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工作原理分析精辟透彻看后你就懂

合集下载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结的导电性能和控制电流的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电子元件的运作机制。

一、PN结的形成1.1 PN结的概念:PN结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直接接触形成的结构。

1.2 PN结的电性:PN结的两侧形成电场,使得P区和N区的电子和空穴在结附近被吸引,形成电势垒。

1.3 PN结的导电性:当PN结处于正向偏置时,电子从N区向P区挪移,空穴从P区向N区挪移,导致PN结导通。

二、三极管的结构2.1 三极管的构造:三极管由三个掺杂不同的半导体层组成,分别是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2.2 三极管的符号表示:三极管的符号表示为一个箭头指向基极,箭头指向基极的一侧是发射极,另一侧是集电极。

2.3 三极管的工作方式:三极管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

三、三极管的工作原理3.1 放大作用:当基极电流增加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也增加,实现信号的放大。

3.2 开关作用:三极管可以被用作开关,当基极电流为零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不导通;当基极电流增加时,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导通。

3.3 稳压作用:三极管可以用作稳压器,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实现对电路中电压的稳定。

四、三极管的应用领域4.1 放大器:三极管广泛应用于放大电路中,如音频放大器、射频放大器等。

4.2 开关:三极管可用作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如数字电路、计算机内部电路等。

4.3 稳压器:三极管可以用作稳压器,保护电路中的其他元件不受过高电压的影响。

五、三极管的发展趋势5.1 集成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三极管正向着微型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趋势。

5.2 高频化:三极管的工作频率不断提高,适合于更高频率的应用领域,如通信领域。

5.3 多功能化:未来的三极管可能会具有更多的功能,不仅可以实现放大、开关、稳压等功能,还可能具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三极管工作原理分析-精辟、透彻-看后你就懂

三极管工作原理分析-精辟、透彻-看后你就懂

三极管工作原理分析,精辟、透彻,看后你就懂随着科学技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晶体三极管作为电子技术中一个最为基本的常用器件,其原理对于学习电子技术的人自然应该是一个重点。

三极管原理的关键是要说明以下三点:1、集电结为何会发生反偏导通并产生Ic,这看起来与二极管原理强调的PN结单向导电性相矛盾。

2、放大状态下集电极电流Ic为什么会只受控于电流Ib而与电压无关;即:Ic与Ib之间为什么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放大倍数关系。

虽然基区较薄,但只要Ib为零,则Ic即为零。

3、饱和状态下,Vc电位很弱的情况下,仍然会有反向大电流Ic 的产生。

很多教科书对于这部分内容,在讲解方法上处理得并不适当。

特别是针对初、中级学者的普及性教科书,大多采用了回避的方法,只给出结论却不讲原因。

即使专业性很强的教科书,采用的讲解方法大多也存在有很值得商榷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讲解方法的切入角度不恰当,使讲解内容前后矛盾,甚至造成讲还不如不讲的效果,使初学者看后容易产生一头雾水的感觉。

笔者根据多年的总结思考与教学实践,对于这部分内容摸索出了一个适合于自己教学的新讲解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收到了一定效果。

虽然新的讲解方法肯定会有所欠缺,但本人还是怀着与同行共同探讨的愿望不揣冒昧把它写出来,以期能通过同行朋友的批评指正来加以完善。

一、传统讲法及问题:传统讲法一般分三步,以NPN型为例(以下所有讨论皆以NPN型硅管为例),如示意图A。

1.发射区向基区注入电子;2.电子在基区的扩散与复合;3.集电区收集由基区扩散过来的电子。

”(注1)问题1:这种讲解方法在第3步中,讲解集电极电流Ic的形成原因时,不是着重地从载流子的性质方面说明集电结的反偏导通,从而产生了Ic,而是不恰当地侧重强调了Vc的高电位作用,同时又强调基区的薄。

这种强调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以为只要Vc足够大基区足够薄,集电结就可以反向导通,PN结的单向导电性就会失效。

三极管原理全总结

三极管原理全总结

三极管原理全总结三极管是一种深具影响力的半导体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的放大、开关和稳压等功能。

下面是对三极管原理的全面总结:一、三极管的基本结构三极管由三个掺杂不同材料的半导体层片组成,分别是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发射区和集电区分别是n型和p型半导体,基区是p型半导体。

发射区和集电区之间通过基区相互连接。

二、三极管的工作原理1.放大作用:当输入信号施加在三极管的基极上时,如果正相输入,即基极向正偏压施加,会使得基区内的少数载流子浓度增加,这样会缩小基区的电阻,使得大量的电子从发射极注入到基区中,即电流通过三极管的基极。

2.输出作用:当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时,集电极上会有较大的电压和电流输出,且集电电流与发射电流间存在放大比例。

三、三极管的工作模式1.放大模式:当发射极到基极的电压为正时,三极管处于放大工作模式。

此时,基极电压和基极电流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输出电流的变化可配合输入信号进行放大。

2.饱和模式:当发射极到基极的电压为负且发射电流很小时,三极管处于饱和工作模式。

此时,输出电流取决于输入电流,而与输出电压无关。

3.截止模式:当发射极到基极的电压为负且发射电流为零时,三极管处于截止工作模式。

此时,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均为零。

四、三极管动态特性1.转输特性:描述了三极管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即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之间的比例。

2.频率特性:三极管的频率响应以及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程度。

三极管的频率特性随着频率的增大而降低,一般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三极管型号。

3.非线性失真:三极管在放大信号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非线性失真。

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过大时,输出信号的波形可能会失真。

4.温度特性:三极管的性能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三极管的放大能力越差。

五、三极管的应用1.放大器:三极管的放大功能使其广泛应用于各种放大器电路中,如音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

2.开关: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使能,利用三极管的饱和和截止特性,实现信号转换和开关操作。

三级管电路工作原理及详解

三级管电路工作原理及详解

三级管电路工作原理及详解一、引言三极管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

它具有放大信号、开关控制和稳压等特性,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元件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三极管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详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极管。

