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转运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转运

血培养标木采集与转运标准操作规程一、采血指征1.菌血症,可疑感染患者出现以下任一指征,应考虑采集血培养。

(1)体温〉38°C或 36°C;(2)寒战;(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X×109/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或减少(计数﹤4.0×109/L );)< 32 mmHg;(4)呼吸频率>20次/分钟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心率>90次/分钟;(6)皮肤黏膜出血;(7)昏迷;(8)多器官功能障碍;(9)血压降低;(10)炎症反应参数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PCT)、1,3-β-D-葡聚糖(G试验)升高等。

2.同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即釆集血标本。

(1)医院获得性肺炎;(2)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血管导管>48小时;(3)有免疫功能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

2.感染性心内膜炎凡原因未明的发热,持续在1周以上,伴有心脏杂音或心脏超声发现赘生物,或原有心脏基础疾病、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患者,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带有血管导管超过1天或者拨出导管未超过48小时,出现发热(体温〉38℃)、寒战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不能除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可能的,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

二、采血釆集时机、套数、采血量1.菌血症(1).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釆集;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或选择含有吸附抗菌药物成分的血培养瓶。

(2)急性发热患者,应在10分钟内采集(3)成人每次采集2〜3套,同时分别在不同部位采集,每个部位应需氧和I 厌氧培养各一瓶,每瓶采集8〜10 ml,或按照说明书。

|(4)儿童应立即采集;在两个部位分别采集,通常仅采集需氧瓶;采血量一般不超过总血量1%,或参考说明书。

(5)儿童在有以下高危因素时应考虑厌氧瓶培养:其母亲产褥期患腹膜炎、慢性口腔炎或鼻窦炎、蜂窝组织炎,有腹腔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咬伤,接受类固醇治疗的粒细胞缺乏患儿。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一目的1、确保血标本样本培养的准确性。

2、采集血标本做细菌培养。

二用物准备一次性换药弯盘、碘酊、75%酒精、血培养瓶2套、10ml注射器2支、止血带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洗手、戴口罩。

2、消毒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后使用。

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面划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30S穿刺采血。

消毒方法75%酒精消毒---碘酊消毒---75%酒精消毒待干。

3、采集部位外周静脉血、中心静脉血。

4、外周血标本采集参照护理部静脉血采集法。

5、中心静脉血标本采集遵循以上消毒方法对导管的肝素帽或输液接头进行消毒然后用10ml射器回抽导管5ml后弃掉然后用10ml注射器采集血样标本后立即注入血培养瓶内。

再用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管腔内的残留血后给予封管液3ml进行封管封管后夹闭导管或继续输液治疗。

6、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更换针头先注入厌氧瓶、绕后注入需氧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同时采集标本间隔时间小于5分钟。

7、立即送实验室室温放置不超过12小时。

四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畅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3、采血时机发热高峰1小时内或开始时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

4、采血次数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不同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才能确定时病原菌。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2ml。

6、运送要求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小时内。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之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血液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是血液细菌培养成功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常有护士或医生完成,所以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由于不了解问题所在,引发的主要后果是血培养阳性率下降,这也是目前国内血培养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一)消毒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的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入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要注明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ml。

四、运送要求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 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 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消毒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 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 s以上)穿刺采血。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 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 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 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 ml。

运送要求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 h内。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1.贾淑梅临床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3):25
2.美P R默里、E J巴伦、M A法勒、F C特诺维、R H约克临床微生物学手册(上下)科学出版社2005-6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对象:需采集血培养标本的科室
文件编号:RJ-IC-SOP-XBBCJ
编写者:糜琛蓉
审核者:倪语星
版次:01
编写日期:2007-5-30
审核日期:2007-6-10
执行日期:2007-7-1
注:本文件程序仅供本院医务人员使用,未经同意,不得翻印
目的: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并运送
内容:
一.采集方法
1.培养瓶消毒程序: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采血。
3.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用10ml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采血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先注5ml于厌氧培养瓶,并注意避免注入空气,后注其它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或严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4.血液中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A群、B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四.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注意事项
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小时内。如果不能及时送检,置于室温环境。
2.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检验目的和采样时间,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3.采血时机: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发冷发热前半个小时为宜或在停用抗生素24小时后。
4.采血次数及间隔:对需马上做抗菌治疗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或需紧急手术的患者,如(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两次。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两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小时后再抽血2次。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且会遗漏阳性结果。国外有人统计1次血培养可检出菌血症的80%,2次检出90%,3次检出99%。国内统计17家医院1次血培养阳性率10.8%,18家医院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率14.8%

