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法与艺术案例分析———分粥的故事
精华资料管理方法与艺术案例分析———分粥的故事

管理方法与艺术案例分析———分粥的故事13秋法本张俊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
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像“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
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
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
缺乏责任,公司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就会积极性下降,消极怠工。
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
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度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阿克顿的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
制度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
大家认为这种办法造成了资源浪费。
制度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制度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可见,如果制度效率不高,就要吃凉粥,就要影响当初制定制度时所想达到的那个目的。
制度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为之感叹。
[管理]预习案例
![[管理]预习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2f1242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5.png)
一、分粥的故事(第一章薪酬与薪酬管理)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和四个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都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从此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思考题:为什么同样的人会有不同表现?对企业领导有何启示?二、母狮子的出走与猴子分水果(第一章薪酬与薪酬管理)森林中住着几群狮子,每一个狮群中都有狮子王、小狮子、公狮子和母狮子。
狮子是群体动物,每只狮子都有明确的分工,狮子王不用干活,负责狮群的整体管理和猎物分配,公狮子在家照顾年幼的小狮子,并解决与其他狮群的冲突,而年轻的母狮子负责狩猎,捕捉到的猎物先让狮王吃,再分配给公狮子,然后再分配给小狮子,狩猎的母狮子们总是最后猜分到食物。
一年一度的旱季又来了,猎到的食物数量明显减少,狩猎的难度越来越大,母狮子们经常吃不饱。
一头母狮子产生了许多怨气,认为自己年轻力壮,捕捉到的猎物不少,但为什么每次都要饿肚子?最终她决定单干,于是就离开了狮群。
出走的母狮子看到一群猴子在树上摘水果,就跑过去问他们:“猴子兄弟,我看你们也是集体生活,来摘水果的总是你们几个,水果拿回去后,你们是怎么分配的?”猴子回答说:“我们摘到的水果全部上缴,猴王按拿回去的水果给我们分配食物,一般能分到采摘水果的1/10,而且越难摘的水果,给我们分配的比例越高,另外,如果采摘的食物超过了一定的数量,还会分配到更多的食物。
比如,如果今天我能摘到30根香蕉的话,前20根按1/10的比例分,后10根按1/5的比例分,这样我就可以得到4根香蕉。
分粥故事管理学启示

分粥故事管理学启示
从《分粥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管理学上的启示。
下面从个人能力、团队合作和
管理思维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个人能力
在故事中,李三给了两个孩子不同的任务,小明要去打井,小华要去做饭。
孩子们都
很努力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最终李三由于认为小明的打井难度大,因此给了他更多的粥。
这告诉我们,在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如果能发挥出来,就能更好地
完成任务。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感恩和赞赏,短板不一定是错,给予一些鼓励和肯定会更好。
二、团队合作
故事中,李三和两个孩子形成了一支小团队,合作共赢。
小明打井,小华做饭。
两个
任务相辅相成,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个人的努力都不能够让结果最优化。
因此,在团
队中,要学会相互信任,相互协作,达成共同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管理思维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三将粥分配得非常公平,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小明打井的难
度和付出。
这就告诉我们,管理者要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的实际情况
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出决策,取得最优化的结果。
管理者还需要学会给予鼓励和支持,
以提高个人的能力和团队的凝聚力。
从分粥中看团队管理

