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塔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古塔的形式分析

中国古塔的形式分析

中国古塔的形式分析中国传统建筑讲究院落组合,少有往高空发展,而惟独塔。

塔的挺拔高耸的姿态,对佛寺组群甚至城市轮廓面貌都起着一定的作用,从而成为今天的地标性建筑。

同时,中国建筑大都形体变化较少,惟独塔却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也有变化多端的造型,在中国建筑史中独树一帜。

1中国古塔的传入及演变1.1“窣堵坡”到“塔”“塔”是中国人的称呼,在印度则称为“窣堵坡”(Stupa)。

窣堵坡的原意是坟墓,早期是用来埋葬国王尸体的,后用来供养佛陀之舍利(sarira,佛的遗骨)。

[1]窣堵坡由下而上依次由台座、覆钵、宝闸和相轮四部分所构成的实心建筑物(见图1)。

随着西汉后期佛教传入中国,早在公元2世纪末,已出现中国式塔的萌芽。

[2]据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塔大约是建于十六国的中后期,但尺寸仅有几十厘米,因而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建筑,但它的造型是最接近印度原型的塔了。

它的下部是八角柱形基础,中部上断为主体,刻有八个拱券佛龛,每龛内有一佛,塔身上部刻有覆莲、相轮、华盖。

以后的密檐式佛塔就是这些小石塔的相轮演化而成的。

[3]1.2塔的中国化但是,塔进入中国后,又融入了中国建筑的形式,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塔的形象。

中国的塔虽然仍藏舍利,但塔的功能、结构和形式,结合中国建筑的传统,创造了楼阁式木塔,塔内不但供奉佛像,还可以登高远眺。

原来的窣堵坡缩小了,安置于塔顶之上,称为“刹”。

在民族化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原有的建筑形式和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又衍化出多种形制,但最主要的有楼阁式和密檐式,还有亭式塔、华塔,以及一些复合式塔等多种式样。

至于如金刚宝座式塔和藏传佛教、小乘佛教的群塔组合,则又是它们的再次衍化。

[4]所以,塔到了中国,含意又有所扩大,凡贮藏佛舍利、佛像、佛经之所,或高僧坟墓上的建筑物,一般具有集中式平面和高耸的体形,同时在顶上具有一套“塔刹”装饰者,都可称之为塔。

[5]2中国古塔的结构用材与形式分析2.1木构的楼阁式塔楼阁式塔是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的,它出现较早,历代沿用之数量最多,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图解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图解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图解一、古代塔楼的概述1.古代塔楼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建筑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

它是一种独立的高大建筑,是古代的一种重要城市建筑,同时也是文化和宗教活动的场所。

2. 古代塔楼是一种固定式的建筑结构,其高度一般在30米以上,用以观察风向,测量时间。

它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精神象征。

3. 古代塔楼的形式多样,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多层的,有的是单层的。

它的外观非常美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典型形式。

二、古代塔楼的功能1. 观察天象:古代塔楼可以用来观察天象,包括观测星象、测定日影、测算日晷等。

2. 点燃灯笼:古代塔楼可以用来放置灯笼,用以指引行人,照明作用。

3. 收藏文物:一些古代塔楼也是用来收藏文物,包括佛像、经书等。

4. 宣扬佛教:一些塔楼是用来宣扬佛教的,用以展示佛教的文化传统。

5. 国防用途:一些塔楼也是用来作为城市的防御工事,可以用来观察敌情,防御敌人的侵袭。

三、古代塔楼的发展历史1. 古代塔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佛寺非常兴盛,为了给僧侣提供场所,就有了塔楼的建筑形式。

2. 隋唐时期的塔楼多为多层楼阁式的砖木结构,如天宫的莲花塔、大慈寺的六角宝藏塔等。

3. 到了宋代,由于木制或砖砌式的建筑造价昂贵,这时就出现了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塔楼。

4. 元代时,古代塔楼的建筑风格进一步发展,多是高耸挺拔,具有壮丽气势。

5. 明清时期的塔楼形式则更加精致,而且在规模上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雪窦寺的千佛塔、九华山的宝箓宝塔等。

四、古代塔楼的建筑结构和设计特点1. 古代塔楼的建筑结构主要包括塔基、塔柱、塔身和塔顶,其中塔基是用来支撑整个塔楼结构的基础。

2. 塔柱是塔楼的支撑柱子,一般是方形或圆形的。

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塔身的重量,保证塔身的稳定。

3. 塔身是塔楼的主体部分,一般由多层楼阁式结构组成,其中包括了观景台,用于观测天象。

4. 塔顶是塔楼的最上部分,是塔楼的标志性建筑,一般也具有观景台的功能,可以用来观测天象。

古建筑研究中国古代对塔建筑的情有独钟之处

古建筑研究中国古代对塔建筑的情有独钟之处

古建筑研究中国古代对塔建筑的情有独钟之处在中国历史上,古建筑的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特色,其中平顶塔形建筑以独特的形状,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中国历史上,古塔非常之多,以南京市秦淮区的大报恩寺中会当中的琉璃宝塔来看,它堪称是一座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塔”,琉璃宝塔建于明朝明末朱棣时时期。

