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考试复习-名词解释大全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之名词解释答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之名词解释答

答案一、名词解释:1、L型细菌:亦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是由于细菌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破坏或合成被抑制所致。

此种细菌在普通环境下会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2、中介体:为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结构,多见与革蓝染色阳性菌。

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又称为“拟线粒体”。

3、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它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4、芽胞:是细菌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脱水形成的一个空泡,具有多层致密的结构,抵抗力特别强。

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5、热原质:又称为致热原,将它注入动物或人的机体可引起发热,它的成分是革蓝染色阴性菌的LPS。

热原质耐热,但不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祛除。

6、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7、溶原性转换:细菌从温和噬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8、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9、正常菌群:指定居于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微生物群,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

10、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11、人工自动免疫: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使机体免疫系统因受抗原刺激而产生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12、SPA:存在于9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可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

SPA的这一特点可增强葡萄球菌的抗吞噬能力。

13、肥达试验:利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分别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含量的多少和早期及恢复期抗体的动态变化,辅助临床诊断肠热症。

14、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为不耐热外毒素。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注:未收录英文较易推测且意义简单的名词,如carbon source,synthetic medium等】原核微生物1、microorganism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不是一个分类阶元),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原核、真核和非细胞三大类。

2、bacteria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3、质壁空间:一般指位于G-细菌细胞壁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呈胶状,内含各种周质蛋白,包括各种酶类和受体蛋白等。

4、(endo)spore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5、Spore coat芽孢衣:芽孢外层的一种主要结构,主要含有疏水性角蛋白,抗酶解、抗药物,多价阳离子难通过,使芽孢具有耐热性。

6、Parasporal crystal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即为伴孢晶体。

7、carboxysome羧酶体: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内含物,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8、L-form bacteriaL-型细菌: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9、fimbria菌毛:一类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10、flagella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能力。

11、sexpilus(pl. pili)性毛:构造与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每个细胞一至少数几根,一般见于G-雄性菌株,具有传递遗传物质的功能。

12、mesosome间体:细菌细胞中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结构,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G+细菌。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的,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0.1㎜)。

特点:小、简、低。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3.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只含1个DNA分子的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4.细菌是一大类细胞细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只能在等渗或高渗(细菌宜等渗或低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生长。

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生成。

6.球状体又叫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外膜的原生质体。

7.支原体: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8.细胞质指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真核生物的不断流动。

9.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

10.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其化学成分是大型环状双链DNA,一般不含蛋白质。

用富尔根染色法可见到紫色、形态不定的核区。

除染色体复制时,一般为单倍体。

11.质粒: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通常是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1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折光性强、抗逆性强的休眠体。

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不起繁殖作用。

13.芽孢萌发: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为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

14.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3.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分泌至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其厚度不小于μm称为荚膜或大荚膜。

厚度小于μm为微荚膜。

荚膜具有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致病性有关。

4.芽胞(spore):某些细菌生长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失水浓缩,形成折光性强、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一种坚实小体。

芽胞耐干燥,在消毒灭菌学上以杀死芽胞作为标准。

5.鞭毛(flagellum):从某些少数细菌菌细胞上生长出的一种纤细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它与免疫性、鉴别、致病性有关。

6.菌毛(pilus):某些少数细菌菌体表面生长出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更硬而直的丝状物。

菌毛分为两种,一种为普通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另一种为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传递接合有关。

7.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一种遗传物质,为闭合环形双股DNA,能独立自我复制、转移赋于宿主菌产生新的生物学特性。

在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R质粒、F质粒等。

质粒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抗药性形成、某些毒素产生有关。

8. L型菌: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形态呈多形性。

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固体培养基中产生荷包蛋样菌落。

L型菌仍具有致病性。

9.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热原质微革兰阴性菌细胞壁重的脂多糖。

10. 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当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发挥其毒性作用。

11. 外毒素(exotoxin):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具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

12. 细菌素(bactericin):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13. 代时(generation time):是指细菌生长繁殖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14. 抗生素(antibiotic):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化学物质。

微生物的复习材料-20个名词解释

微生物的复习材料-20个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同步生长: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P1532温和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称为烈性噬菌体,反之则称为温性噬菌体。

P743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鉴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P1034抗原:是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

P2975抗毒素:一类用类毒素多次注射马等大型动物,待其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后,经采血、分离血清并经浓缩、纯化后制成的生物制品。

