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例析.doc
偏误分析——精选推荐
第6章偏误分析对待错误,可以有不同的态度。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说错误要竭力避免;“吃一堑,长一智”是说错误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说谁也免不了会犯错误。
下面这个故事讲的是另一种态度。
一位单身旅客在山间行走时,遇到一个指示牌,上写“此路不通”。
旅客看了看前边,觉得并无问题,就决定继续前行。
山路蜿蜒曲折,沿途风景秀美,旅客很高兴自己没有给指示牌吓倒。
就是此时,前面出现了一条河,河宽水急。
无奈,旅客只好沿原路回来。
不久又到了那块指示牌跟前。
这一次旅客惊奇地发现,那牌子的背后还写着一行小字:“欢迎你回来,笨蛋!”这种态度,就是所谓的“幸灾乐祸”。
仔细想想,下面约翰逊(Johnson,2002: 59)的这段话,虽然不能说是幸灾乐祸,但毫无疑问是“见错心喜”:50. 外语学习者的话语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中的错误。
如果学习者的每句话都正确无误,我们就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
但是,话语中一旦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研究它的特点,推测出错误的原因。
错误可能暗含着关于外语学习过程的重要信息。
这就好像是医生看病一样。
对于医生来说,患者的疼痛部位(而不是其他部位)能够告诉他更多的信息。
这种“错误反映学习过程”的观念,是本章要讨论的“偏误分析”的核心思想之一。
不难看出,这与对比分析关于错误的看法有本质上的不同。
6.1 偏误分析的背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占统治地位的语言学习理论是对比分析假说。
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认识的深入,研究者发现,用迁移理论不能解释学习者的全部错误。
这样,人们逐渐对对比分析失去了热情。
更重要的是,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也受到了很多批评。
乔姆斯基不断提醒人们,语言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语言运用是一个由规则支配的、创造性的过程,刺激-反应无法解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全部。
在乔姆斯基(1968)看来,语言运用的创造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日常运用语言时,我们所说的话语大都是全新的,而不是对以前听过的话语的重复,甚至在结构上也和以前听过的话语不同。
令人莞尔的亲属称谓偏误案例分析
令人莞尔的亲属称谓偏误案例分析亲属称谓偏误是指人们在使用亲属称谓时产生的语用偏误,常常会导致尴尬或误解。
以下是两个令人莞尔的亲属称谓偏误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用错称谓导致尴尬场面在一个聚会上,小明见到一个长得很像他大伯的男子,他心想这一定是他大伯的儿子,于是直接称呼他为“堂弟”,并主动和他搭话。
然而,随后小明发现这个男子的表情有些尴尬,其他人也在偷偷笑。
原来,这个男子并不是小明的大伯的儿子,他只是一个与小明无关的亲戚。
小明的误称导致了尴尬的场面,并且破坏了他与亲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这个案例中的偏误在于小明使用了错误的亲属称谓,将对方误认为自己的堂弟。
亲属称谓中的“堂弟”通常用来称呼自己的伯父或叔父的儿子,而不是其他亲属的儿子。
小明的错误认知导致了尴尬的局面,对方可能感到被冒犯或误解了。
在这种情况下,小明可以更加谨慎地询问对方的身份,并正确使用亲属称谓,以避免尴尬和误解。
案例二:文化差异导致称谓错误小红是一个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她参加了一个当地的家庭聚会。
在聚会上,小红见到了一个年纪相仿的女孩,她以为对方是主人家的女儿,于是直接称呼她为“姐姐”。
然而,对方的表情显得有些惊讶和困惑,其他人也在偷偷笑。
原来,在对方所在的文化中,年龄和社会地位高低决定了称谓使用的规范,而不是血缘关系。
小红的错误称谓导致了尴尬和误解。
这个案例中的偏误在于小红没有意识到不同文化中亲属称谓的使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称呼比自己年龄大的女性为“姐姐”或“阿姨”是常见的,而在其他文化中,这样的称谓可能需要基于年龄和地位来决定。
小红的错误导致了对方的困惑和误解,并可能引发了文化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小红可以更加关注当地文化的习惯,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称谓。
综上所述,亲属称谓偏误在日常交流中是很常见的,但能产生一些尴尬和误解的后果。
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和尊重对方的身份和文化背景,避免错误的称谓使用。
如果对方不熟悉的情况下,可以适度的使用尊称或姓氏称呼,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困扰和纠纷。
留学生偏误分析案例
留学生偏误分析
12级汉语国际教育
偏误语料
一件难忘的事
我从来不会忘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间!2005年第一次来中国读书.一来就发现了中国比爱沙尼亚那么不一样!但是虽然环境完全不一样,我还觉得北京就是我的新的家!一件最难忘的
事□我的老师们的行为.那时候我们的汉语还不太好,说得很差.所以老师们给我们各种各样的见意什么的.没想到老师们可以成为我□好朋友们!因为他们我也想当一个
.....!
