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意思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4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注释翻译与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注释翻译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注释(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选自《李太白全集》。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越州(绍兴),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鲁东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全诗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注解:(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选自《李太白全集》。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会稽(绍兴,越州),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赏析梦游天姥(mǔ)吟留别(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1) ,一作《别东鲁诸公》。
选自《李太白全集》)【注释】1、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745年,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
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2、【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经常出海的人谈起瀛洲这个地方,都说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找到。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确实,实在。
3、【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4、【明灭】忽明忽暗。
5、【向天横】直插天空。
横,直插。
6、【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
拔,超出。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赤城,和下文的“天台(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7、【一万八千丈】一作“四万八千丈”。
8、【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东南一样。
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显得低多了。
9、【因之】因,依据。
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
10、【镜湖】又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南面。
11、【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12、【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
谢灵运喜欢游山。
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
13、【渌(lù)】清。
14、【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15、【谢公屐(jī)】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
16、【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译文注释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译文注释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 越人(3)语天姥,云霞明灭(4)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6)。
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7)。
我欲因之(8)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9)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10)。
谢公(11)宿(sù)处今尚在,渌(lù)(12)水荡漾清(13)猿啼。
脚著(zhuó)谢公屐(jī)(14),身登青云梯。
(15)半壁见海日(16),空中闻天鸡(17)。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8)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19),栗深林兮惊层巅(20)。
云青青(21)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22)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
(23)青冥(24)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25)。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26)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27),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28)惊起而长嗟(jiē)。
惟觉(jué)(29)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0)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1)。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
(32)安能摧眉折腰(33)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释(1).殷�[《河岳英灵集》收此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选自《李太白全集》。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越州(绍兴),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鲁东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 思路清晰实用

大雄伟.
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山,
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实实 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 之念.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
想做好准备.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第一段
写入梦缘由
梦游之旅
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 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并点出这些画面的特 点?
填 空:
•入梦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使安我能不摧得眉开折心腰颜事”权贵,
• 齐读第一段
一、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山中恐怖
夜晚仙府欢乐
[说梦、赏梦]
从梦境的四幅画面入手,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
意境的赏析思路: 一景——寻意象 二境——组画面 三情——品情感
示范: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首诗的内容.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 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诗题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 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留别”说明本 诗写作目的.指的是留下这首诗与朋友告别.不过本诗 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
世界的追求.“天姥”是梦游的对象.“天姥山”,在浙
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 山因此得名.作者借梦游表明自己的志向.整个题目的 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唐诗赏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诗赏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简介《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
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在今山东)家园。
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其作年一说天宝四载(745年),一说天宝五载(746年)。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
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朋友时所作,所以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赏析李白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白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
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虽离奇,但不做作。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
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译文及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译文及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译文及赏析导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及赏析。
欢迎阅读!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梦游天姥(mǔ)吟留别(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1) ,一作《别东鲁诸公》。
选自《李太白全集》)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 越人(3)语天姥,云霞明灭(4)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6)。
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7)。
我欲因之(8)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9)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10)。
谢公(11)宿(sù)处今尚在,渌(lù)(12)水荡漾清(13)猿啼。
脚著(zhuó)谢公屐(jī)(14),身登青云梯。
(15)半壁见海日(16),空中闻天鸡(17)。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8)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19),栗深林兮惊层巅(20)。
云青青(21)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22)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
(23)青冥(24)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25)。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26)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27),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28)惊起而长嗟(jiē)。
惟觉(jué)(29)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0)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1)。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
