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介绍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本质、起源、功能和价值的哲学分支。
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感知、创造和欣赏,以及美在艺术、文化和社会中的作用。
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难以捉摸的概念,因为它涉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因素。
从客观角度来看,美是一种形式或结构,具有和谐、平衡和秩序等特点。
从主观角度来看,美是一种情感体验,与个体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因此,美的本质既包括客观的形式特征,也包括主观的情感反应。
2.美的起源:关于美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模仿和再现,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另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心灵的表现,源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文化的创造,源于人类对艺术和审美的独特理解和实践。
3.美的功能:美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认知功能、情感功能、道德功能和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是指美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功能是指美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道德功能是指美可以传递道德价值,引导人们追求美好品质和行为。
社会功能是指美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4.美的价值:美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美价值,即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二是实用价值,即美在生活、艺术和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贡献。
审美价值体现了美的超越性和普遍性,使人们能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实用价值体现了美的实用性和创造性,使人们能够通过美的创造和应用来改善生活、发展文明和推动科技进步。
5.美的鉴赏:美的鉴赏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评价和欣赏的过程。
美的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包括对美的敏感度、辨别力和创造力等。
此外,美的鉴赏还受到个体差异、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美的鉴赏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提高和完善。
6.美的类型: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美、人造美、形式美、内容美、抽象美、具象美等。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美学原理的认识
美学原理的认识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产生和美的表现的学科。
在认识美学原理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美学的基本概念的认识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美可以是艺术作品的美,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美。
在美学中,美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美是指所有的能引起人类美感的事物,狭义上的美是指那些拥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事物。
美学强调审美经验的主体性,即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所感受到的美会存在差异。
二、对美的产生的认识美的产生涉及了许多因素,其中包括作品或对象本身的特征,以及观赏者的主观认识。
美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 物质的美:美的产生需要良好的感官刺激,例如典雅的音乐旋律、动人的色彩搭配等。
2. 形式的美:作品或对象的形式要具有对称美、比例美、节奏美等特征,才能增加审美价值。
3. 内在的美:作品或对象的主题、情感、理念等内在因素对于增强作品的美的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4. 文化的美:作品或对象所反映出来的文化背景及其所表达的文化特征也是影响美的产生的重要因素。
5. 个体的主观感受:个体的主观感受也是影响美的产生的重要因素。
三、对美的表现的认识美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戏剧艺术等。
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在欣赏时需要针对特定的艺术形式进行鉴赏和评价。
1. 视觉艺术: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观者通过欣赏作品来领略艺术的魅力。
2. 音乐艺术:音乐艺术主要包括器乐、声乐、交响乐等,音乐家通过各种乐器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观者可以通过听音乐来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美感。
3. 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主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家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读者通过阅读作品来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
4. 戏剧艺术:戏剧艺术主要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演员通过表演来传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观众通过观看演出来领略其中所蕴含的美感。
美学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1、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关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引起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的自由感。
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2、距离说: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
代表人是英国的爱德华。
布洛。