..........好.友好的老师
搜集偏误对象介绍
这是一篇爱沙尼亚学生的作文,学生是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研一学生,过了新HSK5级。
学生的母语是爱沙尼亚语和英语,2005年开始学习汉语,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两年,2012年考了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的研究生。
学生的口语很流利,但书面语不好。
偏误分析
标点符号偏误。
这篇文章蓝色字体的标点符号用的都是英文的标点符号格式,是由于学生的母语是爱沙尼亚语和英语,所以学生自然地将汉语的标点符号写成了英语的标点符号形式,属于母语负迁移引起的预计偏误。
所以,本篇中英语格式的“,”和“.”应该改为汉语标点符号“,”和“。
”。
词语偏误。
课次7:汉语偏误分析例举(2)
(19)*哥哥比妹妹两岁大。 19) 哥哥比妹妹两岁大。 20) 我比弟弟半尺高。 (20)*我比弟弟半尺高。 21) 丁力比我来了早教室。 (21)*丁力比我来了早教室。 22) 我比他来得早一天。 (22)*我比他来得早一天。 23) 我们班比他们班去早一刻钟。 (23)*我们班比他们班去早一刻钟。 24) 我比他玩儿多半个小时。 (24)*我比他玩儿多半个小时。 25) 他比我们来晚三天。 (25)*他比我们来晚三天。 偏误描述:? 偏误描述:? 表达出具体的差别数量时,句子形式:?? 表达出具体的差别数量时,句子形式:??
(15)*这里的鱼比我家乡的没有好。 15) 这里的鱼比我家乡的没有好。 16) 这篇作品比那篇没有好。 (16)*这篇作品比那篇没有好。 17) 我们班没有学习时间别的班长。 (17)*我们班没有学习时间别的班长。 18) 这一课生词跟那一课生词没有多。 (18)*这一课生词跟那一课生词没有多。 偏误描述:? 偏误描述:? 使用“没有”时句子的形式:?? 使用“没有”时句子的形式:??
(5)*困难已经被克服了。 困难已经被克服了。 课文已经能被念熟了。 (6)*课文已经能被念熟了。 衬衣被洗得很干净。 (7)*衬衣被洗得很干净。 汽车被开得太快了。 (8)*汽车被开得太快了。 他的书被放在桌子上了。 (9)*他的书被放在桌子上了。 10) 那些书被还给图书馆了。 (10)*那些书被还给图书馆了。 思考:这些句子改正后,实为一种什么样的句子? 思考:这些句子改正后,实为一种什么样的句子? 受事主语句: 受事主语句:说明情况或描写状态
被动句的偏误
(1)*我的作业被做完了。 我的作业被做完了。 那些汉字被写完了。 (2)*那些汉字被写完了。 黑板已经被擦干净了。 (3)*黑板已经被擦干净了。 这个月的房租还没被交呢。 (4)*这个月的房租还没被交呢。 思考:为什么上面各句都不需用“ 思考:为什么上面各句都不需用“被”?
