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现状与开发
名人故居运营管理方案
![名人故居运营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e6302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6.png)
名人故居运营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名人故居是指著名历史人物的出生地、居住地或重要活动场所。
这些故居由于具有历史意义以及名人的文化价值,往往成为人们向往的文化遗产。
名人故居的保护和运营管理对于弘扬名人的精神风范,传承和弘扬中国的历史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名人故居的运营管理,需要兼顾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商业运作,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运营管理方案。
二、名人故居的文化价值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的符号,是名人生活和创作的重要场所。
它承载了名人的生平事迹、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弘扬名人的精神风范,传承和弘扬中国的历史文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名人故居运营管理的现状与挑战1. 现状目前,我国的名人故居运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名人故居因为历史的原因,管理不善,陈旧不堪;而一些名人故居在管理上由于缺乏专业性,过分商业化,导致名人精神被严重模糊。
因此,名人故居的运营管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
2. 挑战名人故居的运营管理面临以下几个挑战:(1)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平衡。
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保留其原貌和历史文化意义,但同时也需要进行商业运作,以实现经济效益。
(2)管理团队的专业化与素质提升。
目前名人故居的管理团队大多缺乏专业性,需要提升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3)旅游客流量的提升与游客体验的改善。
名人故居需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需要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四、名人故居运营管理的原则和目标1. 原则(1)坚持历史文化传承。
保护名人故居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名人的精神风范。
(2)坚持商业运作。
名人故居需要进行商业运作,以实现经济效益和保障运营的可持续性。
(3)坚持创新发展。
在保护名人故居的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2. 目标(1)提升名人故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名人精神传承。
(2)实现名人故居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名人故居保护现状
![名人故居保护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0e57e6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3.png)
名人故居保护现状
随着城市化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名人故居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故居代表着我们国家、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
然而,在长期的保护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保护现状的问题。
首先,一些名人故居的保护程度不够。
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下,许多名人故居被拆除或改建。
即使是有保护意识的地方政府,也会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而无法保护好这些历史遗产。
此外,一些名人故居的管理和保护也存在着问题,例如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和保护计划,以及管理不严格等问题。
其次,一些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存在精神层面上的问题。
在名人故居的保护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其所代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不仅仅是房屋本身的价值。
我们需要通过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来传承和弘扬这些名人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公众对名人故居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公众对保护这些历史遗产的意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同时,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名人故居的保护过程中,从而实现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保护。
综上所述,保护名人故居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政府、专家、公众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从而让这些历史遗产得以永久传承和保护。
- 1 -。
名人故居运营方案
![名人故居运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2f906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8.png)
名人故居运营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名人故居已经成为旅游业中的一个热点。
许多人都对名人的生活和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对名人故居的参观也成为了一种时尚。
名人故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因此,如何将名人故居运营好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二、名人故居的意义名人故居通常指的是名人曾经生活或者工作过的地方,这些地方不仅承载了名人的生活经历,更承载了一段历史。
因此,名人故居具有了历史文化属性和旅游观光属性。
在名人故居中,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到名人的生平事迹,更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氛围,因此名人故居成为了重要的文化景点和旅游胜地。
三、名人故居的管理名人故居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包括了景点保护、游客服务、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在名人故居的管理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景点保护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此需要精心保护。
在保护名人故居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建筑结构和文物保护等各个方面,确保名人故居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2、游客服务名人故居的游客服务包括了接待游客、导览服务、文化展示、旅游商品销售等多个方面。
在接待游客时,需要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为游客介绍名人故居的历史和文化;在文化展示上,需要设计精美的展览,让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名人故居的内涵;在旅游商品销售上,需要提供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化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
3、文化传承名人故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在管理名人故居时,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工作,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培养和传承名人的精神。
四、名人故居的运营方式名人故居的运营方式通常包括了政府管理、企业运营和社会组织等多种形式。
在不同的运营方式下,名人故居的管理和发展都会有所不同。
1、政府管理政府管理是最常见的一种名人故居运营方式。
在政府管理下,名人故居通常由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和运营,包括景点保护、游客服务、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政府管理的优势在于其专业性和稳定性,但其缺点在于管理效率相对较低,经营效益不高。
