一边推注。此
时患者多有药液向大腿根部流动的感觉。注射完后创可贴外敷
注射后 10m in 左右患者可有下肢发麻感觉, 对运动影响不明显。2h 左 右术后反应基本消失
12
13
注意事项
阻滞成功的标志为注药侧出现霍纳氏综合征,表现为瞳
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膜充血、面
微红、无汗、温暖感 穿刺操作时,针尖一旦触及颈6或颈7横突或基底部即可 ,不要刻意追求颈交感神经节本身的穿刺,以免反复穿 刺损伤颈交感神经节和邻近组织
14
可能并发症
声音嘶哑:喉返神经麻痹
局麻药神经阻滞疗法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 导功能,可用于手术中镇痛,而更多的是用于疼痛治疗
破坏性神经阻滞
使用高浓度的局麻药或神经破坏药物进行神经阻滞,可 长时间甚至永久性地(不可逆性的)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被称为神经破坏性阻滞
5
局麻药神经阻滞常用药物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神经阻滞疗法⼀.枕⼤神经阻滞疗法枕⼤神经为混合神经,有感觉与运动纤维,就是第⼆颈神经后⽀的最⼤⼀分⽀。
1、解剖由C2神经之后⽀纤维构成,通过C (1、2)之间并紧靠寰枢关节的后外侧出椎管,绕头下斜肌下缘向上斜跨枕下三⾓并穿过半棘肌与斜⽅肌及其腱膜达⽪下,并⽀配该肌运动。
感觉纤维经过上项线中点之外2cm处紧贴枕⾻上升,与枕动脉伴⾏,⾛在动脉之内侧,最后分布于枕后与顶部的⽪肤,司颅后半部⽪肤的感觉。
2、病因由于以上解剖特点,枕⼤神经在其⾏程中既接近寰枢关节,⼜多次发⽣曲折⽽绕穿枕下的肌层与筋膜,因此寰枢关节及枕下肌⾁、筋膜的病变就会使该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产⽣继发性病变⽽产⽣症状。
因此,枕⼤神经病变可由外伤、颈椎疾患、上颈部软组织劳损性等引起,也可由传染病如感冒等所引起。
3、临床表现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疼痛,多呈针刺或⼑割样放射性痛,主要位于⼀侧的枕下,并向枕上、头顶部放射,甚⾄可波及前额及眼眶区。
疼痛常呈发作性出现,或⾃发或因旋转头部,尤其就是向对侧旋转⽽被诱发。
有时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也可诱发或加剧疼痛。
多数病⼈在疼痛间歇期仍感到患区钝痛或酸痛。
此外,在疼痛发作期常伴有颈肌痉挛,多数病⼈平时也有颈部僵硬感。
4、检查可见颈肌紧张乃⾄强迫头位,如头微后仰并向患侧倾斜,患侧枕⼤神经出⼝处(C2棘突与乳突连线的中点,相当于风池⽳)及顶结节、上颈椎棘突或椎旁等部位可有压痛,并可向头顶及前额部放射。
有的在枕部头⽪下可扪及痛性⼩结节。
枕⼤神经⽀配区⽪肤也多有感觉过敏或减退,少数病程较长者甚⾄可显⽰脱发现象。
5、操作(1)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即上项线之中点)旁开1、5~2cm,在上项线下⽤⼿指触摸枕动脉搏动,枕⼤神经位于枕动脉的内侧。
此处从内⾄外的排列为神经、动脉、静脉,即枕动脉内侧为枕⼤神经,外侧为枕静脉。
如枕动脉跳动摸不到,可令病⼈俯卧,使动脉跳动更为明显。
触及动脉搏动后,在其内侧垂直进针,深约2cm,刺中神经时局部有明显酸⿇感,并向头顶部放射。
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第七章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第一节概述2008-10-23【字体:大中小】【打印】疼痛是一种由急性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或以这些损伤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
疼痛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治疗。
神经阻滞术又称为神经阻滞疗法,它是在痛症患者的脑、脊神经的节、根、干、丛或末梢等处的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化学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滞神经传导功能,切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止痛、治痛治疗目的手段。
注射疗法是指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将合理组合的治疗药液注射到炎症灶的局部区域,通过直达局部的、相对高浓度的少量药物,取得控制甚或消除局部病灶效果的注射方法。
自大约200年前劳动人民发现古柯叶汁有伤口止痛作用,到1936年Rovenstin首次利用神经阻滞术治疗痛症,神经阻滞疗法经历了局部麻醉药的发现、发展,注射器的发明使用及神经解剖、生理学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近20~30年,神经阻滞疗法更是以其独特的手法、戏剧性的疗效促成了一个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疼痛(诊疗)科的新生与成长。
神经阻滞疗法既不同于神经阻滞麻醉,又不同于俗称的“封闭”。
神经阻滞麻醉要求所阻滞神经辖区手术操作时必须无痛,肌肉松弛,亦即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同时达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完善阻滞。
所用药液绝大多数为单纯的局部麻醉药,且局麻药的浓度远高于神经阻滞疗法所使用的浓度。