从分粥中看团队管理在团队管理中,分粥是一个广泛应用的概念。
分粥意味着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团队成员,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要求。
这种管理方法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从分粥的角度探讨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
一、什么是分粥分粥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方式,源自于古代的宴会礼仪。
在古代,主持人会将热粥倒入碗里,然后按照礼仪规定的次序依次分发给客人。
每个人都能够获得一份公平的份量,确保了每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在现代的团队管理中,分粥被引申为将资源和机会分配给团队成员,以达到公平、平等和高效的目标。
二、分粥在团队管理中的重要性1. 公平性团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能力。
通过分粥的方式分配资源,可以确保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够平等地获得资源和机会,不会因为个体差异而感到不公平。
2. 激励团队成员分粥是一种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资源和机会,这就鼓励了团队成员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热情,从而推动整个团队向前发展。
3. 提高团队凝聚力通过分粥的方式进行资源分配,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团队成员将会更加理解和尊重彼此的需求,并愿意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
4. 提升工作效率分粥可以帮助团队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冲突。
通过合理地分配资源,团队成员将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整个团队的绩效。
三、实践中的分粥技巧1. 充分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作为团队的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团队成员的能力、兴趣和需求。
只有了解每个人的特点,才能更加公平地分配资源,使每个人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挥最大的作用。
2. 建立明确的分配规则分粥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避免主观性和偏见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建立公平的分配机制,将资源和机会分配给最需要的团队成员,确保公平和公正。
3. 及时沟通和反馈在资源分配的过程中,要及时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反馈。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分配策略,使分粥更加合理和高效。
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
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
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试验了很多种办法,多次博弈后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规则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一个人。
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到的粥最多。
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一周中只有1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规则四:大家民主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放任其腐化和风气的败坏,还得寻找新制度。
规则五: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
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此制度效率太低。
规则六:对于分粥,每人均有一票否决权。
这有了公平,但恐怕最后谁也喝不上粥。
规则七: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这就是规则。
规则的确至关紧要,它比技术更重要;规则是人选择的,它是不断博弈与交易的结果。
“七人分粥”带来的制度启示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
七人分粥的故事是一个著名的管理寓言,其中蕴含了一些管理道理。
以下是一些与管理相关的道理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来:
1.公平与平等:管理者应该注重公平和平等的原则,确保资源的
合理分配。
在故事中,每个人都被分配了相同的粥份,这展示了公平和平等的管理原则。
2.激励与奖励:管理者应该激励员工,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
在故事中,那些主动帮助他人的人得到了额外的奖励,这表明激励和奖励对于员工的积极表现和合作精神是重要的。
3.团队合作:故事中的七人需要相互合作才能成功分粥,这强调
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管理者应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4.问题解决与决策:故事中的情景需要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以解决分配粥的问题。
管理者需要具备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能力,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5.倾听与沟通:管理者应该倾听员工的意见和需求,并与他们进
行有效的沟通。
在故事中,管理者通过倾听和询问的方式了解了员工的意愿,从而做出了更好的决策。
6.适度的权力与控制:管理者需要行使适度的权力和控制,以确
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员工的秩序。
在故事中,管理者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了适度的控制,以维持秩序和公平。
这些管理道理可以从七人分粥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帮助管理者更
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实际的管理情境中。
它们强调了公平、团队合作、激励、问题解决和有效沟通等重要的管理原则。
管理学小故事:分粥制度

管理小故事:分粥制度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锅粥,量少,吃不饱。
于是,他们商量通过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喝粥问题。
最后,大家提出了多种分粥制度。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换了一个分粥人。
但是换来换去,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稠。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要忍饥挨饿。
于是我们又可得到结论:绝对权力导致了腐败和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品德高尚的人主持分粥。
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保持基本公平,但不久有些人为了多分得粥而千方百计讨好他,于是,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最终导致不公平。
这种方法也不可取,还得寻找新思路。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这种方法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分粥的时候,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互相扯皮,分粥速度极慢,每次分配完毕,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班分粥,但是同时规定,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拿粥。
结果,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几乎都是一样多。
因为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知道,如果碗里的粥量不同,那么,留给他的那碗肯定是最少的。
所以,他要尽可能做到每碗一样多。
同样的七个人,同样的活动,不同的分配制度和方法,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分粥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管理制度,会导致不同的管理结果。
同时也告诉我们,合理的管理制度要兼顾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两者利益统一起来。
分粥的故事谈制度管理人

故事情节:
有7个人构成了一种小团队共同生活,其 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旳,没有什么凶险祸 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用非暴力旳方式,经过制定制度来 处理每天吃饭旳问题——要分一锅粥,但并没 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旳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旳措施,发挥了聪明才智 ,屡次博弈后形成日益完善旳制度。大致过 程如下: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 中只有一天能吃饱而且有剩余,其他六天都 饥饿难挨。大家以为这种方式造成严重资源 挥霍。
措施三 :
大家选举一种信得过旳人主持分粥,开始 这位道德尚属上乘旳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 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旳人多分。经研 究决定: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所以 还得新找思绪。
措施一:
拟定一种人负责分粥事宜。不久大家发 觉,这个人为自己分旳粥最多,于是又换了 一种人,成果总是主持分粥旳人碗里旳粥最 多。
阿克顿勋爵作旳结论是:权利造成腐败 ,绝对权利造成绝对腐败。
措施二:
大家轮番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么等 于认可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旳权利,同步 予以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旳机会。
会后讨论
这个故事阐明什么?
一、让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思索: 哪些现象阐明我们旳团队是人
管人,而不是制度在管人?
二、团队长旳角色: 造钟而不是报时
思索: 哪些现象阐明团队长在报时? 哪些现象阐明团队长在造钟? 什么是钟?
三、团队长前线混战 造成战略失误
思索:
哪些现象阐明团队长在前线混战?
哪些现象阐明团队长在做教练?
团队长是否保持高度机敏,以应对 外界旳变化?
结论
好旳制度让坏人做好事 坏旳制度让好人做坏事
措施四 :
经开会研究,发觉一套新方案: 选举一种分粥委员会和一种监督委员会, 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因 为监督委员会常提出许多议案,分粥委员会又 据理力求,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管理方法与艺术案列分析