偏误分析例析[1]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 ,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 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 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
一、偏误例句及来源 :1. 我书包里词典有。
2. 我买了新书两本。
3. 我见到了 Mary 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4. 我要练习跟你。
5. 我想见面你。
6. 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 。
7. 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8. 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9. 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10. 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11. 我们千佛山了。
12. 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13. 我们运动会了。
14. 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15. 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16. 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17. A :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 :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18. 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19. 今天比昨天很冷。
20. 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以上例句中例 1到例 7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 8、例 9、例10来自留学生办的教室板报,例 11到例 18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用语,例 19、例 20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
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级到高级不等。
二、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
下面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说明:1、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错误。
汉语偏误分析实例以为为了和因为为例
汉语偏误分析实例以为为了和因为为例汉语偏误分析实例以"为了"和"因为"为例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但由于语言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人们在使用汉语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为了"和"因为"这两个常见的词语为例,来分析汉语中的偏误情况。
一、"为了"的偏误分析"为了"是一个表示目的、理由的常用词语,但有时候人们在使用它时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偏误。
1. 偏误一:顺序颠倒有些人在使用"为了"时,会将目的和行动的顺序颠倒,例如:"我出去玩为了休息",实际上应该是"我为了休息出去玩"。
2. 偏误二:语序错误有时候人们在表达目的时会将话语的前后顺序颠倒,例如:"为了赚钱,他努力工作",实际上应该是"他努力工作,为了赚钱"。
以上是一些关于"为了"的常见偏误分析,我们需要在使用它时注意语序的正确性和目的与行动的顺序是否一致。
二、"因为"的偏误分析"因为"是一个表示原因、解释的常用词语,但在使用它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偏误情况。
1. 偏误一:原因不准确有时候人们在使用"因为"时,会给出错误或不准确的原因,例如:"因为下雨了,所以他没有来",实际上可能并不是因为下雨,而是其他原因导致他没有来。
2. 偏误二:因果倒置有些人在表达原因时,会将因果关系倒置,例如:"因为她生病了,所以没去上学",实际上应该是"她没去上学,因为生病了"。
以上是关于"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偏误分析,我们在使用它时要确保原因的准确性和因果关系的正确表达。
偏误分析_精品文档
偏误分析摘要:本文将介绍偏误分析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偏误类型。
对于偏误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也将进行详细阐述。
最后,将探讨偏误分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简要介绍相关领域内的研究和实践案例。
1. 引言在许多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和市场调研等,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收集数据和进行分析时可能会出现偏误(bias)。
偏误会导致我们对真实情况的认识产生偏差,从而影响我们的决策和判断的准确性。
因此,偏误分析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偏误分析的概念偏误分析是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其中存在的偏误,并评估这些偏误对数据的影响。
偏误分析旨在从数据中消除偏误,并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3. 偏误分析的重要性偏误分析对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进行偏误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这有助于提高数据分析的精确性,并减少因偏误带来的错误决策。
4. 偏误类型偏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1) 选择偏误:由于样本选择不当,导致数据集不具有代表性。
(2) 测量偏误:由于测量方法或工具的问题,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3) 报告偏误:由于信息的不完整、错误或误导性,导致数据的解释和分析出现偏差。
(4) 采样偏误:由于采样方法的问题,导致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5) 处理偏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由于使用了不恰当的方法或模型,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5. 偏误分析的步骤偏误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需要分析的数据。
(2) 偏误识别: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识别可能存在的偏误类型。
(3) 偏误评估:评估不同偏误对数据的影响程度,并确定哪些偏误需要优先解决。
(4) 纠正措施:根据偏误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消除偏误的影响。
(5) 结果验证: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评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偏误分析的方法偏误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其中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对照组设计:通过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识别实验组中可能存在的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偏误
01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02
例
1
句
2
分
3
析
4
我从小一直学钢琴 我从小一直学了钢琴 分类: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5
分析:一直”表示持续,动态助词“了”表示完成,这是两个矛盾的范畴.不过,这两个范畴有时可以共存,比如: 他一直当了30年医生. 由于有了“30年”这个时间段,把“一直”的持续限制住了.所以,“一直”、“了”可以同时用.但你的句子里没有一个时间段,却有了一个要命的“从小”,“从小”是表示“自小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这样,“从小一直”和“了”就彻底对立了,无法同现、共存.