当时明成祖让郑和监督建造,历经近20年才完工。

琉璃宝塔也成为中世纪五大奇观奇观之一,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运动中所。

2010年,在遗址中发现佛祖中其顶骨舍利,加上之前发现的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这两颗舍利如同至宝般,以及许多遗物,为此,琉璃汉白玉的重建工程提上日程。

称为琉璃宝塔,主要是当时明朝采用琉璃主要新建的多。

而2012年开工重建,2015年完工,但如今的琉璃佛洞,采用的是玻璃修建而成。

为什么不用琉璃修建?主要包括是考虑到地下地宫的详解安全,里面出土了佛祖舍利和阿育王塔等珍贵文物。

如果采用木材料或石材料,重量必然会加重,对地宫形成威胁,因此油墨采用比较轻盈的玻璃材料,但看起来没有古朴精致。

根据史料记载,大些报恩寺琉璃宝塔高达78.2米,采用琉璃修建,明朝动用了10万人力,耗资248.5万两白银,宝塔共有9层,设有146盏长明灯。

在《明会典》中的记载:“如烧制琉璃砖,所用白土,均在太平府采取”。

在《太平府志》的记录中,这里的确生产白土。

明朝利用这里的白土,烧制而成各种琉璃砖和琉璃瓦,由于是皇家修建,宝塔精益求精,光是琉璃工匠,就集齐了1714名。

建成后的琉璃舍利塔,用光彩夺目吸引世人的目光。

一:塔建筑的起源皮耶韦皮耶韦建筑在中国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文化,而塔也和密宗有联系。

在古印度中,塔伴随着佛教的兴起,然后和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在中国称塔,但在古印度并不叫塔,而是称为窣堵坡,后来又简称为兜婆和塔婆。

在中国的塔,种类繁多,可分为:八角形塔、方塔、圆塔、六角形塔、九重塔、无缝塔、龛塔、雁塔、楼阁氏塔等等,多达几十种类型,中国如今保存着两千多座古塔。

中国古塔的类型

中国古塔的类型

中国古塔的类型塔原本产生于印度,是佛教的一种建筑物。

在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期,才随着佛教的传入进入中国,并与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相融合,历经千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一种特殊的建筑门类。

和印度的萃堵坡相比,中国的塔从功能、形式、布局、结构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我国常见的古塔类型大体有九种,即楼阁式、密檐式、亭阁式、花式、覆钵式、过街式、金刚宝座式、宝箧印式、组合式。

1.楼阁式塔的建筑形式来源于中的楼阁。

传入中国后,为了适应中国的传统习惯,利用人们对多层楼阁通天的寄托,以楼阁形式作为礼佛的纪念性建筑物。

楼阁式塔可供奉佛像,并可供僧人等登临之用。

楼阁式塔的特征是具有台基、基座,有木结构或砖仿木结构的梁、枋、柱、斗拱等楼阁特点的构件。

塔刹安放在塔顶,形制多样。

有的楼阁式塔在第一层有外廊(也叫“副阶”),外廊加强了塔的稳定性,也使其更为壮观。

2、密檐式塔为中国佛塔主要类型之一,可以说是一种由楼阁式塔演变而来的新式佛塔,多是砖石结构。

密檐式塔始于东汉或南北朝时期,盛于隋、唐,成熟于辽、金,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演变而来的。

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每层的层高却特别小,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

密檐式塔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唐代、辽代塔的主要类型,而且多为四角形、六角形和八角形。

密檐式塔由于多是实心的,所以,一般都将佛像雕塑在塔身的外面。

2、亭阁式塔: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

塔身有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大多为单层。

最初亭阁式塔只是为了供奉佛像,后来逐渐发展成了埋葬僧人或普通人的墓塔。

亭阁式塔在宋代、辽代、金代最流行,元代以后就逐渐绝迹。

4、花塔,又称华塔,是造型独特的佛塔,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单层亭阁式塔身,上部为圆锥形塔冠,塔冠密布着各种精细的浮雕,多为莲花瓣、佛龛、佛像、菩萨和神兽等佛教题材,表现的是佛教华严宗的莲花藏世界。