血液样本采集运输、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血液样本采集运输、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血液样本采集运输、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前言本文档旨在规范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和交接流程,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血液样本采集的医疗机构和实验室。

采集流程1. 开始采集血液样本前,操作人员应当仔细核实患者身份信息,并确保所采集样本的标签与患者信息相符。

2. 采集前应妥善准备好所需用品,包括消毒液、采集器具、标签等。

3. 使用消毒液对患者采集部位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4. 必要时,向患者解释采集的目的和过程,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5. 采集血液样本时,操作人员应准确操作采集器具,避免损伤血管和样本污染。

6. 采集完成后,及时将样本标注好,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采集时间等,并确保标签的清晰可读。

运输流程1. 样本采集完成后,应及时将样本放入特定的或袋子中,并密封好。

2. 运输过程中,操作人员需确保样本不受温度、振动和日光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以防样本的质量受损。

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冷藏盒或冰袋来保持样本的低温。

3. 样本运输过程中,应随时监控样本或袋子的完整性,确保样本不发生泄漏和破损。

4. 运输过程中不得将样本暴露于外界,避免交叉污染。

5. 样本到达目的地后,及时将样本移交给检验人员,并进行登记记录。

同时,应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交接管理1. 对于血液样本的交接,应确保交接双方的身份和授权,并进行双向确认。

2. 交接人员应核对样本标签的完整性和清晰度,确保样本与患者信息的一致性。

3. 在交接过程中,应对样本进行可视检查,排除异常或污染的情况,并记录检查结果。

4. 交接完成后,双方应签署交接记录,并保留在档案中作为证据。

结束语本文档规定了血液样本采集、运输和交接的管理制度与流程,旨在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所有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利益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SOP)一、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一)发热(≥38℃)或低温(≤36℃)(二)寒战(三)白细胞增多(>10x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白细胞增多)(四)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x109/L)(五)血小板减少(六)皮肤粘膜出血(七)昏迷(八)多器官衰竭二、采血时机(一)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二)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三)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心内膜炎(持续性菌血症)例外;(四)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过38℃才抽血,而错过时机。

三、血培养标本采集次数(一)留置深静脉导管且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希望保留深静脉导管者至少2套(1套血培养定义:从一个部位如静脉穿刺或静脉导管所获血液的培养,不论被接种在1个还是多个血培养瓶内)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从导管采集,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并各自做好标记;2.决定拔除深静脉导管者从独立的2个外周静脉部位,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同时无菌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末梢送实验室(实验室采用Maki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二)未留置深静脉导管或怀疑的BSl并非导管相关1.怀疑血流感染时,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2.当怀疑骨髓炎、脑膜炎、肺炎和肾盂肾炎合并菌血症时,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从不同部位抽取2套血培养,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3.对不明原因的发热、亚急性心内膜炎,抽取3套血培养;心内膜炎患者起始采集的3套血培养24小时内报告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三)在采血2~5天内,无需重复做血培养,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除外。

四、皮肤消毒及采血步骤(一)皮肤消毒前,先检查血培养瓶有无损坏或超过保质期,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并干燥;(二)用2根安尔碘棉签,以穿刺点为圆心,以约5cm直径画圈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至少30s。

临床血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范

临床血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范

临床血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标准临床血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标准 1 病人准备做血液检验工程检验的病人,一般要求采血前禁食12~14小时,采血的前一天防止吃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防止饮酒。

