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导学案答案⼈教版 导学案通过呈现给学⽣⼀系列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去探索、去解决,学⽣的学习活动不再盲⽬,⽽是成了⼀种有⽬标、有⽅向的活动。

下⾯是⼩编为⼤家精⼼整理的下册导学案答案⼈教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导学案答案⼈教版(⼀) 《诗两⾸》1.略2.略3.略4.B 5.⼼⼉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切都是瞬息,⼀切都将会过去;⽽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6.“⼀切”强调了所有的不幸和挫折所带给⼈的忧郁都是暂时的,⼀会⼉就过去了,劝诫⼈们正视“忧郁”,向往“未来”。

7.D 8.⽰例:你定的那个⽇⼦正是上级来检查⼯作的时候,这样吧,到时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我会抽空过去聚⼀下。

9.⽰例:有什么种⼦就有什么果⼦。

要想收获果⼦,必先裁种种⼦。

撒下爱⼼的种⼦,必收爱⼼的果实。

勤撒善种并⾟勤耕耘的⼈,必获丰富的回报。

10.依次填:廖化;猪⼋戒;孔明;李逵 11.⼈⽣遭受挫折 12.⼈⽣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地永远向往着未来”,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过去,那⼀切艰难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

(意近即可) 13.⽣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

14.不能。

因为诗中充满了诗⼈⾯对困难和挫折的镇静和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相信吧,快乐的⽇⼦将会来临”。

15.⽆论我们⽣活遇到什么损失和挫折,都不要失去战⽃的决⼼,要相信⼀切都是短暂的,光明必将驱⾛⿊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意近即可) 16.péngpài、shuò 17.抓住了风景中三个典型形象:在幽暗时和岸⽯;电闪闪出了她的形象;在冲激和飞旋中扬起了她的云裳。

18.彭湃、轰响的海⽔;紫红的闪电;冲激和飞旋的海风。

19.从她的穿着、站姿、背景等⽅⾯来描写的,着⼒刻画了她静穆、素洁、勇敢的形象。

20.以疯狂的风暴来衬托少⼥柔韧⽽有⼒的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预习—导入—整体感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展示—点评—总结—拓展训练—评价小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目录目录 ....................................................................................................................................................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 鲁迅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 林海音三丑小鸭(二课时)........................................................................................................... . ....................... 安徒生四诗两首二课时.................................................................................................................... . . .普希金、弗罗斯特五伤仲永(二课时)....................................................................................................................... . . ........王安石六黄河颂(两课时)............................................................................................................... . ...................光未然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都德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李大钊九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端木蕻良十木兰诗(二课时)................................... . . ........................................................................................《汉乐府》十一邓稼先(二课时).............................. . . ..............................................................................................杨振宁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臧克家一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何为一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莫泊桑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资治通鉴》一六社戏(二课时).............................. . . ..................................................................................................鲁迅一七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刘成章十八竹影............................................. . .......................................................................................................丰子恺一九观舞记........................................ . . .......................................................................................................冰心二十口技..................................... . . . ............................................................................................................林嗣环二一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茨威格二二在沙漠中心(二课时)......... . . .........................................................................................圣埃克絮佩里二三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郭超人二四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里根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山海经》《淮南子》二六猫(一课时)........... . . ............................................................................................................... 郑振铎二七斑羚飞度........................... . . . ............................................................................................................沈石溪二八《华南虎》..................... . . ..................................................................................................................牛汉二九马(二课时)............... . . . . .................................................................................................................布封三十狼(二课时)............. . . . . ...................................................................................................................蒲松龄预习—导入—整体感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展示—点评—总结—拓展训练—评价小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2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49页】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49页】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全册,49页】
1. 导言
本文档是《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导学案,共包含49页内容。

本册旨在帮助学生研究和掌握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知识点。

2. 内容概述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 课文阅读
本册共包含多篇课文,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b. 课后练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课后练,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c. 拓展阅读
本册还包含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能够
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3. 使用方法
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本册导学案:
1. 按顺序阅读每篇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2. 完成每篇课文后的课后练,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拓展阅读材料,进一步扩展自己的阅
读范围。

4. 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册导学案,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要认真阅读每篇课文,理解其中的内容和要点。

- 在完成课后练时,注意审题,仔细答题。

- 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希望本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七年级语文下册
的内容。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请教。

祝学习愉快!。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炼字·导学案七年级写景抒情类古诗阅读激趣及技巧指导【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引导学生树立从炼字着手赏析诗歌的意识2、明确写景抒情诗歌赏析技巧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合作探究,初步感知诗歌炼字的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七年级学生品析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能准确把握写景及其景物特点;初步掌握从炼字角度品析诗歌语句及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炼字小故事1.推敲的来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2.轻风_____细柳,淡月______梅花。

(请从中加一个字,说出其妙处。

)二、炼字:又称“炼词”。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1.找景物——圈出名词2.找景物前后的修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数量词等六、换字法七、习题演练练笔一: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问题:1、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写景的画面。