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 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偏误分析例析[1]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 ,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 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 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
一、偏误例句及来源 :1. 我书包里词典有。
2. 我买了新书两本。
3. 我见到了 Mary 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4. 我要练习跟你。
5. 我想见面你。
6. 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 。
7. 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8. 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9. 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10. 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11. 我们千佛山了。
12. 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13. 我们运动会了。
14. 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15. 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16. 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17. A :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 :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18. 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19. 今天比昨天很冷。
20. 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以上例句中例 1到例 7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 8、例 9、例10来自留学生办的教室板报,例 11到例 18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用语,例 19、例 20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
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级到高级不等。
二、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
下面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说明:1、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错误。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案例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案例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受到越来越多非华裔学习者的关注和学习。
然而,由于中文和其他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误。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外汉语学习中常见的偏误,以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
第一种偏误是词语搭配偏误。
例如,有的学习者在表达“开车”时会误用“做车”,这是因为在其母语中“做”和“开”可能是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导致了对汉语中“开车”这一固定搭配的错误理解。
此时,需要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来逐渐纠正这一偏误。
第二种偏误是语法偏误。
比如,有的学习者在使用“了”这一语法标记时会出现偏误,例如错误地使用“我吃了饭了”来表达“我已经吃饭了”。
这是因为在学习者的母语中可能没有类似的语法结构,导致了对汉语语法的错误掌握。
针对这种偏误,学习者需要系统地学习汉语的语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第三种偏误是语音偏误。
由于汉语和其他语言在语音系统上存在差异,因此学习者在发音时很容易出现偏误。
比如,“sh”和“s”在某些语言中可能没有区分,导致学习者在发音时无法准确区分“十”和“是”。
对于这种偏误,学习者需要通过模仿标准发音、反复练习来逐渐纠正。
第四种偏误是习惯用法偏误。
比如,有的学习者在表达“我很高兴”时可能会误用“我很快乐”,这是因为在其母语中“高兴”和“快乐”可能是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导致了对汉语中的习惯用法的错误掌握。
针对这种偏误,学习者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来逐渐纠正。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学习中的偏误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是可以逐渐纠正的。
希望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和纠正自己的偏误,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
比字句偏误分析实例
1.因为我在学习中遇到得困难可能比亚洲人经过得不一样。
鉴别:“比亚洲人经过得”,显性偏误描写:词汇使用不当,比字句偏误解释:干扰偏误,英语得比较级;语内偏误,目得语规则泛化,“经历”与“经过”使用出现偏差,也有可能包含发展偏误,因为语言知识有限所以建立了错误得假设。
修改:因为我在学习中遇到得困难可能与亚洲人得经历不一样。
2.再说,学习汉语对韩国人来讲比别得国家{CQ得}人学习比较容易一些。
鉴别:“比别得国家人学习比较容易一些”,显性偏误描写:附加,误用,缺词解释:干扰偏误,英语比较级得误用;目得语规则泛化,“相对”与“比较”得语境未掌握。
修改:再说,学习汉语对韩国人来讲比别得国家得人学习起来容易一些。
3.在外国留学得学生们比国内学生更多得困难。
鉴别:显性偏误描写:省略解释:语际迁移修改:在外国留学得学生们比国内学生存在更多得困难。
4.所以我一天比一天心理不舒服。
错序鉴别:显性偏误描写:错序解释:语际偏误,英语与汉语得语序差异修改:所以我心理一天比一天不舒服。
5.后来如果再遇到困难时,这时,您以前更容易克服。
( 缺少比字)鉴别:显性偏误描写:遗漏,附加解释:语际干扰;发展偏误修改:后来如果再遇到困难时,您比以前更容易克服。
6.现在社会生活水平比以前越来越高。
鉴别:显性描写:附加解释:语内偏误,目得语规则泛化修改:现在社会生活水平比以前高了。