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615d5b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b.png)
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名人故居作为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重要旅游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和青睐。
在中国,许多名人故居如岳麓山岳麓书院、湖南岳麓山毛泽东旧居、湖南长沙杨开慧故居等都成为了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也逐渐成为了旅游市场的热门产品之一。
目前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景点开发不够精细、产品内容单一、推广渠道有限等。
对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通过对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发和推广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促进名人故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和符号,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开发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名人的思想精神,深化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通过开发具有独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商品销售和服务业的增长,实现名人故居旅游产品与当地经济的互惠共赢。
2. 正文2.1 名人故居文化旅游概述名人故居文化旅游是指以名人的故居为主要景点,结合名人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进行文化传承和旅游体验的活动。
名人故居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名人故居文化旅游的特点包括真实性、历史性和情感性。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名人故居,了解名人的生平、创作经历和思想境界,感受到名人的风采和魅力,从而增进对名人的了解和尊重。
名人故居旅游改造方案
![名人故居旅游改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d11d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f.png)
名人故居旅游改造方案一、背景介绍名人故居是指著名历史或文化人物曾居住过的房屋或建筑。
这些故居通常因为历史或文化价值而成为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故居旅游是一种以名人故居为核心,以历史和文化为载体,通过展示名人生平、人文风貌和历史成就的旅游活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许多名人故居面临着老化、破损以及无法满足现代游客需求的问题。
因此,对名人故居进行改造和提升已成为当前名人故居旅游发展的热点问题。
二、现状分析1.名人故居旅游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名人故居旅游仍然以传统的古建筑和历史文物展示为主,很多故居的游客服务、景区环境、展示手段等都比较陈旧和落后。
这导致了许多名人故居虽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却未能真正展示出来,无法满足现代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追求,因此一些故居的景区开发运营效益并不好。
2.名人故居旅游的发展问题在现代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名人故居旅游面临着很多发展问题,主要包括:(1)游客需求的多样化。
现代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在传统的历史文化展示之外,获得更多的体验式、参与式体验。
(2)景区管理和运营的落后。
很多名人故居旅游景区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景区的长期持续发展。
(3)故居建筑和展示手段的老化。
一些名人故居的建筑和展示手段比较老化,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
三、名人故居旅游改造的必要性对名人故居进行改造升级是提升名人故居旅游体验、增加旅游吸引力、提高旅游效益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名人故居旅游改造的必要性体现在:(1)推动名人故居旅游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改造升级,可以提高名人故居的整体游览品质,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旅游体验,从而推动名人故居旅游的升级和转型。
(2)增加名人故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通过改造升级,可以使名人故居更具有现代感和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提升名人故居的影响力。
(3)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通过改造升级,可以更好地展示名人故居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价值,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
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29f6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0.png)
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摘要】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本文通过对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现状分析、特点、开发策略、实践案例和市场前景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该产品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和潜力。
通过分析现有案例和市场需求,提出了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包括加强文化挖掘、提升产品体验和拓展市场推广渠道等方面。
未来,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名人故居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创新开发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关键词】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现状分析、特点、策略、实践案例、市场前景、建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名人故居作为历史名人生活过的地方,往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生平事迹,具有独特的教育和研究意义。
而将名人故居开发成文化旅游产品,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还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对于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1.2 研究意义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名人故居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发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增强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是一种融合了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和文化创意的产品形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开发这类产品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研究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实践案例和市场前景,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启示,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和创新,推动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深入研究名人故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研究报告
![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062178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8.png)
