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选择题专题专练:宋明理学(word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宋明理学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宋明理学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宋明理学宋明理学1.唐朝,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

他们各自从不同的思想立场出发,吸取和改造了佛老理论,从而使儒学具有了新的特色和更深的内涵。

这一运动A.促使三教开始融合B.实现了儒学官方化C.奠定理学思想基础D.加速了佛道的衰落2.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朱熹的孔子”是指A.先气后理的思想B.存天理,灭人欲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3.值得注意的是,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

这与先秦儒学所倡导的格物,是有区别的。

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有更大的范畴:格物的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即所谓真相、真理。

材料意在说明A.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格物的目的不同7.北宋理学大师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反映出理学家们注重A.道法自然、修身养性B.“存天理、灭人欲”C.天人合一、和谐处世D.社会责任、历史使命8.(2019年天津卷)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9.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其主张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存在着清楚的差异,这个差异直接招致了两个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统一。

〞这里的〝差异〞主要是指A.客观性与思辨性B.内在性与简易性C.客观性与客观性D.内在性与直观性【答案】C2.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经过研讨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转义〞,开掘经典中所包括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这反映出宋儒A.否认传统经学B.重申儒家义利观C.强调主体看法D.批判周孔之道【答案】C3.关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

〞〝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这说明了心学A.奠定中国现代传统文明的基础B.强调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C.对程朱理学既有承袭又有创新D.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提高思潮【答案】C4.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支持〝抨击绳缚,假定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到达〝自然日长日化〞。

在此,王阳明A.一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约束D.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答案】D5.«明史»曾这样描画心学的风行:〝嘉〔靖〕隆〔庆〕然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这一情形的出现和心学的某一特点有关,它是A.中转本心B.格物致知C.慎思明辨D.否认帝权【答案】A6.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美的审美走向,崇尚繁复内敛,讲求次第和动摇,表达出一种工整规范的美。

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A.君主民主绝后增强B.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C.商品经济兴盛开展D.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答案】B7.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普遍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关于自己倡议的理学原那么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留意的,他重复强调这种原那么在生活中的完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3课宋明理学1.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否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且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在此,朱熹()A.“存天理,灭人欲”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2.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

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

这种交往()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3.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伦理教化逐步加强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4.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

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

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

这反映了()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5.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理论化、思辨化,还影响到文学艺术等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这体现了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A.理一气二B.反省内心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6.对比佛教、道教,有史学家认为:“孔子儒教,不成为一项宗教……其信徒都没入在一般社会中,在下则弘扬师道,在上则服务政治。

只求入世,不求出世。

”材料认为儒教不能成为一项宗教的理由是()A.无专门的宗教组织B.教徒超然于政治外C.以治国平天下为理想D.只求出世,不求入世7.义理之学和考据之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诠释与流布的两种主要方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 A.佛教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存有相通之处答案:D解析:“浮图”代指佛教。

唐朝时期,佛教没有取得统治地位,佛教思想也没有成为正统思想,只是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A、B两项错误;柳宗元主要是说明佛教和儒学的一致性,没有提及儒学的弊端,故C项错误;“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说明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故D项正确。

2.宋朝倾向于务实,却造就了许多或严谨或浪漫,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

其主要原因是()A.君权加强,相权削弱B.重文轻武,理学盛行C.交通发达,贸易兴盛D.商业发展,城市繁荣答案:B解析:宋朝在治国方面重文轻武,且理学盛行,因为理学使儒学走向思辨化,故出现了许多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

3.宋代学者河南程氏说:“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人伦者,天理也”。

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有()①“河南程氏”是指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他们开创了“洛派”②“天理”指宇宙和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创立了以“理”为中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④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程”即程颢、程颐,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①④正确,②不正确。

由“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皆有此理”可知“二程”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可见③正确。

