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案

合集下载

《跳水》教案(优秀3篇)

《跳水》教案(优秀3篇)

《跳水》教案〔优秀3篇〕《跳水》教学设计篇一课本42~45页1、能够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并学会解答方法。

2、能够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式题。

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及运算顺序对连加、连减的意义的初步理解实物投影仪、小圆片2课时第1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猴子摘桃子,结果在捉青蛙的时候把桃子都丢掉了。

这节课小朋友们又来到了小河边,他们看到了一幅更有趣的画面,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那我们就去小河边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的都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自由答复〕。

〔一〕连加1、师引导:有4个同学在聚餐,有3个同学在看小猴跳水,远处又跑来2个同学,河边一共有几个同学?2、指生列式解答,引导学生用“先算……再算……〞的方式说清运算顺序。

4+3+2=9〔个〕 2+3+4=9〔个〕7 53、观察今天学的加法算式与以前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教师小结:像这样3个数相加叫做连加。

4、你能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吗?准备怎样列式解答?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①小河里有2条粉红色的鱼,2条红色的鱼,3条黄色的鱼,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2+2+3=7〔条〕4②石头上有2只青蛙,河里有3只青蛙,岸上有1只青蛙,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2+3+1=6〔只〕5③草地上有5朵黄花,3朵红花,2朵紫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5+3+2=10〔朵〕8〔二〕、课间休息:拍手游戏〔三〕、连减1、引导:树上原来有5只猴子,跳进水里1只,又有2只猴子向水里跳,树上还剩几只猴子?2、指生列式解答,引导学生用“先算……再算……〞的方式说清运算顺序。

5-1-2=2〔只〕43、观察今天学的减法算式与以前学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师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2个数叫做连减。

《跳水》教案

《跳水》教案

《跳水》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六章第三节“跳水运动”,内容包括跳水的基本动作要领、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简单的比赛规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跳水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跳水过程中发生意外。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比赛中的配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跳水动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教学重点:跳水基本动作要领的掌握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跳板、跳台、录像机、音箱、哨子等。

学具:泳衣、泳帽、泳镜、防滑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录像机播放跳水比赛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跳水运动。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跳水的基本动作要领、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比赛规则。

3. 动作示范(10分钟)教师在跳板上进行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过程。

4.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在跳板上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典型的动作错误,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跳板上进行动作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7. 比赛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跳水比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跳水基本动作要领2. 跳水安全注意事项3. 跳水比赛规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段跳水动作描述。

答案:以本节课所学的基本动作为基础,描述跳水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 作业题目:简述跳水比赛中的团队配合方法。

答案:从队员之间的沟通、动作协调、心理素质等方面展开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动作掌握程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跳水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了解跳水运动的发展史,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动作示范和巡回指导。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跳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中所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1.出示:跳水运动员跳水。

2.鼓励学生说一说: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跳水)你喜欢跳水这项比赛吗?(学生自由发言。

)3.谈话激趣:同学们,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跳水)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的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写在一艘船上,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

(起因)第二部分(2~4):写孩子为了拿回帽子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经过)第三部分(5、6):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跳入水中后,水手们把孩子救上了船。

(结果)4.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艘航肆帽桅撕逗唬钩扭咧舱鸥瞄(2)学生书写,老师相机纠正。

“艘”右上边中间是两短横,“肆”横向笔画间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距均匀,“撕”中的的“其”写得略靠上。

5.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航行放肆吓唬桅杆瞄准龇牙咧嘴心惊胆战(1)学生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吓”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桅”读第二声;“龇”是平舌音。

(2)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课文《跳 水》教案

课文《跳 水》教案

课文《跳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跳水》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情和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紧张气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紧张气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 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跳水》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跳水》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5. 朗读练习:(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紧张气氛。

(2)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人物在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勇敢面对和解决问题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和积极解决问题。

七、情感教育: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爱,如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孩子对父亲的关心等。

《跳水》教案(最新10篇)

《跳水》教案(最新10篇)

《跳水》教案(最新10篇)对于跳水训练心得体会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重点)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掠过(lüè)翘首(qiáo)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慷慨(kǎi) 哧地(chī) 悄然(qiǎo)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仅540多字的特写。

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听课文录音。

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跳水》教案(精选5篇)

《跳水》教案(精选5篇)