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研究报告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一、引言名人故居是指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所居住过的房屋或宅邸,通常被保留下来,并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给游客参观。
名人故居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研究报告将分析名人故居旅游的潜力与优势,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和管理,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名人故居旅游的潜力与优势2.1 游客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名人故居旅游感兴趣。
不仅是国内游客,国际游客也对中国的名人故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名人故居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
2.2 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名人故居往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参观这些故居,游客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名人的生活方式、思想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增长历史文化知识。
2.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名人故居旅游可以带动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流量,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三、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策略3.1 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资源为了增加吸引力和独特性,名人故居旅游开发需要充分利用名人故居的资源。
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展览、讲座、演出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参观。
3.2 保护和修复名人故居名人故居作为文化遗产,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在名人故居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同时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确保游客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名人生活的历史氛围。
3.3 加强宣传推广宣传推广是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
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如互联网、电视、杂志等,广泛宣传名人故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3.4 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为了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名人故居旅游开发应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酒店、餐饮、导游等。
同时应加强对游客的安全管理,确保他们的安全和舒适。
四、名人故居旅游管理实践案例分析4.1 故居村旅游开发案例位于湖南岳阳的屈原故居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人故居村。
名人故居类旅游景区开发模式分析
![名人故居类旅游景区开发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0585befd0a79563c1e72ce.png)
名人故居类旅游景区开发模式分析中国历史悠久,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众多名垂青史、墨入丹青的各行业、各类型的名人。
名人故居作为旅游资源,已经开发出类型多样的旅游景区,并成为我国旅游产品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市场大受欢迎,发展潜力巨大。
一、名人故居类旅游景区开发类型名人故居主要分为山水依托型、园林宅院型和一般住宅型。
其特点主要以名人故居为资源开发重点,围绕故居空间规模扩展或就故居精雕细琢,故居成为景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空间规模扩展主要是山水依托型景区,主要特点为外延空间大,景区功能格局特色明显,产品体系外延丰富。
例如宁波溪口旅游区,景区规模在蒋氏故居基础上扩展至溪口镇、亭下湖,总观赏面积达85平方公里,景点60余处。
以故居为中心进行精雕细琢的主要是园林宅院型和一般住宅型,主要特点是空间规模较小,外延空间不大,就故居本身进行功能布局和产品设计。
例如苏州拙政园是明朝御史王献臣的故居,后几次更换主人,但作为园林住宅,已开发成景区的拙政园,吸引游客的是园区内以水为主题的亭台轩榭等建筑上。
二、名人故居类景区开发现状一是市场经营两极分化严重。
名人故居类景区目前在市场经营上两极分化,经营效果差别明显,有些景区依托名人效应,扩大规模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例如,依托毛主席故居的韶山景区2010年接待游客突破了600万人次。
但有些景区存在旅游开发层次低、产品吸引力弱、功能设施不完善等情况,景区门可罗雀,旅游收益入不敷出,与优势景区级别层次差距大。
二是旅游产品静多动少。
大多数名人故居类景区因其资源属性,开发产品多为观赏性为主,参与性和趣味性不强,与旅游市场需求不符,导致经营效果较差。
例如北京西城区的宋庆龄故居,故居内文物藏品一万余件,主要有宋庆龄的手迹、书画、家具、衣着、日用品和纪念品等,但自1986年公开对外开放后,参观人数日益减少;杭州有关部门耗资200万修葺的林风眠故居,尽管免费开放、所处地理位置极佳,依然“门庭冷落车马稀”。
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探讨
![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6b6e8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6.png)
4、加强社会参与和教育宣传。通过开展社会参与活动、加强教育宣传等方式, 提高公众对名人故居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社会监督力量,推动名人故居的 保护工作。
5、创新保护利用模式。在保护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将名人故居转化为文化创 意产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例如,可以将名人故居 转化为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进行展示和宣传;也可以将其改造为民宿、 咖啡馆等商业形态进行运营和管理;还可以将其纳入城市更新计划中进行整体 规划和开发。
二、收集关键词
通过网上搜索,我们整理了以下与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相关的关键 词: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城市化、城 市更新。
三、确定文章结构
本次演示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引言、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概述、保护与利用 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建议与对策以及结论。
四、分析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现 状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其 中,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传承,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特色。然而,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更新的加速,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 现状却令人担忧。本次演示以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保护与 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保护与利 用探讨
目录
01 一、北京旧城区名人 故居保护现状 三、北京旧城区名人
03 故居保护的可行解决 方案
02 二、北京旧城区名人 故居保护存在的问题
04 参考内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景观。其中,名 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记录了众多杰出人士的生活和工作历程,对于了 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城市更新的推 进,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次演示将探讨北京 旧城区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问题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名人故居 开发 方案
