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疗法

合集下载

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

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

注射和神经阻滞疗法的特点
• 镇痛效果确实可靠 • 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 • 强副作用小
注射和神经阻滞疗法的机理
• 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 • 调理引起疼痛的局部环境 • 改善血液循环 • 消除炎症 • 疗效和操作技巧关系密切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
•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
加重,有的还发生严重损伤。
颈原性头痛的注射疗法
冠脉搭桥术; • 顽固性骚痒;痔疮内或血管瘤内注射。
疼痛医学
是神经科学的新分支和边缘学科
• 近年来发展很快
• 2001年美国国会第106次会议通过决议,将新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命名为
• “疼痛研究与治疗的十年” • 是目前美国医学科研经费增加最快的学科
疼痛疾病是常见多发病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机会因疼痛就医 • 每个家庭都有疼痛患者 • 镇痛用药在医院门诊的用药量和药费于
颈原性头痛的定义
• 颈原性头痛学会将颈原性头痛描述为: • 在头枕部、顶部、颞部、额部或眼眶区或者上
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 • 这个定义缺乏特异性,因为几乎包括了整个头
部。 • 为此,颈原性头痛学会又补充了颈原性头痛的
特征,特征就是头痛的同时伴有上颈部疼痛、 颈部压痛、颈部僵硬、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多有头、颈部损伤史。
• 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疼痛、三叉神经痛或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恶性疼痛。
注射治疗
• 注射治疗作为一种病灶注射治疗技术,
• 随着X光、超声波介入引导技术的广泛应 用,许多过去难以穿刺给药的部位,现 在都可以安全地注射给药了。
注射治疗
• 根据疼痛的炎症病灶的不同特点,配制有效的 药液
• 通过注射方案及穿刺注射技巧,进行病灶注射 • 局部高浓度药液消除炎症病灶,疼痛也随着消

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

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

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在就诊时,经常会听到“神经阻滞”,好多病人对此比较陌生,那么神经阻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有哪些作用呢?想必通过本篇文章,您会有更深的理解。

1什么是神经阻滞?很多人在就诊时一听到是“神经阻滞治疗”,就问是不是打封闭针?以为它只能暂时止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神经阻滞疗法目前是疼痛治疗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将药物注入神经附近,降低周围及中枢神经的敏感性,从而消除炎症、减轻水肿、改善病变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受损部位神经的修复,能够有效消除或缓解疼痛。

疼痛科的神经阻滞可分为诊断性和治疗性神经阻滞。

(1)诊断性神经阻滞是指阻滞固有的神经或神经节,根据疼痛、感觉以及功能变化的程度和范围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及范围,进而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2)治疗性神经阻滞则是通过神经阻滞去除病因,消除疼痛,改善血流,改善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2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有哪些优势?以前的神经阻滞基本靠体表定位和麻醉医生的经验,简单地说就是盲打。

当针尖碰到神经的时候,病人会有触电的麻麻的感觉,临床上称为“异感”。

以前麻醉医生们就是用这个感觉来判断针是不是到了我们要麻的位置。

因此,往往会碰到阻滞不全或者效果不好的情况。

现在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因为我们有了神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我们可以在超声下清楚地看到神经的位置,将麻醉药物准确地打在我们要阻滞的神经周围。

遇到神经位置不够清晰而不易判断时,我们还可以连接神经刺激仪,有了它的引导,那我们麻醉的范围就更加精确了!神经阻滞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的主要治疗手段,一般是应用于颈源性疼痛,癌痛,腰背部疼痛,还有神经卡压疼痛的治疗。

神经阻滞术是将局麻药注射在神经干、从、节的周围,阻滞其冲动传导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和镇痛的效果。

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和良好的镇痛效果。

既往的传统神经阻滞术是治疗医师根据体表标志,就是盲探的方法或者在x 线、CT引导下做神经阻滞术。

第三讲神经阻滞疗法

第三讲神经阻滞疗法


常用

内脏反射

概念

内脏和血管中的感受器受刺激引起的内脏 活动(心肌、平滑肌、腺体分泌)和躯体 运动(骨骼肌收缩)

意义

自主神经系统等功能状态
瞳孔、颈动脉窦、呕吐等
常用

病理反射


概念

神经中枢(锥体束)受损时出现 正常是不出现 锥体束受损失抑制能力下降 Hoffmann反射、 Babinski反射
让马上离开,因为小剂量局麻药也可能
发生过敏反应、虚脱、毒性反应等。
2、治疗恢复期间和回家期间给予适当照
顾,以免意外。
谢谢
腰神经根受压的疼痛分布
腰腿痛的神经阻滞治疗
ESI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
S1block
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
椎体滑脱
梨状肌综合症
神经损毁


目的
外周神经损毁

物理损毁

射频

化学损毁

无水酒精、酚
对操作者的要求
4.在治疗开始前让患者了解治疗的方法、疗效、
可能出现的反应
5.对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阻滞疗法仅是
手段之一,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效果评定
1、注意患者对穿刺注射及其他操作的反应,以帮助确
定“痛阈” 2、通过神经功能的检查和交感神经功能的测定以确定
计划中的神经是否被阻滞
3、评价阻滞后疼痛减轻的程度和病理生理方面的效果 4、将疼痛减轻的持续期与阻滞作用所产生的持续期相 比较,以判定疗效 5、详细记录阻滞后的各种反应及结果