浅析中国古塔建筑艺术

浅析中国古塔建筑艺术
K y or s: a c e t t we ; hit y; c r c e itc d ve o e w d n in ; o r sor ha a t rsi e l p; sutr t c u e; b i i g ma e il r ul n tra 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 中 国古 塔 的 周 围 或 旁 边 ,有 规 模 宏 大 的建 筑 群 ,这 与 古 印度萃 堵波 周 围 的少数 建筑 物 是有 很 大 区别 的 ,佛塔 是寺 院的・ 项 建筑 ,也 有单 独 修建 的,但 为 数不 多 。我们 可 以把 寺 院与佛塔 的关系 理解 为 :有 塔必 有寺 。有寺 未 必 都会 建塔 。佛塔 传入 中 国 后 ,僧 人认 为佛 即是塔 ,塔 就 是佛 ,可 见佛塔 在 佛寺 中地位 的重 要 性 ,因此 ,僧 人 就在 各寺 院建塔 , 以示敬 佛 。塔 在 佛寺 中占主 要 位置 ,唐 代和 唐 以前 建寺 ,把塔 建 在 大雄 宝殿 的前端 ;也有 的 佛 寺把 塔建 在寺 院 外部 ,或 建 在寺 院 东 南角 :如 果建造 双塔 时 , 则 分 ̄ y于大 雄宝 殿前 端之 左右 。 J ld
Sm r u ma y: c n ’ a c e owe .o h c e c ,a t ,c lu e a d hi aS n i ntt r n t e s i n e rs u t r n h so y t e a ce tp g d st e e s nc ft e tl b id n sa v m, i r . h n i n a o a i h se e o h al u l g nd f e t i i t e s mb lo et wn o u t nd i e i n a d sr c u e o o n i e c , h y o f h o ft s t d s n tu t r f i c d n e t r a s g c c r e , n r t urot e i d fa i n u l i g n t e a c e a v d a d a e wih o h rk n s o nce t b i n s i h n int d t we .a o eg u t e a d t e or i a r h t cu e c mb n d t o m o r s a f r i c l n h i n la c ie t r o i e O f r n ur g wi h n s a i o lt p a c tcur . t ac i e et d t na y eof r h e t e h r i i

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中国古代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塔作为一种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文化特征。

本文将从历史起源、建筑特点和文化象征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一、历史起源中国古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的西安钟楼,而真正开始兴盛起来的是南北朝时期。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塔逐渐成为中国古塔的代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古塔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类型。

二、建筑特点中国古塔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稳定:古塔常以砖木结构为基础,其结构技术非常精湛。

古代建筑工匠使用稳定的建筑技术,使塔体能够经受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的考验。

2. 独特造型:中国古塔的造型各具特色,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卷曲飞翘。

例如,千佛塔以其多层的宝塔形式而闻名,而钟楼则以其高大的方形塔身而著名。

3. 精美装饰:古塔的外观常常装饰有精美的浮雕、壁画和彩绘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精湛水平。

这些装饰元素既起到了美化塔身的作用,也寄托了人们的信仰和情感。

三、文化象征中国古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式,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象征。

古塔既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1. 宗教信仰:佛塔作为中国古塔的主要类型之一,往往与佛教寺庙相承接。

塔身上的浮雕和彩绘通常都是佛经中的典故,它们不仅给人以美感,更寄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崇拜之情。

2. 守护神:中国古塔被视为守护神,象征着着众多民众对于国家、家庭和个人的庇佑和祈福的愿望。

人们常在古塔前燃香拜祭,以表达自己对神灵的敬意和祈祷。

3. 社会地位:古塔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古塔多建于城市或宗教中心,成为了当地的地标,代表着市镇般的繁荣和富饶。

同时,建造一座古塔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所以古塔的建造往往被视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高中塔楼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一种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技术。

本文将从古代塔楼的类型、建筑特点、历史文化意义和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总结古代塔楼的知识点,以期增加对古代建筑文化的了解。

一、古代塔楼的类型根据建筑功能和特点,古代塔楼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佛塔、亭子塔、民居塔、关隘塔等。

每种类型的塔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建筑技术。

下面将对几种典型的古代塔楼类型进行介绍。

1. 佛塔:佛塔是古代中国佛教寺院中常见的建筑形式,它是佛教徒进行礼佛、诵经、禅修等活动的场所。

佛塔的建筑风格以简洁、庄重、厚重为主,通常有多层,塔顶呈尖角形状,整体构造稳固。

佛塔的外部常常装饰有浮雕、壁画等,艺术价值极高。

代表作品有雁塔、大雄宝殿塔等。

2. 亭子塔:亭子塔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常常被用于园林内作为观赏建筑,兼具观赏和实用功能。

亭子塔的特点是外形优美、造型别致、功能多样,常常与园林景观相呼应,为园林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韵味。

代表作品有虎丘塔、牛首山塔等。

3. 民居塔:民居塔是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建筑形式,它是用于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结构,主要用于防火、防盗、居高望远等功能。

民居塔的特点是结构巧妙、功能多样、造型别致,为当地的民居建筑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

代表作品有西蜀古镇的民居塔等。

4. 关隘塔:关隘塔是古代中国边疆地区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它常常被用于边境关隘上,作为军事观测、边境防御的设施。