3、移情:所谓移情,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知觉、情感外射到外界的事物上,设身处地的把原来无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他也有了感知和情感,从而构成了物我同一,甚至物我两忘的境界。
移情说作为一种正式的审美经验理论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利普斯。
4、美的规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所谓“美的规律”是指事物之所以具有美的特征,之所以成为美的对象的规律。
美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美的事物的本质,或者说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
意思是说任何事物,凡是符合美的规律就是美的不符合就是不美的,换言之,凡是美的事物就是符合美的规律,反之就不符合美的规律。
5、崇高: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
它主要指(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6、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悲剧,它比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种类中的悲剧(2分)。
究其实质来说,所谓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式,是一种崇高的美。
7、净化: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舒缓、疏通和宣泄过分强烈的情绪,恢复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即美感。
8、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就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产生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美,即自然事物、自然景观及其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美。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美学原理新新编——挂科难系列彬哥荣誉出品LESSON 11.什么是美感答案1.⼈类社会⽣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的产⽣了⼈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
学姐答案:美感是⼈对⾃⾝本质⼒量的直观。
百度答案: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2.关于美学之⽗鲍姆嘉通。
提出并建⽴了“美学”这⼀特殊的哲学学科,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因此被誉为“美学之⽗”。
其主要观点:⑴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⑵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3. 西⽅美学从形⽽上到形⽽下的标志(彬哥说:“形⽽上者谓之道,形⽽下者谓之器”。
形⽽上就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形⽽下就是具体的可触摸的器物。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提出。
肯定了客观现实的存在和社会⽣活的本质是实践,⽽不是什么精神。
4.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性差异性:P320 ⼀、美感的时代差异性。
⼆、美感的名族差异性。
三、美感的阶级差异性。
形成原因:⼀、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
⼆、个性特征与社会⽂化因素。
三、个性特征与个体的⼼境。
先天因素-⽓质:多⾎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神经系统类型: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共性:与个性相对。
不想多说了5. 美感的⼼理因素美感⼼理活动的因素: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相互关系: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互相作⽤,互相转化,能动的综合统⼀。
6. 审美的⼼理特征审美的感知觉、情感、想象、领悟。
7. 美感的想象P291 不知道怎么写。
8.西⽅现代审美流派移情说、直觉说、⼼理分析学派、格式塔⼼理学、⼼理距离说9美学的历史美学作为独⽴的学科是从德国⼗⼋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和现代西⽅美学的崛起,标志着美学在西⽅进⼊了⼀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旧美学的解体过程中,各种现代美学流派所做的⼯作,主要是为⾃⼰寻找重建美学体系的新的理论⽀点。
10美学的研究任务⼀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美学原理概念
美学原理概念
一、Introduction
美学原理概念是从中国古典哲学中获得的,它重视审美行为的道德起源和认识,重视客观的审美价值标准和人们审美行为的自然规律。
美学原理概念把美视为衡量客观世界秩序的一种人类的思考行为,美学的核心是它的原理。
二、理论基础
美学原理概念的基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和合思想”,它是从认
识论和审美论的角度出发,从伦理学的视角研究审美的本质。
它的原理包括“和合”、“调和”、“美学”及“自然”。
它认为,美受到七种
要素的共同影响:基准、形式、节奏、逻辑性、反常、趣味和统一性。
三、实践应用
美学原理概念有很多实践应用。
如:在室内装饰中,可以借鉴“和合”的思想来营造舒适美观的家居空间;在摄影中,可以从构图、色彩等方面来考虑摄影者的审美感受;在建筑设计中,可以结合“和合”原理,考虑结构、配色、气氛等多种因素,设计出适应环境的合理建筑。
四、结论
美学原理概念是从中国古典哲学中提取出来的,由“和合”、“调和”、“美学”和“自然”四个原理组成,在审美的方面,它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契合精神、有序的审美行为表达方式,以及以人为本的审美价值观念,它对室内装饰、摄影、建筑设计等的实践应用都有着重
要的指导作用。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美学:美学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归纳起来,美学有以下定义: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对美学词汇进行语言分析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的科学。
优美:亦称“秀美”。
美学范畴之一。
与“崇高”相对。
指事物呈现出婉约柔和、纤巧雅致的特性,以此唤起人们亲切、愉悦、平和、自由的审美感受。
崇高:是一个与优美相对的美学范畴,崇高是以人力反抗自然、以人性反抗兽性、在挑战拼搏抗争中获得的精神愉悦,是实践主体的巨大精神力量的表征。
丑:事物的否定性审美价值。
违反社会目的是丑在内容方面的特征,与伦理学领域中的否定性道德价值“恶”相联系;背离客观规律是丑在形式方面的特征,与认识领域中的否定性认识价值“误”相联系。
丑所引起的审美经验是一种否定性情感,它使主体产生痛苦、压抑、惊骇、厌恶等。
荒诞: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
