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

三、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与教育
人格(个性):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 心理特征的总和。反映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应 激本领以及交往方式等方面。它包括:
1、气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能力: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 3、性格: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4、在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的活动倾向性方面 的特征。
气质:
气质分类:
胆汁质:反应迅速、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整个心理活 动笼罩着突发、迅速的色彩。
多血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活泼有朝气,情绪多变,感情外 露、粗枝大叶。
粘液质:稳重踏实。平和冷静,略显呆板,沉闷、欠灵活。 抑郁质:敏锐,体验深刻,怯弱,孤僻、谦合,行为缓慢。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体现在哪些方面? 1、智力正常。 2、情绪良好、稳定。 3、人际关系和谐。 4、适应环境。 5、人格完整。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1、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不同步。 (身体发育、性成熟、-----思维、情感、行为) 2、第二反抗期。 3、情绪与行为的发展。
四、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
社交焦虑症: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强烈焦虑并主动回避。表现人 际交往中害羞、局促不安、紧张等,以致影响正常的交往。 原因:挫折的打击,错误的认识,不良的性格。 治疗措施: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改变自己性格,掌握社交技巧。 系统脱敏。
四、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
(五)代沟问题:
指父母与子女之间心理上的差异和距离以及由此引起的隔阂、 猜疑、苦闷,甚至离家出走。
解决的策略:平等交流,了解子女的需要和希望,设法给予
解决;对子女不要过分唠叨,多给鼓励而不是责备;减少对孩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PPT课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PPT课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引言 • 小学生心理特点 •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 实际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培训背景
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心理问题在小学生中时有发生。
THANK YOU
分析三
对于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小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 的时间管理训练,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避 免过度沉迷。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
01
02
03
04
心理健康对小学生成长 的重要性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及应对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 则和方法
成功案例分享与经验交 流
对未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
小学生在学校遭受欺凌,导致心理创伤,影响学 习和生活。
案例三
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 习成绩下降。
案例分析
分析一
对于自卑心理的小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我 认知训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建立自 信。
分析二
对于遭受欺凌的小学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 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绪调节训练,帮 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情感发展
情感表达
小学生的情感表达逐渐 丰富,能够更好地表达
自己的喜怒哀乐。
情感理解
小பைடு நூலகம்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 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情绪

自我意识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 增强,开始意识到自己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01--游戏引入
02--观看视频,分享感受 03--知识抢答 04--教师进行总结(心灵驿站)
活动引入
游戏活动:《大风吹》
邀请若干名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当教师报数,如“2”,则两名学生 站在一起,以此类推。
------------------------
观看视频①
关于情绪: ----------------————----
被欺凌的学生,身心遭受伤害。如果没有实 施有效教育和管控,容易使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甚 至是轻生的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身体欺凌
网络欺凌
语言欺凌
社交欺凌
案例分析
案例:
妈妈带小轩在小区楼下散步,路过了零食店,看到棒棒糖孩子想吃,妈妈没带钱 和手机没法买,孩子躺在地上,妈妈不做解释把孩子直接抱起来回家,孩子边哭边踢 边厮打。
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 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在生理反应上 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哀、 乐等几种。
情绪的来源
老师会帮 助你们的!
观看视频②
观后感
关于校园欺凌: ----------------————-------------
它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 一种攻击行为,它包括了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
情感倾诉法:寻找同伴倾诉心情。
运动法:打球、运动、散步,
或娱乐--唱歌等。
听说,有一些让人吃了就开心的食物哦。
内含生物碱,使人振奋精神
色氨酸帮助合成血清素,心情变好
含有花青素,制造快乐
分析:
孩子哭闹的行为的功能是----想要得到,对于“想要得到”导致的情绪来说,这个妈妈做的 很对,不批评不说教不满足,也能承受在大庭广众之下丢脸的压力,没有动手打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课件(共30张PPT)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课件(共30张PPT)

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五
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 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 体验称为孤独感。
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六
以自我为中心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在家里都是“小皇 帝”,“小公主”,有些同学把这种感觉带 到学校。希望老师,同学都围着他转,凡事 只想着自己,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愿为他 人做出一点牺牲,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 。 这就是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
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二
不自信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 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 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我知 道很多同学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 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 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 此,他们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
2 我们为谁而学习
有些同学不堪重负,出现了以下 一些情况,同学们可以对比一下, 看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烦恼。
3 心理健康表现
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一
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 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 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 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 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若是以 “为老师,父母学习”的观念为学习动力的 同学,在成绩退步,经容易产生这种自责的 心理,使自己陷入悲观,失落的情绪。
9 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 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11 正确面对竞争,在竞争中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12 凡事三思而后行,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感谢父母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开学第一课: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