二、三极管基本概述三极管是由三个不同掺杂的半导体材料组成,常用的有NPN型和PNP型两种。

其中,NPN型三极管中央是N型半导体,两侧是P型半导体;PNP型三极管中央是P型半导体,两侧是N型半导体。

三极管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双向导通的特点。

三、三极管的工作原理3.1 NPN型三极管工作原理1.充电过程:–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

–发射极和基极之间形成正向偏压。

–发射极注入少量电子到基区。

2.放电过程:–基极电压接近零。

–发射区的少数载流子都陷于基区。

–收集区电流几乎是零。

3.放大过程:–基极电压逆向偏置。

–发射极和基极之间形成反向偏压。

–基极电流引起发射极电流的增加,形成放大效应。

3.2 PNP型三极管工作原理1.充电过程:–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施加负向电压。

–发射极和基极之间形成负向偏压。

–发射极抽取少量电子从基区。

2.放电过程:–基极电压接近零。

–发射区的少数载流子都陷于基区。

–收集区电流几乎是零。

3.放大过程:–基极电压逆向偏置。

–发射极与基极之间形成反向偏压。

–基极电流引起发射极电流的减小,形成放大效应。

四、三极管的应用三极管由于其特性,在电子电路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放大器:使用三极管可以放大微弱的信号,使之变得可用于其他电路。

2. 开关控制:三极管可以作为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3. 稳压器:利用三极管的特性,可以设计稳压电路,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4. 正弦波发生器:三极管可以用于正弦波发生器的设计,产生各种频率的信号。

五、三极管的优缺点5.1 优点•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集成和组装。

•功耗低,效率高。

•放大范围宽,稳定性好。

三极管工作原理及详解

三极管工作原理及详解

三极管工作原理及详解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也被称为双极型晶体管。

它是由三个不同掺杂的半导体材料(P型、N型和P型)构成的。

三极管主要有三个区域,分别是发射区(Emitter)、基极区(Base)和集电区(Collector)。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结和两个PN结之间的正偏压。

在三极管中,发射区被正向偏置,基极区与发射区之间的PN结是正向偏置的,而基极区与集电区之间的PN结是反向偏置的。

在正向偏置下,发射区和基极之间形成强烈的电子流。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过程来解释:1.关闭状态:当没有外部电压时,三极管处于关闭状态。

这时,发射区和基极之间的PN结是反向偏置的,导致电子无法通过这个结。

同时,基极区和集电区之间的PN结也是反向偏置的,阻止电流通过结。

2.开通状态:当在发射区和基极之间施加一定的正偏压时,发射区与基极之间的PN结将变得导电。

这时,电子从N区进入P区,然后重新组合成空穴进入基极区。

由于基极区非常薄,电子容易通过这个区域,这导致电子流从发射区进入基极区。

3.放大状态:在开通状态下,当电子进入基极区时,它们在基极区中会重新复合成空穴。

然而,由于基极区非常薄,复合的速度非常慢。

因此,大部分电子通过基极区,进入集电区而没有复合。

这样,发射区的电子流被放大,从而实现电流的放大功能。

总结起来,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步骤:1)施加正向偏压,使发射区和基极之间的PN结导电;2)电子从发射区进入基极区;3)电子在基极区中重新组合成空穴,并通过集电区。

除了电流放大功能之外,三极管还有其他重要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开关电路、放大电路和振荡电路。

在开关电路中,三极管可以用来控制开关的打开和关闭。

在放大电路中,三极管可以利用小信号输入来放大电流或电压。

在振荡电路中,三极管可以通过反馈来产生振荡信号。

总而言之,三极管是一种基本的半导体器件,其工作原理基于PN结和正向偏压的使用。

通过电子的流动和复合,三极管可以实现电流的放大和控制,从而为电子器件带来许多应用。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详解,图文案例,立马教你搞懂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详解,图文案例,立马教你搞懂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详解,图文案例,立马教你搞懂大家好,我是李工,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三极管。

什么是三极管?三极管全称是“晶体三极管”,也被称作“晶体管”,是一种具有放大功能的半导体器件。

通常指本征半导体三极管,即BJT管。

典型的三极管由三层半导体材料,有助于连接到外部电路并承载电流的端子组成。

施加到晶体管的任何一对端子的电压或电流控制通过另一对端子的电流。

三极管实物图三极管有哪三极?•基极:用于激活晶体管。

(名字的来源,最早的点接触晶体管有两个点接触放置在基材上,而这种基材形成了底座连接。

)•集电极:三极管的正极。

(因为收集电荷载体)•发射极:三极管的负极。

(因为发射电荷载流子)三极管的分类三极管的应用十分广泛,种类繁多,分类方式也多种多样。

根据结构•NPN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根据功率•小功率三极管•中功率三极管•大功率三极管根据工作频率•低频三极管•高频三极管根据封装形式•金属封装型•塑料封装型根据PN结材料锗三极管硅三极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用或特殊三极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这里主要讲一下PNP和NPN。

PNPPNP是一种BJT,其中一种n型材料被引入或放置在两种p型材料之间。

在这样的配置中,设备将控制电流的流动。

PNP晶体管由2个串联的晶体二极管组成。

二极管的右侧和左侧分别称为集电极-基极二极管和发射极-基极二极管。

NPNNPN中有一种 p 型材料存在于两种 n 型材料之间。

NPN晶体管基本上用于将弱信号放大为强信号。

在 NPN 晶体管中,电子从发射极区移动到集电极区,从而在晶体管中形成电流。

这种晶体管在电路中被广泛使用。

PNP和NPN 符号图三极管的3种工作状态分别是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饱和状态。

接下来分享我在微信公众号看到的一种通俗易懂的讲法:三极管工作原理-截止状态三极管的截止状态,这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当三极管的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时,三极管就会进入截止状态。

