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弯弯的月亮-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民歌《弯弯的月亮》的内容、形式和历史背景。
2.学习并掌握该曲的歌词、曲调、节拍和旋律。
3.通过该曲的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该曲的歌词和曲调,唱出曲子完整流畅的旋律。
2.学生能够了解该曲的文化背景并理解其含义。
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并流畅自如地表达歌曲所包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模拟出该曲的旋律和歌词,并呈现原曲的风格和情感。
2.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深层含义,以达到对该曲的全面理解和欣赏。
教学内容1. 了解《弯弯的月亮》的历史背景《弯弯的月亮》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民歌曲目。
它源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
歌词表达了青年男女深深的思念之情,旋律朗朗上口,是一首非常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作品。
2. 学生学唱《弯弯的月亮》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唱《弯弯的月亮》,先由教师带领全班带唱,让学生感受整首歌的节奏和感情。
2.教师向学生讲解每个音符的唱法和口型技巧,并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唱。
3.教师分组让学生才唱《弯弯的月亮》,进行对比练习。
4.试着根据歌曲情感,让学生合理运用音调和节奏进行情感表达。
3. 听歌曲并谈论1.放歌曲,让学生听歌曲,并询问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讨论歌词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自己对于《弯弯的月亮》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讲解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与学生对话,了解他们各自对该歌曲的理解和领悟。
2.在学生单独进行歌唱时,教师与同学进行点评,督促学生完成歌曲的完整唱法和情感表达。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融合式教学方式,包括教师教学、学生合唱、小组合唱等多种学习方式。
教学资源教师可准备好背景资料及相关的音频资料,供学生学习使用。
总结本课程目的旨在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情感,并进一步加深对于音乐的理解。
通过《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可以顺利实现多种教学目标,如掌握歌曲基本结构,模拟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以及发现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弯弯的月亮》的歌曲魅力和文化内涵。
2.感受和掌握基本的山东民歌唱法。
3.理解音乐与词语的情感表达并能够进行表演。
二、教学内容1.《弯弯的月亮》这首山东民歌。
2.流传于中国山东半岛地区,因抒发恋人相思之情而广为传唱。
3.具有浓郁的韵味和地方特色。
4.兰花指、山东包子唱法。
三、教学重点《弯弯的月亮》歌曲的情感表达以及山东包子唱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活动1.教师播放山东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歌曲,让学生静听,感受山东民歌的独特韵味。
2.教师请学生大声朗读山东方言及其发音方法。
3.引入《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询问学生对于歌曲的了解和印象。
第二步:教学学习1.请学生跟唱《弯弯的月亮》的歌词。
2.强化包子唱法的训练。
3.教师对歌曲情感表达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参照学习并进行模仿。
第三步: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歌曲唱法及情感表达。
2.小组内进行合唱练习。
3.教师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和点评。
第四步:表演展示1.学生在班内进行展示和表演。
2.学生可按自己的想法设计表演场景和细节,增加趣味性。
第五步:总结评价1.教师就学生的表演和唱功进行总结点评,表现出色者进行表扬。
2.学生可互相评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要求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保持积极、认真的态度。
2.学生应该注意声音的传递和表演中情感的表现。
3.教师应严格控制现场的环境并进一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纠正。
4.学生应该遵守礼仪规范,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美好愿望。
六、教学评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给予学生评估,以评估学生在唱和表演中的掌握情况和进步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日常教育,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丰富的知识并获得更多的启示。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整个过程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对今后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进。
幼儿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
幼儿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儿歌《弯弯的月亮》。
2. 能够模仿唱儿歌《弯弯的月亮》。
3. 能够用手指指着天空中的月亮,模仿月亮的形状。
4. 能够描述月亮的形状和颜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唱儿歌《弯弯的月亮》。
难点,模仿月亮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弯弯的月亮》儿歌音频。
3. 夜晚的月亮图片。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幼儿们一起观察夜晚的天空,询问他们是否看到了月亮,引出儿歌《弯弯的月亮》。
2. 学唱儿歌。
教师播放《弯弯的月亮》儿歌音频,让幼儿们跟着音乐唱儿歌。
教师可以用手势或肢体动作来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
3. 模仿月亮的形状。
教师引导幼儿们用手指指着天空中的月亮,模仿月亮的形状。
可以让幼儿们用手指在空中画出月亮的形状,或者在纸上画出月亮的形状。
4. 描述月亮的形状和颜色。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描述月亮的形状和颜色,如月亮是圆圆的,颜色是白色的。
可以让幼儿们用各种颜色的画笔在纸上画出月亮的形状,并给月亮涂上颜色。
5. 温故知新。
教师可以让幼儿们再次唱一遍《弯弯的月亮》,并让他们用手指指着天空中的月亮,模仿月亮的形状。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儿歌《弯弯的月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模仿唱儿歌,并且能够用手指指着天空中的月亮,模仿月亮的形状。
同时,幼儿们也学会了描述月亮的形状和颜色,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了他们对儿歌的喜爱和对月亮的认识。
学习儿歌弯弯的月亮中班教案
学习儿歌《弯弯的月亮》中班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儿歌《弯弯的月亮》的内容,能够跟上节奏朗读和演唱。