而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的局麻药仅需较低的浓度,多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
注射的药液除局麻药外,多伍用抗炎、营养神经或活血化瘀药;以及毁损神经组织的药物,如乙醇、酚甘油、多柔比星等。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通过阻滞痛觉冲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和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反应,改善局部血供,清除炎性致痛物质以消除炎症,调理引起疼痛的局部环境,达到止痛、治痛的目的。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具有应用及时便捷,镇痛效果确切,阻滞范围随意可控,阻滞时效相对可调,阻滞操作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神经阻滞治疗法的护理
疼痛科
熊晨悦
上页
目录脊髓神经,脑脊
髓神经节,交感神经节
等神经内或附近注入局 部药而阻断神经传导功 能。
上页 目录 下页
神经阻滞治疗法目的:
神经阻滞疗法是通过神 经阻滞达到解除疼痛、 改善血液循环、治疗疼 痛性疾病的目的者称为 神经阻滞疗法。 (←图为硬膜外留置导管)
上页 目录 下页
常用药物
根据病情所需和阻滞的部位,每点注射3~5 ml。一般间隔5~7日1次,3~4次为1疗程。 如果2次神经阻滞效果不佳或无效,必须重 新考虑初步诊断是否正确,应调整诊断和治 疗方案,以免误诊治。
上页
目录
下页
三、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主要有三叉神经痛、头痛、面部痉 挛、面神经麻痹、颈肩上肢痛、带状疱疹、 恶性肿瘤疼痛等。
下页
治疗后护理注意事项
5、预防感染:治疗后常规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4天。
6、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 易消化、含钙高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7、功能锻炼:根据不同疾病,患者进行适当的功 能锻炼。
上页 目录 下页
七、阻滞治疗特殊情况
1、眶上、眶下和滑车上神经阻滞:有无眼球,
眼睑水肿等。
禁忌症:阻滞部位有感染,炎症或全身重症 感染病人、有出血倾向病人、有药物过敏 史。
上页
目录
下页
四、阻滞治疗前准备
1、医生与患者谈话,患者在阻滞治疗单上 签字。 2、治疗前一天沐浴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干 燥。 3、嘱患者勿紧张,放松心情。
上页
目录
下页
五、治疗中注意事项
交代患者必须听医生指导,治疗中不可随意 乱动,以免破坏无菌区域。
2、三叉神经阻滞:穿刺处淤血肿胀和麻木感。
神经阻滞麻醉与神经阻滞疗法共10页文档
神经阻滞麻醉和神经阻滞疗法所用局麻药剂量﹑ 浓度不同;前者使用局麻药的剂量较大﹑浓度较 高;以达到完全的麻醉和手术的需要,以及手术 区域的肌肉松弛;因此,所用局麻药浓度高于神 经阻滞疗法3~4倍,药物毒性大,要求绝不能误 入血管内,否则后果严重。
而神经阻滞疗法应用局麻药一般小剂量﹑低浓度, 只要阻断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导的目的即可。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神经阻滞主要是用于临床麻醉,是在没有 发生疼痛之前采取的,预防手术疼痛的措 施手段,即手术麻醉时的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疗法是在疼痛发生以后,为了治 疗疼痛性疾病而采取的方法。
前者是在手术期间消除疼痛;后者是为了达到治 疗疼痛性疾病的目的,两者的目的不同。阻滞效 果因目的不同,可能是正效应,也可能是副作用。 如在神经阻滞麻醉时,肌肉松弛,是手术需要的, 而在神经阻滞疗法中是副作用;在神经阻滞麻醉 时,阻滞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这是 副作用;而在神经阻滞疗法中,阻断交感神经能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无菌性炎症消除,促 进疾病的恢复,这是正效应。
神经阻滞麻醉与神经阻滞 疗法的异同点
首语
神经阻滞麻醉与神经阻滞疗法在临床和疼 痛门诊诊疗中,显然方法相同,但是目的 和结果是不一样的。内涵概念应该清楚明 确,麻醉与治疗不能混淆,它们之间即有 共同点,又有不同点,这种异同点我们应 该了解和掌握,方可在临床和门诊工作中 做的更加科学﹑安全﹑有效。
神经阻滞麻醉所用局麻药必要时可加入少 量肾上腺素,以延长作用时间,而神经阻 滞疗法根据疾病的不同可逆性还是不可逆 性神经阻滞。一般疼痛性疾病的治疗,用 可逆性神经阻滞,若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或 癌性疼痛的治疗,可应用不可逆性神经阻 滞。前者选用局麻药﹑糖皮质激素﹑维生 素B族类不加肾上腺素,后者用无水乙醇﹑ 亚甲蓝﹑阿霉素﹑苯酚等。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神经阻滞疗法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或物理刺激来阻断神经功能传导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性和物理性两种。
化学性神经阻滞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可用于手术中镇痛和疼痛治疗。