否那么,会引起血脂及某些血清酶结果升高,甚至血清出现混浊,影响整个检验结果;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病人,应遵医嘱在试验前3天给予适量的碳水化学物饮食,有利于取得正确的结果; 2 采血时间血液生化检验一般要求早晨空腹安静时采血。

因为体内的各种化学成份受许多因素调节:如饮食后大量葡萄糖及脂类物质吸收入血,使血糖和血脂上升,游离脂肪酸及无机磷降低;运动后会使乳酸、丙酮酸、乳酸脱氢酶、转氨酶、肌酸激酶等升高,血糖降低;昼夜变化大的成份有皮质醇、血清铁、胆红素等;日间变化大的主要是代谢废物成份如尿素、尿酸等;大量饮水可致血液稀释等等。

所以,做血液生化检验时应掌握好采血时间。

但是,对重症昏迷或急症病例,可随时采血送检糖、钾、钠、钙、血气分析、淀粉酶等工程。

但在输液时采血应防止送检工程受输液成份的影响,如输液中补钾、补糖、补时送检,对血钾、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工程均有影响。

采血部位成人一般取肘部静脉;婴儿常用颈部静脉、股动脉;刚出生的婴儿可收集脐带血;血气分析一般采动脉血输液病人采血应防止在输液的同一侧上肢或下肢采血,烧伤患者采血应防止穿炎症或水肿部,以免影响结果。

采血操作及送检的考前须知查看检验单,询问病史,查对检验单上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工程与病人是否吻合需要空腹血检验要询问病人是否8小时以内没有能量摄入询问病人在检验前是否有足够的休息;需要增添工程时先与申请检验的医生联系。

采血器械:采血用的注射器、试管必须枯燥清洁。

注射器及针头不宜用酒精消毒。

目前多用一次性注射器及试管。

采血操作:必须按无菌操作,采血部位皮肤必须枯燥,止血带不可缚扎过久,抽血时速度不可过快,以免血细胞破裂,采血后应卸下针头再将血液沿管壁徐徐注入试管内。

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保存

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保存

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保存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与保存是临床医学和生物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操作流程不仅能够确保样本的质量,还能为后续的检测和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以下是对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与保存的详细阐述。

一、血液样本的采集1. 采集前的准备(1)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选择最佳采集时间,如空腹、餐后等。

(2)患者沟通:向患者说明采集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3)采集工具准备:包括采血管、采血针、消毒棉签、止血带等。

2. 采集过程(1)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选择患者前臂的肘静脉,也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其他部位。

(2)消毒:在采血部位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进行采血。

(3)穿刺:操作者持采血针,以30°45°角度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沿血管方向前进。

(4)采血:待采血量达到所需量后,拔出采血针,用消毒棉签压迫止血。

(5)止血: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用消毒棉签覆盖穿刺部位,指导患者按压510分钟。

3. 采集后的处理(1)采血管标记: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放入采血管,并在采血管上标明患者姓名、采集时间等信息。

(2)采血管运送:将采血管放入专用的运送箱内,避免震荡和碰撞。

二、血液样本的运输1. 运输条件(1)温度:根据血液样本的类型和检测项目,选择适当的运输温度,如室温、4℃、20℃等。

(2)时间:尽快将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最长不超过24小时。

2. 运输过程(1)包装:将采血管放入专用的运送箱内,确保采血管稳固,避免震荡和碰撞。

(2)运输:采用冷链物流或专业运送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三、血液样本的处理1. 样本分类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将血液样本分为血清、血浆、全血等。

2. 样本处理方法(1)血清:将采血管放置于室温下,待血液凝固后,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分离出血清。

(2)血浆:将采血管放入4℃冰箱,待血液凝固后,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分离出血浆。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一、采血时机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3、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心内膜炎(持续性菌血症)例外;4、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过39℃才抽血,而错过时机。