1.2 学习儿歌中的生词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3 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儿歌《弯弯的月亮》的歌词: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船上面,坐个宝宝,宝宝的名字,叫什么?叫什么?叫什么?2.2 儿歌中的生词和句子:弯弯的(形容词)月亮(名词)小小的(形容词)船(名词)上面(方位词)坐个(动词短语)宝宝(名词)名字(名词)叫什么(疑问句)第三章:教学步骤3.1 热身活动:唱一首欢快的儿歌,让学生放松身体,进入学习状态。
3.2 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儿歌《弯弯的月亮》,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3.3 学习歌词:逐句教唱儿歌,让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
3.4 学习生词:解释儿歌中的生词,让学生理解和运用。
3.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演唱儿歌。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儿歌的学习情况。
4.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评估他们对儿歌歌词和生词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组织学生进行儿歌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5.2 邀请家长参加课堂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5.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演唱儿歌,加强亲子互动。
第六章:教学用具6.1 教学PPT:制作儿歌《弯弯的月亮》的PPT,包含儿歌歌词、生词图片、教学步骤等。
6.2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儿歌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演唱。
6.3 教学卡片:制作生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6.4 实物模型:制作小船和月亮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互动教学:通过提问、回答、分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7.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儿歌内容。
7.3 游戏教学: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儿歌,提高学习效果。
欣赏《弯弯的月亮》示范教案
欣赏《弯弯的月亮》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流行歌曲,感受歌曲风格特点;2、能够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了解歌曲结构,正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了解歌曲结构,体会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月亮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吗?学生回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师:在古诗中,作者借助月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思乡之情。
师:同学们很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歌曲——弯弯的月亮。
【设计意图】通过积极互动,说一说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引出本节课主题——月亮。
二、新课1. 初听歌曲,说一说感受。
2. 歌曲介绍《弯弯的月亮》是李海鹰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创作于1989年,由刘欢演唱,是音乐电视片《大地情语》的插曲。
作者将古典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流行音乐中,是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代表作之一。
该曲创作的初衷就是描绘一个美丽的珠江三角洲。
李海鹰表示,是心中沉淀的情感记忆让他首先写出了旋律,想象着月光洒下来的朦胧画面,他填写了歌词。
在作词的同时,李海鹰还对已经做好的旋律做了不少修改。
从小在水边长大的李海鹰记得,儿时摆渡要坐上一条弯弯的小船,划船的是一位背着小孩的疍家妇女。
歌曲里的“阿娇”和船就是疍家人的形象。
3. 作者介绍李海鹰1954年生于广州。
他从小喜欢音乐,很早就显露出音乐才华。
1970年,他才16 岁就进入广州粤剧团,当上了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5年以后,他成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1982 年底到1997年3月,他在广东音乐曲艺团当创作员。
从1997年4月起,他担任了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
4. 再听歌曲思考:(1)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学生回答:三段。
师:该曲为ABA的三段式结构。
A段为陈述段,通过重复和变化重复加深印象,此段旋律由宫、商、角、徴、羽五个基本音组成,旋律朗朗上口、沁人心脾,颇具民族特色;B 段为歌曲的高潮段落,通过连接部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歌词中出现“今天的村庄、过去的歌谣、忧伤、惆怅”等意象,与A段中幽静和谐的意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段似乎是在呐喊,在反思。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科学知识: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四、教学材料准备:排队使用图片5张、学生画图用小圆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活动记录汇总等。
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听说我们班学生在美术方面有非常高的水平,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想考一考同学们。
请同学们画一画这个球,你看到是怎样的就画成怎样的,黑色部分用水彩笔涂黑,黄色部分不用画。
(讲台上放一个半黑半白的篮球)2、学生画画3、展示各不同角度画的画,说一说:怎么不一样呢?哪个同学画错了?那为什么会这样?生:是因为角度不同的原因(教师表扬:同学们的美术水平确实很高)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将美术作品收好放进抽屉)1、观察黑板上的图片,说说它像天空中的哪个星球。
2、对!我们看到的月球形状是经常会变的,科学家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全班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相变化(板书)二、学生根据经验画月相1、大家看到过月相吗?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怎样的月相。
2、认识两个月相。
投影出示全黑的月相,说说是农历哪一天。
投影出示全白的月相,说说是农历那一天。
3、提出要求:根据生活经验画一画农历初一、初四、十五、二十二的月相(发给每组一张记录纸)4、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老师给同学们几点提示:(1)、先在圆内画一段圆弧,再用黑色水彩笔画斜线表示看不见的部分;(2)、整个都看见的月相就不画;(3)、可以猜测,画得不对没关系;(4)、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一、教学内容:1、唱歌:《弯弯的月亮》。
2、欣赏:《月之故乡》。
3、音乐活动:演唱与月亮有关的歌曲和朗诵以月亮为主题的诗句。
4、听乐、吟诗:了解音乐与姐妹艺术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学唱《弯弯的月亮》,体会歌曲中悠悠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在音乐作品中解读歌词的能力。
3、通过欣赏歌曲《月之故乡》,培养学生在听赏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学会并能熟练演唱歌曲《月之故乡》,注意其中变化音、速度、旋律特点等。