物理性神经阻滞则使用加热、加压、冷却等物理手段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疗法的机理主要是通过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来实现镇痛作用。
局部麻醉药及神经破坏药能够抑制神经细胞膜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甚至引起细胞膜变性、细胞坏死,从而阻断神经纤维内神经冲动的传导。
此外,神经阻滞疗法还能改善血液循环、抗炎症等,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的特点包括镇痛效果可靠、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副作用小、疗效和操作技巧关系密切等。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几乎可以用于治疗人身各部位各种性质的疼痛和许多非疼痛性症状与疾病。
但在选择适应症时,也要注意发展变化,不能不分时机对所有患者一概使用。
禁忌症包括精神失常者、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者、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对局麻药过敏者、低容量血症者等。
对原因不明的疼痛,务必在明确病因诊断后,再使用神经阻滞疗法,以免延误病情。
神经阻滞术前患者的准备:在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前,需要进行心理准备。
医生应向病人详细说明治疗方法、目的、可能产生的正常反应、穿刺及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对于一些创伤较大、操作复杂的神经阻滞术,需要预先给予镇静药物。
少数情况下还要给予抗胆碱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
病人口服安定0.1~0.2mg/Kg,除了能镇静和提高肌颤搐阀值外,对局麻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也有轻度对抗和发挥保护作用。
对既往有局麻药异常反应史者,应做药物过敏试验。
长期服用加热镇痛药者,应查出凝血时间。
对老年人行椎管内阻滞前应拍摄脊椎X光片,以除外可能存在的异常结构,帮助选择穿刺部位。
行腹腔神经丛阻滞前,有条件的应作CT检查,以测量从穿刺点到腹主动脉后壁的距离。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件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阻滞疗法能够阻 断手术区域的神经传导,使手术部位 失去痛觉,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神经阻滞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神经阻滞疗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神经阻滞疗法在理论和操作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
发展
目前,神经阻滞疗法已经从简单的疼痛治疗发展到了涉及多 个学科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如介入神经放射学、超声引导技 术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技术
周围神经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神经干、 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
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中枢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脊髓或脑 内,阻断疼痛信号的传
导通路。
将药物注射至硬膜外腔, 通过扩散作用达到阻断
神经传导的效果。
将药物注射至星状神经 节周围,阻断交感神经
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特点
神经阻滞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 用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疼痛治疗、手术麻醉、神经 性疾病等领域。
神经阻滞疗法的重要性
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 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神经阻滞疗 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手术麻醉
神经性疾病治疗
对于一些神经性疾病,如神经痛、神 经炎等,神经阻滞疗法能够调节神经 功能,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疗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神经阻滞疗法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 展,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治疗方法的改进以及 临床试验的开展等。这些研究为神经阻滞疗法的 应用提供了更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神经阻滞疗法的疗效