现在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7.另有人夸张地说代沟就是一天比一天不一样{。
鉴别:显性描写:附加,类推解释:语内偏误;语际偏误;发展偏误修改:另有人夸张地说代沟就是一天比一天大。
另有人夸张地说代沟就是一天一天一个样儿。
8.后来,听说科学家研究:发现静音环境对人体得危害比噪声对人体健康得危害还更大。
鉴别:显性描写:遗漏,附加解释:语际偏误,发展偏误修改:后来,听说科学家研究发现静音环境对人体得危害比噪声环境对人体健康得危害更大。
或者···还大。
偏误分析例析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
一、偏误例句及来源:1.我书包里词典有。
2.我买了新书两本。
3.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4.我要练习跟你。
5.我想见面你。
6.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7.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8.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9.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10.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11.我们千佛山了。
12.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13.我们运动会了。
14.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15.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16.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17.A: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18.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19.今天比昨天很冷。
20.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以上例句中例1到例7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8、例9、例10来自留学生办的教室板报,例11到例18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用语,例19、例20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
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级到高级不等。
二、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
下面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说明:1、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错误。
韩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被修饰语”,受母语的影响,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出现像这样的语法偏误。
汉字偏误分析——以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第31中学为例
( 四) 同音字或近似音字间 的替换。 例如 : “ 没” 和“ 每” ; “ 见” 和“ 问” ; “ 管” 和“ 关” ; “ 像” 和
“ 象” ; “ 级” 和“ 极” ; “ 怨” 和“ 愿” ; “ 愿” 和“ 源” 等等。 ( 五) 在书写汉字 的过程 中, 笔顺 的问题最大。学生在书写 汉字时的笔顺往往是无序性的 , 可以说他们是在“ 画” 汉字 。
汉语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汉语教学 ,它的教学对象 主要是外 国 学生。外国学生不同于学习母语的中国学生 , 外国学生从小没
“ 由” 和“ 田” 不分 , 等等。 ( 二) 对汉字的结构没有完整的认识 。学生经常把汉字的
左右结构 、 上 中下结构 、 半包 围结构等写成两到三个字。 例如 : “ 赶” , 他们往往写成“ 走” “ 干” : 毛 干。 “ 慢” 写成“ 小” “ 曼” d ・ 罨 等等。 ( 三) 形似字 书写 的偏误 。随意变换字体 的某个 部分 , 用
有汉语环境 , 不具备任何汉语听说能力 , 学习汉语年龄大多 已
超过语言 习得的关键期。他们 的母语文字常常又是拼音文字 , 因此 , 对于非汉字 文化圈的外国人来说 , 汉字往往是他们学习
相似 的部分代替正确的部分 , 即部件变形 。
例如 : “ 矛” 和“ 予” : 。
“ 午” 和“ 牛” : 午 。
由于忽视 了对 字形 书写特征 的研究 , 该 中学 的汉字教学 存在着一些问题 : 重理据而轻字形 , 重部件 而轻笔画 。其实 , 无论汉字多么复杂 , 都是 由几个基础笔画有序 的叠 加 、 相接 、
偏误分析例析[1]doc
偏误分析例析[1].doc 偏误分析是一种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
以下是一个偏误分析的例子,通过对一位初级英语学习者作文中的错误进行偏误分析,说明其出现错误的原因和纠正方法。
作文题目:My Favorite Hobby作文内容:I lIkes to spenda my free time on my habby. My favorite hobby is read books. I like read books because they give me知识和乐趣. I usually read books in my free time. I hav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books. My favorite book is “Harry Potter”. I like this book because it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educational. I read this book many times。
在这篇作文中,学习者犯了一些错误。
以下是对这些错误的偏误分析和纠正方法:1.错误:spenda my free time on my habby原因:学习者试图表达“花费时间”这个意思,但是使用了错误的动词“spenda”。
在英语中,正确的动词应该是“spend”。
此外,“habby”应该是“hobby”,这是一个名词,表示“爱好”。
纠正:学习者需要掌握英语中常用的动词“spend”,正确的形式应该是“spend time on something”。
同时,“habby”应该是“hobby”。
2.错误:My favorite hobby is read books原因:学习者试图表达“我最喜欢的爱好是读书”,但是使用了错误的动词形式“read books”。
偏误分析例析范文
偏误分析例析范文偏误分析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者偏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
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下面将对偏误分析进行详细例析。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多种偏误。