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全脊髓麻醉
八、并发症
2.
3.
气胸或血气胸
神经损伤
4.
5.
局部及全身感染
出血或血肿
6.
九、禁忌证

全身感染性疾病
局部皮肤感染、畸形


局麻药过敏
糖尿病、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 有出血倾向者



低血容量者
十、神经阻滞与传统封闭的区别

传统意义上的封闭不注意对肌腱部位的保 护,加之大量应用激素,在医生与患者的 心中留下了很坏的名声。而神经阻滞是医 生根据科学的解剖定位、经过严格培训才 可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而且临床效果好, 副作用小,特别是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开 展,使这项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神 经阻滞和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存在本质的区 别。
十一、局部阻滞疗法的局限性
滞可以阻挡恶

性循环,改善疼痛症状。
3.改善血液循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可以
使支配区的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水肿减 轻,缓解内脏和血管疼痛,同时还可以缓 解交感紧张状态。

4.营养神经:通过局部注射一些营养神经的
五、作用机制

5.抗炎作用:近年来发现内因性抗生素是白 细胞的微小蛋白,此物质不佳时不能发挥 作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区域血流量增加, 因而使内因性抗生素增加,而发挥抗炎作 用

糖皮质激素特点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
吸收代谢均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局部应
用副作用少,局部刺激作用较强

甲泼尼龙(甲强龙):
作用较强而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保
存,其遇紫外线及荧光可分解
糖皮质激素特点

曲安奈德:
作用强而持久,适于关节腔注射,长期应

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精品PPT
七、常用药
局麻药
利多卡因:3~5分钟起效,持续45~60分钟,用于神经 阻滞疗法,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
布比卡因:5~10分钟起效,作用时间可达5~6小时, 常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常用浓度为 0.125%~0.15%,一般 不超过0.25%
罗哌卡因:起效时间约为10分钟,作用维持时间为4~5 小时。感觉神经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神经纤维,常用浓度为 0.2%
致神经组织的传导功能中断,从而达到较长时间的感觉 和运动功能丧失的一类化学性药物。临床常用的神经破 坏药主要有两种,即乙醇和苯酚。
5%~10%酚甘油:7%酚甘油比重为1.25,比脑 脊液比重(1.006)重,常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椎旁体 神经阻滞、交感神经阻滞、末梢神经阻滞、脑下垂体阻 滞,偶尔用于硬膜外阻滞
2.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当躯体某一部位出现引起疼痛的 原因时,此神经通过末梢感觉神经、后根、脊髓后角、脊 髓丘脑路、丘脑、向中央回传递刺激感到疼痛。另一方面 产生的局部疼痛通过脊髓反射路径,引起支配障碍部的传 出神经(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兴奋,因此引起肌肉反 射性痉挛和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即
糖皮质激素:主要是消炎、消肿、松驰组织粘连,从而起 到镇痛作用。
精品PPT
糖皮质激素特点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 吸收代谢均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局部应用副作用少, 局部刺激作用较强
甲泼尼龙(甲强龙): 作用较强而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保存,其遇紫外 线及荧光可分解
精品PPT
曲安奈德: 作用强而持久,适于关节腔注射,长期应用可能引起关 节损害。局部刺激作用较大,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精品PPT
引起疼痛的恶性循环。因而有效的神经阻滞可以阻挡恶 性循环,改善疼痛症状。 3.改善血液循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可以使支配区的血 管扩张,血流增加,水肿减轻,缓解内脏和血管疼痛,同时 还可以缓解交感紧张状态。 4.营养神经:通过局部注射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减 轻神经水肿,使神经血供丰富,营养神经,恢复神经正常功 能。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神经阻滞术是一种通过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技术。

以下是神经阻滞术的基本操作规程:1.了解解剖结构:进行神经阻滞术之前,必须熟悉局部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以及附近的血管、脏器和体腔等。

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眶下、坐骨、指( 趾 ) 神经干阻滞,颈丛、臂神经丛阻滞等。

2.准备药品和器械:根据阻滞的部位,选择适当的局麻药,例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以及用于注射的针头、注射器等。

确保药品和器械准备齐全,并注意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器械的消毒情况。

3.确定穿刺点:根据需要阻滞的神经分布情况,确定穿刺点。

一般而言,穿刺点应选择在神经干或丛的周围,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阻滞神经冲动传导。

4.消毒: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一般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液。

注意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以避免感染。

5.穿刺:在消毒后的皮肤上注射一定量的局麻药,然后使用穿刺针沿着局麻药形成的液囊进行穿刺。

穿刺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6.确定阻滞效果:穿刺成功后,观察一段时间,确认神经阻滞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如果阻滞效果不佳,可以重复注射局麻药,或选择其他阻滞部位进行操作。

7.术后处理:术后要对穿刺点进行适当的包扎和压迫,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局麻药过敏、注射部位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

因此,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此外,为了确保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射前应先回抽,确保穿刺针未进入血管或腔隙。