P3216血清学反应:传统的免疫学方法仅局限于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各种抗原在体外进行反应,因所用的抗体均采自免疫后的血清。

7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

分解有机体或毒物的能力。

8噬菌斑:由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即噬菌体。

P699朊病毒:又称“普利昂”或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感应性构象变化。

(只含单一蛋白质组分)P8210转化:受菌体直接吸收供菌体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P21711生长因子:是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P9012SPF动物:即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不携带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

13无菌动物:是凡在体内外不存在任何正常菌群的动物。

P25014微生态制剂:是依据微生态学理论而制成的含有有益菌的活菌制剂,其功能在于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

调整宿主的微生态失调并兼有其他保健功能。

15人工主动免疫: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措施。

主要用于预防。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1.质粒、附加体、粘粒、抗药性质粒、ri质粒、ti质粒2.酵母、真酵母、假酵母、念珠菌、菌丝、菌丝、真菌菌丝、假菌丝、匍匐菌丝、假根3菌落、苔藓、膜、糖衣、粘液层、细菌胶束、R型菌落、S型菌落和小(微)菌落4λ噬菌体、P1噬菌体、T2噬菌体φX174噬菌体、SV405.菌索、菌核、子座、子实体、吸器、菌网、菌套、附着胞、附着枝、哈氏网6.单倍体型、双倍体型、单双倍体型7.种、菌株、型、品系、群、亚种、小种8.支原体、衣原体、支原体、原生质体、中胚体(质体、中间体)、细菌体、类细菌、类囊体、立克次体、1型细菌、壁缺陷细菌、球状体和包涵体9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补充培养基、纯培养物、混合培养物、二元培养物10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螺旋体、原生动物、黏菌、地衣、极端微生物、所有生物、光合细菌、螺旋藻、古细菌、蛭弧菌、真菌、霉菌、酵母、蘑菇、不可培养微生物、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11异形胞、异核体、胞壁质、假胞壁质、质壁空间、周质12寄生、腐生、兼性寄生(腐生)13溶源化(细胞)、非溶源化(细胞)14好氧、厌氧、兼性厌氧17免疫、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完全抗原、半抗原、抗原决定簇、血清型反应、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固定)18菌丝、菌丝体、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假菌丝、菌褶、菌环、菌托、子实体19营养缺陷型、野生型、原养型、生长因子、耐药性因子、转化因子20外毒素、内毒素、类毒素、抗毒素、肉毒毒素、伴孢晶体δ――内毒素、氯氟氰菊酯β――外毒素21胞囊、芽孢、营养细胞、有性孢子、无性孢子、游动孢子、不动孢子、内生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孢囊孢子、芽孢子、分生节孢子、粉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子囊孢子、22自养微生物、异养微生物、有模型的化学能、无模型的化学能、有模型的光能、光能无机模型23被动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内吞和胞吐24菌根、外生菌根、内生菌根、v-a菌根、豆白红蛋白、根瘤素、哈蒂氏网、根际效应25.lps、elisa、bt、em、pgpr、lb、phb、mpn26膜套、内膜系统、壁膜间隙27活的非可培养状态2816 SrRNA分析,三域理论29鞭毛,菌毛,性菌毛和纤毛30外显子、内含子、转座子、插入序列31生长、繁殖、分化、发育、生产力代谢、能量消耗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32同宗结合、异宗结合、锁状联合、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有性杂交、准性生殖、有性孢子、无性孢子、子囊果、子囊壳、闭囊壳、子囊盘、子座、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33基因,基因型,基因组,假基因,基因盒,基因文库,基因工程,基因沉默,基因敲除定位诱变、盒式诱变34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作用)、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同型酒精发酵、异型酒精发酵、Stickland反应、ed途径、CO2固定35\结构、“公园”核苷酸37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同化作用、硫化作用、反硫化作用、脱硫、硫同化、生物脱氮、生物脱硫、生物脱磷、甲烷营养菌、热流滩38科克定律、弯颈玻璃瓶试验、戴维斯管试验(U管)、M.R试验、V.P试验、艾姆斯试验、甲基红试验、复印平板培养法、“栓系细菌”试验、原位研究法、补体结合试验、,微生物区系分析39病毒、亚病毒、朊病毒、类病毒、噬菌体包涵体、斑块、裂解量、毒性噬菌体、轻度噬菌体、原噬菌体、溶原性、流产感染40抗生素、抗菌素、干扰素、抗生菌、益生菌、益生素、微生态制剂41多相分类、数值分类、16srna分类42灭菌、消毒、防腐、抑菌、抗菌、无菌、巴氏消毒、间歇灭菌法、无菌操作、酚系数(价)、抗代谢物、43曝气法、生物转盘法、生物膜法、塔式生物滤池法、氧化塘法44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45食品变质、腐败、酸败、平酸腐败、硫化物腐败、ta腐败、张听46.