故D正确。

4.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答案:A5.请在下面表格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语句()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视听言动,非理不为”C.“格犹穷也,物犹理也”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答案:B解析:由表格中朱熹的观点可知,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二程关于伦理观方面的主张,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了“视听言动,非理不为”的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高二历史练习:宋明理学人民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高二历史练习:宋明理学人民版

1.3 宋明理学 练习1.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唐代儒学状况 是( )A. 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B. 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C. 韩愈提出了儒学的“道统”思想D. 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儒学在唐代时期仍受到佛、道两教的冲击,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发生在 北宋。

答案: C2.下列观点与二程理学观点不 .符的是 ( )A. 心即理也B.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C. 人伦者,天理也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再认、再现能力。

出发点,是陆九渊的心学观点。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 提到“天理”、“定理”,是二程的理学观点。

答案: A3.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 “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 和等级秩序。

答案: C4. (2011 •苏州月考)宋代理学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 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C. 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 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学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维 护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答案: C5.又问:“人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上述内容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 )A. 存天理,去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 贤之道。

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去人欲”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陆九渊、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2.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①②④③D. ①③②④3.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A.外儒内法的特点 B .以礼入法的特点C.刑礼结合的特点 D .注重人事的特点4.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墓联。

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A 道学B 佛学C 理学D 民族主义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有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说明服饰体现了A、生产方式的不同 B 、生活方式的不同C自然环境的不同 D 、社会风尚的不同6.人名中蕴含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

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A佛学B ?法学C ?道学D ?理学7.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A春秋战国 B .秦汉时期 C .东汉以后 D .两宋时期8.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 B .伦理道德 C .性恶论D .唯物思想9.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测试题 第3课 宋明理学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测试题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1.“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这一主张来自于( D )A.道家学派B.佛教禅宗C.朱熹理学D.陆九渊心学2.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A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D )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4.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C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5.魏晋南北朝以来,面对佛、道强有力的冲击,儒学思想家的态度是( C )A.故步自封,消极抵抗B.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积极吸收,丰富儒学D.放弃儒学,转奉佛、道6.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这里的“全新的创造”是指( B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7.某校高中学生在编演关于“宋明理学”的历史短剧时,为下图人物设计的台词应是( A )程颢(1032~1085) 程颐(1033~1107)A.“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8.《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3宋明理学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3宋明理学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1.3宋明理学1.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2.朱熹提倡“格物致知”,王阳明则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以下对二者的评价中正确的是()A.二者所代表的理论体系没有任何共同之处B.二者的宇宙观是完全相反、背道而驰的C.二者都是对汉代儒学的继承和发展D.后者的思想主张与真理更加接近3.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

”其思想主旨是()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4.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本思想深入人心B.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D.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5.“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这评价的应是()A.荀子思想B.董仲舒新儒学C.宋明理学D.维新思潮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D.财政权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1.3宋明理学7.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心即理也8.〃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C.〃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D. 一概反对人的欲望8.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测)作业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测)作业

2021-2021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 3 课宋明理学〔测〕-作业【知识精测】〔总分 60 分,测试时间60 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 4 分, 12 小题,总共48 分。

〕1.〔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1-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认为:“〔宋明儒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开展。

它一局部是对传统的重新开展,一局部是全新的创造。

〞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而形成C.以“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D.明确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答案】 C【解析】 AD都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开展,排除; B 项是西汉董仲舒提倡新儒学,排除。

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属于理学对于儒学的全新的创造,故C项正确。

2.〔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1 学年下期高二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那么同,虑虽百而其致那么一。

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那么无能违也。

〞此处程颐所说的“理〞A.包括宇宙间的普遍法那么B.仅指儒家伦理C. 与人的自然欲求相统一D.源于人的内心【答案】 A3.〔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三市2021-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

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A.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吸收佛教道教思想C. 趋于世俗化群众化D.具有思辨性哲理化【答案】 C4.〔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周考历史试题〕三国时期,官学一撅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