2.注射局麻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避免局麻药过敏反应的发生。

3.注射局麻药时应缓慢注入,避免快速注射导致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4.在注射过程中要保持穿刺针的位置固定,避免针头移动或刺入其他组织。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得到治疗。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这项技术通过阻止神经系统的传递来实现疼痛的缓解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一、神经阻滞技术的原理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利用药物对神经的突触传递进行阻滞,从而缓解或治疗病痛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神经系统的特定位置注入局部麻醉剂或其他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的终末,阻止神经传导,从而抑制疼痛。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实现疼痛缓解。

此外,由于阻塞位置的特定性,此方法避免了药物产生的全身副作用,对患者的自主呼吸等功能也不会影响。

二、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神经阻滞技术在许多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手术中,这种技术常被用于麻醉和镇痛。

在急诊和紧急情况下,神经阻滞技术也可作为一种快速和有效的控制疼痛的方法。

此外,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神经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等。

它还可以用于放射性物质和化疗药物等引起的疼痛。

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改善肌肉痉挛、张力和颜面红斑等症状。

三、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阻滞技术将继续得到发展。

新型药物的引入将使得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

另外,神经阻滞技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注射操作的复杂性、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同时,数字医疗技术的应用也将为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注射点,提高神经阻滞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的过程。

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不断提高神经阻滞技术的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四、镇痛的重要性疼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在日常生活和医学诊疗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定数量的疼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手术、放疗等治疗的人来说,疼痛往往是无法避免的。

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第七章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第一节概述2008-10-23【字体:大中小】【打印】疼痛是一种由急性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或以这些损伤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

疼痛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治疗。

神经阻滞术又称为神经阻滞疗法,它是在痛症患者的脑、脊神经的节、根、干、丛或末梢等处的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化学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滞神经传导功能,切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止痛、治痛治疗目的手段。

注射疗法是指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将合理组合的治疗药液注射到炎症灶的局部区域,通过直达局部的、相对高浓度的少量药物,取得控制甚或消除局部病灶效果的注射方法。

自大约200年前劳动人民发现古柯叶汁有伤口止痛作用,到1936年Rovenstin首次利用神经阻滞术治疗痛症,神经阻滞疗法经历了局部麻醉药的发现、发展,注射器的发明使用及神经解剖、生理学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近20~30年,神经阻滞疗法更是以其独特的手法、戏剧性的疗效促成了一个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疼痛(诊疗)科的新生与成长。

神经阻滞疗法既不同于神经阻滞麻醉,又不同于俗称的“封闭”。

神经阻滞麻醉要求所阻滞神经辖区手术操作时必须无痛,肌肉松弛,亦即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同时达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完善阻滞。

所用药液绝大多数为单纯的局部麻醉药,且局麻药的浓度远高于神经阻滞疗法所使用的浓度。

而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的局麻药仅需较低的浓度,多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

注射的药液除局麻药外,多伍用抗炎、营养神经或活血化瘀药;以及毁损神经组织的药物,如乙醇、酚甘油、多柔比星等。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通过阻滞痛觉冲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和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反应,改善局部血供,清除炎性致痛物质以消除炎症,调理引起疼痛的局部环境,达到止痛、治痛的目的。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具有应用及时便捷,镇痛效果确切,阻滞范围随意可控,阻滞时效相对可调,阻滞操作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神经阻滞疗法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或物理刺激来阻断神经功能传导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性和物理性两种。

化学性神经阻滞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可用于手术中镇痛和疼痛治疗。

物理性神经阻滞则使用加热、加压、冷却等物理手段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疗法的机理主要是通过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来实现镇痛作用。

局部麻醉药及神经破坏药能够抑制神经细胞膜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甚至引起细胞膜变性、细胞坏死,从而阻断神经纤维内神经冲动的传导。

此外,神经阻滞疗法还能改善血液循环、抗炎症等,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的特点包括镇痛效果可靠、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副作用小、疗效和操作技巧关系密切等。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几乎可以用于治疗人身各部位各种性质的疼痛和许多非疼痛性症状与疾病。

但在选择适应症时,也要注意发展变化,不能不分时机对所有患者一概使用。

禁忌症包括精神失常者、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者、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对局麻药过敏者、低容量血症者等。

对原因不明的疼痛,务必在明确病因诊断后,再使用神经阻滞疗法,以免延误病情。

神经阻滞术前患者的准备:在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前,需要进行心理准备。

医生应向病人详细说明治疗方法、目的、可能产生的正常反应、穿刺及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对于一些创伤较大、操作复杂的神经阻滞术,需要预先给予镇静药物。

少数情况下还要给予抗胆碱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

病人口服安定0.1~0.2mg/Kg,除了能镇静和提高肌颤搐阀值外,对局麻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也有轻度对抗和发挥保护作用。