协助蛋白(分子伴娘)、热休克蛋白(应激蛋白)47.染色体、染色质、核小体、拟核、组蛋白、非组蛋白48.水华、赤潮、沼气、地衣、活性污泥50固氮、共生固氮、联合固氮、自生固氮51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阿拉伯糖操纵子52原位杂交、菌落原位杂交、斑块原位杂交53.共生、互生、拮抗、猎食、寄生、竞争、互利共栖、偏利共栖、偏害共栖、特异性拮抗、非特异性拮抗、中性关系、共代谢作用、天敌、生物防治55.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流、食物链、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修复(处理)、生物添加、活性污泥56.菌绿素、菌视紫红质、藻胆素、藻红素57.葡萄糖效应、光活化、二次生长、巴斯德效应58腐殖质、腐殖酸、细菌冶金59.碳酸系数、呼吸熵、致死温度、致死时间、致死剂量、最适温度60.杂交、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点突变、准有性生殖、修饰、自发突变、诱导突变、选择性突变和非选择性突变61.恒浊化、恒化法、透析培养、同步培养、高密度培养63.普遍转导、局限转导(特异性转导)、流产转导、高频转导、低频转导64.选择突变、非选择突变、条件致死突变、抗性突变、形态突变、抗原突变、生化突变、产量突变、温度敏感突变、65转导、转化、接合、转染、(基因)转位、突变率、致死率、分辨率、点突变、畸变、移码突变、颠换、,转化、反向突变、光复活、暗修复、位置突变、盒突变66.感受态细胞、反应潜能细胞67.hfr、f+、f-、f′68糖酵解、糖异生69emp、pp、ed、tca、hmp70气泡、液泡、羧基化体、羧酶体、趋化性、趋渗性、趋氧性、趋磁性、趋光性、趋向性71阻遏、诱导、组成酶、诱导酶72表达载体,克隆载体,分泌载体,穿梭载体73根瘤、根瘤菌、固氮、固氮菌、菌根、菌根菌、茎瘤、根土比、根圈效应74pcr、taq酶、pfu酶、klenow大片段75底物水平磷酸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循环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细菌视紫红质76自溶素、溶菌酶、蜗牛酶、抑菌作用、杀菌作用、干性霉菌77克染色法、荚膜染色法、鞭毛染色法、孢子染色法、悬滴法、穿刺法、玻片培养法、水浸法、标记法、稀释板法、单细胞法、滚管法78豆白红蛋白、根瘤素、哈蒂氏网、甲烷营养菌、热流滩、菌根、根际效应、土壤载菌量、土壤微生物区系、客土法、占瘤率、固氮效率、固氮线、侵入线79有效菌株、无效菌株、有效根瘤、无效根瘤、根瘤菌、慢生根瘤菌、快生根瘤菌、有限根瘤和无限根瘤80细胞生长周期、生长曲线、一步生长曲线、分批培养、连续培养、生物传感器81aw值、q10、tm82.hiv、艾滋病、SARS、GV、CPV、NPV、tmv83f因子、R因子、col因子84ab、ig、ad、补体、分泌型iga85bod、cod、sod、tod、c/n、dpa、pda、bod586lps、elisa、bt、em、pgpr、lb、mpn、lipida、vbncstate、phb。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μm,长度约0.5~5μm)、构造简单、胞壁坚强、多以二决裂方法滋长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菌落(colony):单个(或集合在的一团)微生物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别处或内部进展、滋长到必定程度能够形成肉眼可见的、有必定形状构造的子细胞进展群体。

3.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进展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卵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4.PHB: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专门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5.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滋长、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6.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大年夜小介于平日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专门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7.蓝细菌(Cyanoobacteria):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汗青悠长、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感化的大年夜型原核生物。

8.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平日指那些菌丝体较蓬勃又不产生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构造的真菌。