研究表明,神经阻滞疗法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神 经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可 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40
41
一、骶管阻滞治疗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三、骶后孔神经阻滞治疗 四、侧隐窝阻滞治疗治疗
一、骶管阻滞
临床应用: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 急性 期腰腿痛等。 2、判断椎管内压力,鉴别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 病变,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药物配制: 生理盐水20ml+曲安奈德10-15mg,不建议加 用局部麻醉药。以免误入蛛网膜下腔时造成严重 后果。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眼部痛;带状疱疹(后)
疼痛;此部的继发性神经痛(癌痛)。
11
返回1
返回2 返回3
12
3、并发症
(1)眼睑水肿(刺伤眶上动脉可出现血肿)。 (2)眼睑下垂 (阻滞了动眼神经上支)。 4、注意事项
操作时保护眼球,消毒液避免入眼,
穿刺点避免感染。
13
(二)眶下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为三叉神经发出上颌神经直接延续的主支或最大支,经眶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
多在腰3、腰4、腰5进行椎旁阻滞,用于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操作要领:患者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取相应 棘突旁开3公分左右,局部麻醉后,选择长 穿刺针,使针尖触及骨质,然后退针使针 尖向外刺入,滑过骨质进针1.5cm左右即可 完成药物注射。
腰椎小关节注射、内侧支阻滞
下裂入眶后称为眶下神经,其分支有下眼睑支、鼻支、上唇支和颊支,为终末支, 分布于下眼睑、同侧鼻背、上唇和颊部。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2支痛或带状疱疹(后)下眼睑、 鼻旁、上唇 部位的疼痛。
14
15
3、并发症
(1)面部水肿、肿胀 (2)皮下出血、血肿 (3)乙醇性神经炎 (4)视力障碍 复视、眼球突出、眼球疼痛。 4、注意事项 避免消毒液入眼,避免反复注射(导致肌肉 萎缩)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一、神经阻滞术是的直接去末梢的神经干、神经丛、脑肾神经根、交感神经等神经组织或附近注入药物给予物理刺激而阻断神经功能传导达到消炎、止痛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人体各部分各种疼痛症状。
二、神经阻滞术的基本操作程序:1、术前心理准备:对患者说明治疗方法、目的、可能产生的正常反应。
术中可能出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2、术前定位:让患者置于适宜体位,质拟阻滞部位容易观察和操作,确定穿刺点后,去皮肤上要标记。
并对附近的骨骼、神经、血管予以标记。
3、严格消毒。
洗净皮肤、广泛充分消毒术,戴无菌手套。
4、以正确的持针方法先用局麻药穿刺点作皮穿并浸润皮下。
四吸无血继续进针。
以达预定部位后,应再次四吸无血注入剩余药物,需改变穿刺方向必将针尖拨回皮下,再行上述步骤。
5、注射完毕按压穿刺点,观察病人,防范不良反应与合并症的出现。
并矛以TOP射,助进药物的吸收。
三、注意事项:1、医生操作过程中应高度集中精神,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知识水平进行手术。
做好抢救准备和严格的无菌操作。
避免意外事故与并发症。
2、操作过程中应取得患者的合作,摆放理想的体位与适宜的心理准备。
3、反复确认穿刺点。
4、严格无菌操作,完全彻底消毒术前与术后无菌棉球覆压穿刺点,压迫时间充足。
5、下列情况不宜施术:(1)不合作者,包括精神失常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者。
(3)有出血倾向或正进行抗疑治疗中。
(4)对局麻药过敏者。
(5)低血压、高血压、糖尿病、活动性溃疡、孕娠初期患者。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是一种医学操作方法,用于减轻或阻断神经的传导,常用于麻醉或疼痛管理。
这里提供几种常见的神经阻滞操作方法:
1. 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目标区域周围的组织中,以阻断感觉神经的传导。
常见的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下浸润、关节周围浸润等。
2. 逐渐阻滞法:通过逐渐注射麻醉药物,在特定的解剖结构或区域阻断神经的传导。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神经阻滞,如神经丛阻滞或神经导管阻滞。
3. 穿刺神经阻滞:通过穿刺皮肤和组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入特定区域,以阻断神经的传导。
例如,在硬膜外腔注入硬膜外麻醉药物。
