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8《陋室铭》导学案语文版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陋室铭》导学案1
《陋室铭》导学案
年级学科
主备教师
审核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பைடு நூலகம்室铭》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10、本文写“陋室”为什么开篇要写“山”和“水”?最后为什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引用“孔子云”有何作用?
1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请概括。这些是写“陋室”的“陋”吗?为什么?
12、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联系全文可看出作者借“”赞扬“”(各填一个词语),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
例如:《陋室铭》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就是想说好,却先说差,反过来说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772-842)字梦得,代著名诗人。人们非常熟悉的诗句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和《乌衣巷》中的名句,。本文选自《全唐文》。
二、自主学习
(一):读顺课文,积累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
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查阅有关资料弄清“铭”的含义。(检查预习)
2、熟读课文至背诵,默写两句自己喜欢对偶句。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方法:对照课下注释,参考资料与巳学过和知识,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陋室铭导学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陋室铭导学案语文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自主学习1.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刘禹锡(772-843)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唐顺宗时。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地方官,在安徽和州刺史任上写的。
(2)“铭”:本文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形式短小,语言简洁。
修辞手法上多用比喻、对偶、排比,文句精美,句式整齐,讲究押韵,是典型的骈文。
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文中押韵的字(韵脚)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
(3)托物言志写法:“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怀。
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借“陋室”扬“德馨”,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4)“赋、比、兴”表现手法: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比,比喻。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如开头写山、水的诗句是的手法,描述陋室环境及室内生活时用了的手法2.解释加点的词语(1)古今异义①惟吾德馨.古义:今义:芳香②可以调.素琴古义:今义:调整,调节③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丝绸和竹子④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形状,样子(2)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原意:名字,这里指②苔痕上.阶绿原意:方位名词,这里指③无丝竹之乱.耳原意:扰乱,这里指④无案牍之劳.形原意:劳累,这里指(3)一词多义可以..为师矣..调素琴可以可以调素.琴则素.湍绿潭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3.翻译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导学案一、新课导入陋室,是刘禹锡的居室名,意思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走进他的陋室,你一定会被刘禹锡的高风亮节所深深打动。
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2.听老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大声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②何陋之有(倒装标志)往来:①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②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2)词类活用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有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
文中指德行美好)④无丝竹之乱.耳 (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到犹乱)⑤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感到劳累)5.作者链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6.背景链接刘禹锡被贬期间,只有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陋室铭》导学案3篇
《陋室铭》导学案3篇《陋室铭》导学案3篇《陋室铭》导学案1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1、按要求默写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1、对于作者的陋室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看法?2、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
《陋室铭》教学案(第二课时)
《陋室铭》导学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型默写。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1、背诵。
2、翻译重点词、句。
二、研读课文1、文章开头从什么写起?起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并指出主旨句中哪个词扣题?哪个词统领全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来表现陋室不陋的:(1)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陋室主人交往之人又是怎么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主人的日常生活又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结: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一是;二是;三是。
《陋室铭》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陋室铭》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陋室铭》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陋室铭》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篇诗文,描写了一个陋室贫家的困苦环境,但主人公却有一颗豁达向上的心灵。
这篇诗文和我们现在的生活关系密切,教育我们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
学案一:朗读诵读练习通过诵读练习,可以把学生感情融入到自己所朗读的语言中,促进语言的艺术感受、陶冶情操。
在朗诵《陋室铭》时,要求学生将自己融入到诗歌的氛围中,感受到作者所追寻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达到对读者情感的共鸣。
学案二:课内展示学生可以分组,对《陋室铭》进行深度解读,通过PPT、海报等形式进行呈现,展示自己的观点、体会和思考。
这种多角度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思考,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案三:情感体验在进行情感体验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探究:1.思考生活中的不足,如何才能把握每一个机会,追求自己所向往的。
2.同学们共同发起一些公益项目,如义卖、捐赠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将所学的道义理念付诸行动。
学案四:作文练习通过作文练习,可以让学生对《陋室铭》中表现的精神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可以采用“仿写”方式,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所学道理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来。
以此进行拓展,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陋室铭》的教育意义在于启发我们积极向上,不向境遇屈服,不怕困难艰苦,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与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通过对《陋室铭》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追求和境界,并从中汲取力量,激发自己的奋发向上精神。