关隘塔的特点是雄伟壮观、建设严谨、筑法巧妙,为边疆地区增添了一种独特的城市风貌。

代表作品有嘉峪关的关隘塔等。

以上是几种典型的古代塔楼类型,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点,对于更深入了解古代建筑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古代塔楼的建筑特点古代塔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有着独特的建筑特点。

中国最高与最华美的古塔

中国最高与最华美的古塔

中国最高与最华美的古塔
我国现存最高的砖砌古塔是定州塔,高达84.2米,享有“中华第一塔”的美誉。

华塔是我国塔中最优美的代表,并且是我国砖塔中造型最为奇异、装饰最为华丽的塔。

定州塔位于定州市城内的开元寺内,故又名“开元寺塔”。

定州塔共有11层,建在高大的台基上,塔基外围周长达百米,深度也将近百米。

塔身呈八角形状,不同于宋以前早期塔的四方形式,显得雄伟大方,秀丽丰满。

塔身为砖木结构。

砖的规格不一,约有10多种。

为了增加砖与砖之间的拉力,其中加筑了大量的松柏木质材料,所以当地流传着“砍尽嘉山(在曲阳县)木,修成定州塔”的民谚,可见当年建造工程之浩大和修造工艺之精巧。

华塔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广惠寺内,又名多宝塔。

华塔共有4层,各层檐下均配置华丽的砖仿木构斗拱。

1~3层平面作八角形,底层中部砖制斗拱,北侧辟一券门。

二三层均设平座。

第四层平面略呈圆形,外观如同一圆锥体。

这是塔的主要部分,也是塔的精华所在,其高度约占全塔通高的1/3。

圆锥体内檐塔室供奉两尊石佛,外檐以八面八角垂线为中心,交错彩塑菩萨、力士、禽兽、狮、象以及楼台亭阁等形象逼真,题材广泛、构图新颖、排列有序、做工精巧。

第四层周身如同一组雕塑艺术群,五光十色、光绝夺目。

中国古建筑塔类大总结

中国古建筑塔类大总结

中国古建筑塔类大总结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匠心独具,特别是塔类建筑,更是无可比拟的壮丽与神秘。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塔类建筑进行大总结。

一、塔的种类1、观音塔观音塔属于佛教建筑中的塔式建筑,其高度通常在5至20米之间。

观音塔以建造地点、气势和造型各有不同,如七层观音塔、九层观音塔、十三层观音塔等。

2、宝塔宝塔是古代塔类建筑中的一种,起源于佛教,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宝塔通常采用多重塔体结构,外部有相对宽大的踏步,形似笔架,寓意着智慧和文化的传承。

3、钟楼中国古代钟楼一般是单体砖木结构,顶部设钟,而其下层则通常是一些楼阁式的宝阁,有时设有钟鼓楼。

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同宝塔一样,钟楼也号称“文化宝库”。

4、石塔石塔也称华严塔,盛行于唐代,是塔类建筑中的一种。

石塔主要用来塑造寺庙、住宅、宫殿、墓地等场所,少数则由王侯公卿为自身留名而建。

这类塔通常为方形或八角形,砖木结构,外壳为相互嵌合的石块和石头。

二、塔的形态特点1、塔的造型特点中国古代塔类建筑的造型特色各异,有的建筑造型富于细节,有的建筑造型简洁大方,均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比如说,宝塔造型高大流畅,层次分明;钟楼造型修长优美,外形极具韵律美感;而石塔则气势恢弘,独特奇观。

2、塔的建筑材料特点中国古代塔类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砖木结构。

比如说,宝塔中使用的砖制坛子,以及木板或石砖制成的金水宝盖,钟楼中使用的金环搭接,以及石塔中使用的石块和石头等。

这些建筑材料,在中国古代文明中,至为珍贵和宝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三、塔类建筑的历史发展1、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塔类建筑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建筑多以梯形或八角形形式呈现。

唐代天宝年间(公元742年),随着佛教的入中国,中国古代塔类建筑得以发扬光大,人们开始建造宝塔。

唐代的石塔呈立方体石阶状,石塔外壳是用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花岗石块、石头拼起来的。

古塔的原理

古塔的原理

古塔的原理古塔是一种用于储存和保护经卷的建筑物。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佛教寺庙和道教道观常见的结构。

古塔的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用以及储藏经卷的方法。

首先,古塔的结构设计非常独特,这是其能够储存大量经卷并保持其完整性的关键。

一般来说,古塔采用多层的塔身结构,通常为四至九层,每层都有一个或多个储存经卷的房间。

这种多层结构的设计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储存空间,还可以分散和承受建筑物的重量。

其次,古塔的材料选用也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塔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塔身一般采用砖石和木材结合的建筑技术。

砖石可以为塔身提供坚固的外壳,而木材则可以增加塔身的韧性和弹性。

此外,塔身上的檐口、角砖和花瓶等装饰物也是古塔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塔增添美观,还可以增加塔的稳定性。