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音乐,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四、教学难点:学会欣赏音乐,懂得如何根据歌曲旋律发展判断音乐情绪。
五、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流行歌曲《小白船》,学生随着音乐走进教室。
1、唱歌《弯弯的月亮》(1)作者简介:李海鹰,男,词曲作家, 1954 年生于广州。
他从小喜欢音乐,很早就开始显露音乐才华。
1970 年, 16 岁的李海鹰就进入广州粤剧团,当上了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5 年以后,他成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这期间,他被送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进修班学习了一年半。
1982 年底到 1997 年 3 月,他在广东音乐曲艺团当创作员,《弯弯的月亮》就是这期间写出来的。
从 1997 年 4 月起,他担任了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国际艺术节组织联合会理事。
(2)播放歌曲,让学生根据歌词中的意象闭目联想,体会歌曲的情境,并说说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弯弯的月亮》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的思念与回忆。
)(3)作品基本解读:《弯弯的月亮》,曾经风靡了大半个中国。
这首歌曲调优美、歌词动人,内涵丰富,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通俗歌曲的一首代表作品。
歌词第一部分“遥远的夜空……流进我的心上”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将一幅故乡的美丽的画一点一点地展现在读者和听者面前。
学习儿歌弯弯的月亮中班教案
学习儿歌《弯弯的月亮》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学习儿歌《弯弯的月亮》,了解月亮的形状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唱歌能力和节奏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唱儿歌《弯弯的月亮》。
2. 教学难点:儿歌中“弯弯的月亮”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月亮图片、儿歌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月亮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幼儿对月亮的兴趣。
2. 新歌教学:教师教唱儿歌《弯弯的月亮》,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幼儿理解“弯弯的月亮”形象。
3. 唱歌练习:幼儿跟唱儿歌,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帮助幼儿掌握儿歌。
4. 音乐活动:幼儿分组演唱儿歌,进行音乐游戏,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学习儿歌的收获,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儿歌,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2. 家长协助幼儿进行歌词创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儿歌的掌握情况。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
3. 定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检验幼儿的唱歌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课时:学习儿歌《弯弯的月亮》第一段歌词教学重点:学会第一段歌词,理解歌词中“月亮出来亮汪汪”的意境。
教学难点:掌握“亮汪汪”的韵脚和节奏。
2. 第七课时:学习儿歌《弯弯的月亮》第二段歌词教学重点:学会第二段歌词,理解歌词中“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的意象。
教学难点:理解“小小的船”比喻月亮的用法。
3. 第八课时:学习儿歌《弯弯的月亮》第三段歌词教学重点:学会第三段歌词,理解歌词中“漂啊漂啊漂到桥上”的情景。
教学难点:掌握“漂啊漂啊漂”的节奏和意境。
4. 第九课时:综合练习与演唱教学重点:整体演唱儿歌,加强语气和表情的表现。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教案标题:弯弯的月亮教学目标:1.了解月亮的外貌特征。
2.通过观察月亮的形变,了解月相的变化。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的好奇心。
教具准备:1.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月亮的各个形态。
2.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活动教师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不同形态的月亮,让学生自由评论月亮的样子。
Step 2 学习月亮的外貌特征教师向学生介绍月亮的外貌特征,例如:圆形、灰白色等。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圈代表月亮,让学生观察并亲自尝试画出一个圆形的月亮。
Step 3 发现月相的变化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幻灯片上展示的月亮形态,引导学生发现月亮的弯曲程度不同。
教师解释这是由于月亮的位置不同,导致阳光照射到月亮上面的部分不同而产生的。
Step 4 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月亮不同时期的形态,分析月亮的变化规律。
例如,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
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不同月相的样子,并解释每个月相出现的时间和原因。
Step 5 拓展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夜空中的月亮,让学生描述当晚的月亮是什么月相,并解释原因。
教师鼓励学生多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6 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月亮的外貌特征和月相的变化规律,并复习月相的命名。
学生可以根据学到的知识,制作一张月相变化的海报或手工模型。
Step 7 课堂延伸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天体的观察,如星星、太阳等,与学生讨论宇宙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Step 8 课堂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连续几天的月亮形态,并记录下每天的月相。
回到家后,与家人一起讨论月相变化的规律,并画出观察的结果。
Step 9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活动、课堂参与度和月相绘画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
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亮的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月亮的形状和特征。
2. 学习和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
3. 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创作月亮相关的音乐作品。
4. 进行合唱和合奏练习。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月亮的形状和特征,引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弯曲形状,并与歌曲《弯弯的月亮》联系起来。
歌曲学习:1. 播放歌曲《弯弯的月亮》,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分段教学,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内容和发音。