这就相当于一个关紧了的水龙头,水龙头里的水是流不出来的。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讲解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讲解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讲解三极管,也称为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简称BJT),是一种基本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三极管是由两个PN结组成的,其中一个结称为基-发射结,另一个结称为基-集电结,正向极性从发射区域进入,称为NPN型三极管;反向极性从发射区域进入,称为PNP型三极管。

以下以NPN型三极管为例进行说明。

NPN型三极管由三个掺杂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组成,即N型发射区域、P型基区域和N型集电区域。

发射区域连接到电源负极,集电区域连接到电源正极,基区域则是控制电流的区域。

在放大模式下,三极管的工作可以分为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三个状态。

1.截止区:当基极电流为零时,三极管进入截止区。

此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没有电流流动,相当于一个开路。

三极管在截止区状态下具有很高的电阻,可以将输入信号完全隔离。

2.放大区:当基极电流增大时,三极管进入放大区。

此时,基极电流会从基区流过,导致发射区中间的P-N结区域变为低阻状态。

这样,发射区的电流就可以通过集电区流出。

由于集电极有较低的电阻,三极管可以放大输入信号,并输出放大后的信号。

3.饱和区:当基极电流达到一定的值时,三极管进入饱和区。

此时,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的P-N结区域处于低阻状态,电流大量地从发射极流出到集电极。

三极管在饱和区状态下相当于一个导电的开关,可以将信号输出为高电平。

在开关模式下,三极管通常处于饱和区和截止区之间的状态。

在饱和区,基极电流足够大,导致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的P-N结区域处于低阻状态,电流从发射极到集电极流动,相当于一个导通的开关。

在截止区,基极电流为零,三极管处于断开状态,相当于一个断开的开关。

通过控制基极电流的大小,可以控制三极管的放大或开关功能。

因此,三极管在电子电路中被广泛应用于放大信号和控制电流的功能。

例如,它可以被用作放大器、开关、振荡器和逻辑电路等。

总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结的特性,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通过控制基极电流大小,实现放大信号或控制电流的目的。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与应用一、工作原理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由三个掺杂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构成。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PN结的正向和反向偏置。

1. PN结的正向偏置:当三极管的基极(P型)与发射极(N型)之间加上正向电压时,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形成正向偏置。

此时,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开始流动,称为基极电流(IB),同时发射极与集电极(P型)之间的电流也开始流动,称为集电极电流(IC)。

2. PN结的反向偏置:当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加上反向电压时,基极与集电极之间形成反向偏置。

此时,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流几乎为零,称为截止状态。

3. 工作模式:三极管有三种工作模式:放大模式、截止模式和饱和模式。

- 放大模式:当基极电流足够大,使得集电极电流远大于基极电流时,三极管处于放大模式。

此时,小信号输入到基极,经过放大后输出到集电极。

- 截止模式:当基极电流为零或很小,使得集电极电流几乎为零时,三极管处于截止模式。

此时,三极管不起放大作用。

- 饱和模式:当基极电流足够大,使得集电极电流接近最大值时,三极管处于饱和模式。

此时,三极管可以作为开关使用。

二、应用领域1. 放大器: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放大器电路中。

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大小,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

2. 开关:三极管的饱和和截止模式使其成为理想的开关元件。

通过控制基极电流,可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开关状态。

3. 振荡器: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和反馈电路的结合,可以实现振荡器电路。

振荡器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无线电设备等领域。

4. 电源稳压器:三极管可以用于构建稳压器电路,用于稳定输出电压。

5. 脉冲发生器:三极管可以用于构建脉冲发生器电路,用于产生脉冲信号。

6. 逻辑电路:三极管可以用于构建逻辑门电路,用于实现逻辑运算。

总结: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其工作原理基于PN结的正向和反向偏置。

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三极管可以作为放大器、开关、振荡器、电源稳压器、脉冲发生器和逻辑电路等多种应用。

三极管工作原理简述

三极管工作原理简述

三极管工作原理简述三极管,也叫做晶体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是现代电子学中使用最广泛的元件之一。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在两个PN结之间加入一个控制电极,控制电极可以通过控制电压来控制器件的电流。

我们来了解一下PN结。

PN结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结。

P型半导体中含有大量的空穴,而N型半导体中含有大量的电子。

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连接时,空穴和电子会相互扩散。

这种扩散会导致PN结形成一个电场,这个电场可以阻挡电子和空穴的进入,因此PN结中只有极少数的电子和空穴。

三极管由三个掺杂不同的半导体区组成: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发射极和集电极都是N型半导体,而基极是P型半导体。

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形成一个PN结,而发射极和基极之间也形成一个PN 结。

当三极管中的电压和电流满足一定的条件时,PN结中的电子和空穴会被注入到基极中。

这些电子和空穴在基极中会以不同的方式重新组合。

如果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大于PN结的阈值电压,电子就会从基极流入发射极。

这个过程被称为“注入”。

当电子从基极流入发射极时,会形成一个电流,这个电流被称为“发射极电流”。

发射极电流可以被控制,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来控制电子的注入量。

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增加时,发射极电流也会增加。

如果我们将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压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发射极电流就会流入集电极,形成一个“集电极电流”。

由于集电极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发射极电流的大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控制电流的过程。

通过控制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来控制发射极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

三极管被广泛应用于放大信号和开关电路中,是电子学中不可或缺的元件之一。

一文彻底读懂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最通俗的解释,看完就明白了!

一文彻底读懂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最通俗的解释,看完就明白了!