对既往有局麻药异常反应史者,应做药物过敏试验。

长期服用加热镇痛药者,应查出凝血时间。

对老年人行椎管内阻滞前应拍摄脊椎X光片,以除外可能存在的异常结构,帮助选择穿刺部位。

行腹腔神经丛阻滞前,有条件的应作CT检查,以测量从穿刺点到腹主动脉后壁的距离。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件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件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阻滞疗法能够阻 断手术区域的神经传导,使手术部位 失去痛觉,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神经阻滞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神经阻滞疗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神经阻滞疗法在理论和操作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
发展
目前,神经阻滞疗法已经从简单的疼痛治疗发展到了涉及多 个学科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如介入神经放射学、超声引导技 术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技术
周围神经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神经干、 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
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中枢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脊髓或脑 内,阻断疼痛信号的传
导通路。
将药物注射至硬膜外腔, 通过扩散作用达到阻断
神经传导的效果。
将药物注射至星状神经 节周围,阻断交感神经
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特点
神经阻滞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 用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疼痛治疗、手术麻醉、神经 性疾病等领域。
神经阻滞疗法的重要性
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 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神经阻滞疗 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手术麻醉
神经性疾病治疗
对于一些神经性疾病,如神经痛、神 经炎等,神经阻滞疗法能够调节神经 功能,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疗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神经阻滞疗法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 展,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治疗方法的改进以及 临床试验的开展等。这些研究为神经阻滞疗法的 应用提供了更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神经阻滞疗法的疗效
研究表明,神经阻滞疗法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神 经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可 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40
41
一、骶管阻滞治疗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三、骶后孔神经阻滞治疗 四、侧隐窝阻滞治疗治疗
一、骶管阻滞
临床应用: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 急性 期腰腿痛等。 2、判断椎管内压力,鉴别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 病变,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药物配制: 生理盐水20ml+曲安奈德10-15mg,不建议加 用局部麻醉药。以免误入蛛网膜下腔时造成严重 后果。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眼部痛;带状疱疹(后)
疼痛;此部的继发性神经痛(癌痛)。
11
返回1
返回2 返回3
12
3、并发症
(1)眼睑水肿(刺伤眶上动脉可出现血肿)。 (2)眼睑下垂 (阻滞了动眼神经上支)。 4、注意事项
操作时保护眼球,消毒液避免入眼,
穿刺点避免感染。
13
(二)眶下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为三叉神经发出上颌神经直接延续的主支或最大支,经眶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
多在腰3、腰4、腰5进行椎旁阻滞,用于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操作要领:患者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取相应 棘突旁开3公分左右,局部麻醉后,选择长 穿刺针,使针尖触及骨质,然后退针使针 尖向外刺入,滑过骨质进针1.5cm左右即可 完成药物注射。
腰椎小关节注射、内侧支阻滞
下裂入眶后称为眶下神经,其分支有下眼睑支、鼻支、上唇支和颊支,为终末支, 分布于下眼睑、同侧鼻背、上唇和颊部。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2支痛或带状疱疹(后)下眼睑、 鼻旁、上唇 部位的疼痛。
14
15
3、并发症
(1)面部水肿、肿胀 (2)皮下出血、血肿 (3)乙醇性神经炎 (4)视力障碍 复视、眼球突出、眼球疼痛。 4、注意事项 避免消毒液入眼,避免反复注射(导致肌肉 萎缩)

神经阻滞的治疗原理

神经阻滞的治疗原理

神经阻滞的治疗原理神经阻滞是一种疼痛治疗方法,通过向神经通路中注射药物或局部麻醉药来达到疼痛缓解的目的。

该方法通过阻止神经信号的传输来减轻或消除疼痛感觉,不仅短期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长期使用还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使其更好地完成日常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的基本原理是阻止神经传递信号,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

通常,疼痛信号会沿着受损或疼痛的神经通路传递到大脑。

神经阻滞通过向神经通路中注射药物或局部麻醉药,阻止或降低疼痛信号的传递。

药物可以包括单一或混合的神经阻滞剂,例如局部麻醉药、类固醇或其他药物。

神经阻滞可根据其注射位置分为不同类型。

在术前,有时需要进行神经阻滞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在术后,它也用于减轻手术后或其他疾病和受伤后的疼痛。

行经组织的神经受到损伤或感染时,也可以通过神经阻滞来减轻疼痛症状。

神经阻滞的类型包括:1.颈神经阻滞:适用于头痛和颈部疼痛2.肩关节周围阻滞:适用于肩周炎和肩部疼痛3.腰椎穿刺和硬膜外麻醉:适用于产前和产后疼痛,以及慢性背部疼痛4.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肩关节、手臂和手腕疼痛5.股神经阻滞:适用于髋部疼痛,以及大腿和膝盖疼痛6.坐骨神经节阻滞:适用于骨盆区域疼痛,以及下肢疼痛和疲劳注射药物的类型和剂量取决于疼痛的类型、程度和局部不适以及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

常用的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和类固醇等;局部麻醉药可以被注射到神经通路旁边的组织中,阻止疼痛信号的早期传递;类固醇可以降低神经组织周围的炎症,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虽然神经阻滞是一种有效的疼痛治疗方法,但它并不适合所有人。

神经阻滞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潜在的副作用,例如过敏反应、感染、出血或神经损伤。

此外,神经阻滞通常是一种短期的疗法,需要定期注射才能延续疼痛缓解的效果。

因此,在决定采用神经阻滞来治疗的同时,患者应权衡利弊,并听从医生的建议。

总之,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疼痛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注射药物或局部麻醉药来阻止神经通路传递疼痛信号,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感觉。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一、神经阻滞术是的直接去末梢的神经干、神经丛、脑肾神经根、交感神经等神经组织或附近注入药物给予物理刺激而阻断神经功能传导达到消炎、止痛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人体各部分各种疼痛症状。