古塔的储藏经卷方法也非常独特。

在古塔的每层房间中,一般都会设置木质书架来储放经卷。

这些书架一般呈横向排列,每个书架上可以放置大量的经卷。

为了保护经卷不受潮湿和虫蛀的影响,书架一般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并通过精心设计的排水系统和天窗来保持房间内的空气流通和干燥。

此外,还会对经卷进行定期的翻检和保养,以确保其完好无损。

古塔的原理还涉及到一些宗教信仰和文化因素。

在佛教和道教文化中,经卷被视为神圣的物品,具有重要的精神和历史价值。

古塔作为储存和保护经卷的场所,不仅能够满足宗教仪式和学习的需求,还可以成为信徒和游客参观和朝拜的场所。

因此,古塔的建造和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总之,古塔的原理涉及到结构设计、材料选用以及储藏经卷的方法。

其独特的多层结构、砖石和木材的结合以及精心设计的储藏设施,使得古塔能够储存和保护大量的经卷,并且确保它们保持完好无损。

古塔的建造和使用也体现了佛教和道教信仰和文化的重要性。

古塔作为一种古老而有特色的建筑形式,不仅具有实际的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古代塔的结构

古代塔的结构

古代塔的结构我国的古塔虽然种类繁多,它们的建筑材料和构成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古塔的基本结构却是大体一样的。

古塔由四部分组成:地宫、塔基、塔身、塔刹。

1.地宫地宫也称为“龙宫”、“龙窟”。

这是宫殿、坛庙、楼阁等建筑所没有的。

为什么要有这一部分构造呢?这是因为塔是埋葬舍利的。

在印度,舍利并不是深埋地下,只是藏于塔内。

而传到中国来之后,与中国传统的深葬制度结合起来,便产生了地宫这种形式。

凡是建塔,首先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地宫,以埋葬舍利和陪葬器物。

这与中国帝王陵寝的地宫相似。

当然,塔的地宫远远不如帝王陵寝的规模那么大,陪葬的东西也少的多。

塔的地宫内安放的东西主要是一个石函。

石函内有层层的函匣相套,也有用石制或金银、玉翠制作的小型棺椁。

内中一曾即为安放舍利之处。

此外,在地宫内还陪葬有各种器物、经书、佛像等。

地宫是用砖石砌成的方形或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的地下室。

地宫大都深埋地下,只有个别半入地下。

河北定州静志寺真身舍利塔塔基地宫又称“舍利阁”。

它位于塔基的正中,在距现存地面约六十厘米的深处。

上有石刻歇山式屋顶一块。

屋顶之下有一个方孔,这就是地宫舍利阁的顶口。

地宫平面作四方形,但不甚规整。

地宫南面辟门,作拱券式。

地宫内四壁均有壁画,为天王、帝释、梵王、童子、侍女等任务形象。

北壁正面书写“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牌位,两旁绘有十大弟子礼拜的图案。

舍利阁内的柱子、斗拱、檀枋、阑额的彩画,色泽如新,是地面建筑中见不到的宋代作品。

从前,由于人们不了解塔下有地宫这一结构,便产生迷信说法,说某一个塔下是“海眼”,于是便出现了“镇海之塔”的传说。

事实上,有些塔的地宫年久损坏,或防水不好,地下水渗满了,偶然发现这种情况,就讹称“海眼”了。

建国后,各地清理和维修古塔时,发现了许多地宫以及内部所埋葬的舍利及文物,例如江苏镇江甘露寺铁塔、苏州虎丘塔、湖北武昌黄鹤楼前胜象宝塔、北京西长安街庆寿寺双塔、吉林农安万金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等。

中国古塔建筑之美

中国古塔建筑之美

中国古塔建筑之美国庆长假旅游期间,相信许多旅行者在中国辽阔美丽的大地上都见过中国的一个古建筑形态——古塔。

这些千姿百态的古塔,其造型之美,结构之巧,雕刻、装饰之华丽,均堪与我国其他种类的古代建筑相比。

然而,在我国较为早期的古代建筑物中有楼有阁,有台有榭,有廊有庑,有民居有桥梁有陵墓,唯独没有塔。

原来塔这种建筑并不是我国的固有类型,而是外国的一种建筑。

在传入我国以后,塔又和我国原有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新的建筑类型。

塔原本产生于印度,是佛教的一种建筑物。

古印度的塔有两种:一种是埋葬佛舍利、佛骨等的“萃堵波”,属于坟冢的性质;另一种是所谓的“支提”或“制底”,内无舍利,称作庙,即所谓塔庙。

在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古印度的塔也一起传入我国,并与我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发生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古印度的“支提”发展成为我国的石窟寺,而埋葬和供奉舍利的“萃堵波”则发展为各式各样的古塔。

印度的萃堵波和我国固有的建筑形式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外来文化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古塔从无到有、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和古印度的萃堵波相比,中国古塔从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结构上看,中国古塔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地宫用于埋葬舍利,采用中国陵墓地宫、墓穴的方式。