3. 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一起唱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音乐创作活动:1. 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月亮相关的音乐作品。
2. 鼓励学生运用各种乐器和声音效果,创造出月亮的氛围和特色。
3.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编排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合唱和合奏练习: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音乐作品的演奏。
2. 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和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定期进行演练,不断完善音乐作品的表演效果。
总结:1. 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和月亮的感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创作的过程和体验,鼓励他们发展音乐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月亮和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对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发展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继续探索其他与月亮相关的音乐作品,拓展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范围。
2. 组织音乐会或表演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和分享他们的音乐作品。
教学资源:1. 月亮的图片或实物。
2. 歌曲《弯弯的月亮》的音频或视频。
3. 各种乐器和声音效果器材。
4. 音乐创作的素材和工具。
小学科学17《弯弯的月亮》(教案)
小学科学17《弯弯的月亮》(教案)《弯弯的月亮》教案引言: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具体、有趣的实例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
本次教案以《弯弯的月亮》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实验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月亮的形状变化和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月亮的形状变化,理解月相的概念。
2. 理解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 掌握观察、讨论和实验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弯弯的月亮》2. 工具:黑板、粉笔、实验工具(如手电筒、小球等)3. 材料:月相图片、观察记录表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考:你们有没有观察到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月亮有时是弯弯的,有时是圆圆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 探究(30分钟)a) 观察月相图片:给学生展示不同阶段的月相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月亮的形状变化。
如何描述这些形状变化?b) 讨论月亮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讨论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导致了月亮的弯曲形状呢?c)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月亮不是自己发光的,并进行实验讨论。
例如利用手电筒和小球模拟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观察手电筒照射到小球上的月相。
3. 实践(40分钟)a) 实验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实验器材,如手电筒、小球等。
通过实验模拟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观察月相的变化。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b)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理解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
4. 总结(1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总结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允许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相对位置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月亮形状变化的影响。
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
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教案标题: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儿歌《弯弯的月亮》的歌词。
2. 学生能够正确地模仿歌曲中的发音和节奏。
3.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表达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月亮的认知和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月亮?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歌曲学习:1. 播放《弯弯的月亮》的音频,让学生先仔细听一遍。
2. 分段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模仿歌曲中的发音和动作。
3. 教师逐句解释歌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4.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鼓励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
情感表达:1. 提问学生:“你们在晚上看到月亮的时候,有什么感受?”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月亮的感受,例如:“月亮真亮,像一盏灯。
”3. 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月亮的感受。
巩固练习:1. 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演唱。
2. 每个小组可以自由选择演唱方式,例如合唱、独唱、伴奏等。
3. 教师根据演唱效果评选出最佳小组,并给予奖励。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他儿歌,进行类似的学习和表达。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月亮手工制作,展示给同学们。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模仿歌曲中的发音和节奏。
3.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月亮的感受。
教案扩展:1.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自然观察和感受,例如观察其他天体、四季变化等。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歌曲演唱活动,例如合唱团、音乐剧等。