荒诞是人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也是现象和本质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往往以非理性和异化形态表现出来,现实中的荒诞是审美活动范畴中荒诞的根源,荒诞审美形态是对现实中荒诞人生时间以审美的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
荒诞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二、简答1、美是什么?(优缺)美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概括归纳起来不外五个方面:(一)美在客观说。
这种理论最初注重美的自然属性的研究,发现了有关和谐、比例、对称、多样统一等美的外观形式法则。
后来侧重于社会美的研究,对美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有精辟的论述。
代表人物有狄德罗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二)美在主观说。
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这种理论在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感情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代表人物有休谟、康德、柯罗齐等。
(三)主、客观关系说。
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二者的结合中。
但在论说中有倾向于客观的,也有倾向于主观的。
美学原理pdf
美学原理是关于美的概念、美的性质和美的评价的理论探讨。
它是研究艺术、审美和美感的学科,包含了一系列核心原理。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美学原理:
1.客观性与主观性:美学认为,美并非完全主观的感受,而是具有一定客观标准的。
虽然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有所不同,但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普遍共识的美的特征。
2.真实与表现:美学强调艺术作品要真实地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社会现实。
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技巧,试图将内心的情感和外在世界的真相传达给观众。
3.比例与秩序:美学指出,人们对于比例和秩序的感知有着天然的好感。
艺术作品在构图、配色和形态上的协调与平衡,有助于产生美的感受。
4.独创与创新:美学鼓励艺术家发挥创造力,突破传统框架,表达个人独特的想法和审美观。
创新是美学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能带来新的美的体验。
5.情感与共鸣:美学认为,艺术作品通过触发观众的情感和共鸣,才能产生真正的美感。
情感的表达和共鸣的产生,需要艺术家的深入观察和感悟,以及观众的开放心态和感受能力。
6.价值与意义:美学认为,在美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种价值观和意义。
艺术作品能够启发人们思考生活、人性和社会问题,引导人们感悟美的深层含义。
这些美学原理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以及美的体验。
以这些原则为指导,人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美,并从中获得精神享受和启发。
美学原理是什么
美学原理是什么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感和审美经验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关注美的本质、美的产生和美的评价等问题,旨在探讨美的特点和美的规则。
美学原理基于人们对于美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规律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客观性原则:美学原理认为美不仅仅是主观感受,也有客观性。
美学家研究了各种艺术形式和自然界中的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普遍特征。
2. 协调与对比原则:美学原理认为美的表现和欣赏需要一种协调和对比的手法。
通过色彩、形状、音乐的变化组合等手段,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美的效果。
3.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美学原理强调美的创作既需要理性的思考,也需要感性的表达。
美学家认为,艺术家应该既注重技巧和知识的积累,又要有真诚和情感的表达。
4. 象征性和意义的传递:美学原理认为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表面的表现,还包含了一定的象征性和意义。
艺术家通过符号、隐喻等手法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触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5. 美的吸引力和共鸣:美学原理认为美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和共鸣力,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情感共鸣。
艺术家通过精心的表达和设计,创造出具有共同情感和价值观的美的形象。
总之,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通过研究艺术的特点和规则,探索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评价的基本原理。
它旨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些创作的指导和参考。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
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诗》
• 4、客观性与社会性旳统一说 • 李泽厚
• 美是“人旳本质力量旳对象化”,是“自 由旳形式”
第四讲 美旳本质旳初步探索
• 一、美旳本质和人旳本质、生活旳本质旳 关系
• “自由自觉旳活动恰恰就是人旳类旳特 征。”
•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觉得美也。” •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
其用。”
• (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
• ④ 方式 • 美旳东西产生快感是必然旳。
• 但凡不凭概念而被以为必然产生快感 旳对象就是美旳。
• 4、黑格尔
• 美旳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内 容旳实在是由理性生发出来旳,是作为理 念旳客观性相。
• 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旳统一,在 这统一中,感性形式隶属于理性内容,是 理性内容旳显现。
• 第四种:美学研究审美心理学。(立普斯、 布洛)
• 我国有关美学旳研究主要涉及下列几种方面 旳内容:
• 第一,美旳问题。
•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 第三,艺术问题。
• 五、美学与其他学科旳关系 • (一) 美学与哲学旳关系 • (二)美学与心理学旳关系 • (三)美学与伦理学旳关系 • (四)美学与文艺学旳关系