三极管有三个工作状态;截止、放大、饱和;放大状态很有学问也很复杂,多用于集成芯片,比如运放,现在不讨论;其实对信号的放大我们通常用运放处理。

三极管更多的是做一个开关管来使用,且只有截止、饱和两个状态。

截止状态看作是“关”,饱和状态看作是“开”,Ib≥1mA时,完全可以保证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对于小功率的三极管此时Ic为几十到几百mA,驱动继电器、蜂鸣器等功率器件绰绰有余。

把三极管箭头理解成一个开关,如图1为NPN型三极管,按下开关S1,约1mA的Ib 流过箭头,箭尾比箭头电压高0.6V~0.7V(钳位电压),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c极到e极完全导通,c极电平接近0V(GND);负载RL两端压降接近5V。

Ib与Ic电流都流入e极,根据电流方向,e极为低电平,应接地,c极接负载和电源。

如图2为PNP型三极管,按下开关S2,约1mA的Ib流过箭头,箭尾比箭头电压高0.6V~0.7V(钳位电压),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e极到c极完全导通,c极电平接近5V;负载RL两端压降接近5V。

Ib与Ic电流都流出e极,根据电流方向,e极为高电平,应接电源,c极接负载和地。

如图3,对于NPN三极管,更应该在b极加一个下拉电阻(2~10k),一是为了保证b、e极间电容加速放电,加快三极管截止;二是为了保证给三极管b极一个已知逻辑状态,防止控制输入端悬空或高阻态时对三极管工作状态的不确定。

如图4,对于PNP三极管,更应该在b极加一个上拉电阻(2~10k),原理同上。

如图4和图5,对于感性负载,必须在负载两端并一个反向的续流二极管;三极管在关断时,线圈会自感产生很高的反向电动势,而续流二极管提供的续流通路,同时钳位反向电动势。

防止击穿三极管。

续流二极管的选型必须是快恢复二极管或肖特基二极管,两者响应速度快。

如图5,对于某些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可能并不是真正的0V,一般在1V以内,为保证三极管完全截止,不得不在三极管b极加一个反向稳压管或正向二极管,以提高三极管导通的阈值电压(或钳位电压);根据经验,推挽输出的数字信号不用加;OC输出、二极管输出以及延时控制有必要加;通常稳压管正常的工作电流≥1mA。

三极管工作原理详解

三极管工作原理详解

03
电流放大作用是三极管最基本 的特性,也是其在电子电路中 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载流子的传
1
在三极管中,载流子主要包括空穴和电子。
2
当基极电压发生变化时,基极中的载流子会受到 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形成基极电流。
3
集电极电流的形成是由于基极电流在集电结上产 生电场,使得集电极中的载流子发生运动而形成 的。
三极管工作原理详解
目录
• 三极管简介 •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 三极管的应用 • 三极管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01
三极管简介
定义与类型
定义
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 电流放大和开关控制的功能。
类型
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三 极管可分为NPN型和PNP型。
三极管的结构
组成
在振荡电路中的应用
振荡器
三极管可以作为振荡电路中的核心元 件,通过正反馈和选频网络实现高频 或低频振荡,用于产生特定频率的信 号。
波形发生器
调频/调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三极管的振 荡功能可以实现信号的调频和调相, 用于实现无线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利用三极管的振荡特性,可以产生三 角波、矩形波等波形,用于信号处理、 测试测量等领域。
在开关电路中的应用
逻辑门电路
三极管可以作为逻辑门电 路中的开关元件,实现高 低电平的转换,用于构建 逻辑运算和电路控制。
继电器驱动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三 极管可以用于驱动继电器 或其他开关元件,实现电 路的通断控制。
电机驱动
在电机驱动电路中,三极 管可以用于控制电机的启 动、停止和转向,实现自 动化控制。
三极管由三个区(发射区、基区和集 电区)和两个结(集电极与基极之间 的集电结和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的发射 结)组成。

三极管工作原理详解

三极管工作原理详解

三极管工作原理详解三极管是一种电子元件,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常用于电子电路中作为放大器、开关等功能。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大小和方向来控制输出信号的放大或开关功能。

三极管由三个区域组成,分别是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发射结和集电结都是PN结,而基区是P型材料。

三极管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基于PN结的整流特性。

当三极管的正极(Anode)连接到正电源,负极(Cathode)连接到负电源时,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反向偏置状态。

此时未加保护电极Ube的三极管处于断开状态,没有电流流过三极管。

当在基区施加正电压时,P型的基区中的空穴会向发射区(N型)移动,同时基区与集电区(N型)之间建立起导电通道。

此时,当集电区施加正电压时,由于导电通道的形成,集电结处于正向偏置状态,电流开始从集电区流入三极管。

三极管的放大功能是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大小来实现的。

当输入信号的幅值增大时,基区中的空穴数量也增加,导致电流集中区域的面积增大。

这样,三极管的电流增加,输出信号的放大效果就会增强。

这种现象被称为电流放大。

在三极管作为放大器的情况下,输入信号通过输入信号Uin的变化,控制输入端口的电压Ube上所通过的电流量的变化。

而输出电流Ic的变化则远大于输入端口的电流量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此外,三极管还可以作为开关来使用。

当输入端施加一个高电平时(通常为正电压),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电流可以从集电极流过。

而当输入端施加低电平时(通常为零电压),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电流无法通过三极管。

这样,三极管的开关功能就能实现。

总的来说,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结的整流特性,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大小和方向来控制输出信号的放大或开关功能。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使用,三极管在电子电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在放大器、开关、数字逻辑电路等领域。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与应用一、工作原理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由三个掺杂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构成,通常为两个P型半导体夹着一个N型半导体。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基于PN结的正向和反向偏置。

1. 正向偏置:当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施加一个正向电压时,N型半导体的电子会向基极方向移动,同时P型半导体的空穴也会向基极方向移动。

这样,N型半导体的电子就会与P型半导体的空穴结合,形成电流流动的通道,称为正向电流。

2. 反向偏置: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施加一个反向电压时,N型半导体的电子会被吸引到基极,而P型半导体的空穴会被吸引到发射极。

这样,正向电流被阻断,称为反向电流。

基于以上原理,三极管可以实现信号放大、开关控制等功能。

二、应用领域三极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放大器:三极管可以将微弱的输入信号放大到较大的输出信号。

例如,在音频放大器中,三极管可以放大音频信号,使其能够驱动扬声器。

2. 开关:三极管可以用作开关,将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开关动作。

例如,在数字电子电路中,三极管可以用来实现逻辑门、存储器等功能。

3. 振荡器:三极管可以用于产生高频振荡信号。

例如,在无线电通信中,三极管可以用来产生射频信号,实现无线电收发功能。

4. 温度传感器:三极管的电流与温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将三极管用作温度传感器。