比如,学生在句子结构上的偏误,常常忽略了使用正确的主谓宾的结构,造成语法错误。
这种偏误通常是由于学生对句子结构不够熟悉或者没有掌握好基本的语法规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做语法练习题,注重讲解句子结构的基本规则和常见的错误类型,帮助学生弥补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足。
除了语法和拼写上的偏误,学生在句子表达和篇章结构上也会出现问题。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词汇量不够丰富,导致句子表达的单调和缺乏变化。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供一些常用的句式和短语,指导学生写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句子。
对于篇章结构上的偏误,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连接词和过渡性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铺陈自己的观点。
偏误分析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但是在进行偏误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方法和态度。
首先,教师要注意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但不要严厉批评或者责备学生,要使用鼓励和积极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因为学生的偏误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背景、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综上所述,偏误分析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进行分析的重要环节。
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在进行偏误分析时,教师要注意方法和态度,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有效的偏误分析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得到显著提高。
偏误分析
第十七节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一、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
中介语理论提出,学习者自身存在着一个介于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中介语,并重视对这一语言系统的研究。
研究时主要采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即关注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并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以探求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因此,教学中一般的纠错并不等于偏误分析,进行偏误分析首先要区分“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
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
第二语言学习者和操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
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
例如在一位学习者的同一篇作文中,先后出现了以下两句话:(1)*从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开始,我妈妈每天给我打电话,想让我回家。
(2)从5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开始,电视台停止播放那首歌。
前一句遗漏了量词“个”,而句法环境相同的后一句却未遗漏,可见前面的错误是由于她的疏忽产生的,属于失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例如:(3)*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要)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4)*快八点了,你(要)起床了。
以上两例均出自初级阶段学习者的作业,由于他们还没有熟练掌握助动词“要”的用法,所以在该使用的地方却没有使用,这是他们在特定阶段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具有普遍性,所以他们所犯的错误属于偏误。
在教学实践中,纠错应该以偏误为对象,进行有效地分析。
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了解偏误的成因,进而预测偏误的发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教学。
例如:(5)*我每天吃晚饭在食堂。
此例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偏误。
汉语中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共同出现时,地点状语一定要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时间状语之后。
结果补语偏误例析
一结果补语回避性偏误分析一,把动结式回避成主谓结构(动结式即动词+结果补语)1回避成两个主谓句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留学生会回避成:(1)我们打球,这场终于赢了。
(2)打这场球,我们终于赢了。
2 回避成一个主谓谓语句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
”留学生会回避成:(3)*这场打球我们终于赢了。
(4)*这场我们打球终于赢了(5)*我们这场打球终于赢了。
3回避成一个主谓句在这一类型中,又有两种回避情况,一是去掉中心语,用原来的结果补语作为主谓句中的谓语。
例如:正确句留学生回避句(6)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
我们终于赢了这场打球。
(7)45分钟后,土豆终于烤熟了。
45分钟后,土豆终于熟了。
原因:(1)(3 、4 、5)(6)留学生把“打”这一动作和“球”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名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这种偏误,是由于汉语中常用短语和离合词的频繁使用有关。
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先接触的是一些常用的动宾结构的短语,如打球、吃饭、喝水、洗衣服,也有一些是离合词,如游泳、唱歌、睡觉等。