管理方法与艺术案列分析案例: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时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而粥每天都不够。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迟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一种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人都尽量分得均匀,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问题:试分析管理的真谛是什么?答: 分粥故事设定的背景相当简单,不过是一七人群体,分配的东西非常单一,仅仅是一锅粥,分配的标准十分明确,平均而已。
但是,到底应该怎么分呢?我们可以探讨几种思路。
1. 改善度量工具。
由于没有称量工具,粥的数量就没法严格计量,而只能凭视觉和大概估计,由此就留下了人为操纵和牟利的机会,一旦被指责分配不公,也可以用“估计本身就有误差”来加以搪塞。
改善粥的度量工具则可以消除数量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人为操纵的机会和借口。
此即管理技术学派的思路。
2. 实施教化。
除了第四种方案外,分粥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一直没能加以解决,这是由于人们的私心作祟。
那么,实施教化、强化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倡导奉献精神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似乎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当然,该思路能否实施,实施后能否奏效,又不得不考虑人性假设问题。
3. 完善制度。
如果度量工具不能改良,教化不能施行,那么只有靠完善制度来解决分粥问题了,而这也正是很多人从分粥故事中所读出的启发,对该故事的一段常见评述是这样的,“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个企业如果有良好的制度,就能够解决企业内部的混乱问题。
分粥故事对企业管理的启示”给了我们三个启示:一,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
管理学案例

管理学案例——七人分粥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粥每天都不够。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启示: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
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象"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
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实现责、权和利三者的完美结合,缺一不可。
缺乏责任,公司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就会积极性下降,消极怠工。
因此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也应该首先建立起一个"责、权、利"完美结合的平台,形成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各显其能。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叫分粥的故事:有七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的。
他们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
这里有几种不同的分配方法:①.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阿克顿的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
管理与创新之分粥的故事

箱:
费用支付方式
❖ 购书时请将费用划拨至任何一个账户:
开户名称
余姚市健峰 管理技术培训学校
开户银行
中行余姚远东支行
账号
3597 5833 1549
上海浦发银行宁波分行余姚支行 9406 0155 2600 0042 9
2012健峰粉丝团精彩互动电子报主題
分粥的故事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 三人的分 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 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 全是凉的。
分粥的故事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 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 完后拿剩下的最后 一碗。为了 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 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 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 ,日子越过越好。
管理智慧
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 建立一个象“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 ,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
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 利益 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 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
管理智慧
缺乏责任,公司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 ,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 缺乏利益,员工就会积极 性下降,消极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 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书籍推荐
《看漫画学管理》 内容摘要
本书由健峰叶董事长与王德雄老师共 同编著,整合了作者20多年辅导工厂 的经验与心得,针对基层员工的普遍 特征,这本书借用生活化、故事化、 漫画的方式,将管理方法浓缩成漫画 ,最重要的是能提高读者对管理的兴 趣,共分43篇,漫画51幅,都是一些 非常实用的管理技巧及概念,浅显易 懂,尤其适合基层干部及员工阅读。
管理类小故事 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分粥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故事说,有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食一锅粥,因人多粥少,争先恐后,秩序混乱,还互相埋怨,心存芥蒂.于是,他们想办法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怎样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
他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指定一个人分粥,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第二种方法,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第三种方法,推选出一个人来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没多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第四种方法,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等互相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大家也很不满意;第五种方法,轮流分粥,而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取剩下的最后一碗。
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此办法后,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几乎一样多,即便偶有不均,各人也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分粥,本来是一项简单的小事.但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分粥关系到7个人的切身利益,对管理者来说,又是一项大事.分粥的故事给今天的科研管理带来诸多启示:启示之一,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中,最基本的是决策层和执行层。
故事中,分粥者是谋划决策者,取粥者是执行者.把分粥与取粥分开,就是将职责与权利分离。
这样才能让谋划者尽心谋划,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降低决策风险;让执行者全力执行,将决策落到实处;用通俗的话说,叫“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启示之二,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分粥者是“指定”、“轮流",还是“推选”,对分好的粥是分者“先取”还是“后取",是管理方法问题,也是管理机制问题.管理机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率。
分粥的5种方法中,显然是“轮流分粥、分者后取”的机制最为合理,因而效果也最好.如果只是“轮流分粥”,而没有“分者后取",就会出现第二种方法的不良效果;如果只是“分者后取”,而没有“轮流分粥”,分者即便分得再平均,他也只能天天吃那最少最凉的一份,就显得有失公平。
分粥的故事