例如,在温度控制系统中,三极管可以用来检测环境温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相应的控制。

5. 电源管理:三极管可以用于电源管理,如电压稳压、电流限制等。

例如,在电子设备中,三极管可以用来保护电路免受过压、过流等问题的影响。

6. 光电器件:三极管也可以用于光电器件中,如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等。

例如,在光通信中,三极管可以用来接收和放大光信号。

总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基于PN结的正向和反向偏置,通过控制电流的流动来实现信号放大、开关控制等功能。

在各个领域中,三极管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放大器、开关、振荡器、温度传感器、电源管理和光电器件等。

三极管工作原理(详解)

三极管工作原理(详解)

三极管工作原理(详解)三极管,也叫晶体三极管,简称晶体管,是一种能够放大电路中微小信号的电子元器件。

它的原理是通过控制一个区域的电子流,来改变另一个区域的电流。

晶体管最早由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发明,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之一。

本文将详细讲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一、晶体管的结构晶体管由三个掺杂不同材料的半导体层构成,分别为发射极(EB)、基极(CB)和集电极(CE)。

发射极(E):它是一个P型半导体,它的厚度很少,通常在0.01毫米以上,但是面积很大,通常在平方数分米。

基极(B):它是一个N型半导体,尽管它的尺寸比发射极大,但它的浓度很低,它是晶体管的控制电极。

集电极(C):它是一个N型半导体,通常比基极大几倍,是晶体管的输出电极。

为了保护晶体管的内部结构,晶体管需要封装成小型的金属或塑料外壳。

封装的芯片会被裸露出来,然后通过银色的金属脚连接电路板。

二、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晶体管是一种由硅和其他半导体材料构成的小型电子元件。

它的最重要的特性是可以放大信号。

晶体管的三个引脚在应用中被分别用作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晶体管通过控制基极的电压,就能够放大电路中的微小信号。

晶体管具有三个工作区,它们分别是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

1. 截止区当基极电压低于截止电压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整个晶体管的结构中没有电流流动。

2. 放大区当基极电压高于截止电压时,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基极电压对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产生控制作用。

如果基极电压升高,晶体管中的电流流向集电极方向就会升高,从而放大晶体管输入的电信号。

3. 饱和区当基极电压继续升高,晶体管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时,晶体管就会进入饱和状态。

在饱和区,晶体管可以用作开关,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

三、晶体管的偏置要正确使用晶体管,需要对其进行偏置操作。

晶体管的偏置,是指将晶体管连接到电路中,并用一个外部电源提供所需要的电力。

基极电压在适当的电压下,即可使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

通俗易懂的三极管工作原理

通俗易懂的三极管工作原理

1、晶体三极管简介。

晶体三极管是 p 型和 n 型半导体的有机结合,两个 pn 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 pn 结的功能发生了质的飞跃,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晶体三极管按结构粗分有 npn 型和 pnp 型两种类型。

如图 2-17 所示。

(用 Q、VT、PQ 表示)三极管之所以具有电流放大作用,首先,创造工艺上的两个特点: (1)基区的宽度做的非常薄;(2)发射区掺杂浓度高,即发射区与集电区相比具有杂质浓度高出数百倍。

2、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其次,三极管工作必要条件是(a)在 B 极和 E 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此电压的大小不能超过 1V);(b)在 C 极和 E 极之间施加反向电压(此电压应比 eb 间电压较高);(c)若要取得输出必须施加负载。

图 2-17 三极管的构造示意图最后,当三极管满足必要的工作条件后,其工作原理如下:(1) 基极有电流流动时。

由于B 极和 E 极之间有正向电压,所以电子从发射极向基极移动,又因为 C 极和 E 极间施加了反向电压,因此,从发射极向基极挪移的电子,在高电压的作用下,通过基极进入集电极。

于是,在基极所加的正电压的作用下,发射极的大量电子被输送到集电极,产生很大的集电极电流。

(2)基极无电流流动时。

在 B 极和 E 极之间不能施加电压的状态时,由于 C 极和 E 极间施加了反向电压,所以集电极的电子受电源正电压吸引而在 C 极和 E 极之间产生空间电荷区,妨碍了从发射极向集电极的电子流动,因而就没有集电极电流产生。

综上所述,在晶体三极管中很小的基极电流可以导致很大的集电极电流,这就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此外,三极管还能通过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导通和截止,这就是三极管的开关作用(开关特性)。

参见晶体三极管特性曲线 2-18 图所示:图 2-18 晶体三极管特性曲线3、晶体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原理如下图所示:A、vt 是一个 npn 型三极管,起放大作用。

B、ecc 集电极回路电源(集电结反偏)为输出信号提供能量。

三极管工作原理分析

三极管工作原理分析

在雷电放电的过程中,由于瞬间放电产生了强烈的电磁脉冲,在临近的设备或电子线路上感应了幅值和变化速率都很高的浪涌电压电流,对某些电子设备产生毁灭性的的破坏,而过压/浪涌防护器件就是为各类电子设备提供防护的,避免设备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遭受雷击浪涌的损坏。

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TVS管(瞬间抑制二极管)三种器件都限压型的浪涌保护器件,都被用来在电路中用作浪涌保护,但是却有不少客户认为TVS二极管不如气体放电管和压敏电阻。

关于TVS二极管和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谁在限压/浪涌防护中作用更大的问题,你怎么看?有比较才能够凸显出优劣,从而找到最佳的方案。

这一招不管是在市场招商还是电子保护器件的选型都是适用的。

但是在这里居然能够看到有人说TVS二极管不如气体放电管和压敏电阻,这个很多工程师们就不同意了。

工程师从反应时间、通流容量以及工作原理三个方面分析了三种过压/浪涌防护器件的优劣,也深深的让小编感受到了TVS二极管的强大,瞬间就能理解TVS二极管为什么应用范围那么广泛了。