二、神经阻滞术的基本操作程序:1、术前心理准备:对患者说明治疗方法、目的、可能产生的正常反应。

术中可能出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2、术前定位:让患者置于适宜体位,质拟阻滞部位容易观察和操作,确定穿刺点后,去皮肤上要标记。

并对附近的骨骼、神经、血管予以标记。

3、严格消毒。

洗净皮肤、广泛充分消毒术,戴无菌手套。

4、以正确的持针方法先用局麻药穿刺点作皮穿并浸润皮下。

四吸无血继续进针。

以达预定部位后,应再次四吸无血注入剩余药物,需改变穿刺方向必将针尖拨回皮下,再行上述步骤。

5、注射完毕按压穿刺点,观察病人,防范不良反应与合并症的出现。

并矛以TOP射,助进药物的吸收。

三、注意事项:1、医生操作过程中应高度集中精神,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知识水平进行手术。

做好抢救准备和严格的无菌操作。

避免意外事故与并发症。

2、操作过程中应取得患者的合作,摆放理想的体位与适宜的心理准备。

3、反复确认穿刺点。

4、严格无菌操作,完全彻底消毒术前与术后无菌棉球覆压穿刺点,压迫时间充足。

5、下列情况不宜施术:(1)不合作者,包括精神失常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者。

(3)有出血倾向或正进行抗疑治疗中。

(4)对局麻药过敏者。

(5)低血压、高血压、糖尿病、活动性溃疡、孕娠初期患者。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是一种医学操作方法,用于减轻或阻断神经的传导,常用于麻醉或疼痛管理。

这里提供几种常见的神经阻滞操作方法:
1. 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目标区域周围的组织中,以阻断感觉神经的传导。

常见的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下浸润、关节周围浸润等。

2. 逐渐阻滞法:通过逐渐注射麻醉药物,在特定的解剖结构或区域阻断神经的传导。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神经阻滞,如神经丛阻滞或神经导管阻滞。

3. 穿刺神经阻滞:通过穿刺皮肤和组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入特定区域,以阻断神经的传导。

例如,在硬膜外腔注入硬膜外麻醉药物。

4. 中枢神经阻滞: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脊髓周围的腔隙(如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以阻滞神经传导。

常见的中枢神经阻滞包括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5. 神经导管阻滞:在目标神经周围放置导管,以便随时注射麻醉药物,实现神经阻滞。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长时间的麻醉或疼痛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和监控,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操作前请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指导。

颈椎痛神经阻滞治疗方案

颈椎痛神经阻滞治疗方案

一、概述颈椎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部位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颈椎痛的病因多样,包括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突关节炎、颈椎肌肉劳损等。

神经阻滞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注射药物阻断疼痛传导途径,缓解颈椎痛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痛神经阻滞治疗方案。

二、适应症1. 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颈椎痛;2. 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痛;3. 颈椎关节突关节炎引起的颈椎痛;4. 颈椎肌肉劳损引起的颈椎痛;5. 颈椎手术后疼痛;6. 对颈椎痛治疗有明确要求的患者。

三、禁忌症1. 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2. 严重血液系统疾病;3. 患有出血性疾病;4. 颈椎感染;5. 对局部麻醉药物过敏。

四、治疗方法1. 术前准备(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颈椎痛的病因、病程、治疗经过等;(2)完善相关检查,如颈椎X光片、MRI等;(3)签署知情同意书;(4)术前1小时给予患者0.5mg阿托品,预防心动过缓;(5)术前30分钟给予患者0.1mg地西泮,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 神经阻滞方法(1)定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根据疼痛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如颈椎横突点、颈椎椎间孔等;(2)消毒:用碘伏消毒穿刺点皮肤,范围约5cm×5cm;(3)局麻:用1%利多卡因进行皮肤局部麻醉;(4)穿刺:根据穿刺点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如7号穿刺针,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角,缓慢进针;(5)注射药物:注射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物、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如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6)注射量:根据患者病情和体重,注射药物量一般为5~20ml;(7)拔针:注射完成后,缓慢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

3. 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2)观察穿刺点是否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3)嘱患者术后6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4)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5)嘱患者定期复查,了解治疗效果。

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

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

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技术,其在手术中使用可以提高麻醉质量,降低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同时也减少了麻醉药物的剂量和并发症的风险。

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这篇文章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是一种以周围神经为靶点,经皮穿刺或者切开直接导管,将局麻药持续输注至神经阻滞范围内,从而阻断病人对切口的感觉和肌肉的运动功能,达到镇痛和麻醉的目的。

与其他麻醉方法不同的是,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可以实现持续不断的神经阻滞效果,从而为手术过程提供更加清晰、安全的视野,同时保证了手术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二、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的作用原理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利用了局麻药通过神经阻滞的作用,使神经信号无法传导从而阻止了皮肤和肌肉对疼痛、感觉和运动的反应。

通过导管持续输注局麻药,可以实现对神经的持续性阻滞,从而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稳定和清晰。