地宫内主要安放的东西是一个石函,内中层层函匣相套,最里面一层就是放佛舍利之处;二是塔身,用于供奉佛像,登临等用途,是塔的主体部分;三是塔刹,中国匠师将萃堵坡尊崇抬高置于塔顶,就变成塔刹。

印度半圆形的萃堵波一传入中国,首先就和我国原有的高贵而显赫的建筑形式——楼阁相结合,出现了楼阁式塔。

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中的佛塔白马寺塔,就是这样的建筑形式。

除此之外,早期著名的中国塔还有东汉永平十一年的洛阳白马寺浮图(《魏书·释老志》公元68年),中平五年至出平四年(188-193年)徐州浮图祠(《三国志·刘繇传》),以及北魏熙平元年(516年)洛陽永宁寺浮图(《洛阳伽蓝记》)等等,都是楼阁式的高塔。

【PPT】中国古塔建筑发展特征

【PPT】中国古塔建筑发展特征

(十五)文峰塔
文峰塔是出现于十四世纪后的一种 不同于宗教功能的世俗塔。
四川雅安市张家山公园文峰塔
江 苏 杨 州 文 峰 塔
(十六)伊斯兰教“宣礼塔”
宣礼塔
宣 礼
临 夏 中
塔国





二、中国古塔建筑时代特点
——汉代佛教殿堂就是以塔为中心 进行布局的,是与殿堂紧密联系的 宗教圣物,形制主要为中心柱木塔。
道境。
法轮塔──纪念佛陀在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向五比丘
宣讲四谛法义。
神变塔──于本师于五十岁时,有外道六师在发园以神通挑战
进攻,本师便示现各种神通令其折服皈依。此塔为纪念佛陀示现 神通。
天降塔──在悉达多太子出生后不久,其亲母便病终,因其善
业转生于天界。太子成佛后,曾于四十二岁时以神通力升至天界 为母说法。于说法毕,佛陀由天王陪同重返人间。此塔便是为纪 念佛陀上天说法后重返人间而建。
金刚宝座塔
(六)过街塔
过街塔通常建于交通要道,门洞上 的塔就是佛祖的象征,一切有情物 从塔下经过就是向佛礼拜。
(七)花塔
花塔是流行于辽、金时代,是在具 有中国特色亭阁、楼阁、密檐式塔基 础上借鉴印度、东南亚佛塔雕刻艺术 发展起来的一种古塔形式。

广
北 正 定
州 六
光榕惠寺寺 花 塔花 塔
(八)傣族塔
(三)古塔雕刻中的“八相”图式
“牟牟名佛 能尼尼悉教 寂合意达创 ”起思多始 等来是。人 ,就“释释 也是仁迦迦 即“”是牟 是能、其尼 “仁“种, 释”儒族本 迦、”名姓 族“、,乔 的能“意达 圣儒忍思摩 人””是, ”、、能 的““;
下天
入胎
出胎

中国古塔艺术【精品图文】

中国古塔艺术【精品图文】

中国古塔艺术【精品图文】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塔,这种古老的建筑,不仅被佛教界人士广为尊重,也为各地山林园林增添了不少绚丽的色彩。

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

1、西安大雁塔大雁塔创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

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后揣《大唐西域记》所记印度佛教传说故事而名雁塔。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

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

塔身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

塔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每层四面均有拱门,可凭栏远眺。

塔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楣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的说法图,刻有当时的殿堂建筑,是研究唐代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资料。

塔南门两侧,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

2、山西应县木塔山西应县木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佛塔。

该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塔的底层直径30米,高67.13米,五层六檐,平面为八边形。

整个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成为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楼阁式佛塔。

由于它牢固的结构,历经900多年,经历多次地震袭击,至今巍然挺立。

楼阁式佛塔的特点,一是塔身高大,二是每层之间距离较大,塔身每层有木构的门、窗、枋和斗拱等。

塔檐上有檩枋、椽子和飞头等仿木构造。

塔内有楼梯可供人们登临楼层远眺。

佛塔在山西省应县城佛宫寺内。

因塔内供释迦佛,故名释迦佛;又因塔身全是木制构件叠架而成,所以俗称应县木塔,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

3、浙江杭州六和塔六和塔位于浙江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

初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宣和五年,塔被烧毁。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重建,清光绪二十五年重修塔外木结构部分。

塔高59.89米,平面呈八角形,外观十三层,内为七层,塔内有阶梯可达顶层。

中式古塔设计理念

中式古塔设计理念

中式古塔设计理念中国古代古塔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中式古塔设计理念的特点。

中式古塔设计追求高度的艺术性和精神境界,融合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体现出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宇宙之道的探索。

首先,中式古塔设计注重对比和对称。

古塔往往由多个圆形或方形的层次构成,每一层都具有明显的对称性。

这种对称和均衡的结构使古塔显得庄重而谐调,给人一种平衡和安宁的感觉。

同时,古塔上的多个层次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纹饰,使整个古塔充满生动的艺术感。