![名人故居 开发 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d1c3a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b.png)
名人故居开发方案1. 项目背景名人故居是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特殊资源,它们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许多人对游览名人故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将名人故居开发为旅游景点,可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 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将名人故居开发为知名的旅游景点,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具体目标包括: - 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使游客能够全面了解名人故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保护和修复名人故居的建筑和文物,确保其能够长期保持魅力和价值。
- 提供优质的服务设施,包括导览服务、交通接驳、餐饮和购物等。
- 开展相应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提升名人故居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 方案步骤3.1 调研和规划在正式开发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规划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调研名人故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其独特之处和吸引力。
- 调查目标客户群体,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
- 分析竞争对手,了解其他类似景点的情况,找出差异化的优势。
- 制定详细的开发计划,包括时间、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安排。
3.2 建筑修复和保护为了保护名人故居的建筑和文物资源,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
具体步骤包括: - 对建筑物进行详细的评估,确定需要修复的部分。
- 找到合适的建筑修复团队,进行建筑修复工作。
- 保护文物资源,进行防潮、防虫等工作,确保其长期保存。
3.3 设施建设为了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和服务,需要进行设施建设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包括售票处、导览中心、休息区等。
- 建设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全面的导览服务。
- 增加交通接驳设施,方便游客的出行。
- 建设餐饮和购物设施,满足游客的需要。
3.4 宣传和推广为了提高名人故居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需要进行宣传和推广活动。
具体步骤包括: - 制作宣传材料,包括宣传册、海报等。
- 在各种媒体渠道上进行宣传,包括电视、报纸、网络等。
- 组织推广活动,如开展主题展览、举办文化节等。
北京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其旅游开发_张明庆
![北京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其旅游开发_张明庆](https://img.taocdn.com/s3/m/9bbdc80dde80d4d8d15a4ff9.png)
郭沫若故居 、宋庆龄故居和梅兰芳故居分别属 于全国和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什刹海地区 保护与开发得最好的名人故居. 马海德故居和田间 故居属西城区区级保护院落 ,是比较完整的四合院 , 这在目前的北京已不多见 ,加之属于名人故居 ,就更 显得珍贵. 以上五处故居应注重结合文物保护法 ,避 免开发中的破坏.
后海北沿 46 号
1963~1981
梅兰芳 (1894~1961) ,戏曲艺术大师 、京剧表演艺术 家
护国寺街 9 号
1951~1961
马海德 (1910~1988) ,医学专家 (为消灭麻风病 、性 病做出贡献)
后海 24 号
1950~1988
田间 (1916~1985) ,著名诗人
后海北沿 38 号院
名人简况
表 1 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现状调查表
位置
居住时间
保护级别
建筑及保护状况 目前利用状况
郭沫若 (1892~1978) ,诗人 、剧作家 、历史学家 、考古 学家 、古文字学家 、社会活动家
前海西沿 18 号
1963~1978
宋庆龄 (1893~1981)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政 治家 、社会活动家
萧军 (1907~1988) ,作家
鸦儿胡同 6 号
1951~1988
未 实 行 挂 牌 西式二层洋楼 ,危 现为居民杂院
保护
房
名人故居旅游改造方案
![名人故居旅游改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2dcc3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1.png)
名人故居旅游改造方案一、引言名人故居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记录了历史的故事,承载着名人的生平和成就。
许多人都喜欢参观名人故居,感受历史的气息,了解名人的生活和创作环境。
然而,许多名人故居在旅游开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设施陈旧、信息不全、体验不足等。
因此,对名人故居进行旅游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二、分析问题1.设施陈旧:许多名人故居由于年代久远,设施陈旧,缺乏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和便利设施。
2.信息不全:有些名人故居在信息展示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游客难以全面了解名人的生平和成就。
3.体验不足:一些名人故居在游览体验方面缺乏吸引力,使得游客的参观体验不佳。
三、改造方案1.设施改造:对名人故居的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包括修缮建筑、更新装饰、配备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和便利设施。
2.信息展示:完善名人故居的信息展示,增加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使游客能够全面了解名人的生平和成就。
3.体验设计:优化名人故居的游览路线和体验环境,增加互动体验、体验活动,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四、设施改造1.修缮建筑:对名人故居的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和修复古建筑的原貌,保持历史的真实性。
2.更新装饰:对名人故居的装饰进行更新,增加现代化的装饰元素,提升观赏性和舒适度。
3.配备设施:为名人故居配备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和便利设施,如有导览设备、卫生间、休息区、无障碍设施等。
五、信息展示1.建立档案:完善名人故居的档案信息,搜集整理名人的生平、成就、相关文物等资料,建立详尽的档案。
2.展示内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名人的生平、成就、生活环境等内容,使游客能够全面了解名人。
3.互动体验:增加互动体验的展示内容,如模拟名人生活场景、互动体验器材等,吸引游客的参与和体验。
六、体验设计1.优化路线: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使游客能够便捷地游览名人故居各个场所,顺利了解名人的生活和成就。
2.增加体验活动:增加名人故居的文化、艺术、手工艺等体验活动,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内容。
名人故居 开发 方案
![名人故居 开发 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516b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f.png)
名人故居开发方案1. 引言名人故居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与著名人物有紧密联系的建筑、场所或遗址。
这些故居通常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成为了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名人故居开发方案,包括故居的保护与修复、游客接待与展览、宣传与推广等方面,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名人故居的文化价值。
2. 故居的保护与修复名人故居的保护与修复是名人故居开发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保护与修复的措施:•文物保护:对于故居内的文物和古建筑,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保护。