此外,由于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不需要全身镇静,因此对病人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使得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和可控。

三、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的适应症和应用范围1.屈曲桡神经麻醉:适用于手术或外伤后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

2.臀神经麻醉:适用于前列腺手术、髋关节置换和骨盆手术等。

3.股神经麻醉:适用于膝关节、小腿和踝关节手术。

4.腹壁神经阻滞:适用于剖腹产、手术性腹壁疝修复和腹腔镜手术等。

5.颈部和面部神经麻醉:适用于甲状腺和颞颌关节手术等。

四、连续神经阻滞置管法的操作步骤1.确定置管部位:应根据实际手术需求,选择适宜的神经阻滞位点。

2.制备局麻药液:选择适宜的局麻药并配置成相应质量浓度的液体。

3.局部消毒:对置管部位进行局部消毒,保证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4.导管置入:通过经皮穿刺或切开直接导管的方式将导管准确地置入到靶位。

5.持续输注局麻药:连接输液泵将局麻药输送到导管内,实现神经阻滞效果。

6.封管:手术完毕后,拔除置管导管,并通过封管的方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3. 不用局麻剂的混合液配方
阿糖胞苷50mg加入吗啡2~4mg 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硬膜外腔注射。
五、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合剂配方
(二)我国常用的配方 1. 0.5%利多卡因 0.25%布比卡因 加入VitB12 500μg 用于各种疼痛症,尤其是慢性疼痛。用于椎 旁阻滞,各种体神经阻滞和局部软组织痛点阻 滞。
四.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神经毁损药物

乙醇(Alcohol) 常用的神经毁损药 酚(Phenol) 是无菌剂,硬化剂、止痛剂, 3~6%酚(水 溶液)临床治疗疼痛时常将酚溶于甘油内,制成不 同浓度的酚甘油。酚可产生蛋白质变性作用,阻断 神经的电生理传导。作用强于乙醇。

五、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合剂配方
四.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一)局部麻醉药
(二)皮质内固醇药物 (三)维生素类药
(四)活血化淤药物
(五)神经毁损药物
四.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一) 局部麻醉药
脂类局麻药: 普鲁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酰胺类局麻药: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局部麻醉药的药理性能(一)
普鲁 卡因 理 分配系 化 性 数(脂溶 0.02 质 性) 血浆蛋白 结合率 5.8 (%) pKa 9.0 丁卡 因 8.5 4.1 利多 卡因 7.9 1.0 布比 卡因 8.1 10.0 罗哌 卡因 8.1 2.9
后骨间神经阻滞术
肱骨内上髁阻滞
鹰嘴滑囊阻滞
腰大肌间隙阻滞
股神经阻滞 (一)
股神经阻滞 (二)
股神经阻滞 (三)
闭孔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术 (一)
坐骨神经阻滞术 (二)
腓总神经阻滞术 (一)
腓总神经阻滞术 (二)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阻滞疗法一.枕大神经阻滞疗法枕大神经为混合神经,有感觉与运动纤维,就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最大一分支。

1、解剖由C2神经之后支纤维构成,通过C (1、2)之间并紧靠寰枢关节的后外侧出椎管,绕头下斜肌下缘向上斜跨枕下三角并穿过半棘肌与斜方肌及其腱膜达皮下,并支配该肌运动。

感觉纤维经过上项线中点之外2cm处紧贴枕骨上升,与枕动脉伴行,走在动脉之内侧,最后分布于枕后与顶部的皮肤,司颅后半部皮肤的感觉。

2、病因由于以上解剖特点,枕大神经在其行程中既接近寰枢关节,又多次发生曲折而绕穿枕下的肌层与筋膜,因此寰枢关节及枕下肌肉、筋膜的病变就会使该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继发性病变而产生症状。

因此,枕大神经病变可由外伤、颈椎疾患、上颈部软组织劳损性等引起,也可由传染病如感冒等所引起。

3、临床表现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疼痛,多呈针刺或刀割样放射性痛,主要位于一侧的枕下,并向枕上、头顶部放射,甚至可波及前额及眼眶区。

疼痛常呈发作性出现,或自发或因旋转头部,尤其就是向对侧旋转而被诱发。

有时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也可诱发或加剧疼痛。

多数病人在疼痛间歇期仍感到患区钝痛或酸痛。

此外,在疼痛发作期常伴有颈肌痉挛,多数病人平时也有颈部僵硬感。

4、检查可见颈肌紧张乃至强迫头位,如头微后仰并向患侧倾斜,患侧枕大神经出口处(C2棘突与乳突连线的中点,相当于风池穴)及顶结节、上颈椎棘突或椎旁等部位可有压痛,并可向头顶及前额部放射。

有的在枕部头皮下可扪及痛性小结节。

枕大神经支配区皮肤也多有感觉过敏或减退,少数病程较长者甚至可显示脱发现象。

5、操作(1)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即上项线之中点)旁开1、5~2cm,在上项线下用手指触摸枕动脉搏动,枕大神经位于枕动脉的内侧。