其次,中式古塔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中国古代人们崇尚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

因此,古塔往往建在山间水边,或者与湖泊河流相连,利用自然地形和水体创造出独特的景观。

古塔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相互依存,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此外,中式古塔设计也注重体现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念。

中国古人认为宇宙是由天地山川构成的,古塔往往象征着“人”,而天地山川则是“自然”。

古塔设计通常采用多层次的结构,象征着人的不断追求和超越。

古塔顶部通常有宝刹或者葫芦状的尖顶,寓意着通天彻地、无穷无尽的可能。

整个古塔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宇宙之道的追求和对人类文明的崇尚。

最后,中式古塔设计也注重细节的精致和装饰的繁复。

古塔的每一层都有精美的雕刻、彩绘和铜镶等装饰,表现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发展。

这些细节和装饰不仅增添了古塔的艺术性,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工艺技术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总之,中式古塔设计理念追求艺术性和精神境界的高度统一,注重对称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对宇宙之道的探索和对历史文明的传承。

这种古塔设计理念不仅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所体现,也对后世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塔象征什么

中国古代塔象征什么

中国古代塔象征什么
1、塔的寓意主要根据塔的由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塔是佛教的神圣建筑,因为里面储存着各式的佛像、高僧的舍利子,被人们视为光辉、圣洁的象征。

2、塔的形式非常的多样,有亭阁式塔、座式塔、楼阁式塔、五轮塔等形式,构成了非常具有东方特色风格的建筑,有佛塔和文峰塔之分,材料也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木材转变为陶瓷、金属、砖石等,是风水中不可或缺的建筑。

塔在很久之前,就被人用作存放高僧的舍利子、佛像的场所,最早可以追溯至佛陀时代,在现实中的塔里面,很多的塔都会供奉某位僧人的舍利子,其中,在隋文帝时期,就建设了很多的舍利塔。

后来,塔就被人们视为佛陀生处、高僧遗骨、涅盘处,象征着被佛光普照,最为光辉、圣洁的地方。

人们非常的崇拜塔,通过到塔里面去跪拜神像、佛像,可以为人们带来美好的未来,满足人们的心愿,被人们所喜爱。

第 1 页共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古古塔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

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古塔分类中国塔类型可分为两大部分:按性质分类有:喇嘛塔(藏传佛塔)、宝箧印塔、金刚宝座塔、“中国?屠婆式"塔(无缝塔)多宝塔、文峰塔。

按形制分类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造像塔、幢式塔、异形塔.看一座塔,不能单纯地看它的外形,应当从内部构造与外部式样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实际上中国的塔不全是高层建筑,也就是说不全是楼阁式塔,而楼阁式塔则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大量的塔是用砖造的,是砖塔。

而且绝大部分的塔是不可能登人的,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塔,当然不可以一概而论。

中国塔数量很多,式样都不相同,塔的性质与佛教的分宗派也有关系。

著名古塔西安大雁塔古城西安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矗立着古朴雄伟的大雁塔.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外观造型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高64。

517米,底层边长25米,塔身呈方形角锥体,坐落在底面积42。

5×48。

5米,高4.2米的方形砖台上,青砖砌成的塔身磨砖对缝,结构严整,外部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螺旋木梯可盘登而上。

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整个建筑气魄宏大,格调庄严古朴,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是唐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章八元的“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等。

尤其是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硷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自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呼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腾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历史记录据史书记载,慈恩寺始建于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

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他母亲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的规模很大,共有13个院落,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异常豪华。

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颓废毁坏。

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时重修的.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附近环绕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风景秀丽迷人.大雁塔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自印度归来,带回大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为了供奉和储藏这些宝物,而亲自设计并指导施工的。

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曾排除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

唐高宗和唐太宗曾亲自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早在唐中宗神龙年间,雁塔题名就已形成风俗.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园游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题名塔壁留念。

当年27岁的白居易成为进士,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刘沧更豪迈的题下“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豪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玉楼”,把雁塔题名与登仙并提了,可见他们洋溢着春风得意的喜悦心情,把雁塔题名视作莫大的荣誉了。

到后来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题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间一场大火毁掉了珍贵的题壁。

到了慈恩寺,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这里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河南偃师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他于公元628年自长安西行,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印度,得到戒贤法师的精心指导,公元645年回到祖国,朝廷在慈恩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出动了1500多辆轩车、200多幅刺绣佛像、500多幅以金线绣出的经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辆庄宝车,盛况空前。

玄奘带回佛经657部,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寺等处翻译佛经74部,共计1335卷,在我国佛教四大译家中译书最多,译文最精.大雁塔确是尽收佛学经典之家,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更是您西安之行不可忽略的名胜。