办法之二:大家轮流负责,每人一天。结果:每个 人在一周内只有一天吃得很饱,而且有余,其它六 天饥饿难忍。 原因:貌似公平,其实,等于承认 每个人都有给自己多分的权利,既然机会难得,有 权不用等于作废,于是变本加厉,将权用到极致。 结论:轮流掌权,轮流腐败,无异于走了“饱狗” 来了“饿狗”
办法之三:大家选举一个德高望重信得过的人来 负责“分粥”。结果:开始尚能公平,不久便开 始给自己和“亲信”多分或分稠,给不是“自己 人”者少分或分稀,以至造成分裂,相互攻击。 原因;社会关系盘根错节。来往有近有远,“党 内无派千奇百怪。” 结论:利益产生分化,阶级 产生斗争,斗争造成破坏,破坏导致倒退
通过采用“办法五”公平问题解决了,但吃饱的问题没解 决,就必须开源,谁去开源?这需要制定一套新的制度去 激发大家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开源,例如:对于出去找到 食物的,可以分到所得的一半甚至更多,从而调动起大家 的积极性,这样大家都愿意出去找食物,很快在这个制度 的激励下温饱问题解决了,大家都不缺吃的了,因此轮流 分粥的制度就已失去了意义、价值。食物多了以后大家就 开始挑了,要吃好的,吃好还不够还要穿好的、住好的, 需求不断增加,反映在制度上就需要不断变更,不变更就 会出现新问题,这就叫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定 与之完全相同,中国的条件、环境已今非昔比,老百姓的 需要和过去相比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是吃饱穿暖的 问题,而是要吃出营养、穿出风度、住出舒服、开出水平、 玩出潇洒的问题,需求不同了,但是我们原有的制度与之 已远远不相适应,且很多制度已经变成我们发展的羁绊, 必须调整。
讲一个分粥的故事
在一座寺庙里,七个和尚分一锅粥,可是粥的量不 够,不能全部满足七人的需要。为此,他们采用了 不同的办法来分,其结果截然不同。
管理故事)

1、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从前,山上的寺庙有七个和尚,他们每天分食一大桶粥,可是每天可以分食的粥都不够。
为了兼顾公平,使每个和尚都基本能吃饱,和尚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分粥的难题。
一开始,他们拟定由一个小和尚负责分粥事宜。
但大家很快就发现,除了小和尚每天都能吃饱,其他人总是要饿肚子,因为小和尚总是自己先吃饱再给别人分剩下的粥。
于是,在大家的倡议下又换了一个小和尚,但这次却变成只有小和尚和主持人碗里的粥是最多最好的,其他人五个人能够分得的粥就更少了。
饿得受不了的和尚们提议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天轮一个。
这样,一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其余六天都是肚皮打鼓。
大家对这种状况不满意,于是又提议推选一个公认道德高尚的长者出来分粥。
开始这位德高望重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挖空心思讨好他的人多分,使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这种状态维持了没多长时间,和尚们就觉得不能够再持续下去了,他们决定分别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和四人的监督委员会,这样公平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屡屡据理力争,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2、猫头鹰背着行李,急匆匆地飞着,斑鸠见了它,就问:“你要去哪里?大包小包的。
”“我要搬到东方去住。
”“住的好好的。
干吗要搬走呀?”“唉!”猫头鹰说:“这里的人嫌我的叫声太难听,小孩们还因此用弹弓打我。
”斑鸠说:“你的叫声确实不好听,除非你能改变叫声不然的话,就算你到了东方,那里的人也会讨厌你的。
”3、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
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
原来,条例遵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
管理策划2