美学原理是什么
美学原理是什么美学原理是关于美的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认知、欣赏和创造等方面。
美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而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美学原理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美学原理进行探讨。
首先,美学原理是对美的认知和评价的规律的研究。
美是一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体现。
美学原理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景色、人体、动物,以及人类创造的文学、艺术、建筑等。
美学原理通过对美的认知和评价的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美的本质和特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
其次,美学原理是对美的创造和表现的规律的研究。
美学原理不仅关注人们对美的认知和评价,还关注人们对美的创造和表现。
美学原理研究的内容包括美的表现形式、美的创作方法、美的表现手段等。
通过对美的创造和表现的规律进行研究,美学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美的产生和表现过程,促进美的创作和表现的发展。
再次,美学原理是对美的价值和作用的规律的研究。
美学原理不仅关注美的认知和评价,还关注美的价值和作用。
美学原理研究的内容包括美的价值取向、美的作用影响等。
通过对美的价值和作用的规律进行研究,美学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美的重要性和作用,促进美的价值和作用的实现和发挥。
最后,美学原理是对美的历史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
美学原理不仅关注美的认知和评价,还关注美的创造和表现,以及美的价值和作用。
美学原理研究的内容包括美的历史渊源、美的发展演变等。
通过对美的历史和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美学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美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促进美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美学原理是对美的认知和评价的规律、对美的创造和表现的规律、对美的价值和作用的规律、以及对美的历史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
美学原理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促进美的创作和表现的发展,实现美的价值和作用,传承和发展美的历史和文化。
因此,美学原理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原理叶朗
美学原理叶朗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及其规律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里,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美学原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叶朗所提出的美学原理。
叶朗在其《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六个美学原理,包括美的主客性、美的形式、美的审美感受、美的表现、美的风格和美的价值。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六个原理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美的主客性。
叶朗认为,美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或者普适规律,而是涉及到一个主客之间的互动过程。
美的产生与体验需要主体及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与客体的特性、形式等密切相关。
这个主客之间的互动是美的存在的基础。
其次是美的形式。
美是一种精神的、无物质基础的东西,表现为各种形式,如艺术、文学、音乐、舞蹈等。
为了表现和传达美,艺术家和作者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去展现,形式既是传达手段,也是美的本身。
第三个原理是美的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是指在欣赏艺术作品或物质事物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可以是美感,也可以是其他感受,如幸福、恐惧、悲伤等。
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差异很大,这个原因也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和文化背景不同。
第四个原理是美的表现。
美的表现通常是指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美的感受和美的本质。
美的表现有很多方式,包括绘画、音乐、戏剧、文学作品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等等。
同时,表达美的不仅是艺术创作者,更包括了观众和读者。
第五个原理是美的风格。
美的风格是指各种艺术作品中独特的风格特征,如印象派的点彩画法、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图法等。
这些风格特征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具有独特的表现。
风格的存在不仅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而且有时也成为了某个艺术流派或者代表作品的标志。
最后一个原理是美的价值。
美的价值是指美对人类生活、精神世界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美所包含的内涵、哲学意义以及文化背景,都是美术、文学、音乐等艺术作品及其价值的一部分。
同时,美艺术作品作为文化遗产,也有其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价值。
以上就是叶朗提出的六个美学原理,它们很好地阐释了美的主客性、形式、审美感受、表现、风格以及价值等各个方面。
美学原理
绪论1、美学学科的名称,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的,但不能说,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鲍姆加通开始的。
2、中国美学的历史有三个黄金时代:(一)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代表人物:@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①,道,气,象。
审美客体并不是孤立的有限的象,象必须体现道,体现气,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虚带实,以实带虚。
③,味,是审美享受,提倡“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无味也是一种美,是最高的味—平淡”。
妙,是老子第一次提出,体现道的无规定性无限性的一面。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