开学第一课: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

1946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 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智力正常
情绪良好
意志健全
行为协调
身体健康会影响心理健康
互相制约 互相影响
心理健康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2
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 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有心理自控能力。
目录
CONTENTS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问题表现 学会自我心理维护
1
什么是心理健康?
锻炼身体
好好吃饭
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吗?
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 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及虚弱现象。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凡事三思而后行, 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 气活力。
正确面对竞争,善于 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走进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
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有自信心。 有心理耐受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
3
心理问题表现
攀自中倾孤叛自不我心责向比独逆信
不认经要为常把自认自己为己什自当么己小都并孩做不不好好
小组 讨论
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了上面提到的心理 困惑呢?大家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同学们也可以将自己的经历自主记录下来。
自主 体验
4
学会自我心理维护
多跟老师、父母沟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共16张PPT)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共16张PPT)
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 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
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在青春期的少年,会面对生理与心理发生一系列变化而产生的心 理问题,面对这种心理问题,应该用怎样的措施来预防与治疗。
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 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3.对挫折承受力不高,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 5 .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
念。长期处于这种思想中,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02 .心理健康的பைடு நூலகம்准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 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 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 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一 .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 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做出鲁莽或过激 举动。
如何消除负面情绪:
一、把握自己的性格
通过性格测试,准确把握自己的性格、真实的“本我”,发现自己 的优势和潜能,从事顺应自己本性、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
三 、心理治疗
有效的心理治疗,心理疗法的作用是改变抑郁患者对周围世界的看法, 常见的有支持性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
03 .负面情绪的危害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 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 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 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负面情绪的危害:
生气时脑细胞会工作紊乱,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并直接作用于 心脏和血管上。生气会加快脑细胞衰老,减弱大脑功能,而且 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会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甚至会导致脑溢 血。这时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气最少,对脑细胞的伤害 不亚于毒药,愤怒时的思维混乱就是大脑缺氧的证明。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早期识别与评估
通过专业工具和日常观察,尽早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 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评估。
心理咨询与支持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 心理韧性。
家校合作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教育 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课程和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 理素质。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方法
维护心理健康。
PART 04
学生心理健康 的干预与治疗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评估
识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01
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情绪变化等, 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02
通过专业评估工具和方法,全面了解学生 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后续干预和治疗提供 依据。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 学业压力
• 学业压力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需要应对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容易 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 家庭环境
• 家庭环境也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家庭矛盾、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等都 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 社会因素
• 社会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如网络暴力、校园欺凌、社交焦虑等,这些都可 能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预防心理疾病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预防 和处理心理问题,可以有效减少 心理疾病的发生。
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心理健康促进学业 成就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能够 更专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
而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心理困扰影响学业 表现
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扰,如焦虑、 抑郁等,会分散学习注意力,降 低学习效率,对学业成绩产生不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件ppt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件ppt