《跳水》教案《跳水》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跳水》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跳水》教案1一、本课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

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

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

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

“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

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

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

“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

第4自然段继续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段末最后两句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

第5、6自然段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

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模仿”、“显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三、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课《跳水》,请大家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板书:《跳水》)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十分放肆;发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子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跳水教案《跳水》教案(优秀9篇)

跳水教案《跳水》教案(优秀9篇)

跳水教案《跳水》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跳水》教案【优秀9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跳水》教案篇一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为了取回被夺走的帽子,爬上了船的桅杆的顶端,正面临着生命的危险。

这是怎么回事呢?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这个故事———《跳水》二、交流预习,以学定教1、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这个故事,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是怎样引起的?2、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遇到了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想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梳理问题,以学定教。

视学生问题的多少决定是否需要小组交流。

﹚三、自主学习,读书感悟1、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故事是由于水手拿猴子取乐引起的,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2、那事情发生的经过怎样?下面请同学继续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找出你印象较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试一试从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什么原因促使孩子不顾生命危险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此时处境怎样?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试一试,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3、如果当时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面对这样危险的情景,那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得呢?自读课文的较后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船长是怎样做得?刚才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提示:你可以这样说:船长当时会这样想或船长还可能这样想…﹚4、感情朗读:这是一位机智、勇敢、果断的船长。

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5、说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个秋天,一家三口去爬山游玩,坐索道时,绳索突然断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父母同时想到要救自己的孩子。

在绳索快要落地的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事?父母双双用手把孩子举了起来,孩子幸存活了下来,而她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她。

6、小结: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内心一定受到很大的震撼吧!当孩子在较危险的时候,父母都会想方设法救他们,能够使本无希望的事情发生转机,出现奇迹。

《跳水》的教案5篇

《跳水》的教案5篇

《跳水》的教案5篇《跳水》的教案篇1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用注意事物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通过换角色讲故事,培养学生说话、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学习船长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比赛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小朋友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赛还要有趣、精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个办法让别人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3、交流:你用什么办法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①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②列提纲或小标题。

③画图。

④小组表演。

……三、指导学生用列题纲或小标题的方法及图示法介绍故事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

1、认真朗读课文,画下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在旁边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2、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读读写下的感受。

五、思考讨论:你认为船长的办法怎样?你觉得还有别的办法吗?六、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

1、回顾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跳水》,齐读课题。

2、逆推法回忆课文内容。

谁跳水?为什么跳?从什么地方跳?孩子为什么会到那地方?猴子为何这样放肆?结合回答板书板图:猴子孩子船长水手3、朗读课文,填写完成“跳水图”。

①故事的发生、发展是在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中进行的。

自由朗读课文,把它们之间的联系用箭头标出来,并用最简洁的动词连起来。

②学生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③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

④师生交流:猴子追戏孩子逼逗跳水船长水手4、看图讲讲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

《跳水》教案

《跳水》教案

《跳水》教案教学要求: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理解事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发展和变化的。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构想:教学中应抓住事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发展和变化的这一条线索来理解课文内容。

介绍作者引入新课,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抓住重点逐段学习。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抓住重点逐段学习。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1、《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介绍托尔斯泰)2、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课文。

二、初步理解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的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结果怎样。

再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2、学生自学,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

(1)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事情是怎样引起的?水手逗猴子取乐,有哪几个原因?两个:一是完成了任务,心情愉快;二是风平浪静,水手们没有什么事情。

(2)猴子怎样把玩笑开到孩子身上的?(让学生用简单的话说说。

)(3)孩子为什么会走到顶端的横木的?(4)结果怎样?(5)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

1、孩子为什么追猴子?(因为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笑他,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2、划出猴子放肆的句子,划出水手的表现,从中,你读懂了什么?3、孩子遇到生命危险,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4、理解“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掉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5、理解“甲板上的水手都吓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6、理解“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7、谁出现了,他是怎样使孩子转危为安的?8、水手们救孩子只用了四十秒钟,为什么大家觉得四十秒钟的时间太长了?四、练习朗读课文。

跳水教案 《跳水》教案(优秀6篇)

跳水教案 《跳水》教案(优秀6篇)

跳水教案《跳水》教案(优秀6篇)《跳水》教案篇一《跳水》原文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同时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