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②,“兴、观、群、怨”说,核心是和谐。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 《易传》是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
@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美学的传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①,崇尚三玄:《老子》《庄子》《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
③,美学范畴:风骨,隐秀,神思。
代表人物: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提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三)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
代表人物:①,王夫之②,叶燮《原诗》石涛《画语录》3、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一)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其中在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
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二)现代:朱光潜和宗白华、丰子恺。
朱光潜对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都有精深的研究,代表著作《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西方美学史》。
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立足点是中国哲学。
(三)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就是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
第二次美学热潮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整理人:刘博1.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问题,审美经验、审美意识问题,艺术问题2.美学学科的确立:1735年鲍姆嘉通发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1750年他正式出版《美学》第一卷,标志着美学学科的正式确立3.古代美学思想的出现与文艺关系密切。
中国:《乐记》:和而不同顾恺之:绘画以形写神西方:最初的美学思想散见于《文艺对话集》(柏拉图)、《诗学》、《修辞学》(亚里士多德)4.美是一种感受性很强的体验,离开人的感性体验,它就不存在了。
如:动物不能感受到美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和心情差的时候,对美的感受截然不同。
5.美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年轻化:古老的学问,年轻的学科。
(作为独立的学科在近代才正式确立)多元化:流派纷呈,没有建立完整统一的体系6.自然美(1)自然美客观自然界中自然物的美(2)自然美产生于“自然的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自然的支配、改造,并使之为“我”所用的关系。
【1】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之前,自然对人类“为我所用”的关系并不存在。
【2】人类诞生之初,“为我所用”的关系也并为形成,那时候,人是自然界的奴隶。
【3】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逐渐产生了日益密切、广泛的关系。
原来与人类无关或对人类有害的自然物,转而成为与人类有关或对人类有益的了。
自然变成了“为我所用”的自然,打上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烙印,具备了能使人从中观照自我力量的审美特点。
(3)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到自然物上的社会实践,是构成自然美的决定因素,而自然物自身的某些属性,如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以及结构形式的属性等,构成自然事物美的物质条件。
(4)“自然的人化”的形式与自然美的形态1、“自然的人化”,指经过人类实践,自然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整体性的根本变化:它对人有害的内容已消失,以其感性形式吸引人。
2、“自然的人化”存在三种基本形式:A 自然物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使人们得以从中直观自身。
B自然物作为人类可亲的生活环境而具有“人化”的意义,从而获得审美价值。
美学原理如何理解人的美
美学原理如何理解人的美
对于人的美,美学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 形体美- 人体的整体形体比例匀称、线条流畅美观,体现了形体的和谐之美。
2. 表情美- 面部五官的特征组合,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反映内心思想情感,体现精神之美。
3. temperament美- 个性、气质、风度等内在品质的吸引力,体现人的整体气质之美。
4. 智能美- 智力、才华、学识令人赏识、仰慕。
体现智力之美。
5. 道德美德美- 具备道德规范、价值理想和高尚情操,体现人的道德之美。
6. 生活艺术美- 生活方式、言谈举止所展现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感染力。
7. 劳动美- 劳动过程中体现的积极向上精神面貌。
8. 人的美是内外兼备的统一体,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人的全面发展。
综合来看,人的美是形体、精神、智力、品质的和谐统一。
美学原理
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 、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 、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 、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 、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7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 、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人的美属于什么美学原理
人的美属于什么美学原理
1. 人的外表美常被认为符合对称、比例、和谐的原则,这源自古希腊美学中的“金分割比例”思想。
2. 从表现主义美学看,人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也是美的重要来源,外在形式美仅是一种表达。
3. 现代功能主义美学强调功能性、合目的性也是美的标准,人的行为能力也可体现一种美。
4. 后现代主义美学否定任何绝对的、固定的美标准,认为美是时代与文化的产物,意义不是固有的。
5. 东方美学中,人的美常与自然相符合,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或成就一种高远的精神气韵。
6. 对人的美的判断需要综合多角度审美理想,不能局限在某一美学范式。