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三维扫描和数字化模型等,对故居进行全面记录和保护。
•修复工程:对于古建筑的损坏部分,需要有相应的修复工程。
修复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貌、恢复历史风貌,并遵循相关的保护原则和修复规范。
•环境保护:故居周围的环境也需要进行保护。
可以通过植物绿化、水系修复、环境清洁等措施,改善周边环境,并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
3. 游客接待与展览为了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名人故居需要有良好的游客接待与展览服务。
以下是一些相关措施:•导览服务:安排专业导游,为游客提供详细的解说服务。
导游可以介绍故居的历史文化背景、名人的生平事迹等信息,并回答游客的问题。
•参观安排:定期开展参观活动,并根据游客数量合理安排游览路线。
可以采用预约制度,以避免游客过多造成的拥堵情况。
•展览设计:在故居内设置展览馆,用来展示与名人相关的文物、图片、影像资料等。
展览设计应根据故居的特点和名人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规划,以吸引游客并展示文化价值。
4. 宣传与推广为了更好地推广名人故居,吸引更多游客,以下是一些宣传推广措施:•线上推广:建立名人故居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相关的介绍、图片、活动等信息,并与旅游平台进行合作,提供在线购票和预约服务。
•线下宣传:制作名人故居介绍的宣传册、海报等,安排工作人员在周边地区进行推广活动,与当地旅行社、酒店等建立合作关系,将名人故居纳入旅游线路。
我国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我国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b0c77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7.png)
5、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引 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共同推进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事业的发展。
参考内容
名人故居是指著名人物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具有特殊的历史意 义和文化价值。保护与利用好这些名人故居,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围绕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展开探讨。
2、加强资金投入: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名 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3、提高公众参与度: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名人故居保护与利 用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4、创新利用方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意理念,探索创新利用方式,使 名人故居在发挥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例如,可以通 过数字化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制作虚拟旅游线路等,为公众提供更为丰富的体验。
二、名人故居的保护
1、法律保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文物保护法》、《历 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为名人故居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2、资金投入: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名人故居的保 护修缮。
3、公众参与: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名人故居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鼓 励公众参与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
然而,尽管当前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资金不足、保护力度不够、旅游开发过度等。因此,未来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应注 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资金投入,为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更多支持;二是完 善法律法规,确保故居保护依法依规进行;三是提高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 增强公众对名人故居价值的认识;四是创新利用方式,
对于开封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首先应重视其历史价值的挖掘。这些故居 不仅是名人的故地,更是历史的见证,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名人的生活和时代背 景。因此,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故居,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具有积极意义。
名人故居现状与开发
![名人故居现状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7db9acf2caaedd3383c4d3d5.png)
名人故居现状与开发北京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开发策略纵观来说,各地都有代表当地文化的民居,如同陕西的窑洞,山西的大院,江南的水乡,傣族的竹楼,最广泛的莫过于名人故居文化,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都回烙下深刻的人文情怀,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于北京的名人故居,因为它同首都一样在近现代舞台上浓墨重彩。
下面就北京名人故居的的由来、现状、开发意义、开发策略进行探讨。
一、北京名人故居的由来北京名人故居的基本格局是四合院,而四合院与胡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通过胡同四合院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大体了解故居的基本由来。
(一)、胡同北京的胡同在解放前约有3000条,其中带“井”字的有87条,约占总数的2.9‰,比重很大。
(数据引自《胡同及其他》第2页)比如王府井大街,井儿胡同等,这反映了胡同与水井之间的某种关系。
事实上,今日北京昔日是元大都时,蒙汉人民杂居共处,汉语胡同发音就近似于蒙古语水井发音,表明胡同就是水井的意思,最初胡同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通往水井的交通小巷,也就是普通民居前面的街道,这种特性一直延续的现在,除了名字有井之外,胡同至今为止一直多为小巷、小街道,所以胡同本身的出现与民居是分不开的,而北京的民居形式基本上都是四合院。
(二)、四合院1、四合院的基本格局北京的胡同多是东西走向,这是受四合院的朝向影响,因为四合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院落的朝向效仿统治阶级坐北朝南,因为南为天,以现崇天礼敬,这样院落前面的街道就是东西向。
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四面合围具有一定空间的院落,标准四合院正北方一般为主房称堂屋,长辈居住,东西两侧为厢房,晚辈居住,南边多为客厅书房或下人住房,再南侧是围墙,东南角开大门,这种格局非常符合国人传统观念,长幼尊卑井然有序。
当然四合院依据身份也有等级之分,这种等级能够折射当时北京名人的生活状况。
2、四合院与名人故居当四合院符合传统文化,成为居住主流时,民众就选择四合院居住,名人也不例外。
北京自元朝开始作为国都,历经元、明、清三代,元代都城在北海,明清就是现在的故宫,京都内城周边多是王府,内城外边散落民居,所以很多名人故居的四合院等级直接与所处位置有关,比如什刹海离北海故宫很近,周边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就是王府。
名人故居旅游产品现状分析及开发建议——以绍兴鲁迅故里为例
![名人故居旅游产品现状分析及开发建议——以绍兴鲁迅故里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f173a6b9ec3d5bbfd0a74c5.png)
名人故居旅游产品现状分析及开发建议——以绍兴鲁迅故里为例名人故居旅游产品现状分析及开发建议——以绍兴鲁迅故里为例1、实习情况1.1 实习时间、地点我们于2013年11月29日在绍兴市越城区鲁迅故里历史街区开展课程实习。
1.2 实习路径图1 调研路线图图中箭头方向即为小组实地考察路线。
我们从游客中心领票出发,依次参观了鲁迅祖居、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百草园和鲁迅笔下风情园。
三味书屋因当时正在整修而未能参观。