管理的核心
人物并重现代管理
重视对人的管理
行为科学
企业管理策划
海尔的管理规则?
镜子理论?
福特目标管理和巧传意?
中国人的个性特征(27个): 保全面子、节俭持家、刻苦勤劳、讲究礼貌、 漠视时间、漠视精确、易于误解、拐弯抹角、 顺而不从、思绪含混、不紧不慢、轻视外族、 缺乏公心、因循守旧、随遇而安、顽强生存、 能忍且韧、知足常乐、孝悌为先、仁爱之心、 缺乏同情、社会风波、株连守法、相互猜疑、 缺乏诚信、多元信仰、现实与务实 《中国人的性格》美——亚瑟.亨.史密斯
OEC的管理奠定了海尔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
七、 0EC管理效果案例一
→电冰箱厂有一个材料库,五层楼,五层楼的玻璃是 2945块,这2945块玻璃每一块上都贴着一张小条。条 子上有两个编码,一个是谁负责擦干净这个窗户,第 二个编码是谁负责检查这个窗户。 →如果我到这儿一看这个玻璃非常脏,我不要找谁擦, 我只要找谁管这件事,由你来负责。我们有很多小姑 娘,她那个车间窗户都非常高,上不去。上不去没办 法,正好谈恋爱的时候,就把她谈恋爱的对象找来。 一般谈恋爱的时候,男的都是非常能表现的,玻璃擦 得非常干净。
八、海尔为什么要推行 0EC管理?
1、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如是说: “因为我们的人员素质不高,所以海尔一直 强调用严格严密的规章制度对每一个工序、每 一个环节、每一个人有效控制,把每一个要求 具体地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张瑞敏在这里表达两个深邃的思想:其一, 对中国人国民性入木三分的认识;其二,海尔 管理是符合中国国情切实可行的管理。
2、人性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绩效管理的五个小故事

绩效管理的五个小故事一、分粥:有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b,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L他,搞的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的平均。
此后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了。
(说明:同样是7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如果分配粥的人给自己多分配一些,这个公平是永远无法达到的)二、公平与不公平:小母鸡在谷场上扒着,直到扒出几粒麦子,她叫来邻居,说:“假如我们种下这些麦子,我们就有面包吃了。
谁来帮我种下它们”牛说:我不种。
鸭说:我不种。
猪说:我不种。
鹅说:我也不种。
“那我种吧。
”这只小母鸡自己种下了麦子。
眼麦子长成了,小母鸡又问:“谁来帮我收麦子”鸭说:我不收。
猪说: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牛说:那会有损我的资历。
鹅说:不做虽然饿一点,但也不至于饿死。
“那我自己做。
”小母鸡自己动手收麦子。
终于到了烤面包的时候,“谁帮我烤面包”小母鸡问。
牛说:那得给我加班工资。
鸭说:那我还能享受最低生活补偿吗?鹅说:如果让我一个人帮忙,那太不公平。
猪说:我太忙,没时间。
“我仍要做。
”小母鸡说。
她做好五根面包并拿给她的邻居看,邻居们都要求分享劳动成果,他们说小母鸡之所以种出麦子,是因为地里找出了种子,这应该归大家所有,再说,土地也是大家的。
但小母鸡说:“不,我不能给你们,这是我自己种的。
”牛叫道:损公肥私!鸭说:简直象资本家一样。
管理学原理计划案例:如何分粥

曾经有7个人住在一起。他们每天的粮食 只有一锅粥,显然不够吃,而且没有称 量工具。他们应该指定谁来分这锅粥, 应该怎么分呢?
方法一:抓阄分粥
7个人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 就是分粥的那一天.
方法二:轮流分粥
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 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一个人在每一轮中 只有一天能够吃饱,而且还可能有一些 剩余,显然,这种方法并不能达到公平, 而且造成了资源浪费。
方法五:分粥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取粥
仍然是每个人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那 个人要等其他人拿完了以后,最后一个拿 粥。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 量分的平均.
从此,这7个人块块乐乐,日子过的越来越 好.
结论:
同样是7个人,不同的分配计划,就 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做一件事 情首先想到应该怎样去做,有个好 的计划才会取得好的结果.
方法三:指定一个人分
从7个人中选举一个人来分,这个人是大 家信的过的,开始这个“品德高尚”的 人还可以,但是不久之后,又开始了以 前的状况——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的 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方法四:委员会
大家选举一个3个人分粥委员会和4个人 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这样, 大家所得到的粥基本上是同样多的。不 过,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种种议案, 分粥委员会又会据理力争,等到分粥完 毕,让大家都满意的时候,粥早就凉 了——看来为了实现公平,有时候也照 顾不到效率了。
励志故事及感悟——分粥