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A.儒家思想日益衰落B. “贵儒〞又“尊道〞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D.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答案】 B【解析】根据“遵儒者之教〞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明两人都“贵儒〞,根据“履道家之言〞和“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高中历史第03课宋明理学(练)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03课宋明理学(练)新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 .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图二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映的是宋朝理学的岌霍團二反映的是明淸fl寸期儒学的岌區从團一到團二厦映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故£顶正臨R顶不符合團二,排除■傭学谊统确立与突破是在唐苹料8』不符合團二,故B项排险两幅團都是儒学的发理都没frtt现出近代民主思想,韻D项排臥2 •下图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替天行道”剧照以及梁山“替天行道”108将木刻作品。

图片反映出的内容和下列吻合的是A. “仁政”学说B.“民贵君轻”学说C.宋明理学D.“经世致用”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替天行道”是指代上天主持公道,这里的“道”是指正常的封建统治秩序,反映了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的主张,故C项正确。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学说是孟子为统治阶级提出的施政思想,“经世致用”适用于学术领域,ABD三项与题干中的农民起义无关,排除。

3.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

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

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A.民族气节B.克己复礼C.宋明理学D.依法治国【答案】C【解析】【详解】慣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明埋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丿对于社禽伦理进行了严格的束缚』主張專妇不再嫁,饿死事打咲节事大等的也如从对材料'鎏了—>再懵的老婆兀最后将刘瞬削职为民"来看』这种道德粧准是耒明理学,故匚顼正确;材料没育体现岀民族气节和依法治国,故AD项明显错误;F项是孔子的主张,访为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当中去,故扌非除°【点睛】“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 “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是解题的关键。

高二历史必修3_《宋明理学》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必修3_《宋明理学》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宋明理学》教材习题答案解析【学思之窗】资料略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解题关键:分析“格物致知”的内涵。

思路引领:按照程颐和朱熹的说法,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答案提示: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解题关键:叙述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思路引领:可以分别叙述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也可以综合程朱思想的几个方面。

答案提示:①“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②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二、学习延伸探究活动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可以各抒己见。

思路引领:(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利轻义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1、 (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2.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 2、 (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伦理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学说3.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3、 (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4.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4、 ( )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穷理格物5.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5、 (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6.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6、 ( )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7. 公元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含答案 精品

第3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表现(1)魏晋南北朝时期: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③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儒学大师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1.形成(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3.影响(1)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1.主张(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概念阐释] “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

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轻巧识记] 宋明理学[易错提醒](1)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

“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意思不同。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试题1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试题1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他们这一派别认为“理”是永恒的、是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

这一思想主张诞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并趋向融合D.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2.“北宋儒学与其先宋儒学不同,故北宋诸儒实已为自汉以下儒统中之新儒。

”此处“新儒”主要表现在()A.继承了西周礼乐制度传统B.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精华C.吸收了唐代文化发展成果D.借鉴了宋代北方民族文化3.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

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A.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人生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4.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D.知行合一5.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B.王阳明(守仁)C.朱熹D.董仲舒6.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知行合一,发于本心B.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7.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海瑞治家严谨B.儒学地位衰落C.理学摧残人性D.世风每况愈下8.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A.致良知B.存天理,灭人欲C.三纲五常D.格物致知9.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10.“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11.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明理学专题测试1.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

这反映出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2.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

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3.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效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

”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是A.程颐B.朱熹C.王守仁D.老子4.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从床上跳了起来。

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

他发现“五经”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合。

该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6.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A.孔孟思想B.黄老学说C.两汉经学D.宋明理学7.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8.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9.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10.“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理学比孔子学说更科学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B.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12.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

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A.穷理的方法问题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13.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A.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B.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C.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14.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理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

题干中二程认为悟本达源的根本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可见理学对于修身养性比较重视,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属于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D项中的“彻底”表述错误,二程学说是对儒学的继承发展,排除。

故选A。

【名师点睛】关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吸收佛、道思想,完成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弥补了孔孟儒学的不足和缺陷,简言之,理学使儒学成为可解释万事万物的哲学,只是这种解释与儒家伦理直接联系,使理学继续为封建统治所用,在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