二、血培养标本采集次数1、留置深静脉导管且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1)、希望保留深静脉导管者至少2套(1套血培养定义:从一个部位如静脉穿刺或静脉导管所获血液的培养,不论被接种在1个还是多个血培养瓶内)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从导管采集,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并各自做好标记;(2)、决定拔除深静脉导管者从独立的2个外周静脉部位,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同时无菌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末梢送实验室(实验室采用Maki 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2、未留置深静脉导管或怀疑的BSI并非导管相关(1)、怀疑血流感染时,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2)、当怀疑骨髓炎、脑膜炎、肺炎和肾盂肾炎合并菌血症时,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从不同部位抽取2套血培养,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3)、对不明原因的发热、亚急性心内膜炎,抽取3套血培养;心内膜炎患者起始采集的3套血培养24小时内报告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3、在采血2-5天内,无需重复做血培养,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除外。

三、皮肤消毒及采血步骤1、皮肤消毒前,先检查血培养瓶有无损坏或超过保质期,用70%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并干燥;2、用2根安儿碘棉签,以穿刺点为圆心,以约5cm直径画圈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至少30s。

注意消毒过的地方不能重复涂抹,在涂抹的过程中棉签必须也要同时旋转。

如果病人手臂皮肤不够干净,则需重新擦拭。

在洁净后不要触摸穿刺部位;3、持穿刺针按常规方法刺入静脉(肘静脉或股静脉),成人一次抽血5~10ml,婴儿为1~5 ml,血液抽出后,立即以无菌操作手续注入血培养瓶。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一般细菌可在有氧条件下,37℃中放18~24小时生长。

厌氧菌则需在无氧环境中放2~3天后生长。

个别细菌如结核菌要培养1个月之久。

培养出来的细菌用于鉴定和药敏试验。

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关键。

实验室有责任指导临床正确地采集和运送标本,这就要求实验室提供实验室手册印刷品。

若有必要实验室也可以提供培训。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SOPSOP, 标本, 运送, 采集, 培养一.目的:使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掌握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的方法,以保证标本检测的准确性,提高阳性率,指导临床正确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二.采血时机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3.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4.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过39℃才抽血,而错过时机。

三、采集方法1.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

2.准备血培养瓶:根据检验申请单,选择合适的血培养瓶,血培养瓶外观和种类参照各公司提供的说明书,检查血培养瓶有无破损、保质期等,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塞,作用60s,待干。

3.皮肤消毒: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用蘸有消毒液的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两遍,同时旋转棉签,保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无菌状态,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引起的污染),消毒范围为8×10cm,待干。

4.持穿刺针按常规方法刺入静脉,另一头刺入相应血培养瓶内,利用瓶内真空抽取血标本,如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5.建议每套血培养同时接种至需氧瓶和厌氧瓶,有利于微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检出。

当厌氧菌感染不能除外的病人,如腹部手术合并感染的病人,必须同时做厌氧菌血培养。

如果不能满足推荐的采血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婴幼儿血培养一般只抽一瓶需氧瓶进行培养,无需常规做厌氧瓶。

6.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后轻摇瓶子以防血液凝固。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①发热(≥38°C)或低温(≤36°C)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杆状核的白细胞);④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0×109/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粘膜出血⑦昏迷,休克⑧多器官衰竭⑨CRP、PCT升高⑩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分钟采血,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

三、采血流程(一)采血前进行手卫生,如需用手固定血管,应戴无菌手套。

(二)消毒1.培养瓶消毒:用75%酒精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自然干燥60s。

2.皮肤消毒三步骤:①以采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以75%酒精,待干30s以上。

②用2%碘酊作用30S或安尔碘作用60S,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直径达3 cm以上. ③用75%酒精脱碘。

对碘过敏的患者,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用75%酒精消毒60s,待酒精彻底挥发干燥后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或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及一次性采血针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四、注意事项1.标本注明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 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 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是临床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规范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以提高标本质量、减少污染及误诊率。