引发社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可能 导致家庭破裂、失业和社会不安定 等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加自杀风险:心理健康问题可能 导致自杀念头和行为,对生命安全 构成威胁。
降低免疫力: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 致身体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增加患 病风险。
如何保持心理 健康
自我认知与调节
了解自己的情绪和 想法
失眠症:难以入睡或保持 睡眠质量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遗传因素:基因和遗传对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环境因素: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个人经历、人际关系、生活事件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生活习惯因素: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
影响生活质量:导致情绪低落、焦 虑、抑郁等问题,影响日常生活和 工作。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预防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
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
心理健康问题
常见心理问题及分类
焦虑症:过度担忧未来可 能发生的事情
抑郁症:情绪低落,对生 活失去兴趣
强迫症:反复出现一些不 必要的想法或行为
社交恐惧症:害怕与他人 交往或对话
精神分裂症:出现幻觉、 妄想等精神症状
在社会中的实践与应用
帮助个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个人的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增强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挫折和逆境的能力
总结与展望
总结心理健康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身心健康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预防心理疾病
对未来心理健康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心理健康服务将更加普及和便 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15 工作调动
39 37 少量借贷
17
16 经济状态改变 38 38 睡眠习惯改变
16
15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 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 • 学生主体性原则 • 适应个别差异原则 • 整体性发展原则
17
6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 情绪稳定,无长期焦虑,少心理冲突; • 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自己的能力; •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 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 • 对生活的环境有适当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
问题、解决问题,而不逃避问题。 《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P1395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 ☆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策略
•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 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对于实现心理教育的基本目标十分重 要。
•第一、要继续努力推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第二、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第三、优化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行为,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 关系, 营造起一个充满关心、爱意的和谐的心理氛围。
7
三、心理异常的判别依据
• 以经验作为标准 • 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 • 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 • 统计学标准 判别时的注意事项 • 发展的观点 • 慎重的态度 • 全面的了解 • 防止偏差
8
三、心理异常的判别依据
判别时的注意事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止偏差
第一,心理健康标准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个 方面。 第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并不是绝对的、 唯一的。 第三,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 第四,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因此,判 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
12
20、你是否觉得与人竞争非赢不可? 21、你是否经常打断别人的话? 22、看见别人迟到时你是否会生气? 23、用餐时你是否一吃完就立刻离席? 24、你是否经常有匆匆忙忙的感觉? 25、你是否对自己近来的表现不满意?
13
• 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 会生活的变动。
• 霍姆斯和拉赫(Holmes & Rahe,1967)对43种常见的生 活事件进行了评定,计算出了每种生活事件所需付出的 改变和适应的量。其中,“结婚”这一事件定为50分, 这是一个基本的参照数值,然后根据这一参照标准对其 他事件进行评定,形成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简 称SRRS)
25
7 结婚
50 29 个人习惯改变
24
8 失业
47 30 与上级不和
23
9 复婚
45 31 工 作 时 间 或 条 件 改 20

10 退休
45 32 搬家
20
11 家人患病
44 33 转学
20
12 怀孕
40 34 娱乐消遣活动改变 19
13 性生活问题
39 35 宗教活动改变
19
14 家庭增加新成员 39 36 社交活动改变
第十一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大纲
•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2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 是指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如一般适应能力、人格 的健全状况等)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 (如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等)以及自我 和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 《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P1395
11
11、让你停下工作休息一会儿时你会觉得浪费了时间吗? 12、你是否觉得因全身心投入工作而无暇欣赏周围的美景? 13、你是否宁可务实而不愿从事创新或改革的事? 14、你是否尝试在时间限制内做出更多的事? 15、与别人有约时你是否绝对遵守时间? 16、表达意见时你是否握紧拳头以加强语气? 17、你是否有信心再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 18、你是否觉得有些事等着你立刻去完成? 19、你是否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一直不满意?
4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 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 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一层涵义是:无心理疾病; 第二层涵义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 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5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 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 人格完整和谐 • 智力正常 • 心理年龄符合年龄特征
14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

顺序 生活事件
均值 顺序 生活事件


1 配偶死亡
100 23 子女离家出走
29
2 离婚
73 24 司法纠纷
29
3 夫妻分居
65 25 个人取得突出成就 28
4 服刑
63 26 妻 子 开 始 就 业 或 停 26

5 亲近家人死亡
63 27 入学或休学
26
6 受伤或疾病
53 28 生活条件变化
☆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策略
9
三、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 (一)生物因素 第一,遗传因素。 第二,神经系统异常。 第三,生理缺陷。 第四,生理病变或生理机能障碍。
• (二)心理活动因素 早期经历 人格特征(A型、B型) 心理冲突
• (三)诱发因素 生活事件 家庭、学校、社区环境 文化因素 生态环境
10
A型人格自测: (问卷来源:Rathus & Nevid,1989。引自张春兴著 《现代心理学》)
1、你说话时会刻意加重关键字的语气吗? 2、你吃饭和走路时都很急促吗? 3、你认为孩子自幼就该养成与人竞争的习惯吗? 4、当别人慢条斯理地做事时你会感到不耐烦吗? 5、当别人向你解说事情时你会催他赶快说完吗? 6、在路上挤车或餐馆排队时,你会感到着急或生气吗? 7、聆听别人谈话时你会一直想你自己的问题吗? 8、你会一边吃饭一边写笔记,或一边开车一边刮胡子吗? 9、你会在休假之前先赶完预定的一切工作吗? 10、与别人闲谈时你总是提到自己关心的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