9.蕈菌:又称伞菌,也是一个通俗名称,平日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含大年夜多半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10.粘细菌:别名子实粘细菌,是一类具有最复杂的行动模式和生活史的原核微生物。

11.能量寄生微生物:因衣原体需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但有必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年夜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体系,必须依附宿主获得A TP,是以又将衣原体称为“能量寄生型生物12.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自力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13.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状的从属物,称为鞭毛,其数量一至十根,具活动功能。

14.伴孢晶体:在芽孢旁伴生的菱形碱溶性的蛋白质晶体。

15.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

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的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柔嫩、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2.COD:即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3.抗体: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型均用[A+B+]表示。

5.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者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6.温和噬菌体:是指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而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成为温和噬菌体。

7.单克隆抗体:指由一纯系B淋巴细胞克隆经分化、增殖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8.艾姆斯实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

9.转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10.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整理)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整理)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1、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2、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3、菌落:单个(或聚集在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4、基内菌丝:当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

5、孢囊:指固氮菌尤其是棕色固氮菌等少数细菌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营养细胞的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一个营养细胞仅形成一个孢囊。

6、质粒:指细菌细胞质内存在于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构成。

7、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大类群。

8、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状的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一至十根,具运动功能。

9、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10、荚膜:有些细菌在生命过程中在其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的粘液物质,这些粘液物质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于细胞壁外面,称为荚膜。

11.假根:是根霉属等低等真菌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12.假菌丝:当酵母菌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13.气生菌丝:伸展到空间的菌丝体,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其成熟后分化成孢子丝。

14.子囊果:能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

15.生活史:又称生命周期,指上一代生物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为生活史。

(完整版)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

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名词解释:Microorganism 微生物:指自然界中许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得见得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等各类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微生物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名词解释:纯培养:由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培养而获得的培养物。

培养基:人工配置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消毒:利用理化因素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方法。

灭菌:利用理化及生物因素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Colony:菌落,一个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lawn:菌苔,同种多个单细胞微生物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

二元培养物: 含有寄主与寄生物二种特定关系的培养物。

第三章第一节原核微生物名词解释:细菌:菌体为单细胞,以裂殖的方式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丝状体,以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中体:(或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质粒:细菌细胞中除染色体外的具有遗传信息、能有自我复制的小环状DNA分子。

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在生命运动中分泌的覆盖于细胞壁表面较厚的有一定外形的胶状物质。

鞭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伸出着生于菌体表面的、细长、波曲状的丝状物。

纤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伸出着生于菌体表面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细丝。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蓝藻: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类微生物。

第二节真核微生物名词解释:真菌:菌体为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细胞壁而不含光合色素,以产生各种有性或无性孢子繁殖的真核生物。

酵母菌:菌体为单细胞,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的一类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

艾姆氏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的方法。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B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

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疵壁菌:嗜盐菌、产甲烷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被称为疵壁菌。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光镜下可见、形态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活性的超显微非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

病毒粒子: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巴斯德效应: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通入氧气,发酵减慢,停止产生乙醇,葡萄糖消耗速率下降。

氧对发酵的这种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半合成培养基:是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份的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表型:是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是生物体在某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所起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

指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巴斯德消毒:用于牛奶、啤酒、果酱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而又不影响食品风味的、但能杀死其中的无芽孢病原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的一种低温消毒方法。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

是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日内所消耗分子氧的毫克数。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微生物: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一原核:真细菌,古生菌真核:真菌(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1.培养物culture: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

2.纯培养物pure 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3. 混合培养物: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4. 菌落: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5. 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环境的技术。

6.培养基culture medium: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7. 二元培养物:培养物中只含有二种微生物,而且是有意识的保持二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

8. 分辨率: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9. 古生菌:在分类地位上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列为第三域,并且在进化谱上更接近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在细胞构造上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原核生物;多生活于一些团结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盐、高酸等。

(与细菌具有类似的个体形态,多生活于一些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盐、高温、高酸。

)10.霉菌: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11.菌丝(Hypha)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12.由许多分枝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称为菌丝体菌丝体(Mycelium)13.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无分类学意义的普通名称,通常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以与霉菌分开。

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14.原核微生物:一大类细胞微小、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10.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且不裂解细菌,但是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11.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12、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因前噬菌体的整合而产生新的性状。