二、采集前准备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确保无误。

2. 选择合适的采集器械:根据采集需求,选择适当的采集器械,如无菌针头、无菌试管、培养瓶等。

三、采集操作1.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采集过程,让其了解并配合操作。

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稳定的状态。

2. 消毒程序: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常用消毒剂如酒精、碘酒,按照规程进行彻底消毒。

3. 采集血样:将无菌针头插入患者的静脉或血管,抽取适量血液,并根据需要分装入无菌试管或培养瓶中。

4. 混匀标本:轻微摇晃或轻拍血样容器,确保血液与培养液充分混合。

四、采集后处理1. 采集器械处理:丢弃使用过的针头、试管等器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焚烧或贴有“感染性废物”标签的特殊垃圾袋中。

2. 患者鼓励:告知患者采集已完成,感谢其的配合并鼓励其继续配合后续治疗。

五、运送操作1. 标本标识:确保标本上有患者的姓名、住院号、采集日期和时间等必要信息,以免混淆或丢失。

2. 运送容器:选择合适的运输容器,如耐压、耐震动、密封好的容器,确保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泄漏或受到破坏。

3. 防护措施:运送标本时,保持容器稳定,避免与其他容器、物品摩擦和震动,防止标本破损或污染。

4. 运送温度:根据不同培养需求,将标本置于适当的温度条件下运送,如冷藏、冷冻或常温等。

确保温度在规定范围内,避免标本质量受损。

5. 运送时效:尽量缩短标本送达实验室的时间,以保持标本的活性和准确度。

在运送前与实验室联系,确认实验室接收时间和运送方式。

六、备注事项1. 采集者要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以确保采集过程中不发生交叉感染。

2. 采集器械和容器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毒、清洁和灭菌,以杀灭或去除潜在污染的微生物。

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保存

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保存

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保存一、引言血液样本是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高质量的血液样本可以为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和诊断依据。

因此,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和保存成为了一个严谨且关键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和保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血液样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血液样本的采集1. 采集前的准备在采集血液样本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根据实验或诊断需求,选择最佳的时间点进行血液采集。

(2)受试者准备:告知受试者采集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取得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受试者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3)采集物品准备:准备无菌采集针、采血管、酒精棉球、棉签、止血带等采集所需物品。

2. 采集方法(1)静脉采血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液采集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找到适合采血的静脉:通常选择受试者前臂的肘部静脉,也可选择其他部位的静脉。

消毒:用酒精棉球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待干。

穿刺:将采血针与皮肤成1530度角,迅速穿刺入静脉。

采血:待血液顺畅地流出后,将采血管连接到采血针上,采血至所需量。

拔针:采血完成后,迅速拔出采血针,用棉签压迫采血部位止血。

(2)指尖采血法:适用于需要少量血液样本的情况。

操作步骤如下:清洁:用酒精棉球清洁受试者的指尖。

穿刺:用特定的采血针刺破指尖皮肤。

采血:轻轻按摩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用采血管收集所需量的血液。

3. 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采血前需确认受试者是否有采血禁忌症,如患有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2)采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样本污染。

(3)采血过程中要确保采血管的真空状态,避免血液样本接触空气。

(4)采血完成后,及时将采血管轻轻颠倒混匀,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三、血液样本的运输1. 运输前的准备(1)将采集好的血液样本放入专用的运输箱内,箱内应放置冰袋或干冰,保持低温。

血样品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血样品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血样品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1. 采集流程1.1 采集前准备1.1.1 确保采集设备和消毒物品的充分准备。

1.1.2 根据采集目的选择适当的采集器具(如针筒、采集管等)。

1.1.3 对采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其了解采集流程和操作规范。

1.1.4 确定采集点和采集时间,并进行相应安排。

1.2 采集过程1.2.1 患者个人信息确认: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1.2.2 采集部位准备:选择适当的采集部位,并进行消毒。