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题目中的信息“终身守节”应为程朱理学所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的具体体现。

故本题应选B项。

3.C【解析】A、B项强调理之原在于天理,D项主张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强调一切要顺其自然;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中。

C项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符合题干中“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的意思。

所以答案选C。

【名师点睛】用表格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4.C【解析】存天理、灭人欲属于理学思想伦理主张,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理学探究万物之理的途径,与材料中心学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回顾心中……的话……印证……新认识”体现了内心反省的信息,属于心学范畴,故C项正确;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属于李贽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王阳明心学主张: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皆在心。

②人人都有良知,良知即心中的天理(这是其思想核心)。

③“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作用: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B项应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题目中的人物“宋明理学家”不符,故排除;为更好地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宋明理学家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修身养性、“齐家平天下”等主张,这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故本题应选C 项;A项与设问要求“根本出发点”不符,故排除;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6.D【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

如果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道题就很容易选择。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朱熹,朱熹是宋明理学中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因此选择D项。

我们也可以从诗句的意义来解释,诗句的后两句含有很强的哲理性,这是宋诗的典型特征,是受到了宋明理学影响的反映。

B项是道家思想,首先排除;孔孟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与诗歌反映的内容不一致,排除;C项时间错误,诗歌写于宋代,不是汉代。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诗歌最早源于《诗经》,在汉代发展为汉乐府和汉赋,隋唐时期格律诗出现并盛行,这直接影响了后代文学的发展。

唐诗主要讲求的是对个人感情的描摹,而宋诗则主要讲求哲理和情感的深至,把情感写到极尽,因此显得很饱满。

7.D【解析】朱熹说的“存天理”存的是孟子说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的善的部分。

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是荀子说的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

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形成了人的本性。

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

与人欲相对,天理就是纯粹的善。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同时人的道德理性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宋明理学家认为人生来本具有美德正是后天的利欲让人们迷失了方向,所以才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本善习远的含义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习性却相差很远。

C项非善非恶说法不符合史实。

8.C【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可见佛教与儒学结合,并“不与孔子异道”,C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儒学弊端,A项排除。

材料强调的儒佛的关系,未提及二者的地位,B项排除;D项本身说法有误。

故选C。

9.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朱理学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父老”在古代指的是职掌管理乡里事务的年长者。

朱熹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希望父老教导年轻人遵守伦理道德规范。

二是要求年轻人明辨是非,去恶从善。

三是劝导百姓要安心于农业生产。

这三层意思综合在一起,就是在劝导百姓能够遵循现有秩序来生活,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B、C项仅仅提及了材料的一个方面,不符合材料总体主旨,排除。

1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A项的表述与朱熹为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孔子与朱熹的贡献及理论的科学性比较,故排除C、D两项;朱熹的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故本题应选B项。

11.D【解析】材料中慧能的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强调内心对于佛的认识和理解,与陆王心学的主张相似,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

故正确答案为D。

孔孟之学是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排除A;老庄哲学是以道为核心,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排除B;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排除C。

12.A【解析】本题考查朱熹与陆九渊的思想主张,即理学和心学。

朱熹的观点是客观唯心论,主张以物穷理;陆九渊的观点属主观唯心论,主张以心穷理。

二者的区别在于如何认识世界。

故A正确。

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13.C【解析】材料强调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韩愈的观点,材料中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而“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故A项错误;D项“否定”一说与材料不符;据材料信息“排斥佛、道”可知B项错误;根据材料“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孔孟之道,故C项正确。

【归纳总结】宋明理学的特点:第一,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第二,儒学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

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第三,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14.C【解析】本题考查王阳明心学。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王阳明心学属于宋明理学,是宋明理学的新发展,故②错误;阳明心学不是对儒学的叛逆,而应该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故排除④;朝鲜学者把阳明心学与宋明理学区别开来,是以程朱理学作为了评判的标准(即①所述“正宗”),同时也看到了二者观点的不同,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