2.有人认为本诗“入”“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本诗的主题?练笔二: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1. “野渡无人舟自横”,历来为人称道,而该句绝妙之处则在一个“横”字,请试作分析。

练笔三:《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哪些景?用笔圈出来。

并归纳景物的特点。

2、你从哪个词可以窥探出诗人此时的心境?为什么?练笔四: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这是一首纯写景诗。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写景的画面,并用一个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2、诗眼是哪个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2.熟读《两小儿辩日》;3.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2.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知识链接】《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

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盘盂()孰()为汝()多知()乎沧凉()决()2.解释下列加点字:孔子东游()辩斗()问其故()去人近()探汤()多知()不能决()3.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①一儿以日初出远()此独以跛之故()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孰为汝多知乎()4.翻译下列句子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二、合作探究。

1.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3.“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4.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⑴孔子不能决也。

5.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三、拓展提升。

庄子欲刺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③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

④须:等待。

1.解释加有下加点的词:(1)庄子欲刺虎()(2)馆竖子止之曰()(3)两虎方且食牛()(4)一举必有双虎之名()(5)两虎果斗()(6)一举果有双虎之功()2.翻译文中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尊敬的同学:欢迎来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学习导学案。

本册教材旨在帮助同学们掌握并提高语文知识与技能,通过全面的学习来促进你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全册的学习导学案,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

第一单元:篇章阅读之叙事篇章(总重14学时)本单元旨在培养同学们对叙事篇章的理解与阅读能力,同时提高写作叙述能力。

通过学习叙事文,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第二单元:篇章阅读之议论篇章(总重18学时)本单元旨在培养同学们对议论篇章的理解与阅读能力,并帮助同学们提高写作议论能力。

通过学习议论文,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观点与论证关系,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并能进行准确的表达和写作。

第三单元:词语知识(总重12学时)本单元将对同学们的词汇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拓展,通过词语的学习,帮助同学们提高认读、理解和运用词汇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句子结构(总重10学时)本单元将对同学们的句子结构进行深入的学习与分析,通过从句、状语从句等语法知识的学习,帮助同学们理解句子的结构与语法规则,提高句子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

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总重14学时)本单元将针对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训练与提升,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与文学作品,帮助同学们培养独立阅读与理解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与准确性。

第六单元:写作训练(总重12学时)本单元将重点培养同学们的写作能力,通过对各类写作题目的训练,帮助同学们提高写作的思路和逻辑,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表达能力。

第七单元:修辞格与修辞方法(总重10学时)本单元将对同学们的修辞格与修辞方法进行学习和理解,通过修辞的分析和运用,帮助同学们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语言的生动性。

第八单元:阅读诗歌(总重6学时)本单元将针对同学们的诗歌阅读能力进行培养,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帮助同学们领悟诗歌的美感和韵律,提高对诗歌形式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精品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精品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弄清记叙文的要素及线索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2.弄清记叙文的要素及线索
【知识链接】 走进作者:林海音(1918~2001)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主要作品有:
徘 huái( )
花 pǔ( )
玉 zān( ) 花 p ú( ) 公英
》,作者
,台湾作家。
(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个题目语带双关, 含义丰富, 既指
还包含有
的意思。文中关于“迟到”的回忆属于记叙中的
叙顺序)。
3.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又指
, (记
( 2)“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你觉得文段中哪个字词句段写的好?请用“我觉得 ,, 因为 ,, ”的句式,把你的阅读感受 表达出来。
4.你认为爸爸的教育方法对不对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 【总结反思】
三 丑小鸭(二课时)
5.过渡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表现了封建教育的哪些局限?
8.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
9.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教育。
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十六社戏(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教师: 备课时间:2016.9.25 上课时间:2026.5.5【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

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重点难点】1.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

散文集《朝花夕拾》。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2.写作背景:鲁迅在《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中说:“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

有时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羡慕他们的安乐。

但我母亲的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了。

”鲁迅在这个期间写了不少回忆故乡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可爱的故乡与罪恶的社会形成对比,表达自己对于光明的前景和人与人之间纯朴善。

【自主学习】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省()___相()___壳()___泊()___()___()___()___()___2.给形似字注音组词。

较()___篙()___絮()___楫()___皎()___蒿()___恕()___揖()___狡()___嵩()___怒()___辑()___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并分析表达作用。

(1)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几尺,即又()出了桥。

作用:(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了,身体也似乎()到说不出的大。

作用:4.请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后,并作详、略归类。

(1)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2)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目录第一单元1.邓稼先学案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3.回忆鲁迅先生学案4。

孙权劝学学案第二单元5.黄河颂学案6。

最后一课学案7。

土地的誓言学案8。

木兰诗学案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学案10.老王学案11.台阶学案12.卖油翁学案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14.驿路梨花学案15.最苦与最乐学案16。

短文两篇学案第五单元17.紫藤萝瀑布学案18.一颗小桃树学案19.外国诗两首学案20.古代诗歌五首学案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学案22.太空一日学案23.带上她的眼睛学案24.河中石兽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勤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及背景:二、积累字词:三、解决以下问题: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概括各部分大意。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合作探究:①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②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③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④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⑤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研读赏析: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