1.3 实习目的本次实习主要针对绍兴鲁迅故里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三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同时通过亲身体验,来发现鲁迅故里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的成功与不足。
实地调研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使我们对绍兴鲁迅故里的旅游开发有所认识;一方面在于帮助我们将理论联系实践,深化旅游规划课程的学习。
1.4 实习方法运用综合考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的方法,自身以游客的身份观察鲁迅故居景区旅游环境,同时以问卷形式收集一般游客的基本信息以及对景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看法和建议。
在综合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开发建议进行研究。
2、旅游产品简介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根据国家旅游局1999年的分类,旅游产品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观光旅游产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2)度假旅游产品(海滨、山地、温泉、乡村、野营等)(3)专项旅游产品(文化、商务、体育健身、业务等)(4)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最初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出现,主旨是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变革了以往的旅游发展模式。
(5)旅游安全产品:旅游保护用品,旅游意外保险产品,旅游防护用品,这些保障旅游游客安全的工具产品。
旅游产品不同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具有广泛多样性、区域独特性、群体组合性、季节变异性、价值不确定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和观赏性,它的旅游价值体现在对游客的吸引,其本体的存在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旅游产品是旅游资源的具体化。
常州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常州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9bb389c0b1c59eef9c7b493.png)
常州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2)名人故居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常州拥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本文指出了保护常州名人故居的重要性,并对名人故居现状作调查,概括出常州名人故居存在的问题,探讨合理保护与开发的思路。
标签:常州;名人故居;保护;开发;文化底蕴1 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意义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体现。
历经风雨沧桑的一些老建筑,看起來象一堆“破烂”,但要细细回顾这些建筑的主人当初居住在其中的身世著述、高风亮节,则不能不让人留恋忘返而不忍离去。
这些名人故居和相应的古建筑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种文化的继承。
古迹遗存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为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是城市发展的文脉。
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对增加文化底蕴,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对常州的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如果仅从“苏州园林、无锡山水、常州名人故居”这种旅游层面来考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常州的名人故居放在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下来思考,或许能找到两全其美的保护办法。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传统文明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在这种背景下,保留一些古建筑或名人故居,仅把它们作为旅游或凭吊的场所,对继承中华文明来说,意义不大。
而应该把它们作为承载传统文明的载体,发挥出这些建筑的历史文化作用,使中华文明得以延承,那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名人故居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文化内涵,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典范,是我们开展社会教育历史研究的极好素材。
同时名人作为楷模,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他们奋斗的足迹对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的人群都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如,洋务派代表人物、天津大学和交通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爱国实业家刘国钧,书画家刘海粟等,还有赵元任、华罗庚、吴价平等2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至于抬手风雷、落笔华章的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爱国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等一批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更是时代精英,在常州历代名人星河中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论成都地区近代名人故居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论成都地区近代名人故居的保护与旅游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e0a2029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4.png)
18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7月下半月刊
居的发展只有弊,没有利。 (二)政府加大重视程度,制订成都市名人故居保护开发方案 如上述调研情况所言,政府职能的缺失对成都市近代名人故
居的保护与开发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因此,建议政府文化部 门应联合相应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成都市近代名人故居的相应情 况做一个彻底的排查,绘制成都市名人故居地图,对哪些名人故 居存在哪些问题,具有哪些可开发的方向对全社会进行公布。在 此基础上制定《成都市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规划》,加强对名人 故居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并邀请全社会进行监督。
(二)名人故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 保护名人故居,不仅是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更是一个城市的 管理者、全体市民以至于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探访位于成都市 各地的近代名人故居的时候,有无合理的管理体制决定了这个名 人故居能否得到很好的利用与保护。存在管理的名人故居如刘氏 庄园与李劼人故居,其开发模式和保护情况都非常好,尤其是刘 氏庄园,已经打造成了完整的名人故居商业模式的产业链。而不 存在管理的其他名人故居,保护情况不一,有比较破败的,也有 仅有简单修缮的,因此一些名人故居年久失修,有的则私搭乱建 现象严重,导致其总体布局、建筑风格正在逐渐改变原貌,名人 故居正在遭受建设性的破坏。 不存在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名人故居,有些具有非常好的旅游 利用价值。譬如,王泽浚公馆位于成都市标志性旅游地宽窄巷子 边上,具有比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艾芜故居位于清流镇泉映梨 花景区内,也具有非常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比较遗憾的是,都 未得到相应的开发。此外,一些故居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利 用价值,如李家钰故居,其是著名爱国将领,同时也在成都市重 点中学石室中学边上,具有比较高的参观教育价值。但这些故居 的共同点就是都未得到良好的利用和开发。 笔者认为,在对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上,政府是占主导地 位的。只有政府真正重视了名人故居的开发与保护,名人故居才 能恢复生机,从而具有良好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三)各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对一个旅游景区来说非常重要,这同样适合于保护名 人故居。在走访成都市近代名人故居时,大部分名人故居都门庭 冷落。在探访李劼人故居时,笔者发现很少有游人前来走访该故 居。李劼人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 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代表作 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等。根据与一位在这里 工作的老师的攀谈笔者了解到日访客量只有10~50人次左右。而 除了刘氏庄园以外,李劼人故居还算是游客量比较多的,其他的 一些故居更是无人问津。大部分名人故居的知名度较低,这不仅 只是故居的地理位置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宣传 力度不够。此外,对于名人故居的交通与指示非常不到位,有许 多名人故居并没有在交通指示牌上写出来,导致在探访的时候也 走了不少弯路。在调查的游客中,有不少人是从杂志上看到的故