二十来人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跳水》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跳水》教案优秀5篇

《跳水》教案优秀5篇

【《跳水》优秀教学设计】《跳水》教案优秀5篇《跳水》优秀教学设计篇一1、上节课我们按什么方法学习《跳水》的前三自然段?(板书:注重事物的联系)2、一学生复述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故事的“趣”。

[演示gai课件1]动画(1):一艘轮船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航行。

船上的水手、船长的儿子正在逗猴子取乐。

突然,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做怪相,逗得水手大笑,孩子气得脸通红。

3、学生摆放卡片,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水手、猴子、孩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导语:故事又是怎样发展?如何结束?事物间的联系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请继续看画面。

[演示gal课件2]动画(2):猴子将帽子放到最高横木的一头后,爬到桅杆的顶端,孩子摇摇晃晃走上横木取帽子。

水手全都吓呆了。

1、学生摆放卡片,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形成如下板书:附图{图}2、看了、听了故事的后部分,你们感到什么问题最不好解决,告诉老师。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设计教案。

下面以2000年本人在《四川教育》助教行动――创新教育研讨会(乐山)上的课为例。

]学生质疑:(1)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到那顶不值钱的帽子?(2)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3)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4)“40秒钟”,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它太长了?(老师板书:拿帽开枪转身 40秒钟)导语,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爱动脑筋。

那么,这些问题由谁来解决?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故事的“险”。

1、小组讨论:孩子为什么非要拿那顶不值钱的帽子?(小组争先发言:(1)孩子觉得自己是人,却被小小的猴子耍了,太丢人了。

(2)水手的哄笑,大大地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3)猴子的放肆,水手的大笑,使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2、书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了?(学生读书)听听,猴子好像在说什么?(学生想象回答:(1)来呀,来拿你的臭帽子吧!(2)哈哈!笨蛋,你是拿不到你的帽子的!……)真气人,孩子怎么想?(学生想象回答:(1)哼!死猴子,我非把你捉住拿回帽子不可。

小学语文《跳水》教案五篇

小学语文《跳水》教案五篇

小学语文《跳水》教案五篇小学语文《跳水》教案五篇《跳水》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划分为四段,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是整理的小学语文《跳水》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跳水》语文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文是托尔斯泰的一篇精彩短文,记叙了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的惊险故事。

文章通过描写孩子、猴子、水手、船长几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来表现船长在危急时刻的机智果断,沉着冷静。

同时告诉人们做事的道理。

二、设计意图: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其中最吸引人的还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两部分,因此,我把这两部分作重点教学,学会从文字表面读出背后的故事,同时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明白文章要表明的中心:船长的冷静沉着,机智果断,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三、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的生字生词,明白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2、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4、学习作者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叙述故事的方法。

5、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四、教学重点:了解孩子、水手及船长在同一事件中的不同表现,从而体会船长的性格特点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五、教学准备: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不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只要求查找关于托尔斯泰的资料。

(设计意图:学习这样的文章,如果提前预习就没有了跟随着事情一步步发展的激动紧张的感受,因此不要求孩子提前看课文。

)二、激趣导入:1、孩子们,都看过福尔摩斯的故事吧,他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一个个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而且能从结果推断出故事的所有过程。

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小学课文《跳水》教案

小学课文《跳水》教案

小学课文《跳水》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跳水》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勇敢、机智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生命,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品质。

2. 学会珍惜生命,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在危急关头勇敢、机智的品质。

2. 教育学生学会在面对困难时积极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课文《跳水》全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生活中遇到过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2. 提问:你们认为勇敢、机智的品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二、阅读理解(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跳水》。

2. 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个国家的人航海遇险的故事?主人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勇敢、机智的品质?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安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人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他们是否具备勇敢、机智的品质?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勇敢、机智品质的重要性。

2. 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生命,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勇敢、机智品质的作文。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跳水》这篇课文,引导学生讨论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勇敢、机智品质,以及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生命,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同时,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勇敢、机智品质。

《跳水》教案(优秀8篇)

《跳水》教案(优秀8篇)

《跳水》教案(优秀8篇)《跳水》教案篇一重点语段:“有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跳水》第一节)教学设计:1.这艘轮船返航时,海面上呈现怎样的景象?2.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水手有闲情逸致拿猴子“取乐”呢?“取乐”导致猴子怎么样?3.从哪里看出猴子“放肆”?4.“因而”是什么意思?会换词吗?5.请找一句话概括这节大意。