5.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第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4.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最新人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班级:任课教师:编写: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唐河县星江中学目录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第一单元瞻仰名家风采 (7)1.邓稼先 (8)2.说和做 (15)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23)4.孙权劝学 (28)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36)第二单元感受爱国情怀 (41)5.黄河颂 (42)6.最后一课 (48)7.土地的誓言 (58)8.木兰诗 (66)写作:学习抒情 (74)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79)第三单元品味人间真情 (83)9.阿长与《山海经》 (83)10.老王 (89)11.台阶 (96)12.卖油翁 (102)写作:抓住细节 (106)第四单元追求道德高度 (109)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10)14.驿路梨花 (114)15.最苦与最乐 (118)16.短文两篇 (125)写作:怎样选材 (13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137)第五单元感悟人生哲理 (142)17.紫藤萝瀑布 (143)18.一棵小桃树 (148)19.外国诗二首 (152)20.古代诗歌五首 (160)写作:文从字顺 (168)第六单元探索自然科学 (172)21.伟大的悲剧 (172)22.太空一日 (178)23.带上她的眼睛 (183)24.河中石兽 (187)写作:语言简明 (194)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200)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分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杰出人物、家国情怀、平凡人物、中华美德、写景状物、探险与科幻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安排的是以杰出人物为主题的课文。

这些课文,有鞠躬尽瘁的科学家《邓稼先》,有博学伟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有为人类奉献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鲁迅先生,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气质、品格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七年级下人教版语文精品导学案全套

七年级下人教版语文精品导学案全套

一单元1 邓稼先【导学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1.了解本文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2.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

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国家的骄傲。

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随着杨振宁先生去认识一位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长期以来鲜为人知、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邓稼先。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邓稼.先(jià)元勋.(xūn)铤(tǐnɡ)鲜.为人知(xiǎn) 鞠.躬尽瘁.(jū cuì ) 癌.症(ái)筹.划(chóu) 妇孺.皆知(rú) 彷徨..(pánɡhuánɡ)(2)词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 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 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学生在组内讨论解决 疑难问题。
1、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强调。
课堂小

2分

总结本课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 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 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 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 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 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探讨交流
成果展 示
15
分钟
创设展示情境
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展示, 老师对个别疑难问题进行指导
1、学生展示合作学 习所获得的收获
揣摩语
言_:言
5分钟
体会文章语言 的精炼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 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 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 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 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 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子都有其 丰富的表现力。
授课
年级
七年级

知语文

主伤仲永

课型
问题生成 解决课
主备教师
王兴国
备课日期
课时
2课时
复备教师
上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1)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情感目标: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创设情 境
导入新

3分 钟
情境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 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 语道破了 “活到老,学到老” 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 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 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 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 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 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 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 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 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课文〈〈伤仲永〉〉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为心声
——语言描写导学案
一、进入新课
1:A. 母亲扑过来要哭了。

B.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A.奶奶突然帮我求情了。

B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问题探究:
1、此2组片段的B组句子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
2、比较一下, B组句子运用这种描写方法后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文章中心有何好处?
二、明白概念:什么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就是通过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语言描写妙处: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揭示。

想一想,下列语言表达哪一句是合情合理的:
1、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
2、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食盐的化学名称)放得太多了。


3、领导来到我班检查,班长说:“你能来检查,应该感到荣幸,我们欢迎你!”
4、小花对老师说:“我要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5、心爱的小狗丢了,小强说:“我的小狗不见了,我会不开心的。


6、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

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


小结:
语言描写还得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心情、性格……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三、第一把钥匙:
例: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纷纷落地,”乘兴接了一句:“正是皇家瑞气。

”接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1、秀才 2、富翁 3、流浪汉 4、县官)
小试牛刀:
设置情境:某一同学乱泼污水,玷污了墙壁。

大家纷纷议论,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

针对这一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描写。

用A、B、 C、 D、E代替人物姓名,写一群不同性格的人对话内容。

(温馨提示:要注意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
A: (幸灾乐祸) B: (不诚实的人) C:(幽默的人) D:(正义的人) E:(恶作剧的人)
四、1、试一试:
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

他会怎么说?
一、课堂上不见了课本:
二、下课时不见了课本:
三、在家里不见了课本:
第二把钥匙:
五、1.读一读,品一品。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

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

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啊”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小结:第三把钥匙
3小试牛刀:请给下面这段人物对话加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
董小天说:“没看见。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


董小天不承认。

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
李星说:“没看见。


六、
1.读这两个语段,你有什么发现?
A、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B、“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2.我的发现:第四把钥匙:
八以下是《羚羊木雕》中节选的语段。

它在“说”的表达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送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送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第五把钥匙:
九、心法
作文反对唱高调,语言个性很重要;身份、年龄和性格,场合情境少不了;
神态、动作加标点,肯定大家都称赞,都称赞!
十、作业布置
妙笔生花:结合漫画内容,以“错怪”为主题,写一段父子之间的对话(不少于三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