励志故事及感悟——分粥科学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故事】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食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但没想到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没办法,最后他们便想到要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
为了公平起见,他们一致认为应该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但两个委员会成立后,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常提出种种议案,而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办法,那就是每个人轮流值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
因为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感悟】一个领导干部的决策正确与否决不能寄托于某个人的素质高低,而必须建立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制衡机制之上,以遏制权力的滥用。
孟德斯鸠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最后的分粥之所以公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分配权与派发权的有效分离。
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首先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制衡的作用,并且能够区分制衡与监督的区别。
这两者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举例来说,美国总统可以决定是否攻打或是什么时候攻打伊拉克,但是钱要由国会来签字,管钱人不能直接管事、或者是管物。
这就是制衡;会计事务所帮助上市公司做做假,公安机关可以将他们抓起来,但把他们抓起来是监督,而不是制衡。
无论是一个政府还是一个企业。
如果自己监督自己就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
任何公共权力不受监督都不能有效地贯彻到底,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财政部门对政府财务实行监督,审计部门又对财政部门进行监督,这就是一种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从“分粥制度”中学管理

从“分粥制度”中学管理引言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多面向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许多人将管理定义为组织、协调和控制资源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一些简单的例子中学习到管理的重要性和技巧。
其中一个有趣且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分粥制度”。
什么是“分粥制度”“分粥制度”是一种源于中国古代的管理制度,它在整齐有序地分配资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的皇帝为了保证贫困人民能够得到粮食,便实行了这一制度。
根据“分粥制度”,国家会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和贡献来分配粮食。
每个人都有一个特定的配给份额,通过这种方式,公平公正地分配粮食,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同时,这一制度也提供了一种管理资源的方法,使得能够平衡资源之间的分配。
从“分粥制度”中学到的管理技巧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关于“分粥制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
在管理中,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也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如果资源分配不公平,不仅会产生不满,还会导致组织的不稳定。
因此,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公平地分配资源。
我们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和贡献来确定资源分配的依据,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
同时,我们还可以建立透明的制度和流程,让每个人都能够了解到资源分配的原则和方式。
平衡资源的分配在“分粥制度”中,资源的分配是基于每个人的需求和贡献来进行的,这样可以达到平衡的效果。
同样,在管理中,平衡资源的分配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组织中,不同资源的需求和供应是不平衡的,因此需要管理者来进行合理的配置。
我们需要考虑每个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团队或组织的整体目标,来决定如何分配各种资源。
通过平衡资源的分配,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组织的需求,提高效率和绩效。
建立透明的制度和流程“分粥制度”之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的分配,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建立了透明的制度和流程。
每个人都能够看到和理解这一制度的运行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遵循规则和制度。
管理小故事