13.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给受体菌的方式。

14.转化:供体菌裂解释放的游离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性状的过程。

15.转导: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这种基因转移方式称转导。

16.基因转座:通过转座元件等的作用使一段DNA从基因组的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的现象。

17.条件致病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18.菌群失调:也称菌群比例失调,指宿主体内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特别是原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降,外籍菌和环境菌的数量和密度升高。

可引起菌群失调症。

19.定位转移:是指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本来无菌生存部位的现象,正常菌群定位转移后可成为致病菌。

2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21.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性中毒症状。

22.脓毒血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繁殖,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其它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23.带菌状态:有时宿主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致病菌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出于相对平衡状态,是为带菌状态,该宿主称为带菌者。

24.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及其它医疗保健过程中或在医院逗留期间获得的一切感染。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2.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以分解有机物和合成有机物为生。

3. 病原菌:引起疾病的细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

4. 病毒: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繁殖,引起各种传染病。

5. 真菌:多细胞生物,以分解有机物为生,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6. 抗生素: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7. 免疫系统: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8. 共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互相有益。

9. 异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对彼此都无益。

10. 胞外多聚物:微生物分泌的高分子物质,能够附着在细菌表面形成生物膜。

11. 生物膜: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形成的一层薄膜,起保护作用,也可以影响其它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12. 毒性因子: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对寄主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13. 草原土壤细菌:生活在草原土壤中的细菌,对土壤含氮物质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14. 氨氧化细菌: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的细菌,参与氮循环中的氨氧化过程。

15.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多样性。

16.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角色、多样性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17. 微生物发酵: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的过程,如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等。

18. 气候变化: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对微生物生态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19.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也包括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0. 毒品耐药性:微生物对抗生素等药物的抗拒能力,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21. 基因工程:利用重组DNA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有特殊功能。

22. 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微生物遗传变异、遗传进化和基因表达的学科。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注:未收录英文较易推测且意义简单的名词,如carbon source,synthetic medium等】原核微生物1、microorganism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不是一个分类阶元),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原核、真核和非细胞三大类。

2、bacteria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3、质壁空间:一般指位于G-细菌细胞壁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呈胶状,内含各种周质蛋白,包括各种酶类和受体蛋白等。

4、(endo)spore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5、Spore coat芽孢衣:芽孢外层的一种主要结构,主要含有疏水性角蛋白,抗酶解、抗药物,多价阳离子难通过,使芽孢具有耐热性。

6、Parasporal crystal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即为伴孢晶体。

7、carboxysome羧酶体: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内含物,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8、L-form bacteriaL-型细菌: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9、fimbria菌毛:一类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10、flagella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能力。

11、sexpilus(pl. pili)性毛:构造与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每个细胞一至少数几根,一般见于G-雄性菌株,具有传递遗传物质的功能。

12、mesosome间体:细菌细胞中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结构,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G+细菌。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3、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一个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菌苔:在固体培养基上由许多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相互连成一片的大量菌落群体。

)4、温和噬菌体: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将自身的基因组整合到细菌细胞染色体上,随寄主的细胞分裂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

例如: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

5、烈性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噬菌体,并通过裂殖作用摧毁细胞使病毒粒子释放。

如: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

6、溶原性:宿主染色体携带病毒基因组的情况。

7、溶原菌:被温和噬菌体侵染后,细胞染色体上整合有细菌基因组的细菌。

8、原病毒:又叫前噬菌体。

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基因组。

9、噬菌斑:细菌病毒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空斑。

10、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1、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

12、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使微生物处于不生长繁殖但没有死亡的状态)13、化学治疗剂:14、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因而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15、抗代谢物: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16、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17、鉴别性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微生物名词解释(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全)

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和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细胞生长群体。

菌苔: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

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微小、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

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类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磷壁酸:是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外膜: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由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等若干种蛋白质组成的膜,有时也称为外壁。

周质空间:又称周质或壁膜间隙。

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一般指其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呈胶状。

肽聚糖薄层夹在其中。

原生质体:是指在认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一般由革兰氏阳性菌形成。

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着部分细胞壁,一般由革兰氏阴性菌形成。

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内膜系统:膜内陷并延伸到细胞质内,在繁殖代谢多种过程中起作用。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机枪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是最常见的一种糖被,其含水量很高,经脱水和特殊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丝状、波曲形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根,具有运动功能。