(32)安能摧眉折腰(33)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释(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翻译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翻译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翻译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本诗长达200
多字,以诗人做梦登上天姥山为引子,描绘了壮丽的山川景色和对
离别的思念之情。
其中几句经典的诗句为: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天姥连天远,穷岛触石愁。
这几句诗描绘了天姥山的恢弘景色以及远离尘世的感受。
其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思是山势连绵,倒映着平野,好像
没有尽头,而江流却汇入遥远未知的荒野。
而“天姥连天远,穷岛
触石愁”,则描绘了天姥山的高峻和孤独。
- 去时雨到潇湘,暮霭沉沉楚天长。
——五里一曲江山信,十
年九陌不开封。
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其中“去时雨到潇湘,暮霭沉沉楚天长”,意思是在离开的时候,天空沉沉,到处是昏暗
的景色,让人忧伤难过。
而“五里一曲江山信,十年九陌不开封”,则表达了诗人离别后追思往事,思念之情绵长。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这几句诗写出了历经战争后,无论是中原还是边陲,都已经没有人烟、萧条荒凉的景象。
其中“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描述了边疆的荒凉景象。
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则描绘了历史的荒芜,以及那些征战中的英雄已经远去。
这些诗句通过作者对天姥山、往事和边塞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作者深情的思绪。
唐诗赏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译文|作者简介'《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此诗是。
这首诗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四万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度通:渡)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 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 中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 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 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 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李白的出身及经历具有传奇性,不论生、 死还是经历都存在很多谜,其创作也出奇。 前人评李白思想及创作,多用一个“奇”字。 如“以奇文取称”(元稹)、“才大语终奇” (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这类 评价语很多。其他如贺知章所说“谪仙”、 杜甫所谓“佯狂”,以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 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但“奇”寓于中。
云梯
海日
景象: 天鸡 叠岩
壮美雄奇
花石
用词: “迷、倚、忽”等词表现了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
乐而忘返的心情。
1.谢灵运曾经游览过这个地方。将梦境写得真切具体,
谢公:与之前的轻灵飘忽形成鲜明对照。
2.李白此时的境遇与谢灵运相似,选择谢公的宿处, 谢式木屐,目的是进入谢灵运的感觉,享受精神的解脱。
深入研读——梦境洞外魔幻
指出这部分一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双音节词归纳 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三
深入研读——入梦
深入研读——入梦
• 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1.承上启下,因越人“语”而有吴越之“梦”。 2.点出“梦”字,照应标题,领起下面一大段描写。
深入研读——梦境
以时间为序,第二段写梦游经历,可分作几个层次,共描绘了几幅图景?
任务活动
任务活动1:聆听诗朗诵 ,用“/”划分朗读节奏,用“ 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 第一节: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原文-翻译及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原文|翻译及赏析注释天姥:在浙江新昌东面。
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象模糊不清。
信:确实,实在。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明灭:忽明忽暗。
向天横:直插天空。
横,直插。
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
拔,超出。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hu )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赤城,和下文的天台(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一万八千丈:一作四万八千丈。
对此句: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东南一样。
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显得低多了。
因:依据。
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
镜湖:又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南面。
剡(sh n)溪:水名,在浙江嵊(sh ng)州南面。
谢公:指南朝谢灵运。
谢灵运喜欢游山。
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
渌(l ):清。
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谢公屐(jī):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壁见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
迷句:迷恋着花,依靠着石,不觉天色已经很晚了。
暝(m ng),日落,天黑。
熊咆句: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
殷岩泉即岩泉殷。
殷,这里用作动词,震响。
栗深林句: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栗、惊,使动用法。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波浪起伏的样子。
列缺:指闪电。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
扉,门扇。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梦留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诗歌鉴赏

梦留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诗歌鉴赏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梦游天姥吟留别》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
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虽离奇,但不做作。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
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20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20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20题目:“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大多是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1)%20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海客谈瀛洲(2),烟涛微茫信难求;越(3)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4)。
天台(5)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6)月。
%20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7)。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以下是带来的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梦游天姥(mǔ)吟留别(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1) ,一作《别东鲁诸公》。
选自《李太白全集》)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 越人(3)语天姥,云霞明灭(4)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6)。
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7)。
我欲因之(8)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9)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10)。
谢公(11)宿(sù)处今尚在,渌(lù)(12)水荡漾清(13)猿啼。
脚著(zhuó)谢公屐(jī)(14),身登青云梯。
(15)半壁见海日(16),空中闻天鸡(17)。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8)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19),栗深林兮惊层巅(20)。
云青青(21)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22)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
(23)青冥(24)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25)。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26)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27),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28)惊起而长嗟(jiē)。
惟觉(jué)(29)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0)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1)。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
(32)安能摧眉折腰(33)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释】(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赏析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赏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

著有《李太白全集》 《蜀道难》《梦游天 姥吟留别》、《远别离》《梁甫吟》《将进酒》 《襄阳歌》《江上吟》《梁园吟》《庐山谣寄 卢侍御虚舟》《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 书叔云》《北风行》《战城南》《把酒问月》 等,都是名篇。
李白的绝句也是唐人中成就最高的,七绝 佳作尤多,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 山》《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都是脍炙 人口的名篇。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 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 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 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 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世事痛苦(及时行乐)
直抒胸臆
梦醒之吟