三极管工作原理分析,精辟、透彻,看后你就懂随着科学技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晶体三极管作为电子技术中一个最为基本的常用器件,其原理对于学习电子技术的人自然应该是一个重点。

三极管原理的关键是要说明以下三点:1、集电结为何会发生反偏导通并产生Ic,这看起来与二极管原理强调的PN结单向导电性相矛盾。

2、放大状态下集电极电流Ic为什么会只受控于电流Ib而与电压无关;即:Ic与Ib之间为什么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放大倍数关系。

虽然基区较薄,但只要Ib为零,则Ic即为零。

3、饱和状态下,Vc电位很弱的情况下,仍然会有反向大电流Ic的产生。

很多教科书对于这部分内容,在讲解方法上处理得并不适当。

特别是针对初、中级学者的普及性教科书,大多采用了回避的方法,只给出结论却不讲原因。

即使专业性很强的教科书,采用的讲解方法大多也存在有很值得商榷的问题。

图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图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图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一、概念理解1、N型半导体:又称为电子型半导体。

在纯净的硅晶体中通过特殊工艺掺入少量的五价元素(如磷、砷、锑等)而形成,其内部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

所以,N半导体内部形成带负电的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而少数载流子是空穴。

N型半导体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

由于自由电子主要由所掺入的杂质提供,所以掺入的五价杂质越多,自由电子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就越强。

而空穴由热激发形成,环境温度越高,热激发越剧烈。

2、P型半导体:又称为空穴型半导体。

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三价元素(如硼)而形成,其内部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所以,P型半导体内部形成带正电的多数载流子——空穴,而少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P型半导体主要靠空穴导电。

由于空穴主要由所掺入杂质原子提供,掺入三价的杂质越多,空穴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就越强。

而自由电子是由热激发形成,环境温度越高,热激发越激烈。

3、PN结及特性:P型和N型半导体接触时,在界面附近空穴从P型半导体向N型半导体扩散,电子从N型半导体向P型半导体扩散。

空穴和电子相遇而复合,载流子消失。

因此在界面附近的结区中有一段距离缺少载流子,却有内建一个由N区指向P区的内电场。

由于内电场是由多子建成,所以达到平衡后,内建电场将阻挡多数载流子的扩散,但不能阻止少数载流子。

P区和N区的少数载流子一旦接近PN 结,便在内电场的作用下漂移到对方。

PN结的单向导电性外加正向电压(正偏):在外电场作用下,多子将向PN结移动,结果使空间电荷区变窄,内电场被削弱,有利于多子的扩散而不利于少子的漂移,扩散运动起主要作用。

结果,P区的多子空穴将源源不断的流向N区,而N区的多子自由电子亦不断流向P区,这两股载流子的流动就形成了PN结的正向电流。

外加反向电压(反偏):在外电场作用下,多子将背离PN结移动,结果使空间电荷区变宽,内电场被增强,有利于少子的漂移而不利于多子的扩散,漂移运动起主要作用。

三极管工作原理分析精辟透彻看后你就懂

三极管工作原理分析精辟透彻看后你就懂

三极管工作原理分析精辟透彻看后你就懂三极管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它的工作原理非常复杂,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概念和理论来理解其工作原理。

三极管由三个控制端组成,分别是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

基极是控制三极管工作的输入端,发射极是输出端,而集电极则与外部电源相连。

三极管常见的两种类型是NPN型和PNP型。

以NPN型三极管为例,当控制电压(即基极电压)为零时,三极管处于截断状态,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没有电流流动。

当我们施加一个正向电压到基极时,就会产生一个电流,使得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有电流流动。

这时,基极电压会引起发射极/基极结的正向偏置,进而使得集电极/基极结逆向偏置。

由于集电极/基极结逆向偏置,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将大大增加,形成一个放大倍数。

这种情况下,三极管被称为放大器,因为它可以将较小的输入信号放大到较大的输出信号。

三极管的放大性能主要取决于一个称为共集电极配置(也称为“电流跟随”或“射频放大器”)的电路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集电极是输出端,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电流。

通过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控制,我们可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

除了放大功能外,三极管还可以用作开关。

当控制电压(基极电压)为零时,三极管处于关断状态,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没有电流流动。

当我们施加一个正向电压到基极时,三极管被打开,允许电流流动。

这种情况下,三极管被称为开关。

三极管还有其他一些特性,如温度特性、频率响应、饱和电压等。

它们会影响三极管的工作性能,需要在设计电路时进行考虑。

总之,三极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子器件,可以用作放大器和开关。

理解其工作原理对于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至关重要。

通过上述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三极管工作原理及详解

三极管工作原理及详解

三极管工作原理及详解三极管是一种电子元器件,也被称为晶体管,是现代电子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器件。

它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通常由一个n-型材料和两个p-型材料组成,形成了一个n-p-n结构。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由一个基极(B,用于控制电流流动)、一个发射极(E,用于输入电流)和一个集电极(C,用于输出电流)组成。

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解:1.PN结反偏扩散:当三极管的发射结(BE结)处于反偏状态时,即使输入电压很小,也会有导电电子和空穴被扩散进入发射结。

这会导致发射结区域的电荷强度减小,使其变得非常薄。

基极结(BC结)也被反偏,因此极少有电子和空穴从基极端扩散进入。

2.动态增益:由于发射结非常薄,即使很小的输入电流(基电流)也能穿过发射结流入发射区。

这些电流在发射结区域中的散射使得电流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了由基电流控制的大电流放大器。