教案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弯弯的月亮》的音频和歌词。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弯弯的月亮》教案精选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弯弯的月亮》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月球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教学准备:月相变化图、代表月亮的小球、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带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欣赏)一、导入新课师:谁知道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但愿人长久》)歌中唱道“月有阴晴圆缺”,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揭开月亮圆缺之谜。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 揭示月相的概念师:课前让同学们观察过月亮,谁能把你的观察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必要时提示学生:用语言描述也行,展示画的图也行) 生:有时像圆盘,有时弯弯的像镰刀。
(多找几个学生交流)师:同学们刚才展示的都是我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它们是有名字的,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学生可能回答叫月亮)在科学上它们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月相。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从地球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
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出示一个月的月相)看,这是我观察到的一个月的月相,它们各不相同。
这些是上半月的月相,需要在傍晚的时候观察;这些是下半月的月相,傍晚看不到了,那时的月亮是在等你们睡着了才偷偷地爬出来,如果你不想耽误睡觉的时间而又想看月相的话,那就得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观察。
师:看到这些月相,你有没有问题要问?生:这些月相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月亮的形状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多找几个学生交流)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弯弯的月亮》。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美丽夜色;掌握生字词,如“悬挂”、“倒映”、“闪烁”等;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夜晚星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夜晚的美好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生字词。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b. 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c. 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仿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弯弯的月亮》2. 生字词:悬挂、倒映、闪烁、静谧、皎洁等。
3. 课文结构:开头描绘夜色;中间赞美月亮;结尾表达情感。
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夜晚星空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夜晚的月亮和星空,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文章,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生字词的掌握;3. 修辞手法的分析;4. 观察事物方法的培养;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提供;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
六年级科学上册 弯弯的月亮教案 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状和变化,知道月亮为什么会弯弯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月亮的形状和变化2. 月亮弯弯的原因3. 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月亮的形状和变化,月亮弯弯的原因。
难点:月亮变化规律的探究。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月亮的图片和动画。
2. 学生准备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知识学习:教师通过PPT展示月亮的形状和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月亮的基本情况。
3. 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月亮为什么会弯弯的,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学生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讨论和分析。
5.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观察月亮的变化,加深对月亮变化规律的理解。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月亮变化的实验,如使用面团和牙签制作月亮模型,观察不同形状的月亮。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本,记录一个月内的月亮变化。
2. 学生制作关于月亮变化的小报,包括月亮的形状、变化规律等。
八、教学反馈:1. 教师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本和小报,了解学生对月亮变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月亮变化的理解是否深入。
2.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十、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月球的起源和结构,增加对月球的了解。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月球探索的活动,如制作月球探测器模型,模拟月球探测过程。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2.掌握月相变化的原因和周期;3.能够通过观察月相变化来推断月亮的位置和运动轨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2.月相变化的原因和周期;3.通过观察月相变化来推断月亮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月相变化的原因和周期;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月相变化来推断月亮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和周期;2.实验法:通过实验模拟月相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变化的过程;3.观察法:通过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让学生推断月亮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月亮的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月亮的认识;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基本情况。