追求乐土 蔑视权贵(憎恨现实、敢于反抗) 豪迈气概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 的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 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 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 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 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 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梦游”,梦中游览。 “天姥”指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 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 (老妇)唱歌之声,故名。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 体的名称,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 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 朋友话别。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 别东鲁诸公》。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 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湖月
梦境之景 (一)
凄清幽静
魂飞剡溪 渌水
心驰神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意思 导语:《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唐代诗人李白 创作的古体诗, 又名 《别东鲁诸公》 。
诗写梦游名山, 着意奇特, 构思精密, 意境雄伟。
虽离奇, 但不做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意思, 欢迎借鉴! 【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 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
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 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 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 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注释】 越:指今浙江绍兴一带。
明灭:时明时暗。
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超过五岳,遮掩住了赤城。
拔:超出。
五岳:东岳泰 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 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
天台(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
《十道山川考》:"天台山 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
" 一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
此:指天姥山。
两句意为:巍然高耸的天台山同天姥山一比,好像矮了一截。
之:天姥山及其传说。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城南。
剡(shàn)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市南,曹娥江上游。
谢公:指谢灵运,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 家,诗人。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永嘉太守,后移居会稽。
他 游览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过,所作《登临海峤》诗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 姥岑"之句。
渌(lù)水:清水。
谢公屐(jī) : 指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 鞋底下安着活动的锯齿, 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
青云梯:形容高耸入云的山路。
半壁:半山腰。
天鸡:《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 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
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 鸣。
暝:黄昏。
“熊咆”两句可解为:熊咆龙吟,震荡着山山水水,使深林和山峰都惊惧战 栗。
也可解为:在这样熊咆龙吟的山林中,人的心灵被震惊了。
殷(yǐn):这里作动词,震响。
列缺:闪电。
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
石扉:即石门。
訇(hōng)然: 形容声音很大。
青冥:青天。
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
《史记·封禅书》载:据到过蓬莱仙 境的人说,那里“黄金银为宫阙”。
金银台:金银筑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 出,但见金银台”。
霓为衣兮: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
傅玄《吴 楚歌》:“云为车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 (luán) 回车: 猛虎弹瑟, 鸾鸟挽车。
鸾: 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如麻:形容很多。
忽魂悸以:从梦中惊醒,长叹不已。
惟觉时:梦醒后只剩下眼前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烟霞美景都已消失。
君:指东鲁友人。
且放句:我且把白鹿放养在青山上,欲远行时就骑它去访 问名山。
折腰:陶渊明 曾叹“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向天横:遮住天空。
横,遮断。
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面一样。
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更低了。
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青青:黑沉沉的。
东流水:(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诗意】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就会说,(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浙 江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 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 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
镜 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 湖水荡漾, 猿猴清啼。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 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 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
山路盘旋弯曲, 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 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 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 雷声轰鸣, 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 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 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琴,鸾鸟拉车。
仙人 们排成列,多如密麻。
忽然惊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
醒来时只有 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此, 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与 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 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 山。
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李白的名篇之一, 诗写梦游仙府名山, 感慨深沉激烈, 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使 诗开首便有一股神奇色彩。
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由此转入正 题。
以下开始描写天姥山的高大。
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 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
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 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
(“赤城”,是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 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
)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 天台山为着眼点,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 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
这里, 诗人以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描写天姥山高大的样子,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到“失向来之烟霞”, 诗人开始真正描绘梦 境, 这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 一夜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剡溪。
他看到:东晋诗人谢灵运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 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
接着,李白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 日,空中闻天鸡。
”表明了他是如何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的。
一路写来, 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 高潮。
“千岩万壑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这几句写得有声有色,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 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 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节奏参差错落,铿 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
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 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许多神仙纷纷走出 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
梦境写到这 里, 达到了最高点, 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 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
但是, 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 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
诗人梦醒后低徊失望,因此写下了最后一段。
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 了全诗的中心意思。
短短的几句表达了李白内心的矛盾,迸发出强烈的感情。
如 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 逝, 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
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 态度,表现了李白的思想当中也有消极的一面。
与李白的其他作品相比,这首诗 略显消极,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是李白毕生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首, 因为在不同的诗篇中表达的不同感情, 才共同组成了诗人思想和性格的全部, 让 读者对李白这个诗人的形象的感觉更为丰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