1.2.3 采集操作: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采集,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1.2.4 采集完成后,对采集区域进行处理和消毒。

1.3 采集后处理1.3.1 将采集的血样转移到相应的中,并进行标识。

1.3.2 根据采集要求填写相应的记录表格,包括患者信息、采集时间等。

1.3.3 将血样送至指定的检验机构或实验室。

2. 运送和交接管理2.1 运送前准备2.1.1 确保运送的完好,无漏洞和破损。

2.1.2 确保运送内放置吸收性材料,以防止血样泄漏。

2.1.3 根据运送距离和时间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确保血样的质量和完整性。

2.2 运送操作2.2.1 确保血样的完整性和标识的准确性。

2.2.2 遵循相关运送和安全规定,确保血样的安全和机密性。

2.2.3 监控运送温度和条件,确保血样的稳定性。

2.3 交接管理2.3.1 确保接收人员的身份和权限,以防止血样被他人篡改或盗用。

2.3.2 核对血样数量和标识,确保血样的准确性。

2.3.3 确保血样接收和处理的及时性和规范性。

3. 相关制度和流程的执行和监督3.1 相关制度的建立和修订3.1.1 建立血样采集、运送和交接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3.1.2 定期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3.2 相关流程的培训和宣传3.2.1 对采集人员、运送人员和接收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熟悉流程和操作规范。

3.2.2 定期进行相关宣传,提高工作人员对制度和流程的重视和遵守程度。

医院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一、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一) 发热(≥38℃)或低温(≤36℃)(二) 寒战(三) 白细胞增多(>10x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白细胞增多)(四) 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x109/L)(五) 血小板减少(六) 皮肤粘膜出血(七) 昏迷(八) 多器官衰竭二、采血时机(一) 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二) 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三) 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心内膜炎(持续性菌血症)例外;(四) 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过38℃才抽血,而错过时机。

三、血培养标本采集次数(一)留置深静脉导管且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 希望保留深静脉导管者至少2套(1套血培养定义:从一个部位如静脉穿刺或静脉导管所获血液的培养,不论被接种在1个还是多个血培养瓶内)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从导管采集,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并各自做好标记;2. 决定拔除深静脉导管者从独立的2个外周静脉部位,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同时无菌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末梢送实验室(实验室采用Maki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二)未留置深静脉导管或怀疑的BSl并非导管相关1. 怀疑血流感染时,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2. 当怀疑骨髓炎、脑膜炎、肺炎和肾盂肾炎合并菌血症时,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从不同部位抽取2套血培养,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3. 对不明原因的发热、亚急性心内膜炎,抽取3套血培养;心内膜炎患者起始采集的3套血培养24小时内报告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三)在采血2~5天内,无需重复做血培养,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除外。

血标本采集与送检管理规程

血标本采集与送检管理规程

血标本采集与送检管理规程第一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第二条: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输血操作指引第一条:输血前有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二条: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例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第三条: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第四条: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第五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病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血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病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第六条: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SOP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SOP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SOP一.目的:使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掌握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的方法,以保证标本检测的准确性,提高阳性率,指导临床正确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二、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1.发热(≥38℃)或低温(≤36℃)2.寒战3.白细胞增多(>10×109/L)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9/L)5.血小板减少6.皮肤粘膜出血7.昏迷8.多器官衰竭三、采集时机抗菌药物使用前,在估计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或在寒战或发烧后,应尽快抽取血培养。

对入院危重患者包括肝硬化腹水、肝昏迷、艾滋病、入院前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停用后再次使用的,报告医院感染的病例都必须及时做血培养。

四、采集方法整个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1.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

2.准备血培养瓶:检查血培养瓶有无破损、培养液有无变色或混浊、是否在有效期等,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塞,作用60s,待干。

3.皮肤消毒:血培养的关键是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引起的污染,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至最低程度。

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用蘸有消毒液的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两遍,同时旋转棉签,保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无菌状态,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引起的污染),消毒范围为8×10cm,待干。