2. 讲授环节1.讲解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和周期;2.通过图表或模型展示月相变化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3. 实验环节1.准备实验器材,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2.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变化的过程,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4. 观察环节1.让学生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记录月相变化的情况;2.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变化的情况,推断月亮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5. 总结环节1.让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推断月亮位置的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和意义。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对月相变化的理解和推断月亮位置的能力;2.通过课堂小测验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月亮形状和运动规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讲授法、实验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入了解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对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月相变化的原因和周期,能够通过观察月相变化来推断月亮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弯弯的月亮-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弯弯的月亮-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中节奏的概念,能够辨别出不同的节奏型;2.能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表达的情感;3.学习口型,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发声方法;4.能够用大声音唱出歌曲,并在唱歌时按照歌词要求进行正确的节奏把握和相应的动作表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
本曲主要讲述了一位爱好唱歌的小女孩琳琳欣赏美丽的月亮时,不仅开心的唱起歌来,更是用动人的歌声歌颂了美好的自然风景,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热爱生命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歌词的朗读方法,完成口型和发声练习,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发声方法;2.教学难点:体验歌曲的情感,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诠释歌曲的主题,做到歌唱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初识歌曲由教师播放《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让同学们先朗读一遍歌词,了解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节奏练习请同学们跟着节奏敲打简笔,练习歌曲中的节奏。
3. 口型和发声练习学习歌曲的口型和发声方式,注意发音和发声的准确性,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发声要领。
4. 歌曲演唱请同学们跟着歌曲的旋律唱出歌曲,注意正确的节奏把握和歌词的发音。
5. 情感诠释请同学们在唱歌的同时,体验歌曲中表达的情感,理解歌词的内容,将歌唱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做到唱出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热爱。
五、教学评估考核方法:1. 现场评估;2. 学生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朗读歌词,并解释歌词所表达的情感;2.唱出歌曲,并将歌曲中的情感诠释出来。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对于音乐中节奏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歌唱中也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也在歌唱中体验到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日后改进和完善。
1《弯弯的月亮》优秀教案
17.弯弯的月亮【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教学目标】1.能多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会动手制作月相卡片,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2.能利用有限的材料做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会正确演示月相形成的过程。
愿意参与观察月相的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3.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球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提前一月布置学生观察月亮变化;关于月亮的图片、圆纸片、手电筒、小球等。
教师准备:关于月亮的图片;模拟月相变化实验器材;地球、月球、太阳位置示意图;月相形成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课题月亮常常引起我们无尽的幻想,看到月亮你会想起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诗句中描写了月亮的哪些形状?(指名学生背诗句并说所描写的月亮形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圆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半月)、“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月牙)……天月亮为什么会“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走进研究月亮的科学实验室。
(教师板书课题:17 弯弯的月亮)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探究月相的变化。
1.同学们,老师一个月前布置同学们观察月亮,坚持观察的同学有哪些?(了解学生的观察坚持情况)2.你观察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它们都有哪些形状?预设1:学生根据课前观察说月亮的形状变化。
(我发现月亮在农历的十五、十六非常圆,非常亮;我发现月亮在农历的初七、八呈现出半张脸;我发现月亮在二十二、二十三也是一半。
)3.你能把你观察到的月亮的形状画下来吗?学生画自己观察到的月亮。
4.请你把画的图片贴到黑板上,教师课件补充展示月相图片,全班交流,通过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预设2:月亮形状是不断变化的。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教学内容:弯弯的月亮教学目标:1. 了解月亮的形状和变化。
2. 学习月亮与地球及太阳的关系。
3. 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
4.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 PPT及其他多媒体设备。
2. 外星系模型或月亮模型。
3. 准备一张月亮不同形态的图片。
4. 布置课后观察月亮形态的作业。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0分钟)1. 讲解月亮悬挂在天空中的现象。
2. 展示月亮模型或外星系模型,引起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二、认识月亮(15分钟)1. 展示月亮图片,让学生描述月亮的形状。
2. 介绍月亮的由来和形状,同时与学生互动。
3.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并进行分类。
三、月相与地球、太阳(20分钟)1. 介绍月亮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
2. 展示月亮的不同形态图片,让学生推测月亮、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
3. 带领学生完成实验,模拟月相的变化过程。