这些短语和离合词在留学生的汉语系统中较为凝固,在使用时常常一起用,不易分开。
因此,原本应该用结果补语短语的句子中,留学生常把这些常用短语或离合词凝固在一起,作为某一句子成分,让原本应充当结果补语的词成为句子的谓语中心语。
(2、7)回避正确二是用其他的表达方式来回避动结式,例如句子“有一天,农夫回家时,看见了一只猫”,留学生就用主谓句中的一种句式—存现句来回避,例如:(8)有一天,农夫回家时,门前有一只猫。
原因:因为主谓句是汉语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句式,所以留学生回避时最爱用这种句式。
出现回避的总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主谓关系和动宾关系在留学生的目的语语法体系里的意识远远强于动结式关系。
而汉语结果补语短语本身的结构也使留学生容易采用主谓结构进行回避。
汉语结果补语有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动词和形容词又可以作为句子的谓语。
实际上,很多动结式的句子都是由两个主谓结构紧缩而成的。
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汉语习得语法偏误的案例分析
初级⽔平越南留学⽣汉语习得语法偏误的案例分析语⾔教学研究odern chinese M119XIANDAI YUWEN2009.12章,然后让学⽣模仿范⽂,将⾃⼰对问题的看法以提纲的形式写出来,但要保证全⽂必须连贯。
经过系统地强化训练,可以使学⽣在短期内减少语篇⽅⾯的偏误。
五、⼩结以上我们对⾼级班两名留学⽣⼀个阶段的作⽂偏误进⾏了分析,虽然不能代表作⽂偏误的整体性问题,但通过对学⽣⼀个⽉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可以证实我们所采⽤的教学⽅法是否恰当。
需要指出的是,留学⽣作⽂⽔平的提⾼与某⼀阶段内的强化训练有很⼤关系,⼀旦离开这样的环境,写作能⼒也会出现退步。
有位作⽂曾获得HSK10级的韩国留学⽣回国⽣活后,在给⽼师写来的信件中偏误明显增多,这就验证了我们的观点。
因此,作⽂教学应保持其连贯性。
参考⽂献:[1]何⽴荣.浅析留学⽣写作的篇章失误[J].汉语学习,1999,(1).[2]刘俊玲.留学⽣作⽂中的篇章偏误类型[J].语⾔⽂字应⽤,2005,(S1).[3]吕⽂华,鲁健骥.外国⼈学汉语的语⽤失误[J].汉语学习,1993,(1).[4]⽥善继.⾮对⽐性偏误浅析[J].汉语学习,1995,(6).[5]吴平.从学习策略到对外汉语写作教学[J].汉语学习,1999,(3).[6]⾟平.对11篇留学⽣作⽂中偏误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的思考[J].汉语学习,2001,(4).[7]赵成新.外国留学⽣汉语语篇衔接⽅式偏误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05,(2).[8]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9]吴丽君.⽇本学⽣汉语习得偏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吴泓哈尔滨师范⼤学恒星学院中⽂系 150025)⼀、引⾔⽆论在学习本民族语⾔还是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都经常会出现各类偏误,这是难以避免的。
以汉语为例,学习汉语的外国⼈,由于国籍、语⾔、⽂化等⽅⾯的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各有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
偏误分析( 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
一、偏误例句及来源:
1.我书包里词典有。
2.我买了新书两本。
3.我见到了 Mary 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4.我要练习跟你。
5.我想见面你。
6.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7.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8.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9.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10.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11.我们千佛山了。
12.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13.我们运动会了。
14.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15.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16.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17.A: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
18.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19.今天比昨天很冷。
20.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以上例句中例 1 到例 7 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 8、例9、例 10 来自留学生办的教室板报,例 11 到例 18 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
用语,例 19、例 20 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
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级到高级不等。
二、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
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
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
下面结合例句作具
体分析说明:
1、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错误。
韩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被修饰语”,受母语的影响,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出现像这样的语法偏误。
如:
例 1 我书包里词典有。
例 2 我买了新书两本。
例 3 我见到了 Mary 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留学生的语序意识增强,偏误发生的机率变得
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非英语母语的留学生,除了受母语的影响,由于先接触和学习
了英语、有时课堂也以英语为中介语,因此,也常发生因受英语影响的偏误。
如:
例 4 我要练习跟你。
(英语为 I want to practice with you 。
)
例 5 我想见面你。
( I want to meet you.Meet 在英语中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