6.填空:因为《跳水》在简洁的开头中,特意点明故事发生的环境是____,所以水手们____,导致猴子____。

这一节交代了环境与____及____之间的联系。

训练目的:要求学生理解导致故事的发生是海上环境“风平浪静”,引导他们透过开头这个窗口,去寻觅与故事发展变化的联系,以达到对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留下较为深刻印象的训练目的。

对于跳水训练心得体会篇二1、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1、通过事情的发展,使学生能理解父亲为什么逼孩子跳水,并通过换位思考,分析出孩子是否也能理解。

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及写作方法的特殊之处。

一、谈话质疑,激发兴趣谈话: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跳水》一课,你还记得故事中都出现了那些角色,他们谁是主角吗?2、既然父亲是主角,为什么在文章中所占笔墨却并不多,却主要描写了小男孩?二、处理字词,扫清理解障碍出示:取乐放肆提问:这两个词都是说的谁?请用因为所以表达出示:桅杆教师:结合图讲解桅杆的高度出示:不知所措提问:什么意思?三、体会危机、渲染气氛1、课件出图——航行的轮船和甲板上的人和猴谈话: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

这一天风平浪静,人们都在甲板上。

学生:指名读1、2段,思考:猴子为什么要摘孩子的帽子?2、教师:猴子的行为我们可以理解,可为什么小男孩最后也爬上了桅杆?3、学生:默读课文3—6段,找到相关的语句说明(拿帽子水手起哄好面子失去理智等)4、教师:爬上桅杆也没关系,怎么就变成了小男孩跳水呢?为什么他要跳水?从哪看出他处境危险?5、学生:读课文5、6、7段,课件出示重点句,指名读:你想通过读告诉我们什么?理解当时的危险程度。

《跳水》语文教案五篇

《跳水》语文教案五篇

《跳水》语文教案五篇《跳水》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下面就是整理的《跳水》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跳水》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2)师:(出示课件1。

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

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水》教案
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跳水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那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呢?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你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并且从中得到启迪。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
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

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学生字。

2.利用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注意区分:“气急了”、“气极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一艘放肆胳膊海鸥瞄准
风平浪静摇摇晃晃
2.提出容易写错的字:

3.说说难理解的词语: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五、再读课文
1.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
2.根据问题给课文分段:课文讲了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怎样?
学生可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但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
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反思内容及程度均较低。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
《编码》教学反思一,欢迎大家参考。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
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六、作业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作文,学生从书中的插图当中已能初步感知桂林山水
之美。

这一课重点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
特点。

难点是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
然的感情。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了紧扣作者思路,跟着作者一起游览的方法学习课文,
这样不但能有效地进行读的训练,而且使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通读全文
复习课文分段情况和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①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②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指导学生理解“放肆”,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
(因为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它做鬼脸,模仿人的样子。

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

)
2.读句子。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猴子弄得孩子没有办法,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但又拿猴子没办法,只能哭笑不得。

)
3.指导朗读。

注意认真体会描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动作的词语。

4.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二段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老师写说课稿也要变得新颖一点。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顺序之教室》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默读思考: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上册《小珊迪》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指导学生按顺序学习课文,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可联系上文。

)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再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话。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

读句子。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有可能会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得粉碎。

退一步讲,即使不失足,也难
以回转身来,桅杆太高、太险。

)
3.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
(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
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
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当时事态的严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时是千钧
一发的紧急关头,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结果怎样?
(这时,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退了不行,摔下来必然粉身碎骨。

船长
担心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
3.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
(末尾回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

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过程与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4.指导朗读、概括段意。

二、再读课文
课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帽子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课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都是由于“取乐”而联系在一起的。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
子拿孩子取乐,故事围绕着帽子展开。

孩子丢开桅杆,放开绳子,走到桅杆上最高的横木,致使船长命令跳水。

三、指导造句
四、练习朗读课文
其次以读代讲,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想像、评读、赛读、对读等),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世界、感
受生活,发掘心灵中的真、善、美,并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深入进去感悟诗歌
的美、生活的美。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我们双方互相交流、互
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我与他们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让自己的情感进一步被激活、被净化、被
升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