同时,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如课内展示、情感体验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领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中学语文:《陋室铭》导学案
22.《陋室铭》导学案2011.3.1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并背诵课文。
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4、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一、读顺课文,积累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查阅有关资料弄清“铭”的含义。
2、查字典,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将重要的字词抄写在下面。
3、熟读课文至背诵,默写两句自己喜欢对偶句。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鸿.儒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之乱耳案牍劳形.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①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②何陋之.有?3、翻译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孔子曰:“何陋之有?”三、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一题2、想想本文托的是什么物,言的又是什么志?四、合作探究:1、本文写“陋室”为什么开篇要写“山”和“水”?2、最后为什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3、引用“孔子云”有何作用?4、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作者的陋室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参考材料: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这种文体现代还用吗?——座右铭。
3、关于本文的“文外曲致”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
七年级《陋室铭》 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辩解一词多义,初步理解词类活用,理解本课特殊句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及“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二)能力目标 1、注意语言的音律节奏,体会作品的音乐美,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努力做到以音传情,以词达意。
2、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以声入情,因词求义,以此来感受作品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
2、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洁身自好的节操。
【学习重难点】1、重点:识记文言知识,了解古代文体,理解文意。
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前提下适当启发。
2、难点: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理解作者高洁伟岸的思想情操和安平乐道的思想情趣。
联系社会实际,重申社会价值观。
【课前预习区】【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洛阳人。
21岁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
他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的文才受到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和大诗人白居易的赏识。
他的散文清新活泼,富有韵味,著有《刘梦得文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到和州做官时在任上写的。
二、文体介绍“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三、追溯背景相关趣闻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陋室铭》导学案及答案
十陋室铭一、目标导学1.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查阅有关资料弄清“铭”的含义。
(2)查字典,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将重要的字词抄写在下面。
2. 二读课文,熟读课文至背诵,默写两句自己喜欢对偶句。
3. 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鸿.儒()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3.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韵脚是:4.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三)解析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写出陋室的什么特点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与写作者的陋室有什么关系5.引用孔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四)课堂总结。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
文章的这种写法叫。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
1.本文作者(人名)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3、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4、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一、基础达标1、释题“陋室铭”2、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作者刘禹锡(772—842),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
二、设问导读(一)、整体感知1、正确朗读2、疏通文意(二)、问题探究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4、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5、文章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两个典故和孔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6、从文章的相关内容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三、自我检测1、文章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引出主旨句的?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刘禹锡写《陋室铭》的目的是什么?四、巩固练习1、对下面这些仿写“铭”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从思想感情、内容、语言几方面加以评价。
仿写作品之一: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仿写作品之二:网站铭网不在大,有你则成。
名不在响,有朋则灵。
斯是陋室,实用就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谈谈心,叙叙情。
无烦恼之扰心,无愁苦之抗争。
大站有雅虎,名站有搜狐。
老于曰:“何陋之有!”仿写作品之三:为官铭(讽刺某些“公仆”)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
这个衙门,唯我独尊。
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有小兵。
可以搞特权,结帮亲。
无批评之刺耳,有颂扬之雷鸣。
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
群众曰:“臭哉此翁。
”2、填空(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陋室铭》导学案六篇《陋室铭》导学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领会韵文和对偶句的语言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自甘淡泊、不慕名利的思想。
学法指导:以读为主,合作探究。
资料链接1.背景资料:(1)《陋室铭》这篇“铭”文早已成了“名文”,其实,这篇名文是“气”出来的。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着名的作家、诗人,他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和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力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到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县,于是策某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到一间半。
新宅位于德胜河,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环境还不错。
刘禹锡也没有计较,他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他仍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其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中学语文在线(2)子云亭:即西汉文学家扬雄的草玄亭。
据《汉书杨雄传》扬雄所处的成、哀、平三世,统治权被外戚和弄臣所篡,只有投靠他们才能青云直上,而扬雄不事谄媚,不屑逢迎,不会钻营,不愿投靠,因而“三世不徙官”。
作者以扬雄德高不论室陋自比,可见作者之志。
知识巩固:1.填空:本文的作者是代着名诗人。
体裁是,这种体裁的特点是。
2.全文的主旨句是,。