做不及物动词,但是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加宾语“我”。
)例 19 今天比昨天很冷。
(在英语的比较句中表示差别的形容词要变成比较
级,而不能以词语的原型出现。
如“这个比那个大很多”翻译成“This one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other ,受此”类影响出现了例句中的偏误。
)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他所学的有
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
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称为过度概括 (over-generalizafion)或者过度泛化。
如:
例 6 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
(学习者在最初的学习中,会了
解到“是”用来表示判断、
说明陈述对象的情况。
但是如果判读、说明部分含有“不”、“没”则不需要用“是”。
)
例 7 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们”的基本用法是“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 ,表示复数”,但是,如果代词或是名词前有具体的数词修饰限制时,则不能再用“们”。
此处属于“们”的泛化。
)
例 8 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了”可以表示“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
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但是此例句中“很精彩”并不是一种变化,而是一种状态,此处属于“了”的泛化。
)例16 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对“没”和“不”的区别还没掌握住)没,用于客观叙述,限于指过
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
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
留学生常出现倾向于“没”或是“不”的现象,从而造成“没”或是“不”的泛化。
此处是明天的事,应该用“不”。
)例 20 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汉语用词的重复。
除了汉语知识的负迁移外,也受到了留学
生表达意思的影响。
留学生特别强调难过的程度,导致了偏误的出现。
)
3、文化因素负迁移。
一些偏误并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
差异造成了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
受本国文化的影响,或是由于未能正确理解目的语文化所造成的。
如:
例 15 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此例句的使用者是个40 多岁的非洲留学生,常对 20 岁左右的中国学生这么说。
“保重”是个很正式的词,一般是长者之间,或是对长者说,此处显然是对中国文化不了解造成的偏误。
)例 17A: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几岁”一般是问不到十岁的儿童,问老年人一般用“多大年纪”或是“高寿”。
说话人没有顾及到问的对象的年龄,违背了交际原则,没有理解中国的文化。
)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或是运用语言的过程
中,为克服困难、达到有效学习和顺利交际的目的常常会采取各种计划和措
施,这分别表现为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其中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
移、过度泛化和简化;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很多,回避和语言转换是其中最常
见的两种。
如:
例 11 我们千佛山了。
(有个非洲留学生,总是发不好 qu 这个音,所以常常在交谈中不说“去”这个字。
)
例 12 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回避“去”字)
例13 我们运动会了。
(我们参加运动会了。
留学生不会“参加”这个词,采取了回避态度。
)例14 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意思是要说“虽然早上泰山顶上很冷,但是我还是喜欢在那
里等着看日出。
”说话者采取了简化策略,避免了连词的使用。
)
例 18 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简化策略。
因为我没考好,你不高兴了。
)
5、学习环境的影响。
外部因素也是偏误产生的原因之一。
这里所说的学习
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指教师不够严密的解释和引导、甚至不正确的示范,教
材的科学性不强或编排不当,课堂训练的偏差等。
例 9“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和例 10“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学生除了对“很 +形容词”修饰名词的认识不足以及对“是”的掌握不好外,也受到了学习环境的影响:教师常说“好,很好”、“你们都是好学生”不加区别。
学生们又想给自己很高的评价,办板报时一般没有严格的要求和指导,于是就出现了板报上的偏误。
另外,学习环境中,对待上述所说的各种偏误的态度,也是外部环境对偏误产生的一个
重要影响方面。
三、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偏误的产生因素是多样的,很多偏误还是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机械地归类有时候不是特别恰当,但是,这些归类
还是为第二语言的教授和习得提供了很多借鉴。
1.在注重分析母语和目的语引起的偏误的同时,还应注重分析和避免学习者所接触过的其他语种对学习者造成的负迁移。
尤其是现阶段常用英语作为初学
者学习汉语的媒介,更要注意英语的负迁移对学习者学习的影响。
2.在第二语言的习得或讲授过程中要多注意语序问题,此外就是语用问题。
3.留学生教室里的诸如板报之类的东西,最终呈现的结果要严要求,因为它们出现的偏误影响的很可能不是几个人,一班人,甚至可以影响不止一届的留
学生。
这就涉及到对待偏误的态度,在这一点上,要避免大众化的偏误。
办板
报的过程中可以不纠错,以免影响学生们交流的积极性,板报成型后可用艺术
化的手法作必要的修改,以确保不传播偏误。
偏误分析目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对第二语言教学也起到很大
的推动作用,但是对偏误分析的研究仍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发掘,
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授者或是学习者更要特别注意对直接接触到的实例的分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