此处从内至外的排列为神经、动脉、静脉,即枕动脉内侧为枕大神经,外侧为枕静脉。

如枕动脉跳动摸不到,可令病人俯卧,使动脉跳动更为明显。

触及动脉搏动后,在其内侧垂直进针,深约2cm,刺中神经时局部有明显酸麻感,并向头顶部放射。

穿刺成功后,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5ml。

5~7d治疗1次。

(2)病人坐位,头部端正微前屈,在C↓2棘突(枕下第一个突出的棘突)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处(相当于风池穴),先以拇指尖或棉签深压,以找出向头顶乃至前额有放射感的痛点,并标记之,此点就为进针的穿刺点。

在此点上穿刺,针进入皮下后使针尖朝上约45°缓慢推进,当出现放射性痛感时示针尖已刺中或接近枕大神经。

若针尖已触到骨质仍无放射痛,则将针退至皮下,向左、右稍加调整再重新进针,直至出现放射痛为止。

抽无回血,注入配制的合剂5ml。

为取得长期的效果,也可先注入2%利多卡因液2ml,再注入95%酒精1~2ml。

因为椎动脉就在枕大神经稍外方,约在乳突尖与C↓2棘突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故在做枕大神经多次调整方向的穿刺时,勿靠外方,以免损伤椎动脉。

二.枕小神经阻滞疗法枕小神经( lesser occipita nerve)为感觉神经,来自第二颈神经的前支。

1、解剖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出现后,沿该肌后缘向上,穿过颈深筋膜与跨过胸锁乳突肌止点到头颅外侧浅筋膜,在此分出耳支、乳突支与枕支,管理耳大神经与枕大神经中间区域的感觉。

枕小神经自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点处穿筋膜浅出,受嵌压时,可产生枕后外侧痛。

枕小神经的表面投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一点,乳突后缘与斜方肌起点之中间为一点,上述两点的连线为枕小神经的表面投影。

2、临床表现枕小神经病变引起的症状与枕大神经相似,疼痛部位以耳后、乳突后为主,压痛点常位于乳突后下方的胸锁乳突肌乳突附丽区的后缘(相当于医明穴)。

3、操作(1)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上1/2,用手按压有酸胀感,在此垂直进针,在深约2cm处注入合剂5ml。

(2)上项线上,枕大神经之旁开2cm,乳突后方沿胸锁乳突肌附丽区的后缘处,用配制的合剂5ml 做局部浸润注射,5~7d治疗1次。

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注射疗法可治疗头枕部头痛、失眠、某些精神病及高血压(治疗高血压时,注射的药物中用维生素B (12)代替确炎舒松)。

三、耳大神经阻滞疗法耳大神经(great auricular nerve)为感觉神经,来自第二、第三颈神经。

1、解剖耳大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枕小神经的下缘出现,斜跨胸锁乳突肌的外面向上,穿深筋膜,继续上升,在颈阔肌的深部与颈外静脉平行而在其后方,分支到腮腺、耳郭下部两面与乳突的皮肤。

表面投影: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垂直上升至耳垂,为耳大神经的表面投影。

2、临床表现耳大神经病变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由一侧的枕下向耳部的放射性疼痛。

疼痛常于夜间或转动颈部时发作,往往以耳垂及耳轮较重,呈刺痛性质,并可伴有烧灼感。

检查时常于患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后缘处有压痛,耳郭前后面、耳后及腮腺区皮肤感觉过敏。

3、操作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进针,直刺1~ 2cm,局部酸胀或向头侧传导时,注药合剂5 ~10ml。

5~7d治疗1次。

耳大神经注射疗法常用于治疗耳大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症状,也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耳鸣、重听、精神病等。

四.肩胛上神经阻滞疗法肩胛上神经(suprascapular nerve)为混合神经,有感觉纤维与运动纤维,来自C↓(5、6)脊神经,间或有C↓4脊神经纤维加入。

1、解剖肩胛上神经自臂丛上千的后面发出,向下外后方向行走,位于斜方肌之下,至肩胛骨的上缘,与肩胛横动脉(即肩胛上动脉)伴行,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之下穿过肩胛切迹而入冈上窝,继续向下经肩胛冈切迹而达冈下窝。

其运动纤维司理冈上肌、冈下肌的运动,感觉纤维布于肩关节与肩锁关节。

2、操作方法自肩胛骨的内缘沿肩胛冈至肩峰作一平线,取其中点,紧贴肩胛冈上缘穿刺,垂直进针深3~ 4cm就可抵遇骨性的组织,然后针尖稍向上、向外(约45°)就可有从骨性组织滑入肩胛切迹的落空感,再推进3~ 4mm,有时就可有刺中神经的酸胀感放射至肩关节。

若无异感也不必特意寻找刺中肩胛上神经的异感,在此部位注药时,病人常有向肩部传射的酸胀感。

在肩胛切迹处注入配伍的合剂10 ~ 15ml。

肩胛上神经注射疗法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引起的肩部疼痛,常可收到明显效果。

5~7d 治疗1次,一般4~5次多可获愈。

少数无效病人做肩胛横韧带切断、肩胛切迹扩大术,常可收到满意效果。

手术要注意解除包裹神经的结缔组织及瘢痕组织的压迫,同时在暴露肩胛横韧带时注意其浅面可能有静脉网存在。

五.桡神经阻滞疗法桡神经( radial nerve)为混合神经,有感觉纤维与运动纤维。

桡神经为臂丛后束的最大分支,含有C↓(5~7)与T↓1神经的纤维。

1、解剖桡神经从臂丛后束分出后,于腋动脉与肱动脉的后方及肩胛下肌、背阔肌、大圆肌之前下行,与肱深动脉伴行,通过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沿肱骨桡神经沟转至肱骨后,再向下外行,于肱外上髁上方约10cm处穿臂外侧肌间隔到臂前部,然后由肱肌与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间下行至肱骨外上髁的前方,并在肱桡肌下分出骨间背侧神经深支。