北京文化名人故居的现状与开发调研-图文
![北京文化名人故居的现状与开发调研-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b3b50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f.png)
北京文化名人故居的现状与开发调研-图文小引北京为数众多的文化名人故居是定格在北京乃至中国文化地图上的一批呼之欲出的鲜活图标,镌刻着一个民族千百年积累的记忆,又是延续着历史文脉。
本子课题选择了北京文化名人故居为切入点,考察其社会文化效益、宣传、保护、及资金四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出开发研究的建设性意见,以期促进北京文化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宣传人文奥运,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文化名人故居是历史的见证人,是民族的精神宝库,承担了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重大作用,彰显着巨大的感召性和激发性能量,对人才培养、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成长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文化名人故居与故宫、天安门等标志性建筑一起,共同维护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古色古香的整体风貌。
这一些四合院或旧王府的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人文精神。
它们的存在,是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最好证明,构筑并延续了北京的历史文化气息,对城市精神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浸染功能。
(一)北京文化名人故居的现状1、数量和分布据统计,目前北京已经确认的名人故居有88处,已经挂牌保护的国家级、市级、区级名人故居有31处。
被列入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的2处,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的17处,被列为区县级文保单位的12处,另有3处被列为普查登记项目、5处作为保护院落。
1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名人故居是郭沫若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名人故居有7处:鲁迅故居、朱彝尊故居、康有为故居、梅兰芳纪念馆、程砚秋故居、齐白石故居、老舍纪念馆和茅盾故居。
北京挂牌的31处名人故居分布于东城、西城、宣武三区,文化名人故居有23处。
其中文化名人故居东城有9处,有梁启超、陈独秀、蔡元培、茅盾、欧阳予倩、田汉、杨昌济、朱启钤、老舍故居;宣武有8处,有朱彝尊、顾炎武、纪晓岚、康有为、谭嗣同、荀慧生等故居及鲁迅曾经住过的绍兴会馆和邵飘萍居所京报馆;西城有6处,分别是李大钊、鲁迅、郭沫若、齐白石、梅兰芳、程砚秋故居。
聂耳故居现状分析报告
![聂耳故居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fdeee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8.png)
聂耳故居现状分析报告概述聂耳故居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三星镇,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聂耳的出生地和成长地。
作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聂耳的故居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对聂耳故居的现状进行分析,以评估其保护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背景介绍聂耳故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风格。
故居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由主楼、客堂和庭院组成。
主楼为两层楼房,采用青砖木结构,瓦顶,建筑风格朴实典雅。
故居内保存有聂耳的家具、书籍、乐器等物品,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现状分析保护状况聂耳故居目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被列为宝鸡市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内的建筑结构基本完好,屋顶瓦片和墙体保持较好的状态。
室内的家具和陈设也得到了恢复和保护,能够较好地展示聂耳的生活环境和艺术成就。
存在的问题虽然聂耳故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故居周边的环境存在较大的破坏和污染,道路狭窄、杂乱无章,不利于游客的访问和故居的保护。
其次,故居的管理和运营也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保护人员和展示手段。
此外,故居附近缺乏相关的旅游设施和服务,限制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改进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聂耳故居,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改善周边环境加强对聂耳故居周边环境的整治,改善道路、增加绿化,提升游客访问的便利性和环境品质。
2. 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组建专业的保护团队,负责聂耳故居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确保故居的长期保存。
3. 丰富展示内容增加聂耳故居内的展示内容,如增加展示柜和信息板,展示聂耳的音乐手稿、照片等,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和文化价值。
4. 拓展周边旅游设施建设周边的旅游设施,如餐饮、停车场等,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停留时间。
结论通过对聂耳故居的现状分析和改进建议,我们可以看出,聂耳故居的保护和开发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环境整治、管理团队建设、展示内容丰富和周边旅游设施拓展等方面进行有效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开发策略纵观来说,各地都有代表当地文化的民居,如同陕西的窑洞,山西的大院,江南的水乡,傣族的竹楼,最广泛的莫过于名人故居文化,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都回烙下深刻的人文情怀,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于北京的名人故居,因为它同首都一样在近现代舞台上浓墨重彩。
下面就北京名人故居的的由来、现状、开发意义、开发策略进行探讨。
一、北京名人故居的由来北京名人故居的基本格局是四合院,而四合院与胡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通过胡同四合院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大体了解故居的基本由来。
(一)、胡同北京的胡同在解放前约有3000条,其中带“井”字的有87条,约占总数的2.9‰,比重很大。
(数据引自《胡同及其他》第2页)比如王府井大街,井儿胡同等,这反映了胡同与水井之间的某种关系。
事实上,今日北京昔日是元大都时,蒙汉人民杂居共处,汉语胡同发音就近似于蒙古语水井发音,表明胡同就是水井的意思,最初胡同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通往水井的交通小巷,也就是普通民居前面的街道,这种特性一直延续的现在,除了名字有井之外,胡同至今为止一直多为小巷、小街道,所以胡同本身的出现与民居是分不开的,而北京的民居形式基本上都是四合院。
(二)、四合院1、四合院的基本格局北京的胡同多是东西走向,这是受四合院的朝向影响,因为四合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院落的朝向效仿统治阶级坐北朝南,因为南为天,以现崇天礼敬,这样院落前面的街道就是东西向。
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四面合围具有一定空间的院落,标准四合院正北方一般为主房称堂屋,长辈居住,东西两侧为厢房,晚辈居住,南边多为客厅书房或下人住房,再南侧是围墙,东南角开大门,这种格局非常符合国人传统观念,长幼尊卑井然有序。