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线粒体:是一种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的重要细胞器,其功能是把蕴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潜能转化成生命活动所需能量(A TP),故是一切真核细胞的“动力车间”。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说: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集体型细小、构造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一定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察看到的细小生物的总称.2.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构造,是最细小的一类微生物.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只有一种种类RNA或DNA,如病毒.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低,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DNA环状构造,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美,只有核糖体.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好.5.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够惹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6.条件致病微生物:在正常状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状况下以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7.菌落: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育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生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公司.8.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行少的,失掉质粒的细菌仍旧能正常生活.9.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必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10.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构造遇到理化或生物要素的直接损坏或合成被克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点型或细菌L型.11.中介体: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常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添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供给大批的能量.功能近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12.一般菌毛:一般菌毛是遍及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构造,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联合.与细菌的致病性亲密有关.13.性菌毛:性菌毛比一般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构造.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14.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没关.由菌毛蛋白构成,拥有抗原性.15.鞭毛:鞭毛是在很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修长并呈波状曲折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6.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其实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黏液性物质坚固地狱细胞壁联合,厚度三0・2卩m,界限显然者为荚膜.17.微荚膜:微荚膜是某些细菌在必定的环境条件下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厚度V0.2u m 者为微荚膜・18.异养菌:异养菌一定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取能量.包含腐生菌和寄生菌.全部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多半属于寄生菌.19.热原质: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惹起发热反响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构造,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20.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拥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21.培育基:培育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生殖使用的混淆营养制品.22.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其实不必定杀死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3.灭菌: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全部微生物的方法,包含病原微生物的生殖体,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4.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指防备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余物件的操作技术・25.防腐:防腐是防备或克制细菌生长生殖的方法.26.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掉,而达到无菌的目的.此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27.变异:在必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别称变异.28.转座子: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挪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拥有转位特征的独立的DNA序列.29.基因转移:基因转移是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些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30.转变:转变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基因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入,使受体菌获取新的性状•31.接合:接合是细菌经过性菌毛相互交流,将遗传物质(主假如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32.广泛性转导:广泛性转导是以平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取新的性状,如转移的DNA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则称为广泛性转导.33.限制性转导:在转导过程中,如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则称为限制性或特异性转导.34.溶原性变换:溶原性变换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取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取新的性状.35.原生质体交融:原生质体交融是将两种不一样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办理,失掉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交融的过程.36.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37.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很多子代噬菌体,并最后裂解细菌的噬菌体.38.平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其DNA 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传至子代的噬菌体是平和噬菌体.39.前噬菌体:前噬菌体是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40.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是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41.侵袭力:侵袭力是指致病菌能打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生殖和扩散的能力.包含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42.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损坏后才能开释出来.43.类毒素:类毒素是拥有优秀抗原性的外毒素,在0.3%-0.4%甲醛作用下,经一准时间,能够脱去毒性,但仍旧保存有免疫原性.可用于人工主动免疫,引发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44.外毒素: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也有少量存在于菌体内,侍菌体溶解后开释出来•外毒素拥有优秀的抗原性・45.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是指疾病发病急,病程短,康复后病原体从机体中消逝・46.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是指病情迟缓,病程长,可连续数月至数年•47.多半致死量(LD50)或多半感染量(ID50):多半致死量或多半感染量是指在规准时间内,经过拟订的感染门路,能使必定体重或年纪的某种动物多半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作为判断细菌毒力的参照•48.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生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惹起特别的毒性症状.49.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是当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开释大批内毒素入血时惹起的症状.50.菌血症: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此中生长生殖,不过经过血循环,而且无显然中毒症状.51.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此中大批生殖并产生毒性产物,惹起浑身中毒症状.52.外源性感染:感染根源于宿主体外称外源性感染.53.内源性感染:感染根源于患者自己体内或体表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54.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是指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病原菌数目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伤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显然临床症状者.55.菌群失调:因为长久大批应用广谱抗菌素,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率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病症,机体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称菌群失调.56.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中的细菌,正常状况下不致病,在特别条件下惹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或时机致病菌.57.胞外菌:指借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菌.胞外菌主要逗留在细胞外的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人类的多半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以及霍乱弧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58.胞内菌:少量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又称兼性胞内菌).对人类致病的兼性胞内菌有联合分歧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氏杆菌、肺炎军团菌和李斯特菌等.59.化脓性球菌:是一类能够惹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包含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的脑膜炎球菌、淋球菌.60.SPA: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单链多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联合,SPA与IgG联合后的复合物拥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致超敏反响和伤害血小板等活性.61•假膜性肠炎:长久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正常菌群被克制或杀灭,耐药的葡萄球菌趁便生殖并产生肠毒素,惹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实质是菌群失调性肠炎.病理特色是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由肠黏膜坏死块、炎性溢出物和细菌构成.62.血浆凝结酶:是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结的酶类物质,大多半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是鉴识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63.链激酶(SK):乂称链球菌浴纤维蛋白酶,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变成纤维蛋白酶,故可溶解血块或阻挡血浆凝结,有益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64.链道酶(SD):又称链球菌DNA酶,能降解脓液中拥有高度黏稠性的DNA,使脓液变稀疏,促使细胞扩散•65.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惹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为蛋白质,可惹起机体发热和皮疹.66.抗“0”实验:是抗链球菌溶血素0试验的简称,是一项测定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0抗体含量的中和试验,用以作为链球菌新近感介入标之一和对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疗•67.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l(TSST-l):又称制热性外毒素C.能惹起机体发热,增添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惹起多个组织、器官功能杂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添•68.外斐试验:一般变形杆菌X19、X2和Xk菌株的菌体0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X19、X2和Xk取代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交错凝聚反响,即为外斐试验,以辅助诊疗有关的立克次体病・69.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疗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聚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辅助诊疗肠热症.70.IMViC:是指吲哚实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是卫生细菌学常用的检测指标.71.迁移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育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齐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这种现象称为迁移生长现象.72.志贺毒素:是痢疾志贺菌的外毒素,拥有三种生物学活性,即可惹起水样腹泻的肠毒性、对人肝细胞有迫害作用的细胞毒性和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毒性.73.霍乱肠毒素:当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激烈的毒素,由霍乱弧菌分泌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同样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固性多聚体蛋白,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相应受体,使细胞内cAMP水平高升,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以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1.微生物:指肉眼难以看清,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一切微小生物。