7. 美不仅在外形,更在人的内心、品性和生活状态,需要整体审视。
希望这些初步概括对您有所帮助。
人的美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深刻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1.1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
对1【单选题】首次提出“美学”一词是在()年。
17502【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是()。
文艺对话录3【单选题】“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的名言。
宗白华4【判断题】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
对5【判断题】“美学大讨论”的主题是美的本质。
对6【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大的包括()。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1.2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对1【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审美活动2【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
文化大综合3【多选题】美学的特点是()。
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4【多选题】美学学科的性质是()。
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中的学科5【判断题】美学是审美意识()。
错6【判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
对1.3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他与道家美学有密切关系。
对1【单选题】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
王朝闻或王兆文。
2【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目的是()。
主要是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理论修养。
还有提高自己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审美设计的能力,扩大知识面等。
3【判断题】写意与儒家美学有密切联系。
错4【判断题】写意就是虚拟。
错5【判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
对6【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方法()。
立足于中国文化;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
2.1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李泽厚认为美是主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错1【单选题】蔡仪在《新美学》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
典型性2【单选题】狭义的“美”是()。
古希腊式的美3【单选题】在美学中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是()。
李泽厚4【多选题】朱光潜在美学大讨论中解决的理论问题包括()。
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对美的社会性做出合理解释5【判断题】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对6【判断题】在美学大讨论中多数学者支持朱光潜。
错2.2美的本质的定义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
对1【单选题】“慧能”强调的是()。
心物不二2【单选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提出的。
张璪3【多选题】“象”被中国古代艺术家称为()。
物色、景色4【多选题】美带有历史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共同性、差异性5【判断题】柳宗元说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就是指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
对6【判断题】“物”就是知觉的世界。
错2.3审美意象与审美活动《美学与哲学》作者是英国的杜夫海纳。
错1【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是美在()。
意象2【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用()来说明意象的性质。
情景交融3【判断题】最早提出“意象”这一概念的是刘勰。
对4【判断题】朱光潜认为美感的世界不是纯粹的意象世界。
错2.4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世界意象世界是“现量”,现量是“显现真实”、“如所存而显之”出自王夫之。
对1【单选题】在中国美学里“真”就是()。
自然2【单选题】()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
胡塞尔3【多选题】尼采认为“真正的世界”的表现形态是()。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基督教的彼岸世界、康德的“物自体”世界4【多选题】意象世界一方面是(C),另一方面是(D)C、超越D、复归5【判断题】在中国美学看来,我们的世界就是物理的、有生命的世界,人不用活在其中。
X 6【判断题】意象世界“显现真实”,是指照亮天人合一的本然状态,是回到自然的乐的境界。
√3.1美感是体验而非认识主客关系的特征有外在性、对象性、认识桥梁性。
对1【单选题】审美意识是人与()的交融。
世界2【单选题】对于如何鉴赏油画,埃尔金斯的建议是()。
裂纹3【多选题】当人为主体,世界万物为客体,这样的关系称为主客关系,其特征是()。
外在性、对象性、认识桥梁性4【判断题】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5【判断题】美感就是认识。
X6【判断题】审美活动是要通过体验来把握“生活世界”。
√3.2审美态度《船山全书》作者为王夫之。
对1【单选题】美感是()。
体验2【单选题】王夫之用()来定义美感。
现量3【单选题】西方的“审美态度”就是中国美学的()。
审美心胸4【多选题】现量的含义包括()。
现在、现成、显现真实5【判断题】“庭前柏树子”的意义就在“庭前柏树子”本身,就在其本身显现的理性世界。
X 6【判断题】美感的直觉性就是美感的超逻辑、超理性的性质。
√3.3美感、快感、高峰体验李清照是宋朝人。
对1【单选题】高峰体验中的认知是()。
存在认知2【单选题】存在认知如果不断重复,感知会越来越()。
丰富3【单选题】马斯洛认为个体处于高峰体验时往往会失去()。
时空的感觉4【多选题】美感主要依赖于()、()两种器官。
听觉、视觉5【判断题】美感是超实用,超功利的。
√6【判断题】美感的实质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美感不一定要有审美的意象。
X7【判断题】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有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整合的自我感觉。
√4.1自然、社会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希腊人在艺术中取得优越性原因都是因为当地的气候。