当然四合院依据身份也有等级之分,这种等级能够折射当时北京名人的生活状况。
2、四合院与名人故居当四合院符合传统文化,成为居住主流时,民众就选择四合院居住,名人也不例外。
北京自元朝开始作为国都,历经元、明、清三代,元代都城在北海,明清就是现在的故宫,京都内城周边多是王府,内城外边散落民居,所以很多名人故居的四合院等级直接与所处位置有关,比如什刹海离北海故宫很近,周边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就是王府。
二、北京名人故居的现状北京800多年帝都,住过的名人灿若星河,太久远的不好考证,因而只能以近现代为主,有了名人,北京才更显得温润尔雅,古朴大方,以下就四个方面来探讨名人故居的现状。
(一)、北京名人故居的分布区域总体而言,北京名人故居基本在现在二环以内,也就是当时明清内城以内,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尤其是东城、西城、宣武区,简单的说,故居的分布主要在以下区域:1、西城区什刹海周边。
什刹海在北海后,整个水域自西北向东南分为后海和前海,环境清幽,如今周边已是非常热闹的酒吧,环海有丁玲故居、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曹雪芹故居、张伯渠故居等。
2、贯通东西城的平安街两侧。
平安街是北京东西走向非常著名的街道,在长安街的北边,是北京的文化保护区,自西向东邻街两侧的名人故居有梅兰芳故居、康有为故居、张之洞故居、冯国璋故居、田汉故居等。
3、东城区五四大街沿线。
五四大街因新文化运动而著名,在其两侧沿线有很东进步人士的故居,如程砚秋故居、毛泽东故居、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等。
4、宣武区菜市口周边。
菜市口是清朝北京的刑场,平时商业买菜,所以叫菜市口,附近有李大钊故居、尚小云故居、谭嗣同故居等。
(二)、北京名人故居的等级规格北京名人故居中等级较高的在东西城,都是王府或官邸,因为东西城区属于内城;宣武区属外城,都是一般的民居。
1、昔日王府,今日故居名人故居中最高等级是王府,王府一般为正屋面阔7间,进深5间,院落阔绰,可以自建花园。
王府有清以来,自上而下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
名人故居中当属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等级为高,都是亲王府。
郭沫若故居是清中期和绅府的一部分,和绅抄家后,清末为恭清王沂辛所居,郭沫若故居就是前院部分,院落豪华气派。
王府后花园现在为开放的恭王府花园,游客络绎不绝。
宋庆龄故居是光绪皇帝的潜龙邸西花园部分,以前住过明珠这位康熙朝的权丞。
2、各地会馆,群英荟萃北京的会馆等级较高,院落较大但有的比较杂乱,种类众多,商业、药业、票号------各行各业都有,尤其是各地政府驻京的办事机构,提供当时地方人士到京暂居、科考、议事等。
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内中不乏名人驻留的脚步。
例如绍兴会馆,鲁迅先生初到北京市就住在此,先后创作了不少作品,比如《孔已己》、《药》、《狂人日记》等。
(引自《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北京卷》第138页)再如康有为五次进京,七次上书住过的南海会馆。
3、寻常陌巷,非常公民除了有规模的王府官邸和会馆之外,大部分民居都在胡同小巷中,这样的居所一般都不规整,狭小拥挤,如景山东街的吉安所左巷8号,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居,当年为了便于附近北大图书馆作管理员,租的这件寓所,正是这段时光,使毛泽东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丰富的营养。
(三)、北京名人故居的特色和内涵。
1、名人故居的建筑特色北京的名人故居规格上至王府下到民居,总体上都是四合院,布局基本是坐北朝南,院落前面的胡同大多是东西走向,另外故居大体是平房,依据等级有不同的开间和进深等建筑要求,院中摆设讲求有吉祥意义等传统文化与民俗类的东西,整体感觉恬静舒适,这些都是北京名人故居的共性。
同时每位名人都个性鲜明,他们有当时社会的定位,所以对自己的居所有特定的品位和历史条件的限制。
比如纪晓岚的居所阅微草堂在珠市口西侧、院落修整后,紫藤环绕,是非常标准的四合院,这个院落中有两处景物最引人注目,一是纪晓岚亲手栽植的海棠树,一是紫藤。
海棠树是纪晓岚感情的见证,一棵象征自幼青梅竹马但最终未能走在一起抑郁而终的文鸾姑娘,他们曾在海棠树下私定终身,一棵象征后来嫁给纪晓岚相貌酷似文鸾的明轩姑娘。
紫藤也是纪晓岚亲手栽植,根深叶茂,紫藤环绕,别有风味。
(资料引自《新北京导游词》第90页)像这样在故居当中有特定名人符码的建筑更有特色,从中能够折射名人生活细节和文化品位。
2、名人润色北京历史与文化名人故居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为在各行各业中,每位大家谱写了动听的人生五线谱,尤其是近代名人保存较完整,影响力大,他们当中有改良派张之洞、康有为、谭嗣同等;文学家曹雪芹、鲁迅、老舍、沈从文等;艺术家齐白石、田汉、梅兰芳等;民主革命者蔡锷、李大钊、毛泽东等。
下面就部分人物及其故居作简单介绍:北京名人故居时代略往前推,就能找寻到清代革新变法的治世名人—什刹海南百米斜街11号的故居主人张之洞,张之洞时为湖广总督,人称“救国精英”,在任期间,他积极发展洋务运动,开办汉阳铁厂。
同时他还是学界泰斗,在戊戌变法前后,朝局尴尬微妙,他提出著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同时得到帝后两党的赞赏。
作家曹雪芹早年家败后居住在广渠门内大街蒜市口的17件半屋子,院子里已拥挤着20多户居民,但旧时的格局仍清晰可见,院落东侧的夹道旁,立着四扇屏门,上书“端方正直”,据专家考证,这有可能是曹氏家训。
(引自《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北京卷》第118页)早年尝到家族巨变的曹雪芹之后又迁徙在后海沿岸的大翔凤胡同6号,这里离和绅府恭王府不远,所以红学大家周汝昌提出《红楼梦》中大观园原型就是恭王府花园。
(引自《周汝昌梦解红楼》第150页)曹雪芹最破败的居所当属晚年迁到的北京植物园黄叶村,这里在北京西北郊,除了景色宜人外,非常符合雪芹本人的潦倒寒酸,也许正是经历了多半生的困苦,先后两次抄家,在京三次搬家,到黄叶村就着凄苦与美景,造就了文笔瑰丽,情节动人心魄的世界名著《红楼梦》。
再有沈从文先生,其故居在东城区东堂子胡同51号,他经历曲折,青年时代就在文坛成名,后半生为了适应动乱年代却转行研究古代服饰、陶瓷、丝绸、家具、漆工艺等发展史,成就斐然,正如他自己所说:“证明我在适应环境上,至少作了一个健康的选择”。
(引自《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北京卷》第172页)画家齐白石老人住在跨车胡同13号,院落现已破落,他小时家贫学木匠,聪颖好学,从木雕花不断钻研终为国画大师,诗书画印集于一身,动物画中以虾蟹见长,善写意,人物、牡丹也成就斐然。
民主革命者蔡锷当初被袁世凯许以高官,从云南军政府都督调京后委以闲职,实际是解除兵权。
他住在西城区棉花胡同66号,面对形式,他佯装无志,减少袁世凯对他的戒备,几经周折,巧妙回到云南发动兵变,立即倒袁,随即形成燎原之势,成就了著名的护国运动。
有多少英才在普通的四合院中成就了彪炳功绩!这里不再多讲,一一缀去。
3、名人典故的教育和娱乐性名人故居除了故居本身外,名人的生活工作异常丰富,其中不少掌故趣事早已超越了故居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比方现在百姓口中提到历史贪官就会想到和绅,就会有一系列的故事发生,有些趣事还让人了解了刘庸和纪晓岚。
当然很多名人有正面的教育意义,有毛泽东的青年艰苦学习、老舍的平民作风、梁思成的社会责任感等。
名人不论是精神还是事业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4、名人故居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在北京名人故居中,故居与民众生活已经融为一体,有些故居现在还是民宅,宅主有意无意的宣传故居和名人。
最有生活滋味的当算什刹海,这里居民生活除了老北京品位还有现代气息,不管是老宅还是新房都是四合院,青砖灰瓦与周边名人故居相映成趣,每到晚上,很多现代酒吧霓虹灯中挥洒老北京的休闲与阔气,每来到这里的人不可避免地要谈论周边故居,以此提升生活品位。
5、名人故居与旅游业的结合部分的名人故居大力开展旅游业,这比一般的景区旅游更有文化韵味,像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雍和宫、恭王府等,扩大了宣传,也起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故居旅游,与故居主人密不可分,更能让游客吸取名人的文化财产。
(四)、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发现状1、目前北京名人故居开发有明显的地域性,二环以内的城区故居保护较好,什刹海和平安街沿线已经形成保护带,比如恭王府花园、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雍正的潜龙邸雍和宫等已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对它们开发的主要方法是保护和修整古建筑,开发主题都是复原故居主人的真实生活场景和资料,开发的主要用途是部分景区对游客开放,通过旅游扩大口碑分享,加强名人影响,比如恭王府花园。
2、还有相当一部分名人故居由于历史,城市发展规划等原因,开发远远不够,只是由于名人名气太大,往往简单的立一块标牌证明名人的一段历史,只有附近市民知道名人居所,对普通大众影响力差。
像毛泽东故居、沈从文故居、梁启超故居、蔡锷故居等,这些院落房屋破败不堪,有些墙面都已拆除。
三、北京名人故居的开发意义和策略(一)、开发意义北京名人故居富有特色,开发意义非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故居开发可以提高传统故居文化,提升国民素质,丰富民众精神文化。
名人故居属于人类精神文化产品,不管是名人效应还是故居建筑文化,对民众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丰富人民,提升文化品位,反过来民众认识名人故居,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