4、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1) 持穿刺针按常规方法刺入静脉,另一头刺入相应血培养瓶内,利用瓶内真空抽取血标本,如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2) 使用无菌注射器采集血液后,不需要换针头,先将标本注入厌氧瓶中,然后再注入需氧瓶;(3)血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几次以防血液凝固(建议采血时2人配合)。

5.必须采集1套以上标本,1套标本包括需氧瓶和厌氧瓶,有利于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检出。

如怀疑真菌感染,应加送真菌培养。

如果不能满足推荐的采血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6、全自动血培养系统的专用培养瓶注入血液后不需再消毒瓶塞,可用输液贴封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
一目的
1、确保血标本样本培养的准确性。

2、采集血标本做细菌培养。

二用物准备
一次性换药弯盘、碘酊、75%酒精、血培养瓶2套、10ml注射器2支、止血带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洗手、戴口罩。

2、消毒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后使用。

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面划圈消毒
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30S穿刺采血。

消毒方法75%酒精
消毒---碘酊消毒---75%酒精消毒待干。

3、采集部位外周静脉血、中心静脉血。

4、外周血标本采集参照护理部静脉血采集法。

5、中心静脉血标本采集遵循以上消毒方法对导管的肝素帽或输液接头进行消毒然后用10ml射器回抽导管5ml后弃掉然后用10ml注射器采集血样标本后立即注入血培养瓶内。

再用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管腔内的残留血后给予封管液3ml进行封管封管后夹闭导管或继续输液治疗。

6、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更换针头先注入厌氧瓶、绕后注入需氧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同时采集标本间隔时间小于5分钟。

7、立即送实验室室温放置不超过12小时。

四注意事项
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畅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3、采血时机发热高峰1小时内或开始时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

4、采血次数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不同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才能确定时病原菌。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2ml。

6、运送要求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小时内。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之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血液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是血液细菌培养成功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常有护士或医生完成,所以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由于不了解问题所在,引发的主要后果是血培养阳性率下降,这也是目前国内血培养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

因此,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应规范化。

1、最佳采血时间: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尽可能在寒颤和发热初起前30分钟-1小时为好。

采血的环境应相对洁净。

2、静脉穿刺消毒:严格按照皮肤消毒步骤操作(建议使用洗必泰)。

血液培养必须特别强调严格消毒,避免皮肤表面或环境细菌造成污染。

皮肤消毒严格执行以下三步法:①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30 s以上;②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60s,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3 cm以上;③70%酒精脱碘:对碘过敏的患者,用70%酒精消毒60 s,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3、培养瓶的消毒:弃去瓶顶塑料帽,用75%乙醇棉球消毒瓶顶橡皮塞,待干60秒。

培养瓶消毒程序:①70%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 s;②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清除橡皮塞子表面残余酒精。

4、采得的血首先应注入需氧瓶,然后再注入厌氧培养瓶,有利于更好地分离出真菌、绿脓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血培养次数和采血时间: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在24 h内采集2~3次做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

入院前两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天,每天采集2份。

可选用能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

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 h采集血液,或于寒战或发烧后1 h进行
5、采血装置和最小采血量:
成人:10ml/瓶。

新生儿:1~3ml/瓶。

6、常规血培养应该包括至少一个需氧培养瓶和一个厌氧培养瓶,称为“1套血培养”。

7、采集后的转运应≤2 小时,常温转运,禁止冰箱保存。

8、采集频次:应该24小时采3套,以提高阳性率。

9、常见疾病的采血频次和采血量:
急性脓毒病:10分钟内从不同的部位采集2-3套。

急性心内膜炎:1-2小时从3个分离部位采3套。

亚急性心内膜炎:从不同部位采3套,间隔15分钟,如24小时内为阴性,要再采3 套。

原因不明发热:从不同部位采2-3套,间隔≥1小时,如24小时内为阴性,须再采3套。

10、血液培养常见的主要病原菌:
常见有沙门菌、布氏杆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