错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第一部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艺术起源的成功之作是()。
《没有地址的信》2【单选题】()作为主体审美价值标准的体现,制约着主题的审美行为。
审美趣味3【多选题】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是因为()。
审美主体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任何的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4【多选题】社会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方面。
个人身上:审美趣味、审美格调整个社会:审美风尚、时代风貌5【判断题】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尚,是在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因而处处体现着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
√6【判断题】个体性是审美趣味重要且唯一的特征。
X4.2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一个人的格调、品味,几乎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会显示出来,而不同的格调和品味都会打上社会等级的烙印”这句话出自保罗·福塞尔。
对1【单选题】()是指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
审美风尚2【单选题】在中国提倡美育的第一人是()孔子3【多选题】审美趣味、审美格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带有()和()。
稳定性、保守性4【多选题】促使审美趣味或格调发生改变的因素是()生活环境改变、人文教养作用5【判断题】一个人的格调、品味、气质,主要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
√6【判断题】时代风貌是一个社会在短期内所显示的相对稳定的审美风貌。
X4.3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郑板桥是汉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
错1【单选题】()是一个社会在较长时期中所显示的相对较稳定的审美风貌,是那个时期意象世界所显示的时代特色。
时代风貌2【单选题】“扬州人学京师穿衣戴帽,才赶得上他又变了。
”郑板桥的这句话体现了时尚的()特点。
渗透力和扩张力强3【多选题】时尚的特点是()影响面广、渗透力和扩张力强、时间性4【判断题】时尚的扩张和流行,对于社会中很多人来说,往往要经历一个“装模作样”或“装腔作势”的过程。
√5【判断题】上层精英分子影响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和生活风气。
X6【判断题】时尚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会区分阶层和性别。
X5.1自然美的性质黑格尔认为自然美对人的意义包括与人的生命观念有关。
对1【单选题】自然美的性质实质是()“美是什么”2【单选题】“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提出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3【多选题】自然美是()与()而产生审美意象。
情景交融、物我同一4【判断题】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的属性。
√5【判断题】朱光潜认为“如果把自然美理解为客观自然物本身存在的美,这就是自然美”。
X 6【判断题】自然美有等级的区分。
X5.2自然美和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谓易。
”出自《道德经》。
错1【单选题】黑格尔支持以下哪种观点?()艺术美高于自然美2【单选题】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造的这些意象世界,现今我们可称之为()生态美3【单选题】宗白华的“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这句话支持一下哪种观点?()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相同的4【判断题】从美作为审美意象这个层面来看,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X5【判断题】“各适其天”是指万物能够按照他们的自然本性获得生存,作为和万物同类的人也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6.1人物美《法庭上的芙丽涅》中芙丽涅是名模特。
对1【单选题】《海伦的故事》、《法庭上的芙丽涅》等作品都说明()对古希腊人有巨大的魅力和吸引力。
()人体美2【单选题】宋明理学家重视()的鉴赏。
人格美3【单选题】通过()可以了解魏晋时期的审美风尚。
《世说新语》4【多选题】人物美的三个层面包括()人体美、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的美、人的风姿与风神5【判断题】社会美更能引发人物对命运的思考与体验。
V6【判断题】魏晋时期着重欣赏人的人格美。
X6.2日常生活的美饮食是一种文化,它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包含有历史的、审美的意蕴。
对1【单选题】“春天的河水,奔流下山,河的两岸,长出了青草,再没有人记得,也没有人知道,冬天的风,哪里去了。
”这首诗体现了()格律。
半逗律2【单选题】“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话体现了()民俗风情美3【单选题】当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显示出审美价值的时候就称为()风情4【单选题】《陶庵梦忆》和《西湖寻梦》都精彩的描述了明代末年南方城市的民俗风情,其作者是()张岱5【多选题】西方的咖啡文化包含了()文化意蕴、审美情趣6【判断题】社会美的领域包括百姓的日常生活。
V6.3民俗、节庆、休闲文化中的美狂欢节的生活是最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对1【单选题】休闲文化的核心是()玩2【多选题】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C)和(D)。
C、精神世界D、文化世界3【多选题】()属于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茶文化、酒文化、文物古董的收藏和玩赏、旅游文化4【判断题】不论时代怎么变化民俗风情始终保持不变。
X5【判断题】节庆狂欢活动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超越。
V6【判断题】狂欢节的生活是最具审美意义的生活。
V7.1艺术是什么如诗可兼史,则《尚书》,《春秋》可以并省。
作者是杨慎。
对1【单选题】()支持“诗即审美意象”这一观点。
王夫之2【单选题】美学对艺术的研究,始终指向一个中心即()审美意象3【多选题】王夫之划分了两条界限分别是()“诗”和“志”的界限、“诗”和“史”的界限4【判断题】“诗言志”也就是说“志即诗”。
X5【判断题】广义的美就是审美意象。
V7.2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分观念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西方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