4. 中枢神经阻滞: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脊髓周围的腔隙(如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以阻滞神经传导。
常见的中枢神经阻滞包括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5. 神经导管阻滞:在目标神经周围放置导管,以便随时注射麻醉药物,实现神经阻滞。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长时间的麻醉或疼痛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和监控,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操作前请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指导。
颈椎痛神经阻滞治疗方案
一、概述颈椎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部位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颈椎痛的病因多样,包括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突关节炎、颈椎肌肉劳损等。
神经阻滞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注射药物阻断疼痛传导途径,缓解颈椎痛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痛神经阻滞治疗方案。
二、适应症1. 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颈椎痛;2. 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痛;3. 颈椎关节突关节炎引起的颈椎痛;4. 颈椎肌肉劳损引起的颈椎痛;5. 颈椎手术后疼痛;6. 对颈椎痛治疗有明确要求的患者。
三、禁忌症1. 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2. 严重血液系统疾病;3. 患有出血性疾病;4. 颈椎感染;5. 对局部麻醉药物过敏。
四、治疗方法1. 术前准备(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颈椎痛的病因、病程、治疗经过等;(2)完善相关检查,如颈椎X光片、MRI等;(3)签署知情同意书;(4)术前1小时给予患者0.5mg阿托品,预防心动过缓;(5)术前30分钟给予患者0.1mg地西泮,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 神经阻滞方法(1)定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根据疼痛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如颈椎横突点、颈椎椎间孔等;(2)消毒:用碘伏消毒穿刺点皮肤,范围约5cm×5cm;(3)局麻:用1%利多卡因进行皮肤局部麻醉;(4)穿刺:根据穿刺点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如7号穿刺针,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角,缓慢进针;(5)注射药物:注射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物、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如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6)注射量:根据患者病情和体重,注射药物量一般为5~20ml;(7)拔针:注射完成后,缓慢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
3. 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2)观察穿刺点是否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3)嘱患者术后6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4)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5)嘱患者定期复查,了解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
阿糖胞苷50mg加入吗啡2~4mg 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硬膜外腔注射。
五、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合剂配方
(二)我国常用的配方 1. 0.5%利多卡因 0.25%布比卡因 加入VitB12 500μg 用于各种疼痛症,尤其是慢性疼痛。用于椎 旁阻滞,各种体神经阻滞和局部软组织痛点阻 滞。
四.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神经毁损药物
乙醇(Alcohol) 常用的神经毁损药 酚(Phenol) 是无菌剂,硬化剂、止痛剂, 3~6%酚(水 溶液)临床治疗疼痛时常将酚溶于甘油内,制成不 同浓度的酚甘油。酚可产生蛋白质变性作用,阻断 神经的电生理传导。作用强于乙醇。
五、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合剂配方
四.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一)局部麻醉药