2.原核生物:是有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细菌: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主要以二分裂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4.芽孢:是为数不多的芽孢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在某菌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折光性强,具有抗逆性的休眠体,无繁殖能力。

大多数芽孢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5.伴孢晶体:细菌一种特殊结构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6.鞭毛:在细菌的一端连接于细胞壁,一端游离的细长纤丝状物。

弧菌和少数球菌有鞭毛。

根据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可分为一端単毛菌、一端丛毛菌、两端鞭毛菌、周生鞭毛菌和侧生鞭毛菌。

鞭毛的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鉴定所依据的形态特征之一。

7.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

8.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

9.球状体:因细胞壁部分缺损而形成的球状或近球状、并有一定生活能力的渗透敏感性微生物细胞。

只能存在于等渗溶液中。

10.菌落:单个微小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以此母细胞为中心产生大量细胞而聚集在一起,产生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成为菌落。

11.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是许多菌落连成一片形成的细菌在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不同属种细菌的菌苔形态是不同的。

12.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都称为真核微生物13.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复习: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者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3.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4.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成为芽胞。

5.性菌毛:仅见于少量G-菌,数量少,一个菌只有1-4根,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中空呈管状。

6.鞭毛:许多细菌,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个别球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仅1-2跟,多者达数百根,这些丝状物称菌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7.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8.热原质:或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质。

9.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10.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11.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真菌等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12.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3.防腐: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14.无菌操作:无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15.溶原性细菌:宿主菌在温和噬菌体感染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整合,使宿主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16.转化:是受菌体直接摄取供体菌的DNA 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17.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给受体菌的方式称为接合。

18.转导:是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转导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19.流产转导:任何供体菌的DNA片段都有可能被误装入噬菌体内,故称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可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供体菌DNA片段通过同源组合整合至受体菌染色体,随染色体复制而稳定遗传称为完全转导,另一种是供体菌DNA 游离在细胞质中,不能自身复制,也不能传代,称为流产转导。

20.溶原性转换:是局限性转导,的一种形式。

宿主菌在温和噬菌体感染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使宿主菌成为溶原性细菌。

21.固有耐药性: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亦称为天然耐药性。

22.获得耐药性:指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了耐药性表型。

耐药性细菌的耐药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或获得新基因,作用方式为接合、转导或转化。

23.抗菌药:抗菌药物指具有抑制菌或杀菌活性、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

24.细菌感染:细菌的感染指细菌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并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