3.输出由输入控制:三极管的工作特点是,当输入信号施加在基极上时,这将导致在发射结和基结之间发生器件动作,如三极管的增益。

因此,输入电流的小变化就会导致输出电流的相应变化。

4.级联放大:三极管的输出可以直接连接到下一个三极管的输入,以实现级联放大,从而进一步增大信号的幅度。

这是因为三极管具有很高的放大倍数,通常在100以上。

5.工作模式:三极管的工作可以分为三种模式:放大模式、截止模式和饱和模式。

放大模式是三极管最常见的工作模式,此时三极管的输入电压足够大以驱动输出电流。

截止模式是指输入电压不足以驱动输出电流,此时三极管处于关闭状态。

饱和模式是指输入电压非常高,以至于电流饱和,此时三极管处于完全开启状态。

6.用途广泛:三极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在电子电路中应用广泛。

它可以用作放大器、开关、振荡器等。

例如,在放大器电路中,通过适当地设置电路参数,可以使输入信号的微小变化引起输出电流的大幅度变化,从而实现信号放大功能。

在开关电路中,三极管可以通过控制输入电流的开关行为,打开或关闭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极管工作原理分析,精辟、透彻,看后你就懂随着科学技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晶体三极管作为电子技术中一个最为基本的常用器件,其原理对于学习电子技术的人自然应该是一个重点。

三极管原理的关键是要说明以下三点:1、集电结为何会发生反偏导通并产生Ic,这看起来与二极管原理强调的PN结单向导电性相矛盾。

2、放大状态下集电极电流Ic为什么会只受控于电流Ib而与电压无关;即:Ic与Ib之间为什么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放大倍数关系。

虽然基区较薄,但只要Ib为零,则Ic即为零。

3、饱和状态下,Vc电位很弱的情况下,仍然会有反向大电流Ic 的产生。

很多教科书对于这部分内容,在讲解方法上处理得并不适当。

特别是针对初、中级学者的普及性教科书,大多采用了回避的方法,只给出结论却不讲原因。

即使专业性很强的教科书,采用的讲解方法大多也存在有很值得商榷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讲解方法的切入角度不恰当,使讲解内容前后矛盾,甚至造成讲还不如不讲的效果,使初学者看后容易产生一头雾水的感觉。

笔者根据多年的总结思考与教学实践,对于这部分内容摸索出了一个适合于自己教学的新讲解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收到了一定效果。

虽然新的讲解方法肯定会有所欠缺,但本人还是怀着与同行共同探讨的愿望不揣冒昧把它写出来,以期能通过同行朋友的批评指正来加以完善。

一、传统讲法及问题:传统讲法一般分三步,以NPN型为例(以下所有讨论皆以NPN型硅管为例),如示意图A。

1.发射区向基区注入电子;2.电子在基区的扩散与复合;3.集电区收集由基区扩散过来的电子。

”(注1)问题1:这种讲解方法在第3步中,讲解集电极电流Ic的形成原因时,不是着重地从载流子的性质方面说明集电结的反偏导通,从而产生了Ic,而是不恰当地侧重强调了Vc的高电位作用,同时又强调基区的薄。

这种强调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以为只要Vc足够大基区足够薄,集电结就可以反向导通,PN结的单向导电性就会失效。

其实这正好与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相矛盾。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恰恰要求在放大状态下Ic与Vc在数量上必须无关,Ic只能受控于Ib。

问题2:不能很好地说明三极管的饱和状态。

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时,Vc的值很小甚至还会低于Vb,此时仍然出现了很大的反向饱和电流Ic,也就是说在Vc很小时,集电结仍然会出现反向导通的现象。

这很明显地与强调Vc的高电位作用相矛盾。

问题3:传统讲法第2步过于强调基区的薄,还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误解,以为是基区的足够薄在支承三极管集电结的反向导通,只要基区足够薄,集电结就可能会失去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

这显然与人们利用三极管内部两个PN结的单向导电性,来判断管脚名称的经验相矛盾。

既使基区很薄,人们判断管脚名称时,也并没有发现因为基区的薄而导致PN结单向导电性失效的情况。

基区很薄,但两个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仍然完好无损,这才使得人们有了判断三极管管脚名称的办法和根据。

问题4:在第2步讲解为什么Ic会受Ib控制,并且Ic与Ib之间为什么会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时,不能形象加以说明。

只是从工艺上强调基区的薄与掺杂度低,不能从根本上说明电流放大倍数为什么会保持不变。

问题5:割裂二极管与三极管在原理上的自然联系,不能实现内容上的自然过渡。

甚至使人产生矛盾观念,二极管原理强调PN 结单向导电反向截止,而三极管原理则又要求PN结能够反向导通。

同时,也不能体现晶体三极管与电子三极管之间在电流放大原理上的历史联系。

二、新讲解方法:1、切入点:要想很自然地说明问题,就要选择恰当地切入点。

讲三极管的原理我们从二极管的原理入手讲起。

二极管的结构与原理都很简单,内部一个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如示意图B。

很明显图示二极管处于反偏状态,PN结截止。

我们要特别注意这里的截止状态,实际上PN结截止时,总是会有很小的漏电流存在,也就是说PN结总是存在着反向关不断的现象,PN结的单向导电性并不是百分之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主要是因为P区除了因“掺杂”而产生的多数载流子“空穴”之外,还总是会有极少数的本征载流子“电子”出现。

N区也是一样,除了多数载流子电子之外,也会有极少数的载流子空穴存在。

PN结反偏时,能够正向导电的多数载流子被拉向电源,使PN结变厚,多数载流子不能再通过PN结承担起载流导电的功能。

所以,此时漏电流的形成主要靠的是少数载流子,是少数载流子在起导电作用。

反偏时,少数载流子在电源的作用下能够很容易地反向穿过PN结形成漏电流。

漏电流只所以很小,是因为少数载流子的数量太少。

很明显,此时漏电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少数载流子的数量。

如果要想人为地增加漏电流,只要想办法增加反偏时少数载流子的数量即可。

所以,如图B,如果能够在P区或N区人为地增加少数载流子的数量,很自然的漏电流就会人为地增加。

其实,光敏二极管的原理就是如此。

光敏二极管与普通光敏二极管一样,它的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因此,光敏二极管工作时应加上反向电压,如图所示。