四、观察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当天的月亮形态,并与之前的月亮形态进行对比。
2. 引导学生讨论月亮形态的变化原因,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月亮的形态变化规律。
2. 激发学生兴趣,提出继续观察探索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观察一周内月亮形态的变化,并做简单记录。
教学扩展:1. 学生可自己制作月亮模型,通过调整模型的位置来观察月相变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或观测月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月亮的形态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通过观察和实验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能够自己进行观察和记录,加深了对月亮形态的理解。
然而,本节课缺乏互动性较强的活动,对学生的参与度有一定的限制,此后需要加强互动性活动的设计。
初中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
初中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演唱《弯弯的月亮》,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弯弯的月亮》。
2. 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较高音域和旋律技巧。
2. 对歌曲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3. 相关民族音乐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经典月亮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月亮在音乐中的美好形象。
2. 提问:你们对月亮有什么印象?月亮在音乐中通常代表什么?二、学习歌曲《弯弯的月亮》(15分钟)1. 教师分发乐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2. 分句教唱,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较高音域和旋律技巧。
3.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歌曲讨论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主题、节奏、旋律等特点。
2. 分析歌曲中的民族元素,如云南民歌的借鉴等。
3. 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受,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弯弯的月亮》的民族特色。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弯弯的月亮》(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 针对歌曲中的较高音域和旋律技巧进行针对性训练。
二、深入了解歌曲文化内涵(15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如创作背景、民族风俗等。
2. 学生分享对歌曲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师总结。
三、音乐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自选一首民族歌曲进行演唱或演奏。
2.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弯弯的月亮
教学目标:
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并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月球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月相变化图、代表月亮的小球、地球仪、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带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欣赏)
一、导入新课
师:谁知道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但愿人长久》)歌中唱道“月有阴晴圆缺”,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揭开月亮圆缺之谜。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揭示月相的概念
师:课前让同学们观察过月亮,谁能把你的观察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必要时提示学生:用语言描述也行,展示画的图也行)
生:有时像圆盘,有时弯弯的像镰刀。
……(多找几个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展示的都是我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它们是有名字的,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学生可能回答叫月亮)在科学上它们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月相。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从地球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
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出示一个月的月相)看,这是我观察到的一个月的月相,它们各不相同。
这些是上半月的月相,需要在傍晚的时候观察;这些是下半月的月相,傍晚看不到了,那时的月亮是在等你们睡着了才偷偷地爬出来,如果你不想耽误睡觉的时间而又想看月相的话,那就得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观察。
师:看到这些月相,你有没有问题要问?
生:这些月相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月亮的形状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多找几个学生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二)月相的成因
1、猜想
师:在研究月相成因之前呢,老师想知道,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们都知道哪些?
生1: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
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生2: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
师:那大家能猜想一下月相的变化可能与什么有关吗?
生:可能与月球的运动有关。
(要再找学生回答)
师: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我们没有本事跑到太空中去亲自观察,所以只能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月相的变化是不是与月球的运动有关。
2、确定方案
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怎样操作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确定一下实验方案吧!根据老师的提示讨论一下。
(出示:1、这个实验必须要有哪几样东西?2、月球怎样运动?3、月球的亮面朝向谁?4、我们应在什么位置观察月球?5、你们小组打算怎么做这个模拟实验?)
师:我们先一起讨论一下第一个问题吧:这个实验必须要有哪几样东西?
生:月球
师:为什么?(因为我们研究的是月相的变化,必须要有月球)我们就用桌上的小球代替月球。
还有呢?
生:地球
师:为什么?(因为月球是在围绕地球运动的)我们就用地球仪代替地球。
还有呢?
生:太阳
师:为什么?(有了太阳月球才会亮,我们才能看到月相)太阳很大,今天我们就用黑板来代替太阳,做实验的时候要记住,太阳光是从黑板的方向射向“月球”的。
师:第二个问题:月球怎样运动?
生: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运动,也就是按逆时针运动。
(出示课件)
师:3,月球的亮面朝向谁?
生:太阳,因为太阳使它发亮
师:那么在做实验的时候,月球的亮面要始终朝着黑板的方向。
师:4,我们应在什么位置观察月球?