管理小故事分粥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管理故事解析分粥,本来是一项简单的小事。
但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分粥关系到7个人的切身利益,对管理者来说,又是一项大事。
分粥的故事给今天的科研管理带来诸多启示:启示之一,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中,最基本的是决策层和执行层。
故事中,分粥者是谋划决策者,取粥者是执行者。
把分粥与取粥分开,就是将职责与权利分离。
这样才能让谋划者尽心谋划,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降低决策风险;让执行者全力执行,将决策落到实处;用通俗的话说,叫“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启示之二,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机制。
分粥者是“指定”、“轮流”,还是“推选”,对分好的粥是分者“先取”还是“后取”,是管理方法问题,也是管理机制问题。
管理机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率。
分粥的5种方法中,显然是“轮流分粥、分者后取”的机制最为合理,因而效果也最好。
如果只是“轮流分粥”,而没有“分者后取”,就会出现第二种方法的不良效果;如果只是“分者后取”,而没有“轮流分粥”,分者即便分得再平均,他也只能天天吃那最少最凉的一份,就显得有失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方法与艺术案例分析———分粥的故事
13秋法本张俊
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
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像“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
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
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
缺乏责任,公司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就会积极性下降,消极怠工。
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
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制度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阿克顿的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
制度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
大家认为这种办法造成了资源浪费。
制度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制度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可见,如果制度效率不高,就要吃凉粥,就要影响当初制定制度时所想达到的那个目的。
制度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为之感叹。
制度至关重要。
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一定擅长于借制度之力。
分粥理论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要有一套好的制度,要敢于跳出传统的思维去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套好的机制对管理者来说比自己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要有效得多。
经济的发展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来源于人们通过分工和交易的形式实现的合作,人们之间的合作需要适宜的制度安排,良好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保证。
制度是什么?经济学家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或者更规范地说,制度是构建人类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的约束。
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个企业之中,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常常是相互牵制乃至相互冲突的。
如果只有行为主体的功利性计算,就会出现好事没人做,坏事人人争先的结局。
为了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维
持集体的生存和社会的秩序,人们无时不需要用制度去规范个体的行为。
事实上,如果没有制度提供的秩序,人类社会将仍然停留在霍布斯所设想的“一切人与一切人作战”的丛林时代。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制度才是好制度?好制度的标准又是什么?第5种分粥制度是好制度,其原因是它与前四个制度相比,显得既公平,又有效。
而前四个制度,要么是如第1和第3个制度,有效率而无公平;要么是如第4个制度,有公平而无效率;要么是如第2个制度,既无公平,又无效率。
由此可知,有效、公平就是好制度应具备的两个基本特征。
企业管理的现实,远远比这个虚构的故事复杂得多。
就分粥而言,所谓"有效",就是能方便快捷地实现分粥目的、解决吃饭问题。
所谓"公平",就是所分的粥,对每个人都没有差异。
分粥的故事假设了在7个平等的人中分配既定成果这一前提。
而企业管理中,更重要的是要把蛋糕做大。
也就是,要求制度能提供一种激励机制,促使人们相互合作去谋取最多的共同成果,同时又公正合理地分配所取得的成果,这两者相辅相成,成为企业制度设计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值得指出的是,制度4的例子让管理者知道,民主虽然能保证公平,但有时不见得有效率。
在有更好的方法可用的情况下,就不必非要用民主的表决程序。
这就是说,作为具体程序形式的民主,其实也只是我们实现目的的一种工具。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表决程序层次上的民主。
另一个问题是,好的制度由何而来?
政治规则决定着经济规则,而政治市场远非那种经济意义上强调效率的市场。
政治规则从来就不是按照效率原则发展的,它还受到当权者的自我利益、政治上的意识形态,以及其他观念、文化方面的约束。
在现实中,制度的选择是一系列利益主体和观念力量交易或博弈的结果。
故事中,七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在尝试了制度1、制度2、制度3、制度4之后,终于能够找到了一种好的制度5。
一个重要前提,在于这是一个民主团体,他们对分粥中的不公平能够议论、表达不满,且对于如何改进能够发表意见、民主协商。
试设想在一个权利集中的组织中,一个专权跋扈的领导者把握了绝对的权利,分粥者由他指定,不管粥分得多么不公平(当然决不会亏待有权者)也不准提意见,谁胆敢提意见就会遭到打击报复。
这样,富有激励作用且公平高效的机制就永远不会产生,组织也可能长期锁定在一种无效率的状态中,忍受低效率和停滞。
更根本、更基础的制约因素是体制。
好的体制是好的机制产生的前提。
实际上,在有缺陷的体制下,即使仿效先进体制建立好的机制,也往往不能得到有效遵循而在执行中走样。
在企业中,这种体制主要表现为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或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拥有公司,如何控制公司,风险和收益如何在公司的一系列组成人员,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用户、供应商以及公司所有的社区之间分配等一系列
问题。
这些安排决定了公司的目标、行为,决定了在公司利益相关者中在什么状态下由谁来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分配等有关公司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它是公司具体管理、分配机制形成的背景平台。
公司治理结构是当前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探讨的热点。
西方企业界提出的利益相关者治理等理论,推动着公司治理理念的变化。
建议企业经理人关注这些问题。
这样,我们对企业制度建设问题才能有更本质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