延续支此时又叫浅支,在肱桡肌下与桡动脉相伴继续下行,至前臂上2/3处,沿旋后肌之前、肱桡肌之后、桡动脉之外侧,经旋前圆肌、指浅屈肌的桡骨头及拇长屈肌之前至前臂下1/3处(腕上约7cm处),离开桡动脉,经肱桡肌腱下,转至手背穿出筋膜并分成5个指支,分布于手背及桡侧三个半手指的背面皮肤。

深支主要为运动神经纤维所构成,主要分布于肌肉、关节,并与尺神经的分支相吻合,主要支配上臂与前臂的全部的伸肌。

浅支主要为感觉神经纤维所构成,分布于上臂后面的皮肤、前臂背面的皮肤、手背桡侧面皮肤与第一、第二指背皮肤的一部分,以及第三手指背皮肤桡侧缘的一部分。

(1)上臂表面投影:腋后横纹端为一点;自肩峰至肱骨外上髁作一连线,其中、下1/3交接处为一点;肘横纹中、外1/3交接处为一点。

以上三点连线即为桡神经在上臂的表面投影。

(2)前臂表面投影:肘横纹中、外1/3交接处为一点;前臂外侧缘(自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分为三等份,其中、下1/3交接处为一点;第一掌骨底背侧为一点。

以上三点连线即为桡神经在前臂的表面投影。

2、穿刺方法(1)上臂后正中线中间点穿刺法:垂直进针,直达骨质,深2~3cm,刺中桡神经时有明显胀麻感,并向臂、手的桡侧放射。

(2)桡神经绕过肱骨部位穿刺点的穿刺法:自肩峰至肱骨外上髁连线分三等份,在中、下1/3交接处或肱骨外上髁的外侧面直上8~10cm处垂直进针,深约1、5cm,针感同上。

此穿刺点即相当于桡神经绕过肱骨部位,因此穿刺针可于肱骨上觅得异感,注入配伍的合剂5~10ml;如寻不到异感,可将合剂于肱骨表面作扇状浸润,也能达到同样的疗效。

(3)肘部桡神经穿刺法:肱骨内、外髁作一连线,此连线与肱二头肌腱外缘交点,沿肱二头肌腱外侧缘刺入,针将接触肱骨时便可刺中桡神经,针感同上。

如异感不易得到时,则可将配制的合剂5 ~l0ml扇状注射于肱外上髁前方,也可取得很好疗效。

(4)腕部穿刺法:桡神经浅支在未达腕部之前,又分为内、外两侧支,但均可于桡骨外侧的侧轴线上进行注射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方法就是于距桡骨茎突上2 ~ 3cm或4~ 5cm处做穿刺,注入配伍的合剂3~4ml于桡骨外侧的肌膜下,再把针尖移向桡骨的腹侧面,至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即桡动脉的内侧),在肌腱与骨膜之间注入合剂3 ~4ml;最后,再将针尖移向桡骨的背侧,于骨膜与肌膜之间再注入合剂3ml。

如此腕部的桡神经穿刺犹如围绕桡骨侧轴线外侧做“U”形扇状浸润。

3、临床应用桡神经的运动神经纤维,管理上肢伸展运动,其支配的肌肉(图3-44)有肱三头肌、肘后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尺侧腕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与食指固有伸肌等。

除肱桡肌为屈前臂的肌肉外,桡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均为伸肌,肱三头肌为伸肘的肌肉;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伸肌为伸腕的肌肉;指总伸肌与拇指伸肌与食指、小指固有伸肌均为伸展手指的肌肉。

因此,桡神经麻痹以伸展运动障碍为其主要症状,如患肢腕部下垂、无力上举、发生典型的“腕垂”手( wrist - drop),当握拳时垂腕更为明显。

桡神经的穿刺注射疗法可治疗桡神经支配区的疼痛,也可治疗桡神经麻痹。

七.尺神经阻滞疗法尺神经( ulnar nerve)为混合神经,有感觉纤维与运动纤维,含有C↓(7、8)与T↓1的神经纤维。

1、解剖尺神经自臂丛分出后经肱三头肌的前面及肱动脉内侧下行达臂中部(图4 -74)。

在臂中部穿过内侧肌间隔的后方,由肱三头肌内侧缘下行至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途与尺动脉伴行,经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至前臂,沿前臂内侧、指深屈肌浅面下行。

在前臂尺神经上半为尺侧腕屈肌遮盖,下半较浅,仅位于皮肤及浅筋膜之下,并紧靠尺动脉之内侧,至腕上方5cm处分出一背支经腕横韧带浅层及豆状骨桡侧入手掌,分成深、浅两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