生:在地球的位置上观察月球,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月相是我们从地球上看到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
师:眼睛应该放在地球的位置上,可是我们不能把自己缩小,跑到地球仪上去观察“月球”,所以我们只能让目光沿着地球到月球的方向去观察月球。
师:5,你们小组打算怎么做这个模拟实验?小组讨论一下,一会交流你们小组的做法。
(小组讨论后交流)
师:哪个小组起来说说你们组打算怎么做?说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看他们的方案制定的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生:一个同学拿着“月球”,慢慢围着“地球”做逆时针运动,其他同学观察。
(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这个小组的方案设计的好不好?完整吗?
生:没说其他同学怎么观察。
(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就继续发问:其他同学怎么观察?暗示观察的位置和视线方向及高度。
逐步引导学生说出实验步骤。
)
师:随着月球的运动,月相会不会变化?(会!)我们是不是应该随时把观察到的月相画下来啊?
师:老师这里有个详细的实验步骤,在看步骤之前,先看一下桌上的月相变化图。
(介绍月相变化图上的编号与桌子的什么位置相同,然后出示实验步骤)“月球”在1号位置时同学们应该在什么位置观察?(在5号的位置观察)观察好之后,把你看到的月相画在相应的位置上。
师: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课件出示:)①月球做逆时针运动;②月球亮的那一面要始终对着太阳;③眼睛要始终看着月球;④月球、地球和眼睛要在一条直线上并且高度一致。
(注意的问题前面交流方案时已经涉及,此处可以教师直接强调注意的问题。
)
3、实验验证,教师指导
4、归纳结论
(1)贴月相
师:同学们都已经画好月相了,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些月相图,哪个组的同学能根据你们画的月相图帮老师把这些月相贴到黑板上
(找一个小组的学生到黑板上贴,其余组的学生观察贴的对不对)有没有不同意见?(展示两个小组的月相图)
(2)讲解月相的名称和出现的时间以及月相的变化规律并板书
师:(对着黑板上的月相图和课件上的月相图说)月球处在1号位置的时候,是这个月的初一,亮面背对地球,所以我们看不到月光,这时的月相叫新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的亮面越来越大,到了初七八,就接近于半圆了,这时的月相就叫做上弦月。
在新月和上弦月之间的这些月相叫做蛾眉月。
我们所画的处在2号位置的月相出现的时间大约初四。
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亮面慢慢地接近于圆形,变成圆形的时候是这个月的十五六,这时的月相叫做满月,也叫望月。
在上弦月和满月之间的这些月相,叫做凸月。
这是上半月的月相。
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下,从初一到十五,月相是怎样变化的?(亮面逐渐变大,最后变成圆形)我们就说月相是由缺到圆。
(板书:先画弯箭头,再板书“缺、圆”那么下半月呢?(由圆到缺并板书)亮面先逐渐变小,变成半圆,这时的月相叫做下弦月,这一天大约是这个月的二十二三。
满月和下弦月之间的月相还是叫凸月,下弦月和新月之间的月相还是叫蛾眉月。
上半月的月相和下半月的月相有点不同,你发现了吗?(提示:亮面的方向不同)上半月的月相亮面向右,下半月的月相亮面向左。
(板书:亮面向右、亮面向左)我们可以根据亮面的位置来判断你所观察到的月相是上半月的还是下半月的。
(3)总结
师:现在你明白月相是怎么形成的吗?哪位同学起来说说?
(出示课件并解说):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动着月球绕太阳转。
因此,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
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三、拓展练习
1、我们知道了月相的变化规律,可以根据月相来判断某一天的大概日期。
(出示月相图,让学生判断)
2、师:我们还可以用今天学的知识来破案呢!
出示:我来当警探
这个月初一晚上,某商店被盗。
第二天,公安人员问了最有嫌疑的两个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
”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
”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一下,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四、评价反思:
师:同学们,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生回答)
师:你都有哪些收获呢?(生交流,可从多方面,如知识、能力、情感等。
)
五、课外探索:
师:(出示课件)知不知道这是什么现象?(生……)在地球带着月球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日食和月食。
你想不想知道日食和月食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想)那就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材料,研究一下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下节课我们交流,好吗?
这节课就上到这,谢谢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