当无光照时,电路中也有很小的反向饱和漏电流,一般为1×10-8 —1×10 -9A(称为暗电流),此时相当于光敏二极管截止;当有光照射时,PN结附近受光子的轰击,半导体内被束缚的价电子吸收光子能量而被击发产生电子—空穴对,这些载流子的数目,对于多数载流子影响不大,但对P区和N区的少数载流子来说,则会使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大大提高,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反向饱和漏电流大大增加,形成光电流,该光电流随入射光强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光电流通过负载RL时,在电阻两端将得到随人射光变化的电压信号。

光敏二极管就是这样完成电功能转换的。

光敏二极管工作在反偏状态,因为光照可以增加少数载流子的数量,因而光照就会导致反向漏电流的改变,人们就是利用这样的道理制作出了光敏二极管。

既然此时漏电流的增加是人为的,那么漏电流的增加部分也就很容易能够实现人为地控制。

2、强调一个结论:讲到这里,一定要重点地说明PN结正、反偏时,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所充当的角色及其性质。

正偏时是多数载流子载流导电,反偏时是少数载流子载流导电。

所以,正偏电流大,反偏电流小,PN结显示出单向电性。

特别是要重点说明,反偏时少数载流子反向通过PN结是很容易的,甚至比正偏时多数载流子正向通过PN结还要容易。

为什么呢?大家知道PN结内部存在有一个因多数载流子相互扩散而产生的内电场,而内电场的作用方向总是阻碍多数载流子的正向通过,所以,多数载流子正向通过PN结时就需要克服内电场的作用,需要约0.7伏的外加电压,这是PN结正向导通的门电压。

而反偏时,内电场在电源作用下会被加强也就是PN结加厚,少数载流子反向通过PN结时,内电场作用方向和少数载流子通过PN结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说此时的内电场对于少数载流子的反向通过不仅不会有阻碍作用,甚至还会有帮助作用。

这就导致了以上我们所说的结论:反偏时少数载流子反向通过PN结是很容易的,甚至比正偏时多数载流子正向通过PN结还要容易。

这个结论可以很好解释前面提到的“问题2”,也就是教材后续内容要讲到的三极管的饱和状态。

三极管在饱和状态下,集电极电位很低甚至会接近或稍低于基极电位,集电结处于零偏置,但仍然会有较大的集电结的反向电流Ic产生。

3、自然过渡:继续讨论图B,PN结的反偏状态。

利用光照控制少数载流子的产生数量就可以实现人为地控制漏电流的大小。

既然如此,人们自然也会想到能否把控制的方法改变一下,不用光照而是用电注入的方法来增加N区或者是P区少数载流子的数量,从而实现对PN结的漏电流的控制。

也就是不用“光”的方法,而是用“电”的方法来实现对电流的控制(注2)。

接下来重点讨论P区,P区的少数载流子是电子,要想用电注入的方法向P区注入电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如图C所示,在P区下面再用特殊工艺加一块N型半导体(注3)。

图C所示其实就是NPN型晶体三极管的雏形,其相应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功能与三极管完全相同。

为方便讨论,以下我们对图C中所示的各个部分的名称直接采用与三极管相应的名称(如“发射结”,“集电极”等)。

再看示意图C,图中最下面的发射区N型半导体内电子作为多数载流子大量存在,而且,如图C中所示,要将发射区的电子注入或者说是发射到P区(基区)是很容易的,只要使发射结正偏即可。

具体说就是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加上一个足够的正向的门电压(约为0.7伏)就可以了。

在外加门电压作用下,发射区的电子就会很容易地被发射注入到基区,这样就实现对基区少数载流子“电子”在数量上的改变。

4、集电极电流Ic的形成:如图C,发射结加上正偏电压导通后,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电子就会很容易地被大量发射进入基区。

这些载流子一旦进入基区,它们在基区(P区)的性质仍然属于少数载流子的性质。

如前所述,少数载流子很容易反向穿过处于反偏状态的PN结,所以,这些载流子——电子就会很容易向上穿过处于反偏状态的集电结到达集电区形成集电极电流Ic。

由此可见,集电极电流的形成并不是一定要靠集电极的高电位。

集电极电流的大小更主要的要取决于发射区载流子对基区的发射与注入,取决于这种发射与注入的程度。

这种载流子的发射注入程度及乎与集电极电位的高低没有什么关系。

这正好能自然地说明,为什么三极管在放大状态下,集电极电流Ic与集电极电位Vc的大小无关的原因。

放大状态下Ic并不受控于Vc,Vc 的作用主要是维持集电结的反偏状态,以此来满足三极管放大态下所需要外部电路条件。

对于Ic还可以做如下结论:Ic的本质是“少子”电流,是通过电子注入而实现的人为可控的集电结“漏”电流,因此它就可以很容易地反向通过集电结。

5、Ic与Ib的关系:很明显,对于三极管的内部电路来说,图C与图D是完全等效的。

图D就是教科书上常用的三极管电流放大原理示意图。

看图D,接着上面的讨论,集电极电流Ic与集电极电位Vc 的大小无关,主要取决于发射区载流子对基区的发射注入程度。

通过上面的讨论,现在已经明白,三极管在电流放大状态下,内部的主要电流就是由载流子电子由发射区经基区再到集电区贯穿三极管所形成。

也就是贯穿三极管的电流Ic主要是电子流。

这种贯穿的电子流与历史上的电子三极管非常类似。

如图E,图E就是电子三极管的原理示意图。

电子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因为其结构的直观形象,可以很自然得到解释。

如图E所示,很容易理解,电子三极管Ib与Ic之间的固定比例关系,主要取决于电子管栅极(基极)的构造。

当外部电路条件满足时,电子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在放大状态下,穿过管子的电流主要是由发射极经栅极再到集电极的电子流。

电子流在穿越栅极时,很显然栅极会对其进行截流,截流时就存在着一个截流比问题。

截流比的大小,则主要与栅极的疏密度有关,如果栅极做的密,它的等效截流面积就大,截流比例自然就大,拦截下来的电子流就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