(二)皮质内固醇药物 (三)维生素类药
(四)活血化淤药物
(五)神经毁损药物
四.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一) 局部麻醉药
脂类局麻药: 普鲁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酰胺类局麻药: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局部麻醉药的药理性能(一)
普鲁 卡因 理 分配系 化 性 数(脂溶 0.02 质 性) 血浆蛋白 结合率 5.8 (%) pKa 9.0 丁卡 因 8.5 4.1 利多 卡因 7.9 1.0 布比 卡因 8.1 10.0 罗哌 卡因 8.1 2.9
后骨间神经阻滞术
肱骨内上髁阻滞
鹰嘴滑囊阻滞
腰大肌间隙阻滞
股神经阻滞 (一)
股神经阻滞 (二)
股神经阻滞 (三)
闭孔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术 (一)
坐骨神经阻滞术 (二)
腓总神经阻滞术 (一)
腓总神经阻滞术 (二)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阻滞疗法
定义:直接在末梢的神经干、丛,脑脊神经根、交感神经节等神经组织内或附近注入药物或给予物理刺激而阻断神经功能传导称为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包括化学性和物理性阻滞两种。
化学性神经阻滞疗法常被一些医护人员及患者误称为封闭疗法,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可用于手术中镇痛,而更多的是用于疼痛治疗。
此外临床上使用加热、加压、冷却等物理手段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称为物理性神经阻滞。
一、神经阻滞疗法的机理
1、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局部麻醉药及神经破坏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甚至引起细胞膜变性、细胞坏死阻断了神经纤维内神经冲动的传导。
由于传导痛觉的C类神经纤维的髓鞘比较薄,局麻药可迅速阻断痛觉的传导,从而实现镇痛作用。
2、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临床上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注射常用的局麻药后,产生的镇痛是明显超过药物本身的作用时间,说明用局麻药物治疗疼痛,阻断局部神经传导通路并不是唯一的作用机制。
3、改善血液循环交感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节阻滞可有效地改善因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
4、抗炎症作用神经阻滞疗法,特别是交感神经阻滞,有抗炎症作用,并由此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二、神经阻滞疗法的特点
1、镇痛效果确实可靠
2、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
4、副作用小
5、疗效和操作技巧关系密切
三、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几乎可以说,人身各部位各种性质的疼痛都可以使用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不仅限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也可用于治疗许多非疼痛性症状与疾病。
但在选择适应症是,也要注意秉承的发展变化,不能不分时机对所有的患者一概使用。
对于某些疼痛性疾病,即使神经阻滞疗法已取得疗效,也应注意配合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等其他疗法,以增加、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神经阻滞疗法的禁忌症
⑴不合作者,包括精神失常者。
⑵穿刺部位的皮肤和深层组织内有感染病灶者。
⑶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⑷对局麻药过敏者。
⑸低容量血症者,不宜施行椎管、腹腔神经节及椎旁交感神经阻滞。
此外对原因不明的疼痛,务必在明确病因诊断后,再使用神经阻滞疗法,以免延误病情。
四、神经阻滞术前患者的准备
1、心理准备在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前,应详细地向病人说明治疗方法、目的、可能产生的正常反应、穿刺及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2、神经阻滞前用药简单的神经阻滞不需要预先用药。
有些神经阻滞,特别是那些创伤较大,操作复杂的神经阻滞术,需要预先给予镇静药物。
少数情况下还要给予抗胆碱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
一般要求病人口服安定0.1~0.2mg/Kg,除了能镇静和提高肌颤搐阀值外,对局麻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也有轻度对抗和发挥保护作用。
3、神经阻滞前必要的检查对既往有局麻药异常反应史者,应做药物过敏试验。
长期服用加热镇痛药者,应查出凝血时间。
对老年人行椎管内阻滞前应拍摄脊椎X光片,以除外可能存在的异常结构,帮助选择穿刺部位。
行腹腔神经丛阻滞前,有条件的应作CT检查,以测量从穿刺点到腹主动脉后壁的距离。