3.试写出本文的对偶句(至少两句)4.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孔子云:“何陋之有”6.你认为本文的写作意图是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拓展延伸:阅读刘禹锡的一首充满哲理的词,完成练习。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铭”这种文体,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并背诵课文。
2、理解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情操。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领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1.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知识链接及写作背景:关于“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关于作者及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
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
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
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二、课上活动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2、指名读,学生齐读。
3、结合文中注释,自学、小组合作完成,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然后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4、自学互动:分析课文(自学、小组合作完成,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然后学生展示,教师点拨)(1)课文题目是《陋室铭》,课文开文却写到山水之事,请问这两者之间有联系吗?(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作者对自己的陋室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4)文章中提到的诸葛亮和扬子云的草庐、云亭有什么用意?(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6)、以上这种手法在写作上是一种什么手法?三、课堂小结四、评价拓展1、读过本文后,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交友情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导学案18、陋室铭
课题:18、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熟读成诵。
2、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背诵并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导入新课,常识积累1、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铭”文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篇幅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且押韵,常用排比对偶句式,内容上多颂扬或警戒之意。
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
(3)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中国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探究活动二】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学习方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德馨.( ) 鸿.( )儒案牍.( )西蜀.( ) 苔痕.( ) 调.素琴( )2、①读课文,理解重点实词。
(学法指导:结合语境和工具书,积累文言字词。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 斯.是陋室()(5)苔痕上.阶绿()(6) 谈笑有鸿儒..()(7) 往来无白丁..()(8)可以调.素琴:()(9)无案牍..之劳形()(10) 无丝竹之乱.耳()(11)、无案犊之劳.形()②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学法指导:虚词“之”:回忆虚词“之”的用法,最常用的有结构助词“的”。
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补充音节,主谓之间等。
根据句意或上下文来判断,从中寻找规律。
)(A)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B)何陋之.有?()3、翻译课文,疏通文意(学法指导:先要弄清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再遵循翻译五字口诀“留、补、调、删、换”来翻译句子,使句意表意清楚,无语病。
陋室铭导学案
建构
陋室铭
刘禹锡
陋——条件
居室:-------------托物言志------------பைடு நூலகம்----安贫乐道
不陋——德馨
总结
反思
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2、示标
设问导读自学检测
1、作者作品
(1)铭是一种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2)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河南洛阳人。
2、疏通课文内容
(1)学会写会下列字词
德馨(xīn) 苔痕(tái) 鸿儒(rú) 案牍(dú)
(2)读课文。
①自己读(标出停顿)
②学生互相纠错。
③展示
④教师点拨。
(3)译文
①自译(标出重点字词和不理解的字词)
②互译(学生互相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③展示
④教师点拨
交流
展示精讲点拨
1、读“衔接资料”(见“导入”),回答:“陋室”实际有多大?想想自己居住的房子,你觉得它怎么样呢?
2、再读课文,思考:
(1)刘禹锡是怎样描述自己的居住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陋室铭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记住相关的文言字词解释。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学习重点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学法指导朗读法,导读法
【自主学习】
1、读一读,写一写(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惟吾德馨()鸿儒()调素琴()
案牍()西蜀子云亭()苔痕()
2、读一读,译一译(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4)何陋之有()
(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
(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
(9)可以调素琴()(10)无案牍之劳形()
(11)惟吾德馨()()
3、读一读,理一理(整体感悟课文)
(1)《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字。
题目中的“铭”是指:。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2)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接着以“”一句统领全篇。
下文则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再用
“”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
.........贫乐道
...的情
..怀.。
4、读一读,问一问
学习质疑:
【课堂探究】(合作学习最有效)5、读一读,品一品。
(1)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答:《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
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
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答:地方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有格调。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答: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4)有句古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课文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文章的开头三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答:表现了自己同诸葛亮和扬雄一样高洁而不受客观居住条件所困的高尚情怀。
(6)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③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的句子是:。
④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6、读一读,记一记(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答:。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
(4)孔子云:何陋之有?答:。
【小结拓展】读一读,论一论
有人说,时代的发展,令许多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作者认为只要自己“德馨”,纵然身居陋室,也同样安贫乐道,心美如饴。
他要是生活在当代,纵然不是“傻帽”,也肯定是个迂腐不堪的社会“弃儿”----落伍者。
对此说法,你是怎样看待的?
答:身居陋室却惟吾德馨,若他出生在现在,这样的高贵品行定会被赋予时代的特殊色彩,原则上的观念与价值取向不会改变,但因为时代的不同,“谈笑有鸿儒”的他会在这个社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