25.正常菌群:指正常寄居在宿主体内,对宿主无害而有利的微生物群的总称。

26.机会致病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只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可引起致病。

27.菌群失调: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导致宿主某部位寄居细菌的种群发生改变或各种群的数量比例发生大幅度变化从而导致疾病称菌群失调。

28.微生态失调:当宿主、正常微生物群或外界环境等因素变化打破了微生态平衡,就会导致微生态失调。

29.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等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和繁殖扩散的能力。

30.类毒素:去除外毒素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称类毒素。

3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的感染源来自宿主体外,多由一些毒力较强的病原菌引起。

32.内源性感染:指由来自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的细菌所引起的感染。

33.隐性感染: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称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

34.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35.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知识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36.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例如高热、皮肤和黏膜瘀斑、肝脾肿大等。

37.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38.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或医务人员在医院环境内发生的感染。

根据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来源不同,可将医院感染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医院感染两大类。

39.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石芳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40.H-O变异:H抗原存在于鞭毛蛋白,不耐热,60℃ 30分钟即被破坏。

细菌失去鞭毛后,运动随之消失,同时O抗原外露,是为H-O变异.属于鞭毛变异。

41.Nagler现象:产气荚膜梭菌在琼脂平板上培养,由于细菌产生ɑ毒素分解蛋黄中的卵磷脂,使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浊圈:若在培养基中加入ɑ毒素的抗血清,则不出现浑浊。

此现象为Nagler现象。

42.汹涌发酵:在牛乳培养基中,产气荚膜梭菌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散形成蜂窝状,并将液面上的凡士林向上推挤,甚至冲开棉塞,气势凶猛,称为“汹涌发酵”现象,为本菌特征之一。

43.卡介苗(BCG):将有毒的牛分支杆菌培养于培养基中,经过多次传代,使其毒力发生变异,称为对人无致病性而仍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疫苗株,称为卡介苗。

44.有菌免疫/传染性免疫:机体免疫力的持久性依赖于细菌在体内的存活,一旦体内细菌消亡,抗菌免疫力也随之消失,这种免疫力称为有菌免疫。

45.卫星现象:将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于血平板上共同培养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越远的越小,此现象称为卫星现象。

46.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产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47.立克次体: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48.外斐反应: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东方体与普通变形杆菌X19,X2,Xk菌株的菌体有共同抗原,用这些菌株的O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此交叉凝集实验称为外斐反应。

49.衣原体:是一类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50.原体(EB):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呈球形,椭圆形,致密;有细胞壁;Gimesa染色呈紫色,Macchiavello染色呈红色;感染性极强;无繁殖能力。

51.网状体(RB):也称始体;衣原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大而疏松,无细胞壁;Gimesa染色呈紫色,Macchiavello染色呈红色;为繁殖型,无传染性。

52.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53.病毒:是形态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仅有一种类型核酸作为其遗传物质,只有存活在细胞内才可显示其生命活性;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54.病毒体: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55.刺突:某些病毒包膜表面常有不同形状的钉突,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

56.复制周期: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复制,到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57.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由于细胞的条件不合适,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者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组装和释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顿挫感染。

58.缺陷病毒: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增殖,复制不出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59.干扰病毒: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60.交叉复活:经紫外线灭活的病毒与另一近缘的活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经基因重组而使灭活病毒复活,称为交叉复活。

61.多重复活:当两种或以上的近缘的灭活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经过基因重组而出现感染性的子代病毒,称为多重复活。

62.灭活: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但仍保留其他特性,如抗原性,称为灭活。

63.亚病毒: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比病毒还小,结构更简单的微生物。

64.水平传播:是指病原体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

65.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

66.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67.病毒中和抗体: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能与细胞外液游离的病毒结合从而消除病毒的感染能力。

68.红细胞吸附:指带有血凝素的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膜上可出现血凝素,与加入的脊椎动物红细胞结合的现象。

69.呼吸道病毒:是指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增值,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

70.抗原性转变:因HA或NA的基因组重排导致新亚型出现,变异幅度大,属质变,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71.抗原性漂移: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72.Koplik:麻疹患者在口腔两颊内侧便面形成特征性的中心灰白,周围红色的斑。

73.基因整合:病毒基因组中DNA片段插入到宿主染色体DNA中,这种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的重组过程称为基因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