血常规检验,ECG都应作为老、弱、危重及行特殊阻滞术者的术前常规检查,以策安全。
4、其他准备嘱患者治疗前需洗净需穿刺治疗的部位。
有些特殊的神经阻滞前,病人需禁食6小时。
治疗后24小时内勿洗澡,避免穿刺部位被污染。
五、神经阻滞的注意事项和操作细则
医生必须熟悉神经阻滞区域的有关局部解剖关系和体表标志,准确掌握操作技术,严格操作规程。
在进行较复杂的神经阻滞前,复习有关知识并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应列为常规,一些颇有造诣的国内外
临床疼痛专家,仍将参考书和骨骼标本带入治疗室,在治疗前查阅,治疗中参照,他们的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值得借鉴,初学者应从简单操作开始,并应有上级医师指导,切忌在操作过程中闲谈、说笑、勿应确保安全。
为提高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避免意外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除了要预先作好抢救准备和严格无菌操作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操作中应取得换的的合作;
2、摆放患者于理想的体位;
3、反复确认“压痛点”的重要性;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六、用于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对任何神经,无论是外周或中枢、传入或传出、轴突或胞体、末梢或突触,都有阻断作用,使兴奋阀升高、动作电位降低、传导速度减慢、不应期延长、甚至完全丧失传导性。
用于神经阻滞时,应选择毒性低、组织渗透力大、作用出现迅速和安全性高的局麻药。
1、普鲁卡因是最常用的局麻药,作用弱,毒性也小,亲脂性弱,不宜穿透细胞膜,作用时间短,一般仅能维持45~60min.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有助于改善局部循环,能从注射部位迅速吸收。
2、利多卡因是中效局麻药,具有奇效较快,弥散广,穿透性强,无明显扩张血管作用,安全范围较大的特点。
神经阻滞时常选
用0.25%-1.0%溶液
用于神经阻滞疗法的其他药物
1、乙醇乙醇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神经破坏药。
乙醇的比重为0.8,沸点78.3℃。
临床上使用的乙醇浓度为80%-100%。
使用前应经过灭菌处理。
乙醇阻滞后产生的神经纤维变性,经过数月后可以再生,疼痛可以复发。
乙醇阻滞后的镇痛效果约持续6-18个月,伴随的触、温觉及运动障碍约持续2-6个月。
将乙醇注入神经节,神经细胞坏死后不能再生,可达到永久性止痛。
2、酚酚为灭菌剂,硬化剂,又是止痛剂。
七、神经阻滞术的基本用具
1、治疗车在其顶部放一个神经阻滞盘,其它层也可以防止另外的神经阻滞盘,或存放常用的局麻药,注射器,各种针头,硬膜外导管,药品等。
2、神经阻滞盘盘内存放物品根据所进行的神经阻滞的种类有所不同。
一般应包括:消毒用具,及药物;1、2、5、10、20ml注射器,各种注射针头,从5号到12号,包括各种长度的针头;腰穿针、硬膜外腔穿刺针或进行某些特殊神经组织的特殊穿刺针;金属尺或能消毒的尺子标记穿刺深度的标志片;用于在皮肤上做记号用的皮肤铅笔;消毒钳子,灭菌手套和灭菌纱布。
3、手术台或神经阻滞操作台
4、抢救设备氧气筒,面罩,简易呼吸器或麻醉机,吸引器,急救药品,大输液,点滴架,通气道,气管导管,喉镜,血压计等。
八、神经阻滞的基本操作
1、消毒穿刺皮肤要洗净,用消毒液进行广泛,充分的消毒。
操作者应戴灭菌手套。
2、定位唐患者置于适当的体位,使拟阻滞的部位处于容易观察和操作的部位,消毒前、后要分别确定穿刺点,必要时在皮肤上用记号笔做出标记,以保证准确穿刺。
3、持注射器的方法将注射器与穿刺针链接,排净空气后,用食指根部向内压,使注射器的内芯固定,可防止内芯移动导致药液外漏。
同时,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注射器体的上部,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注射器体的下部。
4、穿刺先用局麻药在穿刺点皮肤作一皮丘呈“桔皮样”,同时浸润皮下组织。
经此皮丘刺入穿刺针,回吸无血后继续进针,到达预定部位后,应再次做回吸试验,无异常情况则注入剩余药液。
当注入要量较大时,应做多次回吸试验。
进针过程中如需改变穿刺针方向,须将针尖拔到皮下,改变方向后再刺入。
九、神经阻滞的合并症及处理
不同的神经阻滞可以引起一些合并症
1、穿刺针或导管断裂引起的合并症实施神经阻滞过程中穿刺针或导管断裂并部分遗留在机体内是严重的合并症,给病员带来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2、疼痛偶尔在穿刺部位可残留疼痛及压痛并持续超过数日时,则不是组织损伤而是其它原因造成的。
3、背痛背痛可发生在硬膜外、蛛网膜下腔或脊柱旁神经阻滞后,有时是由于神经阻滞过程中保持不适当的体位时间过长二造成的。
4、瘀斑和血肿形成出血是神经阻滞的少见合并症,主要是由穿刺针破或切断血管造成。
5、气胸穿刺针刺破脏层胸模或穿刺针将气体引入胸腔都可发生气胸。
6、局部组织刺激症状局部阻滞肿胀、蜂窝组织炎、脓肿、坏疽和腐肉形成可出现于神经阻滞后。
7、药物注入神经内引起的合并症一般认为直接地意外地将穿刺针刺入神经甚至向神经内注入局麻药不会引起神经损伤。
8、局麻药的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正常剂量的局麻药误入血管,可引起一系列毒性症状。
9、不同组织方法的合并症
硬膜外腔阻滞
①尿潴留
②头痛
③阻滞范围异常
④短暂性神经系统异常
⑤穿破硬膜
⑥硬膜外腔血肿
⑦瘫痪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