著名的玄奘法师,也就是尽人皆知的《西游记》里的“唐僧”,曾在这里翻译佛经,宣讲佛法。

据说,唐玄奘“西天”取经回国后,便组织全国各地100位高僧,开始翻译他带回来的佛经.为了保护佛经,他向朝廷建议,修建一座塔,来贮存这些经典。

唐高宗李治接受了他的请求,于永徽三年(公元650年)在慈恩寺修建了这座大雁塔。

玄奘还应唐高宗的嘱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笔录,将他17年旅途中经历的110个城邑和传闻的28个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山川交通、民俗风情、物产气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记》12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位传奇式的人物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不畏艰难,排除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自唐代以来以来广为流传。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西游记》.大雁塔初建时,同印度佛塔的样式相同:5层,砖表士心。

塔上建有相轮露盘.各层贮藏佛经。

后几经改建修缮,形成现在的式样。

如今的大雁塔高64.1米,共7层,自第一层以上,每层显著向内收拢,呈方形锥体.塔身仿木构形式,用青砖砌成,每层砌成枋、斗拱、柱额和突出来的砖栏,形成一个个的房间。

每层四面各有一个砖券拱门.塔内每层有呈方形的塔室,每层四面各有一个砖券拱门。

塔内层有方形塔室,每室有阶梯,可逐层盘旋登至塔顶,登高观赏长安景色,吟诗赋词,抒发情怀。

小雁塔西安城南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有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小雁塔。

小雁塔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

相传,当年义净法师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上表请求朝廷出资修建荐福寺塔.皇帝李显极其懦弱,凡事都要皇后拿主意。

皇后得知此事后,即令后宫嫔妃及宫娥、彩女都捐钱修塔.宫人们争先恐后,慷慨解囊。

捐的钱建了这座塔还未用完。

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

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

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

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

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灵光塔1988年0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光塔位于长白镇西北郊塔山西南端一平坦的台地上,海拔869米,北约200米有一山峰,称一览峰,高耸的一览峰成为灵光塔的自然屏障。

塔山南约2华里,鸭绿江由东向西流,塔高出鸭绿江水面约百余米。

鸭绿江和塔山之间为东西长约4华里,南北宽约2华里的盆地,原名塔甸,现变为街区和农田.长白至临江公路在塔山山麓下经西延伸。

登上塔山远眺,长白镇市街和对岸朝鲜惠山市容尽收眼底。

1988年1月13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光塔为唐代渤海时期(698年~926年)所筑。

是我国东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古塔,也是唐渤海国遗存的一件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坐落在海拔869米的山顶上。

为一座平面呈方形的楼阁式砖塔。

底层檐下四面皆有纹饰花砖.第二层至第五层四面正中均有方形直棂窗.其形制与西安兴教寺唐代玄冀塔相似,具有唐代风格。

灵光塔塔身高约13米,塔基为等边四边形,塔高五层,青砖结构。

塔峰光平素朴.虽历经沧桑变迁,万物倾覆,唯此塔依然如故,巍然不动。

宝塔居高临下,鸭绿江在其脚下日夜不息的流过,凡是到过长白县的中外游人,游塔山、观古塔、俯瞰一江两国风光,在塔前留影纪念,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

该塔对研究渤海时期的文化和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山西应县木塔山西应县木塔本名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

因其全部为木构,遂通称为应县木塔。

塔总高67.31米,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纯木构大塔,造型雄伟,结构严谨,塔内的木结构柱梁斗拱,纵横参差,不用一钉。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二年(1056年),在寺的前部中心位置上,当时是寺中的一个主要建筑。

木塔修建在一个石砌高台上.台高4米余,上层台基和月台角石上雕有伏狮,风格古朴,是辽代遗物。

台基上建木构塔身,外观五层,内部一到四层,每层有暗层,实为九层.总高67。

31米。

塔的底层平面呈八角形,直径30.27米,为古塔中直径最大的.底层重檐,并有附阶,塔的第一层南面辟门,迎面有一高约10米的释迦像,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

内槽墙壁上有6幅如来佛像。

门洞两壁绘有金刚、天王等壁画,门额壁板上所绘的三幅女供养人像尤为精美.在第一层的西南面有木制楼梯。

自第二层以上,八面凌空,豁然开朗,门户洞开,塔内外景色通连.每层塔外,均有宽广的平座和栏杆。

九百年来,木塔曾经受了多次强烈地震的考验,屹然不动,未受到任何损害。

说明它的抗震力很强,反映了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成就。

是我国现存木构建筑之最,也是现存世界古代木构建筑之最高者。

苏州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初建成木塔,后毁。

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

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

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

虎丘塔现高47.5米,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

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亩塔。

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山西五台县佛光寺祖师塔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32公里佛光山佛光寺内。

塔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 年),是创建佛光寺的初祖禅师的墓塔,砖结构,平面六角形,二层,高约8 米, 式样古朴。

塔身由青砖砌筑而成,表面涂以白色,以示清净纯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